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本章知识点整合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1. 人口增长:*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等,它们通过影响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分为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 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导致人口压力大,需要控制人口(如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可能导致人口老龄化,需要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2.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 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13亿人口”(2005年1月6日)。
*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3. 人口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而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变化。
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是人口增长的根本影响因素。
* 时间变化:人类人口自然增长总体的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有时间差别。
如工业革命之后,增长速度明显较快。
* 空间变化: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记忆点方面,可以关注以下几点:1. 牢记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
2. 掌握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分布地区。
3. 记住一些重要的人口日和相关数据,如“世界60亿人口日”和“13亿人口”。
4. 理解人口增长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它们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历史时期有:1农业革命前2农业革命期间3工业革命期间(1)、农业革命前增长特征为极其缓慢,人口数量少。
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极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人口增长缓慢。
(2)、农业革命期间增长特征是前期增长快后期增长慢,人口数量多。
原因是农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使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迅速。
(3)、工业革命期间增长特征是人口总量庞大,增长较快,入人口迅速增加。
原因是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使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4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分布特点(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地区有欧洲,北美,大洋洲。
人口增长特点为增长缓慢。
原因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2)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地区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人口增长特点为增长很快。
原因是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的下降等。
5,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2)原始型基本特征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基本特征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基本特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
(4)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性的过渡阶段。
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自然增长率降低并不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就减少。
2. 二战后, 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由于政治上的独立, ②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3.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4. 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出现的人口问题是“高龄少子化”现象, 使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 可能使未来经济发展一蹶不振。
因此必须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并适当接纳移民。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其中: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全球: 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实质还是传统型)我国: 基本现代型9. 美国的人口迁移: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②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环境: 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婚姻等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3.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影响: 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迁入地】有利影响: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影响:人口密度增加,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14.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①资.(成正比. ②科技发展水.(成正比.③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
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①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②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地理必修二第一二章笔记
以下是地理必修二第一二章的笔记: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 人口增长与迁移
人口增长:由于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等因素影响,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人口迁移:人口的位置发生永久或半永久性的变化。
2.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人口分布: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密集程度。
人口容量:一定地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3. 人口问题与对策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带来的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人口政策: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如计划生育、鼓励生育等。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 城市形态与功能分区
城市形态:城市的外部形态,如团块状、带状等。
功能分区:城市内部不同功能的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城市化:城市地域不断向周围扩展,乡村地区逐渐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特点:城市化水平随时间逐渐提高,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存在差异。
3.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城市问题: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城市规划:为解决城市问题而进行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绿化等
方面。
以上是地理必修二第一二章的笔记,由于笔记内容较多,这里只列举了部分内容。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笔记,建议查阅教材或教辅资料。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1 人口增长模式●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约60多亿),人口增长快。
时间上:J型曲线,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慢,发展中国家增长快●2、影响人口增长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社会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5、、人口增长模式: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左右及以下。
●6、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差异:(1)模式不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B、发达国家地区之间也略有差异(1)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
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2)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
(3)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C、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b、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过渡型”c、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是现代型。
●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现代型”,如上海D、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政治制度、经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2.自然增长率= =3.机械增长率= =4.机械增长率的概念:5.新增人口数的决定因素:、。
6.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是:、;解决措施是:、。
7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是:、;解决措施是:。
.8.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
9.三种增长模式的特征·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10.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的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空间变化的形式:、。
2.判断依据·人口迁移(条件):、、。
·人口流动(条件):、。
3.国际人口迁移(时间、原因、特点)4.国内人口迁移(时间、原因、特点)5.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
·不利:、。
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
·不利:、。
6.影响人口的迁移因素①自然因素:、、、、。
②经济因素:、。
③社会因素:、、、、。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受、以及的影响,并且环境人口容量与呈负相关;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原因是,而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受决定。
3.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4.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
人口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
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传统型。
欧洲除冰岛外,均为现代型,德国、匈牙利已连续多年负增长;北美全为现代型;亚洲除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拉美除古巴、乌拉圭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
7、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数+65岁及以上人数)/(15-64岁人口数)]×100%。
当人口负担系数≤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孕龄妇女(15-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的基础。
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资料整理自网络与教材,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整理者删除。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13亿人口(2005/1/6)。
[记忆]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自然增长保持较低全,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特点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家为传统型,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二故乡4、新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知识点总结
思路分析:分布特点→分布原因
1.世界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答:很不均匀。
一些地区人口稠密,一些地区人口稀疏。
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低平地区。
2.形成这种分布格局的原因是什么?
