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表
- 格式:docx
- 大小:125.55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在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掌握和理解各类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帮助你复习和掌握核心的物理公式。
力学:1. 力的定义:F = ma (牛顿第二定律)2. 重力:F = mg (重力的大小)3. 弹簧力:F = kx (弹簧恢复力的大小)4. 万有引力定律:F = (G * m1 * m2) / r^2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5. 动能:Ek = 1/2 * mv^2 (物体的动能)热学:1. 热能:Q = mcΔT (物体的热能)2. 热传导:Q = kAΔT / d (热传导的大小)电学:1. 电流:I = Q / t (电流的大小)2. 电阻:R = V / I (电阻的大小)3. 电压:V = IR (电压的大小)4. 电功率:P = IV (电功率的大小)5. 电容:C = Q / V (电容的大小)光学:1. 光速:c = λf (光速的大小)2. 光线折射:n1sinθ1 = n2sinθ2 (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3. 薄透镜成像公式:1/f = 1/v - 1/u (薄透镜成像的公式)波动:1. 波长:λ = v / f (波长的大小)2. 波速:v = λf (波速的大小)3. 声音强度:I = P / A (声音强度的大小)4. 声级:β = 10log(I / I0) (声级的大小)这只是高中物理公式的一小部分,但它们是学习和掌握物理的基础。
当你遇到不同的物理问题时,可以根据这些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这些公式,还要注意单位的正确使用,以及在计算中遵循正确的数学运算规则。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可以作为备忘和复习的工具,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一、力学公式1、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2、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F N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3.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θCOS F F F F F 2122212-+=(θ为F 1、F 2的夹角)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 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0F 或0=∑xF0=∑yF5. 万有引力: 221r m m GF = a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天体、人造卫星、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G m h R Mm =+2)(向ma h R Tm h R m h R V =+=+=+)(4)()(22222πω =+=2)(h R GM a 向)(4)()(22222h R Th R h R V +=+=+πω、=24π地球GM 定值=+23)(Th R 即开普勒第三定律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g = G MR 2俗称黄金式6、第一宇宙速度 G 2R Mm = m V R2V=gR R GM =/ 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其中涉及了大量的物理公式。
这些公式是学习和理解物理原理的关键。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公式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高中物理必修公式的大全总结:1. 运动学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v = Δx/Δt- 加速度公式:a = Δv/Δt- 速度-时间关系:v = u + at- 位移-时间关系:x = ut + 0.5at^2- 速度-位移关系:v^2 = u^2 + 2ax2. 力学公式- 牛顿第一定律:F = ma- 牛顿第二定律:F = mΔv/Δt- 力的合成:F = √(F1^2 + F2^2 + 2F1F2cosθ)- 动能公式:K = 0.5mv^2- 势能公式:U = mgh- 功公式:W = Fd- 弹力公式:F = kx3. 热学公式- 热量传递:Q = mcΔT- 热传导公式:Q = kAΔT/d-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4. 电学公式- 电压公式:V = IR- 电阻公式:R = ρl/A- 电流公式:I = Q/Δt5. 光学公式- 光速公式:c = fλ- 折射公式:n1sinθ1 = n2sinθ2- 成像公式:1/f = 1/do + 1/di这些公式涵盖了高中物理必修内容的核心。
掌握这些公式并了解其物理意义,对于解决物理问题和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验来加深对这些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原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在学习物理公式时,学生也应该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有些公式只适用于特定情况下,而在其他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公式或者结合多个公式来解决问题。
因此,除了掌握公式本身,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高中物理必修公式的掌握对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对这些公式的熟练程度,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科。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质子的移动1.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x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x/2=[(Vo^2+Vt^2)/2]1/26.位移x=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4)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5)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 =(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 =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6)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一、力学1. 运动学1.1 一维运动公式1.速度公式:$v = \\frac{{\\Delta x}}{{\\Delta t}}$2.加速度公式:$a = \\frac{{\\Delta v}}{{\\Delta t}}$3.位移公式:$x = v_0t + \\frac{1}{2}at^2$4.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v=v0+at1.2 平抛运动公式1.水平方向位移:x=v0t2.垂直方向位移:$y = v_{0y}t - \\frac{1}{2}gt^2$3.初始速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量:$v_{0x} = v_0\\cos\\theta$,$v_{0y} = v_0\\sin\\theta$4.最大高度:$H = \\frac{v_{0y}^2}{2g}$5.