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峥嵘岁月 挥斥方遒 第4课 风景谈教案 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语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谈

风景谈

风景这边独好。看,那淡抹素描的塞外风光,那流光溢彩的清晨景色,那月夜中牛角山头的剪影,那桃林中勃发的笑语,无不在色调明丽的气韵中流动着美的旋律,呈现出美的内涵。请让我们跟随着茅盾先生,——欣赏独特的美丽风景吧!

娘子关前

娘子关是跃动的一串音符,宿将楼连绵的固若金汤的关隘,承受岁月烽烟的垛口;国老洞神奇深邃,如梦如幻的奇景;水上人家自然的风光,旖旎的田园生活;平阳湖上秀丽迷人的湖光山色,都像美丽的影集被造物主收藏在绵山和绵河博大的胸怀。周立波对娘子关有着独特而深沉地思考。

菜园小记

那朴素的菜园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素淡的蔬菜清香,沁人心脾。想象着暮春中午,踩着畦垄,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的画面,万物竞相生长,一派生机勃发的菜园景象。有劳动

就有收获,在这样的菜园里劳作生活,怎么能不感到幸福快乐呢?

第4课风景谈

浣溪沙

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

老人几度送余春。

惜春行乐莫辞频①。

巧笑艳歌皆我意②,

恼花颠酒拚君瞋③。

物情唯有醉中真④。

【注】①“惜春”句:前蜀李珣《浣溪沙》:“遇花倾酒莫辞频。”②巧笑:《诗经》中有:“巧笑倩兮。”③“恼花”句: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④醉中真: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三:“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赏析】此作以议论为词,有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一种恋生之乐的昂扬进取精神,“惜春行乐莫辞频”,乃是积极人生态度的剖白。这都是为了在醉中找回“真我”,在醉中享受到自由自在的欢乐。可以看出词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压抑。此作本身也可视为醉中寻求解脱与快乐的方式。他以艺术创作宣泄自己的诸多不平情绪,寻求一种哪怕是暂时的快乐,带有与封建正统文化相抗衡的某种色彩。

【思考】此词体现作者什么观点态度?

【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妩媚.(mèi)癞.头(lài)

干坼.(chè)静穆.(mù)

浅濑.

(lài) 札.记(zhá) 怡.

然自得(yí) 断碣.(jié) 贻.

笑大方(yí) 2.多音字

塞⎩⎪⎨⎪⎧边塞.(sài)堵塞.

(sè) 调⎩⎪⎨⎪⎧单调.(diào)调.

节(tiáo) 觉⎩⎪⎨⎪⎧警觉.(jué)睡觉.(jiào) 二、字形辨认

⎩⎪⎨⎪⎧详xiánɡ(安详)祥xiánɡ(慈祥)佯yánɡ(佯装)⎩⎪⎨⎪⎧缭liáo(缭绕)瞭liào(瞭望)潦liǎo(潦草)

⎩⎪⎨⎪⎧濑lài(浅濑)懒lǎn(懒惰)獭tǎ(水獭)⎩⎪⎨⎪⎧贻yí(贻笑大方)怡y í(怡然自得)殆dài(百战不殆)

三、词语辨析

1.充满·弥满

“充满”,填满,使丰满。强调的是过程。

“弥满”,两个字都是“满”的意思,强调的是“很满的样子”。

例:广场上空是充满了氢气的五颜六色的气球和缤纷夺目的彩练,地上是热情欢歌舞蹈的民众。整个广场弥满着祥和的节日气氛。

2.倦怠·懈怠

“倦怠”,指因疲倦而懒惰。

“懈怠”,指因松懈而懒惰。

例:如果学习时间过长,就容易形成倦怠的情绪,但要适时地调整自己,切不可因此而懈怠下去。

四、词语释义

①顿时生色:立刻增添了色彩。

②百无聊赖:一切都不感兴趣;精神无所寄托,感到非常无聊。

③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④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贻,遗留。大方,_有见识的内行人。

⑤万籁俱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万籁,指自然界的各种声响。

⑥姗姗: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⑦洋洋洒洒:形容写文章时思路活泼,挥写自如。

⑧下笔如有神:形容文章写得好而快。

1.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某某省桐乡乌

镇人,现代杰出文学家,“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主要作品有:长

篇小说《蚀》(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子夜》;短篇小说,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中篇小说《林家铺子》;散文《茅盾散

文集》《话匣子》《见闻杂记》等。《子夜》是代表作。

2.写作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野心,继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又发动了侵略战争,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同年8月13日,又向某某大举进攻。某某沦陷后,茅盾“带着一颗沉重的心”离开某某,像一只漂泊的小船,浮荡颠簸,浪迹于某某、某某和汉口。1939年3月又去某某,在某某大学任教。1940年5月离开某某返回内地,归途中在某某喜遇朱德同志,应邀到某某参观访问了几个月。在某某,他呼吸了清新的革命气息,目睹了解放区蓬勃的景象,激起了对解放区的热爱。他心灵的琴弦已为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所拨动。因此,同年年底到某某后,他就写下了与《白杨礼赞》并称为姐妹篇的《风景谈》。

1.文章从看《塞上风云》预告片入笔有什么作用?

【点拨】《塞上风云》是反映抗战时期各民族团结抗日的爱国影片。作者在某某观看后,深受触动,回某某写此文时,忆起在某某的所见所闻所感,自然激起感情的浪花,触动了记忆的闸门,这样开始下笔,就交代了写作的缘起,起到了领起全文的作用。

2.课文为什么不直接标明主旨,而是借谈风景含蓄地谈政治?第一幅画面并不是在解放区,那为什么还要写?

【点拨】作者把篇名定为“风景谈”,是“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再想想写作背景,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么写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

第一幅画面通过对沙漠的描绘,形象地告诉人们:即使是最单调、最平板的荒凉贫瘠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