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法规复习资料讲课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0
教育法律法规培训提纲一、教育法概述(一)教育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法律2.教育法3.教育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二)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1、法律责任概念与特点2、违法行为3、教育法律责任二、有关学校的法律问题(一)学校的法律地位1、学校在民事关系中的法人地位2、学校在行政关系中的法律地位3、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二)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三)学校常见的法律纠纷1、教育行政法律纠纷2、学校民事法律纠纷3、刑事法律纠纷三、有关教师的法律问题(一)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教师的权利2、教师的义务(三)教师的资格、聘任制度1、教师资格制度2、教师聘任制度(四)教师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五)教师的待遇依法从教讲稿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当今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
我们身边的许多问题都要依法解决。
所以,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是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要有法制观念,要懂法律知识,还要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我们作为人民教师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法律知识和守法观念。
要做到自觉依法办事抵制各种不良影响,促进自己全面发展,还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
因此,我们更有必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
教育法规是教师为教之树,能开起教育和谐之花,结出教学质量之果。
我们教师举着教育法规的火把行走,才能与教育教学工作结伴而行,诚信是为师之道,教育法规乃治教之本。
社会秩序的建立需要法律,就像鸟儿需要天空,鱼儿需要大海。
自由之花,永远为遵纪守法者开放;学法之风,长久能给教师保驾护航。
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人生之旅永恒的安全带。
所以,教师学法立信,懂法明理,守法尚诚,用法崇德。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法为尺,方能规范,以法为镜,才能正直。
教育法律法规讲座敬爱的教职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在这里为大家做一场关于教育法律法规的讲座。
教育是祖国的未来,是孩子们成长的舞台,而法律法规则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系统介绍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大家对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
一、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规范和保障教育事业顺利进行而制定的法律规范。
它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具体工作中的权威依据,也是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教育活动的法定权益保障。
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有力的保障措施,保护了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保护了教师和学生的权益,维护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二、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及主要法规中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相对完备,主要包括宪法、教育法、教育部门规章、重要政府文件和各地方性教育法规。
其中,宪法和教育法是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依据,为其他法规的实施提供了指导。
同时,教育部门规章和重要政府文件则是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的,具体规范了教育事业的各项工作。
三、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求教育法律法规主要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权益保障、教师资格要求、学校管理体制等。
具体来说,教育法律法规要求学校确保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保护学生免受暴力、虐待和歧视,倡导安全教育和良好的学校环境;要求教师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和环境,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要求学校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强化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教育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育工作者应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开展教育工作,坚守教育的初心,保护学生的权益,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而学生们则要遵守校规校纪,自觉遵循教育法律法规关于学生行为的规定,自觉维护校园秩序和安全。
五、教育法律法规的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一些与教育相关的热点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教育法律法规及师德规范讲稿第一篇:教育法律法规及师德规范讲稿第一课时:教师法的诞生及其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从1986年开始起草,后经过八年酝酿、修改,于1993年10月31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建国以来专门为教师制订的第一部法律,是教师队伍管理的“母法”。
教师法的制定和颁布,对于提高教师的地位,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造就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立法过程1986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六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上,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尽快制定教师法的提案和建议。
此后不久,原国家教委据此反复修改形成了《教师法(草案送审稿)》。
1990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对《教师法(草案送审稿)》进行讨论、修改,再次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形成《教师法(草案)》,报全国人大常务会议审议。
1992年10月,国务院将教师法草案撤回,根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进一步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并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对《教师法(草案)》作进一步修改,之后提交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此次会议对《草案》进行全面审议、修改,并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历时八年,是在总结建国四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广泛听取意见1 的基础上制定、颁行的。
至此,我国第一部关于教师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诞生了。
3.立法宗旨《教师法》以教师为立法对象,把国家尊师重教的方针上升为法律,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意志。