飞行时间:$t = \\frac{2v_{0y}}{g}$6.总飞行时间:$T = \\frac{2v_0\\sin\\theta}{g}$1.3 圆周运动公式1.周期:$T = \\frac{{2\\pi r}}{{v}}$2.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_c = \\frac{{v^2}}{{r}}$3.圆周运动的角速度:$\\omega = \\frac{{2\\pi}}{{T}} =\\frac{{v}}{{r}}$4.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 \\omega r$2. 力学原理2.1 牛顿运动三定律1.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为零:$\\sum F = 0$2.第二定律: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F=ma3.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12=−F212.2 力的合成1.合力:$\\vec{F_r} = \\vec{F_1} + \\vec{F_2} + \\ldots + \\vec{F_n}$2.包括多个力的合力的合成:$\\vec{F_r} = \\vec{F_1} + \\vec{F_2} + \\ldots + \\vec{F_n} = \\sum \\vec{F_i} = (\\sum F_{ix})\\hat{i} + (\\sum F_{iy})\\hat{j}$2.3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1.静摩擦力:$f_s \\leq \\mu_sN$2.动摩擦力:$f_k = \\mu_kN$2.4 重力和弹力1.重力公式:F g=mg2.弹力公式:F s=kx2.5 斜面运动1.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mg\\sin\\theta$,$mg\\cos\\theta$2.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 = g\\sin\\theta$3.斜面上物体的静摩擦力:$f_s \\leq \\mu_s(N - mg\\cos\\theta)$4.斜面上物体的动摩擦力:$f_k = \\mu_k(N - mg\\cos\\theta)$二、热学1. 热力学1.1 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Q = \\Delta U + W$1.2 热容和比热容1.热容公式:$Q = mc\\Delta T$2.比热容公式:$c = \\frac{Q}{{m\\Delta T}}$1.3 热传导和热传导率1.热传导公式:$Q = kA\\frac{{\\Delta T}}{{l}}$2.热传导率公式:$k = \\frac{{Ql}}{{At\\Delta T}}$1.4 热膨胀和线膨胀系数1.线膨胀公式:$\\Delta L = \\alpha L \\Delta T$2.面膨胀公式:$\\Delta A = 2\\alpha A \\Delta T$3.体膨胀公式:$\\Delta V = 3\\alpha V \\Delta T$2. 热力学第二定律2.1 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机效率公式:$\\varepsilon = \\frac{{W}}{{Q_h}} = 1 -\\frac{{Q_c}}{{Q_h}}$2.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无需外界能量输入2.2 熵和熵变1.熵公式:$\\Delta S = \\int \\frac{{\\delta Q}}{{T}}$2.熵平衡条件:系统内部各部分熵均匀分布,达到熵最大值3. 气体的物理性质3.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2.理想气体恒定温度下的状态方程:P1V1=P2V23.2 摩尔气体状态方程1.摩尔气体状态方程:PV=NkT2.摩尔气体恒定温度下的状态方程:P1V1=P2V2三、电磁学1. 电学1.1 库仑定律1.库仑定律:$F = \\frac{{kq_1q_2}}{{r^2}}$2.电场强度公式:$E = \\frac{{F}}{{q}} = \\frac{{kQ}}{{R^2}}$1.2 电势和电势能1.电势公式:$V = \\frac{{kQ}}{{r}}$2.电势能公式:U=qV1.3 电流和电流密度1.电流公式:$I = \\frac{{Q}}{{\\Delta t}}$2.电流密度公式:$j = \\frac{{I}}{{A}}$1.4 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V=IR2. 磁学2.1 洛伦兹力1.洛伦兹力公式:$\\vec{F} = q(\\vec{E} + \\vec{v} \\times\\vec{B})$2.2 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1.磁场强度公式:$B = \\frac{{\\mu_0I}}{{2\\pi r}}$2.磁感应强度公式:$\\vec{B} = \\mu_0\\vec{H}$2.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frac{{d\\phi}}{{dt}}$2.4 感生电动势和自感1.感生电动势公式:$\\varepsilon = -\\frac{{d\\Phi}}{{dt}}$2.自感公式:$\\Phi = LI$四、光学1. 几何光学1.1 球面镜公式1.焦距公式:$\\frac{{1}}{{f}} = \\frac{{1}}{{d_o}} + \\frac{{1}}{{d_i}}$1.2 透镜公式1.焦距公式:$\\frac{{1}}{{f}} = (n - 1)(\\frac{{1}}{{R_1}} -\\frac{{1}}{{R_2}})$1.3 薄透镜成像公式1.物距公式:$\\frac{{1}}{{f}} = \\frac{{1}}{{d_o}} + \\frac{{1}}{{d_i}}$2. 波动光学2.1 单缝衍射公式1.半角衍射公式:$\\theta = \\frac{{m\\lambda}}{{W}}$2.2 双缝干涉公式1.干涉条纹位置公式:$\\sin\\theta = \\frac{{m\\lambda}}{{d}}$以上是高中物理中涉及的部分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变速运动1) 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0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0)/24、末速度vt=v0+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02 +vt2)/2]6、位移s= v平t=v0t + at2/2=vtt/27、加速度a=(vt-v0)/t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等时间间隔(T)的位移之差)9、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2)自由落体运动1、末速度vt=gt2、位移公式h=gt2/23、下落时间t=√(2h/g)4、推论vt2=2gh注:重力加速度在赤道最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公式s=v0t- gt2/22、末速度vt= v0- gt3、有用推论vt2 –v0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ax=v0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0/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4)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 v0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 v0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 (通常又表示为√(2h/g))6、合速度vt=√(vx2+vy2)=√[v02+(gt)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anβ=vy/vx=gt/v07、合位移s=√(sx2+ sy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anα=sy/sx=v0gt/2 