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1. 引言隧道是现代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的细则,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监控设备选择在隧道监控量测工作中,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控设备。
这些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 具备高清晰度图像采集功能,以便实时观察隧道内的运行情况。
- 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 具备烟雾、火灾等灾害监测功能,能及时发现并报警。
- 具备车辆行驶状态监测功能,如车速、车流量等。
- 具备智能分析功能,能根据监测数据识别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3. 监控布局设计在隧道监控量测实施过程中,应合理设计监控布局。
以下是一些建议:- 根据隧道长度和形状,确定安装监控设备的位置。
- 针对关键区域,如车辆进入和离开隧道口、隧道内的交叉口等,增加监控设备数量,以便全面监测。
- 注意隧道内的盲区,合理布置监控设备以消除盲点。
- 考虑到监控设备的覆盖范围和角度,确保能够全面观察隧道内的各个区域。
4. 数据采集和分析监控设备的作用不仅仅是实时观察隧道内的情况,还可以采集和分析数据,从而提供更多的管理决策支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要点:- 对于环境参数的采集,如温度、湿度等,应进行长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以寻找隧道内的变化趋势。
- 对于车辆行驶状态的监测,应及时记录并分析车速、车流量等数据,以评估隧道的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
- 对于灾害监测的数据,如烟雾、火灾等,应设置相应的报警阈值,并及时发出警报。
5. 报警与处置监控量测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及时发现并处理隧道内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
以下是一些关于报警与处置的建议:- 设置合适的报警阈值,确保只有在真正有异常情况发生时才会触发报警。
- 确定报警信号的接收方,如相关部门或人员,以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 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包括应急联系人、应急电话等信息,以便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能够快速应对。
工程测量和监控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项目的测量与监控活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法规标准。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测量和监控工作的人员。
3. 测量和监控工作应遵循公正、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项目部应设立专门的测量和监控小组,负责全面的测量和监控工作。
2. 测量小组由专业测量师组成,负责实施具体的测量操作。
3. 监控小组由质量监督人员组成,负责对测量结果进行复核和监控。
4. 项目经理负责协调测量和监控工作,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测量工作程序1. 测量前,应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测量要求,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
3. 实施测量时,应按照既定方案进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完成测量后,应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四、监控工作程序1. 监控人员应对测量过程进行实时监督,确保测量操作符合规范。
2. 对测量数据进行复核,确保无误后方可用于后续工作。
3. 对于关键节点和重要部位的测量,监控人员应进行重点检查。
4. 发现测量数据异常时,应立即通知测量人员进行复测。
五、数据处理与报告1. 测量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测量报告。
2. 测量报告应详细记录测量过程、结果及分析结论。
3. 测量报告需经过项目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提交给相关使用部门。
六、质量控制1. 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2. 对于测量和监控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3. 建立完善的误差分析和处理机制,减少人为和技术误差。
七、安全管理1. 测量和监控作业现场应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确保人员安全。
2. 对于特殊环境和危险场所的测量,应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3.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八、制度的修订与完善1. 本制度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的变化进行适时修订。
2. 对于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内容。
工程测量监控制度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测量监控活动,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进度得到有效控制。
适用于本公司承担的所有建设工程项目的测量监控工作。
二、责任主体1. 项目经理负责全面监督测量监控工作的实施。
2. 测量工程师负责具体的测量操作和数据处理。
3. 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对测量结果进行审核和验收。
4.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测量过程中的安全监督。
三、测量监控流程前期准备1. 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包括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安排等。
