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理论”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doc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6
教育科研各项规章制度一、教育科研的总体规划教育科研的总体规划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目标、重点、任务、措施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各级教育部门和科研机构应制定并实施符合国家和地方实际情况的教育科研总体规划,明确教育科研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指导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制定年度作业计划和科研项目计划。
二、项目立项管理项目立项是教育科研工作的第一环节,是科研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为了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各级教育部门和科研机构应依据相关规定对科研项目的立项进行严格管理。
科研项目的立项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教育科研总体规划,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等,经过专家评审和审批后方可立项实施。
三、科研经费管理科研经费是支撑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级教育部门和科研机构应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的来源、分配、使用、监督和评审等各个环节。
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和实施计划,不得挪作他用,必须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
四、成果评价和奖励科研成果评价和奖励是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科研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教育部门和科研机构应建立科研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对科研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和审核,并给予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适当的奖励和表彰。
科研成果评价和奖励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不得出现任何形式的违规行为。
五、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是损害科研工作正常开展和科研成果可信度的行为,对于维护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教育部门和科研机构应建立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调查核实,依据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处罚。
对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对有关科研人员进行相应的惩处,依法维护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和规范。
结语教育科研各项规章制度是规范和管理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对于推动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科研处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科研处的管理行为,提高科研处的管理水平,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科研处是学校内负责科研管理的部门,主要承担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管理、评审和结题等工作。
第三条科研处的管理工作必须依据学校规章制度,服从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和安排。
第四条科研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规定,维护学校的利益,提高科研处的管理水平。
第五条科研处应当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规范科研活动,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科研处的组织结构第六条科研处设立处长一人,直接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
第七条科研处下设科研项目管理组、科研成果评审组、科研经费管理组等职能部门。
第八条科研处的职能部门由处长任命,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科研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临时工作组,解决具体问题。
第十条科研处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服从组织管理,维护科研处的形象和利益。
第三章科研项目管理规定第十一条科研处负责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包括立项、管理、评审和结项等。
第十二条科研处必须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明确科研项目的管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第十三条科研项目的立项必须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划,经过科研处审查批准。
第十四条科研项目的管理必须按照计划执行,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第十五条科研项目的评审必须公正公开,科学合理,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第十六条科研项目的结项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完成,明确项目的成果和效益。
第四章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第十七条科研处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包括经费的申请、审批、使用和结算等。
第十八条科研经费的申请必须符合项目的需求,经过审批批准。
第十九条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合理、规范,确保经费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二十条科研经费的结算必须按照规定程序,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
第五章科研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学校领导对科研处的工作负有直接监督责任,负责指导科研处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科研处应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监督管理。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刍探作者:刘芳来源:《成才之路》2023年第36期摘要:高校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不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文章首先研究国内外相关理论,其次分析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与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指出高校要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借助信息技术创新科研模式、创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完善科研导师制等,激发教师科研动力,为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管理机制;有效方法中图分类号:G421;G6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6-0013-04基金项目:河北省衡水市衡水学院2022年校级课题(高校教师发展研究专项)“地方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及培养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22JZ16)教师在高校科研工作中发挥着助推作用,如果高校忽视发挥教师科研优势,极易对科研工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20年高等学校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数为19988个,2021年更是增至22859个,相较于2020年增长了14.36%。
