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62.63 KB
- 文档页数:52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思考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心生活、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的地球》1. 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
2. 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第2课《天气和气候》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认识天气现象和气候特点。
2. 学习气温、降水、风向等气象要素,了解气象灾害及预防。
第3课《生物与非生物》1. 认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的分类。
2. 学习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第4课《生物的多样性》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 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第5课《生态系统》1. 认识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 学习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了解人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科学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实验、讨论等。
3. 学生对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
2. 实验器材:如地球仪、气象工具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网络资源:如科学知识视频、图片等。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学习第1课《我们的地球》。
2. 第3-4周:学习第2课《天气和气候》。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册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身边的科学第1课:我们身边的科学第2课:观察与探究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第4课:生活中的科学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本册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难点:科学探究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评价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1. 每课教学时间为40分钟,其中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环节。
2. 每周安排两节科学课,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学习和实践。
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
2.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试剂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科学资料和视频。
八、教学进度计划:第一单元:身边的科学第1课:我们身边的科学(1周)第2课:观察与探究(1周)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周)第4课:生活中的科学实验(2周)九、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问题或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教科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2)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
(3)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索科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数据、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物体的运动1. 直线运动2. 曲线运动3. 运动与静止第二章:测量工具的使用1. 刻度尺的使用2. 量筒的使用3. 温度计的使用第三章:科学实验1. 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2.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四章:观察与探索1. 观察方法与技巧2. 探索科学现象3.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1. 光的传播与反射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 物质的溶解与扩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测量工具的使用,科学实验的方法与技巧,观察与探索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实验数据的处理,科学探究的环节,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4.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操作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与实验报告: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
4.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走进大自然1. 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2. 探究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1. 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 实验操作技巧的培养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1. 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第四章:地球与宇宙1. 认识地球的结构2. 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五章:人体的秘密1. 了解人体基本结构2. 探究人体生理功能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冀教版)2. 实验器材:各种实验仪器和材料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科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六、教学安排:第一章:走进大自然1课时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2课时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3课时第四章:地球与宇宙2课时第五章:人体的秘密3课时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及实验操作技巧。
难点: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自然界中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图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实物:准备一些植物和动物模型,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它们。
3.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植物和动物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讲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教师讲解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如:食物链、生态平衡等。
3.实物观察教师展示植物和动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它们的特点。
4.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保护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措施,并与全班分享。
5.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对保护植物和动物的认识。
6.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观察记录,并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4.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2.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思维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保护意识: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保护植物和动物的意识。
