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5%的人不同程度存在人格缺陷或人格障碍,你有没有

95%的人不同程度存在人格缺陷或人格障碍,你有没有

95%的人不同程度存在人格缺陷或人格障碍,你有没有
95%的人不同程度存在人格缺陷或人格障碍,你有没有

95%的人不同程度存在人格缺陷或人格障碍,你有没有? (2015-01-24 20:49:45)转载▼

人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并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人格的属性包括整体性、稳定性、个体性、动机性、适应性、自然性、社会性等。由于人格的心理属性的变异(心理疾病)所导致的人格缺陷,成为家庭暴力、社会危害的重要源头和成因之一。

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人格障碍有时与精神疾病有相似之处或易于发生精神疾病,但其本身尚非病态。严重躯体疾病,伤残,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或灾难性生活体验之后发生的人格特征偏离,应列入相应疾病的人格改变。儿童少年期的行为异常或成年后的人格特征篇离尚不影响其社会功能时,暂不诊断为人格障碍。关于人格障碍流行学研究较少,一般认为某些机构如监袱、福利部门中的发病率高;认为最低社会经济阶层的发生率较最高层大三倍;则认为社会秩序混乱地区的发生率较安全地区的总发生率大三倍。

主要的人格障碍类型有以下十种: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偏执型人格障碍

3、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4、分裂型人格障碍

5、强迫型人格障碍

6、自恋型人格障碍

7、边缘型人格障碍

8、表演型人格障碍

9、回避型人格障碍

10、依赖型人格障碍

以上几种又可以分为三类:

A类——特点:奇特或怪异包括偏执型、分裂型、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B类——特点:表演性、情绪性或不稳定性包括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

C类——特点:焦虑或恐惧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

病理

迄今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在素质基础上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异常人格也可以由疾病造成,主要是脑额叶的疾病(如脑外伤、脑炎等),精神分裂症也可以出现人格障碍症状,也可能是额叶功能障碍所致。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资料提示先证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呈正比,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双生子与寄养子调查结果都支持遗传因素起一定作用的观点,但家庭、社会环境及教育因素也不容忽视。

2、脑发育因素:

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型性格障碍的人有较多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神经心理学测验也提示轻微脑功能损害。脑电图显示与年龄不相符的不成熟型,57%具有异常脑电图,且多表现在前颞区,他认为问题可能在网状激活系统或边缘系统。

3、染色体异常

47XYY综合症和47XXY综合症患者中有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也非常高。

二、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因素:

在人格障碍的形成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儿童的大脑发育未成熟,有较大可塑性,强烈的精神刺激会给儿童的个性发育带来严

重影响,不合理教养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缺乏家庭正确教养或父母的爱是发生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Patridge强调病态社会的不良影响,他认为健康的社会是避免发生精神破裂的屏障,恶劣的社会风气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均可影响儿童的心身健康,与人格障碍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家庭教育失当

父母对子女的遗弃、虐待、专制、忽视、溺爱和放纵可以影响子女的人格发育,导致人格障碍。

3、心理因素

幼年失去母爱或父母死亡或遭受其他精神创伤也可影响儿童的个性的发育。

人格障碍临床表现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表现出普通性猜疑,不信任或者怀疑他人忠诚,过分警惕与防卫;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阴谋”、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正确,将挫折和失败归咎于他人;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对挫折和拒绝特别敏感,不能谅解别人,长期耿耿于怀,常与人发生争执或沉湎于诉讼,人际关系不良。

二、分裂型人格障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和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对喜事缺乏愉快感,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孤独怪僻,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与人来往,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三、边缘型人格障碍: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的人格障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为主要特点。发作没有先兆,不考虑后果,不能自控,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发作之后能认识不对,间歇期一般表现正常。

四、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希望遵循一种他所熟悉的常规,认为万无一失,无法适应新的变更。缺乏想象,不会利用时机,做事过分谨慎与刻板,事先反复计划,事后反复检查,不厌其烦。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是其特点之一。

五、表演型人格障碍:以高度的自我中心、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语和行为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以行为目的是吸引他人同情和注意。

六、悖德型人格障碍:又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漠视他人权利和侵犯他人权利(即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这种人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间爱;易激惹,常发生冲动性行为;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内疚,缺乏罪恶感;因此常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虽屡受惩罚,也不易接受教训,屡教不改。临床表现的核心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七、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平时好出风头,喜欢别人的注意和称赞。好“拔尖”,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尽自己的义务。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要求旁人都得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不择手段地占人家的便宜,而不考虑对自己的名声有何影响。这种人缺乏同情心,理解不了别人的感情。

八、回避型人格障碍:以社交抑制、情感不适当和对负面评价过分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人格障碍,显著特征是社会退缩。

九、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以脱离社会和在与人交往中表情明显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很少报以微笑、点头和肢体动作。

十、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一类以过分需要照顾有关的服从和依附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就是过度依赖他人,而构成这种自我淡化的原因是对遭遗弃的害怕。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反社会人格:

1.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识给人很好的印象,能帮助别人消除忧烦、解决困难。

2.没有通常被认为是精神病症状的非理性和其他表现,没有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障碍。

3.没有神经症性焦虑;对一般人心神不宁的情绪感觉不敏感。

4.他们是不可靠的人,对朋友无信义,对妻子(丈夫)不忠实。

5.对事情不论大小,都无责任感。

6.无后悔之心,也无羞耻之感。

7.有反社会行为但缺乏契合的动机;叙述事实真相时态度随便,即使谎言将被识破也是泰然自若。

8.判别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

9.病态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

10.麻木不仁,对重要事件的情感反应淡漠。

11.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问题的性质。

12.对一般的人际关系无反应。

13.做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

14.无真正企图自杀的历史。

l5.性生活轻浮、随便,方式与对象都与本人不相称。有性顺应障碍。

16.生活无计划,除了老是和自己过不去外,没有任何生活规律,没有稳定的生活目的。他们的犯罪行为也是突然进发的,而不是在严密计划和准备下进行的。

上述这些反社会人格特征都是在青年早期就出现了,最晚不迟于25岁。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

