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周期表变化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8
同主族相同主族元素原子依次增大到大同主族由同主族最高正价相同同主族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逐渐减弱同主族酸性减弱碱性增强同周期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非金属性同周期增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同周期酸性逐渐增强碱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原子半径( 1 )除第 1 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 )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VIB 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
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
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
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元素化合价( 1 )除第 1 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 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 递增到-1 (氟无正价,氧无+6 价,除外);( 2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 1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 )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 )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变化与趋势一、周期表的基本结构1.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表格。
2.表格分为横向称为周期,纵向称为族。
3.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18个族。
二、周期性变化1.周期性变化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2.周期性变化包括原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价电子亲和能、价电子亲和序等。
3.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4.电负性:同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逐渐增强,同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弱。
5.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6.非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7.价电子亲和能:同周期从左向右价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同族从上到下价电子亲和能逐渐减小。
8.价电子亲和序:同周期从左向右价电子亲和序逐渐增大,同族从上到下价电子亲和序逐渐减小。
三、趋势分析1.同周期趋势:原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价电子亲和能、价电子亲和序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2.同族趋势:原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价电子亲和能、价电子亲和序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规律性变化。
3.过渡元素趋势:过渡元素具有较高的熔点、沸点、硬度和催化性能。
4.主族元素趋势:主族元素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参与化学反应。
5.稀有气体趋势:稀有气体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不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6.选择催化剂:根据过渡元素的活性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7.判断化合物类型: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化合物的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
8.预测化学反应:根据元素的活性预测化学反应的可能性。
9.设计合成路线: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设计合成路线。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变化与趋势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性变化和趋势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性质,预测化学反应,为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图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为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不是随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包括周期律和族式周期律两大规律。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大规律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图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周期律。
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水平排列的规律。
根据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而依次排列,每一个周期都代表着一个新的能级。
具体来说,第一周期只有两个元素,氢和氦,它们的电子排布在1s轨道上;第二周期有8个元素,它们的电子排布在2s和2p轨道上;第三周期有8个元素,它们的电子排布在3s和3p轨道上;依此类推,每一个新周期都代表着一个新的能级。
这种周期律的排列方式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族式周期律。
族式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垂直排列的规律。
根据族式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相似性质和化合价的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族。
比如,第一族元素是碱金属,它们具有相似的性质,比如都是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低的熔点;第七族元素是卤素,它们也具有相似的性质,比如都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非金属元素。
族式周期律的排列方式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规律性,有助于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合价。
综上所述,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律和族式周期律是化学研究和应用中非常重要的规律。
它们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为我们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规律,以便更好地应用它们。
希望本文所述的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图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表,推动化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
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从上到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一张重要的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各种元素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其中,元素的原子半径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它随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上到下地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的半径变化规律。
第一周期:氢和氦第一周期只包含氢和氦两个元素,氢的原子半径较小,约为0.25埃,而氦的原子半径稍大,约为0.31埃。
原子半径的增大主要是由于核外电子层数增多,核电荷增大以及电子云云层的扩散等因素引起的。