总则第一条对其立法宗旨作了明确规定:“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教育法律法规讲座文档模板范本:教育法律法规讲座一、引言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对教育领域中的各类行为和事务进行规定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对于维护教育事业的正常运行和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二、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架构2.1 国家立法和法律2.1.1 教育基本法2.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2 行政法规2.2.1 教育部行政法规2.2.2 地方性教育行政法规2.3 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3.1 教育部门规章2.3.2 各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规章2.3.3 学校规章制度三、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3.1 学校管理与运营3.1.1 学校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3.1.2 学校财务管理与审计3.1.3 学校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3.2 教师资格与职业行为3.2.1 教师资格认定与培训3.2.2 教师职业道德与职责3.2.3 教师权益保障与纠纷处理3.3 学生权益与福利保障3.3.1 学生入学与招生3.3.2 学生教育权益保护3.3.3 学生纪律管理与处分3.4 教育质量评估与监督3.4.1 教育质量评估与评估报告3.4.2 教育督导与监督机制3.4.3 教育资源配置与监管四、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与培训4.1 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推广4.2 教育法律法规的培训与考核4.3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机制附件: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修订)附件2:教育部行政法规(2018年版)附件3:XX省教育部门规章(2020年版)...法律名词及注释:1. 教育基本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教育基本制度和办学原则的法律。
2. 学校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指学校内部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包括学校领导机构、教育教学管理机构等。
3. 教师资格认定与培训:指对教师的资格条件和培训要求进行认定和规定的程序。
...。
小学法规规定教育讲座讲话稿
尊敬的校长、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特殊
的场合给大家做一次教育讲座。
我将为大家分享有关小学法规的一
些重要规定,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法规的了解和遵守意识。
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明白法规是保障我们生活和研究安全的重
要依据。
国家和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法规,确保我们在学校中能够
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空间。
首先,关于研究纪律和规范,我们要按时上学、按时上课,不
能迟到早退。
在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听讲,不做与研究无关的事情,不要上课玩手机或做其他与研究无关的事情。
其次,关于校园安全,我们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在
校园中,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不在校园中打闹或者
进行危险的游戏。
此外,关于行为规范,我们应该尊重老师和同学,不说脏话、不打架斗殴。
在校园中,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参与欺凌行为,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关于课外活动,我们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运动会、成果展示等。
同时,我们也要遵守活动的规定和安排,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小学法规,自觉遵守,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只有在遵守法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在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研究和成长。
谢谢大家!。
第1篇一、讲座背景教育法律法规是保障教育公平、维护教育秩序、规范教育行为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法律意识,增强教育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本讲座将结合实际案例,对教育法律法规进行解读,旨在为大家提供有益的法律知识。
二、讲座内容一、教育法律法规概述1. 教育法律法规的定义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宪法、教育基本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部门教育规章等。
二、教育法律法规案例分析1. 案例一: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案情简介:小明在体育课上,由于教练员未及时制止,导致其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小明受伤。
分析:(1)教练员未及时制止,违反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即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防止学生发生伤害事故。
(2)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赔偿小明因伤害事故所受的损失。
2. 案例二: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案情简介:某教师因与家长发生纠纷,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侮辱,导致学生心理受到严重影响。
分析:(1)教师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的规定,即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不得有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
(2)学校应当依法对教师进行处理,对学生的心理伤害进行干预。
3. 案例三:教育招生歧视案情简介:某中学在招生过程中,对残疾学生实行歧视政策,导致残疾学生无法顺利入学。
分析:(1)学校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即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入学、升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权利。
(2)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对学校进行处理,保障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教育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传1. 教师培训学校应当定期对教师进行教育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
2. 学生教育学校应当将教育法律法规纳入学生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3. 社会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认识。
教育法律法规讲座教育法律法规讲座章节一:教育法律法规概述1.1 教育法律法规的定义和目的1.2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和重要性1.3 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程序章节二:教育法律法规的层级关系2.1 国家级法律法规2.1.1 宪法2.1.2 教育法2.1.3 中央法规2.2 地方性法律法规2.2.1 地方性教育法规2.2.2 地方条例2.2.3 地方规章章节三:教育管理法律法规3.1 教育行政管理法律法规3.1.1 教育行政管理法3.1.2 学校管理条例3.1.3 教职员工聘用管理规定3.2 学生管理法律法规3.2.1 学生权益保护法3.2.2 学生行为规范3.2.3 学生处分办法章节四:教学法律法规4.1 教学管理法律法规4.1.1 教学质量评估管理规定4.1.2 教学计划管理办法4.1.3 教学用书管理规定4.2 师德师风法律法规4.2.1 中小学教师违法行为处理办法4.2.2 中小学教师聘任管理办法4.2.3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章节五:校园安全法律法规5.1 校园安全管理法律法规5.1.1 学校安全工作规定5.1.2 灾害事故应急处理规定5.1.3 校园安全责任制度5.2 防止校园欺凌法律法规5.2.1 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处理办法5.2.2 校园欺凌预防与教育指导方案5.2.3 家庭、学校、社会合力防治青少年暴力行为办法附件一:教育法律法规详细列表附件二:教育法律法规相关表格样本法律名词及注释:- 宪法: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的组织和权力机构的构成和职责。
- 教育法:立法机关制定的针对教育领域的法律,用于规范和保护教育活动的进行。
- 中央法规:中央制定的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法律规范。