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为了便于诊断,《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偏执型人格的特征描述为:

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3.易产生病态嫉妒。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

的想法。

患者的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因此在社会上人数和比例确实不详。

据l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资料表明,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分裂样人格障碍: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一R)中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征表述为:

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患者症状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从以上的诊断标准可以看出,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他们似乎超脱凡尘,不能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人类细腻情感的能力。故大多数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独身。即使结了婚,也多以离婚告终。一般说来,这类人对别人的意见也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过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高的成就。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到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分裂型人格障碍:

《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美国)DSM-IV诊断标准

A:在社交关系中感到孤独和不适,与亲友在一起感到很不舒服,很少动感情,而且还有知觉或者认知歪曲以及古怪的行为,起自成年早期,前后过程多种多样,符合以上五项以上

1:牵连观念(未达关系妄想程度)

2:与其文化背景不相一致却影响其行为的古怪想法或魔术思想(如:迷信,特异功能,心灵传感或者第六感受,对于儿童或者青少年,表现为怪异的幻想或者整日沉湎的想法)

3:不同寻常的知觉或者身体幻觉

4:古怪的(比如:含糊的,琐碎的,隐喻的,过分推敲的或者刻板的)言语

5:猜疑或者偏执观念

6:感情不适合或者受限制

7:古怪的行为或者表现

8:除一级亲属以外,没有亲密的或者知心的朋友

9:过分的社会焦虑,往往伴有偏执性的害怕感,但没有对自己错误的判断

B:并非发生于精神分裂症,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者某种普遍性发育障碍。

此类障碍的患病率可能高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与重性抑郁症的共病率为9%,与强迫症的共病率为19%,不同研究对其他人格障碍与分裂型人格障碍伴发的百分率有所不同,其中与其共病的有回避型,分裂样和偏执型人格障碍。病人的特点是:社会隔绝,行为古怪,多疑,这正是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性表现,病人虽然因此而痛苦,但并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由于分裂型人格障碍者中有一部分容易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因此,当发现自己周围有分裂型人格障碍者,应对他们持同情态度,多关心他们,建议他们去看心理医生。切不可挖苦、嘲笑和非难他们。象上面所说的那个男青年,就是由于在单位遭领导批评,同事白眼,最后病情加重,不敢见任何人,连父母都不肯见,晚上睡觉把窗户、房门关得严严的,最后发展成精神分裂症。

我们举上面这个例子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于象分裂型人格障碍等患者,其单位领导和同事尤其是领导应对他们持同情态度,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不要认为他们是人格病态就把责任和义务推给心理医生。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这个社会的心理医生毕竟太少。有些心理咨询机构,都是热心于社会工作的心理学工作者自发组织起来的,其力量十分有限,

攻击型人格障碍: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原因。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表明,攻击行为有其生理基础。一些生理学家提出,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道路发育受阻,因而难于感受和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有人报告,暴力犯罪者中脑电波异常多见,特别是颖叶的慢波活动与正相尖波,在普通人群中为2%,在攻击型人格患者中则为14%。另外,攻击行为还与人体内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2.心理原因。

(1)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了,而且特别热衷于对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强调男子汉的刚毅、果敢、义气、力量、善攻击等特征,因此,他们会在同龄人面前,特别是有异性在场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以证明白已是一个男子汉。

(2)自卑与补偿。每个人都可因自己身体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式。当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补偿的方式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3.家庭原因。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而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还会模仿家长的攻击行为。

4.社会原因。武打、凶杀的小说和电影使缺乏分析的青年人容易产生模仿和认同。另外,社会上流行的“老实人吃亏”的观念也易使青年人产生攻击性行为。

青少年回避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青少年回避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1.来询者基本情况及主诉 求治者是一名高三男孩。他有一位好友,从初一至今都在一个班,初中时关系很好,高一后两人关系开始冷淡起来,他的学习成绩也大不如以前。而且在这时他觉得好友总在打击他。比如,当他专心学习时,好友时常和其他同学在旁边议论“专靠勤奋死念书在高中已不顶用了,并不羡慕靠死念书拼出的几分成绩。”之类的话。他认为,这些议论是针对他、打击他。之后,他们的关系每况愈下,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他们的座位离得很近,这使他更在乎好友,总觉得在受好友的影响,这个包袱影响着自己的学习。来者不知该如何扔掉这个包袱。另外,来者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上台讲演易脸红,声音颤抖;又如晚上迟睡,第二天早晨总在想:“糟了,今天的学习效率又低了。”他总在担心失眠会影响身体。但是越想越无法摆脱这种困扰。 2.分析和诊断 这位男孩是一名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的特点是行为畏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对付,主要表现特征是:①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②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③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回避;④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避不回答问题;⑤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⑥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

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陷入痛苦,很难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被人讥讽,过分担心自己的情绪状况,常因此显得焦虑不安。 心理学家认为回避型人格障碍主要由于自卑感引起,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①自我认知不足过于低估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了自己。②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常觉得“我不行”,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③挫折的影响。有的人由于神经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3.治疗与建议 (1)求治者要消除自卑心理,要善于肯定自己,不要因为好友的指责就低估了自己,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要增强自信心。 (2)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 (3)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多给自己创造一些机会在公共场合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多与周围的人沟通聊天。 (4)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通过体力上的劳动减轻精神压力。 (5)求治者可以尝试改变一下学习方法,以一颗平和的心面

自恋型人格障碍文献笔记(中文)

