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完整)
- 格式:ppt
- 大小:6.88 MB
- 文档页数:166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一.前言二.成熟势力说三.行为主义观四.社会学习论五.精神分析论六.相互作用论七.社会文化论八.生态系统论九.毕生发展观一.前言1.理论:一组可以用来描述、解释和预测行为的有序、完整的陈述。
2.理论是重要的工具①理论为我们观察儿童提供了有效的构架—给我们所见到的问题提供指导和说明;②被证实的理论可以成为实际行动的可靠依据。
主要内容一.前言二.成熟势力说三.行为主义观四.社会学习论五.精神分析论六.相互作用论七.社会文化论八.生态系统论九.毕生发展观二.成熟势力说1.代表人物:①美国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二.成熟势力说1.代表人物:2.主要观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
基因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为成熟,心理成熟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不能推动发展。
a)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b)较好与较差的发展年头相互交替;c)儿童的身体类型与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二.成熟势力说1.代表人物:2.主要观点3.代表性研究: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婴儿带着一个天然进度表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它是生物进化3,000,000年的成果”(Gesell,1977)二.成熟势力说1.代表人物:2.主要观点3.代表性研究:4.主要贡献制定出格塞尔行为发育诊断量表(年龄常模)二.成熟势力说1.代表人物:2.主要观点3.代表性研究:4.主要贡献5.对幼儿教育的启示①教育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拔苗助长;②教育要“适时”;③教育要适应幼儿的个别差异。
二.成熟势力说1.代表人物:2.主要观点3.代表性研究:4.主要贡献5.对幼儿教育的启示6.缺点过于强调成熟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
研究表明,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成熟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1、唐氏综合征:第21号常染色体的分离变异。
2、笨丙酮尿征:先天性代谢缺陷,早期检查和饮食干预可防止。
3、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0-2周)、胚胎期(2-8周、胚胎期是胎儿发育的关键阶段、胚胎期的发育展示了一个从内向外,从头到脚的发展模式。
)胎儿期4、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1)、关于畸胎形成的研究:畸胎形成物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伤害胎儿;(2)、母亲的自身因素对胎儿的影响;(3)、药物及烟和酒对胎儿的影响:酒精综合征(四)激素(五)母亲所处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5、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原则:首尾原则、近远原则6、身体的发展:人体的生长发育呈波浪式,发展不等速,快慢交替进行。
7、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地传导。
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按一定顺序(“O-T-P-F”)进行。
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脑发育的加速度现象是间隔出现的。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幼年儿童皮层主动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弱。
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
8、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由大到小。
9、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可塑性、修复性。
10、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眨眼、呼吸、吞咽,原始反射: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11、独立行走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12、够摸动作:最先发展的精细动作。
13、手的抓握动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重要意义:(1)主动性: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2)逻辑思维: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3)经验丰富: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
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核心部分主要涉及随年龄增长的行为(因而普遍称之为儿童心理学)。
它研究个体在儿童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所表现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揭示儿童由初生到青春期的心理过程的规律;研究儿童随着年龄典型发生的行为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下面是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请参考!桐桐是班里最调皮的小朋友,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娇小的身段但是伸手敏捷,小朋友们都说他长得像个小猴子。
下课总是要欺负小朋友,上课总是要捣乱,都特别恐惧他接下来他表示令我感到更失望!观察一:早上进班级时,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闯进教室,见到门关着,会“咚咚咚”边踢门边喊“开门,开门!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和午睡室之间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桐桐趁老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
当老师走近他时,就对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桐桐的课堂纪律较差,下面讲个没完没了老师一批评他还要骂老师,整个课堂乱糟糟的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故意乱说,有时举手举的很高,站起来直接说“不会”案例四:小朋友带来了巧克力饼干,饼干盒里是一个包装精美的金属圆筒,吃完饼干后把圆筒放入了书包,可是进行过户外游戏后,圆筒却不翼而飞了当我问起圆筒跑到谁的书包里去了千万抓好啊,要不然,圆筒还会往外跑的见桐桐小朋友神色有异,原来圆筒被桐桐拿去了孩子最早接触的家庭,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情感态度对孩子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巨大的家庭是对孩子成长最具影响力的第一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协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行为品质,使之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强有力的催化剂。
但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父母晚辈的过多维护和百般溺爱,促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接受来自于成人的源源不时的关爱时,丝毫不会去考虑别人的需求与感受。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因此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有关学科的关注。
第一节婴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婴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年龄阶段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法是:0~3岁。
(二)基本特征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一)婴儿期的大脑功能1.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1)脑重和头围。
