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598.50 KB
- 文档页数:34
精神科护理学关键概念归纳
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关注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关键概念的归纳:
- 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指影响一个人思维、情感、行为和交往能力的一类疾病。
精神科护理学是为了帮助患者应对各种精神疾病。
- 症状控制:控制精神疾病的症状是精神科护理的基本任务。
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手段,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心理疗法:心理疗法是指为改变患者的行为和情感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
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克服精神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
- 临床路径:精神科护理中的临床路径是指规定患者的全过程医疗护理计划,旨在提高精神科护理的效率和质量。
- 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指给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医疗护理
知识和技巧,例如药物使用、心理疗法等,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
理解和信心。
以上是精神科护理学的关键概念,通过加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可以帮助进行精神科护理工作。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是指从保健、治疗和照顾的角度出发,专门研究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方面的学科。
它不仅研究关于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起因和过程,也对心理危机和精神疾病病人的护理要求有深入的了解。
它还聚焦于心理和行为的症状,以及相关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精神科护理学将科学理论和医学实践相结合,考虑到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方面不同领域所涉及的特定领域,并评估病人在不同领域的表现。
精神科护理学将心理学和护理学等跨学科进行综合性研究,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
精神科护理学家可以提供全面的服务,从诊断和咨询,到护理方案的制定,再到处方和照顾,支持病人的生活能力的恢复和维持,以及对病人的社会环境的干预。
此外,精神科护理学家还需要做好病人之间的协调工作,努力帮助他们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并协助病人恢复受损的社会功能。
精神科护理学也涉及到心理健康的促进,通过开展各种专业的护理活动,提高病人的自我意识,增强其权利意识、独立性和自尊心,并建立一个有效的健康促进环境,以期提高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状态。
它还聚焦于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增强健康的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发病率。
总而言之,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方面的护理领域,也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其重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病人的精神健康,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
1.精神科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科学护理的一门科学。
它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即建立在护理学基础生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错觉:指对具体客观存在的事物整体属性的错误感知。
3.幻觉:指无客观存在的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类感知觉。
4.强迫观念:是指同一意念的反复联想,自知不必要但欲罢不能。
5.强迫症状:指一种观念、冲动或行为反复出现,自知不必要,但欲罢不能,为此十分痛苦。
6.妄想: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我有切身关系的坚信不移的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7.情感淡漠:是情绪反应的降低,对周围事物不关心,失去兴趣,对亲人的情感冷淡,即使目睹惊险、悲惨、欢乐事件亦无动于衷。
8.错构症:是对于过去实际经历过的事物,在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上,有回忆的错误,张冠李戴,唐汉不分。
9.虚构症:是在严重记忆损害的基础上,患者在被要求回忆往事时,为摆脱窘境,以随意想出的内容来填补记忆的空白。
10.谵望状态:有感知觉过敏、感觉异常、有丰富的错觉与幻觉如生动幻视,可有运动幻觉。
11.自杀:指有意识地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生命的目的。
12.木僵:为严重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
13.电抽搐治疗:是一种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全身性抽搐发汗。
14.心理治疗:是治疗师在患者建立治疗性关系基础上,运用心理学只适合技巧,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方式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改善症状、修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认知偏见以及适应等问题,并增进患者人格的成长。
15.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化学物质。
16.依赖:指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包括强烈的对精神活性物质的渴求;尽管明知对身体有伤害,但仍难以控制,持续使用;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
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学科,旨在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它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和诊断:精神科护理师需要通过与患者和其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行为表现,以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他们需要掌握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如精神状态检查、护理评估量表等,以便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程度。
2. 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精神科护理师需要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这包括制定治疗目标、选择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他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3. 心理支持和心理教育:精神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精神科护理师需要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教育,帮助患者面对困难和挑战,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他们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和教育,以帮助他们理解疾病和支持患者的康复过程。