第二周期:锂、铍、硼、碳、氮、氧和氟第二周期的元素原子半径开始明显增大,锂、铍、硼等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均大于第一周期的氦。
碳、氮、氧、氟等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也较大,整个周期内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和氯第三周期的元素原子半径比第二周期更大,金属元素如钠、镁的原子半径明显增大,而非金属元素如硅、磷的原子半径也有所增加。
第四周期:钾、钙、锌、硒、溴等元素第四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继续增大,金属元素如钾、钙的原子半径比前一周期更大,而非金属元素如硒、溴的原子半径也有所增加。
后续周期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整体上趋于增大。
在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随着从左到右的演化而减小。
总的来说,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但在同一周期内有所波动。
结论元素的原子半径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它反映了原子结构的特点。
从上到下观察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原子半径的变化是周期表中的一个重要规律之一,对于化学反应和元素性质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上到下的简要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元素周期表的性质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叫周期。
第1到第3周期被称为短周期,第4到第6周期被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
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列,叫族。
其中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Ⅷ族,1个0族。
周期序素=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3、主族元素化合价:最高正价=最外层电数,最低负价=-(8-最高正价),金属元素最低正价为0。
4、前20号元素: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1 H He2 Li Be B C N O F Ne3 Na Mg Al Si P S Cl Ar4 K Ca5、第三周期元素化合物性质比较: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元素Na Mg Al Si P S Cl最高价氧化物Na2O MgO Al2O3SiO2P2O5SO3Cl2O7NaOH Mg(OH)2Al(OH)3H2SiO3H3PO4H2SO4HClO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强碱中强碱两性弱酸中弱酸强酸最强酸气态氢化物SiO4PH3H2S HCl不稳定较稳定稳定热稳定性比较很不稳定6、元素性质: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它们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强。
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碱性同一横行减小减小增大减小增大增大同一列增大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减小2011.11.12。
知识网络 中子N原子核质子Z 原子结构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①、核外电子排布②、原子半径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A Z 七主七副零和八三长三短一不全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Li<Na<K<Rb<Cs具体规律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 --<Cl --<Br --<I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F -> Na +>Mg 2+>Al 3+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化学元素周期表有哪些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被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广泛使用,作为分析化学行为时十分有用的框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素周期表的变化规律,欢迎参考。
化学元素周期表: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
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卤素、碱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或贵族气体)等。
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区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与零族、八族。
化学元素周期表单质的熔点变化规律: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化学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五、六周期间的副族除外)
化学元素周期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化学元素周期表序号和化合价规律总结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对元素的分类和组织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其中,元素的序号和化合价也是周期表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对元素周期表序号和化合价规律进行总结和说明。
一、化学元素周期表序号元素周期表是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的,他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进行了分类和组织。
元素的原子序数或者称为序号,指的是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是唯一标识元素的特征之一。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从左上方第一行开始,往右和往下进行排列。
第一行的元素只包括氢和氦,它们是最轻的元素,只有一个质子。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逐渐排列在周期表的不同阶梯和周期中。
周期表的每一周期都代表着一个能级或一层,从第一周期到第七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每一个周期中,元素的性质和特点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第一周期的元素是典型的金属,而第二周期的元素呈现出明显的非金属性质。
此外,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也是根据元素的序号进行划分的。
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的1A到8A族元素,它们的化合价规律相对简单,与其序号有直接的关联。
过渡元素出现在周期表的中间区域,它们的原子序数较大,化合价规律相对复杂一些。
总之,元素的序号在周期表中决定了元素的位置和分类,它们是了解元素性质和特点的重要指标。
二、化学元素化合价规律化合价指的是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呈现的电荷数。
化合价规律是指相同族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最常见化合价的规律性变化。
1. 主族元素的化合价规律主族元素的化合价规律相对简单,通常等于它们的族号。
例如,第一族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1,第二族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2。
这是因为主族元素的外层电子数目决定了它们的化合价。
然而,主族元素并不总是呈现相同的化合价,有时会出现例外情况。
例如,氧气属于第16族,通常的化合价是-2,但在一些化合物中也可以表现出+2的化合价。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分类、排序、研究元素性质的重要工具,是当今化学教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元素周期表不仅起到分类和记录化学元素的作用,同时,它还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独特的规律,以及化学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一般来说,遵循周期表排列的元素有92种,包括金属元素和非
金属元素两种。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根据原子序数从左往右依次增大,从上到下依次增多,其基本的规律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性质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周期规律是周期表中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周期表科学价值的体现。