文献笔记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的定义vaule:4 个体符合以下9条标准的5条以上,并且在各种场合下都表现出固定的行为模式: 1.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应该获得无限制的成功、权利、才能、美貌或理想的爱情。 2.认为自己特别、独一无二,应当且只能被其他同样特别或者地位高的人理解、伴随。 3.要求过度的赞美。 4.有一种理所当然享有一切的态度。 5.人际交往中对他人持一种剥削和利用的态度。 6.缺乏同情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7.经常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嫉妒自己。 8.表现出傲慢,蔑视他人,恩赐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9.对自我的重要性有一种宏伟堂皇的感觉。 自恋型人格障碍在精神分析中的解释(2006)vaule:8 自恋型人格障碍和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区别,自恋型人格障碍和癔症的区别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随后发展的客体关系理论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自恋型人格理论 霍妮对自恋人格障碍的解释 客体关系理论对自恋人格障碍的解释 Kohut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解释 康伯格对自恋人格障碍的解释等等。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形成和防治(2000)vaule:5 案例,张先生和20岁年轻人。 剖析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特点、从小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自我塑造。防治包括预防和矫正两方面。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及其治疗(2005)vaule:8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夸大、需要被人羡慕和缺乏移情能力。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DSM4提出了三点质疑。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病因:与家庭的关系较大,母亲的情感缺乏安全感,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来满足父母的需要。 影响自恋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因素:1.气质;2.出生顺序;3.性别;4.与父母生活中重要他人的相似性;5.先天才能。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1.传统疗法;2.催眠疗法;3.精神分析疗法;4.夫妻疗法 大学生自恋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2006)Value:8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恋人格问卷,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显性自恋者通常开朗、好交际、自信并渴望得到他人的羡慕,隐性自恋者通常比较焦虑、抑郁、缺乏满足感、容易受到生活中创伤性事件的伤害。(从非临床角度研究自恋,将自恋视为人格倾向) 大学生自恋与心理适应的关系(2011)Vaule:8 心理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和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自恋可以预测个体心理健康和适应水平以及攻击水平。 工具:自恋人格问卷(NPI)迫选40项,7因素。儿童自恋人格问卷,本研究采用周晖等人编制的问卷(3因子)。心理适应问卷采用的是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20项,4因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 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 对待?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 嫉妒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2.克服自私心理。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

_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它不仅要对异常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说明其本质和发生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很久以来,心理变态的人常是被人们所排斥或遗弃。人们不把心理障碍看成是疾病,却把心理变态的人看成是邪恶或魔鬼附体。中世纪的欧洲,教士们使用了所谓驱魔术来驱赶魔鬼,大多数病人受鞭笞、火烧和其他人身凌辱与虐待,因为人们相信躯体痛苦难受时魔鬼就会飞离。除了有些“癔症”或抑郁病人被劝服外,这种处理常会导致病人的死亡。当时的社会骚动和对于灾祸的恐惧导致了一种信念,认为情欲是邪恶,女人激起男人产生情欲,因此女人是邪恶。妇女在无情拷打之下被迫忏悔,然后,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后来,不管女子、男子、儿童,只要是与众不同或稍有不正常行为都会受到指控。心理异常或离奇行为被看成撒旦淫威的表现,结果葬送了百十万人的生命。象这种对心理变态的患者所进行的凌辱和折磨

持续了约300年。但同时也有许多医生和学者认为心理变态是疾病,同情精神病人,主张给予帮助和有效的治疗。如Paracelsus(1490~1541)认为心理变态的人只不过是需要治疗的病人而已。他相信这些病人是有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交谈、说服和疏导可以治好。此后,精神病人被送进疯人院,病人常常被带上铁链或锁于笼中。法国大革命(1789)以后,Philipe Pinel医生倡导解除对精神病人的禁锢,主张以关心态度倾听他们诉说,让他们从事有益的劳动。虽然该学说的论点是错误的,它却提出了大脑病变对精神病的病因作用。但大脑病变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的心理障碍,所以其他研究者又提出了精神病的心理原因学说。其中,F.A.Mesmer 主张"动物磁性"是心理障碍的根源。这一学说也无科学根据,但却导致了催眠术的成功应用,并被后人称为梅斯梅尔现象。还有一派学者认为心理变态是由于不愉快的心理体验、隐蔽的冲突和情绪创伤引起,称为分析学派。虽然,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已有癫狂篇描述精神病人,但是把精神病视为神鬼作崇的见解也早已存在,少数精神病人被当成有神秘力量的异人加以崇拜,而大多数则受到鞭笞、锁绑、嘲弄和遗弃,“请神送鬼”至今仍时有所闻。 现在认为,心理病理或心理变态是因为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其所以“没有能力”,可能有器质性缺陷(如脑损害)的原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姓名:小W 性别:女年龄:17 外貌特征:身体发育正常,黑而俏丽,属瘦高型,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有黄色挑染,有层次感的中短发,头顶上方扎洋葱辩。时常在右手无名指上带戒指,眼睫毛画得又黑又长。 二、个案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父51岁,30年前文化大革命平反后狱中释放,与一外地打工妹结婚,育有两女儿。小X是小女儿,比姐姐小3岁。姐姐就读职校。 父的身体常年不好,腿脚不便,没有经济来源。母亲没有文化,靠洗衣服等做钟点工来维持家庭生活。姐姐在大学里打工赚生活费。 住在不足60平米的政府救济房,拿低保。姐妹俩靠减免学杂费,政府补贴维持学习。 2、受教育情况: 个案进入初中时,被老师认为是较聪慧的学生,但学习态度不明确,成绩在班级中下游,在初三中考前三个月,凭借补缺补差冲刺考入高中,是全班考入高中的三个学生之一,也是父亲的骄傲。 初中时,已显个性张扬。无论老师和家长如何着急,但她一点不在意。她说“我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考入高中”。过度的自信也让家长无可奈何。学习上,理科成绩较差,没兴趣。文科成绩还不错,特别是作文,有一手的好字和文采。个案特别喜欢绘画。 个案曾与初中的老师发生冲突。班主任老师指责个案不努力学习,还要减免学费。个案极度的反应过度,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在班级里拉拢部分学生一起“造反”,在学校领导和家长面前指责老师的言语不当,因此自己不想学习。 初中前,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还是很严,规定时间放学到家,在校外逛街迟一点都要遭到父亲的责骂,甚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往往采用粗暴的教育方式。母亲几乎不过问教育问题,由于没有文化,母女感情比较淡漠。 3、家长的期望: 对个案的健康发展显的没有信心,个案在校内校外的表现也管束不到,仅仅是希望个案能不要在社会上结识不良青年,在学校要遵守规章制度,最好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学,考不到也没辙,只能提早工作了。

