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5.03 MB
- 文档页数:133
新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标题:探索数学世界——新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五年级下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复习与导入1. 复习上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四则运算、面积和周长等。
2. 导入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课:整数的概念与运算1.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
2. 学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和技巧。
第三课:分数的认识和比较1. 通过图形、模型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
2. 学习分数的比较和排序方法。
第四课:小数的认识和运算1.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
2. 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规则。
第五课:图形的认识和性质1. 学习不同类型的图形的名称和性质。
2. 探索图形的对称性和相似性。
第六课:数据的统计和分析1. 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 学习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第七课:几何体的认识和展开1. 学习不同类型的几何体的名称和特征。
2. 学习几何体的展开和拼凑方法。
第八课:时间的认识和计算1. 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学习时间的计算和换算方法。
第九课:运算的应用1.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演绎法和归纳法相结合: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数学规律。
教学评价:1. 日常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第1课时因数、倍数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1—4页例题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的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能总结它们各自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1、一张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看过或听过“韩信点兵”的故事吗?教师讲述故事:(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一次,韩信带兵1500名与楚军交战。
苦战一场,楚军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也整兵返回大本营。
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追来。
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汉军本已十分疲惫,顿时队伍大哗。
韩信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
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
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军不足五百,我众敌寡,定能败敌。
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认为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
于是士气大振。
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师:韩信厉害不?“韩信点兵”实际上也可以说是“点名”---数数,这里面可有大学问呢!想探究吗?(想)这节课我们将随着韩信点兵的故事进入第一单元的学习---倍数与因数。
(板书课题)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揭示自然数的概念。
在以前的学习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因数或倍数这两个词儿吗?(生答)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因数与在乘法算式中见过的因数可有区别了,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是乘号前后两个数在算式中的名称,而今天要认识的因数是指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什么样的数之间会有怎样的联系呢?看!这里有一群数,(板书:0和1、2、3、4、5……)平时咱们都叫它们什么数来着?(整数)。
教案标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使学生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 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
5.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四则运算2. 小数的四则运算3. 比例4. 方程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6. 三角形的面积7. 梯形的面积8. 实际问题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比例,方程,几何图形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比例的性质,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 分数的四则运算(4课时)2. 小数的四则运算(4课时)3. 比例(4课时)4. 方程(4课时)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4课时)6. 三角形的面积(4课时)7. 梯形的面积(4课时)8. 实际问题解决(4课时)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完成速度。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 辅导资料:同步练习册、口算题卡等3. 教学用具: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等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第二单元:分数分数的意义(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中秋节到了,小华家买了很多月饼,分月饼的任务当然就落到小华的身上了。
你看,小华一会儿就把这几块月饼分好了。
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月饼的阴影部分占一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理解单位“1”师:第二天,小华的爸爸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小华,你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吧。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等学生分好后,抽一个学生分的小圆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师:这时,小华的爸爸又提出了问题。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每个人得的月饼是这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理解把8个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8个月饼的14。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刚才小华分出了1个月饼的1/4,这儿又分出了8个月饼的1/4,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1/4表示的月饼数量一样吗?多媒体课件演示下面的月饼图:引导学生理解两个1/4代表的数量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说出前一个1/4是1个月饼的1/4,而后一个1/4是8个月饼的1/4。
课件中随学生的回答在图形下出现相应的文字。
师:对。
前一个1/4是以1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而后一个1/4是以8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平均分的整体不一样,对分出来的每份数量有影响吗?让学生意识到,整体“1”的变化对每份的数量是有影响的。
以1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1/4个月饼;以8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2个月饼。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分数与小数的意义;2. 分数加减法;3. 长方体和正方体;4. 分数乘法与除法;5. 统计与可能性;6. 方程与不等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与小数的意义,能够进行分数与小数的转换;2. 使学生熟练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4.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与除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5. 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了解统计与可能性的基本知识;6. 让学生理解方程与不等式的概念,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的转换、分数乘除法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2.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统计与可能性的应用、方程与不等式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模型等;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分数与小数的意义;2. 新课:讲解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3.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结合例题进行分析;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5. 知识拓展: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讲解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6.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律,结合例题进行分析;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练习;8. 知识拓展:介绍统计与可能性的基本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9. 例题讲解:讲解方程与不等式的求解方法,结合例题进行分析;10.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与小数的意义;2. 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4. 分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律;5. 统计与可能性的基本知识;6. 方程与不等式的求解方法。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 理解小数的概念,并能够利用小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 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情境转化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教学内容
