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5可直接打印
- 格式:doc
- 大小:35.62 KB
- 文档页数:3
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411.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崔峒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
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12.咏史(其二)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①,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岂不伟③,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指汉代金日,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②七叶:七代。
珥汉貂:珥,插。
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③冯公: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
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
13.野人送朱樱杜甫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霑门下省②,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2019 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一】【新课标I 卷】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品德,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庄严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愉悦心情。
B、第三句要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勇往直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德是选送的首要依照。
D、朝廷对考生寄托了殷切的希望,期望他们可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认可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赖其余考官来达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代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 分〕参照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更加见出考场的威严沉寂;③增强作者充满期望的愉悦之情。
【分析】14、试题剖析: B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流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诚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15、试题剖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成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 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荒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假定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进出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朝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以后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能否?”李揆怕被拘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朝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正确贴切,由于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特别相像。
2019 高三第一学期年终全国各地“诗歌鉴赏”试题优选(共26份)“诗歌鉴赏”试题优选〔共26 份〕福建省三明市一般高中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6、阅读下边的两首诗歌,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调笑令[ 唐] 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唐]韦应物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量日暮。
(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3 分〕(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此中的两种举例说明。
〔 3 分〕【答案】:6、(1) 〔 3 分〕同:都是边塞诗。
异〔 1 分〕:戴诗反应的是士兵对长久戍边的愁怨;韦诗通过刻画一匹急躁不安的胡马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迷茫、悲壮、忧愁的复杂情绪。
〔2 分〕(2)〔 3 分〕①起兴。
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叹息长久戍边的士兵仿佛边草。
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类悲凉的感想,思乡之切与怨愁之厚交叉在一同。
〔1 分〕②衬托。
经过边草、白雪、明月,衬托了战士静夜思归的心境。
( 或顶真、频频 ) 〔 1 分〕〔综合1分〕安徽省蚌埠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课质量检查考试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8~9 题。
〔 8 分〕写真寄夫[唐] 薛媛①欲下丹青笔②,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③,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掉,时展绘图看。
【说明】①写真:画人像。
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范,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
“善书画,妙属文”的薛媛,察觉丈夫意愿,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边这首诗以寄意。
楚材心里内疚,终与妻聚会。
②丹青笔:画笔。
③索寞:憔倅。
8、有人说,首联一“寒”字尽显诗人功力,请联合诗句作简要剖析。
〔 4 分〕答:9、请联系全诗,谈谈尾联在全诗的作用。
〔 4 分〕答:【答案】:8、〔 4 分〕答题重点:冰冷镜体之寒;对夫绝望及年光易逝之寒。
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31.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2.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赵嘏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
今夜秦城满楼月③,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
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
③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青翠欲滴的山色。
E.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全国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全国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019 高考全国卷分类汇编专题五诗词鉴赏考纲解读真题链接【2019·新课标I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ft?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ft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 分)【答案】14. C15.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解析】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诗人领略许道宁的画作所表现出来的辽阔万里的意境,“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的解释错误,不符合实际生活。
此句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许道宁画中的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仅仅在一窗大小的地方就可以欣赏到了。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和情感的分析。
“吟断”为吟完,吟尽之意,与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异曲同工之妙,可见作者对此画的肯定。
【2019·新课标II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 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00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释)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①,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②静滩声转,白马江③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
②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③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当时是人寓居于此。
10. 简要分析颈联的艺术技巧。
11. 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0. 请简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1.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满眼愁”的内容。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在爷爷八十寿宴上,李明起身给爷爷祝酒:“‘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祝您老人家幸福快乐,健康长寿!”B.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C. 看着满池残荷擎叶,黄鑫感慨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荷花的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真令人感动。