1、怎样才能省力过程与方法•HE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知识与技能噬口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噬口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2、学生准备: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镶子、开瓶器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想在下课后给你们每人一颗糖.可是开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2、操作者说说白己的感受和体验.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 .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一一杠杆.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常用O表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动力作用点:施加动力的点.阻力作用点:承受阻力的点.3、游戏实践:⑴利用木棍和小木块组成一个杠杆.学生白己了解杠杆的结构.巩固杠杆不同部分的名称.⑵比比谁的力气大?推荐一位班里力气最大的学生和一位力气最小的学生上台.利用杠杆来比比谁的力气大.⑶讨论: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谁帮了她的忙?4、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白己的力放大呢?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5、分组实践操作活动.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7、讨论:⑴杠杆是否都省力?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镶子、钓鱼杆等 .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5、拓展活动:动手制作一个垃圾箱.【说明】具体操作方法详见〈〈教学参考书》.2撬棍的学问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东西叫作杠杆(即杠杆的特点)2、认识杠杆的巧妙作用及它是如何参生作用的.3、能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作用教学难点: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教学用具:杠杆尺、钩码、标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杠杆能在生活中参生这样大的作用.那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二、杠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1、出示杠杆尺.认识杠杆尺的结构.2、学生白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三、杠杆能省力吗?1、杠杆尺是研究杠杆的好材料.(我们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2、如何将使用杠杆尺.(将杠杆尺调平: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当在杠杆尺右边的第1、第2、第3、第4孔上也挂上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处于什么状态?)3、对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作好记录.(P6)4、实验:(1)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2)把那些有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都找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P7)5、分组分析统计数据.省力杠杆不省力杠杆四、思考问题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五、课堂小结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要求进行使用 .并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3、轮子的妙用过程与方法HE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噬口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噬口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教学准备: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轿、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分组实验器材: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1、谈话:大家都见过驾驶员开车.你知道汽车的方向是由什么部件控制的?2、提问: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方向盘这种简单机械!揭示课题:汽车方向盘的研究.(板书课题)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或看电视画面.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4、交流观察收获.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轮上小孔的大小一定要与轴的粗细相吻合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轴上的物重(牛)小轮上的拉力(牛)大轮上的拉力(牛)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三、实践操作.迁移扩展.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用轮轴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⑴白己是怎么样做的?⑵为什么要这样做?3、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简单机械?(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4、填写表格.器械的名称轴的部分轮的部分5、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上父母工作的工厂、单位找找 .还有哪些地方有轮轴?(白行车修理时用扳手拧螺丝、螺丝刀、磨房里的水车、白行车的车把、打蛋器、游船上的明轮••…)四、课外实践操作.4斜坡的科学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也能够省力.2、认识斜面是如何省力的.3、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教学用具:圆筒、层板、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导入新课.在家都上过缙云山吧?我们在上山时会发现山路弯弯曲曲盘旋在山间.山路为什么要这样修呢?(学生白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1、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2、试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反映斜面可以省力.(如:沿着公路的斜坡把白行车推上去比你把白行车扛上去要轻松些)3、定义:像人行公路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分组用层板搭一个斜面.并可以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斜面上提长时的情况.)(并要根据白己的问题作出本组的研究计划)(分组实验要做好记录见表1)斜面的状况A BC D E使用力的大小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三、找一找.要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型.)四、我的白行车我国是一个白行车大国.白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白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 .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白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白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3、选择一个白己感兴趣的关于白行车的机械问题 .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五、本章小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怎确定义.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5白行车过程与方法HE够通过观察.描述白行车构造上的各组成部分;HE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活动.了解白行车各个部件的功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释各个部件工作的原理;HE够针对新型的白行车结构设计和动力传递方式提出白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实验、查找资料等认识相关的知识和背景.探究可能的答案;HE利用实验数据、图表等资料写一篇关于白行车的研究报告 .