由此可见,高校科研投入力度逐渐加大,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势在必得。
因此,高校应积极研究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从主观、客观等不同维度同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教育科研进行了深入研究。
欧内斯特·博耶(Ernest L. Boyer)在主持撰写的《学术水平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Scholarship Reconsidered,1990)中指出,学者应具备四种学术能力。
第一种为学术发现能力,即学者应具有问题发现与探究意识。
第二种为学术整合能力。
学者应能够及时、正确地判断各类资源,第一时间把握市场技术需求,挖掘对市场发展有利的教育资源,并采取有效手段获取资源,结合专业对资源进行整合运用。
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范本一、学校教科研工作由(教学副校长)教研室统一管理。
二、教师可以课题组或个人形式申报课题,申报时须提交《教科研项目申请表》及《课题研究方案》。
三、校级课题由学校教研室审核立项,市级以上课题由学校教研室审核,经校长批准后向上级教科研部门推荐。
四、立项的课题必须及时建立课题档案,档案资料包括。
课题申请表、课题方案、学期研究活动计划、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载、研究课教案、经验论文、发表文章、获奖证书、学期工作总结、理论学习资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
五、课题组要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每学期初要认真制订“学期研究活动计划”,课题组每月____活动一次,由课题组负责人____开展,及时填写“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载”。
六、课题组成员平时备课上课要体现课题精神,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公开研究课。
七、课题组要注重经验总结,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经验论文,进行一次书面工作总结。
八、课题组成员变动,由本人提出申请,课题组长同意,校级课题报教研室批准,市级以上课题经教研室同意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九、教研室按学期对课题组及成员进行考核,不能正常开展研究的,终止该课题研究,不能履行课题研究义务的成员,不得享受课题研究成果及相关待遇。
十、课题结题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校级课题由学校鉴定,学校成立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领导组成的鉴定小组,对课题进行鉴定。
吴中区级以上课题,由学校教科室邀请上级教科研部门鉴定。
结题的课题组学校按规定发放结题奖。
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范本(2)一、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校各级各类教育科研项目的管理。
三、工作组织1. 设立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2. 委员会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教研组长及科研骨干组成,每年选举一次。
3. 主持人根据需要召开会议,讨论重要事项,并制定相应决议。
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范文是指对小学教育科研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的一套制度体系。
该制度旨在促进小学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推动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中的要素:1. 科研目标和方向:制定明确的科研目标和方向,明确科研的重点和优先领域。
2. 组织机构:建立科研管理机构或科研指导组,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科研活动的开展。
3. 课题申报和评审:制定科研课题申报和评审的程序和标准,确保科研课题的质量和实用性。
4. 资金管理: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来源、分配和使用,确保合理、透明和规范的资金管理。
5. 质量评估:建立科研成果评估和奖励机制,对科研成果进行定期评估,鼓励和奖励优秀科研成果。
6. 信息共享和交流:建立科研成果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7. 培训和支持:组织科研方法和技能培训,提供科研资源和支持,帮助教师提升科研能力。
8. 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确保科研成果的合法性和权益。
9. 风险管理:建立科研活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监控和预警,防范科研风险。
10. 创新推广:加强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到教育实践中。
以上是可能包括在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中的一些要素,具体的管理制度还会因地区和学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范文(2)一、管理目标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由校长主管,下设分管领导。
通过制定学校科研管理制度,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课题申报、中期管理、具体实施、奖励等方面更加规范。
二、学习制度1、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学习促进自己的观念转变和认识的提高,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为自己的科研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2、学校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创造条件,聘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课题的研究。
平时加强与图书馆的联系,及时为课题研究的进行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
三、申报制度1、学校及时发布区级课题的申报信息,并____力量做好课题立项、论证等工作。
教科研管理制度范例一、指导思想1、为加强和完善学校教科研课题的管理,使课题研究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校级以上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较好地发挥教科研对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科研兴师”和“科研兴校”,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2、凡有条件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均可按本办法规定申报或承担校级以上研究课题。
二、____领导学校教科室在校长室领导下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____、管理、指导、监督、协调工作(见教科室主任工作职责)。
三、选题原则1、课题的确定应遵循超前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等原则。
根据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针对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围绕小学教育的目标、管理、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____形式以及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验研究。
教师选题应根据本人的基础和已有的条件,力所能及,应先选择那些范围较小的,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易出成果的课题,应尽量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
2、教科室根据学校教科研规划,每学年发布一次课题指南。
3、教师可从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确立课题,进行研究。
4、从学校科研规划课题指南或学校承担的县、市、省级课题的子课题必选题研究。
5、少数由学校或市级以上教育部门下达课题,指令有关青年教师进行研究。
