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414.00 KB
- 文档页数:71
第三章: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3.1 相关翻译理论
3.1.1翻译转换理论
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指的是原文译为目的语时发生的语言变化。“翻译转换”作为术语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卡特福德(Catford)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他认为翻译转换是“偏离形式对等的等值翻译”,并将将翻译定义为:“一种语言(SL) 中的语篇材料被另一种语言( TL) 中等值的语篇材料所取代。”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模式之上,并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卡特福德的转换理论主要使用了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范畴。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是交际性的,在上下文中发挥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发挥通过不同的语言层次( 如语音、词形、语法及词汇) 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在对“形式对应”( formal correspondence) 和“文本等值”( textual equivalence) 做了区分后,卡特福德认为,既然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差异,进行翻译转换就是必然的了,翻译转换因而在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过程中背离了形式对应。卡特福德进而提出两种转换: 层次转( level shifts) 和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汉英翻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层次转换
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卡特福德的层次转换包括语音、词形、语法和词汇四个层面,但他认为翻译中惟一可能发生的层次转换就是语法和词汇之间的转移。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例如,汉语中的“着”、“了”、“过”等词汇都可以用来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 has/ have done)”和“过去完成时( had done)”这两种时态表达。
例1.两个表面之间进行摩擦后,摩擦表面的材料温度会升高。
[译文] Any friction between two surfaces will result in a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material.
例2.假使生产过程没有实现自动化的话,生产率就不会这样大幅度的增长。
[译文] Ha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not been made an automatic one,the productivity would
not have increased so greatly.
例1原文中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是通过词汇形式“后”来表述,而在译文使用一般将来时来描述这一时间范畴,这样从词汇到语法的转换完整地表达了原文要传达的时间概念和语义逻辑关系。例2原文用“假使没有……就不会”的词汇形式表达假设发生的某种情况及其相应的后果,可是在英译时,这个语义是没有办法用词汇形式表达,只能考虑层次转换,求助于英语语法中虚拟语气表达形式。
2.范畴转换
范畴转换是指翻译过程中形式的脱离,是在不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之间自由的转换。范畴转换可以细分为四类转换: 即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
内转换。
(1) 结构转换( structural shifts)。顾名思义,结构转换就是语言结构上的变化,如一种语言是“主语+谓语+状语”,翻译为另一种语言就必须转换成“主语+状语+谓语”的结构。常见的结构转换有:主、被动语态转换;肯定、否定结构转换;英语句子的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t)与汉语句子的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t)之间的转换等。
例1.检测员把机器表面以足够大的放大倍数复现出来。
[译文] A machine surface was reproduced to a large enough magnification by the inspector.
例2. 能用塑料,为什么还要用木料?
[译文] Why use wood when you can use plastic?
在例1中,汉语中主动的把字句变成英语中的被动句,改变了原文的主谓结构。例2中原文的状语从句在译文中被后置了。
例3.已知物体的重量和比重,就能求出其体积。
[译文] Given the weight and the specific gravity of a body , we can calculate its volume.
英语是“主语突出性”或“主词突出性”语言(subject- prominent),其基本句法框架是“主—谓”结构框架;汉语是“主题突出性”语言(topic-prominent),体现的是“话题—说明”(topic-comment)的关系结构框架。因而,出现在句首(主语位置)的成分不一定就是动作的施动者,可能是某个问题某件事。有时为突出话题,汉语干脆省略主语,变成无主句,如例3的原文。在英译过程,必须根据原文的语义,改变句子结构,增加主语(we),以满足英语基本句法要求。
(2) 类别转换( class shifts) 。
按照韩礼德的定义,类别是根据其在相邻高一级单位结构中的作用而划分的特定单位成分的组合。当译语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是一个与原语单位处于不同类别的成分时,就产生了类别转换,如汉英翻译中常见的词类转换。
例1.南丁格尔是现代护理方法的开拓者。
[译文] Nightingale pioneered modern nursing methods.
例2.蓝图的尺寸和比例必须正确。
[译文] The blueprint must be dimensionally and proportionally correct.
词类转换可以打破原文词句结构的束缚,使译文的表达通顺、自然,如例1中的名词“开拓者”到动词“pioneered”的转换;例2中的名词“尺寸”、“比例”到副词“dimensionally”、“proportionally”的转换。
(3) 单位转换( unit shifts) 。
单位转换是指源语中某级上一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为译语不同等级上的单位这样一种形式对应的脱离。也就是指在句子,分句,短语,单词和语素五个语言单位之间的转换。在翻译实践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是前四种语言单位之间的转换。
例1.液压油中存在颗粒物,会加速系统的磨损。
[译文] The solid particles in hydraulic oil will lead to accelerated wear-out of the system.
例2.一个物体,即使其内部运动是看不见的,也可能是热的。
[译文] An object may be hot without the motion in it being visible.
上述例句里的原文中的分句分别转换为名词性短语和介词短语,彰显英语表达的简洁性。
(4) 系统内转换( intra-system shif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