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到350~4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25%(这时的体重只是成人的5%);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2)大脑皮质。
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
皮质细胞迅速发展。
到2岁时,脑内各部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
2.大脑机能的发展(1)脑电图的情况。
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发展概述(一)记忆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对学前儿童直觉发展的影响。
知觉是记忆产生的基础,同时个体知觉的发展也离不开记忆。
因为知觉的形成离不开个体的知识经验,而知识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就要依赖于记忆。
2、记忆对学前儿童想象和思维发展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和想象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把知觉、思维和想象结合起来,使儿童把知觉到的经验材料通过想象和思维进行加工,没有记忆,想象和思维就失去了工作的对象。
另一方面,学前儿童的想象与记忆经常分不开,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就是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3、记忆对学前儿童语言习得与发展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儿童语言的模仿、语词和语句的学习上。
首先,儿童要学习语言先要感知语音,学会发音。
然后,儿童要理解别人的语言,必须在别人把话说完之前先记住前面的部分,准确理解整个语句的意思。
最后,儿童完整表述一句话或一段话也需要把自己说过的词语暂时记忆,以使自己语言表述前后连贯。
4、记忆对学前儿童个性特征形成或发展的影响(记忆是儿童个性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对情绪情感的影响上。
儿童只有通过记忆才能对经历过的事情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1、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变化第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Ps:再认:出现,给提示,让你自己确认。
3岁儿童可以再认几个月前感知通过的事物4岁儿童可以再认一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4岁以后再认的保持时间可以更长些在再现方面,3岁儿童可以再现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4岁再现几个月前的事物。
第二,影响学前儿童的记忆保持的因素a,儿童的认知水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机能的指尖成熟,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也逐渐增强,对事物感知的选择性、连续性、精确性都不断提高,记忆水平也会随之获得提高。
b,有关记忆材料的知识准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有利于在记忆对象之间建立各种联系,使回忆容易实现。
填空: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个体心理现象异常复杂,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一是心理过程;二是个性差异。
5、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6、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7、思维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9心理学使用的实验法可以分两种形式: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10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指向性、集中性。
11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12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包括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13、颜色混合的规律包括互补律、间色律、代替律。
14、根据观察者的身份,可将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15、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1879 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1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进程是和时间有关的。
17、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18、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激活功能、只想功能和调节和维持功能。
19、情绪和情感是伴随着需要而产生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20、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事物或思维形态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1、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
22、关于智力的因素理论中,群因素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
25、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26、人类思维活动的过程表现为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和具体化。
27、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及其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组成。
它从前到后可分为_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28、动机产生的两个条件是_需要和_诱因。
29、思维的两个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0、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的科学学科。
本文将重点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几个关键内容,包括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一、儿童的身体发展:
1.出生后身体发展迅速:出生时婴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成,但身体发育迅速,出生后几个月内增长迅速,体重迅速增加。
2.生长曲线:生长曲线显示了儿童身高和体重在不同年龄段的增长情况。
在婴儿期,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较快,而在青春期迅速增长。
二、儿童的认知发展:
2.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思维等方面。
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记忆能力逐渐提高,语言能力也逐步发展。
三、儿童的情感发展:
2.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时期,儿童开始形成对自我的意识,并能够识别自己和其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3.情绪调节的发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通过表达情感来应对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社会化需求:儿童需要与他人互动,与其他儿童建立友谊关系,并通过模仿和观察他人来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2.情感理解和共情:儿童逐渐发展出对他人情感状态的理解和共情能力,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并对其作出反应。
3.社会角色的认同:青春期是儿童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的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综上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通过了解儿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第一章1,发展:个体在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系统的身心变化,这些变化是有顺序的,相对持久的,并且使个体行为具有适应性,组织性和更为复杂。