- 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或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教育领域的法规。
- 地方条例:地方或地方立法机关制定并公布的一般性规章。
- 地方规章:地方或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并公布的具体性规章。
附件:1、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一:教育法律法规详细列表,附件二:教育法律法规相关表格样本。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生权利保护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讲义)第一节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讲义P59一、教师的权利1.教师作为一般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宗教信仰和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2.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权利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讲义P60一、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一、教师的权利2.学术交流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一、教师的权利3.指导评价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报酬待遇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民主管理权提出意见和建议教职工代表大会6.进修培训权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的培训【2020下中学】1.寒假期间,某中学要求所有教师加班两周,对于不加班的教师予以扣发工资处理。
学校的做法()。
A.正确,学校有权给教师布置工作任务B.正确,学校可以合理使用教师的时间C.不正确,学校侵犯了教师自由发展权D.不正确,学校侵犯了教师带薪休假权【2018下中学】(讲义无)2.某中学规定,教师因休产假不能工作的,其工资由学校扣除用作其他代课教师的代课费用。
该学校的做法()。
A.不合法,侵犯了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的权利B.不合法,代课教师的工资应由学校自筹经费予以保障C.合法,学校享有对教师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D.合法,学校享有按照章程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讲义P61拓展延伸-教育惩戒权(了解-不用背)讲义P61-62拓展延伸-教育惩戒权(了解-不用背)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①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②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以及刻意孤立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③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④因个人或者少数人违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⑤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⑥因个人情绪、好恶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⑦指派学生对其他学生实施教育惩戒;⑧其他侵害学生权利的。
教育政策法规解读教育政策法规解读1、教育法规概述(1)教育法规的内涵: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练习】名词解释:教育法规。
(2)教育法规的本质特点①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②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全社会性质。
2、教育法规的体系结构(1)纵向结构我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制定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是我国教育立法的根本依据,是教育法规的最高层次。
教育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
称为“教育宪法”“教育母法”。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律为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单行法律一般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定教育领域某一方面具体问题的规范性文件。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对教育的相关规定。
教育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依据《中华人民国和国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
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如《国务院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教师资格条例》等。
地方性教育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转称。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常务委员会制定。
第1篇一、引言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育权益、维护教育秩序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本讲座将结合具体案例,对教育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剖析。
二、讲座内容1.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教育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基本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教育行政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3)教育民事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
(4)教育刑事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教育犯罪的规定。
2. 案例分析(1)案例一:教师侵犯学生权益案案情简介:某小学教师李某,因对学生张某进行体罚,导致张某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经调查,李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学生,不得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分析:此案中,李某作为教师,未能履行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的义务,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体罚学生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李某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案例二:教师违反职业道德案案情简介:某中学教师王某,因收取学生家长给予的红包,被学校解聘。
经调查,王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教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分析:此案中,王某作为教师,未能遵守职业道德,收取学生家长给予的红包,损害了教育公平,败坏了教育风气。
根据《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损害学生利益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王某的行为违反了《教师法》的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育法律法规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教育领域中的一些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是为了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合法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它涵盖了学校管理、教师职责、学生权益等方面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几个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
首先,我们来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该法规定了教育的宗旨、政策和基本制度,对学校、师生和家长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范。
该法明确提出了教育应当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加强并完善义务教育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师生权益等。