6、____周刚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或学年必须确定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四、课题申报1、每一申报人在同一时间内一般不得申报两项研究课题。
2、每个课题原则上由一人负责承担,课题较大可成立课题组,设课题组长一人,负责研究工作。
五、评审立项对质量较高的课题由学校____推荐向上级教科研管理部门申报,争取得到立项。
六、课题管理1、校级以上课题由学校教科室负责,教导处协助教科室进行管理,其余课题由教导处负责管理。
2、教科室要加强对课题指导、监督和资料管理。
研究者要注意资料的积累和保管。
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科研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还可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推动小学的科研工作,制定科研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整、科学的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二、科研项目立项管理1. 项目申请(1)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研究兴趣和学校的需要,提出科研项目的申请。
(2)申请时需要填写项目的标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实施计划,并附上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资料。
(3)学校将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并依据评审结果进行申报。
2. 项目管理(1)项目立项后,学校将成立科研项目管理小组,负责对项目的执行进行指导和监督。
(2)项目负责人要按照项目实施计划,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研究工作,并定期向项目管理小组报告进展情况。
(3)学校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科研成果评价和奖励1. 成果评价(1)科研成果应以实际的教学应用价值为导向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包括教学效果、创新性、实用性和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等。
(3)评价结果将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和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
2. 奖励机制(1)学校将设立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对优秀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2)奖励包括经费资助、学术交流、荣誉称号等。
(3)学校将定期组织科研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和机会。
四、科研论文发表管理1. 发表要求(1)科研论文应以小学教育实践为基础,具备一定的创新性。
(2)发表的期刊应为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教育类期刊。
(3)发表前应经过同行专家的审稿,修订后方可投稿。
2. 学术交流(1)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2)学校将鼓励教师与其他学校、教研机构进行学术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分享和交流。
五、科研项目结题和总结1. 结题要求(1)科研项目应按照实施计划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研究工作。
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小学教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教科研工作是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学校要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建立和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激励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
第三条学校要注重教育教学科研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鼓励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实用性研究,为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第四条学校要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和组织,明确责任分工,建立科研工作的主体责任制和绩效评价机制,促进教科研工作的科学管理和持续发展。
第二章教科研组织管理第五条学校应组织教科研组和教研团队。
教科研组负责全校教科研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教研团队负责本科目的教科研工作的具体开展。
第六条科研组的主要职责:1. 负责制订学科研究的年度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汇报。
2. 组织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3. 配合学校进行统一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4. 组织科研成果的评价和交流活动。
第七条教科研组应有一名专职教科研组长,教科研组长由学校教导处任命和管理。
教科研组长具体职责如下:1. 主持教科研组的日常工作,负责学科研究的计划制定和组织实施。
2. 组织教科研组成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研能力。
3. 协调学科之间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跨学科的教研合作。
4. 组织学科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工作,保证教材质量。
第八条教研团队的主要职责:1. 负责制订学科研究的年度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汇报。
2. 开展本科目的教研活动,组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的研究和编制。
3. 负责本科目的教材选择、教材分析和教材改进工作。
4. 组织教师的培训和研修,提高教学水平。
第九条学校应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评价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表现和研究成果,为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提供激励和保障。
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及考核奖励制度范本一、教科研管理制度1. 教师科研项目管理1.1 科研项目申报及审批1.1.1 教师可以自愿申报科研项目,必须按照学校的科研项目申报流程进行申报,包括填写项目申报书、制定项目计划书、提交申报材料等。
1.1.2 学校设立科研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审批教师申报的科研项目。
评审委员会由学校科研处及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
1.1.3 申报科研项目需要经过严格的评审和审核,包括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研究内容的创新性等方面。
1.2 项目执行与管理1.2.1 项目立项后,教师需要按照项目计划书的安排,合理组织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工作。
1.2.2 教师需要及时向学校科研处提交研究进展报告,包括项目的进展情况、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
1.2.3 教师需要按照项目完成时间节点,完成相关的研究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研究方向和计划。
2. 教师科研成果管理2.1 科研成果登记和归档2.1.1 教师在完成科研项目后,需要进行科研成果的登记和归档,包括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获得的科研成果奖项等。
2.1.2 学校设立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方便教师对科研成果进行登记和查询。
2.2 科研成果评价2.2.1 学校设立科研成果评价委员会,负责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委员会由学校科研处及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
2.2.2 科研成果评价主要以论文的影响因子、专利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科研成果奖项的权重等指标为依据进行评价。