在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周期规律。
金属元素从左到右,由质子数由小到大,成锐利的变化,数目从少到多,排列成锥状的周期性变化;非金属元素从左到右,由质子数由小到大,成锐利的变化,数目从少到多,排列成椭圆状的周期性变化。
此外,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存在着特定的分割线,它们以不同部分分布在单独的分组中,金属元素呈现出纵向分布,而非金属元素则是横向分布,从而排列出特定的规律性。
另外,周期表中除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外,还有一系列的“转折元素”,它们包括氢、硫、氮、氧、氟、铍、硼、氯等元素,以及
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元素。
这些元素具有单质和化合物两种形态,可以有效地调节物质的物理性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周期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元素的化学性质随原
子序数的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并且呈现出性质左右和上下对称的特点。
这种规律性左右上下对称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元素的性质,使得学习者能够很容易地学习和掌握元素周期表。
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性规律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根据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所整理出来的一种表格,系统地列出了所有已知元素,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
周期表的建立不仅为化学研究提供了方便,也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
本文将详细探讨化学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周期性规律。
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化学元素周期表最早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
他将当时已知的化学元素按照原子质量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发现了具有周期性规律的性质。
随着元素的不断发现和研究,周期表也不断完善和调整,目前使用的是现代周期表。
化学元素周期表通常由若干行和若干列构成。
行被称为周期,列被称为族。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我们可以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周期表的布局设计非常科学,能够清晰地展示不同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周期表的结构1. 周期表的横向分布周期表的横向分布即元素周期。
第一周期只有两个元素:氢和氦。
从第二周期开始,每个周期都有一种新的能级被填满,直到填满所有的主能级为止。
这种逐渐填满能级的方式决定了元素物理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表第2-7周期的元素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
2. 周期表的纵向分布周期表的纵向分布即元素族。
元素族是指周期表中具有相同外层电子结构的一组元素。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外层电子的排布。
同一族的元素往往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其外层电子排布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方便我们理解和记忆元素的化学性质。
三、元素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性是指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出现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性规律的发现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元素的研究提供了指导。
1.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的大小。
原子半径随着周期表从上到下的移动而增加,因为每一周期都增加了一个原子层。
在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因为原子核的带电量增加,吸引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强。
2.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将一个原子的一个或多个电子从其原子核中移除所需的能量。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和周期的特征与变化规律的解读元素周期表是描述元素化学性质和结构的重要工具。
其中的族和周期是元素周期表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呈现出一系列特征和变化规律,对于理解元素性质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解读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周期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一、族的特征与变化规律1. 周期数和电子层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垂直列被称为族,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外层电子数。
周期数越高,电子层结构越复杂,外层电子数越多。
2. 原子半径的变化:在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随着外层电子数增加,核电荷也增加,使得外层电子云收缩。
3. 化合价的变化: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化合价上。
同一族的元素可通过共用或失去相同数目的电子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4. 元素活性的变化:在周期表中,活性通常随着族数的增加而增加。
原因在于外层电子数增加会使元素对电子的亲和力变大,更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二、周期的特征与变化规律1. 周期数和能级结构:元素周期表的水平行被称为周期,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能级结构。
周期数越高,能级越多。
2. 增加的电子壳层: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代表原子序数逐渐增加。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元素的电子壳层逐渐增加。
3. 电负性的变化:一般而言,从左到右的周期表元素电负性呈递增趋势。
原因在于周期表中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云越靠近核,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
4. 元素的物理性质变化: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变化不仅体现在化学性质上,还体现在物理性质上。
例如,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呈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
综上所述,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和周期具有一系列特征与变化规律。
族数与周期数的增加会带来原子半径、化合价、元素活性、能级结构、电负性和物理性质等方面的变化。
了解并掌握这些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元素的化学性质和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 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VIB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
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
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