2. 确保测量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符合要求,进行必要的校准。
3. 对参与测量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测量方法和操作流程。
测量实施1. 按照测量计划进行现场布点、数据采集。
2. 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GS、水准仪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记录测量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及时上报异常情况。
数据处理与报告1.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
2. 编制测量报告,包括测量结果、分析结论和建议措施。
3. 将测量报告提交给项目经理和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 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良好运行。
2. 对于关键部位的测量,应进行多次复核,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3. 在测量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监督检查1. 质量监督部门应对测量过程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确保测量活动的规范性。
2.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测量工程师,并监督整改措施的实施。
3. 定期组织测量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会,提高测量团队的整体水平。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解释。
对于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需经过公司高层批准。
隧道监控量测要点分析摘要】:文章介绍了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法及关键技术,并结合成贵铁路姚家坪隧道施工状况,分析了隧道监控量测的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监控量测在隧道中的作用。
【关键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1 引言隧道监测量测是掌握围岩动力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要的重要依据。
根据监测数据,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并随时调整支护设计,确保隧道施工安全[1-3]。
根据成贵铁路姚家坪隧道,分析了隧道监控量测的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监控量测在隧道中的作用。
成贵铁路姚家坪隧道全长8836米,是成贵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为全线第一长隧。
因此姚家坪隧道的监控量测方案对其他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有重要意义。
2 监控量测内容对于隧道的具体监控量测内容,需要结合隧道的地质、施工和变形情况,综合考虑,选择监控测量项目。
监控测量项目分为两部分: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2.1 必测项目根据隧道的地质、施工和变形情况,测量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是现场量测的核心[1]。
必测项目包括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周边收敛量测、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
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是指在每次爆破和初喷后,采用目测观察、地质罗盘测量和锤击检查,描述和记录围岩地质情况、岩层产状、裂隙、地下水及支护效果,对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
周边收敛量测是隧道内壁面两点连线方向的距离的变形量的量测,收敛量为量测距离的差。
周边收敛量测可用收敛计测量,收敛量测的间距、测线及频率需要根据围岩类型和距开挖面的距离选择合适方案。
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都采用精确水准仪和塔尺进行测量,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间距III 级围岩为 30-50m、IV 级围岩不得大于 10m、V 级围岩不得大于 5m。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为 5-50m,根据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进行确定;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 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隧道埋深与隧道开挖宽度之和测量时断面间隔为10-30m。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及监控要点1.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要求①隧道每一循环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②超前水平钻探每循环钻孔长度应不低于30m,连续预报时前后两循环孔应重叠5~8m。
③TSP地震波反射法每次预报的距离宜为100~150m,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应重叠10m以上。
④地质雷达在岩溶不发育地段每次预报距离宜为10~20m;在岩溶发育地段预报长度可根据电磁波波形确定。
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不应小于5m。
⑤红外探测法每次预报的距离宜为20~30m。
连续预报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应不小于5m。
表9.3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要求超前地质预报作业安全预防措施符合设计和技术规程的要求,作业时预防坍塌、掉快、高空作业、突水突泥及其他危险因素。
