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必备《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笔记
- 格式:wps
- 大小:27.97 KB
- 文档页数:2
第八章反映实际,指导实际一、概念题1.宣传(人大2008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答:宣传,是指一种劝服活动,直接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他人的意识,使其接受宣传者的某种观念,最终目的则是期望接受宣传的人能够以宣传者期望的方式进行活动或行为。
尽管宣传可以划分为各种形式和不同层次,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①目的性;②倾向性;③社会性;④现实性;⑤附合性。
宣传具有激励、鼓舞、劝服、引导、批判等多种功能,其基本功能是劝服。
2.舆论(中南财大2010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研;华中农大2009年研)答:舆论,是指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简单而言,舆论就是公众或很多人对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现象或事件公开发表的意见。
舆论的主体是社会公众,舆论的客体是舆论主体共同关注的问题、现象或事件,舆论的结果(也就是舆论的形态)主要表现为一定的公开意见。
3.新闻舆论(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研;南京大学2003年研)答:新闻舆论,是指通过新闻传播营造的舆论。
通常传播者通过强化(淡化)报道某一或某类新闻、强化(淡化)评论某一或某类新闻事件的方式,营造一定的新闻舆论环境,使广大的新闻收受者接受传播者的“洗礼”,以传播者期望的方式议论相关舆论客体,最终形成传播者期望的舆论结果,从而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传播者在以新闻方式塑造舆论环境时,同样可能犯错误,即传播者可能以错误的新闻舆论去引导错误的社会舆论,或以错误的新闻舆论去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
4.舆论的要素(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研;人大2004年研)答:舆论的要素,是指舆论的主体、客体及舆论的形态。
具体而言,舆论的要素包含以下内容:①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有争议的问题,且这个问题与人们现实利益、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的相关程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②必须有相当多的个人对这个问题表明态度或发表意见,经过这些众多的个体意见的充分互动,最终达成某种为一般人普遍赞同、且能从心理上产生共鸣的一致性意见;③这种一致性的意见对问题的存在和变化及与此相关的人的行为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产生某种效力。
中传MJC专业课复习--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编辑:凯程中传考研【专业课复习】说在前面:要在书上把考纲要考的标注出来,不要自己重点背诵的是考纲里不考的就悲剧了,本次为同学介绍专业课《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这个部分的内容【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书目:第一部分,新闻传播史1. 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背诵2. 李磊:《外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背诵第二部分,新闻理论1. 雷跃捷:《新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背诵2.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理解记忆,与雷跃捷书目配合参考第三部分,新闻业务1. 王灿发《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第二版)》背诵2. 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理解,运用3. 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理解,运用4. 谭云明:《新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理解,运用5. 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写作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理解,运用6.雷跃捷:《媒介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7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章)补充阅读:1. 《现代传播》2. 《新闻与传播》3. 《新闻记者》4. 《新闻战线》【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复习:1.该背的就背不要偷懒,16年考了填空题也是没有想到,像“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这种细节题不背就玩儿完!这道题给了我信心因为我清楚地记得初中历史学过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和影响,存在在我深深的脑海里啊!所以,用最快的速度整理按照考纲来整理笔记,参考书上没有的部分补充进笔记就好,背诵吧,少年!2.新闻业务需要熟练消息、评论、采访提纲。
3.答题模板: 回答:1、先综述你的观点;2、然后对题目中提到的关键词进行名词解释及特点;3、回答题目问的问题;4、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何解决?5、总结。
关于写作,第一要掌握消息框架,倒金字塔结构中内容的排序、5w1h的叙述、导语的切入和写作是关键;第二要规避雷区,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只交代事实和消息来源,观点要通过引语表达,不能直接引用原文中作者非叙述性语言。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价值2.新闻手段3.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4.“三贴近”原则5.舆论强势二、简答题(15×3=45分)1.新闻的本源是什么,如何坚持新闻本源的真实性?2.什么是新闻的倾向性,它是如何产生和体现的?3.新闻自由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三、论述题(第1题15分,第2、3题各25分,共65分)1.试论述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2.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有哪些?请逐一论述。
3.有人认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是超阶级的自由,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
你如何看待这种认识,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价值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因此,新闻价值的根本着眼点就是广大受众的普遍关注,它是人们衡量事实是否能成为新闻的一条重要标准。
新闻价值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要素。
2.新闻手段答:新闻手段是消息、通讯、评论、新闻图片、标题、版面及节目编排等传播形式的总称,它们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和新闻纪录电影进行新闻报道时普遍使用的手段。
新闻手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它不能强迫人们信奉或放弃某种思想、某种观点,只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或说服受众。
3.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答: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政治法律、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
控制了新闻事业也就控制了新闻自由。
4.“三贴近”原则答:“三贴近”原则是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对新闻战线的工作者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原则。
