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农之——粮食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三农之——粮食问题

内容摘要:粮食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可以说粮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抓住了粮食问题,粮食安全有了保障,“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有了基础有利于国家和谐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粮食问题重要性影响因素三农问题

众所周知,三农问题的解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为什么国家年年出台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年年都喊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负担,而农民负担反而越减越重呢?

近些年,国家对农民给予了种粮补贴,又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而实际上,在国际上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被不断的开发,用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正在逐渐推广。然而目前乙醇生产的主要原料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随着我国工业用地逐渐增多,都市化速度加快,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等问题的加剧,粮食供应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虽然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11424亿斤,历史性地实现“八连增”,为“十二五”粮食生产开了个好头,也保障了全国粮食的有效供给和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但目前粮食在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种粮效益仍然偏低、防灾减灾压力不减的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一.土地问题

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仅去年就新增机动车200多万辆。汽车数量大增,必然要修建很多公路和停车场,这就会占用很多宝贵的耕地。并且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剧,许多耕地变成了住宅、工厂甚至商业街。

在耕地数量不断下降的同时,耕地的质量也不断下降,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调查,华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2%,而高产稳产田有机质含量应在1.5%以上;

东北及南方地区50%以上耕地有机质含量低于标准下限;这三个地区土壤的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低于标准水平50%和25%。耕地质量的下降最直接的影响了粮食的产量问题

二.劳动力用工问题

由于种田收入实在太少,以致农村主要劳动力都在外出打工了,这也就是这个世纪新出现的新名词“农民工”。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基本上归因于种植粮食的效益低下,农产品价格低,工业产品价格高,农民打工的收入远远超过种粮的收入等。在农民工外出打工之后,留下的多是些老、弱、妇、孺之类,导致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留守的人群多半劳动力较弱,或完全没有劳动力,无法将土地合理种植,更何况有些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遭到了破坏(如因采矿、污染等)或征用。如此一来,我国的农业状况怎不令人堪忧?

三.粮食价格

谷贱伤农!教育、医疗、住房价格在离谱地上涨,而粮食价格却长期不见走高。广大农民的相对收入得不到提高,这就是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须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并减少这对目前我国大多数城镇居民来说是可以承受的,至于对低收入与失业群体来说,则可以采取粮价补贴或提高低保与失业救济标准的办法以补偿。其实,这也是促使节约粮食、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四.农业基础设施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2006年,全国耕地中有较完善灌溉设施的水浇地为8.25亿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5%,有40%的耕地处于不断退化的状态。近几年,农业成灾率一直居高不下,2004年我国因自然灾害损失粮食305亿公斤,2005年达到345亿公斤,2006年增加到447亿公斤,2007年1-9月份就达到445亿公斤。目前国内重要病虫害已有100多种,现有条件只能监测15~20种。自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主要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脆弱仍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五.农业种植技术

完全靠天吃饭的农业是及其脆弱的!浙江大学黄祖辉教授说:“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必须把提高中国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视为基本任务和主要工作。农民劳动力素质无疑以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为基本内容。现代农业主体必须是具有较为充足的知识水平的现代农民。”

六.天气因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从全国来看,近期云南地区出现了连续三年干旱,东北地区入冬后的降水也偏少,发生春旱的几率增加。同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在增加,强度在加大,对此不可掉以轻心。旱灾、涝灾、高温等灾害都会给粮食生产造成损失,必须加强流域治理,深入实施土地改造,提高防灾减灾的工程能力建设。特别要在农产品商品率高的重点地区和低产的连片贫困地区继续加大投入,强调工程建设的前瞻性,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我国政府对粮食短缺的问题越来越关注。“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在中国农业大学正式成立,为中国中长期的粮食和食物安全提供咨询,这本身就有力地说明了中国政府在对待粮食短缺危机上的态度。并且针对粮食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例如取消农业税、聘用大学生村官、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奖励种粮售粮大户、鼓励农业科技的发展等。

近年来,在党中央一系列强农惠民政策的推动下,农村经济成效显著、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农村社会局面较为稳定。而粮食危机的出现,让我们认识到了在三农问题解决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顺利,我国的农业、农民、农村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矛盾重重。正确认识“三农问题”矛盾的特点及其原因,并采取措施化解这些矛盾和纠纷,对于推动新农村和谐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晖、于文静、陈炜伟、樊曦《“八连增”后怎么办?――代表委员聚焦粮食生产》新华网,2012-03-04

[2]郭强,邵波.《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策略选择》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中经评论子库,2009-8-13

[3]何伟.《三农问题症结之所在》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国内论文子库,20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