2.超前地质预报监理控制要点①按照设计给定的超前地质预报设计说明书的里程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②检查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检查所采用的物探、钻探手段、范围、长度、搭接长度等是否与设计相符③超前地质预报应该反馈至设计院,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修改设计,做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
④超前地质预报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一定要有人员在现场并做好相应记录。
注意,不管做那种超前地质预报前施工单位必须向现场监理报验,现场监理必须旁站并做好记录。
内容有现场人员、设备、数据采集、工作量等。
超前预报资料需保存并建立台帐。
二、监控量测监理工程师审批监控量测计划,监控量测计划应包括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的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作业人员的组织等内容。
1. 地表下沉量测控制要点:浅埋隧道洞顶地表下沉量测应在隧道尚未开挖前就开始进行,借以获得开挖过程中全位移曲线。
测点和拱顶下沉量测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测点纵向间距与隧道埋深和开挖宽度有关,横向测点一般布置在4—6倍洞室宽范围,隧道中线附近密些,外侧渐稀,间距为2~5m。
在开挖影响范围以外设置2~3个水平基点。
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质量控制重难点分析发布时间:2021-05-11T03:17:25.491Z 来源:《全球城市研究》2021年第1期作者:黄海[导读] 随着测试技术的普遍运用,监控量测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作用逐渐增强.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是以隧道围岩的拱顶沉降、周边收敛和支护系统受力情况的改变为依据,对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为初支和二衬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在隧道的整体施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质量控制重难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006摘要:随着测试技术的普遍运用,监控量测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作用逐渐增强.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是以隧道围岩的拱顶沉降、周边收敛和支护系统受力情况的改变为依据,对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为初支和二衬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在隧道的整体施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质量控制重难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隧道;监控测量;质量控制引言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围岩的稳定性,需要采用监控量测技术对隧道施工工程的围岩变形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近些年,大多数隧道施工都采用新奥法,其设计理念不仅使施工方便,而且有着严格的监控量测要求,这就保证了施工安全;同时,监测的目的不仅仅是观察围岩的变形和稳定性,也要将监测数据实时反馈,进而调节施工工序来保证施工的合理性,可为不同施工条件和不同工程地质作用下的隧道施工提供合理、可行和科学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方式等,也为后续的围岩支护和衬砌设计提供依据。
1隧道施工难点分析隧道在进行机械开挖后其岩层的结构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基于此基础,故极易引发沉降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来讲,不同性质的围岩结构或者是埋深程度不一的隧道,在机械进行开挖作业当中,从而导致地层变形的范围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在当前诸多的工程实习中得出目前公路隧道施工地层变形出现的问题,最本质的就是因为施工机械操作行为,扰动隧道土体完整性结构所导致的。
监控量测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一、量测项目及要求隧道监控量测项目一般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必测项目包括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周边收敛、拱顶下沉以及地质超前预报;选测项目包括地表下沉、岩体内部位移、围岩压力、锚杆拉拔力以及钢支撑内力外力测试。
必测项目的量测工具、断面布置、量测频率如下:①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一般在岩体开挖初期支护施作后进行,采用地质罗盘对结构面产状、裂缝、岩性进行观察和描述。
②周边收敛:联合运用测杆和收敛计来量测隧道洞周的位移收敛情况。
一般情况下,每10~50m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有2~3对测点。
在断面开始监测的15天之内,监测频率宜1~2次/天;监测16天~1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监测1~3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2次/周;监测超过3个月后,监测频率宜1~3次/月。
③拱顶下沉:采用水平仪、水准尺或测杆来监测拱顶的下沉情况。
一般情况下,每10~50m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有2~3对测点。
在断面开始监测的15天之内,监测频率宜1~2次/天;监测16天~1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监测1~3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2次/周;监测超过3个月后,监测频率宜1~3次/月。