4. 环境管理和干预:精神科护理师需要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治疗性的环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他们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在紧急情况下,他们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保护患者的安全和福祉。
5. 病情监测和复查:精神科护理师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复查和评估。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精神疾病的病程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复发和恶化情况。
他们还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6. 康复和社会融入:精神科护理师需要通过康复计划和社会支持,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
他们需要与社区资源和社会工作者合作,为患者提供就业、教育和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他们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以便调整康复计划和护理措施。
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
精神科护理学课本习题答案精神科护理学课本习题答案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它研究和探讨的是与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相关的各种理论、技能和实践。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习题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精神科护理学习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1. 什么是精神科护理学?答案: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它涉及到心理学、医学、护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旨在帮助患者实现心理健康和康复。
2. 精神疾病的分类有哪些?答案:精神疾病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和表现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
每种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3. 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安全和舒适的护理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护理计划、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康复。
4. 精神科护理中的评估包括哪些内容?答案:精神科护理中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估、社会功能评估、精神症状评估、自杀风险评估等。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5. 精神科护理中的药物治疗有哪些常用药物?答案:精神科护理中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理状态。
6. 精神科护理中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哪些?答案:精神科护理中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支持性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7. 精神科护理中的危机干预措施有哪些?答案:精神科护理中的危机干预措施包括:建立安全环境、积极倾听、提供情绪支持、寻求专业帮助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度过危机期,减少自残和自杀的风险。
8. 精神科护理中的康复措施有哪些?答案:精神科护理中的康复措施包括:提供职业培训、社交技能训练、康复活动等。
精神科护理学ppt•精神科护理学概述•精神科护理的基本理念•精神科护理的实践范围•精神科护理的主要任务•精神科护理的技能要求目•精神科护理的未来发展录01精神科护理学概述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在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防治过程中护理、康复、管理、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定义强调整体护理观念,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关注个体差异和全面评估,以及与医生、心理学家等其他专业领域的密切合作。
特点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1精神科护理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23精神科护士通过密切观察和了解患者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并在治疗过程中协助实施各种治疗方案。
协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精神科护士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疏导、支持和鼓励,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和增强治疗信心。
提供心理社会支持精神科护士负责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管理患者病情精神科护理学不断发展壮大,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
挑战由于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精神科护士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职业风险,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医疗环境。
发展趋势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VS02精神科护理的基本理念患者需求至上精神科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需求置于首要位置,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全面照顾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要求关注患者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精神、社会和环境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照顾。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精神科护理强调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并尊重患者对于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
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应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
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精神科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症状,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和支持。
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介绍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学科。
