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病理学制片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7.18 MB
- 文档页数:65
组织病理学技术组织病理学技术一. 实验综述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
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
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实验目的1. 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2. 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3. 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 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2. 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 55% 70% 75% 80% 85% 95% 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四.实验步骤(一)取材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 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
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
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 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
为此,切取组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 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 1.5 X1X 0.4cm为宜,必要时可增大到2X 1.5 x 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即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
以石蜡切片法为代表,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以上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个切片制作归于失败。
因此应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事先做好计划安排。
一、取材采取病料,要刀剪锐利,剪切时不可挤压,扯拉病料,以防人为损伤。
切取的工具要清洁。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小时。
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
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
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
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1.5×0.3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到20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到3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到24小时左右。
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相当时间换水一次。
整个浸洗时间比流水冲洗应稍长一些。
酒精固定的组织材料不需冲洗。
病理学的五种研究方法病理学是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为了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本质,病理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病理学的五种研究方法。
一、组织学方法组织学是病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组织结构的变化。
组织学方法是通过取材、制片、染色等技术,对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范围。
组织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有利于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是它的缺点是不能直接观察病变组织的功能和代谢过程。
二、细胞学方法细胞学是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细胞学方法是通过采用细胞培养、细胞染色等技术,对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范围。
细胞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利于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是它的缺点是不能直接观察组织结构和代谢过程。
三、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是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
免疫学方法是通过采用免疫染色、免疫电镜等技术,对免疫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范围。
免疫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免疫反应的特征和机制,有利于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是它的缺点是不能直接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是病理学的新兴分支,它主要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采用PCR技术、DNA测序技术等技术,对生物分子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确定疾病的基因和突变。
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确定疾病的基因和突变。
但是它的缺点是不能直接观察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免疫反应。
五、影像学方法影像学是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方法是通过采用X光、CT、MRI等技术,对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范围。
影像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利于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是它的缺点是不能直接观察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免疫反应。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基本流程病理组织制片技术是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将病理标本切片、染色和覆盖玻片,使得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能够被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这项技术在医学诊断、研究和教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下面将介绍病理组织制片技术的基本流程。
1. 标本采集与固定病理组织制片的第一步是标本采集与固定。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组织或细胞标本进行采集。
常见的标本包括切除标本、活检标本等。
采集后,标本需要立即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的稳定。
最常用的固定剂是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
2. 组织处理与包埋固定后的标本需要进行组织处理与包埋。
首先,将固定的标本进行去除固定剂的处理,然后用乙醇逐渐脱水,最后用苯麻油进行透明处理。
透明处理后,标本需要被包埋在石蜡中,以便后续的切片操作。
3. 切片与染色石蜡包埋的标本需要进行切片与染色。
首先,使用组织切片机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通常厚度为4-6微米。