④地质超前预报:采用超前预报仪TSP 202。
一般情况下,每隔100~150m 对隧道断面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测和判断。
选测项目的量测工具、断面布置、量测频率如下:①地表下沉:采用精密水平仪来监测地表的下沉趋势。
一般在与洞轴线正交的平面内布设一定数量的测点。
当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小于两倍洞距时,监测频率宜1~2次/天;当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小于5倍洞距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当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大于5倍洞距时,监测频率宜1次/周。
②围岩内部位移:在代表性地段的洞内钻孔安设单点或多点位移计,每断面设置2~11个测点。
在断面开始监测的15天之内,监测频率宜1~2次/天;监测16天~1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监测1~3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2次/周;监测超过3个月后,监测频率宜1~3次/月。
隧道监控量测保证措施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隧道监控量测保证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隧道监控和量测的角度探讨如何保证隧道的安全运行。
隧道监控是指通过安装监控设备来对隧道进行实时监测和视频录像,以及对隧道内的交通流量和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隧道监控系统,可以及时掌握隧道的运行情况,实施预警和应急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首先,隧道监控系统应该具备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能力。
这包括对隧道入口、出口、内部以及紧急出口等关键位置的监控。
监控设备应该具备高清晰度的视频拍摄和录像功能,以便对隧道内的交通流量、交通事故、火灾等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分析。
其次,隧道监控系统应该具备报警和应急处理的功能。
监控设备应该能够自动识别和报警交通事故、火灾、烟雾、水浸等紧急情况,并能够实时向相关部门发送报警信息。
同时,监控系统还应该配备相应的应急设施,如灭火器、应急照明、紧急通道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另外,隧道监控系统应该具备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对隧道内的交通流量、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预测隧道运行的状态,并提前采取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
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结果应该能够及时呈现给相关部门,并供其参考决策。
除了隧道监控,隧道量测也是保证隧道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隧道量测是指通过对隧道结构、地质、水文、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以评估隧道的安全状况,并提前发现和预防隧道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隧道量测应该覆盖隧道的各个部分,包括隧道的内壁、顶板、底板、侧墙等。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仪器,可以实时监测隧道结构的变形和挠度,以及地质条件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判断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和加固措施。
此外,隧道量测还应该对隧道内的水文和温度进行监测。
通过对隧道内水位和水质的监测,可以预测隧道内水灾的可能性,并及时采取排水和防水措施。
工程量计量的监控要点1.工程计量的依据(1)业主和承包单位签署的施工承包协议文档,,主要是协议条件.协议工程量清单及其说明.协议工程施工设计图纸;(2)项目监理部下发的工程变更通知和工程变更令;(3)项目监理部提出的造价索赔评估报告;(4)质量验收和质量评定结果及其质量保障资料;(5)业主和总监理工程师书面发布的有关文档;(6)其他规定依据。
2.工程计量的原则(1)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已完的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计量,合格工程作为工程计量的首要条件。
(2)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对申报完成形象进度确认,并对报验资料齐全.与协议文档约定相符.对质量验收合格的工程进行收方计量,计量前通知施工方参加。
计量后在施工单位申报的《()月工程量报审表》上签字确认。
(3)按协议计量原则:工程量应采用协议文档规定的范围.方法.内容和计量单位。
(4)按实际计量原则:工程量清单中所列工程数量为施工图提供的暂估数量,不作为承包单位履行协议时应予完成的实际和准确工程量。
计量工程量应是按协议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和实际需求完成的,经监理工程师按照规定的需求(办法),计量和现场测量的工程量。
○1准确计量原则:计量作业要做到不超计.漏计.不重计。
○2三方联测会签原则:对于数量比较大的现场确诊,应由业主.监理和承包单位三方联测确定,共同确定。
○3监理工程师应严格按照协议规定的计量方法对协议范围内的工程量进行计量。
○4对某些特定的分项.分部工程的计量方法则由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约定。
○5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的申报进行核实,必要时应与施工单位协商,所计量的工程量应经总监同意,由监理工程师签认。
○6对一些不可预见的工程量,如地基基础处理.地下不明障碍物处理等,监理工程师应会同施工单位如实进行计量。
○7对施工单位超出设计图纸范围的工程量和施工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的返工的工程量不予计量。
○8对于工程变更签字不全,而施工单位实施的工程量不予计量。
