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铺巾
- 格式:pdf
- 大小:467.08 KB
- 文档页数:9
消毒铺铺巾评分标准消毒铺巾是医疗卫生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清洁工具,用于擦拭手术台、器械、医疗设备等表面,以确保无菌状态。
消毒铺巾的质量对医疗工作的安全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评分标准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介绍消毒铺巾的评分标准,以供参考。
一、外观质量。
1.1、整洁度,消毒铺巾应当整洁无破损,无明显的污渍和异物。
1.2、色泽均匀,消毒铺巾应当颜色均匀,无明显的色差。
1.3、无纤维脱落,消毒铺巾在使用过程中不应有纤维脱落现象。
二、吸水性能。
2.1、吸水速度,消毒铺巾应当具有较快的吸水速度,能够迅速吸收水分。
2.2、吸水量,消毒铺巾的吸水量应当符合标准要求,能够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
三、抗拉强度。
3.1、抗拉断裂强度,消毒铺巾在擦拭过程中应当具有一定的抗拉断裂强度,不易破损。
3.2、耐磨性,消毒铺巾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具有一定的耐磨性,不易起球和褶皱。
四、无菌性能。
4.1、无菌包装,消毒铺巾应当采用无菌包装,确保产品的无菌状态。
4.2、无菌指标,消毒铺巾应当符合相关的无菌指标要求,确保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交叉感染。
五、环保性能。
5.1、无异味,消毒铺巾在使用过程中不应有异味,符合环保要求。
5.2、可降解性,消毒铺巾应当具有一定的可降解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包装标识。
6.1、产品标识清晰,消毒铺巾的包装上应当标有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6.2、使用说明,消毒铺巾的包装上应当标有产品的使用说明,方便用户正确使用。
七、价格性价比。
7.1、价格合理,消毒铺巾的价格应当与其质量相符合,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7.2、售后服务,消毒铺巾的生产厂家应当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用户权益。
综上所述,消毒铺巾的评分标准涉及外观质量、吸水性能、抗拉强度、无菌性能、环保性能、包装标识和价格性价比等多个方面。
在选择消毒铺巾时,需综合考虑以上各项指标,确保选购到质量优良的产品,以保障医疗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希望本评分标准对您有所帮助。
手术区皮肤消毒、铺巾操作规范【目的】1、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
2、除显露手术切口所必需的皮肤区以外,遮盖住其他部位,使手术区域成为较大区域的无菌环境,以避免和尽量减少手术中的污染。
【准备及注意事项】一、手术区皮肤消毒1、消毒前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
如皮肤有感染病灶,除急症手术应延迟。
2、根据手术切口位置及手术类型确定皮肤消毒的区域。
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一般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3、清洁备皮,如皮肤上有较多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可先用汽油或乙醛拭去。
4、病人上手术台后,再次核对病人和所施手术的种类;摆放适当的体位。
5、如皮肤无伤口,消毒选用碘酊或碘伏;对伤口处及特殊部位(面部、会阴部、粘膜及幼儿的皮肤)宜用新洁尔灭、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液。
6、消毒时一般以切口为中心向四周涂榛;如为感染伤口或肛门等处手术,则应自清洁的周围开始,最后涂擦感染部位或肛门。
7、蘸消毒液量不可过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8、消毒者的手勿接触病人的皮肤及其他物品。
9、消毒者的手勿接触病人的皮肤及其他物品,消毒完毕,应再用消毒液对手、前臂消毒,然后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二、手术区铺巾1、手术区皮肤消毒后,由执行消毒的医师及器械护士协同进行手术区无菌巾单的铺设。
2、先铺无菌巾,再铺无菌单。
3、根据手术切口的走向判断铺巾顺序。
4、原则上除手术野外,至少要有两层无菌布单遮盖。
手术野四周及托盘上的无菌单为4〜6层,手术野以外为两层以上。
5、铺巾者(第一助手)铺好手术巾后,应再次消毒手和前臂,然后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操作方法】一、手术区皮肤消毒以碘酊、酒精消毒法说明。