知识与技能噬口道白行车的结构与组成;噬口道白行车的各个部件的名称、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收集、交流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留心关注身边的科学.从细微处入手.养成善于从熟悉的现象中提出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的习惯;■缺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轻便白行车、其他小型机器(玩具赛车、缝纫机等)、卷尺、粉笔、实验记录纸、工作手套、洗手液、白行车各部件图片、名称等 .2、学生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辆白行车(如带有齿轮和变速档并且正在正常使用的白行车更好)、垫白行车的抹布、擦手的毛巾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主题.了解白行车的发展历史.1、谈话:你平时上学用什么交通工具?对白行车有哪些了解?(板书:白行车)2、提问:你了解白行车的发展历史吗?⑴组织学生先阅读教材第18页上的内容.再利用电教课件动态展示白行车的发展史.⑵游戏:按白行车的发展历史给这些车子的图片排队.⑶讨论:从白行车的发展历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谈话:白行车是如何工作的?它包含有哪几种简单机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白行车.(补充课题.读题)二、观察白行车.了解白行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白行车!(在方便学生观察的高度出示一辆白行车.为方便观察运动的状态.白行车最好倒置)1、了解白行车部件的名称.⑴谈话:谁能上台来介绍一下白行车各部件的名称?(教师根据学生介绍即时板书白行车部件的名称或者张贴相关图片资料 .)⑵同学补充xx.⑶活动:慢速转动脚踏板.找出所有能转动的部件.(车轮、脚踏板、车链和齿轮、车把、刹车等)3、讨论:这些可以转动的部件在白行车运行时的作用是什么?可转动的部件车轮脚踏板车链和齿轮车把刹车作用4、讲解:根据白行车各个部件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它们分为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作业:将白行车的主要部件按所起的作用填写在结构示意图内.(控制部分:车把、刹车;动力部分:脚踏板;传动部分:车链和齿轮;工作部分:车轮.)5、小组讨论:这些可以转动的部件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6、揭示:白行车是一种常用的较复杂的机械.它是由若干个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7、活动:找一找白行车上有哪些简单机械.并写出它的名称.(车把——轮轴;刹车——杠杆;脚踏板——轮轴;螺丝钉——螺旋;齿轮、链条一一条传动••…)8、指导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获得的信息制作有关白行车结构的我的概念图”.⑴将与白行车运行相关的所有部件都列出来;⑵把这些部件的名称都写在小纸片上;⑶在一张纸的中央写上白行车”三个字;⑷将写有各部件名称的小纸片按照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摆放到白行车”三个字周围;⑸在相关的词语之间画上连线.三、关于白行车的研究.1、讨论:关于白行车.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2、各组选择白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分组实验.做好实验记录.例:研究白行车上的链条传动装置.⑴将白行车的车座、车把朝下倒置过来.⑵转动脚踏板.仔细观察围绕前齿轮转动的链条.前齿轮转动的方向与脚踏板转动的方向一致吗?⑶观察与链条连接的后齿轮.它与白行车的后轮有什么关系?它转动时后轮是否转动?而后轮转动时.后齿轮是否也跟着转动?⑷在后齿轮上各选定一个位置.用纸做好记号.慢慢转动脚踏板.每转动一圈脚踏板.后齿轮能转动几圈.后轮能跟着转动几圈?⑸量一量白行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多少米?我们没转动一圈脚踏板能推动白行车多少米?3、学生交流实验收获.4、科学论坛:假设有人从来没有见过白行车.请你用几分钟的发言向他说明白行车的工作原理.例如:骑白行车的时候坐在哪里?转动脚踏板时.白行车会怎么样?为什么白行车上装有齿轮?链条的作用是什么.......四、巩固和延伸:继续研究白行车的其他问题 .1、为什么把带两个前齿轮.5个后齿轮的白行车称作十速白行车”?2、变速白行车是如何达到变速目的的?3、想对白行车作哪些修改?希望白行车具有哪些新的功能?4、设计一些白行车的附件或活动.6小鸟和小猫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岸会从书刊杂志或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会整理筛选有用的资料.知识与技能噬口道常见的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订解动物繁殖方面的一些区别.如后代的数量等;■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它们白身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学握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人与白然要和谐相处.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过程设计一、开门见山.直接揭题.1、谈话:同学们.动物有很多繁殖后代的方法.你知道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2、学生回答.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板书课题)二、讨论动物的繁殖方式.1、学生讨论.2、谈话:刚才.大家谈到了很多关于动物繁殖的情况.下面我们再一起来了解更多的动物繁殖的知识.3、播放多媒体资料.4、谈话:动物繁殖确实也是不同的.它们在繁殖方式上有哪些不同?5、学生思考、汇报.6、教师择要板书.7、小结动物繁殖方式及其区别.(告诉学生卵生、胎生的概念)三、讨论鲫鱼和猫狗羊后代数量的区别对各白延续后代的意义 ^1、谈话:鲫鱼是怎样生小鱼的?你见过猫、狗或羊生孩子吗?2、提问:为什么鲫鱼一次要产大量的鱼卵.而猫狗羊生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3、学生讨论、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思考)4、教师小结.四、科学交流会.1、谈话:动物繁殖是相当有趣的白然现象.你可能也知道一些.谁愿意来说说?2、学生回答.3、谈话;今天我们这里有很多的关于动物的科普书.也有这么多电脑.里面老师列出了一些比较好的网站的链接.下面我们分组去查阅一些关于动物繁殖方面的信息.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看哪些小组找到的资料最有趣.4、科学交流会:有趣的动物繁殖五、总结.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查找有关资料.7落地生根过程与方法■岸会用抨插、压条等方法繁殖植物;■岸会用地下茎、根、茎繁殖植物;HE够利用营养繁殖的方法种活一株植物.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延续后代的植物;噬口道几种营养繁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HE够坚持栽培好一株植物;■体验到创造生命的乐趣.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提问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板书课题)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1、讲述: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2、学生分组讨论.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3、小组汇报.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5、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它的繁殖器官.可是像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营养繁殖.(板书: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来繁殖?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一一抨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1、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有信心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2、讨论: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3、汇报.4、谈话:刚才大家都选择了白己喜欢的又适合用营养繁殖的方法来培育的植物.也谈了谈具体打算怎么做的设想.可是大家的想法是不是对呢?老师课前查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个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四、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1、谈话:现在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下面我们就可以真正来试验一下了 .2、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3、小组相互评价栽种情况.4、教师小结.五、总结全课并布置作业.8.相似与差异过程与方法HE通过观察找出白己与父母及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相似之处 .并分门别类的列在表里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同种动物的相似点.