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0.94 KB
- 文档页数:10
第19篇送东阳马生序一、[2021合肥46中三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读书有所见作〔清〕萧抡谓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2)门人弟子填.其室填:(3)或.遇其叱咄或:(4)得养乃.滋长乃:(5)胸臆无佳.想佳: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关于读书的作用,宋濂以自身经历从正面阐述为“”;萧抡谓以时间顺序从反面阐述为“”。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请根据【甲】文内容,概述如何做到“心以理义养”。
(4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第11篇小石潭记一、[2021亳州市利辛县三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琅琊溪①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琅琊溪位于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佁然..不动佁然:(3)悄怆幽邃.邃:(4)但.见流出山中花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节选)写景动静结合,其中写动景的句子是“, ”;《琅琊溪》写景虚实结合,其中(虚/实)写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 (虚/实)写山中的春意。
(4分)4. 《小石潭记》(节选)和《琅琊溪》都是作者被贬期间所作,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4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初一古诗文阅读及答案初一古诗文阅读1:过李陵台降入天骄愧鬼才,山头空筑望乡台。
苏郎有节毛皆落,汉主无恩使不来。
青草战场雕影没,黄沙角鼓雁声哀。
那堪携手河梁别,泪洒西风骨已灰。
【注】李陵台、望乡台,即李陵墓。
苏郎,即苏武,与李陵交往甚深。
苏武归汉时,李陵于河梁置酒送行。
李陵亡时,苏武尚健在。
初一古诗文阅读习题8.请赏析首联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4分)9.请结合全诗,赏析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4分)初一古诗文阅读答案8.“空”字,徒劳地、白白地。
(1分)指出李陵生前无法回乡,死后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
(1分)表达了作者对李陵投降的贬斥与哀怜。
(2分)(意思大致符合即可)9.①对比手法。
以李陵的投降与苏武的坚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李陵的贬斥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2分)(以苏武的坚贞不屈对比汉主的无恩不救,亦可)②借景抒情(以哀情写哀情)。
以凄凉之景抒发作者对李陵的哀怜之情,流露历史的沧桑之感。
(2分)(每点2分。
若答其他手法,如想象、衬托等,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初一古诗文阅2:金陵驿①草合②离宫③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
②草合:草已长满。
③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临时的住所。
初一古诗文阅读习题7.首联写了哪些意象?请选择两个意象分析它蕴含的深意。
(4分)8.颈联和尾联突出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初一古诗文阅读答案7.草、离宫、夕晖、孤云。
草,以乐景写哀景。
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
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
离宫,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夕晖,大势已去的宋王朝。
孤云,指无所归依失去家国的自己。
8.用典“旧家燕子傍谁飞?”化用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化作杜鹃带血归”,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三】21.★病痞【原文】余病痞①且悸,谒医视之,曰:“唯伏神②为宜③。
”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
召医而尤④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戚然慙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人者众矣,又谁辨焉!(选自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十八·辨伏神文》)【注释】①痞:肚子里生的硬块。
②伏神:中药名,外形似芋。
③宜:合适。
④尤:指责⑤病:危害。
⑥诸:之于。
【参考译文】我得了腹内郁结心悸反常的病,到医生那看病,说:“只有茯苓适合治疗。
”第二天,到市场上买,煎好服下了,病加重。
叫来医生责问他缘故,医生要求观看药渣,看后说:“唉!全是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
你自己糊涂,却反而怪于我,不是过分吗?”我忧愁惭愧,愤恨忧心,将这类事推而广之,那么世上像这样以芋头出售害人的人很多,又有谁来分辨呢!【阅读训练】1.解释:(1)谒:请,拜访;(2)宜:合适;(3)诸:之于;(4)尤:指责;(5)鬻:卖;(6)病:危害2.翻译: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译文: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烹而饵之”中的“饵”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B.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C.其一犬坐于前。
(《狼》)D.予分当引决。
(《指南录后序》)答:B(饵:服;前:走上前;均为名词作动词。
)(斗:想北斗星;蛇:像蛇;犬:像狗一样;分(fèn):按名分;均为名词作状语。
)4.从全文看,“鬻药者”得逞的原因是:买药者的无知(或:“子之懵也”。
)·22.★司马光勤学【原文】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②既而问毓何以拜;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参考译文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阅读训练1.解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2.翻译: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 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3.★次非杀蛟原文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 , 杀之而复上船 ;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阅读训练1.解释:①于:在;②反:同“返”,回,归;③全:保全;④复:又;2.翻译: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4.★大脖子病人原文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参考译文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阅读训练1.解释: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③异:奇怪;④然:这样;2.翻译: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5.★高阳应造屋原文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室之始成也善, 其后果⑾败;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参考译文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1.解释:①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更加;2.翻译: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译文: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6.★竭泽而渔原文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文言知识释“竭”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参考译文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阅读训练1.解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译文: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7.★功名原文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参考译文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阅读训练1.解释:①则:那么;②盛:茂盛;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让,叫;2.翻译:人主贤则豪杰归之;译文: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8.★目贵明原文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 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选自管子九守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 ⑦塞:受蒙蔽;文言知识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 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参考译文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阅读训练1.解释①贵:以……为贵;②聪:听力好;③智:思维敏捷;④塞:受蒙蔽;2.翻译: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9.★自知之明原文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选自荀子·荣辱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文言知识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参考译文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阅读训练1.解释①知:认识;②岂:难道;③道:遵循;④怪:异端;2.翻译: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译文: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10.★对牛弹琴原文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参考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阅读训练1.解释: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鸣:叫声;④奋:竖起;2.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都是不可取的;。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及答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第11课《醉翁亭记》检测题第12课《湖心亭看雪》检测题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
谪,贬官。
守,指做州郡的太守。
2、【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到。
3、【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4、【具】同“俱”,全、皆。
5、【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制,规模。
6、【属】同“嘱”,嘱咐。
7、【胜状】胜景,美景。
胜,美好。
8、【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9、【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际。
10、【朝晖夕阴】早晚阴睛多变。
晖,日光。
11、【大观】壮丽景象。
12、【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13、【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4、【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极,至、到达。
15、【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迁,贬谪、降职。
16、【骚人】泛指文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得无,表推测。
18、【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
19、【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20、【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21、【开】指天气放睛。
22、【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光芒。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25、【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倾,倒下。
摧,折断。