1、首先取碘酊纱球1~2块,顺着一个方向有顺序地涂擦皮肤:首先自上而下地涂抹切口部位,然后依次向左右两侧做对称性的涂抹,最后涂手术区的外周部分,消毒应以切口为中心向外周扩大,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消毒纱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
在向外消毒过程中,每次涂擦应稍有重叠,不可留有空白区。
手术区的消毒和铺巾标准手术区的消毒和铺巾是保证手术环境无菌的重要程序。
在手术过程中,正确的消毒和铺巾标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区的消毒和铺巾的标准,包括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选择、消毒时间、铺巾的要求等内容。
首先介绍手术区的消毒方法。
手术区消毒主要分为两种方法: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
物理消毒主要包括高温湿热消毒和辐射消毒。
高温湿热消毒是通过加热和蒸汽的作用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辐射消毒则是利用紫外线或电子束辐射杀灭微生物。
化学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化学消毒分为两种方法:低温消毒和常温消毒。
低温消毒通常使用过氧乙酸和氯化二异氰尿酸盐等物质进行消毒。
常温消毒则是通过使用乙醛、酒精等化学物质进行消毒。
在选择消毒剂时,需要考虑其杀菌效果、毒性、安全性等因素。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乙醛、过氧乙酸、氯化二异氰尿酸盐等。
在选择消毒剂时,要根据手术器械的种类和要求来确定最适合的消毒剂。
消毒时间是保证手术区无菌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物理消毒需要较长的时间,如高温湿热消毒需要至少20分钟才能达到杀菌效果。
化学消毒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在5-15分钟左右。
除了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外,铺巾的要求也是手术区消毒的重要环节。
铺巾要求必须符合无菌标准,确保手术过程中不会传播细菌和病毒。
铺巾的选择应遵循一次性使用原则,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铺巾应保持干燥、无沾污和无破损,以确保手术区的整洁和安全。
总结起来,手术区的消毒和铺巾标准是确保手术环境无菌的关键环节。
正确的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选择、消毒时间和铺巾要求,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经股动脉穿刺消毒铺巾流程
一、准备工作
1.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
2.准备消毒器材和药物
二、洗手
1.佩戴手术帽、口罩和手套
2.用流水和肥皂洗手
(1)按规范洗手流程洗手
(2)彻底清洁双手和手腕
三、消毒操作
1.准备消毒溶液
2.消毒手术部位
(1)使用消毒溶液彻底擦拭手术部位
(2)从中心向外擦拭,确保覆盖整个手术区域
四、铺巾操作
1.准备无菌巾
2.铺设巾布
(1)将无菌巾平整地铺设在消毒过的手术部位上
(2)确保巾布完全覆盖手术区域,边缘不与皮肤接触
五、完成准备
1.检查巾布铺设情况
(1)确认巾布无皱褶、无污染
(2)确保巾布与手术区域无接触
2.确认操作无误。
消毒铺巾操作流程
消毒铺巾操作流程
消毒铺巾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消毒物品,用于擦拭医疗器械、手术台
等物品表面,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保证消毒效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准备工作
在进行消毒铺巾操作前,需要准备好以下物品:消毒液、铺巾、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2.清洗铺巾
将铺巾放入清洗机中进行清洗,清洗后的铺巾需要晾干。
3.浸泡消毒
将清洗干净的铺巾放入消毒液中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
4.取出铺巾
使用手套将铺巾从消毒液中取出,轻轻挤压铺巾,使其吸收消毒液。
5.挂晾铺巾
将铺巾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避免阳光直射。
6.包装铺巾
将干燥的铺巾放入密封袋中,标注好消毒日期和有效期。
7.使用铺巾
在使用铺巾前,需要先进行手部消毒,并佩戴好防护用品。
使用铺巾时,需要注意不要重复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8.清洗铺巾
使用完毕的铺巾需要及时清洗,避免细菌滋生。