第12章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第十二章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练习题 【多选题】 (一)A型题 1.以下关于个性的叙述哪一个是错的 A.个性的形成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都有关系 B.个性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C.个性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童年生活经历对个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E.个性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以及在日常活动中处事待人的习惯方式2.以下有关人格障碍的说法哪一条是错的 A.人格障碍一般始于未成年时期 B.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一旦形成就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 C.人格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之一 D.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其症状程度在成年后有所减轻 E.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在遭受严重的生活事件之后个性偏离正常,也可以 称为人格障碍 3.对异性衣着特别喜爱,反复穿戴异性服饰由此引起性兴奋,最恰当的诊断应为 A.异装症 B.易性症 C.同性恋 D.恋物症 E.摩擦症4.有关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说法,哪一条是对的 A.性格明显内向,回避社交,多离群独处 B.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 C.比较关注别人对他的看法

D.以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满足其需要或意愿 E.常合并智能障碍。 5.与违法犯罪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格障碍类型是 A.偏执性人格障碍 B.分裂样人格障碍 C.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D.表演性人格障碍 E.强迫性人格障碍 6.关于表演性人格障碍的特征,哪一条是错的 A.感情用事,表情丰富但矫揉造作,爱发脾气 B.暗示性强 C.爱表现自己,行为夸张、做作,渴望被别人注意 D.穷思竭虑,经常思考一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 E.卖弄风情,喜爱挑逗,给人以轻浮的感觉 7.以下有关性心理障碍患者的说法,哪一项是对的 A.性心理障碍患者多有人格障碍 B.性心理障碍患者多数性欲低下,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家庭关系往 往不和谐 C.性心理障碍患者发生违法行为,可不追究其责任 D.性心理障碍患者对社会生活适应差 E.性心理障碍的患者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充分的辨认能力 8.以下不属于性偏好障碍的是 A.露阴症 B.恋物症 C.易性症 D.摩擦症 E.性施虐症与性受虐症 【X型题】 1.以下关于同性恋的说法,哪些是对的

心理学习八种人格障碍

A类型(第一类群):行为怪癖、奇异,包括偏执型、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1、对挫折和拒绝过分敏感;2、对侮辱(无礼)和伤害不依不饶或持久的怨恨;3、多疑,且带有弥散性,甚至把中性和友好的态度歪曲为敌意或蔑视;4、好争斗,为个人权利进行不屈的斗争,明显地过分且处境不和谐;5、病态性的嫉妒;6、自视过高,过分重视自身的作用,持久的自我缓引态度;7、认为周围有人搞阴谋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类分裂样人格障碍:1、不能享乐;2、情感冷淡,对人无温情、无体贴,也不发怒;3、对赞扬或批评均无反应;4、对异性不感兴趣;5、沉湎于幻想,孤独地活动;6、无知心朋友,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交往;7、不遵守社会传统习俗,行为怪异。 B类型(第二类群):情感强烈而不稳定,包括表演型、自恋型、反社会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1、对人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2、没有责任心,不顾道德准则、社会义务和社会规章;3、不能与人维持长久的关系;4、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受挫后易产生攻击甚至暴力行为;5、无内疚感,不能汲取教训,处罚无效;6、与社会或他人相冲突时总是为自己辩解而责怪别人;7、持续存在的易激怒。 冲动型人格障碍:1、常有突如其来,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2、事先无计划,也看不到的可能的未来事件或境遇; 3、心情不可预测,变化不定; 4、容易暴怒或产生与此相反的激情 5、不能控制行为的暴发; 6、与社会或他人相冲突时总是为自己辩解而责怪别人; 7、不能坚持没有报酬或奖励的行动。 戏剧型人格障碍:1、自我戏剧化,情绪表达过分;2、易受暗示,易受他人的影响;3、情感肤浅;4、自我中心,自我放纵,不考虑别人。 C类型(第三类群):紧张、退缩,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和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1、优柔寡断,过分谨慎,表现出深层的不安全感;完美主义,反复核对检查,过分注意细节;3、过分认真,顾虑多端,只考虑工作或学习的成效而不惜牺牲愉快和人际关系;4、拘泥迂腐,因循守旧,不善于对人表达温情;5、刻板、固执,总要求别人适应其办事方式。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1、持续且弥散性的紧张不安感;2、习惯性地注意自我体验,或不安全感,或自卑感;3、不断地渴望被别人所接受,所欢迎;4、对批评和反对意见过分敏感。 依赖型人格障碍:1、怂恿和允许别人在人生重大事件上代负责任;2、个人需要服从于所依赖的人的需要;3、对所依赖的人不提任何即使是合理的需求;4、自认无能,并缺乏精力。 精编教学文档,在此教育

心理测试-自恋型人格障碍

以来访者为中心,提供优质心理服务,共创美好心理价值 以来访者为中心,提供优质心理服务,共创美好心理价值自恋性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包括自大,自我中心,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利用他人和具高度独立性。 附录: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如满足五项以上,表明有此障碍) 1、感觉自己伟大,很重要(特别是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甚至使用谎话来达到目的。就算没有足够的表现,还是坚持被肯定为比他人优越)。 2、迷恋于无止境的胜利、名声、权势、活在以为自己无比出色或是无所不能的幻想当中(这属于大脑型自恋);或是迷恋于自己身体的魅力和性能力(属于肉体型自恋);或是迷恋于完美的、无止境的、征服一切的热爱。 3、坚定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因此,自己只应当与其他特殊(高档次的)人物或机构打交道,也只有特殊天分的人才能了解他。 4、需要超额的褒奖、崇拜、关注和肯定。如果得不到,他就会做得让人畏惧,使人不敢惹他。 5、认为自己应当受到优惠待遇,要求对方自动满足他所有的需求。 6、利用他人,把他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7、毫无怜悯心,无法,也不愿意对他人的需要、偏好和感觉表同情。 8、持续地嫉妒他人,有伤害使他沮丧者的欲望,并以为别人也同样嫉妒他。 9、行为上与态度上傲慢,认为自己全知全能,高过法律,所向无敌,面临挫败或对抗时会有暴怒的表现。 精神分析学者的一种说法是,每人在成长早期,都经过“自恋”过程。在婴儿期和幼儿期,他感觉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周围的一切都是在满足他的需要。而“自恋”的产生就是在成长过程中遭到失调,造成畸形发展。 有关NPD 的成因,并没统一说法。关于NPD 到底是遗传基因造成,还是“机能不全家庭”(dysfunctionalfamily )后天的影响,学者们至今还没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大多数NPD 的患者都成长于“机能不全家庭”之中,不论是过分被纵容还是过分被忽视、被虐待。 心理咨询电话:400-999-8486(全国免费热线)0755-8375969083796379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2004年入驻北大科技园孵化器,专注于婚姻情感、职场压力、情绪疏导、青少年学习、儿童心理咨询,全国十佳心理学机构之一。燕园博思致力于打造专业、有效的心理咨询平台