其基本内涵:①贴近实际,是指要从实际出发部署新闻工作,按实际需要推进新闻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新闻工作,使新闻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②贴近生活,是指要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③贴近群众,是指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真实可信的新闻信息产品。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题库-新闻事业的性质【圣才出品】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一、概念题1.新闻体制(制度)(湘潭大学2009年研;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研;复旦大学2007年研;人大2006年研)答:新闻体制,是指新闻传媒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新闻媒介体制的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新闻传播体制实质是新闻传播的制度问题,主要包括新闻资产的所有制问题、新闻业的组织结构问题、人事制度问题等。
在这些具体的体制内容中,新闻资产的所有制是新闻体制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体制内容的具体安排方式。
新闻制度、新闻体制受制于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在一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下,在一种主导的新闻体制下,可能会有其他一些非主导的体制形式。
新闻体制在新闻业的运行中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2.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是指新闻媒介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既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
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
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即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3.新闻事业的政治性答: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思想、法律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它制约着其他的社会意识形式。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不能不关心政治,同时,它们因受政治制约的程度不同而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政治性。
新闻事业作为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手中的舆论工具,更接近政治,更要受到政治、法律思想的制约,因为它们是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直传和贯彻所属阶级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法令,并为这个阶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服务的。
第三章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一、概念题1.新闻事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2008年研)答:新闻事业是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总称。
现代新闻事业主要包括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期刊社、新闻电影制片厂等专门机构,以及它们运用采访、编辑、通联、出版、发行等组织系统以及新闻体裁和编排技术手段所从事的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事业组织是传播新闻的工具,既是社会舆论机关,又是阶级舆论机关。
其基本功能包括:①沟通情况,传递信息;②反映舆论,引导舆论;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④提供娱乐,丰富文化生活;⑤刊登广告,提供社会服务。
2.报纸(中南财大2009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研)答: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的散页出版物”。
这是报纸作为新闻纸的定义。
报纸作为新闻传播媒介有它的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报纸的物质形式使它易于携带,便于保存;而报纸依赖的物质形式也使它的传播速度无法与电子媒介相比。
②以文字符号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使报纸新闻易于进行深度报道、进行一些相对抽象的分析。
但也正是文字符号的限制,使得报纸缺乏电子媒介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报纸新闻对收受者提出了更高的智力要求,因而它的收受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③报纸并非仅限于文字符号,它同样也诉诸非语言符号,图片、图表、图画已成为报纸再现新闻事实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报纸还以特有的版面语言塑造自己的形象,吸引读者的注意,版面本身就是新闻,就是对新闻的评价。
3.新媒介(四川大学2009年研;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研)答:“新媒介”或“新媒体”是一组概念的集合,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媒介。
目前来看,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
“新媒介”或“新媒体”也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严谨的表述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
第六章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一、概念题1.新闻自由(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研;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研;山东大学2008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研)答:“出版自由”口号最早由英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约翰·密尔顿提出。
1642年,在资产阶级专政制度确立的背景下,密尔顿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和思想。
它的基本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人民有知的权利和知的自由,应向人民提供事实和信息。
(2)人是有理性的,能够辨别真伪和是非,应当让人民在“观念的自由市场”上发表和接触各种思想,人民能够凭借理性在真实和虚伪的各种意见之间做出判断与选择;真理也可以在各种思想的公开竞争中自我校正,最终战胜谬误,为人民所接受。
(3)新闻事业应成为不受政府干预的独立企业,按照自由经济原则,在公开的市场上参与自由竞争,其兴衰成败取决于社会和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的程度。
(4)新闻自由是通过“观念的自由市场”寻求真理、保障人民权利的最好办法。
通过不受政府干涉而自由发行的报刊,人民可以了解关于国家事务的全部情况,监督政府的行动,防止政府损害人民的利益。
(5)新闻自由还包括传播者和接受者所享有的“不传播权”,任何个人和机构不得强迫他人参与传播过程。
(6)衡量“新闻自由”的四项具体标准:①采访自由;②传递与报道自由;③出版发行自由;④批评自由。
2.观点的自由市场(南开大学2006年研)答: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点。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又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在17世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
其核心反映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主要观点包括: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②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have《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笔记《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笔记新闻理论,也叫理论新闻学。