以上就是消毒铺巾操作流程,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保证消毒效果,避
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医疗机构中,消毒铺巾是必不可少的消毒物品,
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急诊手术区消毒铺巾法
【消毒方法】
1.头部手术必须剃净头发,先用肥皂水及清水擦头,然后用4%碘酊消毒,再用75%乙醇消毒2遍。
2.唇、腭裂手术75%乙醇3遍。
3.近耳部手术耳内塞棉球,2%碘酊消毒,75%乙醇消毒2遍。
4.眼部手术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结膜,消毒纱布擦干后,用75%乙醇(稍干)轻搽眼睛四周2遍。
5.胸、腹、腰部、四肢等手术3%碘酊消毒1遍,75%乙醇消毒2遍。
如关节置换手术,则3%碘酊消毒2遍,70%乙醇消毒2遍。
6•会阴部手术肛门周围及大腿侧用3%碘酊,75%乙醇消毒,阴囊、会阴部用1:1000氯己定或苯扎混镇消毒。
7.裂伤、割伤等伤口20%肥皂水刷洗伤口周围,用清水冲净,第二遍方法同上,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无菌纱布擦干后,3%碘酊消毒伤口周围,75%乙醇消毒2遍。
8,供皮区肥皂水及清水擦洗后,75%乙醇消毒2遍。
9•阴道手术20%肥皂水及无菌盐水冲洗后,用0.2%聚维
酮碘消毒。
【注意事项】
1.消毒范围与备皮范围相同,包括伤口四周15~20cm
区域。
2.消毒顺序应由手术区中央向四周进行,已接触边缘不应再返,顺中央感染伤口,肛门、会阴部消毒应由外向内涂搽,污染区域最后消毒。
3•应待碘酊干后再以75%乙醇脱碘。
第一遍乙醇的消毒范围不应超越碘酊消毒范围。
消毒铺巾的要求
消毒铺巾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 消毒要求: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至少15cm的区域,如手术涉及到的关节、腹膜等部位,消毒范围应相应扩大。
2. 铺巾要求:无菌巾、单的铺盖要准确、严密,需要将患者的全身遮盖,只显露出手术部位,确保手术过程中无菌。
铺巾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先对侧后本侧。
3. 巾的固定:铺巾完成后,需要用巾钳固定无菌巾的边缘,防止滑脱。
4. 巾的更换: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无菌巾、单被浸湿或受到污染,应及时更换,以保证手术区域的干燥和清洁。
5. 注意细节:在铺巾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空气的流动和灰尘的飞扬,减少人员走动和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总之,消毒铺巾的要求是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环境,减少感染的风险,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消毒铺巾操作流程
消毒铺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和病
毒的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消毒铺巾的
操作流程。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消毒铺巾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
的工具和材料,包括消毒液、清洁布、手套等。
确保所有工具和材
料都是干净的,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第二步,清洁铺巾。
将铺巾放入清洁布中,用清水冲洗干净,
去除表面的污垢和细菌。
然后将铺巾晾干,确保完全干燥。
第三步,消毒铺巾。
将准备好的消毒液倒入容器中,将铺巾浸
泡在消毒液中,确保铺巾完全被浸泡。
根据消毒液的说明书上的时
间要求,保持一定时间,让消毒液充分发挥作用。
第四步,清洗铺巾。
将消毒后的铺巾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去除残留的消毒液。
然后将铺巾晾干,确保完全干燥。
第五步,存放铺巾。
将消毒干燥后的铺巾叠放整齐,放入干净
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在存放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受潮和受污染。
最后,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存放的铺巾是否有变质或受污染的
情况,如有发现及时处理。
同时,定期更换消毒液,确保消毒效果。
总的来说,消毒铺巾的操作流程是一个细致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铺巾的消毒效果。