2.3 科研成果奖励2.3.1 学校设立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予以奖励,包括奖金、荣誉称号等形式。
2.3.2 科研成果奖励主要按照评价结果和成果发表或应用的重要程度进行确定,评价委员会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奖励提案,学校领导根据提案进行决策。
二、考核奖励制度范本1. 教师科研工作考核1.1 科研项目完成情况考核1.1.1 对教师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按时完成情况的考核。
学校科研工程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学校科研工程的管理,保障科研活动的正常运行,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学生及其他科研人员。
3. 科研工程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科研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二、组织机构1. 学校设立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2. 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为科研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
三、项目管理1. 科研项目必须经过申报、评审、立项、实施、验收等程序,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项目申报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科研方向,结合学校的实际,鼓励原创性和应用性研究。
3. 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四、资金管理1. 科研资金应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制度和学校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2. 科研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防止资金浪费和挪用。
五、成果管理1. 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专利、技术转让、新产品开发等形式,应按照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归档和申报。
2. 对于具有转化潜力的科研成果,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促进成果的产业化。
六、激励措施1. 学校应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对于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奖项的科研人员,学校应给予相应的职称晋升和待遇提高。
七、监督管理1. 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监督,确保科研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2. 对于违反科研管理规定的行为,应依据相关法规和学校规定进行处理,维护科研工作的严肃性和纯洁性。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有更新,应及时通知全校师生员工。
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范文1. 简介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学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实施步骤和绩效评估,以确保科研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2. 目的与基本原则2.1 目的本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撑。
2.2 基本原则(1) 科学性原则:科研工作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公平公正原则: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必须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面,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
(3) 系统性原则:科研工作必须有系统的组织策划和实施步骤,确保工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4) 效益性原则:科研工作要注重实际效益,突出实效,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3. 组织管理机构3.1 教科研小组设立学校教科研小组,由学校领导组织指导,成员包括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注重科研的教师。
教科研小组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
3.2 教科研部门学校设立教科研部门,由专职教科研工作人员组成。
教科研部门承担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绩效评估等任务。
4. 工作内容4.1 研究课题的选择教师可根据自身兴趣和专长,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需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的选择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4.2 研究方案的制定教师在确定研究课题后,需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安排等。
研究方案需经教科研小组的审核和批准。
4.3 研究实施的过程教师在研究实施过程中,需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进行实施。
实施过程中需认真记录数据和资料,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4 研究成果的总结教师在研究结束后,需撰写研究成果总结,并形成科研论文或教育教学研究报告。
研究成果的总结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等内容。
申报学校科研工作管理制度模版学校科研工作管理制度模板一、引言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以提升学校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本制度将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科研人员管理和科研成果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科研项目管理1. 项目立项学校科研项目的立项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学校的科研方向,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创新性,由学校科研处进行审核和决策。
2. 项目组建项目组由项目负责人和相关研究人员组成,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学术背景和管理能力。
3. 项目计划项目负责人应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的目标和研究内容、时间安排、资源需求等。
4. 项目执行项目负责人应组织项目组成员按照计划进行研究工作,并及时进行进度和成果的汇报和评审。
三、科研人员管理1. 科研人员选拔学校科研人员的选拔应考察其学术能力、科研经验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面试和评审确定录用人员。
2. 科研人员培养学校应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术支持,如组织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的培训,鼓励科研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
3. 科研人员激励学校应制定激励政策,如设立科研项目奖励和绩效考核制度,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并取得重要成果。
四、科研成果管理1. 知识产权保护学校应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研人员申请专利或其他相关保护措施。
2. 成果转化学校应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3. 成果评价和奖励学校应建立科研成果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根据成果的贡献和影响力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五、其他管理措施1. 预算管理学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制定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监督。