知识与技能■体验到在研究过程中一些事情只有在其他人的配合下才能完成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IE用实例或白己的话说明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理解•HE举例说明遗传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的现象教学过程设计一、交流调查的情况.1、谈话:同学们.你回家后向你的家人了解过白己小时候的事情吗?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也非常想告诉大家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对吗?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一下.请你告诉同组的同学.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你出生时的一些情况?2、学生分组交流.3、谈话:刚才.大家都已经在小组里向别人介绍了从前的你.你们有没有发现大家的成长过程有一些共同的地方?4、讨论交流.5、小结:是的.我们大家出生前都需要在妈妈的肚子里生长大约10个月.通过这10个月的成长.我们在出生时就长成了人的样子了 .出生以后我们主要吃妈妈的奶汁长大.几个月后我们就开始会吃东西了 .慢慢学会了走路、说话……6、谈话: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知道动物植物都要繁殖后代.延续生命.人类同样如此.可见.繁殖后代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了解胎儿在妈妈肚子中的生长过程.1、谈话:大家小时候的情况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 .但是你们知道你在妈妈肚子中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三、讨论应该怎样珍爱生命.xx.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的调查中还了解了妈妈怀孕时的情况.知道妈妈为了生你.吃了不少的苦.你出生以后.家里的人为了你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你能跟大家介绍一两件让你特别感动的事情吗?2、学生介绍.3、谈话:在每一个人的出生和成长过程中.都蕴涵了他的亲人对他无私的关怀和爱护.就像我们种一盆花.没有我们给它浇水、施肥.它绝不可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一样.离开了家人的关爱.也绝没有我们的健康成长.养一株花都很辛苦.养一个人更难!对吗?你应该怎样珍惜白己的生命呢?。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 教学目标:研究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单位和换算。
-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测量方法;学会使用标准测量单位进行换算。
- 教学难点:理解测量单位的换算方法;掌握较复杂的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二单元极简主义- 教学目标:了解极简主义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培养简洁整洁的生活惯。
-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理解极简主义的基本原则;培养整理、清理物品的意识。
- 教学难点:运用极简主义的原则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简洁整洁的生活惯。
第三单元动物世界- 教学目标:认识不同的动物种类和它们的特点;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 教学重点:研究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了解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 教学难点:理解动物分类的原理;掌握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关系。
第四单元火的产生与利用- 教学目标:掌握火的产生和利用的基本知识;了解火的危险性和防范措施。
- 教学重点:研究摩擦、碰撞等引起火的产生的实验;了解火的利用和危险。
- 教学难点:理解火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火的安全使用和防范措施。
第五单元空气与水-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和水的重要性;认识空气和水的一些特性。
- 教学重点:研究空气和水的组成和特性;了解水和空气的污染和保护。
-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和水的组成和特性;掌握水和空气的污染防治方法。
第六单元能量与能源- 教学目标:认识能量和能源的概念;了解能量和能源的转化和利用方式。
- 教学重点:研究能量和能源的基本概念和单位;了解能源的分类和利用方法。
- 教学难点:理解能量的转化和能源的利用方式;掌握能源的节约和可再生利用。
第七单元种子的奇妙世界- 教学目标:了解种子的形成和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 教学重点:研究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 教学难点:理解种子的结构和传播方式;掌握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和意义。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样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科学对待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变化所需的能量来源、科技与未来世界的紧密关系。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理解水的特性,学会节约用水。
2.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科学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学会安全使用实验仪器。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课《水的特性和节约用水》1. 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养成良好习惯。
第2课《物质的变化》1.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如固态、液态、气态等。
2. 学生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第3课《简单机械》1. 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如杠杆、滑轮等。
2.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第4课《动物的一生》1. 学生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过程。
2. 学生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5课《太阳和地球》1. 学生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学生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方法:结合观察、实验、小组讨论、汇报等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小组讨论、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教材、实验仪器、课件、教学素材等。
六、第六课《植物的生长与繁殖》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等。
2. 学生学习植物的繁殖方式,如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七、第七课《地球上的水》1. 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掌握水循环的过程。
2. 学生培养关爱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八、第八课《人体的运动系统》1. 学生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组成,如骨骼、肌肉等。
2. 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简单的运动技巧。
九、第九课《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 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学会合理利用资源。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第一章:物体与材料1.1 认识不同的物体和材料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不同的物体和材料,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内容:介绍各种物体和材料,如金属、塑料、纸张、木材等,并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它们。
教学方法:观察、触摸、讨论1.2 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和解释溶解过程。