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我们才能有效地保障人们的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项工作,做好消毒铺巾的操作流程。
消毒铺巾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消毒铺巾操作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确保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整洁,清除杂物和污渍。
- 确保使用的消毒剂符合相关标准,并且没有过期。
- 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喷雾器、拖把、洗涤剂等。
2. 清洁铺巾在进行消毒之前,首先需要对铺巾进行清洁处理,以去除污渍和杂质。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铺巾浸泡在温水中,加入适量的洗涤剂。
2. 使用手或工具轻轻搓揉铺巾,使其与洗涤剂充分接触。
3. 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可以用清水冲洗铺巾,确保去除残留的洗涤剂。
3. 消毒操作完成清洁处理后,接下来是对铺巾进行消毒。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以确保铺巾的卫生安全。
以下是消毒操作的步骤: 1. 将喷雾器中充满消毒剂,并确保喷雾器的喷雾口清洁畅通。
2. 从操作区域的一侧开始,将喷雾器对准铺巾,均匀地喷洒消毒剂。
注意要确保整个铺巾都被覆盖到。
3. 使用拖把或其他工具,将消毒剂均匀地涂抹在铺巾上。
可以使用来回横扫的方式进行涂抹,以确保覆盖面积均匀。
4. 确保消毒剂充分渗透到铺巾的每一个角落和细节处。
可以使用拖把或手轻轻按压铺巾,以增加接触面积和渗透效果。
5. 等待一定时间,让消毒剂起作用。
具体时间根据所使用的消毒剂而定,通常为10-20分钟。
6. 在等待时间结束后,使用清水对铺巾进行冲洗。
确保彻底清除残留的消毒剂。
4. 干燥处理完成消毒操作后,需要对铺巾进行干燥处理。
这一步骤有助于防止细菌和霉菌再次滋生。
以下是干燥处理的步骤: 1. 将铺巾晾晒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可以使用晾衣架、绳子等固定铺巾。
2. 确保铺巾完全干燥后,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干燥时间根据环境和天气情况而定,通常需要几个小时到一天的时间。
5. 存放和保养完成以上操作后,需要妥善存放和保养铺巾,以确保其持久的卫生效果。
以下是存放和保养的建议: 1. 将已消毒并干燥的铺巾整理好,可以叠放或者按照规定方式进行摆放。
外科消毒铺巾实验报告外科消毒铺巾实验报告一、引言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医疗过程,而消毒铺巾在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毒铺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
本实验旨在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铺巾的消毒效果,并为外科手术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三种常见的消毒方法,分别是高压蒸汽消毒、紫外线消毒和化学消毒。
实验中选取了一批新鲜的外科铺巾,分为四组,每组10块。
第一组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消毒处理;第二组采用高压蒸汽消毒;第三组采用紫外线消毒;第四组采用化学消毒。
每种消毒方法均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消毒时间和温度均符合标准要求。
三、实验结果经过消毒处理后,我们对每组铺巾进行了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
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菌落计数最高,达到了10^6 CFU/ml。
高压蒸汽消毒组的菌落计数最低,仅为10 CFU/ml。
紫外线消毒组次之,菌落计数为10^2 CFU/ml。
化学消毒组的菌落计数为10^3 CFU/ml。
四、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高压蒸汽消毒是最有效的消毒方法。
高压蒸汽能够快速杀灭细菌,有效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紫外线消毒也具有一定的消毒效果,但相对于高压蒸汽消毒来说,其杀菌能力较弱。
化学消毒方法在消毒效果上稍逊一筹,但仍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不同消毒方法对铺巾质地的影响。
高压蒸汽消毒后的铺巾质地保持较好,没有明显的变形和损坏。
紫外线消毒对铺巾的影响较小,但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可能会导致铺巾变硬。