本课程主要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
研究新闻理论的目的是探索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揭示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在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新闻学基础理论。
导论第一节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在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才产生的。
纵观国内外的新闻学研究,其内容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实用新闻学。
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的理论基础部分,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则属于大众传播的控制研究范畴。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
由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对精神生产手段的占有和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控制,因此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对新闻事业和新闻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以马克思为指导,密切结合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成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
我们不仅要研究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共性以及新闻工作普遍的、共同的规律,我们更要着重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性,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新闻事业应当遵循的原理、原则、工作方针和工作方法。
第二节西方新闻理论评析西方国家的新闻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新闻理论的研究并不十分重视。
总的来说,他们对“术”的研究重于对“学”的研究,围观的研究重于宏观的研究。
资产阶级新闻学作为指导资产阶级新闻工作的理论武器,它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不受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制约。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也有相应的变化。
资产阶级新闻学有着明显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新闻理论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2.社会责任论3.新闻本源4.新闻批评5.企业家经营(传媒业)二、简答题(15×3=45分)1.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2.为什么说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3.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什么会确定这样的方针?三、论述题(第1题15分,第2、3题各25分,共65分)1.试论述统治阶级及其政党对新闻事业的宏观控制手段。
2.“反映实际,指导实际是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要求。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舆论监督对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舆论监督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着怎样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答: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是指新闻事业对人类、对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影响和作用,即新闻事业满足社会需要的效能。
新闻事业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迅速、真实、广泛地反映客观世界,又时刻作用和影响客观世界。
归纳起来,当代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主要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刊播广告。
其中,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是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也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
2.社会责任论答:社会责任论是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1946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发表了《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报告,作为一种明确的理论思想,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被正式提出。
其观点包括:①社会责任理论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的;②报刊自由涉及三者的利益,即报刊拥有者的利益、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③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不同的概念;④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政府应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
3.新闻本源答:新闻本源是指新闻的根本来源。
它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回答“新闻是什么?”、“新闻从哪里来?”的问题。
IM《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笔记《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笔记导论第一节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方法一、新闻学学科介绍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
我国新闻学术界一般认为,新闻学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广义的新闻学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个构成部分。
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
主要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探讨和揭示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它的社会功能和特点,它的工作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
历史新闻学,也叫新闻事业史。
主要研究中外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外新闻界名人史。
它要探寻人类最早的新闻传播活动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新闻传播媒介是怎样从低级向高级形式演进的?它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什么联系?应用新闻学,也叫新闻业务。
主要研究新闻业务方面的应用知识。
它探讨的是新闻采、写、编、摄、录及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方法和一般规律。
狭义的新闻学,指的是理论新闻学、即新闻理论、新闻传播学概论、新闻学原理等。
理论新闻学——是新闻学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性质是为了探讨和掌握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启发人们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时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自觉意识。
