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69.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学案

【文学常识】

《战国策》又称《国策》,成书于战国末年至秦汉间,后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全书共( 33)篇(12)策。该书记载了(战国)时期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语言流畅,长于议论和叙事,记人、记事文笔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重点实词(一词多义)

兵①不得持尺兵(武器,名词)

②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词)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

穷①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动词)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走投无路,动词)

顾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

②荆轲顾笑武阳(动词,回头看)

③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不过,只是)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

次①以次进(名词,次序)

②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驻扎)

信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凭据,信物)

②听其言而信其行(动词,相信)

③言必信,行必果(动词,讲信用)

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形容词,诚恳,不欺骗)

引①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

②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指身子向上起)

就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动词)

②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

发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动词,打开)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动词,出发)

③发尽上指冠(名词,头发)

二、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秦兵旦暮

..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

3.发尽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4.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6.樊於期乃前.曰(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7. 又前.而为歌曰(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8.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9.皆白衣冠

...以送之(白衣冠:名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10.(秦王)乃朝服

..(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1.其人居远.未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12.丹不忍以己之私.(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14.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15.断.其左股(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16.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17.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绝: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三、古今异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3.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6. 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

7. 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 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9.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12.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四、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5.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6. 卒起不意卒,通“猝”,仓促,突然。

7.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卒,通“猝”,仓促,突然。

8. 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仓促,突然。

9.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0.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1.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五、重点虚词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

②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介词,为了)

③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

④乃为装遣荆轲(动词,准备)

⑤乃令秦武阳为副(动词,做为)

⑥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动词,发出)

⑦为之奈何(动词,对付,处理)

①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连词,表递进【并列】)

②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并且,连词,表递进)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连词,表转折)

④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却,连词,表转折/一说为表假设,如果)

⑤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连词,表承接)

⑥图穷而匕首见(就,或不译,连词,表承接)

⑦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连词,表因果)

⑧伏尸而哭(相当于“地”或不译,连词,表修饰)

⑨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同上)

⑩自引而起(同上)

⑾倚柱而笑(同上)

①以刀试人/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拿)

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介词,用,拿)

③以故荆轲逐秦王(介词,因为)

④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⑤以次进(介词,按照)

⑥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来)

⑦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遂拔以击荆轲(连词,表目的,来)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⑨箕踞以骂曰(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⑩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六、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特殊句式,省略句请补足省略部分。

1、判断句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者”表判断)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也(“所以……者”,“乃……也”表判断)2、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

②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③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

④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

⑤嘉为(之)先言于秦王(应“于秦王先言”)

⑥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

(2)定语后置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知其事” 宾客)

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侍(于)殿上群臣”)

④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应“诸执兵(之)郎中”)

(3)宾语前置①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

3、被动句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

4、省略句

(1)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

(2)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