化学消毒方法对铺巾的影响最大,可能导致铺巾变色、变形甚至损坏。
五、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高压蒸汽消毒是最有效的消毒方法,能够快速杀灭细菌,保持铺巾的质地完好。
2. 紫外线消毒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但相对于高压蒸汽消毒来说,其效果较弱。
3. 化学消毒方法对细菌的杀灭效果稍逊一筹,且可能对铺巾质地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中的消毒铺巾应选择高压蒸汽消毒方法,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消毒铺巾实验报告结果消毒铺巾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地面清洁和干燥,防止细菌滋生,具有较好的灭菌作用。
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勤洗手。
洗手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它能有效的清除病菌和污物,预防疾病。
但是,我们在使用地面用品时,有很多情况会出现清洗不干净,铺巾也不能重复使用从而造成浪费。
一、铺巾消毒原理在铺巾收口的过程中,由于毛片上的毛线是与地面接触的,所以可以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因此在进行铺巾清洁时,我们应该使用高温热风枪加热毛片。
将高温热风枪预热后加入稀释过的碘伏液,然后把铺巾对折成折痕后再进行烘干操作。
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来灭菌并使铺巾表面干燥、不起毛。
使用前应先用洁净洗涤剂对铺巾进行表面消毒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洗涤剂溶液最好能直接接触铺巾)而后再进行铺巾的烘干。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不要把铺巾放回垃圾桶中进行干燥或再次使用。
使用过的铺巾要放入阴凉干燥的地方储存起来,避免再次暴露在空气中滋生细菌,并且要避免长时间暴晒使铺巾表面变干而导致细菌滋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每天结束后要将铺巾晾干在太阳下晒一下再拿出来使用,避免铺巾受到阳光暴晒而褪色变形甚至断裂。
二、铺巾消毒剂种类及使用方法(1)常用的消毒方法:可采用84消毒液,但必须保持溶液的干燥才能使用,否则会破坏其消毒效果。
(2)不同颜色:用水稀释后用来擦拭铺巾;分别用清水和消毒液擦拭,清水直接擦拭就可达到消毒效果;消毒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即可。
(3)不同类型:可采用蒸汽消毒法和酒精消毒法。
三、清洗铺巾的注意事项:1、清水冲洗:铺巾清洗时,将铺巾浸泡在清水中,并不断换水。
2、浸泡:在浸泡的过程中加清水或纯净水,直至铺巾彻底变软并保持其湿润即可。
3、晾晒:将铺巾放在阳光下晾晒或阴干即可。
4、重复使用:铺巾每两年需重复使用一次,才能起到杀菌、消毒、除菌的作用。
5、防虫蛀:铺巾有防虫蛀功效,要保证铺巾是一张进行清洁,不能用水洗或用洗衣粉浸泡清洗。
消毒、铺巾任何手术均要通过皮肤或粘膜进入手术野才能进行操作。
手术区域准备的目的是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防止细菌进入创口内。
因此,手术区域准备便成为无菌操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手术前一般准备择期手术病人,手术前应对手术区进行清洗、剃毛和酒精消毒,并加以保护。
范围较广的剃毛原是皮肤准备的常规,例如任何腹部手术须剃去从乳头水平至耻骨联合水平、双侧腋中线之间的全部体毛。
现在通过临床研究证明,毛发经过洗涤剂清洗后并不带有多量细菌;只要将切口部位的粗毛剃去,使皮肤消毒剂能充分发挥作用,不剃去一般的细汗毛,并不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率。
剃毛时间以接近手术为佳(但不应在手术室内进行)。
剃毛时勿损伤皮肤,应用安全剃刀,也可用除毛剂。
1.择期手术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前一天要沐浴更衣,用肥皂温水洗净皮肤,尤其手术区域必须洗净。
注意清除脐或会阴等处的积垢,以免影响手术台上的皮肤消毒,如皮肤上留有膏药或胶布粘贴痕迹,需用乙醚或松节油擦净。
2.如为腹部手术应剃除阴毛;胸部和上肢手术应剃除同侧腋毛;头颅部应剃除一部分或全部头发,并用70%酒精涂擦,最后用无菌巾包裹。
3.心血管手术、器官移植术、人工组织植入术等术前须用3%碘酊和70%酒精涂擦;骨科的无菌手术须用碘酊、酒精连续三天消毒准备,每天一次,用无菌巾包裹。
4.儿外科手术除在头部者以外不必去毛。
5.一般非急症手术,若发现病人皮肤切口处有红疹、毛囊炎、小疖肿等炎症,应延期手术,以免造成切口感染。
6. 烧伤后和其它病变的肉芽创面施行植皮术以前,需换药尽量减轻感染和减少分泌物。