它涉及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心理健康促进、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
本文将就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重要性精神疾病在当代社会中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问题,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对家庭、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供全面、专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精神科护理学在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状况、减轻他们的痛苦、降低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以及预防复发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任务一: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健康促进是精神科护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咨询等方式,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心理健康促进的具体措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传授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增强大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座谈会等活动,向公众介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授如何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惑,减轻精神压力。
•指导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应对心理困难的能力。
任务二: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精神科护理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通过预防措施,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从源头上降低患者的痛苦和社会负担。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疾病预防方法:个体风险评估•对具有患病风险的人群进行定期的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干预。
•根据个体的特点和脆弱性,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减少患病风险。
社区干预•在社区中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和普及,提高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组织定期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免费心理咨询等,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任务三: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诊断和治疗是精神科护理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通过专业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促进其康复。
精神科护理学重点(整理版)精神科护理学是为心理障碍患者提供的全面和综合的护理服务。
由于精神障碍的某些特殊性质,精神科护理学需要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下面是精神科护理学的重点。
一、心理障碍的分类心理障碍的分类是精神科护理学重要的知识点。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心理障碍分类体系主要有ICD-10和DSM-5两种分类。
Nursing Diagnosis(护理诊断)作为精神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结合病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护理诊断(护理需求)。
二、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和病因心理障碍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和病因影响的,精神科护理工作者需要掌握这些因素和病因以便更好地了解病人疾病的本质和提供更为完善的护理。
这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方面,需要系统化地进行护理评估,以便更好地判断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三、精神科药物精神疾病的治疗中使用的精神科药物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常见的精神科药物及其作用、副作用、使用注意事项和护理监护。
四、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作为心理障碍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人际治疗等多种方法。
精神科护理人员应当熟悉这些技术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协助心理医生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危机干预危机是指人在特定的环境中,遭遇到极度的心理压力,无法承受而出现的严重情绪反应。
精神科护士需要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危机干预模式,使得护士能够迅速发现危机,对危机进行评估,并优先对危机等级高的病人进行干预。
在干预过程中,护士需要高度的沟通技巧和分析能力。
六、自杀防范自杀是由重度心理障碍引起的危险行为,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掌握自杀行为的预测和评估方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自杀防范体系,并保证病人的安全。
七、心理护理技能心理护理技能是精神科护理工作者最基本的必备技能,包括沟通技巧、行为管理、观察能力等。
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实践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护理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病人。
八、家庭护理家庭护理作为心理障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关注和支持。
精神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对精神疾病进行防治的一门护理学;它是精神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精神医学发展简史1.起源于公元前古希腊最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也被称为精神医学之父;2.哲学家柏拉图也支持精神学;3.现代精神病学之父克雷丕林将内外科疾病的研究方法运用于精神疾病,提出了精神疾病分类原则;他创立了“描述性精神病学”,明确地区分了躁狂忧郁性精神病与早发性痴呆;4.弗洛伊德首创动力精神病学,其强调人的意识活动内部各种力量矛盾运动的学说;5.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精神医学应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6.“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惊伤肾”;第二节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1.1873年理查兹确定了精神科护理的基础模式,被称为美国精神科护理的先驱;第三节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1.