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极性键和共价键

极性键和共价键

极性键和共价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可以是吸引力,也可是排斥力。而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因为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将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所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显负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一方显正性。这样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在极性键中,非金属性相对较强,金属性相对较弱的元素原子一端显负电性;非金属性相对较弱,金属性相对较强的元素原子一端显正电性。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区别例子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涉及到共价键的形成和特性,以及它们在有机分子中的作用。 极性共价键是一种由原子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共价键,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原子间存在着电荷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即原子间存在着正负电荷的不对称性。由于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原子间形成了一种带有极性的共价键,这种共价键的特点是有一端具有正电荷,另一端具有负电荷,因此它们是一种有极性的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是一种由原子间的电荷分布均匀形成的共价键,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原子间存在着电荷分布均匀的现象,即原子间存在着正负电荷的对称性。由于电荷分布的均匀性,原子间形成了一种没有极性的共价键,这种共价键的特点是原子间的电荷分布均匀,没有正负电荷的不对称性,因此它们是一种没有极性的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形成机制和特性,极性共价键是由于原子间电荷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具有正负电荷的不对称性;非极性共价键是由于原子间电荷分布均匀而形成的,没有正负电荷的不对称性。 举例来说,水分子中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它由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形成,氢原子具有正电荷,氧原子具有负电荷,因此水分子中的共价键是一种极性共价键。而碳氢键是一种非极性共价键,它由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电荷分布均匀而形成,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电荷分布没有正负电荷的不对称性,因此碳氢键是一种非极性共价键。 总之,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涉及到共价键的形成和特性,以及它们在有机分子中的作用。极性共价键是由于原子间电荷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具有正负电荷的不对称性;而非极性共价键是由于原子间电荷分布均匀而形成的,没有正负电荷的不对称性。水分子中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而碳氢键是非极性共价键。

化学键的极性与共价键

化学键的极性与共价键 化学键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力量之一,它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所形 成的一种力,能够将原子或离子牢固地联结在一起。具体而言,化学 键可以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其中共价键是最常见的化学键类型之一。 一、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之间会共享其外层价电子,以达到气体稳定性。共价键可以形成 于同种元素之间(单质)或不同种元素之间(化合物),并且在化合 物中可以形成不同的键型(单键、双键、三键)。 共价键的特点包括: 1. 共享电子:共价键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通过 共享电子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2. 方向性:共价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不同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形成 角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3. 强度:共价键通常比离子键要强,能够较牢固地将原子或离子结 合在一起。 二、化学键的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是指共价键存在电荷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其中一个原 子会部分地带有正电荷,另一个原子则带有负电荷。根据极性的不同,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 非极性键 非极性键是指共价键中两个相连原子的电负性相差较小,电子对等 量地被两个原子共享。这种情况下,共享的电子对在键形成的两个原 子中间平分电子密度,呈现出均匀的电荷分布。 2. 极性键 极性键是指共价键中两个相连原子的电负性相差较大,电子对偏向 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在极性键中,电子密度更大的一侧将带有部分 负电荷,而电子密度较小的一侧则会带有部分正电荷。这种分布不均 匀的电荷分布造成了极性键的极性。 三、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性质的关系 共价键的极性直接影响了化合物的分子性质,特别是在涉及极性分 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 1. 极性分子的特点 极性分子由至少一个极性键组成,具有明显的正负极性分布。这种 分布使得极性分子在相互作用和溶解性方面表现出典型的极性行为。 例如,极性分子在水中溶解度较高,且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定向排列。 2. 非极性分子的特点

共价键的形成和分子极性的影响

共价键的形成和分子极性的影响共价键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来结合形成分子的化学键。在共价键形成的过程中,原子之间会共享价电子,以实现较稳定的电子配置。这种键的形成对于分子的性质和结构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共价键的形成以及它对分子极性的影响。 一、共价键的形成 共价键的形成基于原子间的电子云叠加。当两个原子靠近时,它们的电子云会有所重叠,同时形成一个共用的电子对区域。这个电子对区域对原子进行吸引,并使它们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中,共享电子对的数目由原子的原子轨道和电子数目决定。当原子间有两个电子对共享时,形成一个单键;当有四个电子对共享时,形成一个双键;当有六个电子对共享时,形成一个三键。这些共享的电子对保持原子结构稳定,并使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 二、分子极性的影响 分子极性是指分子内部正负电荷分布不对称,导致分子具有正负两极性质。共价键的形成会对分子极性产生影响。 1. 非极性分子 当两个原子间的电负性差距较小时,形成的共价键会使电子对均匀分布在周围原子之间。这种情况下,电子云密度对称,原子中心正电