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新闻传播事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三、"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研究目的是探索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揭示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
新闻现象指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包括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事业。
新闻活动指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包括新闻传媒对新闻信息的采写编播过程,社会公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过程,新闻事业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新闻学术研究和新闻人才培养的过程。
第二节西方新闻理论评析一、综合性的宏观研究从新闻事业与政治制度的关系入手,西方新闻学者对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和新闻思想进行总结和概括,形成了集权主义新闻理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和社会责任新闻理论。
传播学考研参考书除了指定数目以及必看的几本国内学者非常经典的专著以外,我看过而且觉得比较有用的按照推荐以及必看程度排序《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中华传媒网这本是的好处是它是类似与笔记的形式,按照传播者,渠道,符号,受众,效果,批判学派,研究方法这样的专题汇编的,还有很多历年的题目作为参考,指示出了解题思路,可以在最后阶段结合自己的笔记一起进行背诵。
应付名词解释绰绰有余了,当然简答和论述要是只按照这个来答估计会太过简单。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德弗勒洛厄里人民大学出版社经典中的经典,虽然近些年来经验学派不是很热,但是作为基本的知识一定要掌握,估计最多最多会出到一个简答(应该也要结合实际,单纯考察的可能性不大)。
这本书就是传说中的十三座里程碑,都是基础的东西,看起来很容易,翻译的也很顺畅,时间不够可以只挑一些比较热门和重要的看一下,涉及到很多的传播方法,根据自己要报的方向取舍。
《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黄旦复旦大学出版社这一个系列的几本小书都很好,这本是传播者,就是冲着这个也要看看,其实也是提示了另外的一种阐述传播理论史的角度。
我觉得上完研究生最后基本上是要往传播者的方向发展,所以研究生考试中应该有意要考察相关的方面,所以看到有关传播者的都比较敏感。
《传播·文化·社会》杨击复旦大学出版社是介绍文化研究学派的专著,是作者的博士论文。
很薄的一本小册子,有很多的例子,看起来很很轻松。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终于知道巴特,本雅明,莫利,霍尔等人长什么样子了(P.S.本雅明拍得很帅,一看就很有“欧洲最后一位学者”的FEEL)。
我个人感觉很容易看进去,也很快就能看完,书的字号很大,字体舒服,纸张舒服,版式设计也很好。
能够悦读,读一读心情也不错。
文化研究最近比较热门,出个简答或者人名的名词解释是很有可能的,这个书能增加点背景知识,可以跟专题精编结合着看。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张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讲的是传播渠道,主要论述的是技术学派。
中传新闻学考研参考书编辑:凯程艺术硕士中传新闻学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艺术硕士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
712新闻传播史论(简称专1,或史论)1)基础书目新闻与广电史1、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李磊:《外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3、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新闻理论4、雷跃捷:《新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5、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传播理论6、李彬:《传播学引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7、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新媒体与网络传播8、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延森著,刘君译:《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拓展书目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124、常江:《广播电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815新闻实务(简称专业课2)1)基础书目1、熊高、熊倩:《新闻采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2、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方毅华:《新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李舒:《新闻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拓展书目徐明华:《网络新闻采写》,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邓炘炘:《网络新闻编辑》(修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中传考研的一些学习方法解读(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新闻理论》课程笔记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宣传- 定义差异:新闻通常被定义为对事实的公正、准确和及时的报道,其核心在于传递信息。
而宣传则有意图地传播特定的观点或信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或行为,往往带有劝说性质和某种偏见。
- 目的与效果:新闻报道的目的是告知和教育,提供能够促进公众了解和讨论的信息。
相反,宣传的目的通常是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使其支持特定的事业、产品或个人。
二、中外新闻中的宣传表现-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新闻的理解各异。
例如,在一些国家,新闻机构可能与政府联系紧密,而在其他国家,新闻机构可能更独立。
- 政治影响:政治环境对新闻与宣传的界限产生影响。
在一些环境下,政府可能通过法律、规制或资金控制影响媒体。
- 案例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报道,可以实际看到新闻与宣传间的差异,如战争报道、政治选举等。
三、新闻≠舆论- 概念区分:新闻应当是基于事实的报道,而舆论是公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 角色差异:记者应提供客观报道,而非个人观点。
他们的职责是提供信息,而不是引导舆论。
- 责任与影响:媒体在塑造舆论方面具有重大责任。
报道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公众对事件的理解。
四、欧洲文明中“新闻”是指新鲜的信息- 历史背景:早期新闻形式,如新闻信、传单等,旨在传递新鲜事物和重大事件。
- 发展演变: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新闻开始迅速传播,新闻业逐渐形成。
五、中国历史中对“新”赋予更多的伦理色彩- 文化解释:在中文中,“新”常常与更新、改进相联系。
新闻报道除了传递信息外,也被赋予了社会教育和道德教化的功能。
- 历史影响:历史上的儒家思想强调传媒的教育作用,影响了媒体报道的内容和方式。
六、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定义概述:陆定一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理论意义:这一定义强调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事实性,为新闻的学术讨论和职业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七、我国现代语言文字中“新闻”的内涵过宽- 概念扩展:现代汉语中“新闻”不仅指报道,也涵盖了广播、电视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媒介内容。
