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抗菌药物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3
妇产科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方案(试行) 妇产科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方案(试行)为预防手术感染,应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参考方案中列出的药物,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给药的时机也非常关键,应在术前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术中应补充用药1次。
如果选用半衰期长达7~8小时的头孢曲松,则术中无须补充用药。
一般应短程使用:术前用药一次,术后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术后24小时;若病人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用药可延长到术后48小时。
连续用药多日甚至用到拆线是没有必要的,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手术感染发生率。
密切监测术后感染指标:体温变化情况,术后3天、术后7天复查血象和CRP。
若术前已存在感染或术中发现感染,不属于预防性用药范围,需治疗性用药。
手术中发现已存在细菌性感染,手术后应继续用药抗感染治疗,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除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还有其他措施可以预防手术感染。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内固有致病菌定植于病人的机会。
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
术前进行白带常规、分泌物培养,了解细菌情况。
严格遵守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
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
可放可不放的引流物尽量不放,能用密闭式引流的不用开放式引流,不起作用的引流物尽早拔除。
长时间放置引流物不是持续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指证。
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但抗生素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并无确切预防效果,不予提倡。
对于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包括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
对于无感染高危因素的病人,术前用药一次,预防用药至术后24小时。
妇产科医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滥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医疗难题。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妇产科医院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一、制度依据妇产科医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规范,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二、制度范围该制度覆盖了妇科、产科及相关手术科室,包括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
三、管理人员制度明确了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及分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
四、分级管理标准1. 一级抗菌药物一级抗菌药物适用于普通感染或轻微感染,如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等。
2. 二级抗菌药物二级抗菌药物适用于中度感染,如阴道炎、附件炎等。
3. 三级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适用于重症感染或条件危重感染,如败血症、脓毒症等。
4. 特殊情况针对耐药菌株感染或特殊情况,须由主治医师申请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并经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审核。
五、用药审批流程1. 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必须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制度,医师需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 护士在执行用药时应核对处方,确保用药规范。
3. 药师对医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审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4. 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对特殊情况做出审批决定,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六、监督检查通过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评估和审查,不定期进行临床用药质量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七、总结妇产科医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和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水平,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希望医护人员切实执行该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
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
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医疗操作。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
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
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
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的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
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一、一类切口二、二类切口三、三类切口四、不统计。
抗菌药物在妇产科的合理应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谭布珍2008、11抗菌药物:抗生素化学合成类抗菌药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脂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等等化学合成类抗菌药: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等等1.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1.1 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十分广泛据统计: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使用,外科手术中使用率95%,WHO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抗生素使用率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占58% 国际水平 30%1.2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误区及后果1.2.1 原因:抗生素使用相对比较安全,治疗计划外使用;无指征用药和预防用药过多;疗程过长,联合用药过多;对抗生素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所有的感染都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医生怕负责任,开人情处方;社会保健和家庭药房备药等。