监测量测管理制度一、监测量测管理制度的概念和原则监测量测管理制度是指一个组织为了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采用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监测和量测,并及时调整和改进,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监测量测管理制度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客观性原则。
监测量测结果必须客观真实,不能受主观因素影响,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持续改进原则。
监测量测管理制度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组织应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措施,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
3.全员参与原则。
监测量测管理制度要求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
4.系统性原则。
监测量测管理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5.科学性原则。
监测量测管理制度要建立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避免盲目行动和主观臆断。
以上原则是监测量测管理制度的基本准则,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二、监测量测管理制度的目标和作用监测量测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点:1.监测量测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问题扩大导致生产事故。
2.监测量测管理制度可以监测和评估员工的绩效和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监测量测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方向和产品开发重点,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监测量测管理制度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监测量测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形成一种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
以上作用是监测量测管理制度对组织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作用,才会更好地执行和落实监测量测管理制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及结构运营安全、指导施工过程、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施工的隧道,监控量测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施工程序。
二、监控量测的项目:1、必测项目是施工中必须作为一道工序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它包括:(1)洞内外观察(2)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3)拱顶下沉的量测。
(4)地表沉降2、选测项目是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自行确定的监控量测项目,作为必测项目的验证和补充。
它包括:(1)围岩压力量测(2)钢架内力量测(3)喷混凝土内力量测(4)二次衬砌内力量测(5)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量测,(6)锚杆轴力量侧(7)隧底隆起(8)围岩内部位移(9)爆破振动(10)孔隙水压力(11)水量(12)纵向位移三、量测断面的间距和频率1、地质及支护状况的观察,对判断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开挖前方的地质预报等十分重要,所以地质观察和记录对开挖后的每一个工作面都应进行,必要时还要进行地质描述。
对初期支护应进行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的状况描述。
2、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等确定,其间距按表1采用。
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应在同一断面内进行,并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应从表2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间距表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频率表表1表(2)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3、地表下沉量测应根据隧道埋置深度、地质条件、地表有无建筑物、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等因素确定是否进行。
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应与净空水平收敛及拱顶下沉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沿隧道中线,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可按表3采用。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4、需要进行横断面方向地表下沉量测时,其测点间距应采取2~5米,在同一量测断面内应取7~11个测点。