”D. 那些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每每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让人仰慕、追思,但毕竟“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2019年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始闻秋风①【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
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
③眄,斜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黄菊和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 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尾联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5.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纸鸢王令①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②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注释】①王令,北宋诗人,为人正直敢言,有治国安民之志,但一生壮志未酬,贫病交加而死。
②偶能终日,意指纸鸢之线易断,偶尔能在一天里始终飞于高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揣测放风筝的人放风筝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的原因,是嫌弃飞鸟花样不够多。
B.三、四句写风筝挣脱线高飞,便有“愚儿仰面看”,诗人借此暗讽世俗之人的势利。
C.碧霄难至,风筝偶尔飞向高处便“遂为安”,好比暂居高位的小人志得意满的嘴脸。
D.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风筝的形状和色彩,以衬托、对比手法来表现风筝的飞升。
15.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与庄子《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2019⾼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21道精选试题⼀直以来,在⾼考试卷中,古代诗歌鉴赏题型是考⽣们得分率最低的题型之⼀。
不能很好地把握古诗中作者的情感,抓不到答题的采分点是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道典型题型及解析,同学们可要打印下古代诗歌鉴赏21道典型题型及解析今天杨杨⽼师就帮⼤家整理列举出古代诗歌鉴赏来,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2019⾼考语⽂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直以来,诗歌都是万千学⼦最喜爱的⽂学体裁之⼀,但是在⾼考试卷中,古代诗歌鉴赏题型也是考⽣们得分率最低的题型之⼀。
不能很好地把握古诗中作者的情感,抓不到答题的采分点是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我们为⼤家准备了古代诗歌鉴赏21道典型题型及解析,(诗界翘楚7道,词坛巨擘7道,丰神情韵擅唐诗7道)。
⼀起来学习⼀下吧。
(⽂章底部“打卡留⾔”,即可下道完整试题及答案解析。
)载21道完整试题及答案解析诗界翘楚⼀、诗⾻陈⼦昂阅读下⾯两⾸唐诗,完成下列⼩题。
春夜别友⼈陈⼦昂其⼀银烛吐青烟,⾦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川。
明⽉隐⾼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其⼆紫塞⽩云断,青春明⽉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书。
1. 明代蒋⼀葵称赞《春夜别友⼈(其⼀)》中“五、六语佳”,请简要赏析其⼀中五、六句的表达效果。
2. 这两⾸诗都写别友⼈,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侧重,请结合两⾸诗的尾联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1.①选取典型景象“明⽉”“长河”“晓天”点明时间,照应题⽬“夜”;②⽤词准确,“隐”“没”既使画⾯富有动感,⼜暗⽰时间之长;③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景衬情),通过“隐”“没”表明时光流逝,催⼈离别,衬托与友⼈难分难舍的深情。
2. 《其⼀》“此会在何年”句,重在表达与友⼈深厚情谊和后会⽆期的离别伤感之情;《其⼆》“愿上⼤⾂书”句,重在表达⾃⼰向朝廷上书论政、为国建功⽴业的豪情壮志。
⼆、诗杰王勃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近觚棱①,秋渐满、蓬莱双阙。
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 ⽆论在学习、⼯作或是⽣活中,⼤家都知道⼀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定的⾳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活和⼈的精神世界的⽂学体裁。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诗歌鉴赏选择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层云,决眦⼊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
1理解正确的是(C) 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地虽不是⼀⽚绿⾊,⼭⾊却是⽆边⽆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
C“荡胸⽣层云,决眦⼊归鸟”写了黄昏时的⼭景和诗⼈的感受。
D“⼀览众⼭⼩”表达了诗⼈登临⼭巅所产⽣的⽆往不胜的傲⽓。
2理解不正确的是(A) 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望见泰⼭时对⾃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然写得⼗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泰⼭如⼑的感觉,突出了泰⼭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层云,决眦⼊归鸟”写出了黄昏时⼭中云⽓层出的⼭景和诗⼈的感受。
3理解不正确的是(D) A⾸联写远望之景。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之⾼,表现了诗⼈初见泰⼭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割”字,写挺拔的⼭峰使得⼭南⼭北⼀明⼀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
⼭中层云缭绕,使⼼灵受到涤荡。
极⽬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登上了泰⼭极顶,以脚下群⼭的渺⼩反衬泰⼭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4理解不正确的是(C) A.第⼀句表达了诗⼈⾼⼭仰⽌的感叹。
B.第⼆句诗⼈以距离远衬托⼭势⾼峻。
C第三句是说泰⼭⾮常有运⽓和福⽓。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的雄⼼和⽓概。
5理解不正确的是(B) A⾸联⼀问⼀答,表达诗⼈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神秀巍峨的形象。
2019年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始闻秋风①【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
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
③眄,斜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黄菊和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 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尾联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5.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纸鸢王令①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②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注释】①王令,北宋诗人,为人正直敢言,有治国安民之志,但一生壮志未酬,贫病交加而死。
②偶能终日,意指纸鸢之线易断,偶尔能在一天里始终飞于高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揣测放风筝的人放风筝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的原因,是嫌弃飞鸟花样不够多。
B.三、四句写风筝挣脱线高飞,便有“愚儿仰面看”,诗人借此暗讽世俗之人的势利。
C.碧霄难至,风筝偶尔飞向高处便“遂为安”,好比暂居高位的小人志得意满的嘴脸。
D.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风筝的形状和色彩,以衬托、对比手法来表现风筝的飞升。
15.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与庄子《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歌鉴赏汇编52019年高考全国卷1(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答案】14.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全国卷2(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14. D 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2019 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5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1.[送别怀人诗]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2.[羁旅思乡诗]临江仙·暮春赵长卿①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
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是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
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 古代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真题〗(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5.A 16.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
“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素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其中有佳句,吟断不有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边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怀 ,并未故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奇特。