荷和负电荷的分布均匀,分子呈非极性。例如,氢气分子(H2)中两 个氢原子之间的单键就是非极性键。 2. 极性分子 当两个原子间的电负性差距较大时,形成的共价键就会导致电荷分 布的不均匀。电负性较高的原子会吸引电子对,而较低的原子则带有 部分正电荷。这种不均匀的正负电荷分布使分子呈现极性特性。例如,水分子(H2O)中氧原子的电负性较高,氢原子的电负性较低,因此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的极性主要通过分子的几何结构来决定。当一个分子中的 极性键个数增加时,分子极性也会增加。此外,分子内的非键电子对(位于原子周围而不参与共价键形成的电子对)的存在也会影响分子 的极性。非键电子对的存在会使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从而增加分 子的极性。 总结: 共价键的形成是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实现的,它对分子的性质和结构 具有重要的影响。分子的极性主要取决于原子间的电负性差距和分子 几何结构。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分布较均匀,而极性分子则存在不均 匀的电荷分布。深入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分子极性的影响,对于理解 化学反应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键的键角和极性的关系

化学键的键角和极性的关系 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不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或离子键。键角是指 在一个分子中,两个成键原子和中心原子之间的夹角。键角的大小和 化学键的极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将探讨化学键的键角与其极 性之间的关系。 1. 共价键的键角和极性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的键角受到 成键原子之间的电子云排斥效应的影响。若成键原子间的电子云越密集,则键角会变小。此外,电子云的极性也会对键角产生影响。若在 共价键中,一个原子的电子云较为偏向一侧,该键角会向该方向偏移,形成极性键。 2. 离子键的键角和极性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间的静电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由于离子键是 通过电子的完全转移形成的,因此键角受到晶格几何结构的限制,其 键角大小一般固定。相对于共价键,离子键的极性更强,因为它们是 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极性的离子键可以加强化学反应 的活性和溶解度。 3. 金属键的键角和极性 金属键是金属晶格中金属离子通过电子云的共享形成的化学键。金 属键的键角一般较小,因为金属离子在晶格中紧密排列,电子云的重

叠程度较高。由于金属之间通常没有明显的电负性差异,金属键通常是非极性的。 4. 非键对电子对的影响 在分子中,非键对电子对会对键角产生影响。非键对电子对是未参与共有键形成的电子对,主要存在于中心原子周围。非键对电子对通常比成键电子对的电子云更为密集,因此它们会通过排斥效应增大键角。非键对电子对的突出作用可以解释许多分子几何形状。 总而言之,化学键的键角与其极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共价键的键角受到成键原子间电子云的排斥效应的影响,离子键的键角一般固定,金属键的键角较小且通常为非极性。非键对电子对对键角的影响也需要考虑。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化学键的键角和极性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

