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试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0.6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单选题1.如图中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的时间及地区是A.公元前27年的罗马帝国B.公元475年的西罗马帝国C.公元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D.公元7世纪的东罗马帝国2.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
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
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 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3.下表所示是古代亚欧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共同挑战时采取的措施。
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在人类发展面临共同挑战时古代美洲人的解决策略古代亚欧文明的解决方法如何解决群落的生存和生产问题培育玉米、马铃薯、番薯等,驯化羊驼培育大小麦、水稻和粟,饲养羊、猪、狗如何解决记事、统计、传递信息、时间管理多神崇拜,祭祀神灵,创造文字、太阳历,发明了20进制祭拜太阳、天,创造文字,发明了历法,创造数字和进位制如何治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集权,划分政区,建立税收、道路系统,迁移人口实行君主专制,建立对地方直接控制的政治制度、道路系统、税收系统A.古代文明发展具有共通性B.早期各个区域文明同时产生C.美洲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D.文字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4.假如你是生活在公元1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家庄园的农奴,那么下述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A.自备农具和耕畜在领主自营地上每周无偿劳动几天B.除了拥有一定的耕地外,还可以耕耘一片草地和牧场C.与庄园主或其他农奴发生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D.与庄园领主发生冲突后,可以随意离开领主庄园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提出:俄罗斯人统一在莫斯科之下,……俄罗斯人的军事技术也正向前发展,因为他们能够从西欧取得的巨大进步,尤其是火枪和火炮方面的巨大进步中得益。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检测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64分)1.1066年10月,诺曼底公爵威廉加冕成为英王。
他于1086年8月召开誓忠会,让各等级的领主前来对他宣誓效忠。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君统辖封臣的原则,在英国变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的原则。
这一变化()A.使农奴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束缚B.有利于推动国家的统一进程C.有利于城市自治和王权的削弱D.打破了基督教会的精神束缚2.有关古代西欧的某一历史概念,有学者认为其本质上就是一块土地地产,应该当作社会经济生产大方式来研究,也有学者认为其事实上是半独立的政治实体,通过土地来控制农民的经济生产,实际上垄断经济并掌握司法权。
据此判断,该历史概念应是()A.市民自治B.封建庄园C.议会传统D.教会经济3.5世纪后期,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下图直接反映出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封君封臣制度B.教权制度C.种姓制度D.庄园与农奴制度4.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庄园的主要劳动者是()A.领主和农奴B.奴隶和奴隶主C.农民和骑士D.农民和农奴5.中世纪的西欧,存在一种自由人对另一种自由人的服从和役务的义务;他们(贵族)在各自的范围内对居住民进行行政管理、司法审判和征收赋税,国王被缩成一个影子而已。
材料描述的是()A.农奴制度B.庄园制度C.教阶制度D.封君封臣制度6.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建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无效。
”这反映了双方关系的特点是()A.具有双向契约特征B.带有单向权利义务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属于行政等级关系7.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形成了权利和义务关系。
但当时也有句谚语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由此可知,这一制度()A.可能会导致分裂割据局面B.确认了封建主对土地所有权C.使封君封臣关系完全固定D.是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8.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在英格兰建立了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基本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建立集权的国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卷1.将湖中捞起的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袄,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中获得7次收成。
这种农业耕种方式的发明者是A.玛雅人B.班图人C.阿兹特克人D.突厥人2.论及中古时期的欧洲,有学者认为:“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下列史实中能够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有①城市取得自治②大学开始兴办③封建王权加强④神权逐步衰落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
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
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A.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B.教会势力被日渐削弱C.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D.王权得到进一步发展4.14世纪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
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
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
这表明当时英国A.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B.国家和民族认同逐渐形成C.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D.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5.《世界通史教程》中写道: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处理商业事务与行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术技能……许多学校摆脱教会控制。
材料表明A.教育商业化程度提高B.市民阶层不断发展C.教育突破了身份限制D.宗教改革影响深远6.11世纪末欧洲掀起了一场罗马法复兴运动。
美国学者赞恩评价道:学习罗马法的热潮再度兴起的真正原因也许是因为罗马法中的部分章节可以用来帮助皇帝征战意大利。
这些精通罗马法的人们必须制定出凌驾于一切地方法律之上的帝王法。
这有助于A.人文主义的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科学革命的勃兴D.民族国家的产生7.14世纪初,法国国王脖力四世在处理与教会的关系中,召开了由教士、贵族与城市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其利用小贵族和市民的反教会情绪,压制教士听命于国王。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一、选择题1.中古时期不同地域的一些文明古国,均曾采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下列文明古国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A.东亚的日本B.非洲的桑海C.西亚的阿拉伯帝国D.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国家2.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权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