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1)匀速圆周运动1、周期与频率T=1/f2、角速度ω=θ/t=2π/T=2πf3、线速度v=s/t=2πR/T =2πRf=ωR4、向心加速度an=v2/R=ω2R=4π2R/T2=4π2f2R5、向心力Fn=mv2/R=mω2R=4mπ2R/T2=4mπ2f2R2)万有引力定律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3、天体上的重力、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R:天体半径)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 ω=√(GM/R3), T=2π√[R3/(GM)]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r地)=7.9km/s(人造卫星的最大飞行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v2=11.2km/s, v3=16.7km/s6、近地卫星v=√(gr地)7、地球同步卫星GMm/(R+h)2=4mπ2(R+h)/T2h≈3.6 km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注: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 F F F COS 1222122++θ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F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F x =o ∑F y =o(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m m r 122(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g = G M R 2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2V=R G M =gR8、库仑力:F=K q qr122 (适用条件)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必背的所有的物理公式大全力学:1.速度公式:v=d/t2.平均速度公式:v=(v1+v2)/23.加速度公式:a=(v-u)/t4. 牛顿第二定律:F = ma5. 重力公式:F = mg6.力矩公式:τ=Fd7. 形变能公式:E = 1/2kx²8. 动能公式:E = 1/2mv²9.功公式:W=Fd10. 动量公式:p = mv11.冲量公式:J=FΔt12.加速度公式:a=(v²-u²)/2d13.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²]14. 圆周运动公式:F = ma = mω²r热学:1. 热量传递公式:Q = mcΔT2.热功公式:W=Q-ΔU3.热容公式:C=Q/ΔT4.温度转换公式:C=(F-32)/1.85.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6.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7.等压过程公式:W=PΔV8.等温过程公式:W = nRTln(V₂/V₁)9.等容过程公式:W=010.热效率公式:η=W/Q₁光学:1.光速公式:c=fλ2.焦距公式:1/f=1/v-1/u3.欧拉公式:e^(iπ)+1=04. 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5.色散公式:n=c/v6.单色光速度公式:v=λf7.球面镜成像公式:1/f=1/v-1/u8.薄透镜公式:1/f=(n-1)(1/R₁-1/R₂)9.光的速度公式:c=nλ电学:1.电压公式:V=IR2.电功公式:W=VIt3.电阻公式:R=V/I4.等效电阻公式(串联):R=R₁+R₂5.等效电阻公式(并联):1/R=1/R₁+1/R₂6.电流公式:I=Q/t7.吉尔伯特定律:V=IR+V₀8.阻抗公式(串联):Z=Z₁+Z₂9.阻抗公式(并联):1/Z=1/Z₁+1/Z₂10.欧姆定律:V=IR11.电场强度公式:E=F/Q12.库仑定律:F=kQ₁Q₂/r²。
高中所有物理公式
在高中物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用于描述和计算各种物理现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公式:
1.运动学公式
-速度公式:v=d/t
-加速度公式:a=(v-u)/t
-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2.力学公式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弹性力公式:F=k*x
- 动能公式: KE = 1/2 * mv^2
- 势能公式: PE = mgh
- 功公式: work = force * distance * cosθ
-牛顿第三定律:F1=-F2
3.热学公式
- 升温公式: Q = mcΔt
-相变公式:Q=mL
-理想气体定律:PV=nRT
-热传导公式:Q=kAΔt/l
4.光学公式
-折射率公式:n=c/v
-镜公式:1/u+1/v=1/f
-物距公式:m=h'/h=-v/u
5.电学公式
-电流公式:I=Q/t
-电阻公式:R=V/I
-欧姆定律:V=IR
-等效电阻公式:1/Re=1/R1+1/R2+...
-电功率公式:P=VI=I^2R=V^2/R
6.磁学公式
- 洛伦兹力公式: F = qvBsinθ
-磁感应强度公式:B=μ0*(I/2πr)
- 霍尔电压公式: V = Bvd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公式列表,并不能穷尽所有的物理公式。
根据你的学习进度和教材内容,可能还会有其他公式。
希望这些公式能对你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还有一些常用的物理常数和单位也需要我们掌握,例如:重力加速度:g = 9.8 m/s^2真空中的光速:c = 3 × 10^8 m/s真空中的电常数:ε0 = 8.85 × 10^12 F/m真空中的磁常数:μ0 = 4π × 10^7 T·m/A了解这些物理常数和单位,有助于我们在计算和推导过程中保持准确性。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大全动力学1. 速度公式:速度(v)等于位移(s)除以时间(t):v = s / t2. 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v)等于总位移(Δs)除以总时间(Δt):v = Δs / Δt3.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等于速度变化(Δv)除以时间(Δt):a = Δv / Δt4. 牛顿第二定律:力(F)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加速度(a):F = m * a5. 动能公式:动能(K)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速度的平方(v^2)的一半:K = (1/2) * m * v^26. 功公式:功(W)等于力(F)乘以力的作用距离(s):W = F * s力学1. 弹簧力公式:弹簧力(F)等于弹性常数(k)乘以弹性伸长量(x):F = k * x2. 重力公式:重力(F)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重力加速度(g):F = m * g3. 牛顿万有引力公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F)等于它们的质量(m1、m2)乘以两者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的乘积的比值(G):F = G * (m1 * m2) / r^24. 动摩擦力公式:动摩擦力(F)等于动摩擦系数(μ)乘以物体的质量(m)乘以重力加速度(g):F = μ * m * g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热力学1. 热传导公式:热传导率(H)等于传热速率(Q)除以传热区域的面积(A)和温度差(ΔT)的乘积:H = Q / (A * ΔT)2. 热膨胀公式:长度变化量(ΔL)等于长度(L)乘以线膨胀系数(α)乘以温度变化量(ΔT):ΔL = L * α * ΔT3. 热容公式:热容量(C)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物体的比热容(c):C = m * c4. 牛顿冷却公式:物体的冷却速率(Q)等于冷却系数(h)乘以物体的表面积(A)乘以温度差(ΔT):Q = h * A * ΔT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被创造或消灭,只会转化形式或在物体间传递光学1. 光速公式:光速(c)等于光的波长(λ)乘以光的频率(f):c = λ * f2. 光的折射公式:光的折射率(n1)乘以入射角(θ1)等于光的折射率(n2)乘以折射角(θ2):n1 * sin(θ1) = n2 * sin(θ2)3. 凸透镜公式:物距(p)减去像距(q)的倒数等于透镜的焦距(f)的倒数:(1 / p) - (1 / q) = (1 / f)4. 凹透镜公式:物距(p)加上像距(q)的倒数等于透镜的焦距(f)的倒数:(1 / p) + (1 / q) = (1 / f)5. 平面镜公式:物距(p)等于像距(q)的相反数:p = -q以上是高中物理常用的一些公式,通过运用这些公式,可以解决和计算许多与物理相关的问题。