1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1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1)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同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电荷在两个原子核附近对称地分布,因此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相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如单质分子(Xn,n>1),如H2、Cl2、O3、P4等)和某些共价化合物(如C2H2、C2H4、CH3CH2OH等)、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2O2、CaC2等)含有非极性键。 (2)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由于不同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得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电荷是非对称分布的。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键。判断方法: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般是极性键。如HCl、CO2、CCl4、SO42-、OH-等都含有极性键。 (3)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关系:①有的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如H2、Cl2、O3等。②有的分子中只有极性键,如HCl、H2S、CO2、CH4等。③也有的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如H2O2、C2H2、CH3CH2OH等。 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1)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对称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例如X2型双原子分子(如H2、Cl2、Br2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互相抵消的分子(如CO2、CCl4等)都属非极性分子。 (2)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例如XY型双原子分子(如HF、HCl、CO、NO等0、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SO2、H2O、NH3等)都属极性分子 3离子键的定义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共价键的定义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关于成键本质:离子键成键本质:静电作用;共价键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 4离子键、共价键的判断①一般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可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可形成共价键(铵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除外)。离子化合物中可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不可以含离子键。离子键通过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的相互作用形成。②不同主族元素的电子式表示形式;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首先要判断该化合物的种类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表示。注意粒子最外层电子的总数前后不变,下标不能使用,中间用箭头,不能用等号。简单阳离子用离子符号直接表示,铵根离子不能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 1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形成的连接。在化学键的 形成过程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或转移电子来实现稳定的化学结构。 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间力是化学键特性的重要方面。 一、化学键的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是指化学键中电子的偏向性或不对称性。根据电负性 差异,化学键可以分为非极性键、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 非极性键:当两个相互结合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负性时,形成的化 学键为非极性键。非极性键中电子均匀分布,没有明显的正负极性区别。例如,氢气分子中的H-H键就是非极性键。 极性共价键:当两个相互结合的原子的电负性有一定差异时,形成 的化学键为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中电子会偏向电负性较高的原子。例如,在氯气分子(Cl2)中,氯原子的电负性较高,电子会偏向氯原子,使整个分子带有部分正负极性。 离子键:当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异非常大时,其中一个原子会转移 一个或多个电子给另一个原子,形成带电离子,并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离子键由正负离子相互吸引而形成。例如,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 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 二、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力是不同分子之间由于电荷分布造成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力。 主要的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离子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由于分子中 电子的运动,会形成临时的电荷分布,使分子之间产生瞬时极性,从 而引起范德华力。范德华力的大小与分子量、分子形状等因素有关。 氢键:氢键是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当一个氢原子与一个高 电负性原子(如氮、氧、氟)结合时,形成氢键。氢键的强度比范德 华力大,可以影响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由带电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决定的。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会相互吸引,形成离子晶体。离子-离子相互作用力较强,使得离子晶体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电导性。 三、化学键极性与分子间力的关系 化学键的极性会直接影响分子间力的强度和性质。极性分子间的分 子间力通常较强,导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力增强,物质的沸点和熔点 较高。而非极性分子间的分子间力较弱,导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力较小,物质的沸点和熔点较低。 另外,具有氢键的分子间力通常比单纯的范德华力和离子-离子相互作用力更强。氢键可以影响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如蛋白质的折叠、水的高沸点和表面张力等。 总结:

高中化学【基础】离子键和共价键

【基础】离子键和共价键知识点1

知识点2

综合

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类型: Ⅰ离子键: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Ⅱ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①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举例:HCl分子中的H-Cl键属于极性键。 ②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等,成键电子对匀称地分布在两核之间,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非极性键可存在于单质分子中(如H2中H—H键、O2中O=O键、N2中N≡N键),也可以存在于化合物分子中(如C2H2中的C—C键)。以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Ⅲ 金属键: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 1.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大部分盐(包括所有铵盐),强碱,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等。 注意: 教材中在讲到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时,一般讲“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间易形成离子键,而“非金属元素间”易形成共价键。 “活泼金属”一般指第IA族和第IIA族的钠、镁、钾、钙等金属,“活泼非金属”一般指第VIA族的氧元素和第VIIA族的氟、氯、溴等。 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活泼金属”也可以与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形成离子键,如Na2S、KI等。二是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也可以形成共价键,如氯化铝等,不过在中学阶段,一般考查到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均为离子键。三是非金属元素间也可以形成离子键,如NH4Cl等。 2.共价化合物:主要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氧化物,酸,弱碱,少部分盐,非金属氢化物。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1)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同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电荷在两个原子核附近对称地分布,因此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相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如单质分子(Xn,n>1),如H2、Cl2、O3、P4等)和某些共价化合物(如C2H2、C2H4、CH3CH2OH等)、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2O2、CaC2等)含有非极性键. (2)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由于不同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得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电荷是非对称分布的.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般是极性键。如HCl、CO2、CCl4、SO42—、OH—等都含有极性键。 (3)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关系:①有的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如H2、Cl2、O3等。②有的分子中只有极性键,如HCl、H2S、CO2、CH4等.③也有的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如H2O2、C2H2、CH3CH2OH等。 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1)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对称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例如X2型双原子分子(如H2、Cl2、Br2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互相抵消的分子(如CO2、CCl4等)都属非极性分子。 (2)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例如XY型双原子分子(如HF、HCl、CO、NO等0、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SO2、H2O、NH3等)都属极性分子 离子键的定义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共价键的定义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关于成键本质:离子键成键本质:静电作用;共价键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 离子键、共价键的判断 ①一般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可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可形成共价键(铵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除外)。 离子化合物中可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不可以含离子键. 离子键通过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的相互作用形成。 ②不同主族元素的电子式表示形式;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首先要判断该化合物的种类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表示. 注意粒子最外层电子的总数前后不变,下标不能使用,中间用箭头,不能用等号。 简单阳离子用离子符号直接表示,铵根离子不能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1)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同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电荷在两个原子核附近对称地分布,因此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相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如单质分子(Xn,n>1),如H2、Cl2、O3、P4等)和某些共价化合物(如C2H2、C2H4、CH3CH2OH等)、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2O2、CaC2等)含有非极性键。 (2)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由于不同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得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电荷是非对称分布的。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般是极性键.如HCl、CO2、CCl4、SO42-、OH-等都含有极性键. (3)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关系:①有的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如H2、Cl2、O3等。②有的分子中只有极性键,如HCl、H2S、CO2、CH4等.③也有的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如H2O2、C2H2、CH3CH2OH等. 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1)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对称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例如X2型双原子分子(如H2、Cl2、Br2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互相抵消的分子(如CO2、CCl4等)都属非极性分子。 (2)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例如XY型双原子分子(如HF、HCl、CO、NO等0、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SO2、H2O、NH3等)都属极性分子 离子键的定义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共价键的定义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关于成键本质:离子键成键本质:静电作用;共价键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 离子键、共价键的判断 ①一般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可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可形成共价键(铵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除外)。 离子化合物中可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不可以含离子键。 离子键通过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的相互作用形成。 ②不同主族元素的电子式表示形式;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首先要判断该化合物的种类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表示。 注意粒子最外层电子的总数前后不变,下标不能使用,中间用箭头,不能用等号。 简单阳离子用离子符号直接表示,铵根离子不能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1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同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电荷在两个原子核附近对称地分布,因此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相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如单质分子Xn,n>1,如H2、Cl2、O3、P4等和某些共价化合物如C2H2、C2H4、CH3CH2OH 等、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2O2、CaC2等含有非极性键; 2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由于不同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得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电荷是非对称分布的;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般是极性键;如HCl、CO2、CCl4、SO42-、OH-等都含有极性键; 3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关系:①有的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如H2、Cl2、O3等;②有的分子中只有极性键,如HCl、H2S、CO2、CH4等;③也有的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如H2O2、C2H2、CH3CH2OH等;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1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对称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例如X2型双原子分子如H2、Cl2、Br2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互相抵消的分子如CO2、CCl4等都属非极性分子;2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例如XY型双原子分子如HF、HCl、CO、NO等0、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SO2、H2O、NH3等都属极性分子 离子键的定义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共价键的定义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关于成键本质:离子键成键本质:静电作用;共价键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 离子键、共价键的判断 ①一般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可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可形成共价键铵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除外; 离子化合物中可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不可以含离子键; 离子键通过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的相互作用形成; ②不同主族元素的电子式表示形式;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首先要判断该化合物的种类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表示;注意粒子最外层电子的总数前后不变,下标不能使用,中间用箭头,不能用等号;简单阳离子用离子符号直接表示,铵根离子不能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1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同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电荷在两个原子核附近对称地分布,因此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相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如单质分子Xn,n>1,如H2、Cl2、O3、P4等和某些共价化合物如C2H2、C2H4、CH3CH2OH 等、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2O2、CaC2等含有非极性键; 2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由于不同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得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电荷是非对称分布的;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般是极性键;如HCl、CO2、CCl4、SO42-、OH-等都含有极性键; 3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关系:①有的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如H2、Cl2、O3等;②有的分子中只有极性键,如HCl、H2S、CO2、CH4等;③也有的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如H2O2、C2H2、CH3CH2OH等;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1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对称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例如X2型双原子分子如H2、Cl2、Br2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互相抵消的分子如CO2、CCl4等都属非极性分子;2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例如XY型双原子分子如HF、HCl、CO、NO等0、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SO2、H2O、NH3等都属极性分子 离子键的定义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共价键的定义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关于成键本质:离子键成键本质:静电作用;共价键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 离子键、共价键的判断 ①一般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可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可形成共价键铵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除外; 离子化合物中可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不可以含离子键; 离子键通过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的相互作用形成; ②不同主族元素的电子式表示形式;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首先要判断该化合物的种类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表示;注意粒子最外层电子的总数前后不变,下标不能使用,中间用箭头,不能用等号;简单阳离子用离子符号直接表示,铵根离子不能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