1. 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小数的加法运算。
3. 小数的减法运算。
4. 实际问题中的小数运算。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带小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数的认知。
2. 讲解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示例演算。
3. 介绍小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练。
4. 介绍小数的减法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练。
5. 引导学生利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运算,并进行实例分析。
6. 练与巩固: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解答题。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醒学生需要多做练来提升技巧。
教学资源
1. 小数的图片示例。
2. 小数加减法的练题。
3. 实际问题解答题。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通过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小数运算的掌握情况。
2. 作业批改: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该教案设计针对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数学计算的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能够有效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认识圆的性质和画圆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探究圆的画法,培养学生对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圆的性质和画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性质,掌握画圆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圆的性质和画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卡片。
2. 学具:圆规、直尺、圆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
2. 探究圆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并观察圆的性质,如圆的直径、半径等。
3. 学习画圆的方法:讲解圆的画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画圆的方法。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画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画圆方法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画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应用拓展: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圆的性质和画圆的方法来解决,进行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圆的性质:直径、半径等。
2. 画圆的方法:圆规、直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
(2)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圆的性质和画圆的方法来解决,写一篇短文。
2. 作业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的性质和画圆的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面积、周长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圆的性质:教材中提到的圆的性质包括直径、半径等。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分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性质分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简单分数的计算2. 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实践应用问题4. 分数乘除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简单计算。
2. 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
2. 教学重点:分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尺子、圆规。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感受分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
2.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读写、大小比较和简单计算。
通过例题讲解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讲解其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结与拓展适当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件2. 板书内容:分数的意义、性质,读写、大小比较和简单计算。
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自制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2. 答案: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西师大版一、课题名称: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 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体积计算的过程。
3.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模型,直尺,量角器,剪刀,胶水等。
2.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胶水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几何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2. 讲解新课(1)课本原文内容课本上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性质以及体积计算公式。
(2)分析我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测量长、宽、高,并推导出体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举例说明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3. 实物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测量长、宽、高,并计算体积。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积计算公式,为以后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体积打下基础。
八、互动交流:1. 讨论环节提问: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话术:同学们,刚才我们讨论了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那么对于不规则物体,我们该如何计算它的体积呢?2. 提问问答提问:谁能告诉我,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话术:同学们,请认真听讲,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长×宽×高。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分数分数的意义(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广2页的例1以及和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成功休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中秋节到了,小华家买了很多月饼,分月饼的任务当然就落到小华的身上了。
你看,小华一会儿就把这儿块月饼分好了。
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月饼的阴影部分占一个月饼的儿分Z儿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简评:应用分月饼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原有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理解单位“ 1 ”师:第二天,小华的爸爸乂买回-•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小华,你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吧。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等学生分好后,抽一个学生分的小圆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师:这时,小华的爸爸乂提出了问题。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每个人得的月饼是这8个月饼的几分Z几呢?引导学牛理解把8个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8个月饼的14。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刚才小华分出了1个月饼的1/4,这儿乂分出了8个月饼的1/4,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1/4表示的月饼数量一样吗?多媒体课件演示下面的月饼图:引导学生理解两个1/4代表的数量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岀现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说出前一个1/4是1个月饼的1/4,而后一个1/4是8个月饼的1/4。
课件屮随学生的回答在图形下出现相应的文字。
师:对。
前一个1/4是以1个月饼为一个整体來平均分的,而后一个1/4是以8个月饼为一个整体來平均分的。
第1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和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会找2、3、5的倍数特征;在找因数的基础上认识质数和合数,找公因数;在找倍数的基础上找公倍数。
在倍数和因数的学习中,教材在揭示其概念时,先用乘法的情境中列乘法算式再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
而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时,也是利用乘除法来找的。