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特点:①心理护理;②睡眠护理;③保证医嘱的执行;④安全护理;⑤饮食护理;⑥个人卫生护理;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第一节精神疾病的病因学1.生物学因素:①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阿尔兹海默病等都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由多个基因相互作用;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称为遗传度;②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类:酒、大麻、海洛因、可卡因等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精神障碍;2.心理社会因素:①精神应激因素:精神应激通常是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紧张和感到难于应付而造成心理压力;②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如污染、噪音、生存空间过小、社会环境如社会动荡、社会大的变革、移民尤其是移民到另一个国家等;③个性因素:个性是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第三节精神疾病的症状学1.精神症状的本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必定有其物质基础,只是其严重程度与性质不一;2.认知障碍:①感知觉及其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如内脏牵拉;2知觉障碍:知觉是指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错觉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幻觉a.幻听-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幻觉,有时患者可能清楚地辨别发生者的人数、性别、是否熟识及声音方位等: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议论性幻听;b.幻视:谵妄状态;c.幻嗅:感受到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产生的难闻气味;d.幻触:常与被害妄想一起存在;e.内脏性幻觉:能清楚秒速自己某一器官内部结构存在扭转、穿孔、断裂感受;f.真性幻觉: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到,幻觉表象清晰生动;g.假性幻觉:是自己脑子内的,不需要通过感觉器官就能感受得到,幻觉表象不够清晰鲜明生动且不完整;3感知综合障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遥远的山峰感到伸手可触,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视物变形症;时间感知综合障碍;运动感知综合障碍:对外界物体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歪曲知觉体验;非真实感:对周围环境真实性的感知障碍;②思维障碍:1联想障碍:a.思维速度和量的异常:思维奔逸常见于躁狂发作、思维迟缓多见于抑郁发作、思维贫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是联想迟缓的一个极端;b.联想连贯性异常:思维松弛不切题、思维破裂使人无法理解用意、思维不连贯都多见于精神分裂症;c.联想途径异常:病理性赘述抓不住主要问题,最多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思维中断思维阻滞,思维过程突然停顿,多见于精神分裂症;d.联想形式障碍:持续言语、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e.思维自主性异常:思维被强加思维插入、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2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语词新作、逻辑倒错、矛盾观念矛盾思维,对立思维;3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是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移的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其特征为:自我关联性、不可说服性、与其他精神症状并存、信念歪曲、坚信不移、内容为个人所独有;最多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a.关系妄想:如认为大街上的人在自己背后指桑骂槐、话里藏针等;b.被害妄想:自己受到迫害、诽谤、造谣中伤、放毒等,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c.影响妄想:受到外界某种特殊东西或仪器的干扰与控制;d.被洞悉感;e.释义妄想:对外界发生的事物赋予特殊的意义,并坚信不疑;如天上乌云滚滚,说预示着股市会暴跌;f.夸大妄想:坚信自己具有明显超过实际的能力;g.罪恶妄想:坚信自己犯有某种严重罪行;h.嫉妒妄想:坚信自己的爱人对自己不忠另有外遇,因此对爱人行为加以检查与跟踪;i.钟情妄想: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4与其他心理活动相关的思维障碍:妄想性知觉思维与感知觉障碍、妄想性情绪思维和情绪障碍、妄想性回忆思维和记忆障碍;③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涣散、减退、转移、狭窄;④记忆障碍:记忆是在感知觉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为既往事物或经验的重现;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a.记忆增强;b.记忆减退;c.遗忘:完全性遗忘与部分性遗忘、顺行性遗忘与逆行性遗忘;d.错构:张冠李戴、唐汉不分、远事近移;e.虚构: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f.似曾相识感:新感知的食物有似曾感知过的体验,与旧物混淆;⑤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智力水平;痴呆见于阿尔兹海默症和麻痹性痴呆,假性痴呆:刚塞综合征心因性假性痴呆、童样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⑥定向力障碍:a.对环境的定向障碍:时间、地点或空间、人物定向障碍;b.自我定向障碍:对自己姓名、性别、年龄及职业等状况的认识发生障碍;⑦意识障碍:1以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的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2以意识内容变化为主的意识障碍:谵妄状态患者可表现出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梦样状态、朦胧状态;3自我意识障碍:人格解题觉得自己已经“魂飞魄散”、双重人格双重自我、交替人格、人格转换;⑧自知力障碍洞察力: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包括三方面:对疾病的认识、对症状的认识、对治疗的认识;3.情感障碍:①情感性质的改变:a.情感高涨;b.欣快;c.情绪低落;d.焦虑:患者具有无故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体验,并有紧张、恐惧、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惶惶不可终日等行为表现,还可有心跳加快、紧张性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按其发作的典型形式可分为惊恐障碍惊恐发作、回避及求助行为、预期焦虑与广泛性焦虑精神、躯体方面、警觉性增高;e.恐惧:患者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强烈恐怖,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又无法控制,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及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有回避行为,并因此常影响正常生活;可分为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单纯恐惧症和学校恐惧症等;②情感稳定性障碍:情感淡漠、麻木、脆弱、爆发、病理性激情、易激惹性;③情感协调性障碍:情感倒错、情感幼稚、矛盾情感、被强加的情感、病理性心境恶劣;4.