强迫型人格障碍诊治案例分析

强迫型人格障碍诊治案例分析 张某,男,十九岁,待业。自己来心理门诊,自述情况如下:“我家在农村,父母均为农民。在家我排行老大,下有一弟一妹。从小我就很懂事,知道父母很辛苦,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一点儿时间也不许自己浪费,成绩一直名列班上前几名,初一后还任班干部,深得老师喜欢。初一后半学期,父亲节约开支给我买了块表,作为奖励。 初二上半学期,我开始害怕将表弄丢了,结果果真在一次早操中将表丢了,我深知父母挣钱不容易,内心极度内疚,常常有意识地到寝室和马路边努力寻找,希望能够发现,但始终没找到,也不敢告诉父母,成绩也开始下降。” 说到此处,他有些颓丧。这是强迫型人格障碍初始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如在此阶段能及时发现注重自我调整,是能够得到纠正的,但是他没能意识到也不知具体怎么做。 “后来我家添置了沙发,平时我喜欢坐在沙发上看书。一次母亲说别坐坏了,以后不准坐在沙发上看书。从此我果真再也不敢坐沙发,后来发展到看见椅子也害怕了。初中我勉强读完,其后一直待业在家,成天为看病四处奔波,父母为此花去了不少钱,我更觉得不好受。 我最苦恼的,还是小便失禁,老想去厕所,但又自觉不该去。越想控制则想去厕所的念头说强烈。尤其是吃饭之后想去厕所,拼命克制自己不去,结果吃了饭就吐,按胃病治了很久也未奏效。如此症状持续了3年,什么事也做不了,真是苦不堪言。 近段时间以来,我老是想着自己是否渴了或者饿了,椅子该不该坐,泡在盆里的衣服是现在洗还是过一会儿洗,见到点灯就要反复检查点灯开关,出了门要反复看是否关好锁好等等。与他人交往时,我总害怕别人笑话我,认为别人的眼睛都在看自己。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段时间的氯丙咪嗪等药,饭后不再呕吐,能克制一点自己害怕的想法和行为,但停服不久则症状再次出现。医生,我的病还能治吗?”末了,他显示出一种急于知道结果的紧张感。 分析诊断:精神医学中把强迫型人格分为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和强迫情绪三种。后来强迫情绪从中分离出来,被成为恐怖症。即指对特定的人、物或场景有按捺不住的恐惧、紧张心理。如某人对教室、课桌的恐惧,心里明知不对却不能克制。究其根源,其实大部分是对早期生活体验的异化(如惧怕教室、惧怕课桌,其根本原因是惧怕教室中的某个人或同桌同学等),才导致这种焦虑性的强迫观念产生。事实上,它是一种象征性的解除焦虑的心理防卫机制。通过对来访者进行心理评估,发现他并无精神病态,调查其家族成员,也无精神病史。因此他表现出的是有别于精神因素引起的恐怖症,于是心理医生决定从心理方面寻找原因,并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施治方案:根据来访者表现出的症状及自述特征,心理医生判断他的强迫行为主要由心理方面的因素引起,时间持续也较长。便决定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阶段采用认知领悟疗法,旨在减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以下是关于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一) 一、一般资料 L 某,女,18 岁,高三学生,成绩优异,休学一年,未参加高考,现已返校。 咨询已有五次,陆续一年,主要解决情绪爆发问题和与母亲的亲子关系问题,成效显著。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近一个月没有办法睡觉,每天晚上躺下看着天花板,凌晨三四点会准时醒来,没有办法拥有完整的睡眠,所有的生活都被这混乱打乱,也不能学习,食欲也不佳。有时候会出现思维云集,尤其是上课看着窗外发呆的时候,会各种的杂念在头脑闪现。讨厌为了别人设置好的轨道前行,但又明白不能再一个人独处,应该去学校。现在是自身的状态还未调整到能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中去。 和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尤其是看到父母的关系融洽,有种成就感。在改善亲子关系和缓解情绪冲突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

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思维敏捷,表述条理清晰。求助者的睡眠问题是情绪影响所致,而情绪的波动终究是事件引发。最近求助者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下载高考倒计时软件,高考动机过强,随之焦虑抑郁情绪引发了躯体的某些症状。 四、评估与诊断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五、主要咨询方法 认知- 行为疗法。 六、咨询的过程 1、针对求助者动机过强问题,用故事、案例来予以引导。首先,德国曼联队,球星云集,几乎都是最好的运动员,但是经过艰苦训练却总是拿不到冠军。易主后,新教练只让球员读哲学书,闲暇之余快乐地玩足球,结果却轻而易举夺冠。有的时候,心理动机过强,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古语说,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这个道理。另一个森田疗法治疗睡眠案例,睡不着,强迫自己不睡,结果失去睡眠动机,反而睡着了。高考倒计时软件是对人生迷茫的人有作用,需要激励、督促。但,对于求助者而言,不适用,不用扬鞭自奋蹄。高考固然重要,在目标锁定后,顺其自然,进步自如,能接受失败,坦然面对。平常心乃道。人生的竞争是漫长的,未必只有高考一次竞技。 2、找到引发事件后,知道自己心里紧张担心什么,接下 ·