教学内容:介绍溶解的概念,进行溶解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记录、讨论第二章:力的作用2.1 力的概念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学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概念,学习用力图示表示力。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2.2 力的作用效果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和解释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记录、讨论第三章:简单机械3.1 杠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杠杆的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判断杠杆的类型和力臂的长度。
教学内容:介绍杠杆的概念和类型,学习判断力臂的长度。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3.2 滑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原理,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计算滑轮的省力效果。
教学内容:介绍滑轮的原理和计算省力效果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第四章:声音与光4.1 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声音的特点。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记录、讨论4.2 光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解释光的现象。
教学内容:介绍光的基本性质和现象,进行光实验,观察和解释光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记录、讨论第五章:生物与生活5.1 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第一章:物体与材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物体。
2. 让学生认识不同材料的特性,能够举例说明不同材料的使用场景。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基本特征2. 材料的分类及特性3. 材料的运用三、教学重点1. 物体的基本特征2. 材料的特性及运用四、教学难点1. 材料的特性及运用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了解不同材料的运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材料的认识和运用。
第二章:力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能够辨别力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效果3. 力的运用三、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效果四、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力的运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力的认识和运用。
第三章:热现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现象的基本概念,能够辨别热现象的表现。
2. 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原理,能够运用热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现象的基本概念3. 热现象的运用三、教学重点1. 热现象的基本概念2. 热传递的原理四、教学难点1. 热传递的原理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热现象的表现,了解热传递的原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掌握热传递的原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热现象的认识和运用。
第四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能够辨别不同声音的特征。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原理,能够运用声音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对于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
一、教材概述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是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编写的,全书共分为六个单元,包括《身边的水》、《身边的空气》、《身边的材料》、《身边的物体运动》、《身边的能量》、《生命活动》。
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科学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自然界中的物质和现象,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发现能力;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3.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的特性和用途;2.空气的组成、特性和用途;3.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4.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5.各种能量的转化和利用;6.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过程。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发现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3.情景演示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和现象,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4.游戏法: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估,包括平时测验、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综合实践等。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综上所述,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需要教师用心设计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科学知识,成为未来的科技人才。
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Unit 1 知水真知水(总计三课时)课时1:水的作用•主题:探究水的作用和重要性•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作用和重要性–能够描述水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教学准备:–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课件、投影仪–PPT幻灯片(包含图片和相关内容)•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干旱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关于水的重要性的思考。
2.激发兴趣:播放一个有关水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水的作用的兴趣。
3.知识讲解:通过PPT幻灯片,详细解释水在植物生长、生物体内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实验活动:安排一次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一小片草地经过浇水后会变得绿色,进一步理解水的作用。
5.总结回顾: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交流并总结水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展示给全班。
•作业布置:–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回答课后习题。
课时2:水的三态•主题:探究水的三态及相互转化•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三态及相互转化–能够描述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教学准备:–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课件、投影仪–实验器材:水、玻璃杯、冰块、火•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水都有哪些状态?”,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
2.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水的三态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知识讲解:通过PPT幻灯片,详细介绍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原理。
4.拓展学习:播放一个有关实际应用的短视频,如水的汽化过程在热水器中的应用。
5.总结回顾:学生回答几个与水的三态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回答课后习题。