复习范围: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本书共13章,其中第11章,新闻媒介的经营和管理,关于这点还在试点,成不成功还不可知,一般来说像这种在学术上有争议的,在实践中正在进行改革的问题考试时会回避,但是也不排除个别年份也考一些,比如说像03年的考的新闻价值的定义,这个题目严格说不应该考,因为没有在学术上形成一致的看法,但是这样的问题不是很多,现在看来,就只有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的五要素、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但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还是应该掌握)。
重要章节:一章2、4节二章2、5节四章五章2节六章2节七章2、3节八章4、5节九章2、3节十章1、2、4节十二章1节导论:1.《报刊的四种理论》2. 延安时期中共新闻学术成就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本源观(新闻与事实的关系)2.中共新闻事业史上关于新闻真实性问题学习和整顿的历史(31页)3.新闻真实性的双重含义4. 关于报刊有机运动的理论第二章1. 对新闻倾向性的理解2. 新闻客观性和新闻倾向性之间的关系3.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制约新闻传播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章1.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2.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和劣势第四章1. 新闻事业的性质(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不是社会公器和公共信息平台)2. 新闻事业的特点(70页)3. 新闻手段(73页)4. 怎样理解阶级性5. 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区别第五章1. 了解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2. 新闻事业怎样去引导舆论?第六章1.新闻自由的定义2.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3.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112页)第七章1. 马克思恩格思的报刊实践与新闻思想2. 列宁的办报实践3. 中国共产党的办报实践和新闻思想4.为什么要坚持“两为”,怎样坚持“二为”?5.怎样理解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也包含了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134页)6.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概念;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概念;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的意义何在? 7.新闻事业如何做好群众工作?(139页)第八章1. 新闻真实性的内涵(145页)2. 舆论强势(149页)3. 新闻失实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151页)第九章1. 党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有哪些?(160页)2. 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一致的问题(坚持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要点总结第一章新闻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起源:(第一节)新闻的传播活动和发展的最早动因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他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声查劳动实践,是适应当时的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当人们学会自觉地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就有了原始的新闻传播活动,它是长期的劳动实践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对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生产劳动实践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彼此需要社会沟通信息.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一求取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别根据以取得的认识规划自己的行动,进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新闻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的出现,当新闻传播活动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宾产生了近代报刊的时候,报刊便成为新闻事业最基本的新闻手段了.资产阶级新闻学认为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于人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源于人的群居本能.2.新闻的本源(第二节)新闻的基本来源.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在后.1)坚持事实的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不可能有新闻报道.2)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既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他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幻想它而出现.我门必须尊重事实,背离事实就是失实.3)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被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描写事实.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等等,也同样是被事实所决定的,事实具有某种性质,如实报道这一事实的新闻才能具有某种性质.在新闻的本源问题上,唯心论者或是颠倒事实与新闻的源流关系或是把新闻看作某种"性质"本身.正确处理事实与新闻关系,是新闻理论中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3.新闻的来源指供应新闻的媒介.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新闻来源有以下几种1)记者采访 2)通讯社发稿 3)资料社发稿 4)读者来信 5)通讯员及群众投稿 6)广告 7)社会宣传品及内部简报,总结,文件等等.指新闻出处,即新闻提供者.对不愿透露姓名或单位名称的新闻提供者,一般应予保护或在新闻中略去或采用间接暗示法,如"从有关方面获悉","某权威人士告知"等.新闻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之别.4.好奇说(第一节)资产阶级新闻学关于新闻的起源的观点.他们单纯从人类的好奇心理甚至心理出发,认为人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甚至心理需要出发,认为人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人长着两只耳朵,就爱打听新闻,长着一张嘴巴就爱传播新闻,新闻传播活动就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出现的.换言之,是人的新闻欲促成了新闻活动. (这种把产生新闻这种一种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现象,心理现象;把新闻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说成了是为了本能的需要的观点,脱离物质生产时实践去分析新闻的起源,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与竟声的关系,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这是唯心主义思想观在新闻起源观上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承认和尊重人的好奇心和新闻欲,但认为主要是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推动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5.群居说(第一节)一种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始于西方新闻说.该观点认为,由于人类结群居住,相互间需要信息的沟通和经验的交流,于是产生的新闻活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群居有着深刻的社会物质原因.