1.2.2 误区:抗生素是灵丹妙药,以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也用价钱越贵的抗生素越能“杀”细菌多种抗生素联用以防止细菌漏网剂量越大疗效越快1.2.3 后果:造成细菌多重耐药和致病力增强引起人体各种危害,如: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胃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反应,甚至形成伪膜性肠炎肝、肾功能损害正常菌群失调1.3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安全、有效、经济”发挥抗菌药物的最佳疗效降低其不良反应1.3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1.3.1 首选对病原微生物敏感抗菌力强,毒副作用小的抗菌药物依据病原学诊断及药敏实验选择如果患者病情危重不允许等待药敏结果或医疗条件限制,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基础疾病等来推断最可能的致病菌,结合临床经验来进行治疗一旦病原诊断及药敏实验结果出来,再根据结果调整抗菌药物使用方案1.3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1.3.2 用药剂量和疗程适当,给药时间和途径合理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不良反应,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1.3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1.3.2.1 用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治疗剂量给药。
切口手术分类及使用抗菌素的规定(暂行)切口手术分类及使用抗菌素的规定(暂行)为了强化手术切口及预防使用抗菌素管理,根据2012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人卫第七版《外科学》和我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特制定该规定。
一、分类标准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我院一类切口手术规定如下1.普外科清洁(I类)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脾切除术等。
2.骨外科、手外科清洁(I类)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闭合性无感染条件下的肌肉肌腱血管神经手术关节臵换手术、脊柱手术、锁骨手术、矫形手术、整形手术、内固定物取出术、肿物切除术等。
需要强调的是手术虽然符合一类切口,但术后有钢针等固定物外露情况时,该手术纳入Ⅱ类切口管理。
3.闭合性颅脑手术一般都是I类切口手术,但硬膜内的手术如果有脑脊液漏可纳入Ⅱ类切口管理。
4.妇科I类切口手术主要包括: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未进入子宫腔的子宫肌瘤切除术也纳入I类切口手术管理。
5.内眼手术(白内障)为I类切口手术。
妇产科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方案(试行)一、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方案中所列药物可作为抗菌药物选药时参考,但是由于社区和医院环境中细菌耐药性不断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用药方案。
2、给药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术前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3、血清和组织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如手术延长到3h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术中应补充用药1次。
如果选用半衰期长达7~8h的头孢曲松,则术中无须补充用药。
4、一般应短程使用:术前用药一次,术后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术后24h;若病人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用药可延长到术后48h。
连续用药多日甚至用到拆线是没有必要的,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手术感染发生率。
5、密切监测术后感染指标:体温变化情况,术后3天、术后7天复查血象和CRP。
6、术前已存在感染或术中发现感染,不属于预防性用药围,需治疗性用药。
7、手术中发现已存在细菌性感染,手术后应继续用药抗感染治疗,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二、预防手术感染的其他措施1、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固有致病菌定植于病人的机会。
2、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
3、术前行白带常规、阴道分泌物培养,了解阴道细菌情况。
4、严格遵守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
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
5、可放可不放的引流物尽量不放,能用密闭式引流的不用开放式引流,不起作用的引流物尽早拔除。
长时间放置引流物不是持续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指证。
6、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但抗生素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并无确切预防效果,不予提倡。
附表:常用抗菌药物成人用法用量参考实用文案。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一、Ⅰ类切口子宫平滑肌瘤腹腔镜下子宫病损剔除术子宫浆膜下肌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卵巢囊肿卵巢病损剔除术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卵巢病损剔除术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多囊卵巢综合症腹腔镜下卵巢穿刺术卵巢黄体破裂卵巢修补术注意:1、如卵巢囊肿手术中囊肿破裂致囊液外渗手术切口则要定为“二类切口”2、如同一切口多种手术,定为下一类手术切口3、如合并有慢性炎症的患者手术切口定为“二类切口”二、二类切口妊娠伴有剖宫产史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头位顺产会阴侧切缝合术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单侧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流产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开取胚术)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峡部妊娠破裂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女性不育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积水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单侧附件切除术输卵管伞部妊娠输卵管挤胚术输卵管伞部妊娠流产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未特指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结扎术绝育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三、三类切口前庭大腺脓肿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注:I类切口:即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II类切口:即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III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IV类切口:即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发布时间:2021-08-30T09:09:38.159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袁小玲[导读] 妇产科手术切口多为Ⅱ类切口,因手术需经腹腔袁小玲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定宁镇卫生院甘肃武威733110摘要妇产科手术切口多为Ⅱ类切口,因手术需经腹腔、阴道,病原菌多为厌氧菌、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肠道杆菌等,手术中可引起诸多感染。
抗菌药物正确使用可提高疗效,为预防感染发生,围术期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可降低手术中感染情况的发生[1 ]。
根据研究报道,抗菌药物在某些医院使用率较高,同时不合理使用情况也较为严重。
为此随机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妇产科住院患者300份病历进行分析,探究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
报道如下。
关键词: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用药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住院患者300份病历,患者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5.2±4.9)岁,行剖宫产手术者138例、子宫肌瘤切除术89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41例、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32例。