课时3:水的净化•主题:了解水的净化与节约•教学目标:–了解饮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净化方法–能够描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及几种节约用水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课件、投影仪–实验器材:水、杂质模型(例如黏土、纸屑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几张图片,引发学生对当前环境中水的净化和节约问题的思考。
2.知识讲解:通过PPT幻灯片,详细介绍饮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净化方法,并简述几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基本内容,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2)培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深入探究科学现象。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身边的科学第1课时: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2课时:身边的材料第3课时:常见的能量形式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4课时:植物的生长第5课时:植物的繁殖第6课时:植物的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基本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一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的程度。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互相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六、教学计划第一单元:身边的科学第1课时: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2课时:身边的材料第3课时:常见的能量形式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4课时:植物的生长第5课时:植物的繁殖第6课时:植物的变化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7课时:地球的结构第8课时:地球的运动第9课时:宇宙的奥秘第四单元:人体的奥秘第10课时:人体的结构第11课时:人体的生理功能第12课时:人体的健康第五单元:简单的机械第13课时:力的作用第14课时:杠杆原理第15课时:滑轮与轮轴七、教学策略1.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视频播放、PPT演示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1.怎样才能省力
教学目标:
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轻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务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知道可以利用它们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乐于和他人交流所得。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学准备:图钉磁铁小铁片绳子木板钉锤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欢迎同学们度假归来。
过了一个年大家都精神抖擞,有些同学又长胖了不少啦。
同学们都大一岁了,看看是不是也长高了、长力气啦?老师想选几个同学先来玩玩掰手腕比赛,看看谁的力气大?
2、掰手腕比赛:
选三至五组同学进行比赛,请大家留意观察他们是怎样玩这游戏的,(看看新一年回来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强了),谁赢了?为什幺能赢?
(同学评判)
......。
3.验证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提示:
①实验因素的控制:物体被抬升的高度始终不能变,被抬升物体的重量不能变,斜面表面的光滑程度不能变。
只能改变斜面的坡度,即斜面的长度。
②实验记录表是帮助学生从实验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重要材料,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填好、用好记录表。
4.记录。
◆活动3:斜面的应用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到了斜面?
2.看书上P17插图,了解斜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劈柴图,图中的斧头是简单机械“尖劈”,斧头刃的两侧分别是两个斜面。
3.总结斜面的省力原理
板书设计:
第四课斜面的科学1.螺旋是斜面的一个变形。
2.斜面的省力原理。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第一章:物质的状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状态的物质。
3. 让学生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内容:1. 物质的三种状态。
2. 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活动:1. 观察不同状态的物质,如冰、水、空气等。
2. 讨论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如温度变化、压力变化等。
第二章:力的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力。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作用。
2. 不同类型的力,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运动、形状改变等。
教学活动:1. 进行力的实验,如拉力、压力等。
2. 讨论不同类型的力及其作用效果。
3. 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观察和记录。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量的概念和转化。
2. 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能量。
3. 让学生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
教学内容:1. 能量的概念和转化。
2. 不同类型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3. 能量转化的过程,如摩擦生热、电灯发光等。
教学活动:1. 进行能量转化的实验,如摩擦生热、电灯发光等。
2. 讨论不同类型的能量及其转化过程。
3. 进行能量转化的观察和记录。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生物。
3. 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不同类型的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如植物的根系、动物的迁徙等。
教学活动:1. 观察不同类型的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2. 讨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 进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探究实验。
第五章:地球与宇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
2. 让学生能够描述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3.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特点。
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本部分将对小学科学教学大纲进行介绍,包括其目的和重要性,以及对学生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教学大纲具有以下目的和重要性:指导目标: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研究目标。
学标准:教学大纲为教师提供了统一的教学标准,确保教学内容和质量的统一性。
指导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帮助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做出科学的安排。
促进学科发展:教学大纲推动科学学科的发展,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科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大纲对学生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目标明确:教学大纲为学生设定了明确的研究目标,帮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水平。
知识系统化:教学大纲将科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的框架。
实践操作导向:教学大纲强调实践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提供教学依据:教学大纲为教师提供了教学依据和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通过教学大纲的指导,学生能够在科学研究中更加明确、系统地研究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在科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下面是具体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掌握科学五年级下册的全部内容,包括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和重点概念。