高一化学---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1.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共价键是指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根据共价键形成过程中,共用电子对在形成共价键的原子间的偏移现象,可将共价键分为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以单质分子中的H —H 键、Cl —Cl 键为例,在单质分子中,由于是同种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它们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能力是相同的,使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因此各原子均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称之为非极性键。一般地说,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同理,在化合物中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由于形成共价键的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是不相同的,共用电子对将偏向某一原子,使共价键产生极性。因此不同原子键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如HCl 分子中的H —Cl 键。 具体区别,可见下列表格 非极性键 极性键 原子吸引电子的能 力 相同 不同 共用电子对的位置 不偏向任何一方 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成键原子的电性 不显电性 显电性 一般判断依据 由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由不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2.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 如果分子中的键都是非极性的,所形成分子里电荷分布是对称的,这种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如H 2、Cl 2、O 2、N 2等,一般单质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几种典型单质的分子构型及极性: 分子类型 X 2型分子 白磷(P 4) 硫(S 8) H -H , Cl -Cl 构型 N ≡N 等 直线型 极性 非 极 性 分 子 以极性键所形成的多原子分子,分子的极性受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影响。对AB n 型分子的极性的判断方法,可见下表: Cl Cl H 2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Cl 2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H C l HCl 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区别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区别 就如同正和负的区分。但是要记住,极性和非极性是相对的,一般来说,键级越高,其对应的反应性能也更强。同样地,氢氧根键和碳氧双键(即醚键)因为有着高度的极性而成为非常重要的共价键,特别是后者。 共价键又称共用电子对,它可看作由两个原子轨道上各激发出一个自旋相反的电子形成的,这些电子互相排斥使得整个体系显示出很强的极性。所谓“极性”,主要表现在:1.共价键具有方向性;2.共价键具有饱和性;3.共价键具有饱和性;4.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若共价键中含有电负性比较大元素的原子,则该共价键带有部分负电荷,故呈现出部分极性。例如: H2O 中的 O 原子,其电负性比较大,与 H 原子结合时,会吸引一个 H 原子到自己的轨道上去,从而使 H 原子失去了一个电子,变成了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而 O 原子获得了一个电子,变成了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于是 H2O 中的 O 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 H 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整个体系显示出部分极性。当然,不论是哪种情况,都只是在共价键中含有电负性比较大的元素的前提下才存在的。 此外,共价键还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例如:在水溶液中,当 OH-离子与 H+离子结合时,由于 OH-离子带有部分负电荷,使得 H+离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导致 H+离子的电子云偏向 OH-离子那边,从而增加了 OH-离子的电子云密度,使得 OH-离子的电子云密度进一步升高,从而使得 OH-离子更容易接近 H+离子,使得 OH-离子更容易被