儿童心理发展常分为三个领域:①生理的成熟和发展②认知和语言的发展③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2,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又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②人类心理的发展③人类个体心理发展3,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注意此处的儿童,不是我们一般意义的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十七八岁这一年龄段的个体)。
一般分为5个阶段:出生前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9个月时间内,一个单细胞有机体发展成适应能力很强的人类婴儿。
婴儿期:0-2岁,身体和脑发育迅速,个体从嗷嗷待哺到独立行走,会用语言表达,并发展了自我再认能力,与主要照料者建立了亲密的情感联系。
幼儿期:2-7岁个体身体机能更加协调,游戏成为主要活动吧,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迅速,道德感更加明显。
童年期:7-12岁,个体通过学习以及学校中的师生交往,同伴交往,不断地促进思维,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
青少年期:12-18岁,这是儿走向相成年的过渡期。
个体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性意识萌动。
确立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自我同一性,走向独立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4.儿童发展心理学的4个基本主题①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儿童发展中各起多大的决定作用②儿童在自身的发展中是主动还是被动③发展是连续、渐进的还是阶段性的④发展是开发的还是稳定不变的对于以上基本主题,现代已不在采用极端的观点,而是同时采纳多家优点,采取一种综合性的立场,它们相互发展、互为补充(一)儿童心理发展学简史几个关键人物事件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荣格)2.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约(约翰.B。
华生,斯金纳,阿尔伯特,班杜拉)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4.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科学儿童研究的先驱)5.普莱尔《儿童心理》(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6.霍尔《青少年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二)研究方法⑴基本研究方法Ⅰ系统观察法(①自然观察法②结构观察法)Ⅱ自我报告法(①访谈法②问卷法和测验法)Ⅲ个案研究另外还有人种志研究法、心理生理学法⑵保证科学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信度:信度指的是行为测量的一致性,可重复性。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任务。
2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时1.了解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掌握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课时安排实训/练思考:1、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是什么?3.分析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分析。
3学前儿童情感发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时1.了解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掌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课时安排实训/练思考:1、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分析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情感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分析。
4学前儿童社会发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时1.了解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掌握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课时安排实训/练思考:1、XXX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3.分析学前儿童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分析。
5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时1.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课时安排实训/练思考: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分析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教学、实践活动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为原则,注重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主动参与,营造轻松愉快的研究氛围。
(4)经验系统就是传递的对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等。
这三个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心理学正是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反映了心理现象研究的独特领域。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1. 基本理论2. 学习心理学3. 教学心理4. 群体心理5. 个体差异6. 学生心理健康7. 教育、教学的测量与评定8. 教师心理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 开创阶段2. 发展阶段3. 成熟与完善阶段(一)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孔子的智商四分法;启发式教学思想 ,学记:喻的原则2.两大支柱学科的推动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879年,自然科学引入心理学研究。
3.教育理论们卓有成效的工作(1)瑞士教育学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要依靠心理学”(2)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3)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是教育学的三个重要基础,而且心理学应放在首位(4)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年代后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苏联教育心理学界:以维果斯基和鲁宾斯坦等为代表我国教育心理学界1. 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2.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 在本世纪50年代主要学习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发展和学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成熟与完善时期(60年代到现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94年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近十几年来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1)主动性 :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3)合作性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学习,如合作学习,把个人的思维与群体工作相结合,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等(4)社会文化性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的发生不是在白板上进行的,而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建构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