在认识了倍数和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后,教材才安排在找因数的基础上,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来区分成质数和合数。
并在两个数公有的因数中认识公因数。
在学会了找倍数的基础上,通过找两个数的倍数中公有的倍数而认识公倍数。
而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后面的约分和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在编排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以乘法的知识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2.突出倍数和因数这两个核心概念,并以此贯穿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活动中。
3.注重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形式的认识活动来探索数的特征。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巩固和拓展了学生对整数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注意的是本单元是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学习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倍数,能找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能因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2、3、5的倍数特征,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3.了解和认识奇数和偶数并能判断一个非0的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4.会用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来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公因数。
5.通过倍数和因数的学习,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和深入地理解数的特征,会判断质数和合数,会寻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倍数。
6.能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教学建议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编排特点,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和整数的概念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在列举的过程中发现2,3,5的倍数的特点,总结和把握2,3,5的倍数的判断规律。
---------------------------------------------------------------最新资料推荐------------------------------------------------------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 第一单元:分数分数的意义(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 页的例 1 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 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中秋节到了,小华家买了很多月饼,分月饼的任务当然就落到小华的身上了。
你看,小华一会儿就把这几块月饼分好了。
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月饼的阴影部分占一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二、教学新课教学例 1,理解单位1 师:第二天,小华的爸爸又买回一盒月饼共 8 个,并且提出了一1 / 3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小华,你把这 8 个月饼平均分给 4 个人吧。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等学生分好后,抽一个学生分的小圆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师:这时,小华的爸爸又提出了问题。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每个人得的月饼是这 8 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理解把 8 个月饼平均分成了 4 份,每份是这 8 个月饼的 14。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刚才小华分出了 1 个月饼的 1/4,这儿又分出了 8 个月饼的 1/4,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 1/4 表示的月饼数量一样吗?多媒体课件演示下面的月饼图:引导学生理解两个 1/4 代表的数量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说出前一个 1/4 是 1 个月饼的 1/4,而后一个 1/4 是 8 个月饼的 1/4。
一、倍数与因数1.倍数、因数第1课时倍数、因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教学目的】1.认识倍数、因数,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掌握一个数倍数、因数的特点。
2.能根据因数、倍数的意义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3.了解相关数学的趣味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倍数和因数,并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讲故事引入主题图,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孩子们听过韩信点兵的故事吗?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重大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出示第1页主题图)这就是韩信点兵图,从这幅图上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能列式解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36 36÷2=182.让学生根据所列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的3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教学新课1.认识自然数,界定研究范围(1)认识自然数老师让学生说一说刚才列式时所用的数都是些什么数?你还知道哪些数是整数?待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像0、1、2、3、4、9、18、36……这些整数都是自然数。
(2)认识非零自然数你知道哪些数是非零自然数?引导学生说出除零以外的所有自然数。
并板书:非零自然数(3)界定研究范围老师指出我们这个单元探讨的范围都是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
今天我们就在这个范围内研究因数和倍数并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2.教学例1(1)初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①出示例1的情境图老师问:36名士兵排成()排,每排()人,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出哪些算式?生可能列出 9×4=36 36÷9=4 板书这两个算式②在9×4=36这个乘法算式中,9、4、36分别叫什么?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回答后老师指出:在这个算式中我们还可以说4是36的因数,9是36的因数,这个算式还反映了9的4倍是36,4的9倍是36,所以36是9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
一、倍数与因数1.倍数、因数第1课时倍数、因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教学目的】1.认识倍数、因数,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掌握一个数倍数、因数的特点。
2.能根据因数、倍数的意义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3.了解相关数学的趣味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倍数和因数,并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讲故事引入主题图,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孩子们听过韩信点兵的故事吗?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重大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出示第1页主题图)这就是韩信点兵图,从这幅图上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能列式解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36 36÷2=182.让学生根据所列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的3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教学新课1.认识自然数,界定研究范围(1)认识自然数老师让学生说一说刚才列式时所用的数都是些什么数?你还知道哪些数是整数?待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像0、1、2、3、4、9、18、36……这些整数都是自然数。
(2)认识非零自然数你知道哪些数是非零自然数?引导学生说出除零以外的所有自然数。
并板书:非零自然数(3)界定研究范围老师指出我们这个单元探讨的范围都是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
今天我们就在这个范围内研究因数和倍数并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2.教学例1(1)初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①出示例1的情境图老师问:36名士兵排成()排,每排()人,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出哪些算式?生可能列出9×4=36 36÷9=4 板书这两个算式②在9×4=36这个乘法算式中,9、4、36分别叫什么?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回答后老师指出:在这个算式中我们还可以说4是36的因数,9是36的因数,这个算式还反映了9的4倍是36,4的9倍是36,所以36是9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
一、倍数与因数1.倍数、因数第1课时倍数、因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教学目的】1.认识倍数、因数,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掌握一个数倍数、因数的特点。