高中物理基本公式表一、静力学:1.重力 G=mg 2.弹簧力 胡克定律及其变形式 F=kx ,x k F ∆=∆ 3.物体受共点力平衡条件 合力为零(,)4.滑动摩擦力 N f μ= 静摩擦力 N f f m 0μ=≤静 5.浮力 gV F ρ=浮 6.密度 mVρ=,V m ρ=,ρm V =7.力矩 FL M = 8.两个力的合力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2121F F F F F +≤≤-合 二、运动学:1.匀速直线运动 vt S =,t S v =,vS t = 2.匀变速直线运动((2)初速为零,时间等分:nT 时的即时速度 v 1:v 2:v 3=1:2:3 nT 时的总位移 S 1:S 2:S 3 =1:4:9 第nT 内的位移 S 第1:S 第2:S 第3=1:3:5 加速度求法 212T S S a -=, 即 S 2-S 1=aT 2 (3)初速为零,位移等分:运动nS 时的时刻 t 1:t 2:t 3=1:2:3 运动nS 时的即时速度 V 1:V 2:V 3=1:2:3通过第n 个S 的时间 ()()23:12:1::321--=∆∆∆t t t(4)平均速度 T S S V V V t SV t 2221212+=+===(5)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2222122t s v v v v ≥+=2.自由落体: gt v =,221gt h =,gh v 22= 下落时间,落地速度 ght 2= ,gh V t 2= 3.上抛运动 gt v v t -=0,2021gt t v h -=,gh v v t 222-=- 上升时间,飞行时间 t 上=t 下=,gV t 02=上升最大高度: g V H 220=4.平抛运动水平方向: 0v v x = , X=V 0t 竖直方向: y v gt =, h=gt 2 , gh t 2=合运动: 2220t g v v t +=,22h x s +=三、运动定律1.牛顿运动定律 tpma F ∆∆==合,动力-阻力=ma 2.系统法 动力-阻力=总质量×加速度 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 1.V?T? f? T f 1=,R tsv ω== f Tππω22==,f T 12==ωπ 2.向心加速度公式: 22222244v a R R f R R T πωπ==== 3.向心力公式 22222244mv F m R m R m f R R Tπωπ====4.万有引力定律 F=Gm m r 122 G=6.67×10-1122kgm N ⋅5.涉及引力的计算模式: 引力==向心力6.人造卫星的线速度和周期 rGM v =,GM rT 32π=7.第一宇宙速度 gR v =1,RGM v =1五、机械能1.功 Pt W = 2.恒力功 W=FSCos 3.平均功率 v F tWP ==4.瞬时功率 θcos t t t v F P =,力与速度同向时 P t =F t V t5.动能 E k ==12mV 2, E k =Pm 22重力势能 E p =mgh ,p G E W ∆-= 弹簧的弹性势能 212P E kx =机械能 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 6.动能定理:W 外= 12mv 22—12mv 127.机械能守恒定律: 条件: 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 mgh 1+12mv 12==mgh 2+12mv 28.功能原理: 外力和“其它”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 9.功能关系: 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路程等于系统失去的机械能,等于摩擦产生的热12E E fS Q -==相对 六、动量1.物体的动量 P=mv, 2.恒力的冲量: I=Ft 3.动量定理: Ft=mv 2—mv 1 4. 动量守恒定律 : 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 11v m +m 2v 2 = m 1v 1’+m 2v 2’ 5. 完全非弹性碰撞 mV 1+MV 2=(M+m )V 七、振动和波1.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F=-kx2.单摆振动周期 gL T π2= 3.弹簧振子周期 km T π2= 4.波长 fv vT ==λ 5.波速 f Tv λλ==八、热和功1.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S V d = 2.分子的质量 AN M m =3.摩尔体积 ρMV =4.分子所占的体积 AN V v =5.分子的直径,固液分子距离 3336πρvN M v d A === 6.热力学第一定律 ∆E W Q 内=+ 7.没有物态变化时的吸、放热量 t cm Q ∆= 九、静电学1.库仑定律: 221rq q kF =2.电场强度: 定义式 qFE = 点电荷电场场强 r Q kE = 匀强电场场强 dUE =3.电势,电势能 qE U A 电=,A qU E =电4.电场力的功 W=qU ab 5.粒子通过加速电场 221mv qU =6.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量 222022212121V L md qU V L m qE at y === 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角 20mdv qUL v v tg xy ==θ7.电容器的电容 c Q U=电容器的带电量 Q=cU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kdS c πε4=十、恒定电流1.欧姆定律 RU I =U=IR IU R =2.电阻定律 SL R ρ= 3.电功率 P=UI 纯电阻 R U R I P 22==4.电功 W=Pt=UIt 纯电阻 t RU Rt I W 22==5.焦耳定律 Rt I Q 2= 6.串联电路总电阻 R=R 1+R 2+R 3电压分配2121R R U U =,U R R R U 2111+=功率分配 2121R R P P =,P R R R P 2111+=7.并联电路总电阻 3211111R R R R ++= 2121R R R R R +=并联电路电流分配 1221I R I R =,I 1=I R R R 212+ 并联电路功率分配 1221R R P P =,P R R R P 2121+=8.全电路欧姆定律 rR EI +=,Ir U E += 9.路端电压 U=E -Ir rR REU +=10.电源的效率 r R R U P P +===εη总有11.电源总功率 P 总=IE电源输出功率 r I IE IU P 2-==出电源内电路消耗功率 P 内=I 2r 电源输出功率最大的条件 R=r12.串联电池组: 0nE E =,0nr r = 并联电池组: 0E E =,nrr 0=十一、磁场:1.安培力 垂直时 F=BIL 2.罗仑兹力 垂直时 f=qvB 3.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基本关系式 Rmv qvB 2=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半径和周期 qB mvR =,qBm T π2= 4.磁通量 =BS 有效(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投影是有效面积)5.磁力矩 M=nBIS 有奖 (平行于磁场方向的投影是有效面积) 十二、电磁感应1.