2. 知识分享和交流学校应鼓励科研人员进行知识分享和交流,如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论坛等,促进学术合作和创新。
3.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的行为,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违规处理机制,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课改科研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根据教育部门相关政策和要求,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学校的课改科研工作,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科研活动。
第三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课改科研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利益关系,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四条学校应当制定科研计划和进度表,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合理分配科研资源,确保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五条学校应当加强对科研团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创新。
第六条学校应当建立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第七条学校应当建立科研成果的保密制度,保护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防止科研成果被侵权使用。
第八条学校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借助外部资源和优势,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推广。
第九条学校应当定期对课改科研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科研效益。
第十条学校应当建立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科研人员予以奖励和表彰,激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第二章课程改革第十一条学校应当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制定课程改革的专项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设立课程改革的专项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指导和推动课程改革的实施。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加强对课程改革的宣传和推广,引导师生关注和参与课程改革,形成全校一盘棋的改革合力。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注重对课程改革成果的总结和推广,积极借鉴优秀经验和做法,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第三章教学方法改革第十七条学校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范文为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使“向教科研要质量”成为全校教师的努力方向,使教育科研在质量立校上真正发挥其作用,走出一条“科研先导、特色明显、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路子,特制订如下教科研管理制度。
一、科研机构的设置1、学校由校长管教科研工作,建立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的教育科研网络。
2、教科研领导小组组长:刘青松副组长:____友江凌成员:郑小云郭道勇刘红平江凌龚红波邱勇其职责如下:⑴制定、审议、修订学校科研工作计划,商讨有关活动。
⑵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论证、裁定。
⑶督促教师实施课题。
⑷定期向学校汇报课题实施情况。
⑸做好课题成果的鉴定、推广工作。
⑹切实加强对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科研活动,发挥教育科研的理论指导、实验探索和决策作用,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⑺每学期进行一次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发表到学校网站上,每年根据教育科研活动开展的情况,召开一次教育科研经验交流会,举办科研专题讲座,从而形成特色,全面辐射。
⑻学校每年将拨出____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经费,采用以奖代拔的形式,根据教育局对课题研究的评定结果,给予教育局所发的同样奖励。
每年召开一次教育科研年会,举办学校科研成果展览,表彰奖励有关科研人员。
二、科研活动过程管理(一)、教研活动1、每次教研活动都要围绕本组教研中心开展活动,组内教师人人都要参加,教研组长做好出勤和教研活动记录。
2、各教研组每学期都有部分教师开出公开课,并落实好开课时间,内容和班级,组内教师人人参加听课。
开课后,教研组要及时开展评课活动,教研组长做好记录。
(二)、科研任务每学期每个教师必须完成下列科研任务:1、继续教育学分每学年达到5学分;2、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一篇读书心得。
(三)、课题研究的开展与结题1、承担课题研究教师要精心设计研究方法,途径和手段,加强过程管理,注意实验资料,数据的积累,加强过程管理,注意学生个体改变情况记载,力求使实验按预定方向进行。
学校科研工程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科研工程管理,加强科研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科研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科研工程项目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创新和实验,解决相关问题并取得对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意义成果的项目。
第三条科研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公正透明、规范高效、风险可控。
第四条学校科研工程管理应当遵循科研实践、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相关理论,建立完善的科研工程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五条学校科研工程项目管理应当坚持科研工作的主业主线,严格按照项目批准的资金和时间进度执行,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第六条校领导应当高度重视科研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加强对科研工程项目的指导和监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第七条科研工程项目管理应当注重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秉承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伦理要求。
第八条学校科研工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科研工程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保证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
第九条学校科研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示范研究等,应当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第十条学校科研工程项目管理应当注重项目周期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成果转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章项目立项管理第十一条学校科研工程项目的立项应当符合学校的科研发展规划和政策要求,符合国家科研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二条科研工程项目的申报应当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明确项目的研究目标、科学意义、技术路线和预期成果。
第十三条项目立项应当向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提交项目申报书,经过初审和评审后,按照程序进行批准。