意志障碍:①意志障碍:意志增强、减弱、缺乏、矛盾意向;②动作与行为障碍:a.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和不协调性;b.精神运动性抑制:1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尽管这种姿势并不令人感到舒适;严重称为僵住,可见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轻度称作亚木僵状态可见于严重的抑郁症、心因性精神障碍;2蜡样屈曲:指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懂;“空气枕头”将患者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患者也不懂,可维持很长时间,此时患者意识清楚,病好后能回忆;3缄默症;4违拗症;5刻板动作;6模仿动作;7作态;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第一节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1.切题会谈:是精神科最重要的沟通方式①准备与计划阶段②开始交谈阶段:充分准备、良好的第一印象③引导交谈阶段:A.共情;B.提问封闭式、开放式;C.倾听a.少说话;b.建立协调关系;c.表现感兴趣的态度;d.眼神接触;e.反馈;f.推迟评判;g.不要猜测;h.引导话题延续;D.阐释;E.支持、理解;F.沉默;G.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④结束交谈阶段第四节精神科患者的组织与管理1.精神科的分级护理大题(一)特殊护理的标准与内容用红色三角形标记1特殊护理的标准:①精神病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如伴有严重的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或严重外伤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②因精神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如急性粒细胞减少、恶性症状群、严重药物过敏等,出现危象、危机生命者;③有严重的冲动、伤人、自杀及逃跑行为;④有意识障碍;中度木僵;严重的痴呆、抑郁、躁狂状态;或伴有严重躯体合并症;(2)特殊护理的内容:①设专人护理,评估病情,制定护理计划,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并做好护理记录;②正确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③给予或协助患者生活上的照顾,每日晨晚间护理一次,保证患者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及床单位的清洁;④协助卧床患者床上移动、翻身及有效咳嗽,每2小时1次,执行预防压疮流程,保证患者皮肤无压疮;⑤保证患者每日入量,根据病情严格记录出入量;⑥对于约束患者,严格执行约束制度,保证患者的监护过程安全、清洁,保持患者卧位舒适及功能位;⑦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无导管污染及脱落;⑧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⑨保持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良好功能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⑩详细记录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二)一级护理的标准与内容用蓝色三角形标记1一级护理的标准:精神症状急性期;严重药物副反应;生活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有变化;特殊治疗需观察病情变化;①一级A:有自杀自伤、冲动、走失倾向的患者;严重药物副反应的患者;严重躯体合并症的患者;②一级B:严防摔伤、约束的患者;病情波动较大的患者;③一级C:除上述情况以外的一级护理患者;(2)一级护理的内容:①安全护理措施到位,定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将患者安置在护士易于观察的病室内,每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副反应;有无自伤、自杀倾向;②正确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③给予或协助患者生活上的照顾,每日晨晚间护理一次,保证患者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及床单位的清洁;④协助卧床患者床上移动、翻身及有效咳嗽,每2小时1次,执行预防压疮流程,保证患者皮肤无压疮;⑤指导患者饮食,保证入量;⑥对于约束患者,严格执行约束制度,保证患者的监护过程安全、清洁,保持患者卧位舒适及功能位,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⑦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⑧保持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良好功能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三)二级护理的标准与内容不做标记(1)二级护理的标准:精神疾病缓解期,生活能自理,轻度痴呆患者;(2)二级护理的内容:①安全护理措施到位,定时巡视,常规完成临床观察项目;②遵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③遵医嘱指导患者饮食;帮助或协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保证患者卧位舒适,床单位整洁;④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协助功能训练及进行健康教育;第五节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1.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1)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评估:①病理因素: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酗酒者;②心理学特征:心理发展、性格特征、诱发因素、人口学特征;2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①行为:兴奋激动可能是暴力行为的前奏,如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②情感:愤怒、敌意、异常焦虑;③语言:对真实或想象的对象进行威胁,说话声音大并具有强迫性等;④意识状态: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害;2.自杀行为的防范和护理:1自杀的原因及危险因素评估:①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理因素或生活事件;②其他生物学与社会心理学因素: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第一节概述1.谵妄:是病因学上无特异性的急性认知损害综合征,其核心表现是在意识清晰度下降的基础上出现意识内容的障碍,可表现为注意、知觉、思维、记忆、精神运动性行为、情绪障碍和睡眠—觉醒节律的紊乱意识障碍、错觉和幻觉、思维障碍、心境异常、记忆障碍;患者只关注内在的体验,因此对外界环境的注意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是器质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通常起病急,一般夜间发作,症状变化大,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典型的谵妄通常10~12天可完全恢复,但有时可超过1个月甚至持续达数月之久;2.痴呆: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称为慢性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随年龄的增大发病率而升高;记忆减退是常见症状,严重患者常以虚构的形式来弥补记忆方面的缺损;思维缓慢、贫乏,对一般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越来越差,注意力日渐受损,可出现时间、地点和人物定向障碍;3.