男性性心理障碍症状表现

男性性心理障碍症状表现 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disoders)又称性变态、性欲倒错,性歪曲,是以异常行为作为满足个人性冲动的主要方式的一种心理障碍,其共同特征是对常人不引起性兴奋的某些物体或情境,对患者都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而在不同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性行为方式。当已歪曲的性冲动付诸行动时多导致违纪,一般是有完全责任能力或限定责任能力。 武汉阿波罗医院的专家介绍,男性性心理障碍症状: 1、呼吸和心跳的变化:在性兴奋期心跳加快,可达100次/分钟以上,平台期和高潮期时心跳加快更为明显,血压也随之增高。当消退期出现时,逐渐恢复正常。随心跳加速,呼吸增快较明显,并有过度换气。性高潮期过后恢复平静呼吸。 2、皮肤改变:在性兴奋期,男性75%有皮肤潮红,甚者可有似斑丘疹样皮肤红斑。兴奋期明显,从腹部向四肢放散,又称为性红晕。此后皮肤可有出汗,甚者头面及胸背部大汗淋漓。这可能与个体差异及居室温度有一定关系。 3、肌肉的紧张或强直:性生活是一个全身肌肉都参与的运动,性兴奋开始是以四肢长肌、腹肌、肋间肌等随意活动为主,表现为肌肉收缩。当平台期及性高潮来临时,则全身的肌肉均处于收缩状态。 4、其他变化:约有半数以上的男性性兴奋期和平台期有乳头肿胀感,甚至乳头竖立,当有意识延长兴奋期时更为明显。另外有少部分男性肛门收紧,有的可有上腹不适、呕吐,甚至有的男性出现性高潮期时有剧烈头痛等不适。上述症状的出现可能与性紧张程度有一定关系。>>>更多关于性心理障碍症状,点击咨询在线专家 男性性心理障碍表现: 1、露阴癖。在陌生女性面前出其不意的露出生殖器,以取得性的满足,伴有或不伴有自慰,但无进一步性活动的要求。均为男性。 2、窥阴癖。在暗中窥视异体裸体或性活动,以取得性的满足,伴有当场自慰或事后回忆窥视景象时自慰。常于15岁前开始,成年后确诊。均为男性。 3、易性癖。指心理上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恰好相反,持续存在改变本身生理性别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其夫妻生活倾向为纯粹同性恋。 4、恋物癖。指以获取异性贴身衣物,而非异性本身,取得性的满足。有时采取偷窃手段来取得这些东西。几乎仅见于男性。 5、其它。恋兽癖、恋尸癖、恋童癖、摩擦淫癖和自虐淫等。

(完整版)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解析

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主人公:安嘉和(冯远征饰) 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 定义: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是一种具有病理性的固执信念,易走极端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过敏多疑、固执己见、极易记恨 诊断要点: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 ⑤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 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 罢休 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 意。 医院外科专家安嘉和是众人眼中一等一的好男人,他的事业一帆风顺,然而他却具有家庭暴力倾向。梅湘南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由于她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引起丈夫的疑心。 家庭暴力的阴影开始在二人之间滋长。 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故事中我们知道主人公是成年人,有较好的工作,在每次打妻子之后都能坦诚认错,有自知力,可以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 部分情节分析及对应: 情节1、被绑架的妻子梅湘南被救出来后,安嘉和对妻子的匪徒独处的时间内做了什么深表 怀疑,回到家后的他控制不住自己而动手打了妻子。 从中,我们可知主人公非常多疑、敏感,缺乏起码的安全感。因为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所以认为自己收到了极大的伤害。但是他又缺乏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只能诉诸暴力。妻子的过去,使他一直无法忘怀和加以宽容,这次的事件激发了他的情绪,这种异于常人的情感流露让妻子无法忍受。 情节2、同事来看望安嘉和,但是他却对妻子和同事说话深表不满,认为他们既然不认识何 以会说话,在他心目中,妻子不应该和不认识的异性讲话,她只能跟自己说。 从中,我们可知安嘉和只是把妻子视为他个人的物品,别人不许碰,过分强调对妻子的占有权,有病理性嫉妒和强烈的支配欲。妻子与同事说话的行为伤害了自己,他的比较浓重的外归因把一切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强烈的自我中心情节使他从不反省自己。他很留意妻子会跟什么人联系,过分警惕妻子的行为,这一切的一切可以表述他的症状了。

轻性心理疾病(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性心理障碍

9i性9理疾疾 1:1!7|有所改善.由于各种疾病,如躯体疾病(脑病、 0上4停沦犬芳

□病因与病理机制 □生物学因素 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Rofflbroso曾对众多罪犯的家庭进行大样本的调査,发现许多罪犯的亲族患有反社会 人格障碍,犯罪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亦有学者发 现人格障碍的遗传因素不能忽略。也有报告人格障碍者 脑电图异常者比率高于正常人群,从而提示生物学因素 对人格障碍有一定的影响? 口心理发展影响 幼儿心理发展过程受到心理创伤,对人格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是未来形成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常 见的有: 口婴幼儿母爱或父爱的被剥夺。被遗弃或受继父、母的歧视;父母、亲人过分溺爱,使其自我中心的思想恶性膨 胀,异常地发展至蔑视父母、蔑视学校的校规与社会纪 律。 口一个孩子若有迅速消除恐惧反应的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那么与其相关的是具备迅速.强大和良好的习得性抑制能力;反之,若植物神经系统反应迟缓,那么与之相联系的是只具备缓慢和较弱的习得性抑制能力。研究表明,人格障碍和犯罪者其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有人提出植物神经反应性低下,皮肤电恢复的缓慢,可作为罪犯和人格障碍的一种易病素质特征。