H+离子俘获,产生了更多的 H+离子,使得 H+离子浓度增加, H+离子的电子云密度进一步升高,使得 H+离子更难被其他粒子俘获,从而使得 H+离子的电子云密度继续升高…… 有机化合物中最典型、数量最多的共价键是羰基、羧基、羟基等三个键。羰基是一个活泼的原子团,具有很强的亲核性,能够与许多原子或基团发生反应,并且能够参与成键。羧基的电负性小,亲核性弱,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作用时,生成醇盐,再经脱水,便可得到酯类。羟基的电负性介于羰基和羧基之间,既有亲核性,又有亲电性,它既能与酸作用,又能与碱作用。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1)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同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电荷在两个原子核附近对称地分布,因此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相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如单质分子(Xn,n>1),如H2、Cl2、O3、P4等)和某些共价化合物(如C2H2、C2H4、CH3CH2OH等)、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2O2、CaC2等)含有非极性键。 (2)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由于不同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得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电荷是非对称分布的。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般是极性键。如HCl、CO2、CCl4、SO42-、OH-等都含有极性键。 (3)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关系:①有的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如H2、Cl2、O3等。②有的分子中只有极性键,如HCl、H2S、CO2、CH4等。③也有的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如H2O2、C2H2、CH3CH2OH等。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1)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对称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例如X2型双原子分子(如H2、Cl2、Br2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互相抵消的分子(如CO2、CCl4等)都属非极性分子。(2)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例如XY型双原子分子(如HF、HCl、CO、NO等0、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SO2、H2O、NH3等)都属极性分子 离子键的定义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共价键的定义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关于成键本质:离子键成键本质:静电作用;共价键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 离子键、共价键的判断 ①一般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可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可形成共价键(铵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除外)。 离子化合物中可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不可以含离子键。 离子键通过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的相互作用形成。 ②不同主族元素的电子式表示形式;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首先要判断该化合物的种类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表示。注意粒子最外层电子的总数前后不变,下标不能使用,中间用箭头,不能用等号。简单阳离子用离子符号直接表示,铵根离子不能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1)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同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电荷在两个原子核附近对称地分布,因此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相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如单质分子(Xn,n>1),如H2、Cl2、O3、P4等)和某些共价化合物(如C2H2、C2H4、CH3CH2OH等)、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2O2、CaC2等)含有非极性键。 (2)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由于不同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得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电荷是非对称分布的。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键。 判断方法: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般是极性键。如HCl、CO2、CCl4、SO42-、OH-等都含有极性键。 (3)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关系:①有的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如H2、Cl2、O3等。②有的分子中只有极性键,如HCl、H2S、CO2、CH4等。③也有的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如H2O2、C2H2、CH3CH2OH等。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1)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对称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例如X2型双原子分子(如H2、Cl2、Br2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互相抵消的分子(如CO2、CCl4等)都属非极性分子。(2)极性分子: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例如XY型双原子分子(如HF、HCl、CO、NO等0、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SO2、H2O、NH3等)都属极性分子 离子键的定义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共价键的定义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关于成键本质:离子键成键本质:静电作用;共价键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 离子键、共价键的判断 ①一般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可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可形成共价键(铵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除外)。 离子化合物中可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不可以含离子键。 离子键通过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的相互作用形成。 ②不同主族元素的电子式表示形式;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首先要判断该化合物的种类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 化学键是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连接,能够保持化合物的稳定性和特性。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是描述化学键性质的重要概念。本文将介 绍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概念 化学键的极性是指在化学键中两个原子之间电子的分配是否均匀。 极性化学键中原子间电子的分配是不均匀的,包括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非极性化学键中原子间电子的分配是均匀的,包括非极性共价键。 1. 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在极性共 价键中,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引起电子云的不均匀分布,形成正负 电荷分离,这导致原子具有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 2.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在离子键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取电子形成负离子,正 负离子相互吸引形成离子结晶,具有电荷的正负相互吸引的性质。 3. 非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之间电负性差异很小 形成的,两个原子间的电子云均匀分布,不存在正负电荷分离的现象。 二、化学键极性与分子性质 1. 极性化学键的分子性质:极性分子由极性化学键连接而成,其分 子中的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这使得极性分子具有极性较强的性质,

例如极性分子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同时也具有极性分子之间的吸附、静电作用等性质。 2. 非极性化学键的分子性质:非极性分子由非极性化学键连接而成,其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布均匀。因此,非极性分子的溶解度较小,通 常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此外,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 较弱。 三、化学键极性的应用 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 极性溶剂的选择:根据化学键的极性特点,可以选择适当的极性 溶剂来溶解不同类型的物质。极性溶剂可以增强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反应的进行。 2. 分子识别和相互作用:化学键的极性可以实现生物分子与受体之 间的识别和相互作用。极性配体与受体之间的化学键能够通过极性特 点来实现高选择性的相互作用。 3. 催化剂设计:根据化学键的极性特点,可以设计具有特定功能和 活性的催化剂。催化剂中的活性位点与底物之间的化学键极性可以提 高催化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四、总结 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是描述化学键性质的重要概念。极性共价键 和离子键是极性化学键的两种形式,非极性共价键是非极性化学键的 形式。极性和非极性化学键在分子性质、溶剂选择、分子识别以及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