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A.古代波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古代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3.在法国有一个城市叫作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十一二世纪的哪一历史事实()A.琅城市民的反侵略斗争B.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耳曼人的袭击D.这里是罗马征服时的古战场4.《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
”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A.商品经济发达B.基本自给自足C.严格禁止竞争D.自耕农为主体5.奥斯曼帝国法官依据伊斯兰教法原则负责审判和裁决民事、刑事案件以及商业、信贷方面的纠纷,也负责地方上税收的分配、征调,物价以及公共工程等,这说明奥斯曼帝国()A.宗教、司法和行政高度融合B.法官是地方最高统治者C.法律意识浓厚D.地方行政长官无权6.“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
”从材料中可知, 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A.控制人们思想B.保存古代文化C.提供道德规范D.进行宗教迫害7.7世纪初,新罗开始与唐结盟。
660年,武烈王在唐的帮助下征服百济。
668年,文武王和金庾信打败新罗北边的高句丽。
这意味着 ()A.朝鲜半岛分裂局面基本结束B.新罗成为唐朝的稳固藩属国C.区域战争规模的进一步扩大D.民众的兵役负担将继续增加8.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提到“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为此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
高一下学期历史纲要下单元检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一、单选题(16*3=48分)1.如图中反映了某一国家的分裂情况。
据图判断,该国家是()A.罗马帝国B.法兰克王国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2.中世纪教会支持创办大学的目的是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扩大神学的研究和传播C.开展世俗教育D.为宗教改革准备条件3.在印度种姓制度下,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的等级是()A.婆罗门B.吠舍C.刹帝利D.首陀罗4.欧洲的城市有自治的传统,以下不属于自治推动城市发展的是A.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B.有利于兴办大学培养人才C.有利于加强其所在地的封建主的力量D.有利于支持王权,促进统一事业5.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
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A.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6.下列关于奥斯曼土耳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首都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B.曾一度垄断亚欧之间的商路,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C.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D.信奉基督教,其首都是基督教活动的中心7.下列关于幕府政治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古代日本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B.武士与领主之间是宗族间主从关系C.属于军事政治统治D.幕府时代日本政治稳定,国家统一8.在11-12世纪,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往往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但许多城市却依靠武装斗争获得不同程度的独立与自主,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A.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C.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9.美洲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一、选择题1.中古时期,西欧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同时设总管、管家监督依附农和奴仆的劳役,以及负责庄园的收支、劳力支配、物资保管等。
这说明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A.具有自然经济特征B.带有较强的政治独立性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兼有政治和经济的功能2.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
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带有严格等级性质C.具有双向契约特征D.领主附庸地位平等3.“……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使用的原则来处理。
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有法律效力”。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基督教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B.神学涵盖了政治、法学及其他一切科学C.基督教影响着欧洲社会各个方面D.圣经词句具有法律效率4.一份1064年欧洲的文书中一个穷人对寺院长说:“老爷,现在我向你亲自移交自己和我的儿子,充当农奴,使今后我本人,我的儿子以及他们所有的后嗣,世世居留,充当圣玛丽寺院及圣玛丽寺院僧侣的农奴,和那里的其他世袭农奴一样。
”这说明,当时A.教会同时是欧洲的封建主B.教会是欧洲封建制的支柱C.教会严重束缚了人性发展D.农民在法律上是非自由民5.1301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因争夺司法权发生冲突。
腓力四世于1302年5月10日,首次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利用小贵族和市民的反教会情绪,压制教士听命于国王,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这反映了法国A.王权与教权长期并存B.阶级结构出现改变C.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D.君主世俗权力加强6.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
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质量检测(原卷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2·广东期末)中世纪,君主是其封臣的一个封建宗主,他与他们以互惠的忠诚纽带约束在一起,而不是封臣的最高君主。
君主的经济来源实际上全部来自他作为领主的个人领地,他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
材料旨在说明,封君封臣制度之下( ) A.封臣地位低下毫无权力可言B.封君是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C.以契约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D.封君封臣以土地关系为纽带2.(2022·吉林长春)中古时期英国的庄园法庭受理的案件中,有60%—70%的诉讼涉及领主的经济利益和司法权利;庄园法庭罚款的收入约有一半归领主所有,因此有“司法中有大钱”的俗语。
这都说明了庄园法庭( )A.成为国家立法的基础B.作为统治工具的本质C.稳定了封建等级秩序D.促进了君主制的发展3.(2022·浙江湖州)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1161—1216年)曾说:“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
”这表明( ) A.基督教的人性束缚B.教权对王权的控制C.教会等级制度森严D.宗教戒规戒律严酷4.(2022·山东临沂)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
“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B.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5.(2022·湖南岳阳)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
”其“活力”主要表现为( ) A.城市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B.王权的削弱和民族国家的出现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意大利D.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6.(2022·云南昭通)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它立足于希腊化地区的肥田沃土之上,又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