□幼儿与青少年期受虎待导致产生仇视社会或人类的心理。 □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幼儿园或小学教师教育方法失当或期望过高,过分强迫、训斥易造成心理压力或逆反心理,形成不良人格。 □父母本人品行或行为不良,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影响极□不良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合理现彖、拜金主义尊都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产生对抗、愤怒、压抑、自暴自弃等不良 心理而发展至人格障碍。 目前一般认为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间的关系为:人格特征可成为精神疾病的易感因素或诱因;某些人格特征是精神疾病的潜隐或残留表现;人格障碍和临床综合征可有共同的素质与环境背景,两者可共存,但不一定有病因联系。

判别心理异常的标准(精)

判别心理异常的标准 1.社会适应标准 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 造环境。即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依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但该标准受到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同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2.内省经验标准 以当事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为标准 如当事人自觉焦虑、抑郁、不能自控行为等。 治疗者或研究者对异常心理现象的主观判断 3.统计学标准 在普通人群中,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呈正态分布。心理正常与否由其偏离平均值 程度决定。 该法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 4.医学标准 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存在着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基础。 心理和行为表现的异常是疾病的症状。 病因为脑功能失调 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 遗传学基础 大脑的解剖与生理基础 神经生化基础 变态心理学的生物医学观点 ①对于病因的解释:遗传、神经生化、内分泌、神经系统等 ②诊断系统:临床医学诊断标准 ③治疗方法:医学治疗方法、药物 心理异常的社会-文化根源 一、心理异常的物质根源 1.生物学基础决定心理异常的发生和存在 2.社会-文化因素一一决定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方向 社会-文化因素:指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产水平、阶级差别、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人际关系、家庭状况、伦理道德观念和教育方式等。 二、社会文化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心理异常的发生: 1.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持续影响:如不良社会制度、宗教迷信、种族、性别歧视、不良社会风气、不良文化习俗等的持续影响。 2.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尤

其是强烈的社会文化冲击:如社会动乱、外敌入侵、战争、社会经济大衰退、文化性大迁徙、都市化过程中的农民涌入城市等。 3.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如人格欠健全、心理品质较差、适应能力低下等心理异常的心理学观点 精神动力学观点 --- 本能作祟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观点一一习得的 认知心理学观点一一认知歪曲 人本-存在主义观点一一自我选择的第五章神经症 神经症(neurosis):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 主要表现为焦虑、烦恼、抑郁、恐怖、强迫、疑病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病理基础。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 特征:1.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具有持久性,病程至少 3个月以上 2.强烈的心理冲突,感到不能控制自认为应该被控制的心理活动 3.一般能适应社会,但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4.精神痛苦,迫切要求治疗,自知力完整 5.无器质性病变做基础 主要分类: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一、恐怖症 定义: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二)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④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三)临床表现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作者:燕园博思心理咨询/整理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公感性。这类人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 在实际中,他们稍不如意,就又体会到自我无价值感。他们幻想自己很有成就,自己拥有权利、聪明和美貌,遇到比他们更成功的人就产生强烈嫉妒心。他们的自尊很脆弱,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要求别人持续的注意和赞美;对批评则感到内心的愤怒和羞辱,但外表以冷淡和无动于衷的反应来掩饰。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细微感情,缺乏将心比心的共感性,因此人际关系常出现问题。这种人常有特权感,期望自己能够得到特殊的待遇,其友谊多是从利益出发的。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常有普遍性的人际关系;他们的抑郁情绪、人际困难或不切实际的目标可能影响工作。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功利的追逐也可能使他们获得较高的工作成就。 成因: 关于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成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患者无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体上,该力量滞留在内部,便形成了自恋。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特点是“以自我为客体”,通俗地说,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经历中体验过人际关系上的创伤,如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父母对其态度过于粗暴或过于溺爱等等。有这样一些经历,使得患者觉得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应当的。 在科胡特看来,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婴儿时期,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家马勒等的研究,这一障碍大约形成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科胡特认为,每一个个体在其婴儿期都是有自体自大、夸大倾向的,例如婴儿稍稍不得到满足就会大哭等等,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他或她是全能的上帝。当这一上帝由于被养育者(自体客体)所满足时,则获得快乐。如果不满足,则因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无法实现而暴怒。这一不被满足的情况其实是在婴儿养育中经常偶然发生的,但如果养育婴儿者是长期的如此对待婴儿的,也就是说婴儿是长期无法得到夸大的自体自恋满足的。不能与内部期待配对成功,则婴儿将失望于外在,大脑则据实际情况放弃这一正常的养育被养育的循环回路构成,而以自体幻想性循环回路来替代补偿这一自恋之需要。这样的幻想往往是阻碍了自体了解正常自恋的现实性,而超出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而形成自己独有和过分的自恋,于是就会有以上自恋性人格障碍的类似夸大性格的表现。 同时养育者如果是情绪经常有问题的,则早期也同时会把自己的自恋失败的暴怒反映出来,而在与婴儿的互动中之间内化到婴儿的心理信息处理系统中,成为婴儿今后无意识判断人际关系的某些基础感情。所以在英国客体关系学家温尼科特著名的录像实验中,一个快乐的婴儿由于和一位表现抑郁的母亲一直在一起一个多小时,这婴儿的脸也变得和母亲一样抑郁了。这就是科胡特所提及的著名观点:转变的内化作用。长期如此,则对于婴儿成人时候的人际感情能力直接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影响了婴儿今后发展中的内部期待的基础。

人格障碍案例修改稿

人格障碍案例 案例一:候某,男,l8岁,未婚,待业,初中文化. 患者的外祖母、母亲在青年、壮年时期因精神刺激曾出现一过性精神失常.父母性格暴躁,经常打骂孩子,有时又过份袒护溺爱.其大哥和二哥一贯好斗殴,大哥于十九岁时精神失常,二十一岁服毒自杀.候与其大哥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玩耍.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候在母孕期间,其母因家务纠纷两次服毒自杀,经抢救脱险,侯出生后发育良好,好动.八岁入学,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中上.但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不停地做小动作。安静时又睡觉,有时不交作业.考入初中后,第一学期成绩较好。第二学期七门功课全不及格,甚至不参加考试.l983年ll月。因不服教师批评,在课堂上与英语教师扭打.一个月后不愿再上学。经校方同意患者辍学.