(二)手术区皮肤消1.消毒方法(1)检查消毒区皮肤清洁情况。
(2)手臂消毒后(不戴手套),用无菌海绵钳夹持纱球,一助完成(纱球蘸络合碘)。
(3)普遍用0.5%P V P—碘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
因为该消毒剂有碘酊相同的杀菌能力,又无碘酊对皮肤的刺激性。
用此剂消毒时只按上法涂擦两次,不用脱碘即可。
2.消毒方式(1)环形或螺旋形消毒:用于小手术野的消毒。
(2)平行形或迭瓦形消毒:用于大手术野的消毒。
3.消毒原则(1)离心形消毒:清洁刀口皮肤消毒应从手术野中心部开始向周围涂擦。
(2)向心形消毒: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的消毒,应从手术区外周清洁部向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涂擦。
4.不同手术部位所采用的消毒溶液由于手术病人年龄和手术部位不同,手术野皮肤消毒所用的消毒剂种类也不同。
(1)婴幼儿皮肤消毒:婴幼儿皮肤柔嫩,一般用70%酒精或0.75%碘酊消毒。
会阴部、面部等处手术区,用0.3%或0.5%碘伏消毒。
(2)颅脑外科、骨外科、心胸外科手术区皮肤消毒:0.5%P V P—碘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3)普通外科手术皮肤消毒:0.5%P V P—碘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
(4)会阴部手术消毒:会阴部皮肤粘膜用1%碘伏消毒2遍。
(5)五官科手术消毒:面部皮肤用70%酒精消毒2遍;口腔粘膜、鼻部粘膜消毒用0.5%碘伏或2%红汞消毒。
(6)植皮术对供皮区的皮肤消毒:用70%酒精涂擦2~3遍。
(7)皮肤受损沾染者的消毒:烧伤清创和新鲜创伤的清创,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创面基本上清洁时拭干。
烧伤创面按其深度处理。
创伤的伤口内用3%过氧化氢和1:10碘伏浸泡消毒,外周皮肤按常规消毒。
创伤较重者在缝合伤口前还需重新消毒铺巾。
5.手术野皮肤消毒范围 手术切口周围15~20厘米的区域(1)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头及前额。
[图3-6(1)](2)口、唇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面唇、颈及上胸部。
(3)颈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下唇,下至乳头,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图3-6(2)]图3-6(1)图3-6(2)(4)锁骨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颈部上缘,下至上臂上1/3处和乳头上缘,两侧过腋中线。
(5)胸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侧卧位)前后过中线,上至锁骨及上臂1/3处,下过肋缘。
[图3-6(3)](6)乳腺根治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前至对侧锁骨中线,后至腋后线,上过锁骨及上臂,下过肚脐平行线。
如大腿取皮,则大腿过膝,周圈消毒。
(7)上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
[图3-6(4)]3-6(3)图3-6(4)(8)下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9)腹股沟及阴囊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肚脐线,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图3-6(5)](10)颈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颅顶,下至两腋窝连线。
(11)胸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肩,下至髂嵴连线,两侧至腋中线。
(12)腰椎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两腋窝连线,下过臀部,两侧至腋中线。
(13)肾脏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前后过中线,上至腋窝,下至腹股沟。
[图3-6(6)](14)会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耻骨联合、肛门周围及臀,大腿上1/3内侧。
(15)四肢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周圈消毒,上下各超过一个关节。
图3-6(5)图3-6(6)6. 注意事项(1)面部、口唇和会阴部粘膜、阴囊等处,不能耐受碘酊的刺激,宜用刺激性小的消毒液来代替。
如用2%红汞或0.5%碘伏液消毒,以上两种消毒剂都不能与碘接触或混用。
(2)涂擦各种消毒溶液时,应稍用力,以便增加消毒剂渗透力。