B.山川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有了画面上大多数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赏识这幅画作,领会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详细写到苍莽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包含了赏识者的主观感觉。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能够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论?(6分)【答案】14.C15.“其中有佳句,吟断不有关”意思是画作里包含着美好的诗句,可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能够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叹,夸赞画之精妙。
【分析】14.本题考察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查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全部内容,注意联合全诗进行剖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正确,手法的讲解和艺术成效的剖析不对,语言方面主假如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认真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赏识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本题考察掌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看法态度的能,力。
联合诗歌题目、作者、说明、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剖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葱翠。
万里江山,此刻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扬在夜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包含着美好的诗句,可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联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不过言有尽而意无量,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叹之情。
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51.[送别怀人诗]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2.[羁旅思乡诗]临江仙·暮春赵长卿①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
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是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
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
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下阕则借江头春汛,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
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
E.“别来”一句,写词人乘春浪即将告别临安,却又舍不得离开的矛盾心态。
全词情感起伏有致,语言自然流畅,明快简洁,富有韵味。
3.[山水田园诗][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小令中的渔夫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与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
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夫,因为渔夫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夫形象。
E.“点秋江白鹭沙鸥”用“秋”修饰“江”,既点明了季节是秋季,也写出了江面上点点鸥鹭飞翔的凄凉肃杀的景色。
4.[边塞征战诗]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五)岑参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六)岑参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
从“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
B.“满谷连山遍哭声”是夜袭时的实况,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描写在两军对垒句前,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
C.“万箭千刀一夜杀”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
D.结合第二首诗来看,“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泪水相掺和,红成一片。
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E.两首诗都突出了战争的情形,“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5.[咏史怀古诗]再过金陵①[唐]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金陵和石头城都指南京,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六朝古都。
吴、西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都定都南京,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B.《再过金陵》是包佶重过六朝古都金陵时写下的吊古之作。
作者“再过金陵”时生发了“江山不管兴亡事”的惆怅,大概是因为那时国家的局势已不容乐观了。
C.台城曾经是六朝统治者追欢逐乐的场所,后来成了诗人凭吊、寄寓伤今之情的触发点。
这一类的触发点还有隋宫、乌衣巷、大运河等。
D.这两首诗都是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都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诗人对某历史人或物的看法,这两首诗也不例外。
E.包诗《再过金陵》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的情感;刘诗《石头城》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6.[咏物言志诗]摊破浣溪沙·咏桂花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②大:一作“太”。
(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万点黄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生动形象地写出桂花的娇小无比以及金玉之质。
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之桂子,还是高风亮节的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情”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
D.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写出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E.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7.[即事(景)抒怀诗]虞美人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阕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落”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阕主写景,下阕主言情,用语朴素自然,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E.本词表达了词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8.[即事(景)抒怀诗]好事近·悼春李清照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①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②。
【注】①缸(gāng):灯。
②(jué):即鹈。
所指何物,说法不一,一指杜鹃,一指伯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住即断定“帘外”定然是落花遍地,红白堆积,表现了词人的敏感。
B.李清照对“落花”给予极大关注,在其潜意识中,多少带有以之自况的成分。
首二句虽为状物,但乐观之情已隐然可感。
C.“长记海棠开后”二句,词人的回忆闸门被打开,但对往事的具体内容却避而不谈,只是说此时海棠花落之时,亦是自己伤春时节。
D.词人在诸多花卉中,对海棠情有独钟,这或许是因为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美称,以及如霞似雪般的秾丽娇娆,尤其是其高贵优雅之美,与词人个性颇为近似。
E.“魂梦不堪幽怨”句,写词人白日借酒浇愁,夜晚则惜花伤时。
梦中的情景已使梦魂幽怨哀愁,醒后“啼”声更增添了悲怆的情感。
1.解析D项,“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错,这里表达的应该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自己感到孤独寂寞。
E项,激励“自己还要发奋努力”理解错误,“犹恐”二字表达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世事茫茫难卜的感叹。
答案DE2.解析C项,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
E项,“明快简洁”错误,应是“含蓄隽永”。
答案CE3.解析C项,“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错,准确理解应是:渔夫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户侯羡慕。
E项,“凄凉肃杀的景色”错,结合小令意境理解,应该是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美妙的情景。
答案CE4.解析B项,“在两军对垒句前”错误,应是“在两军厮杀句前”。
D项,“和泪水相掺和”错误,应是“和雨水相掺和”。
答案BD5.解析A项,“西晋”错,应为“东晋”;D项,刘诗《石头城》没有运用议论。
答案AD6.解析C项,“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不恰当,没能从全词来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牵强附会。
通读全词可知,“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却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D项,“拟人手法”有误,词的下阕主要以梅花的“俗”和丁香的“粗”来反衬桂花的高雅。
答案CD7.解析C项,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
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词人心境。
D项,“朴素自然”不正确,应为“清婉雅丽”。
答案CD8.解析B项,“乐观之情”错误,应是“伤感”。
E项,应为“白日惜花伤时,夜晚则借酒浇愁”。
答案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