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当依据该法进行教育活动,确保教育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其次,我们来看看关于学校管理的法律法规。
《学校法》和《学校安全法》是大家熟知的学校管理规范。
《学校法》明确了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以及负责人的职责,规定了学校办学的要求和程序。
《学校安全法》则重点关注学校的安全问题,要求学校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防范和应对各类安全事件。
以上两个法律法规对学校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约束和规范作用,确保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学生的安全。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涉及到教师工作的法律法规。
《教师法》是对教师职业行为进行约束的一部法律法规。
该法规定了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要求教师恪守教书育人的职责,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权益,不得进行虐待、歧视和侮辱等行为。
同时,《教师法》也要求学校和社会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提高教师的职业尊严和社会地位。
最后,我们来看看关于学生权益的法律法规。
《义务教育法》是保障学生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
该法规定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要求学校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并保障学生受到尊重、平等和全面的教育。
此外,还有一些法律法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例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校园欺凌防治条例》等等。
通过了解这些教育法律法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教育工作和教师、学生等相关方面的责任和权益。
教育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执行有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每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
教育法教程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法律与现代教育一、法律与现代教育(一)法律的概念(二)法律的特征1、实质:国家意志性2、保障:国家强制性3、内容:权利与义务(普遍适用性)4、地位: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三)法律在教育中的地位1、教育的含义2、古代教育——作用很小3、现代教育——作用很大1)外部因素:外部社会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需要法律对教育进行规制社会发展——人的素质——系统的教育2)内部因素:教育系统内部的复杂化、有序化需要法律对教育的规制教育本身的系统化、精细化二、宪法与现代教育(一)宪法的含义(二)宪法的特征1、内容:重大而根本的原则性问题2、效力:最高的法律效力3、程序:严格(三)宪法与现代教育1、国外1)定性:现代教育(受教育权)走进宪法的历史进程2)定量:教育条款数量在宪法中呈上升趋势2、国内1)定量:在逐渐上升五四宪法——5条;七五宪法——2条;七八宪法——7条;八二宪法——18条。
2)定性:在逐步明确第二节依法治国与教育的法制化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教(一)依法治国的提出(二)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三)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教的关系1、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治教2、依法治教对依法治国有特别的意义二、依法治教与教育的法制化(一)教育法制化的含义(二)教育法制化的基本要求1、主体合法2、内容合法3、程序合法4、救济有道(三)教育法制化的主要内容1、教育立法2、教育行政执法3、教育司法4、教育法制监督三、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育法制化观念还未普遍确立(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教育执法监督工作较为薄弱第三节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意义一、有利于增强教育法律意识(整个社会成员)二、有利于加强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整个国家)三、有利于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对教育管理者)四、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教育工作者)五、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法学和教育学学科(理论意义)第二章教育法的一般理论第一节教育法的概念一、教育法的涵义(一)概念的要素——地位、法定机关(主体)、法定权限、法定程序、法定内容。
2024中小学法治教育讲座演讲稿3篇1.学校法治教育讲座讲话稿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这次意义深远的法治教育讲座。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积极参与本次讲座的全体师生致以诚挚的问候。
法治,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们不仅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法治中国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因此,加强法治教育,培养你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对于促进你们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国家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一、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法治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法治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这不仅有助于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更能在关键时刻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法治教育的内容法治教育的内容广泛而丰富,既包括宪法、法律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包括法律思维、法律技能的培养。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该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法律思维,学会用法律的视角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如如何寻求法律援助、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等。
三、法治教育的实践法治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升华。
学校将积极为同学们提供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如模拟法庭、法律辩论赛、法律志愿服务等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感受法律、运用法律,从而更加坚定地信仰法律、尊崇法律、遵守法律。
四、对同学们的期望在此,我想对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提出几点期望: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二是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三是要积极参与法治实践,锻炼法律技能;四是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习讲稿第一讲:文件出台目的: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教育法》的立法基础制定《教育法》是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大事。
《教育法》的颁布是时代的召唤,历史的必然。
《教育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的必然产物,它的诞生经历了长期的孕育过程,有着坚实的立法基础。