由此可知( )A.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形成B.土地封赐程序极其严格C.君主由此确立权力至尊地位D.预示着分裂割据的隐患2.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为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
“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
这一人类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A.使翻译人才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为柏拉图等在巴格达宣讲其理论提供了条件C.体现了阿拉伯统治者对商业利益的追逐D.使人类古典文明成果在中世纪得以继承3.13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利。
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B.教皇控制的领地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D.领主控制的庄园4.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单元时的交流内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B.封君与封臣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封建制度C.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谚语5.《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
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达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C.国家重视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6.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
《中古时期的世界》检测题一、单选题1.7世纪末,朝鲜半岛能够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关键在于A.中国东北民族政权迁都平壤B.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C.高丽大将自立为王,迁都汉城D.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2.下列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B.封建主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等各种权利C.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资金作为给养D.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的主要义务是服兵役3.在历史上,拜占庭帝国指的是( )A.东罗马帝国B.西罗马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D.波斯帝国4.“他们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纽带。
他们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把宗教文明和医学知识带到中国。
”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A.古埃及人B.古巴比伦人C.阿拉伯人D.意大利人5.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条件有①城市复兴②商品经济活跃③市民阶层需要④教会支持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初期的课程设置看,它包括文、法、医、神等学科,而神学和神学院的“七艺”占有重要地位,可见A.科学与神学和世俗需要与宗教信条在大学内充满矛盾B.基督教会和宗教学说有广阔的包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C.自由探索的学习精神和科学研究的实验精神成为主流D.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有机组成部分7.“如果说有致命的一击,那么一击是在1204年,那时帝国的范围仍然从亚得里亚海延伸到了叙利亚门户,而不是1453年,那时君士坦丁堡落入了庞大帝国,就像过于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
”这段话中出现的两个“帝国”指的是A.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B.都为拜占庭帝国C.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D.都为奥斯曼帝国8.1453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盛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教训启示我们A.要以排外的心理对待外来文化B.开放宽容才能繁荣,保守狭隘必将衰落C.走向辉煌后必然走向灭亡D.只有扩张才能促进经济发展9.西欧的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检测题一、选择题1.在印加帝国统治时期,交换的产品被看作礼物,交换很多时候是出自喜欢的目的,产品纯粹的经济价值还要依赖于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人的社会和政治地位。
这说明印加( )A.政治和经济截然分开B.许多产品交换通过政治渠道来完成C.市场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D.允许土地、矿藏和牲畜归私人所有2.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以《古兰经》为信仰经典,念诵“除了安拉,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3.随着西欧各地众多城市的兴起,一些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其自治的手段不包括( )A.武装暴动B.与资产阶级谈判C.以金钱赎买D.与封建主谈判4.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的西非强国是( ) A.桑海B.阿克苏姆王国C.印加王国D.马里5.日本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国家,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居。
日本古代及封建社会时期最高的统治者称作( )A.天皇B.大王C.国王D.皇帝6.7世纪初,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的国家,他们信奉的宗教是( )A.佛教B.基督教C.道教D.伊斯兰教7.它从公元前4世纪的铁器时代至公元1世纪之间由于非洲之角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限制进出红海的船只的门户通道。
4世纪时,在国王埃扎纳统治下进行文字改革,创制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埃塞俄比亚文字。
埃扎纳所统治的国家是( )A.桑海B.津巴布韦C.阿克苏姆D.印加8.埃及衰落后,阿克苏姆王国在今天哪一地区兴起( )A.塞内加尔B.利比里亚C.安哥拉D.埃塞俄比亚9.对中古时代的欧洲所呈现的特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B.封建庄园遍布西欧C.罗马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D.城市的繁荣贯穿始终10.有关俄罗斯帝国兴起历程中的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伊凡四世强化中央集权②基辅罗斯为蒙古征服③俄罗斯将疆域推进到太平洋④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A.③①②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11.中古西欧城市是在10—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测试一、单选题1.下表是某同学学习古代某一帝国的课堂笔记,该帝国()113世纪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2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3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420世纪在分裂中逐渐灭亡A.把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海B.建立起完整的法律体系C.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D.大规模传播扩散希腊文明2.印加国王被称为萨帕印加,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脑,被尊为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
全国以库斯科(都城)为中心,分为4个大行政区,由印加贵族任总督,听命于国王。
对此说法错误的是A.印加帝国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印加帝国利用宗教加强自己的统治C.贵族担任总督威胁到国王的统治D.印加国王实行独裁统治3.中世纪阿拉伯人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他们对数字和零符号系统的改造与推广做出了贡献,以致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其实这种数字最早起源于A.古代中国B.古印度C.古代希腊D.古代美洲4.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获得各种不同程度的自治权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城市经过反复的斗争与谈判,最后总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权。