因为太初时代人类面临着洪水.猛兽等强大的自然灾害和部落战争,为着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结成群体,共同居住,协同劳动和斗争,正式这种社会性的劳动实践和石灰生活促进了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和发展.6.新闻欲(99考题)指人类了解社会或自然界新近变动的一种欲望,这种欲望是认得社会联系的必然产物,是求知欲的的组成部分.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集体感.安全感.正义感上进心等是新闻欲的主要内涵.某些西方新闻学者认为,新闻欲是新闻媒介产生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有人类的社会存在和相互沟通的社会需求才是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和演变的根本原因.7.硬新闻(straightnes)和软新闻(soft news)源于西方新闻说的名词硬新闻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技术新闻.观众在阅读或视听这种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delayed reward)效应,所以称这类新闻为硬新闻.软新闻是指那些人情味较浓的,写的轻松活泼,容易引起受众观感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immediated reward)的新闻.社会新闻大致属于这种新闻.在思想内容健康的前提下,把新闻写的软一些对于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是有益的.现在人们长吧那些登载生活娱乐服务内容的刊物称之为"软新闻刊物".8.易碎品西方对新闻的生命___时效的一种形象的说法,指新闻的生命是短促的,随着时效的逝去而消失.中国新闻界也以"活鱼""鲜花"等比喻新闻时效性的重要性.二.简答题1.新闻的特点(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区别于信息而成为新闻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必须是事实.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离不开事实.从内容上说,新闻必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真实信息;从形式上说,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没有事实就成不了新闻.可以说,一切以新闻为主体的事业,起基本的内容就是报道和评论事实,起基本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新闻)和就事实说话(评论). 2)笔削有新意.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意是使某条信息成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原因.新闻的"新",首先是构成新闻的事实有很强的时效性,能满足人们急欲知晓的需要.这种新鲜事实必须具备两个因素:第一,它是人们未知的事实,即构成新闻的根据.因为客观事物的活动和变化是绝对的,所以新闻只有不断的新陈代谢,才能是新闻事业永葆青春的活力.3)必须及时.试问必须注重时效,这是与有新意相联系的一个要求.既然新闻只存在于时间长河的一瞬间,时效或者称为时间性是决定新闻的又一因素.着也是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人形象的把这一要求称为抓"活鱼".(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比较明确简洁的概括了新闻的特点,它强调了事实,新鲜,时效这三个构成新闻最基本的因素.2.为什么说新闻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需要?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为适应人们需要而产生的: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能够进行生产劳动,能够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生产资料,以求自身生存与发展,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洪水,猛兽,毒虫,饥荒随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们在进行劳动生产活动中,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人么逐渐认识到哟想生存和发展必须齐心协力,相互合作.这就要求人们互相联络,沟通的情况下,不断了解客观世界变动的新信息,以变相应的采取行动,因此新闻传播活动相应而生.3.如何理解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早实践中如何坚持这一点?新闻的基本来源.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在后.1)坚持事实的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不可能有新闻报道.2)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既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他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幻想它而出现.我门必须尊重事实,背离事实就是失实.3)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被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描写事实.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等等,也同样是被事实所决定的,事实具有某种性质,如实报道这一事实的新闻才能具有某种性质.在新闻的本源问题上,唯心论者或是颠倒事实与新闻的源流关系或是把新闻看作某种"性质"本身.正确处理事实与新闻关系,是新闻理论中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4.什么是新闻?简述新闻新闻定义的不同类型.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他不仅是新闻事业细胞,还是新闻事业的主体.2>新闻的第一可分两大类型:<1>不成文的新闻定义.这些是资产阶级大众化报纸(便士报)星期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做的解释.他们把办报最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企业,把新闻当作一种可以自由销售的的商品.他们往往从赢利的目的出发,以行文的可售性为标准来说明新闻特性,追求新闻对读者的刺激和轰动效应.a> 19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编辑主任约翰。
中传新闻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中传新闻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新闻学考研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初试参考书712新闻传播史论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雷跃捷:《新闻理论》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雷跃捷:《媒介批评》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当代广播电视学》石磊:《新媒体概论》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新闻传播史论红宝书》凯程考研815新闻实务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课外期刊:《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王振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2、3、8章)王灿发:《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路》复试科目与参考书:9020新闻史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修订版)(中国传媒大学)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国际新闻界》(期刊)、《新闻大学》(期刊)、《现代传播》(期刊)9021新闻理论雷跃捷:《新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集体创作:《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2009)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雷跃捷:《媒介批评》(北京大学)与专业相关学术刊物9022新闻业务曹璐、吴缦:《广播新闻业务》(北京广播学院)王振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北京广播学院)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路》(中国广播电视)邓炘炘:《网络新闻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吴风:《网络传播学》(中国广播电视)9023报刊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等主编:《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卷、2009卷、2010卷)(中国传媒大学)提示:以上书比较多,有些书的具体内容是不需要看的,凯程授课老师届时会给大家详细讲解每个重点的内容,减少大家盲目复习。
