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3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上)
从企业实际情况和各方面需要出发,把安全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际安全技能有机结合,涵盖了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法规、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安全评价、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它与9000和14000等标准管理体系一起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先进管理方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一些已经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运行多年的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有效运行,出现了认证和实际运行“两层皮”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一是为认证而认证;二是人员能力和素质还不能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这些问题促使人们思考和寻找其他的方法和规范来弥补它的不足。恰好此时安全生产标准化出现了。
自2004年以来,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要求,标志着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有效防范事故、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都强调预防为主和动态管理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侧重
于理念、方法和程序化;(实效难以保证);而安全生产标准化侧重于现场实效。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建立两者并不矛盾。没有建立体系的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上,通过文件化和监控程序,完成体系的建立工作;已建立体系的企业,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能完善程序文件,增加其操作性,把体系运行效果提高到更高层次,可避免认证和实际运行“两层皮”的现象。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提出和发展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推行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
2000年,颁布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以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被许多企业所接受和采纳,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步入了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上,对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产生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暴露出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第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为了保证能够适用于各类组织,使得自身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围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提出一系列的要求,而没有设计出满足这些要求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因此导致企业在建立并实施体系时不能和实际工作及原有的旧管理体系有机结合,从而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第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没有提供考核评价安全生产工作的绩效准则。
第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素质,能够把体系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的要求,自行与实际工作进行衔接,才能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然而,一些已经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运行多年的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有效运行,出现了认证和实际运行“两层皮”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一是为认证而认证;二是人员能力和素质还不能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这些问题促使人们思考和寻找其他的方法和规范来弥补它的不足。恰好此时安全生产标准化出现了。
2004年后,结合每个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活动特点,陆续出台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可见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按照行业、领域推行,有很好的适应性;同时安全生产标准化实行考核评级制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评价准则。
2010年4月15日,为了全面规范各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在总结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共性要求和特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9006—2010,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基本内容、形式要求、考评办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成为各行业企业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依据,对达标分级等考评办法进
行了统一规定。这一规范的出台,使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明确提出:“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予以关闭。”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成为政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提出:”有序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着力推进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
2012年,对一级企业要重点抓巩固、二级企业着力抓提升,三级企业督促抓改进。促进企业安全条件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这一系列重要文件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要求,标志着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有效防范事故、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定位与作用和意义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定位
1、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基本规范》3.1条款规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
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这一定义涵盖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从建章立制、改善设备设施状况、规范作业人员行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是企业实现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的基本要求和衡量惊讶;是企业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高设备本质安全程度、加强人员安全意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安全生产标准化可以理解为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就是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
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就是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和全部管理过程中,分析生产安全风险,建立预防机制,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地贯彻实施,使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并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使企业的人、机、环始终处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进而保证和促进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发展。
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形式上可概括为: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技术标准化、安全装备标准化、环境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岗位安全作业标准化五大方面。重点是把握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和岗位安全作业标准化。
①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应充分体现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各项标准。
②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现企业作业现场各项安全生产条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