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论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
美国语言学家对语言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谈话时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内容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另外百分之六十五的内容是靠体态语言来表达的。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运用动作示范、眼神传情、点头、皱眉、打手势等体态语言进行辅助教学。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体态语言的分类、作用及其运用进行了分析。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用于动作示范的示范性体态语言,二是用于暗示的示意性体态语言。
一、示范性体态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就是运用动作示范性体态语言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描述所教技术动作的过程。教师正确的示范,将运动技术的理论转化为动作实践,这种示范性的体态语言所具有的效果是任何语言讲解都无法比拟的。它具有如下作用:
1.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加深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仅靠语言讲解是不可能表达清楚动作技术的结构的,也不利于学生理解。例如:蹲踞式跳远的辅助动作:起跳后的腾空,教师在语言讲解后再配合动作示范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领悟动作结构,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信心。有些教学内容如跳山羊、跳高等,对少数学生尤其是女生来讲有一定难度,而这些困
难绝大多数又是心理原因造成的。教师的正确示范,动作轻松、简单,使他们直观地受到感染,得到鼓励,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二、示意性体态语言
人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体,在情感的作用下理智的心理活动会进行得更敏捷,更富有成效。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思维与体态语结合并统一于学生自身的活动之中。示意性体态语言主要是体育教师的目光和表情及简单动作,它的主要作用有:
1.有利于维持课堂纪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用非语言行为来维持课堂纪律,有时候比语言行为效果要好得多。如在上课时有个别同学不专心、做小动作或思想开小差,教师如果直接加以训斥、批评,势必会使这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影响整个课堂纪律。而如果此时教师采用体态语言,用严厉、责备的目光暗示老师的批评,使其感到愧疚和自责,这样既能引起学生注意,改正错误,又保护其自尊心,其作用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感知效果。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讲解、示范的同时辅之以恰当的体态语言,能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增强感知效果,如在学生较好地完成技术动作在给学生以肯定,使学生得到鼓励;当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出现动作失误时,教师用惋惜和理解目光传达安慰和关切,都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
自信心和对体育学科的兴趣。
3.有利于沟通思想,促进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师的多种情感给学生的学习、锻炼都带来很大影响。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所流露出来的情感信息能为学生敏感地接受,它能沟通师生思想,加强情感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深刻地感到老师对自己是信任和鞭策的,从而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
三、体态语言的运用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国家和社会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掌握并运用好体态语言,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它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努力钻研教材,虚心向其他专业教师学习、请教,不断学习新知识,并熟练、正确掌握好教材规定的技术动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及对体育的爱好、兴趣,使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使示范性体态语言和示意性体态语言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在教学中成功地运用体态语言,首先要做到适时、恰当、正确,做到该用则用,恰到好处,充分发挥心理功能,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高涨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一技术动作时,有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讲,这时教师悄悄走到其身边,轻轻拍拍其臂膀,使他感悟到自己错了。这样既不影响讲解的连续性,
又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使教学井然有序。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持高涨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感情、自若的神态,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游戏教学时,教师的一切行动和情绪同学生一样,都要积极地投入,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把示范性和示意性体态语言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是其心灵的外化,无疑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学识、品性、情趣、性格、素养等。同时,良好的体态语言素养也是一个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若能做到师生关系融洽,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知识水平,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