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 第一次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论第一次作业

名词解释题

1.教育目标:是一个关于教育活动之预期结果的总的概念,是指一定的教育活动所要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

2.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概念有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等。

3.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和活动程序。

4.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5.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6.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7.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8.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课程。

9.微型课程: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10.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性的研究和探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1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12.档案袋评价法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

13.表现性评价:就是运用真实的任务或模拟的练习来引发学生真实的反应,由教师或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主要有反应题、书面报。

14.自学辅导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学习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我国教育界人士根据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教会学习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实践、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充分发挥视觉分析器的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以听觉器为主的模式,实现视听结合、手脑并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交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15.范例教学:顾名思义,主要是通过典型事例和教材中的关键性问题的教授和探索,促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带动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16.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的知识内容的过程。

17..课堂气氛:是指班级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包括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和情绪波动以及课堂秩序等。分为两种类型:支持性和防御型。

18.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教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19.总结性评价:着眼于学生对某门课程整个内容方掌握,注重于测量学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它是对学生在某个教程或单元取得的学习成绩进行的全面评定。它的评价项目的概括水平一般较高;考试或测验内容范围较广,而且试题一般包括许多构成该课题的基本只是、技能和能力;评价的频率不高,一般一学期或一学年二到三次。

20.课程评价:是在系统调查和描述的基础上对学习课程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学校课程现实(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价值作出判断,以期不断完善课程,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