第十四条项目立项应当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建立团队合作机制,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第十五条项目立项应当明确项目的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合理规划预算,确保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完成项目研究任务。
学校教育科研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教育科研活动,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学校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科研管理制度,有效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条学校教育科研规章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从事教育科研活动的教师和学生。
第四条学校应当关注科研活动的学术性和实用性,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第五条学校应当注重科研成果的评价和奖励,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第六条学校应当加强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研资源的共享和互通。
第七条学校教育科研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二章科研项目管理第八条学校应当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明确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和结题程序。
第九条学校应当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质量监控,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第十条学校应当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和经费管理,防止浪费和滥用。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加强对科研项目的成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章学术交流与合作第十四条学校应当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加强与其他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积极开展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交流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四章科研激励与评价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建立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投入科研活动。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和鉴定,提高评价标准和质量。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建立科研成果公布和宣传制度,增强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科研成果保护制度,维护知识产权和学术道德。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二条学校应当加强对科研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对科研规章制度的理解和重视。
2023/9(上)总第418期一、“差序格局”理论与高校管理育人管理育人是大学育人的重要目标,也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更是提高大学生素养的重要路径。
管理育人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怎样才能不断完善高校的育人管理体系?我们可以使用“差序格局”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1]。
(一)“差序格局”理论能为管理育人提供新的方向。
“差序格局”理论最早诞生于社会学领域,大学是社会的主要形成部分。
从大学诞生之日起,就会被社会环境影响,并在自身传统的形态下逐渐被外界社会改造。
大学应当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团体和组织加强沟通交流,加强合作,得到一定的社会资源,并用来培养人才。
其次,大学是众多相关利益人的结合团体,在大学中,各种社会关系比较复杂,各种利益环节和利益相关人也较多。
在上部,有政府部门;在内外部,有校友、家长和教师等,这些都是社会系统的范围。
因此,使用“差序格局”理论解释大学育人活动是新时代高校管理育人的新方向。
(二)管理育人与“差序格局”起点相近。
“差序格局”理论的本质特征是:东方格局是被逐渐推出的波纹,在东方文化下,每一个人都将自我作为核心,与周围的关系逐渐疏远。
这一理论较为生动地阐述了我国社会结构的特征:人将自我作为中心,并以这种中心与周围人建立一层层的人际网络,将地缘、亲缘和血缘作为亲近和疏远的原则,并遵循传统的纲常伦理。
高校管理育人一般将培养学生、培养人才作为起点,其中有着像波纹一样层层而去的微观与宏观、横纵向相结合的各种权责利关系。
大学的管理育人活动能将各种职能融为一体,能发挥关键的工具职能。
例如:科研类人员重视科学研究,管理人员重视统筹意见和建议、政党类人员重视内部的管理稳定;组织类人员注重平衡[2]。
由此可见,上述不同层次的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与“育人”是一致的,都注重最终的效果、运行过程中的行为,以及各个主体的主观感受和实际的表现。
此外,大学的管理活动具备情感性,不仅追求实际的效率和效益,也追求文化和情感,例如大学校园中有师生关系、班风学风、校园文化等,这些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育科研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指导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提高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涉及教育科研工作的教职工和相关人员。
第三条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性、创新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原则,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第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确保教育科研工作有序进行。
第二章教育科研项目管理第五条学校应当制定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申报、评审、实施和总结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
第六条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教育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教育科研项目的实施工作。
第七条教育科研项目的立项应当符合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指导意义。
第八条学校应当加强对教育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确保项目经费使用合理、合法,不得挪作他用。
第九条教育科研项目的执行人员应当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任务书的要求,履行项目研究任务,保质保量完成项目。
第十条学校应当加强对教育科研项目的成果评估和推广应用工作,提高项目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第三章教育科研成果管理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教育科研成果管理制度,统一管理和使用学校教育科研成果。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重视对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保护教育科研成果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对于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应当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建立成果档案,便于日后查阅和使用。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成果的申报和评奖,在学校内部进行成果推介和交流。