新闻理论教程笔记第一章新闻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起源2、新闻的本源3、好奇说4、群居说5、新闻欲(99新)6、硬新闻和软新闻二、简述1、新闻的特点第二章新闻传播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倾向性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
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隐晦,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
新闻倾向性是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新闻表现出来的。
它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
新闻倾向性是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的。
2、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是一种预测,也是一个综合的标准。
3、新闻的客观性新闻客观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企图用虚构、杜撰或者背离事实本身的基本逻辑的报道来表现倾向性,不仅无法说法人,其生命力也必然短暂;二是指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既不能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把一件有利于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作重大新闻来报道,也不能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
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
新闻客观性制约着新闻倾向性。
客观性与客观主义不同。
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标榜“纯客观”、“不党不私”、“不偏不倚”,实际上为了掩盖其阶级立场和报道的倾向性。
4、无形的意见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某些含而不露的意见。
从表明上看,新闻似乎只在客观地叙写事实,实际上在用词造句之间就隐含着某些观点,形式上的含蓄掩盖着内容上的某一立场。
这种外朴实而内藏机锋的新闻报道的作者乃是新闻记者中的高手。
新闻评论的名家也常用这种手法撰写评论。
5、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表达意见到新闻写作方法,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选择,对比衬托、借人之口、描绘细节等运用具体事实的方法来表现新闻主题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课后习题导论1.简述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答: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在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才产生。
(1)新闻学的研究内容纵观国内外的新闻学研究,其内容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实用新闻学。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都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
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对新闻事业和新闻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①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以原理、原则和方法论为主要内涵。
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的理论基础部分,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则属于大众传播的控制研究范畴。
②历史新闻学研究新闻传播的历史,包括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著名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新闻事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作用等,是政治史和文化史的一个分支。
③实用新闻学研究新闻业务活动的方针原则和方法技能,具体可分为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新闻摄影学、广播学、电视学、新闻经营管理学、广告学、网络传播学等。
(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新闻理论主要研究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新闻事业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与群众的关系,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的工作原则,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工作者的修养,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原理和运行机制等。
(3)方法①新闻学不仅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有很强的政治性。
政治上的敏感和判断力是新闻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
在新闻工作中,无论采访、写作、编排、出版、摄制、播出,都在一定的理论思想指导下进行,都为了表达一定的政治内容和思想内容。
新闻工作者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强弱,集中表现在他能不能迅速而正确地表达特定的政治思想内容。
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密切结合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成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
第九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1.坚持党性原则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什么意义?答: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党性原则是指导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坚持党性原则是使党的新闻事业永不变质的保证。
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如果没有党性原则,各家新闻机构自定方针,自搞宣传内容,新闻工作者按个人的意志行动,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那不可能成为党的喉舌,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则也改变。
(2)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使党的新闻事业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党的新闻工作必须依靠党性来把握方向,完成任务。
只有按照党性原则,新闻工作才有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分清是非,才会有正确的立场。
(3)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
任何政党报纸的兴衰荣辱总和政党的命运紧紧相连,我党的新闻事业的威信,首先来自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威信,来自党的新闻部门忠实地传播中央的声音。
只有紧紧地依靠党的领导,只有依靠党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应有的积极作用。