切片后,将切片浸泡在水中,使其展开。
然后,将切片依次浸泡在染色剂中,进行组织染色。
不同的染色剂可以突显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例如血液常规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4. 脱脂与覆盖玻片染色后的切片需要进行脱脂与覆盖玻片。
首先,将染色后的切片依次浸泡在醇中,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然后,使用透明剂将切片与玻片粘结在一起,使其固定。
最后,将覆盖玻片放在切片上,使用压力将其压平,使切片与玻片紧密结合。
5. 干燥与封装覆盖玻片后的切片需要进行干燥与封装。
将覆盖玻片的切片放置在干燥箱中,通过温度和时间控制,将其彻底干燥。
干燥后,将切片放置在干燥剂中,以防止切片吸湿。
最后,将切片放入切片盒中,进行封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的基本流程包括标本采集与固定、组织处理与包埋、切片与染色、脱脂与覆盖玻片以及干燥与封装。
这一流程确保了病理标本的形态结构得以保留,并使其能够被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的应用广泛,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病理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病理制片技术的规范病理技术是病理学诊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制片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病理医生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
因此,保证和提高制片质量是每个病理技术员的责任。
为了保证制片质量,减少差错,防范责任事故,避免医疗纠纷,有必要加强对病理技术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和制片的控制,为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水平,促进临床病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一、高素质技术人员的规范管理1.要有敬业精神,强烈的工作责任心、2.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引进和学习新技术,工作精益求精。
3.领导重视,为技术人员提供进修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4.技术员和医生,技术员与技术员互相团结,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的作用、二、仪器设备分规范管理1.配备先进,高质量的仪器设备是保证和提高制片质量的重要条件、2.正确使用,定期维修保养,保证仪器设备在最佳的状态下工作、三、标本和资料档案的规范管理1.标本和送检单的接收检查标本和送检单的名字是否相符,有否标本,有没有病史。
标本补充固定液,送检单编号登记。
2.资料档案的规范管理诊断报告发出后,附有诊断报告记录的送检单、玻片和组织蜡块存档并专人保管。
建立严格的资料借出制度,确保档案资料不被丢失。
四、技术操作规范1. 及时固定组织:应采用10%~20%甲醛液(10%甲醛液即用浓甲醛液1份加蒸馏水9份稀释)固定组织,因甲醛易氧化成甲酸,因此多会偏酸性,最理想的是配成中性甲醛液。
巨大组织要切开固定,小块组织的固定时间约4小时左右,然后取材时修切成大小约22 x 22mm,厚不超过2mm的组织块进行脱水。
取材时必须注意核对编号是否与送检单上的病理号一致,并记录好对大体标本的描述,取材组织的形状和数量。
l 常规固定液的配制(1) 10%甲醛液浓甲醛 10ml蒸馏水 90ml(2 ) 缓冲中性甲醛液浓甲醛 10mlPBS缓冲液(Ph7.2) 90ml(3 ) 10%中性甲醛液浓甲醛 10ml蒸馏水 90ml碳酸钙加至饱和•冷冻切片固定液(1) 乙醚酒精液无水乙醚 1份95%酒精 1份(2) 酒精—冰醋酸液95%酒精 100ml冰醋酸 3~5滴•细胞学涂片固定液的配制(1) 酒精—冰醋酸液95%酒精 97ml冰醋酸 3ml(2) 乙醚--酒精液95%酒精 50ml乙醚 50ml冰醋酸 1ml(3) Carney`s液无水酒精 60ml氯仿 30ml冰醋酸 10ml2. 脱水彻底:脱水液常用乙醇,用乙醇脱水要由低浓度逐级上行至高浓度(一般70%~100%的浓度),逐步置换组织内的水份。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病理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于通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
而病理标本切片技术作为病理学检查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概述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是将组织样本切割成非常薄的部分,以便进行显微镜检查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制片”,其一般包括如下步骤:1.组织预处理:该步骤包括固定、清洗、脱水、透明化等几个关键步骤,目的是使组织样本保持原有形态并易于切割。
2.切片:该步骤使用病理切片机将组织样本切割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切片,通常在3~10μm之间。
3.染色:该步骤是为了使组织样本结构更易于识别,通常使用的染色剂有常规的血液学染色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剂等。
二、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重要性正确的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帮助病理学家准确判断疾病病变的类型、性质及病变程度等。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诊断: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提供病理学家直接观察、评估组织标本,从而给出准确的疾病诊断。
例如,肿瘤和白血病等疾病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使用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来确诊。
2.治疗: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还可以对病人进行治疗方案的定制。
例如,通过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判断某种瘤细胞是否对某种药物敏感,从而在治疗中选用更加有效的药物。
3.预后: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还可以帮助病人对病程进行预测和评估。
例如,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响应并进行预测,从而评估病人的预后。
三、病理标本切片技术中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1.样本收集限制:某些类型的病理标本很难取得,例如甲状腺和胰腺的病理标本。
2.自动化技术发展不足:虽然近年来出现了许多自动化切片仪器,但其切片精度和效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未来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1.数字化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制片过程中得到的显微镜图像数字化,实现对图像的分析和存储。
病理切片期末总结病理切片是一种重要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具有高分辨率、精确性及客观性等特点。
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分级、分期和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和诊断决策。
本文将对病理切片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在期末考试中能够有所收获。
一、常见的病理切片类型1. 组织切片:从活体或尸体中取得的新鲜组织标本,经过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方法,然后染色观察。
2. 细胞切片:从胸水、腹水、脑脊液等液体标本中采集到的细胞,经过离心、固定、染色等处理,然后制备成切片。
3. 骨髓切片:从骨髓中采集到的细胞,经过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方法,然后染色观察。
4. 胎盘切片:从胎盘中取得的标本,经过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方法,然后染色观察。
5. 特殊染色切片:除了常规的组织学染色外,还采用特殊染色方法,如铁染色、胼胝体酸染色、肉芽组织染色等,以更好地观察某些特定结构。