答:自然因素(海陆分布、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资源)和人文因素(经济、政治、军事、历史、文化、宗教)
(1)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条件:历史较悠久,对外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
(2)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条件恶劣: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热(干旱、寒冷等),水源短缺。
②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晚,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知识点总结:
一、世界人口分布
(1)纬度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
(2)海陆分布: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垂直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二、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2.人文因素。
地理高一必修 2 第一章知识点
学习地理人口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人类组成,也有助于养成我 们的大局观,,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 您。
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 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
人口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人口数量变化包 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 万年来人口增长
人口老龄化是指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0%或者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7%。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 自然增长率(正负值均可)、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的分布1.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制约。
当今世界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对早期的人口分布影响较为明显,但人类可以通过适度改造自然来提高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社会经济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在后工业化时代,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更多的人口向消费地、交通运输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地区集聚。
⑴.世界人口分布基本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疏。
⑵.主要规律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⑴.东亚: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
⑵.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
⑶.欧洲西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
⑷.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3.自然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可能因为人文条件的不同,人口数量也会存在显著差异。
⑴自然地理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影响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第二节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⑴.相关概念人口迁移: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影响人口数量变化因素: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⑵.影响①正面影响:②负面影响: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有助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影响迁入地的社会治理。
2.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共同构成。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自然增长)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增长。
2、决定因素: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时间差异: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4、地区差异:人口数量,亚洲最多,非洲次之;人口增长,非洲第一,拉丁美洲次之。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2、转化增长模式若发生改变,一定是死亡率先下降。
3、空间分布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已进入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想现代型的转变。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4、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想现代型的转变。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一、定义: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二、分类:二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3、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二、环境人口容量:1、含义:与环境承载力内涵一致2、特点:3、影响因素:资源(最主要)、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1、含义: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谋其原因: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3、实现途径: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世界各国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高中地理必修二2019新人教版第1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口目录第一节人口分布知识点1 世界人口的分布知识点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1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知识点2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第三节人口容量知识点1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知识点2 人口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分布知识点1 世界人口的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疏。
二、世界人口分布规律1. 人口密集区:东亚与南亚(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欧洲西部(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北美东部(五大湖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2. 人口稀疏区: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气候严寒,不利人类生产及生活); 南极洲撒哈拉(气候干旱,水源短缺)、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气候湿热,不利于居住)。
3. 纬度分布:90%集中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4. 海陆分布: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5. 垂直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例1】从全球范围看,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A.澳大利亚大陆B.亚马孙平原C.塔克拉玛干沙漠D.印度河平原2.影响②③人口稠密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B.历史因素、经济发展水平C.社会生产方式、历史因素D.地形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答案】1.D2.B【解析】1.印度河平原平坦广阔,沿岸灌溉农业发达,人口稠密,D正确。
澳大利亚大陆东南沿海温暖湿润,适于居民生活,开发历史久,人口集中;广大内陆为草原和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居住困难较多,居民较少,A错误。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基础知识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而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且与该地区的人口基数有关。
2、20世纪以来(近100多年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3、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亚洲是目前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而非洲是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总的来说,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一些发达国家出现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日本),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时期)人口增长很快(原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
4、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出生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寿命的延长,出现了老年人口比重过高的现象,称为人口老龄化(指标: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超过7%);给社会带来的问题是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青壮年负担加重,增加社会养老负担,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其解决的措施主要是⑴鼓励生育⑵接纳移民⑶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是主要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共同构成,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和右下图相对应)7、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传统型,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即已处于现代型。
【金字塔人口年龄结构图、三角坐标系图判读】而我国近年来不断放开二孩政策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生育率低、性别比例失衡。
8、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的范围内发生变化,可以划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注意人口迁移有时间条件)9、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二)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交通、文化教育、婚姻、家庭;(三)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四)个人因素:生活、职业等的需求。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