直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的电动势 BLV E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t nE ∆∆Φ==S tBn ∆∆ 3.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场时的安培力 r R VL B F +=224.转杆电动势公式: ω221BL E =5.感生电量(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 匝1R Q ∆Φ=6.自感电动势: tI L E ∆∆=自 十三、交流电1.中性面 Φm =BS , e=0 2.电动势最大值 ωεNBS m =,0=Φt3.正弦交流电流的瞬时值 i=I m Sin 4.正弦交流电有效值 最大值等于有效值的2倍5.变压器 出入P P =,2121n n U U = 6.感抗 fL X L π2=7.容抗 fCX C π21= 十四、几何光学 1. 反射定律2.折射定律 小角大角Sin Sin n =3.光速 真空中s m c /100.38⨯=,介质中nc v =4.临界角 nC 1sin =十五、光的本性1.*双缝干涉条纹宽度 λd L x =∆2.光子能量 λνhch E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km E w h +=ν逸出功 00λνhch w ==十六、原子物理1.氢原子能级,半径 21n E E n = R n =n 2R 1 2.三种衰变:c= a -4 d= b -2:c= a d=b+1, 质子变中子:c= a d= b3.半衰期 nN N ⎪⎭⎫ ⎝⎛=210, m=m 0(12)n 4.发现质子: H O N He 1117814742+→+发现中子: n C Be He 101269442+→+发现正电子:n P Al He 103015271342+→+,e Si P 0130143015++→5.质能方程 E=mc 2∆∆E mc =21u=931.5MeV 1u=1.66×10-27kg 6.重核裂变:MeV 14110101365490381023592+++→+n Xe Sr n U氢的聚变:MeV 6.1710423121++→+n He H H十七.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1.对微观量的估算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Ⅰ.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分子质量m0.Ⅱ.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摩尔体积Vm,物体的质量m、摩尔质量M、物体的密度ρ.特别提醒: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高中物理常用公式1.1 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静止或平衡的学科。
常用公式如下:重力公式:G=mg密度公式:ρ=V/m压强公式:p=F/S液体压强公式:p=ρgh胡克定律公式:F=kx(在弹性限度内)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m1m2/r^2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公式:F合=F1+F2+2F1F2cosα力矩公式:M=FL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公式:F合=0,M合=0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公式:M逆=M顺共面力的平衡条件公式:Fx=0,Fy=01.2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常用公式如下: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v0+at,s=v0t+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v=gt,h=1/2gt^2竖直抛体运动公式:v=v0±gt,h=v0t±1/2gt^2平抛运动公式:x=vt,y=1/2gt^2斜向上抛运动公式:x=v0cosθt,y=v0sinθt-1/2gt^2匀速圆周运动公式:ω=Δφ/Δt=2πf=1/T,v=ωR,a=ω^2R平均速度公式:v=s/t还有其他常用规律和公式,如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
1.3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其中牛顿三定律是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公式:F=ma向心力公式:F=mv^2/R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
4冲量与动量、功和能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改变量等于作用力的冲量。
冲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量。
动能定理:物体动能的增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
重力势能:物体在重力场中由于位置改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功: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是标量。
功率:功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机械效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动量守恒:在系统内部作用力为零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大全在高中物理高考中,掌握各种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高中物理高考中涉及到的所有公式大全,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1. 动力学- 牛顿第二定律:$$F = ma$$- 动能定理:$$W = \Delta KE = \frac{1}{2}mv^2 -\frac{1}{2}mu^2$$- 势能和机械能:$$PE = mgh, E = KE + PE$$2. 动量和冲量- 动量:$$p = mv$$- 冲量:$$I = Ft = \Delta p$$- 动量守恒定律:$$\sum p_{i} = \sum p_{f}$$3. 万有引力- 引力:$$F = G\frac{m_{1}m_{2}}{r^2}$$- 引力势能:$$U = -G\frac{m_{1}m_{2}}{r}$$4. 电磁学- 库伦定律:$$F = k\frac{q_{1}q_{2}}{r^2}$$- 电场强度:$$E = \frac{F}{q}$$- 电势能:$$PE = qV$$5. 光学- 薄透镜成像公式:$$\frac{1}{f} = \frac{1}{d_{o}} +\frac{1}{d_{i}}$$- 分辨本领:$$\theta = 1.22\frac{\lambda}{D}$$6.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Delta U = Q - W$$- 热力学第二定律:$$\Delta S \ge \frac{Q}{T}$$7. 波动- 声波频率:$$f = \frac{v}{\lambda}$$- 光速:$$c = f\lambda$$8. 格氏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n_{1}sin\theta_{1} = n_{2}sin\theta_{2}$$以上是高中物理高考中常见的一些公式,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大家考试顺利!。