脑变性病所致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它是导致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痴呆的首要原因;临床表现:①早期表现轻度:学习新知识能力明显下降,近期记忆的损害最为明显,远期记忆受损不明显;早期不容易发现,经历过重大的躯体疾病或严重的精神创伤后症状才明显;②中期中度表现:患者的远期和近期记忆力均受损,不能回忆自己的出生年月、工作经历、结婚日期等;患者会虚构内容来填补记忆的空白;③晚期重度表现:患者的远期和近期记忆力全面受损,无法回忆外,还会出现某些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仅能发出不可理解的声音,或缄默不语,思维内容贫乏,进而缺乏羞耻感和伦理感;第四节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1.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来自体外,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使用这些物质后,会出现各种心理、生理症状,导致行为或反应方式的改变,使精神活动能力或社会功能明显下降;2.依赖:指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包括强烈的对精神活性物质渴求;尽管明知对自身有害,但仍难以控制,持续使用;耐受性增加、出现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指使用者将寻找药物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中心,高于任何其他活动;一般又将分为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精神依赖心理依赖,患者对精神活性物质的强烈渴求,以期获得服用后的特殊快感;躯体依赖生理依赖,由于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使机体产生了病理性适应改变,以致需要精神活性物质在体内持续存在,否则机体不能正常工作,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第五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无意识及智能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第一节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1.临床表现:(1)前驱症状:①个性改变;②类神经症症状;③言行古怪;④多疑、敌对及困惑感;(2)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内容多半是言语性,有的幻听内容为争论性,或评论性的,幻听也可以是命令性的;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会给患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3)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①妄想;②被动体验;③思维联想障碍;④思维贫乏;(4)情感障碍(5)意志与行为障碍:①意志减退;②紧张综合征:以患者全身肌张力增高而得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蜡样屈曲、空气枕头;2.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介绍大题:(1)偏执型:①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类型,多在青壮年、中年或更晚些年龄起病;②发病后较长时间尚能维持工作;③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幻听较多见;④妄想内容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和夸大妄想最多见,绝大多数患者有数种妄想同时存在;⑤幻觉和妄想的内容多较离奇、抽象、脱离现实,而情感、行为则常受幻觉、妄想的支配;⑥该患者具有较好的病前功能,发病较晚,病程较其他类型缓慢,人格变化较轻,精神衰退常不明显;⑦对抗精神药物反应较其他型好,预后较好;(2)青春型:①发病年龄早,常在青年期起病,持续病程;②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等症状为主要表现;③患者可出现言语增多、凌乱,内容荒诞离奇,思维破裂;④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好扮鬼脸;⑤行为幼稚、怪异,常有兴奋冲动,也可有意向倒错;⑥此型病程发展较快,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尚好,但易复发;⑦预后较偏执型稍差;(3)单纯型:①较少见,常在青少年期起病;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②以不知不觉发展起来的离奇行为、社会退缩和工作能力下降等为临床特征;③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无明显的阳性症状;④早期似“神经衰弱”症状,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生活懒散等症状;⑤早期常不引起重视,较严重时才被发现,患者往往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预后较差;(4)紧张型:①多起病于青年或中年,急性起病多见;②临床表现为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交替或单独出现;③紧张性木僵的患者肌张力增高,缄默不语,不食不动,呈木僵状态或蜡样屈曲;④紧张性兴奋时患者行为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内容单调刻板;⑤在精神分裂症的各个类型中紧张型治疗效果理想,预后最好;(5)未分化型:此型患者应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但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亚型的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等分型的混合形式,有明显阳性症状;此型患者在临床较多见;3.治疗:(1)药物治疗:①早期治疗、足疗程治疗;②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2)电抽搐治疗: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要注意的是电抽搐治疗会引起短暂的记忆损害;(3)心理社会干预;第六章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第一节心境障碍的临床特点1.躁狂状态的临床症状:①心境高涨;②思维奔逸;③思维内容障碍;④精神运动性兴奋;⑤躯体症状:自我感觉良好,常外跑,外表皮肤干燥发红,食欲旺盛;⑥其他:一定的意识障碍,在此基础上伴有大量的幻觉、错觉、思维不连贯等症状,呈中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活动紊乱,并伴有冲动、攻击行为,谵妄性躁狂;2.抑郁状态的临床症状:①抑郁心境;②自我评价过低;③精神运动迟滞;④自杀观念和行为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⑤昼夜节律:指患者晨重夕轻的变化,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⑥躯体症状:面容憔悴、目光呆滞、食欲减退,有躯体不适主诉;⑦其他:可出现强迫、恐怖、癔症,思维联想困难、记忆力减退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性假性痴呆;第七章神经症患者的护理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轻性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1.