(3)清洁刀口应以切口为中心向四周消毒;感染伤口或肛门处手术,则应由手术区外周开始向感染伤口或肛门处消毒。
已接触消毒范围边缘或污染部位的消毒纱布,不能再返擦清洁处。
(4)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20厘米的区域,如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扩大消毒范围。
(5)消毒腹部皮肤时,先在脐窝中滴数滴消毒溶液,待皮肤消毒完毕后再擦净。
(6)碘酒纱球勿蘸过多,以免流散他处,烧伤皮肤。
脱碘必须干净。
(7)消毒者双手勿与病人皮肤或其它未消毒物品接触,消毒用钳不可放回手术器械桌。
(三)手术区铺无菌单手术区皮肤消毒后,即开始铺盖灭菌敷料。
一般铺巾法,虽能起一定的伤口隔离作用,但其缺点有:①纺织物有透水性,较易通过细菌。
②伤口并未与周围皮肤严密隔离。
③反复使用巾钳固定,使手术巾有许多小孔。
为了弥补以上缺点,目前,许多医院采用在切口皮肤上加用一次性无菌手术薄膜(有的含有碘伏)的方法,切开皮肤后薄膜仍粘附于伤口边缘,可防止皮肤上尚存的细菌在术中进入伤口。
为了减少灭菌敷料与消毒水平的皮肤接触,铺巾前先由戴好灭菌手套的器械士,在消毒的手术区皮肤上粘贴薄膜,然后再铺盖灭菌敷料。
如果仍用传统的手术巾,则应尽量妥善固定和保持干燥。
国内医院普遍采用无菌布料铺盖,国外较普遍采用一次性敷料。
此敷料我国已有制造,因成本高,没能普遍应用,有的医院仅用于感染性手术。
如果使用一次性敷料敷盖手术区,其铺巾方法基本相同。
1.铺单目的 除显露手术切口所必需的最小皮肤区之外,遮盖手术病人其它部位,使手术周围环境成为一个较大范围的无菌区域,以避免和尽量减少手术中的污染。
2.铺单原则 铺单时,既要避免手术切口暴露太小,又要尽量少使切口周围皮肤显露在外。
手术区周围一般应有六层无菌巾遮盖,其外周至少有两层;小手术仅铺无菌孔巾一块即可。
3.铺单顺序 先铺四块治疗巾:通常先铺操作者的对面,或铺相对不洁区(如会阴部、下腹部和头部),最后铺靠近操作者的一侧(如腹部手术,铺盖顺序先下方、对侧、后上方、本侧或先下方、上方、后对侧、本侧)。
再在上方、下方各铺一中单,最后铺盖大无菌单。
4.铺单范围 头端要铺盖过患者头部和麻醉架,两侧及足端应下垂超过手术台边缘30c m。
5.铺单方法 以腹部手术铺单为例(1)铺单者(第一助手)站在病人的右侧,确定切口后,先铺四块无菌治疗巾于切口四周(近切口侧的治疗巾反折l/4,反折部朝下)。
(2)器械士按顺序传递治疗巾,前3块折边向着手术助手,第4块折边向着器械士。
〔图3-7(1)〕(3)铺单者将第1块治疗巾覆盖手术野下方,然后按顺序铺置于手术野上方、对侧和同侧。
(4)4块治疗巾交叉铺于手术野后,以4把巾钳固定。
使用巾钳时避免夹住皮肤及巾钳向上翘。
〔图3-7(2)〕(5)铺单者和器械士二人分别站在手术床两侧,由器械士传递中单,在切口上方、下方铺置中单,头侧超过麻醉架,足侧超过手术台。
(6)铺完中单后,铺单者应再用消毒剂泡手3分钟或用络合碘制剂涂擦手臂,再穿灭菌手术衣、戴灭菌手套。
(7)最后铺带孔的剖腹大单,将开口对准切口部位,短端向头部、长端向下肢,并将其展开。
铺盖时和其它助手一起,寻找到上、下两角,先展开铺上端,盖住患者头部和麻醉架,按住上部,再展开铺下端,盖住器械托盘和患者足端,两侧及足端应下垂过手术床缘30c m以下。
(8)如为大手术,在麻醉桌侧横拉一块中单。
(9)如需做肋缘下切口时,患侧在铺4块治疗巾前,在腰背下垫一双折中单。
需做腹部横切口时,两侧各垫一双折中单。
(10)铺单时,双手只接触手术单的边角部,避免接触手术切口周围的无菌手术单部分。
铺中、大单时,要手握单角向内卷遮住手背,以防手碰到周围有菌物品,如麻醉架、输液管等而被污染。
(11)为了避免第一助手置放剖腹大单时因寻找单角而接触切口周围的手术单部分,第一助手在铺完小手术单后即离去,置放大手术单一般由手术者或其它助手穿戴好无菌手术衣和手套后进行。
图3-7(1)图3-7(2)图3-7腹部手术铺单6.常见手术无菌单的铺置法(1)甲状腺手术无菌单的铺置:①第一块治疗巾横铺于胸前。
②自下颌始,横铺一小颈单,将小颈单上部向上翻转遮盖头架,巡回护士将小颈单的固定带由耳后系于头顶上。
③两块治疗巾团成球形,填在颈部两侧。
④两块治疗巾,分别铺于对侧、近侧,然后一块治疗巾竖迭,竖铺于手术部位的上方,以4把巾钳固定。
⑤铺颈单,覆盖头架、全身及托盘。
⑥铺中单覆盖托盘。
(2)乳腺癌根治术无菌单的铺置:①患侧上肢抬高,自腋下横铺一中单,覆盖支臂架。
取中单包裹上肢,以绷带包扎固定。
[图11(1)]②5块治疗巾交叉铺于手术野四周,以5把巾钳固定。
③手术部位上方铺中单覆盖头架。
④手术部位下方铺中单覆盖身体、托盘。
⑤手术部位两侧各铺一中单,以组织钳固定。
⑥托盘上铺一中单。
⑦患侧横拉一中单。
(3)直肠癌根治术无菌单的铺置:①双折中单上重迭一块治疗巾垫于臀下。
②下腹部切口上方及两侧交叉铺3块治疗巾,切口下方用四折治疗巾横盖耻骨联合处,以4把巾钳固定。
③两块治疗巾铺肛门两侧,4把巾钳固定肛门四周的治疗巾。
以三角针4号线缝合固定。
④铺中单覆盖上身及头架、双下肢、下腹部切口两侧,以4把组织钳固定。
⑤托盘上覆盖两块中单。
⑥会阴部铺一中单。
⑦手术床两侧各横拉一中单。
图3-8直肠癌手术铺单(4)胸部手术无菌单的铺置:①双折中单两块,分别垫于身体两侧。
②中单一块,铺于手术野上方,覆盖头架。
③4块治疗巾交叉铺于手术野,以4把巾钳固定。
④手术野上方铺一中单覆盖头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