隧道施工围岩监控量测技术摘要:通过对新建铁路柳南铁路v标六坎一号隧道台阶法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围岩监控量测技术进行具体分析,重点从理论关键环节,施工过程控制,具体实施等方面对该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成果进行数据归纳、分析、总结,为今后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字:围岩监控量测沉降分析施工技术abstract: based on the new railway from liuzhou-nanning v bid section liukan 1 # tunnel of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surrounding rock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for the specific analysis, from the point of theory, the key link,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trol,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unnel monitoring measurement result data induction, analysis, summary, for future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unnel construction.keywords: surrounding rock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analysis of settlementconstruction technology0引言隧道工程施工掌子面前方地质构造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控风险较多,施工工法常需根据不同围岩情况灵活调整,如何平衡隧道安全、优质、高效施工是广大参建工程师都要面临的课题,而这一切基础技术数据的来源,就要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专用量测仪器、设备对已开挖地段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进行观测,并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判定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对施工安全性、稳定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并有效指导下一步施工,这就是常说的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技术。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首先,隧道监控量测的设备选择。
根据不同的监测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例如,对于隧道的位移变形监测,可以选择测绘仪器、全站仪等;对于隧道的渗水和地质灾害监测,可以选择水位计、压力计等;对于隧道的内部环境监测,可以选择温湿度仪、氧气仪等。
在设备选择的过程中,应考虑设备的精度、稳定性、耐候性以及适应性等因素。
其次,隧道监控量测的布设方案。
根据隧道的特点和监测目标,确定监测点位的位置和数量。
布设方案应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避免盲区和重复测量。
同时,布设方案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便利性,确保监测设备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及时准确地获取监测数据。
再次,隧道监控量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监测设备应按照规定的频率采集数据,并通过现场设备或无线传输等方式传送到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应具备专业的数据采集和存储能力,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数据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重要的监测数据,还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处理,以及与相关部门进行通信和数据共享。
最后,隧道监控量测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和趋势预测,为隧道的安全评估和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数据还可以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集成分析,深入研究隧道的工程性能和影响因素,为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参考和指导。
总之,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细则涵盖了设备选择、布设方案、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和应用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监测量测,可以为隧道的安全运营和管理提供有效支持,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宁波地铁公司监控量测规定要求
一、宁波地铁公司的安全监控量测规定:
1、宁波地铁公司要求每辆列车上都要安装安全监控设备,以确保安
全行驶。
2、宁波地铁公司安全监控设备要求每15秒监控一次车辆的运行情况,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有关部门,并根据监控的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
3、宁波地铁公司要求安全监控设备实行全天候运行,以确保安全可
靠性;设备的日常维护也是监控安全的关键。
4、宁波地铁公司要求地铁线路上列车的安全监控设备要定期量测,
并定期核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功能,以确保行驶安全。
5、宁波地铁公司设备上的安全监控设备也要定期进行量测,并实施
正确的监控量测技术,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宁波地铁公司要求安全监控设备要协助控制室运作,以管理列车
的运行情况,并与客运队伍协调有关事项,以确保行车安全。
7、宁波地铁公司要求监控量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应当作为安全运行的
重要参考,并根据量测结果实施和完善宁波地铁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
二、宁波地铁公司的安全文化:
1、宁波地铁公司要求所有客运队伍要以安全为重。
监控量测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合同段地下工程埋深、地质条件、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工程规模、工程的重要程度以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将现场监控量测的内容和方法按明挖法进行分类设计与规划。