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元素变化规律(1)除第一周期外,其余每个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每一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3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4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5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6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7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比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 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 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一、原子半径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知识网络 中子N原子核质子Z原子结构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①、核外电子排布②、原子半径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A Z 七主七副零和八三长三短一不全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Li<Na<K<Rb<Cs具体规律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 --<Cl --<Br --<I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F -> Na +>Mg 2+>Al 3+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Al3+/Al,-1.66V)。
②铍和铝经浓硝酸处理都表现钝化,而其它碱土金属均易与硝酸反应。
③铍和铝都是两性金属,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
④氢氧化物均为两性,而其它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均为碱性。
⑤BeO和Al2O3都有高熔点和高硬度。
⑥铝和铍的氯化物是共价分子,能通过氯桥键形成双聚分子,易升华、易聚合,易溶于有机溶剂。
3、硼和硅的相似性。
B和Si虽是不同族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相邻族的对角位置,由于离子极化作用相近(Si4+电荷高一些,但半径大;B3+电荷低一些,但半径小),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单质晶体都是高熔点原子晶体;与键强度相关。
②在自然界均以含氧化合物存在。
③卤化物都彻底水解,生成含B─O,Si─O键的化合物(硅酸、硼酸)④都有一系列氢化物,氢化物均有挥发性,不稳定。
⑤含氧酸都是弱酸,含氧酸盐都易水解对角线规则是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对此可以用离子极化的观点加以粗略的说明。
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的金属离子,从左至右随离子电荷的增加而引起极化作用的增强;同一族电荷相同的金属离子,自上而下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使得极化作用减弱。
因此,处于周期表中左上右下对角线位置上的邻近两个元素,由于电荷和半径的影响恰好相反,它们的离子极化作用比较相近,从而使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
由此反映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一) 同一元素:r -离子>r原子>r+离子>r2+离子(二) 同一周期1. 短周期:每一个短周期从左到右,有效核电荷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递减.2. 长周期:过渡元素自左至右,电子逐一填入(n-1)d层,而它对核的屏蔽作用较小,所以自左向右半径减小的幅度不如主族元素那么大.3. 内过渡元素:电子填入再次外层的(n-2)f层,由于f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更小,使得原子半径由左至右收缩的平均幅度更小.比较短周期和长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半径减小的平均幅度大致是非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内过渡元素(~10pm)(~5pm)(<1pm)(三) 同一族1. 主族:同一主族由上而下,原子半径一般是增大的.因为同族元素原子由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半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2. 副族:副族元素由上至下,原子半径增大的幅度较小,特别是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是由于后面要提到的镧系收缩效应所造成的结果.特殊元素集锦1、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阳离子氧化性最弱的元素是铯(Cs)。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一种基本且重要的工具,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确定元素的位置。
这个排列规律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创建者元素周期表的创建者是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了元素周期表。
他按照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质量的变化规律对元素进行分类和排列,成功地将当时已知的60多种元素整理出来。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由水平行(周期)和垂直列(族)组成。
其中,水平行代表元素的周期(1-7周期),垂直列代表元素的族(1-18族)。
元素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是位于两者之间的过渡金属元素。
周期性规律一:周期性的重复性元素周期表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周期性的重复性。
无论是周期表的周期还是族,都有明显的重复性。
周期表的周期数正好对应着电子层数,每个周期代表一个电子层。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各个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周期性规律二:元素性质的递增和递减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还表现在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
对于一些物理性质,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它们会发生递增或递减的规律。
例如,原子半径随着周期的增加而递减,而电离能则相反。
周期性规律三:族内元素的相似性元素周期表的族内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因此其外层电子的排布也相似,具有相似的价格,形成共同的化合价和化合物。
例如,第1族元素(碱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是单价阳离子,与氧元素结合形成氧化物。
周期性规律四: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延展性等特性,而非金属元素则相反。
随着周期表从左到右的移动,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第17族元素(卤素)和第18族元素(惰性气体)都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布规律元素周期表是描述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的一种标准化工具。
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
通过研究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元素分布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元素和化学反应。
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是由横向的周期和纵向的族组成。
横向周期从左至右依次增加原子序数,纵向族则是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组成。
2. 电子排布和周期性元素周期表的分布规律与元素的电子排布密切相关。
每个元素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其电子数也递增。
3. 周期性表现为化学性质的变化元素周期表中,相邻元素间具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这体现了周期性。
例如,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价电子层电子配置,因此它们倾向于形成相似的化合物。
4.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主族、过渡族、稀有气体和镧系放射性元素等不同的分区。
主族元素为周期表中包含的1A到8A族元素,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过渡族元素为元素周期表中的d区元素,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变价性。
稀有气体位于元素周期表的18族,它们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