2.能根据因数、倍数的意义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3.了解相关数学的趣味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倍数和因数,并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讲故事引入主题图,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孩子们听过韩信点兵的故事吗?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重大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出示第1页主题图)这就是韩信点兵图,从这幅图上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能列式解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36 36÷2=182.让学生根据所列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的3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教学新课1.认识自然数,界定研究范围(1)认识自然数老师让学生说一说刚才列式时所用的数都是些什么数?你还知道哪些数是整数?待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像0、1、2、3、4、9、18、36……这些整数都是自然数。
(2)认识非零自然数你知道哪些数是非零自然数?引导学生说出除零以外的所有自然数。
并板书:非零自然数(3)界定研究范围老师指出我们这个单元探讨的范围都是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
今天我们就在这个范围内研究因数和倍数并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2.教学例1(1)初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①出示例1的情境图老师问:36名士兵排成()排,每排()人,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出哪些算式?生可能列出 9×4=36 36÷9=4 板书这两个算式②在9×4=36这个乘法算式中,9、4、36分别叫什么?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回答后老师指出:在这个算式中我们还可以说4是36的因数,9是36的因数,这个算式还反映了9的4倍是36,4的9倍是36,所以36是9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和教案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4人。
从上期平常学习和期末考试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掌握得较为牢固,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数与代数本册教科书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安排了分数;分数加减法和方程。
这几部分内容联系是紧密的,分数的学习是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以及学生前面掌握的整数四则计算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本册教科书在空间与图形安排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充分体现“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数学实验等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在这些表象的支持下,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获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本册教科书的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形式。
学习重点不放在如何制作统计图上面,而是放在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来了解信息,应用信息上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达到增强学生统计观念的目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本册安排的综合应用有三个: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发豆芽。
在编写方式继续采用了程序性的活动方式,为学生设计出基本的活动程序并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活动,并在每个程序下面都给学生留有记录、分析、计算和写建议的地方,明确要求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找出10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知道分数和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3、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单位长度的实际含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9、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0、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和统计观念。
(三)、教材主要特点:1、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3、重视学具操作和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4、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5、配合教学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措施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学习中,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性和数学意义的教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教材中安排数学知识的难度加深。
所以,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每个在校的儿童,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可以广泛的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数据、可能性、关系等丰富的数学世界。
因此一方面注重日常生活、现实空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即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
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三)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
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
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
(六)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在评估结果的处理上,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是评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
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尽量做到试题类型多样化,难度适当,不出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着重观察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的思考活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
评价体现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七)耐心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多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帮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时安排(一)倍数与因数(10课时)倍数与因数 2课时2,3,5的倍数特征 2课时合数、质数 2课时公因数、公倍数 2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二)分数(14课时)分数的意义 3课时分数的大小比较 2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 2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约分 2课时通分 2课时小数与分数 2课时整理与复习 1课时(三)长方体、正方体(14课时)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体积与体积单位 4课时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2课时解决问题 2课时整理与复习 1课时综合应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1课时(四)分数加减法(6课时)分数加减法 5课时综合应用:一年“吃掉”多少森林 1课时(五)方程(18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4课时等式 3课时方程 2课时解方程 3课时解决问题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六)折线统计图(5课时)折线统计图 4课时综合应用:发豆芽 1课时(七)总复习(5课时)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第一单元倍数与与因数倍数、因数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学习目标1、我要理解和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我能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学习重、难点:重点是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知识链接学法指导1、自学教材第1---3页,尝试完成例1、议一议,并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并总结规律方法。
3、针对预习中存在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观察教材第1页的主题图。
写一写从图上看到的内容:图上有( )行士兵,每行( )个,一共有( )个。
列式:( )或者( )4和9是36的( )。
36是4的( ),也是( )的倍数。
2、还可以怎样排?并填空。
36=1×( )36=2×( )×( )36=3×( )( )×9我知道:36的因素有的( ),36的最大因数是( ),36最小因数是( )。
3、观察下列算式,跟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5×2=30 24×3=72 50×7=350 120×5=600?二、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探:24的因数有哪些?汇报讨论结果,并说一说求因数的方法。
24的因数有 、 、 、 、 、 。
24的最大因数是( ),24最小因数是( )。
也可以这样表示:3、完成教材第3页课堂活动 “想一想、说一说”。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①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的。
②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 )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的。
三、达标测评:快乐闯关第一关:找因数15的因数有( ),15最小的因数是( ),15最大的因数是( )15是( )的倍数。
第二关:用长方形(正方形)表示16和21的因数分别有哪些?第三关:判断(1)2是因数,4是倍数。
( )(2)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