患者或家属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设计调查表,采集患者信息,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手术信息,抗菌用药使用情况,还包括药物种类、单一与联合用药情况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单一用药药物有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头霉素类、青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二联用药的药物种类与上述一致。
1.3评价标准用药评价标准参考卫健委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及药品说明书,结合患者病历资料,评价抗菌用药合理性[2]。
妇产科切口分类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如下:
一、清洁手术(I类切口)包括乳腺手术、子宫肌瘤切除
术(除截石位手术和经手术)、附件切除术、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打孔术和输卵管术。
二、清洁-污染手术(II类切口)包括腹腔镜下的子宫肌
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包括卵巢畸胎瘤、巧克力囊肿剥除术)、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输卵管复通术、阴式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切术、巴氏腺囊肿剥除术、会阴Ⅰ、Ⅱ度陈旧裂伤缝合术、无感染的切口二次缝合术、剖宫产术、前后壁修补术和宫腔镜手术。
三、污染手术(III类切口)包括巴氏腺脓肿切开术、盆
腔脓肿手术、输卵管妊娠手术、输卵管积水手术、输卵管积脓手术、成形术、广泛子宫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癌肿
瘤细胞减灭术、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感染切口的二次缝合术、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和直肠瘘。
妇科常见手术切口分类
常见的妇科手术切口怎么分类,大家知道吗?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I类切口的手术:
腹腔镜或开腹途径,卵巢(冠)囊肿剥除术或切除术,附件切除术,宫外孕手术,输卵管整形、吻合、输卵管系膜囊肿手术,卵巢楔形切除术,卵巢剖探术,子宫肌瘤剔除术,阔韧带肌瘤切除术,阔韧带囊肿切除术,探查术。
II类切口的手术:
①经腹或腹腔镜各类全子宫切除术,包括含子宫切除的各类妇科恶性肿瘤手术。
②宫颈手术:宫颈锥切术、陈旧性宫颈裂伤修补术、宫颈切除术及宫颈机能不全矫治术。
③简单、复杂尿瘘修补术。
④各种阴式手术:阴道前后壁及I、II度裂伤修补术,或阴道网片植入术,
经阴子宫脱垂手术,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阴式卵巢囊肿剥除术。
⑤各类人工阴道成形术:皮片或羊膜移植阴道成形术,盆腔腹膜移植阴道成形术,外阴皮瓣阴道成形术,前庭黏膜阴道成形术,阴道横隔或纵隔切除术,处女膜修补术。
⑥外阴手术:外阴癌根治术等。
Ⅲ类切口的手术:
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盆腔脏器脓肿包括宫腔积脓、卵巢脓肿或输卵管积脓手术,合并急性盆腔炎或合并消化道破裂、穿孔的各类妇科手术,前庭大腺脓肿、小阴唇脓肿切开术,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
0类切口的手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指出,病案首页0类切口系指体表无切口或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操作以及经皮腔镜操作。
各类经阴道宫腔手术可归入此类,如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消融术、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宫腔声学造影、胚胎移植术、子宫内膜活检术、子宫输卵管造影与输卵管通液术及人工流产术。
妇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规范根据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规定及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妇科住院患者疾病及手术特点制定以下妇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
一、妇科手术的特点:1、按手术切口分类:妇科手术主要有Ⅰ类和Ⅱ类切口。
如经腹腔镜的附件手术多为I 类手术切口。
经阴道手术为Ⅱ类切口,如宫腔镜手术、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抗尿失禁手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需要举宫器协助,术中切透宫腔的、经阴道输卵管通液术等。
2、按手术途径分类:经腔镜手术和经腹部开放手术、经阴道途径三大类。
腔镜手术又分为经腹腔镜和经宫腔镜两类。
3、妇科手术需要导尿或留置导尿管。
4、部分病人合并急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脓肿的手术,手术切口分类相应升级为III 类手术切口。
二、非手术患者的组成:以恶性肿瘤化疗、异常子宫出血继发性贫血、急慢性盆腔炎及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等为主。
三、妇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要求:1、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不超权限使用。
3、给药时机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由病区给药,更改为带药进手术室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
Ⅱ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
推荐使用的抗菌药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
禁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喹诺酮类。
创伤骨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方案注: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2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方案注: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2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注: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2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注: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2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注: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2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3.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科室,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注: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
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
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医疗操作。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
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
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
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的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
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一、一类切口二、二类切口三、三类切口四、不统计【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抗菌药物的应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龚时鹏
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
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因此,如手术延长到3h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如果选用半衰期长达7~8h的头孢曲松,则无须追加剂量。
术后预防用药原则
I类切口术后用药时间应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II类切口与I类切口相同,III类切口可根据实际情况应用3-7天。
(手术时间、范围、多个手术等)
病程记录中应注明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目的如:“预防”或“治疗”,不能笼统的写成“对症”或“抗炎”。
抗生素的应用绝大部分无错;
关键是病例说明:首页(切口填写)、术前说明(拟手术及预防药物)、术后记录(为什么可能还需要用)、术后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