明挖车站与区间应测项目目测内容开挖后对无支护围岩的目测内容包括:(1)围岩类型及分布特征,结构面位置和产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几何特征、节理裂隙填充物性质和状态等。
(2)开挖工作面的围岩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剥落掉块现象。
(3)是否有涌水,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以及地下水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等)。
开挖后已支护段的目测内容包括:(1)有无锚杆被拉断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
(2)喷锚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或剥落,特别注意观察喷锚混凝土的剪切破坏现象。
(3)是否有底鼓现象。
目测异常处理目测观察中如发现异常现象,需详细记录发现的时间和到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以及附近监控量测点的各项监控量测数据,并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判断。
周边地表土体沉降和水平位移1.测点布设对于基坑,其监控量测范围是1~2倍基坑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
在基坑长、短边的中轴线布设观测主断面,每断面6~8个观测点。
在观测主断面上,从里向外,按等距离原则布置测点,测点间距一般为沿着基坑的长边4m。
若基坑较长,则沿长边每25m增设一个观测断面。
在基坑外,沿基坑长轴方向布设3个观测断面,基坑长边与3个观测断面见两两相邻,距离为25m。
沿基坑短轴方向,在基坑外部设1个观测断面,观测断面与基坑短边的间距为2m。
监控量测仪器和设备地表沉降采用徕卡Sprinter 250M-CN电子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所用的设备还有铟钢尺和分层沉降仪等。
监控量测方法和频率地面沉降的监控量测方法,即通过监控量测地面的固定测点在不同时间相对于参考点(基点)的标高,求出两次监控量测的差值,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
监控量测的频率:基坑开挖期间,基坑开挖深度5m以内时,每两天1次;开挖深度5~10m时,每天1次;开挖深度10m以上时,每天2次;同时,监测频率还受底板浇筑时间限制,底板浇筑后7天,每天2次;底板浇筑后7~14天,每天1次;底板浇筑后14~28天,每两天1次;底板浇筑后28天以上,每三天1次。
监控量测作业标准要点如下仅介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中的必测项目,选择项目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科研项目的开展进行选择监测。
1、围岩地质素描①监测方法:开挖后对掌子面和开挖轮廓面的围岩地质进行观察和记录。
先是细致地观察围岩变化情况、岩性、岩体结构特征(岩层产状、层厚、层数,节理产状、长度、宽度,裂隙走向、缝宽、填充情况、数量等)、特殊构造带的发育和扩展情况、渗漏水情况、岩体结构类型等,初步判断围岩级别,再采用地质罗盘对围岩产状进行走向和倾角数据量测。
进行摄相,并将量测结果进行记录,形成地质素描。
最后取样进行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检测。
②监测频率:每次开挖后进行。
③监测仪器:地质罗盘、放大镜、小铁锤、数码相机。
④资料记录:地质监测记录表、数码相片。
2、拱顶下沉量测①量测断面间距要求:Ⅴ级围岩按 5~20m 一个断面、Ⅵ级围岩按 20~40m 一个断面,Ⅲ级围岩按 40~100m 一个断面,Ⅰ、Ⅱ级围岩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同时保证同一围岩类别内每 50m 设一个量测断面,每种围岩类别内不少于 2 个量测断面。
②量测点布置:开挖和初期支护完成后,距掌子面 2m 范围内,在隧道中线拱顶部位设 1 个带挂钩的锚桩,测桩埋深约 30cm,锚桩用φ6圆钢加工。
锚桩不能与钢架或钢筋网、锚杆焊接,埋设牢固可靠。
③量测方法:用精密水平仪,水准尺对测点进行测量,利用读数差系列数据组合,分析判断。
④量测频率:按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同时满足下表要求,变形异常时,需加大频率。
⑤量测仪器: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
⑥量测记录: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记录表⑦信息反馈:从量测数据及时反馈技术负责人或项目总工。
3、周边收敛量测①量测断面间距:Ⅴ级围岩按 5~20m 一个断面、Ⅵ级围岩按 20~40m 一个断面,Ⅲ级围岩按 40~100m 一个断面,Ⅰ、Ⅱ级围岩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同时保证同一围岩类别内每 50m 设一个量测断面,每种围岩类别内不少于 2 个量测断面,并布置在与拱顶下沉同一断面。
监控量测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量测项目及要求
隧道监控量测项目一般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必测项目包括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周边收敛、拱顶下沉以及地质超前预报;选测项目包括地表下沉、岩体内部位移、围岩压力、锚杆拉拔力以及钢支撑内力外力测试。
必测项目的量测工具、断面布置、量测频率如下:
①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一般在岩体开挖初期支护施作后进行,采用地质罗盘对结构面产状、裂缝、岩性进行观察和描述。
②周边收敛:联合运用测杆和收敛计来量测隧道洞周的位移收敛情况。
一般情况下,每10~50m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有2~3对测点。
在断面开始监测的15天之内,监测频率宜1~2次/天;监测16天~1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监测1~3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2次/周;监测超过3个月后,监测频率宜1~3次/月。
③拱顶下沉:采用水平仪、水准尺或测杆来监测拱顶的下沉情况。
一般情况下,每10~50m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有2~3对测点。