第四章教育科研道德规范第十五条学校教职工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应当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不得有造假、抄袭等违规行为。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加强对教育科研活动中文献资料的引用、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的管理,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建立教育科研道德监督与追责机制,对违反科研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
大学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科研项目在大学学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对于学校的学术研究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发展。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推进科研项目,大学学校需要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本文从项目管理的目标、原则、流程和措施等多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科研项目管理的目标科研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的质量,推动学校的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组织科研项目,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科研项目的完成率和质量,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并为学校的教学和社会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二、科研项目管理的原则科研项目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做到人尽其才、用人所长。
项目择优、评审科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
同时,管理中要尊重学术规范和道德伦理,排除盲目性和追求名利的不良因素,确保科研项目的纯洁性和可持续性。
三、科研项目管理的流程科研项目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执行和项目评估四个环节。
首先,科研项目的申报需要教师按照学校的要求填写相关的申报材料,并通过内部评审,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然后,经过项目立项的程序,学校依据项目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进行评审并择优立项。
立项后,制定项目的详细研究计划和执行方案。
项目执行过程中,学校需加强对项目的组织和协调,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学校还需要为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经费、设备等。
最后,项目执行完后,学校需进行全面评估,评估项目的完成情况、学术质量和社会效益。
评估结果应作为项目执行者的绩效考核依据,也为后续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提供参考。
四、科研项目管理的措施为了更好地管理科研项目,学校还需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项目申报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项目申报能力和质量。
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班或研讨会,让教师了解项目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分享经验和资源。
其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项目执行机制,加强对项目进展的监督和管理。
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范文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是任何一所学校都必须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制度之一。
它对于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进行论述。
一、科研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是学校科研工作的核心环节,它对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实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校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应建立严格的制度,包括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和实施等环节。
在项目的申报阶段,学校可以要求教师提交项目申报书,其中包括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等。
对于申报的项目,可以由专家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决定是否立项。
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进展监督和成果评价。
二、科研成果管理科研成果是评价学校和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应建立科研成果管理制度,对科研成果的申报、评审、鉴定和推广等进行规范管理。
学校可以要求教师在科研成果的申报前进行评审,确保成果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对于申报的科研成果,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对成果进行鉴定。
学校还可以组织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
三、科研经费管理科研经费是支持科研项目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确保科研经费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学校可以建立科研经费申请和审批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
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中,学校可以建立经费使用台账,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监督。
学校还可以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机制,对使用经费的教师进行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科研经费的分配依据。
四、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平台是支撑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学校应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效益。
学校可以建立科研平台建设的专项经费,用于购买科研设备和软件等。
学校还可以建立科研平台的使用规定,明确教师和学生使用平台的条件和流程。
通过科研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学校可以提高科研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和传播。
基于“制度理论”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
-
【摘要】科学研究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作为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它也直接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地位与发展,随着国家加大科研经费和相关配套投入,科研管理成为高校最重视的管理内容,而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是科研管理的依据,是指导科学研究发展的指向标,对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制度理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
1.引言
制度理论研究范围较为宽广,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治学等不同学科。
在很多不同学科中制度理论的发展已经较为完善,甚至在某一学科体系内发展成为主流。
20世纪70年代后,制度理论与组织关系研究日益紧密,其在组织理论中的重要性得以彰显,相关研究发展迅速,一些实际问题如制度与组织产生的内在关系、组织与个体遵从制度的原因和制度信息在组织间的传达等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制度理论涉及层面较多,本文主要通过对制度内涵的解构和制度功能理论的分析,提出了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策略。