初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位移公式:位移(s)=速度(v)×时间(t)2.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v)=总位移(s)÷总时间(t)3.速度公式:速度(v)=路程(d)÷时间(t)4.匀速运动公式:位移(s)=速度(v)×时间(t)5.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 变化的速度(v-vo)÷ 变化的时间(t-to)6.等速运动加速度为零:位移(s)= 初速度(vo)× 时间(t)+ ½ × 加速度(a)× 时间(t)^27.重力公式:重力(F)=质量(m)×加速度(g)8.力的公式:力(F)=质量(m)×加速度(a)9.动能公式:动能(E)=½×质量(m)×速度(v)^210.动能定理:动能(E)=力(F)×位移(s)11.功率公式:功率(P)=功(W)÷时间(t)12.机械效率公式:机械效率(η)=有用输出功(W)÷输入功(W)13.压力公式:压力(P)=力(F)÷面积(A)14.浮力公式:浮力(F)=密度(ρ)×重力加速度(g)×物体体积(V)15.杠杆原理公式:力(F1)×距离(d1)=力(F2)×距离(d2)1. 焦耳定律:功(W)= 力(F)× 位移(s)× cosθ2.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E)=½×弹性系数(k)×受力的距离(x)^23.牛顿力学公式:力(F)=质量(m)×加速度(a)4.牛顿第二定律:力(F)=质量(m)×加速度(a)5.应力公式:应力(σ)=力(F)÷面积(A)6.霍尔效应公式:霍尔电压(VH)=椭圆路径除以扫掠时间7.牛顿万有引力公式:引力(F)=万有引力常数(G)×质量1(m1)×质量2(m2)÷距离(r)^28.惯性公式:质量(m)=力(F)÷加速度(a)9.管理电流公式:电流(I)=电量(Q)÷时间(t)10.电阻公式:电阻(R)=电压(V)÷电流(I)11.焦耳热效应公式:焦耳热效应(Q)=电流(I)×电阻(R)^2×时间(t)12.波长公式:波长(λ)=速度(v)÷频率(f)。
高中物理所有的公式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 速度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它的计算公式是将物体移动的距离除以所花费的时间。
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 时间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速率。
它的计算公式是物体末速度减去初速度,再除以所花费的时间。
3. 力的公式力 = 质量× 加速度力是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作用。
它的计算公式是物体的质量乘以它所受到的加速度。
4. 动量公式动量 = 质量× 速度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
它的计算公式是物体的质量乘以它的速度。
5. 动能公式动能= 1/2 × 质量× 速度²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计算公式是物体的质量乘以它的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6. 功的公式功 = 力× 距离× cosθ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作用量。
它的计算公式是力乘以物体所移动的距离再乘以力和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
7. 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 1/2 × 弹性常数× 变形长度²弹性势能是弹性体由于变形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计算公式是弹性常数乘以物体变形的长度的平方再乘以1/2。
8. 引力公式引力 = 万有引力常数× (质量₁ × 质量₂) / 距离²引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相互吸引力。
它的计算公式是万有引力常数乘以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
9. 压力公式压力 = 力 / 面积压力是物体对单位面积施加的力。
它的计算公式是物体的力除以它的面积。
10. 浮力公式浮力 = 密度× 重力加速度× 体积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它的计算公式是物体所在液体或气体的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物体的体积。
11. 电流公式电流 = 电量 / 时间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量度。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总结表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F = m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 F = m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公式变形:( 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F_{12} = -F_{21} )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动能与势能•动能公式:( E_k = mv^2 )–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势能公式:( E_p = mgh )–势能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机械能守恒定律:( E_k + E_p = const )–系统的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动量与冲量•动量公式:( p = mv )–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冲量公式:( J = Ft )–冲量等于力乘以作用时间•动量守恒定律:( p_{initial} = p_{final} )–系统的初始动量等于最终动量热量与温度•热量公式:( Q = mcT )–热量等于质量乘以比热容乘以温度变化•温度公式:( T = K )–摄氏温度转换为开尔文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Q = U + W )–热量等于内能变化加对外做的功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S 0 )–系统的熵(无序度)总是增加或保持不变库仑定律•库仑定律:( F = k )–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等于库仑常数乘以电荷乘积除以距离的平方欧姆定律•欧姆定律:( I = )–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电场与电势•电场强度公式:( E = )–电场强度等于受到的电力除以电荷•电势公式:( V = )–电势等于做的功除以电荷•串联电路公式:( V = V_1 + V_2 + … )–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公式:( V = V_1 = V_2 = … )–各分支电压相等•电流公式:( I = I_1 + I_2 + … )–总电流等于各分电流之和•电阻公式:( R = R_1 + R_2 + … )–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光的传播•光速公式:( c = )–光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除以折射率•折射定律:( n_1(_1) = n_2(_2) )–入射角的正弦值乘以入射介质的折射率等于折射角的正弦值乘以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光的波动•波长公式:( = )波长公式:( = )•波长等于光速除以频率•振动周期公式:( T = )–周期等于频率的倒数光的粒子性•光子能量公式:( E = hf )–光子的能量等于普朗克常数乘以频率声波传播•声速公式:( v = )–声速等于波速的平方根乘以介质的密度•声压公式:( p = )–声压等于力除以面积声音的波动•波长公式:( = )–波长等于声速除以频率•振动周期公式:( T = )–周期等于频率的倒数在学习和使用高中物理公式时,建议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每个公式都有其适用的物理场景和条件,理解公式适用的范围和限制,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和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 1 公式1.