(4)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界限。
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区别于一切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根本特征。
在学习资产阶级先进的传播技巧、传播理念和经营方法的同时,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界线的最主要标准就是党性原则,防止、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思想的最锐利的武器也是党性原则。
(5)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推动、指导我国各项改革沿着健康道路发展。
我国正处于历史性的转变时期,各行各业在改革时都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新闻事业要反映和推动这场伟大的改革,新闻工作者更需要增强党性,和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
同时,随着新闻事业自身的变革,新闻队伍新老交替,新一代新闻工作者要符合党和人民的需要,须加强党性。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笔记
新闻理论,也叫理论新闻学。
本课程主要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
研究新闻理论的目的是探索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揭示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在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新闻学基础理论。
导论
第一节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在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才产生的。
纵观国内外的新闻学研究,其内容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实用新闻学。
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的理论基础部分,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则属于大众传播的控制研究范畴。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
由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对精神生产手段的占有和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控制,因此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对新闻事业和新闻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以马克思为指导,密切结合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成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
我们不仅要研究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共性以及新闻工作普遍的、共同的规律,我们更要着重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性,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新闻事业应当遵循的原理、原则、工作方针和工作方法。
第二节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西方国家的新闻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新闻理论的研究并不十分重视。
总的来说,他们对“术”的研究重于对“学”的研究,围观的研究重于宏观的研究。
资产阶级新闻学作为指导资产阶级新闻工作的理论武器,它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不受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制约。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也有相应的变化。
资产阶级新闻学有着明显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新闻理论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
一、集权主义理论
渊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弗里和英国哲学家霍布士等人的思想和学说。
他们认为政治权力只有控制在少数有智慧、有经验的优秀人物手里,才能对国家实现强有力的和合法的统治;认为国家的权利应当是绝对的、永恒的、至高无上的,对涉及社会的意见和讨论应当严加控制,个人的自由权利必须服从国家的权力。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开展,集权主义理论逐渐被自由主义理论所代替。
二、自由主义理论
17世纪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密尔顿首先提出来的,由18世纪美国政治家托马斯·杰弗逊以及19世纪英国哲学家、政治家约翰·米尔等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他们认为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理性可以辨别正误,区分善恶;真理只有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各种意见的自由竞争才能获得。
因此,他们反对ZF对报刊的控制或操纵,主张任何人都可以拥有通讯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而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自由主义的新闻理论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经济是相适应的,它反映了一种物质的社会关系,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并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舆论上的自由竞争正是经济上自由竞争的反映。
20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上和政治上垄断的加剧,自由主义新闻理论逐渐被社会责任理论所代替。
三、社会责任理论
1946年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提出一份题为《一个自由和负责任的报刊》的总报告及六份分报告,并于1947年陆续出版问世。
作为一种明确的理论思想,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被正式提出。
社会责任理论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的。
自由必须以责任为前提。
认为,报刊自由涉及三者的利益,即报刊拥有者、公众和社会的利益。
并提出“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不同的概念。
主张ZF应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
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
这一理论仍然不能摆脱与实际脱节的困境。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我国的新闻学理论最初也是由外国传教士传入的,1834年的《新闻纸略论》简要地叙述了报纸的起源、新闻自由等问题,介绍了西方报刊的状况。
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新闻事业的新时期,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在物质条件极其艰难和敌我斗争及其残酷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建国初期,我国的新闻学研究和其他学科一样,积极学习苏联的经验。
1956年为了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中央新闻单位展开新闻改革,新闻研究开始日趋活跃。
但是,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这方面的改革和探讨很快就中断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开始了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研究和探索。
这些资料都是爱!考老师帮我搜集整理的,也集合了他们多年的经验,很精很准,不用我再浪费时间漫无目的的去找信息,只要按照爱考老师为我量身定制的课程安心复习背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