在断面开始监测的15天之内,监测频率宜1~2次/天;监测16天~1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监测1~3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2次/周;监测超过3个月后,监测频率宜1~3次/月。
④地质超前预报:采用超前预报仪TSP 202。
一般情况下,每隔100~150m 对隧道断面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测和判断。
选测项目的量测工具、断面布置、量测频率如下:
①地表下沉:采用精密水平仪来监测地表的下沉趋势。
一般在与洞轴线正交的平面内布设一定数量的测点。
当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小于两倍洞距时,监测频率宜1~2次/天;当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小于5倍洞距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当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大于5倍洞距时,监测频率宜1次/周。
②围岩内部位移:在代表性地段的洞内钻孔安设单点或多点位移计,每断面设置2~11个测点。
在断面开始监测的15天之内,监测频率宜1~2次/天;监测16天~1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监测1~3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2次/周;监测超过3个月后,监测频率宜1~3次/月。
③围岩压力:在代表性的地段选2~10个断面,每断面设置3~5个测点,采用压力盒来测量围岩压力。
在开始监测的15天之内,监测频率宜1~2次/天;监测16天~1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监测1~3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2次/周;监测超过3个月后,监测频率宜1~3次/月。
④锚杆拉拔力:在代表性的地段选2~10个断面,每断面设置2~5个测点,采用各种锚杆测试仪来测试锚杆的拉拔力。
在开始监测的15天之内,监测频率宜1~2次/天;监测16天~1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监测1~3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2次/周;监测超过3个月后,监测频率宜1~3次/月。
⑤钢支撑内力及外力:每10榀钢支撑采用一对测力计来量测钢支撑的受力情况。
在开始监测的15天之内,监测频率宜1~2次/天;监测16天~1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监测1~3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2次/周;监测超过3个月后,监测频率宜1~3次/月。
在实际量测时,以下问题值得注意:1)在施工初级阶段,当位移及下沉量大或者地质变化显著时,量测断面间距可取较小值;2)当施工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地质良好且位移量较小时,量测间距可取较大值,根据情况也可适当放大,但在围岩突变或软弱结构面处应增设断面和测点;3)用台阶法开挖时,下半断面开挖越靠近上半量测断面,量测频率应适当增加,以便掌握位移变化;4)如果围岩位移量较大时,出现位移速度加速等情况时,量测频率应适当增大,另外,进行洞内状态观察时应对每个开挖面都进行观察,一般应1次/天,对于选测项目量测断面布置及项目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及设备情况确定;5)隧道穿越浅埋地段时,地表下沉项目应作为必测项目进行量测。
二、地表沉降、洞周收敛监测注意事项
浅埋段地表监测点布置如上图所示。
洞周收敛的测量标准如下:
当覆盖层厚度<50m时,Ⅴ级围岩地段洞周收敛相对值应在0.2~0.8%,Ⅳ级围岩地段洞周收敛相对值应在0.15~0.5%,Ⅲ级围岩地段洞周收敛相对值应在0.1~0.3%;当覆盖层厚度>50m时,Ⅴ级围岩地段洞周收敛相对值应在0.6~1.6%,Ⅳ级围岩地段洞周收敛相对值应在0.4~1.2%,Ⅲ级围岩地段洞周收敛相对值应在0.2~0.5%。
在实际量测时,以下问题值得注意:1)施工时应按时准确的进行现场监控量
测,在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后,绘出曲线,根据曲线的变化情况与趋势,判定围岩的稳定性,及时预报险情,确定施工时应采取的措施,为修正和确定隧道初期支护参数,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参考依据;2)当隧道喷射混凝土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缝或隧道支护表面任何部位的实测收敛值已达到允许值的70%,且收敛速度无明显下降时,应及时根据实测值找出回归方程,绘出回归曲线,由回归方程推算最终的位移值,若最终位移值接近或超过允许值时,应及时采取补强初期支护措施,并改变施工方法和修正设计支护参数;3)二次衬砌模筑施工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并具备下列条件时施作:①隧道周边位移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
②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15mm/d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1mm/d。
③施作二次衬砌前的收敛量已达到总收缩量的80%~90%。
④初期支护表面无再发展的明显裂缝。
4)洞内测点布置应注意:①量测点的安设应能保证初读数在爆破24小时内和下一循环爆破前完成,并测取初读数。
②测点应安设在距开挖面2m范围内,且不大于一个循环进尺,并应细心保护,不受下一循环爆破的破坏。
③各项位移的测点,一般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测点统一在一起,测设结果应能互相印证,协同分析及应用。
④围岩压力量测除了应力和锚杆轴力量测孔对应布置外,还要在有代表性的部位设测点,以便了解支护体系在整个断面上的受力状态与支护作用。
⑤锚杆轴力量测在局部加强锚杆地段,要在加强区域内有代表性的设测量锚杆。
三、洞周收敛和拱顶下沉的测点布置
Ⅴ级围岩CD法施工时,宜在隧道中轴线的拱顶两侧布置拱顶下沉测点。
在隧道左右拱腰、拱脚以及中隔墙相应的部位布设4对洞周收敛测点。
Ⅳ级围岩三台阶法施工时,在隧道拱顶布置拱顶下沉测点,在隧道左右拱腰、拱脚部位布设2对洞周收敛测点。
Ⅲ级围岩两台阶法施工时,在隧道拱顶布置拱顶下沉测点,在隧道左右拱腰布设1对洞周收敛测点。
Ⅲ级围岩紧急停车带两台阶法施工时,在隧道拱顶布置拱顶下沉测点,在隧道左右拱腰、拱脚部位布设2对洞周收敛测点。
四、在特殊情况下应采用适时测量监控手段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