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特点是患者意识清晰,明知强迫内容不必要、无意义,但不能控制,因无法摆脱强迫症状而痛苦、焦虑,自知力良好,主动求治;①强迫观念: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意向;②强迫意向: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里失平衡状态;3.PTSD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具体表现如下大题:(1)闯入性症状:表现为无法控制地以各种形式重新回忆创伤经历和体验;这种反复体验性症状使患者痛苦不堪,一方面难以控制症状的发生时间和次数,另一方面症状会引发个体强烈的痛苦感觉,就像再次经历创伤事件一样;闯入性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①短暂“重演”性发作:即在无任何因素或相关物的影响下,创伤情景经常不由自主地出现在患者的联想和记忆中,或使患者出现错觉、幻觉,仿佛又完全置身创伤性事件发生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强烈情感反应和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苍白,持续的时间可从数秒钟到几天不等;此种短暂“重演”性发作的现象称为“闪回”;②暴露于与创伤性事件相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出现强烈的情感痛苦或生理反应;如时间发生的周年纪念日、相近的天气及各种场景因素都可能促发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反应;③闯入性症状还会在睡眠状态中以梦魇的形式出现,表现为患者梦中反复重现创伤性事件或做噩梦;(2)回避症状:即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以及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反映了患者试图在生理和情感上远离创伤;主要表现为:①回避表现:回避谈及与创伤有关的话题,回避可能勾起恐怖回忆的事情和环境,或不能回忆遗忘创伤性经历的某些重要方面;②麻木表现:患者整体上给人以木然、淡然的感觉;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一般刺激反应迟钝,很少参加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情感淡漠,与他人疏远,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觉;难以体验和表达细腻的情感例如,无法表达爱恋;对未来失去憧憬,如很少考虑或计划未来的学习、工作或婚姻等;(3)警觉性增高的症状:表现为自发性的高度警觉状态,反映患者长时间处于对创伤事件的“战斗”或“逃跑”状态;警觉性过高的症状在创伤暴露后的第一个月最为普遍,具体表现为:①难以入睡或易醒;②易产生惊跳反应,如遇到一些类似的场面或轻微的感觉刺激表现出容易受惊吓,出现惊恐反应,如紧张、恐惧、心慌、心跳、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或表现为易激惹;③难以集中注意;(4)临床表现随年龄的不同有所差异,主要为年龄愈大,重现创伤体验和易激惹症状越明显;成人大多主诉与创伤有关的噩梦、梦魇;儿童因为语言表达、词汇等大脑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等因素的限制,常常无法清除叙述噩梦的内容,仅表现为从梦中惊醒、在梦中尖叫或主诉头。
精神科护理学名词解释1. 精神科护理学 (Psychiatric nursing): 研究和实践与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相关的护理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旨在提供给精神病患者综合护理,包括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
2. 心理健康护理 (Mental health nursing): 具有与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业,致力于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维持和恢复。
3. 精神评估 (Psychiatric assessment): 一种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收集和分析患者心理、社会和生理信息的过程,以评估和诊断患者的精神状况和需要。
4. 行为疗法 (Behavioral therapy): 一种基于心理学和行为学原理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帮助患者应对和解决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
5. 药物治疗 (Pharmacotherapy): 使用药物来管理和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和镇定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和恢复患者心理功能。
6. 团体治疗 (Group therapy): 一种通过组织患者之间的互动和支持,来促进自我认知、建立社会技能和管理情绪的治疗方法。
精神科护士通常会组织和引导这种治疗形式。
7. 康复护理 (Rehabilitation nursing): 一种致力于帮助精神病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社会功能和生活的护理方法,包括职业培训、社区支持和心理康复等。
8. 自杀评估 (Suicide assessment): 评估患者自杀风险和制定相应干预措施的过程,包括评估患者的自杀意图、社会支持系统和心理状况等。
精神科护士通常参与对患者的自杀风险评估和干预。
9. 精神病院 (Psychiatric hospital): 专门提供精神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医疗机构,提供住院治疗、急诊护理和精神卫生服务等。
10. 强制治疗 (Involuntary treatment): 根据法律或精神状况的严重性,迫使患者接受治疗的一种护理场景。
精神科护理学名词解释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和实践精神卫生护理的学科。
该学科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名词,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进行解释。
1. 精神疾病:指一系列影响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2. 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信念,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提高其自我效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3. 护理评估:指护士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目的是了解患者的病情、需求和资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4. 药物治疗:指通过使用药物来治疗精神疾病,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5. 心理干预:指通过心理技术和方法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如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等。
6. 限制措施:指在必要时对精神疾病患者采取的控制措施,如束缚、隔离等,目的是保护患者和他人的安全。
7. 康复护理:指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恢复功能和自主性的护理措施,如康复培训、社区支持等。
8. 肉体疾病:指与精神疾病同时存在或相互影响的身体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9. 共病:指一个人同时存在两种或更多的疾病,如精神疾病和肉体疾病的共病。
10. 家庭护理:指对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人进行的护理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的影响。
11. 科学论证:指将实践和研究的成果结合起来,通过科学方法对护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验证。
12. 护理伦理:指在精神卫生护理实践中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如尊重患者的隐私和自主权。
13. 患者安全:指在护理过程中确保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安全,减少潜在的伤害和风险。
14. 文化敏感性:指护士在精神卫生护理过程中考虑到患者的文化背景和信仰,以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15. 护理干预措施:指通过特定的护理措施和方法来实施护理,以帮助患者达到预定的护理目标,例如沟通技巧、行为管理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精神科护理学名词的解释,这些名词描述了在精神卫生护理实践中使用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护士可以提供有效的护理,并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恢复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