(1)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别是他的教育思想为《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一个根本问题,摆在突出位置。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在当代的发展,例如,他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人才的思想;教育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思想;坚定不移地实行教育改革,全党人民都要支持教育的思想;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思想等等,这一些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指针,为制定《教育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立法依据。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
我国一切法律的制定都要以宪法为依据。
宪法规定了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原则以及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例如,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多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等等。
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宪法中的这些条款,为《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立法依据。
教育法律法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希望通过这次演讲,增加大家对于教育法律法规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
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是培养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确保教育的公正、公平、高效。
目前,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教育法》。
《教育法》于1995年颁布实施,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基础性法律。
该法明确规定了教育的目标、方针和基本要求,确保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规定了教育的义务。
我们都知道,教育应该是免费的,但实际情况是存在着一些乱收费的现象,这是违法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被不合理的乱收费行为侵害。
其次,我要介绍的是《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颁布实施,是我国义务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
根据该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并保障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农村地区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这也是违反法律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呼吁社会力量来关注这些孩子,帮助他们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此外,还有《中小学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
《中小学教师法》于2018年颁布实施,该法规定了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权益和义务,并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权益的保护力度。
而《高等教育法》于1998年颁布实施,该法规定了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对高校的管理、教学质量评估、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这些法律的出台,都是为了保障教育的顺利进行,保护教育从业人员的权益。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也成为了人们学习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们在使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也要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不得进行违法活动。
例如,不得利用网络传播淫秽、暴力、恶俗等违法信息,不得侵犯他人网络隐私等等。
教育法律法规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 年经人大审议通过并实施。
2. 教育法的调整对象中的各级教育关系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5.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6. 教育法律规范一般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7.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
8. 教育法律关系可划分为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和教育民事法律关系两大类。
9. 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与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聘用关系被列为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
10. 人身权可以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11. 教育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
12. 教育民事争议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就涉及教育事务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所发生的争议。
13. 人们俗称的“打官司”在法律上叫做“民事诉讼”。
14. 人们俗称的“民告官”在法律上叫做“行政诉讼”。
15. 国家机关可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军事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
16. 教育部是最高的国家教育行政机关。
17. 教育行政行为有成立要件、合法要件和生效要件。
18. 教育行政行为的程序有步骤、顺序、期限和方式。
19. 教育行政处罚的实施程序可分为: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
20. 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权是教育行政处罚中被处罚者的权利之一。
21. 教育行政确认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对教育相对人的资质、条件、资历等进行甄别并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22. 教育行政侵权赔偿的程序有:附带程序和单独程序。
23. 目前我国的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主要实行校长责任制。
24. 校长承担的法律责任形式有:撤消行政职务、行政处分、罚款、刑事制裁等。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 27.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
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8.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29. 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30. 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31. 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都称为中小学教师。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81 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 33. 在教育法律法规中,受教育者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36 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36.在年龄方面,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8 周岁以上的成年人以及 16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7.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38. 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 39.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10 规定:“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 41. 不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违法行为属于行政违法。