平均速度:① v s总(通用)t总②v2v1v2(s1=s2时, v1、 v2为前半程、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1v2③v v1v2(t1=t2时, v1、v2为前半段时间、后半段时间内的2平均速度)④v v0vt(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⑤v v t中(用于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1)基本公式 (知三求二 )① v t v 0at②s v0 t1at22③v t2 v022as④s v0v t t2⑤s v t t1at 22(2)辅助公式①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02v t2 v s中2②逐差法:a s6 s5s4 s3 s2s19T 2(3)比值公式①第N秒末的速度(v0=0):vⅠ:vⅡ:vⅢ=1:2:3②第 N 秒内的位移( v0=0):sⅠ:sⅡ:sⅢ= 1:3:5③前 N 秒内的位移( v0=0):s1:s2:s3= 1:4:9④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 N-s N-1=aT2⑤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v0=0):t1 : t2 : t3 1 : ( 2 1) : ( 3 2 )3.力学公式:①重力: G mg②弹簧的弹力: F kx③滑动摩擦力:f N f m静摩擦力: 0 f静fm,平衡时: f静F动力④合力的范围:F1F2≤F合≤F1F2当F1=F2且夹角为 120°时: F1= F2= F 合当F1=F2且夹角为θ时:F合2F1cos2⑤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下滑分力: G1=mgsin θ垂直分力 ( 压力 ): G2=mgcosθ4.牛顿第二定律: F ma①光滑斜面上物体自由下滑时:a g sin②粗糙斜面上物体匀速下滑的条件:tan③一根连续的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
④牛二定律的瞬时性:弹簧、皮筋等软性物体的弹力不能突变,桌面、绳子等硬性物体的弹力可以突变,重力、电场力不能突变。
⑤连接体问题:下图中无论地面是否有摩擦力,中间绳子的拉力均为:T m1Fm2m1Fm2TT Fm1m1m25.超重与失重:①当加速度竖直向上或竖直分加速度向上时,物体超重:N m(g a) 或N m( g a y )②当加速度竖直向下或竖直分加速度向下时,物体失重:N m(g a) 或N m( g a y )高中物理必修 2 公式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 v0与 F 合不共线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0的方向转向 F 合的方向2.船渡河问题(v 船与河岸的夹角为α):(1)时间最短:α =90°,t minL v船(2)路程最短:①如果 v 船>v 水,cos v水, s min=L v船②如果 v 船<v 水,cos v船,v船⊥v 合v水3.绳拉船问题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的运动进行分解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v1绳子伸缩θ③两个分运绳子摆动v2 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 v t gt2gh②下落高度:h1gt 22③下落时间: t 2h g5.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 v t v0gt②下落高度: h v0t 1 gt22 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 v t v0gt②上升高度:h v0t 1 gt22③上升时间:t上v0 g④最大高度: H v02 2g7.平抛运动①分速度:②合速度:v v2(gt) 2t0③速度方向:tan gt v0x v 0tg ④分位移12v0 xy gt 2 y2⑤位移方向:tangt 2v0⑥飞行时间: t2h,与 v0无关g8.斜抛运动v x v0 cos θx v0 cos θt①分速度②分位移y v 0 sin θt 1gt2v y v 0sin θ- gt22v0 sin θ③飞行时间:tgv02sin 2θ④射程: X g⑤射高: Yv02 sin 2θ2g —————————————————————9.线速度:vs 2 r单位: m/st T10.角速度:2单位: rad/st Tv r1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12.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1f13.转速与频率的关系:n60 f14.向心力:v22 4 2F向m r mr m T 2r 15.向心加速度:a向v22r4 2rr T 2 16.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v gr17.方程格式: F 向 = 实际力 =所需的向心力18.开普勒第三定律: a 3k (圆轨道r3k )T 2T 2 19.万有引力定律:F G m1m2, G=6.67 ×10-11r 220.中心天体质量:M4 2 r 3GT 221.中心天体密度:ρM3πT为近地卫星周期)3GT2(4πR322.卫星的轨道越高,转动得越慢.23.卫星的运行速度:v GMr24.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GMR2“黄金代换”:GM = R2g25.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 v1Rg 7.9km/s 第二宇宙速度 (脱离速度 ): 11.2km/s第三宇宙速度 (逃逸速度 ): 16.7km/s —————————————————————26.功的定义式:W Fs cos恒力做功27.变力做功的计算:①摩擦力做功:Wf =±fs,s为路程②F-s 图像法: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28.摩擦发热: Q = f s·相对29.功率:PW Fv cost30.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v mPf 31.动能:E k 1 mv2232.重力势能:E P= mgh33.弹性势能:E p 1 kx2234.动能定理:W总 E k1mv221mv122235.机械能守恒:mgh11mv12mgh21mv2222选修 3-1 公式一、电场1、电荷先中和后均分:q q1q 2(带正负号 ) 22、库仑定律:F k q1q2(不带正负号 ) r 2(k=9.0 10×9 N·m2/C2, r 为点电荷球心间的距离) 3、电场强度定义式:E Fq场强的方向:正检验电荷受力的方向.4、点电荷的场强: E A k Q(Q 为场源电量 ) r A25、电场力做功: W AB qU AB(带正负号 )6、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W电 E P7、电势差的定义式:U AB WAB(带正负号 ) q8、电势的定义式:A WAP(带正负号 ) q(P 代表零势点或无穷远处)9、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U AB A B10、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E Ud(d 为沿场强方向的距离)2qU 11、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vm 1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qU加速度—— amdqU l 2偏转量—— y2md v023、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I 1R2, I 1R1R2I 干I 2R1R24、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串R1R2 (nR)5、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并R1R2 (R)R1R2n6、 I-U 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k