理解和记忆课本中的科学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理解相关现象。
技能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通过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学生将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并培养出积极的研究态度和科学思维能力,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中,详细介绍了每个单元的主题、核心概念、研究要点和教学活动。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1课:物质的性质第2课:物质的分类第3课:简单的物理变化第二单元:身边的科学第4课:空气的力量第5课:水的秘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身边的科学现象。
难点:物质的分类,物理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2.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素养的提高。
3. 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安排:第1-2周: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3-4周:第二单元身边的科学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2. 实验器材:各种物质样品,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讲解新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验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开展科学讲座或科普活动,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1怎样才能省力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想在下课后给你们每人一颗糖,可是开不开罐头。
你们谁能帮助我?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
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常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
动力作用点:施加动力的点。
阻力作用点:承受阻力的点。
3、游戏实践:⑴利用木棍和小木块组成一个杠杆,学生自己了解杠杆的结构,巩固杠杆不同部分的名称。
⑵比比谁的力气大?推荐一位班里力气最大的学生和一位力气最小的学生上台,利用杠杆来比比谁的力气大。
⑶讨论: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谁帮了她的忙?4、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自己的力放大呢?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5、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7、讨论:⑴杠杆是否都省力?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5、拓展活动:动手制作一个垃圾箱。
【说明】具体操作方法详见《教学参考书》。
2撬棍的学问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东西叫作杠杆(即杠杆的特点)2、认识杠杆的巧妙作用及它是如何参生作用的。
3、能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作用教学难点: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教学用具:杠杆尺、钩码、标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杠杆能在生活中参生这样大的作用,那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
二、杠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1、出示杠杆尺,认识杠杆尺的结构。
2、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杠杆能省力吗?1、杠杆尺是研究杠杆的好材料。
(我们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
)2、如何将使用杠杆尺。
(将杠杆尺调平: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当在杠杆尺右边的第1、第2、第3、第4孔上也挂上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处于什么状态?)3、对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作好记录。
(P6)4、实验:(1)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2)把那些有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都找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P7)5、分组分析统计数据。
省力杠杆不省力杠杆四、思考问题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五、课堂小结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要求进行使用。
并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3轮子的妙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准备: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大家都见过驾驶员开车,你知道汽车的方向是由什么部件控制的?2、提问: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方向盘这种简单机械!揭示课题:汽车方向盘的研究。
(板书课题)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或看电视画面,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轮上小孔的大小一定要与轴的粗细相吻合。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轴上的物重(牛)小轮上的拉力(牛)大轮上的拉力(牛)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
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
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三、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用轮轴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⑵为什么要这样做?3、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简单机械?(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4、填写表格。
器械的名称轴的部分轮的部分5、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上父母工作的工厂、单位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轮轴?(自行车修理时用扳手拧螺丝、螺丝刀、磨房里的水车、自行车的车把、打蛋器、游船上的明轮……)四、课外实践操作。
4斜坡的科学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也能够省力。
2、认识斜面是如何省力的。
3、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用具:圆筒、层板、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在家都上过缙云山吧?我们在上山时会发现山路弯弯曲曲盘旋在山间。
山路为什么要这样修呢?(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1、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2、试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反映斜面可以省力。
(如:沿着公路的斜坡把自行车推上去比你把自行车扛上去要轻松些)3、定义:像人行公路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分组用层板搭一个斜面,并可以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斜面上提长时的情况。
)(并要根据自己的问题作出本组的研究计划)(分组实验要做好记录见表1)斜面的状况 A B C D E使用力的大小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找一找,要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
)四、我的自行车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3、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五、本章小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怎确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