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时代因素是()A.封建制度特点B.城市工商经济繁荣发展C.民主传统深厚D.皇权与教权的矛盾尖锐5.日本和朝鲜作为中国的近邻,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这在公元7世纪具体表现为()A.都建立中央集权制B.都曾闭关锁国C.都受到外部的侵略D.都向西方学习6.伯恩斯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文化相媲美。
”下列关于美洲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A.玛雅人建造了长达数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B.印加人采用结绳记事,至今无人能破译C.美洲文明因缺乏交流而中断发展进程D.玛雅文明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并使用60进制7.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A.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C.出现了武士集团D.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8.西欧封建制下封臣的服从具有双重性:封臣的服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务外,他还必须服从“一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世界(原卷板)一、选择题1.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
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
”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
”本特观点本质上反映了()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B.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D.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2.下图中年轻的骑士举手恭顺的姿势象征他的效忠宣誓。
通过宣誓,骑士承诺为其领主的尊严而战。
作为回报,他能够在其生命和领土受到敌人威胁时得到领主的庇护。
以上场景发生在()A.古希腊B.古罗马C.中古西欧D.中古日本3.下列关于中世纪西非国家马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外征服扩张,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B.对外贸易繁荣,与阿拉伯有着贸易往来C.城市文化繁荣,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D.城市石头建筑,创造了著名的“石头文化”4.“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光辉。
”这种现象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A.基督是救世主B.国王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高于王权5.有史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
”其“活力”表现为()A.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B.王权的削弱和民族国家的出现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D.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6.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目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
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A.雅典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7.歌德曾评价《古兰经》说道:“(它)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欧洲,盛行于8、9世纪至13、14世纪的庄园是其农业的基层单位,也是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基层单位。
这一观点可用来论证当时欧洲()A.封建势力具有割据性B.基督教形成的历史背景C.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D.庄园制经济具有封闭性2.“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农奴不能擅自离开土地,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享用一日三餐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晚餐……”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印度种姓制度B.西周诸侯国C.古希腊城邦D.中世纪庄园3.“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
”大量类似的誓言出现于中世纪西欧贵族的宣誓仪式中。
由此可知,中世纪西欧()A.封君封臣关系具有一定契约属性B.君主专制体制已经濒于解体C.封君封臣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D.有限王权理念得到彻底落实4.愿意效忠的人要脱帽、下跪、解下武器,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之中,并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然后,封臣把手放在《圣经》上起誓,表示效忠于他的主人。
从中可以确定这一制度具有的特点是()A.上级对下级具有绝对领导权B.带有一定的契约性C.封君必须要保护封臣的权利D.二者互有权利义务5.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
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丕平献土说明()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B.基督教会与封建势力是相互支持、利用的关系C.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6.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诸多国家,其中法兰克王国逐渐发展壮大。
800年,查理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其时他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致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合。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封建主是()A.国王B.贵族C.教会D.商人2.“一个拥有9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是另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
”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A.大化改新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C.罗马教廷的统治D.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3.对下面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国王效忠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4.“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
”该材料体现的基督教会在欧洲的作用是( )A.控制人们思想B.大肆进行宗教迫害C.宣传人文思想D.促进文化教育发展5.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奠定了封君封臣制度的基础6.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A.波斯文化的传播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C.希腊文化的研究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7.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
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
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8.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阿拉伯国家雏形是在()A.麦加B.麦地那C.耶路撒冷D.巴比伦9.战争、改革、宗教的传播都从不同层面推动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