tan1R7、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 URE8、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R r9、闭合电路的路端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关系:U E I r10、电源输出特性曲线:电动势 E:等于 U 轴上的截距内阻 r:直线的斜率r tanEI 短11、多用电表:若将电压表量程扩大n 倍,需R串(n1)R g 若将电流表量程扩大n 倍,需R并R gn1欧姆表:调零 I g E,测量 I xR内ER内Rx 12、电功 (电能 ):W UIt Pt偏转角—— tanqU l对于纯电阻:W Pt UIt I2Rt U2t md v 0213、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并偏转:qU 2l 2U 2 l 2y4dU 12qU12md m14、电容的定义:C Q单位:法拉 F U15、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S4 kd二、电路1、电阻定律:R l(l 叫电阻率 )S2、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U 1R1, U 1R1U 总U 2R2R1 R2R 13、电功率: P W UIt对于纯电阻:PWUI I2RU 2t R14、电热:Q I 2 Rt15、热功率:P热I 2 R16、闭合电路中的电功率:EI U 外 I U内 I17、电源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当 R r 时,输出功率最大,P出E24r 18、电源的效率:P出UI U RP总EI E R r三、磁场1、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 极的指向2、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3、磁感应强度:B F单位:特斯拉 TI l4、安培力: F BIL sin(θ为 B 和 L 的夹角 )安培力的方向判断:左手定则5、磁通量:BS sin单位:韦伯 Wb(θ为 B 和 S 的夹角,Φ与匝数无关 )6、力矩:M FL(L 为力 F 的力臂 )7、通电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旋转的磁力..矩: M nBIScos(θ为 B 和 S 的夹角 )辐射对称磁场中磁力矩最大:M nBIS8、洛伦兹力: f qvB sin(θ为 B 和 v 的夹角 )9、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半径: r mv qB周期: T2m(与 v 无关 )qB10、速度选择器选出粒子的速度:v E B11、质谱仪测粒子荷质比:q2Um B2 r 212、回旋粒子加速器:动能E k q2 B 2r 2 2m13、霍尔效应:①测速 U Bvd②测流量 Q I(bR c )B a11、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E Bvd(d 为极板间的距离)8、变压器:(1)变压原理:U 1n 1U 2n 2选修 3-2 公式(2)变流原理:I 1n 2一、电磁感应I 2 n 11、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3)多绕组变压器: U 1:U 2:U 3=n 1:n 2:n 3①动生电动势——右手定则n 1I 1=n 2I 2+n 3 I 3 ②感生电动势——楞次定律 9、远距离输电:2、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①动生电动势—— EBLv sin②感生电动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nt4、磁通量变化的三种情况:I 3 I 2, U 3略小于U 2;P 损 I 2R 线(P )2lB S sinUSBS sin选修 3-5 公式B S(sin2sin1 )一、碰撞与动量守恒 5、回路电磁感应通过的总电荷量:q n1、动量: p=mv ,矢量,单位: kg ·m/sR2、动量的变化:△ p=mv 2 -mv 1 (一维 )6、自感现象:线圈总要试图维持原电流 . 是矢量减法,一般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7、右图中金属杆受到的3、动量与动能的关系:p2mE k,E kp 2B 2l 2v2m 安培力为: FR4、冲量: I=Ft ,矢量,单位: N ·s5、动量定理: I=△p ,或 Ft=mv 2-mv 1 (一维)二、交变电流6、动量守恒定律: m 1v 1+m 2v 2=m 1v 1′+m 2v 2′(一维)1、在匀强磁场中,线圈从中性面开始,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旋转产生的条件: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正弦交流电:7、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瞬时值: e=nB ωS sin ωt m 1 ·OP=m 1·ON+m 2·O ′M 最大值: E m =nB ωS8、弹性碰撞:没有动能损失2、中性面:线圈与磁场垂直的位置, 此时 最大,但 为零,故 em 1v 0m 2tv 1 ' m 12m 1v 03、交流电压 (电流 )的有效值:m 2v 0 , v 2 '(1)正弦交流电: UU mm 1 m 2m 1 m 22(牛顿摆中 m 1=m 2,故 v 1 2′=v 0,入射球 损失的动能最多 )′=0,v ...22 U 29、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 损失的动能最多(2)非正弦:U 1t 1U 2 t 2 (t 1 t 2 ) .. R R Rm 1v 0=(m 1+m 2 )v ′或:I 12R t 1I 22 R t 2I 2 R (t 1 t 2 )10、若 m 、M 开始均静止,且系统动量守恒,则:mv 1=Mv 2, ms 1=Ms 24、交流电压 (电流 )的平均值:(1)研究的时间 t T时:E n二、波粒二象性t41、光子的能量: EhvhcT,且为正弦交流电时:2E m(2)若 t Ev 为光的频率,4为光的波长5、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f 1 ,2f其中 h=6.63×10- 34J ·sT2、遏止电压: eU1mv max2E km6、电感器对交流电的作用:感抗 R L =2πfL ·2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v 1mv max2W1 7、电容器对交流电的作用:容抗 R C22 fCPt4、光源发出的光子数:n隔直流,通交流;阻低频,通高频hc5、康普顿效应——光子的动量:ph 6、德布罗意波的波长:hp三、原子结构之谜1、汤姆生用电磁场测定带电粒子的荷质比:qEhm B2d22、分子、原子的半径约为10-10 m- 14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 m核子(质子、中子 )的半径约为 10-15m3、巴耳末系 (可见光区 ):111λ R(22n2 ), n 3, 4, 5...对于氢原子, R=1.097×107m-1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En1 E, rnn2rn211其中 n 叫量子数, n=1, 2, 3⋯.- 10E1=-13.6eV,r1 =0.53×10 m5、能级跃迁: hv=E m-E n四、原子核t1、剩余的放射性元素质量:m m01T 122t2、剩余的放射性元素个数:n n0 1 T 1223、卢瑟福发现质子:147N24 He178O 11H4、査德威克发现中子:49Be24 He126 C 01 n5、α衰变:23892U23490Th24 He6、β衰变:23490T h23491 Pa-11e v (v 射线 ) 7、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2713 A l24 He1530 P01n3030i0v 中微子)15P14S1e(8、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 c 2,E m c 29、重核的裂变:23592U01n3680 K r14456Ba301 n 10、轻核的聚变:21H31 H24 He 0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