镧系放射性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的一部分,它们具有放射性。
5. 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原子半径是指原子从核心到外层电子轨道边缘的距离。
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一般逐渐减小,因为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逐渐增加,电子层数目相同,电子云缩小。
而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一般逐渐增大,因为原子核的正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目也增加。
6. 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元素周期表中,电离能通常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逐渐增加,对外层电子的束缚力增强,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将其剥离。
总结起来,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布规律包括周期性表现为化学性质的变化、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以及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等。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总结出来的元素的一种组织形式,其中包含了大量元素
的信息。
通过研究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规律和规律。
周期性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电子结构的规律排列。
每个周期代表着一个电子壳层,即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分布。
随着电子数量的增加,元素的性质也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编号。
原子序数
的增加代表着元素的电子数量增加,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确定元素的种类。
原子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
原子量表示一个元素中的原子质量。
原子量的大小也和元素的性质相关。
周期性趋势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呈现出一些周期性趋势,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电离能、
电子亲和能等。
这些趋势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行为。
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还按照其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等类别。
不同
类别的元素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在化学反应中也有着各自的作用。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都有着独特的位置和性质,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元
素周期表中的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主族元素原子依次增年夜
同 同周期相同
主
族 依 同周期依次增多 相 次
同 增 由 同周期依次减小(0族除外) 多 小 到 同
年夜 主 族 由 小
到 年夜
同主族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同主族逐渐减弱
同主族
金
属
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
逐
渐减
弱
同主
族
最高
正价相同
原子半径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金属性非金属性
)
同周期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同周期增强
同周期酸性逐渐增强碱性减弱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年夜。
注意:原子半径在VIB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呈现变态现象。
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
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
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修改,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呈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变态”现象。
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1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加;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加,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加,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加。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1
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即是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即是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年夜小辩白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获得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所以, 总的说来(同种元素)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1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或者一句话总结,对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年夜,其离子半径越小。
(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化合价:
一价请驴脚拿银,(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羊盖美背心。
(二价氧钙镁钡锌)
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罕见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1
初中罕见原子团化合价口决: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还有负三磷酸根,只有铵根是正一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记化合价,我们经常使用下面的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钙镁钡氧锌。
二铜三铝四七锰,二四六硫二四碳,三价五价氮与磷,铁有二三要记清。
口诀
周期表分行列,7行18列,
行为周期列为族。
周期有七,
三短(1,2,3)三长(4,5,6)一不全(7),
2 8 8 18 18 32 32满
6、7镧锕各15。
族分7主7副1Ⅷ零,
长短为主,长为副。
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1
1到8重复现,
2、3分主副,先主后副。
Ⅷ特8、9、10,
Ⅷ、副全金为过渡。
第一周期:氢氦侵害
第二周期: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鲤皮捧碳蛋养福奶
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那美女桂林留绿牙(那美女鬼流露绿牙)(那美女归你)第四周期:钾钙钪钛钒铬锰嫁改康太反革命
铁钴镍铜锌镓锗铁姑捏痛新嫁者
砷硒溴氪生气休克
第五周期:铷锶钇锆铌如此一告你
钼锝钌不得了
铑钯银镉铟锡锑老把银哥印西堤
碲碘氙地址仙
第六周期:铯钡镧铪(彩)色贝(壳)蓝(色)河
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1
钽钨铼锇但(见)乌(鸦)(引)来鹅
铱铂金汞砣铅一白巾供它牵
铋钋砹氡必不爱冬(天)
第七周期:钫镭锕防雷啊!
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溶(钾盐钠盐铵盐都溶于水和酸)
硝酸盐相同(硝酸盐同上)
钾钠钙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
溶碱有四种(上面四种是可溶性的碱)
氯除银亚汞(盐酸盐除银亚汞其他都溶)
硫酸除铅钡(硫酸盐除铅和钡其他都溶)
(请注意,溶解性口诀中,所谓的溶解规模只在初、高中的课本规模内适用,也有一部分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硫酸盐难溶而不在口诀中,除上述四种碱外,也有其他可溶的氢氧化物。
).
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