二、病理切片的制备与染色病理切片的制备过程包括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四个步骤。
1. 固定:将取得的组织标本用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等固定液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2. 包埋:将固定后的组织通过一系列的醇溶剂处理,进一步进行脱水、透明化和浸渍,然后放入石蜡中进行包埋。
3. 切片:用切片机将包埋的组织切割成5-10微米的薄片,然后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
4. 染色:经过脱蜡和脱水处理后,将载玻片上的切片,通过常规染色方法如血液染色(HE 染色)、酸性染色(PAS染色)等,使组织结构和细胞核染色,以便观察和分析。
三、常见病理切片的观察与诊断1. 肿瘤切片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细胞核形态、细胞排列方式、核分裂数等特征,可以判断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
2. 炎症切片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炎症细胞类型、数量和炎症灶的特征,可以判断炎症的类型和程度。
3. 代谢性病变切片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器的异常,可以判断是否存在代谢性病变,如脂肪肝、痛风等。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病理科技术制片工作制度一、制片原则1. 病理制片应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原则,确保制片质量符合临床诊断需求。
2. 病理制片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3. 病理制片应根据病例的紧急程度、复杂程度和诊断需求,合理制定制片计划,确保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制片任务。
二、制片流程1. 收片:接收临床送检的病理标本,核对病人信息、标本种类、组织块数量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2. 预处理:根据标本种类和诊断需求,对组织块进行固定、脱水、透明化等预处理。
3. 切片:将预处理后的组织块进行切片,确保切片厚度、厚度和均匀度符合要求。
4. 染色:根据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对切片进行染色。
5. 脱水:将染色后的切片进行脱水,确保切片干燥、透明。
6. 封片:将脱水后的切片进行封片,防止切片污染和褪色。
7. 镜检:病理医师对制片后的切片进行镜检,评价制片质量,确保制片质量符合诊断要求。
8. 发放:将制片合格的切片发放给临床医师,便于进行病理诊断。
三、制片质量控制1. 定期检查制片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满足制片需求。
2. 病理技术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制片技术水平。
3. 建立制片质量控制体系,对制片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制片质量。
4. 设立制片质量评价标准,定期对制片质量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四、制片安全与环保1. 遵守生物安全规定,加强个人防护,防止生物危害。
2. 妥善处理废弃物,遵循环保法规,防止环境污染。
3. 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制片工作顺利进行。
五、制片工作纪律1. 病理技术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确保制片工作正常开展。
2. 认真记录制片过程的相关信息,便于追踪和查询。
3. 保守病人隐私,遵守保密规定。
4.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交流,提高制片技术水平。
六、制片工作考核与奖惩1. 定期对病理技术人员进行制片工作考核,评价工作质量、效率和安全状况。
1.什么是病理学技术?病理学技术(组织标本切片和染色技术)是组织学、病理学等学科用于观察和研究组织与细胞的正常形态及病理变化的常用方法。
2.组织制片的目的。
生物学标本在生活状态下多为无色透明,而且组织一旦离开机体后很快就会死亡,其结构就会失去正常状态,必须对组织采取固定、切片和染色措施!3.何谓组织制片技术?组织经过固定、切片和染色后,光波通过被检组织成分时,波长和振幅发生改变,在显微镜下能清晰的观察其组织结构,称之为光镜标本的基本制作方法或称为组织制片技术。
4.组织制片种类及其各类方法的分类。
(一)组织非切片制作方法:组织分离标本组织活体标本组织涂片标本磨片标本整体封存(压片)标本组织铺片标本组织印片标本等(二)组织切片法:1.石蜡切片法 2.火棉胶切片法 3.冰冻切片法4.超薄切片法(电镜技术) 5.树脂切片 6.碳蜡切片5.组织制片的主要程序。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渍-----包埋、切片----贴片、染色---浸洗----脱水----透明----封固6.实验动物处死常用方法及优缺点。
1)挥发性麻醉剂(吸入麻醉)包括:乙醚、氯仿等。
优点:乙醚吸入麻醉适用于各种动物,安全度亦大,动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
缺点:是对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液体分泌增多、肺部充血,再通过神经反射可影响呼吸、血压和心跳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醚时必需有人照看,以防麻醉过深而致动物死亡。
2)非挥发性麻醉剂(注射麻醉)这类麻醉剂种类较多,包括10%苯巴比妥钠、4%戊巴比妥、5%硫喷妥钠等巴比妥类的衍生物,20%氨基甲酸乙脂(乌拉坦)和1%水合氯醛、氯胺酮等,可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优点:这些麻醉剂使用方便,一次给药可维持较长的麻醉时间,麻醉过程较平衡,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
3)断髓(脱臼)法动物处死过程中动作要迅速,尽量避免其长时间处于痛苦或濒于死亡状态,以免机体内组织或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引起人工假象。
病理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授课对象】医学检验、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检验)专业等【课程代码】11100115【学时学分】理论16学时,实验16学时,1.5学分一、课程简介病理学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之一,共32学时,1.5学分。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实践的同时要领悟其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掌握病理组织切片及细胞诊断用片制备的一般过程、要点,了解临床病理常用的各种特殊染色及技术等。
选用教材为李甘地主编的《组织病理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病理学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1.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2.理组织的取材;3.胞诊断常用染色;4.疫组化技术;重点、难点:1.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2.免疫组化技术;第一章病理科的基本设施【目的要求】掌握:病理工作所需要的工作空间和基本设施熟悉:各种特殊操作的设施了解:尸检工作的空间及设施第二章病理组织学诊断检材的制备技术【目的要求】掌握:石蜡切片制作的一般过程熟悉:组织切片的一般要求了解:脱钙等特殊操作的方法第三章手术中快速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技术【目的要求】掌握:冰冻切片制作的一般过程。
熟悉:其适用范围。
第四章细胞学诊断检材的制备技术【目的要求】掌握:细胞涂片、组织印片和压片的制备方法。
熟悉:各种细胞染色方法。
了解:各种染液的配制。
第五章病理标本的肉眼检查和组织学切片取材技术【目的要求】掌握:肉眼检查和取材技术的要点。
熟悉:各重要脏器的取材方法。
了解:其他脏器的取材方法。
第六章病理组织切片的特殊染色【目的要求】掌握:临床病理常用的几种特殊染色。
熟悉:其他染色技术。
了解:各种染色的适用范围。
第七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目的要求】掌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及一般过程。
熟悉:常用的方法。
了解:试剂的配制方法。
第八章塑料包埋组织切片的制备技术【目的要求】了解:塑料包埋组织切片的制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