42. 受教育者的民事违法多数表现为侵害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同学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为。
43. 教育法律关系其他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
44. 我国的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政府机关、军事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
45.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的行政处罚主要包括拘留、罚款、警告等。
46. 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和开除等方式。
47. 在校园内非法摆摊设点属于违法行为。
48. 在学校内部或周围结伙打架斗殴、调戏女学生均是扰乱学校的教学秩序。
49. 教育经费包括预算内教育经费、财政性质的预算外教育经费以及社会教育捐款、集资款和学生所交的学杂费等。
50. 违法向学校收取费用,教育法律关系其他主体应承担法律责任。
51. 只有制定和实施教育法,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
52. 教育行政执法是指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针对特定事项和特定的教育行政管理权限,适用教育法律规范并产生法律效力的活动。
53.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规定“申请举办教育机构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54. 教育行政执法具有从属性、灵活性、主动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55. 教育法律监督主体从性质上可分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56. 社会监督包括共产党监督、社会组织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5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 58. 只限于教育部门内部专职机构和人员对教育机构自身的审计统称为教育审计。
59. 行政监察权包括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一定的行政处分权。
60. 实行教育法律监督,是依法治教,实现教育廉政的保证。
61. 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62. 禁止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
63.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64. 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65.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66.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67. 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68. 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9.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70. 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二、单项选择题1. 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教师资格条例》第20 条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3. 教育行政机关要求特定的被管理者履行义务的权利称为命令权。
4. 知识产权是指主体对其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
5.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机关受本级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机关的双重领导。
6. 教育行政侵权赔偿义务机关在受理后,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赔偿与否或者赔偿多少的决定。
7. 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机构。
8. 学校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人事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总务管理等。
9. 国家教育教学标准是指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教学质量及办学条件等规定的必须达到的一般标准。
10. 侮辱教师是指公然贬低教师的人格,破坏教师的名誉。
11. 凡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均不得从事教师职业。
12. 教师应当服从和尊重教育行政机关的管理。
13. “教育机会均等”已被纳入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
14. 国家通过“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资助方式,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失学儿童重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15. 与教育者相关的法律争议主要是教育民事争议和教育行政争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41 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17. 行为人违反教育法律规范,构成犯罪,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教育刑事法律责任。
18. 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严重危害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9. 教育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包括罚款、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的非法财物、责令停止办学、暂扣或吊销办学许可证等。
20. 教育法律监督是指有监督权的各种主体对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检查和督促。
21.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22.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三多项选择题1. 教育法律关系和任何法律关系一样,均由主体、内容、客体三大要素构成。
2. 教育行政机关的权利有教育规范制定权、形成权、命令权、处罚权、强制权、监督权、裁决权。
3. 教育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内容为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
4. 教育行政处罚中被处罚者的权利分别有知情权、陈述权、辩解权、申请复议权、提起诉讼权。
5. 教师的权利的内容有:科研学术活动权、教育教学权、管理学生权、民主管理权、报酬待遇权、进修培训权。
6.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辞聘。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
体罚学生,教育不改的。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7. 解决教育争议的途径主要有:协商、调解、申诉、行政复议、诉讼和仲裁。
8. 受教育者的教育违法可分为三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
9. 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政府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军事机关等。
10.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等。
四、判断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一部教育单行法律。
√2. 依法治教的主体不仅包括行政机关,而且包括各级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 3. 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 4教育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与教育活动无关的民事活动,均受教育民事规范的调整。
╳5. 教育行政机关只受上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机关的领导。
╳6. 教育行政机关不能独立承担其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
╳ 7. 学校名称应当确切表示学校的层次、类别。
一般不得冠以“中华”、“中国”等字样。
√ 8. 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应当在该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应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