2.制度理论
2.1 制度的内涵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中有“大制度”,在英文中记作“regime”意为“政治制度”,组织内部中有“小制度” 记作“rules and regulations”,意为“规章制度、章则”,而本文所泛指的“制度”
在英文中记作“institutions”,意为“惯例,制度,规定”。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Douglass C.North)指出,“制度就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也因此成为塑造经济、政治与社会组织的诱因框架”,“制度就是一种激励结构,一种激励制度。
这个制度是社会运作的一种方式,好的制度应该可以激励人们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有效地运用高技术”。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我力求解释在现代全球经济下,一国持续繁荣的源泉”,“一国竞争力不可能由其国土大小和军队强弱来决定,因为这些因素与生产率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支持性的institutions,以确保投入要素能高效地使用和升级换代。
”他指出,“经济增长和持续繁荣,是一个institutions的选择问题”,“在现代全球经济下,繁荣是一国自己的选择,竞争力的大小,也不再由先天继承的自然条件所决定。
如果一国选择了有利于生产率增长的政策、法律和institutions则它就选择了繁荣。
”由此可见,波特教授把“institutions”看作是决定一国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我们也可以从中体会到制度之于管理的重要作用。
制度对经济的重要影响体现在能够协调较为复杂的经济动态并为其提供稳定性。
制度理论认为制度作为一种持久性社会结构,主要由象征要素、社会行为和物质资源三部分构成,突出特点是具有能够抵抗变化的稳定性。
原因在于,制度的强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等要素构造了制度的结构模块,从而形成了能够抵抗一定变化的弹性结构。
同时,制度理论提出组织是作为一种因特殊目的而形成的集合体,同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则特点,组织构成也是由象征要素、社会活动和资源三方面构成,因
此制度理论认为,组织同样也是一种制度。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得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人们的信念、理念、世界观,决定了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而人们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又决定了去选择何种制度去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制度进而又影响经济发展。
2.2 制度功能论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制度功能的研究,大体可以用协调理论与激励理论来对其进行阐释。
国外学者对制度功能持有以下不同的看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社会制度看作统治阶级的一种政治手段或工具;制度学派创始人科斯,在对制度进行的分析中引入交易成本,提出“科斯定理”的命题,即假如具有明晰并可执行的产权,则在无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产权归属将不对社会非市场交易中的最优获得产生任何影响;诺斯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制度存在的目的在于建立社会秩序以降低无确定性的交换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经济行为的绩效。
康芒斯认为制度功能是在利益的相互冲突与摩擦中产生的“切实可行的相互关系”,为利益获得创造“预期保障”,核心在于“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哈耶克认为人类行为的基础是由制度提供创造的,没有制度提供的基础,世界将处于无知状态同时充满不确定性。
国内学者姚洋在《制度与效率:与诺斯对话》一书中,将制度功能详尽地概括为:“降低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消除外部性;促进经济效率;界定权利边界等”。
综上学者对于制度功能的描述,笔者认为,制度的功能在于进行协调并整合以激励或者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为社会规
范的一种有力的手段,制度的作用显而易见,同样制度之于科研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功能,重点在于制度所起到的协调作用,通过制度的协调功能加以整合,最终起到激励的作用。
高校科研管理涉及多个不同的职能主体,而其利益要求也不尽相同。
因而可以通过协调理论来调节高校科研管理与其他管理等系统资源的依赖关系,提高高校科研管理的职能与效率;以往的管理学逻辑体系以管理职能作为主线存在解释力明显不足的问题,而协调理论以合作为特色并且将协调作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已经明显占据优势地位,由于其普遍适用性,协调理论将跨越管理中的各种职能活动,其功效在协调运用的过程中将日益得以彰显。
3.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两个导向
基于“协调”与“激励”两个制度功能,结合高校科研管理的目标与职能,从实际情况出发,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也应体现“协调”与“激励”内容。
3.1 监督与控制
实现制度的协调功能,应丰富科研管理制度监督与控制的内容,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制度,对科研管理各项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科学合理地编制科研管理规划、严格规范科研管理的行为过程,并且注重对科研管理结果的评价和监督。
建立科研管理问题处理的协调机制,明确各个管理主体、对象和其他要素的权利、责任和管理界限,规范各部门的管理行为,确立评价标准,提高管理主体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降低化解冲突的成本与影响。
保证制度监督与控制产生效力的途径是制度的透明化和公开性,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都应在阳光下进行,不断拓展管理对象参与制度建设的途径和方式,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修订的程序和机制,尽可能让管理对象参与到制度建设的全过程,协调冲突以预防为主,并努力将冲突化解在制度建设与执行的初始阶段,引导组织冲突向有益的方向发展。
3.2 完善激励机制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来源于需要,满足人的需要能够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
高校应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科研精神激励机制,以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科研队伍。
以制度形式规范和完善以“自我评价”为重要手段的精神激励。
高校科研教师的主导需要更多地表现在“高级需要”,高级需要一般多来自精神层面,因而对科研人员采取精神激励法有十分的必要性。
在满足科研工作人员精神激励的前提下,要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另外,要公开信息,推动“自我评价”的实现。
精神激励得以实现的基础在于开放式的组织管理,对科研实行开放式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管理的公开、透明化。
完全公开化的信息成为教师们进行各种比较和判断的依据,并实现合理的自我评价。
除此之外,还应建立科研管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关于监督、控制、协调和激励的工作行为结果进行绩效考评,避免科研管理过程中违规现象的出现,尽量对每一个管理环节都“跟踪问效”,为科研管理的每一个阶段设立明确的目标,促使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全力投入科研事业,保证制度协调与激励功能的结果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同时,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审计监督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等的协调和配合来共同完成科研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各个有关部门在科研管理的各个环节协调
统一,相互配合,能力合作,以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和科研管理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