平时性格暴躁,胆大,从小爱打架。喜欢结交调皮学生,爱好拳术。后被招为集体工。工作责任心差,并多次因违法行为受拘审或劳教.l986年1月7日。从劳教所脱逃。1月31日无故殴打李某,后又约七、八人持刀械斗,将李的腰部、左腕及臀部砍伤。2月23日晚,伙同他人砍伤文某头部;5月7日晚伙同他人无故打伤丁某、冯某二人。1986年7月13日,因流氓罪被收审。收审后,利用种种手段殴打他人,强令同监犯人互相殴打。同时,强占监舍内的水壶,克扣他人饭食和衣物、任意侮辱他人人格。如小便时强迫他人为他提尿桶盖子,擦屁股,强迫他人看他的生殖器,用缝衣针扎别人的屁股等等. 据其父反映.候与大哥关系密切.1979年,其大哥因精神病服毒身亡.1981年患者(时年十二岁)在课堂上突然和教师打架,l983年7月某日,患者看电影中途回家。次日下午三时许被人发现昏迷不醒,经送医院抢救脱险。 2

95%的人不同程度存在人格缺陷或人格障碍,你有没有

95%的人不同程度存在人格缺陷或人格障碍,你有没有? (2015-01-24 20:49:45)转载▼ 人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并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人格的属性包括整体性、稳定性、个体性、动机性、适应性、自然性、社会性等。由于人格的心理属性的变异(心理疾病)所导致的人格缺陷,成为家庭暴力、社会危害的重要源头和成因之一。 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人格障碍有时与精神疾病有相似之处或易于发生精神疾病,但其本身尚非病态。严重躯体疾病,伤残,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或灾难性生活体验之后发生的人格特征偏离,应列入相应疾病的人格改变。儿童少年期的行为异常或成年后的人格特征篇离尚不影响其社会功能时,暂不诊断为人格障碍。关于人格障碍流行学研究较少,一般认为某些机构如监袱、福利部门中的发病率高;认为最低社会经济阶层的发生率较最高层大三倍;则认为社会秩序混乱地区的发生率较安全地区的总发生率大三倍。 主要的人格障碍类型有以下十种: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偏执型人格障碍 3、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4、分裂型人格障碍 5、强迫型人格障碍 6、自恋型人格障碍 7、边缘型人格障碍 8、表演型人格障碍 9、回避型人格障碍 10、依赖型人格障碍 以上几种又可以分为三类: A类——特点:奇特或怪异包括偏执型、分裂型、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B类——特点:表演性、情绪性或不稳定性包括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

C类——特点:焦虑或恐惧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 病理 迄今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在素质基础上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异常人格也可以由疾病造成,主要是脑额叶的疾病(如脑外伤、脑炎等),精神分裂症也可以出现人格障碍症状,也可能是额叶功能障碍所致。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资料提示先证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呈正比,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双生子与寄养子调查结果都支持遗传因素起一定作用的观点,但家庭、社会环境及教育因素也不容忽视。 2、脑发育因素: 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型性格障碍的人有较多的神经系统软体征,神经心理学测验也提示轻微脑功能损害。脑电图显示与年龄不相符的不成熟型,57%具有异常脑电图,且多表现在前颞区,他认为问题可能在网状激活系统或边缘系统。 3、染色体异常 47XYY综合症和47XXY综合症患者中有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也非常高。 二、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因素:

自恋型人格障碍怎么办

我害怕与人说话,生怕一开口就说错。有空我就想呆在家里,哪里也不去,讨厌与陌生人交流,我是不是有自闭症的倾向啊? 自闭症是一种很严重的心理疾病,是一种被归类为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常常表现为:目光呆滞,从不注意别人表情和情绪的变化,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很少与人沟通,从不注意别人表情和情绪的变化,有时还会有冲动或者过激的行为,这种人大部分都不能正常学习,需要有亲人的保护。但是,不善于与外界沟通,并不都是自闭症,人的性格有外向型的,也有内向型的,既然你能够正常学习生活,只是不太爱说话,就可以说明你只是性格内向,并没有自闭症。 青春本应是热情奔放的,校园里那么喧嚣热闹,你能注意到自己内向的问题,表现出与外界交流的渴望,说明你其实是个对生活很有热情的孩子,这样一个热情的人怎么能舍得让自己封闭起来呢? 1.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人不会说一句错话,不做一件错事,我们都是在错误的洗礼中不断成长的,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从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开始,不管是对还是错,说出来!哪怕错9次只对1次,这仅有的1次也足够我们树立信心了。 2.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当同学们在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在注意礼貌的前提下,试着插上一两句自己的观点;当同学们组织聚会活动的时候,积极参加,主动帮忙等,让自己慢慢地融入到群

体当中去,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存在。等到下次同学们聊天和聚会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拉着你一起了。 3.敞开心胸,不要拒绝。内向的孩子对外界的食物常常有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会让自己潜意识里将很多事情都拒之门外,当有这种机会的时候,多想想,自己是真的不感兴趣还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当我们回首青涩岁月时,不会因错过而后悔,不会因自闭儿黯淡,这种回忆才是美好而值得纪念的,不要让小小的瑕疵肆虐我们的青春啊! 应征信选登: 上期网名为“过客”的同学来信说:我一点儿都不快乐,为了摆脱这些不快乐,我总会对朋友发泄心中的不快,经常口不择言,说些难听的话。现在朋友都渐渐不理我了,我该怎么办呀?、下面是一位同学给他的回信:我们都要学会在不快乐中寻找快乐,看清自己的情况,学会给自己减压。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如果心里不舒服就要说出来,不是迁怒于别人,而是让大家帮你分担这些不快乐。现在闹成这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你,你应该主动去道歉。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告诉大家你不是存心这样做的。 另附一篇“自恋型人格障碍如何改善”的文章 自恋型人格障碍如何改善 自恋是人性的基本特性之一。也正是每个人心中有那点自恋,才能够有勇气去面对种种不如意,即不管境遇如何差也一定会有比别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