26、【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冥冥,昏暗。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国,指国都。
28、【景】日光。
29、【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风浪。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广阔。
31、【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停息。
32、【锦鳞】美丽的鱼。
鳞,代指鱼。
33、【岸芷汀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初中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够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到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存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就常土墙凹凸处,花台大草丛杂处,躺其身,并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收到雷鸣似的鸣叫,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要,眼前果真就发生了千百只白鹤;走跌看著它们,连脖子也显得笨拙了。
我又领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擦它们,并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做,形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是鹤群在青云边上收到鸣叫一样,这并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斗法,(便冲上去)观测,兴味正浓郁,忽然有个很大很大的兽母母倒树而去,原来就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系列被它吞下。
我那时年纪不大,正看得出来神,不禁哇的一声尖叫出来。
等待至神智恢复正常,杀掉癞虾蟆,扣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往别的院子回去。
2.《论语》十则1.子曰:研习而时习之,不亦GBPJPY?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恼怒,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言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矣;独以其善者而从之,其疏于者而改为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言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道: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正直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备考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11.欧阳询观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马宗霍《书林纪事》注释①尝:曾经。
②索靖:西晋著名将领,书法家,擅长章草。
③驻:牛马停止不前,停留。
④良久:许久、很久。
⑤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思考与练习1.欧阳询是_____代著名的书法家,所写的字被称为“______”。
和唐代______(颜体)、唐代______(柳体)、元代赵孟頫(赵体)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行()②观()③反()④布()3.下列与文中“晋索靖所书”的“书”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即书诗四句B.平生书不再读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使一书俱4.翻译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5.关于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要善于向他人学习B.学习应精益求精C.观察需要细致入微D.博采众长,才能自成一体答案1.唐;欧体;颜真卿;柳公权2.①出行;②看;③同“返”,返回;④铺开3.A4.于是睡在碑的旁边,三天后才离开。
5.C2.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注释①鬻(yù):卖。
②攫(jué):夺取。
文化常识《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撰。
共八卷,《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本已非原书。
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成语均出自其中。
思考与练习1.教材里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课文都是出自《列子》。
2.下列句中的“之”与“吾欲之南海”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旦衣冠而之市B.适鬻金者之所C.吏捕得之D.子攫人之金何3.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昔()②衣冠()③取()④徒()4.翻译:①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20**第*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3.略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徙。
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
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郊行刘克庄一雨饯残热,忻然①思杖藜②。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③。
【注】①忻然:喜悦、愉快的样子,②藜:植物名,茎可用作手杖。
③栖栖: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郊游的原因,雨后清新凉爽的空气唤起了诗人郊游的雅兴。
B.颔联描绘了一幅野田里栖息着鹳鸟,浓荫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鸟鸦啼叫的画面。
C.颈联写诗人郊外的行踪以及诗人郊行时怡然自得的神态和浓烈的游兴。
D.尾联借景抒情,表现了避世之想,以示对现实的不满。
2.首联中的“饯”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跋①吕侍讲《岁时杂记》[宋]陆游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
自丧乱③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
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①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
抚卷累欷⑥。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注】①跋:文体的一种。
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
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⑥累数:屡次叹息抽泣。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阙()(2)固()(3)易()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
(2)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
5.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三)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一.文言文阅读黄鹤楼记(节选)阎伯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①,上倚河汉②,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③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注】①巃嵸(lóngzōng):高耸的样子。
②河汉:银河。
③闼(tà):门。
(1)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遂”作为副词的释义有如下几项。
文中“遂以名楼”中“遂”的意思是A.于是,就B.竟然C.终于,到底D.尽,完全(2)选文采用神话传说,突出了黄鹤楼的不同寻常之处。
在写楼的整体结构时,运用夸张手法表现黄鹤楼高的句子是“,”。
用“”一句,对黄鹤楼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均用原文语句作答)二.文言文阅读2.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式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侯之。
”母曰:“若然,当母日:“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②.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
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十七、湖心亭看雪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余拏.一小舟拏:撑(船)(2)拥.毳衣炉火拥:裹、围(3)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俱:全,都(2)上下一.白一:全,都(3)及.下船及:等到3.句子翻译。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从什么角度写出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其中“绝”字妙在何处?从听觉角度写出大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环境特点。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意境。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做铺垫。
3.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教参·问题探究]“痴”的含义:①痴行,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其特立独行、率性的一面;②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③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强”和“拉余同饮”中的“拉”二字分别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感情?“强”表现作者的豪爽和遇到知音的愉悦之情。
“拉”表现客人的欣喜、热情。
5.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教材·思考探究]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州官放火,不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 ;(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去。
(选自《书林纪事》)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长绠耳。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⑤使:让。
引:拉。
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
⑦起:赶起。
⑧发:跑出来。
⑨交:交错。
⑩鹄(hú):天鹅。
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
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
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着。
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⒂置:放。
【参考译文】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
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
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
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阅读训练】1.解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
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原文】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
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
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
④中流:江中心。
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驾船人,水手。
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⑦尝:曾经。
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
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
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
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训练】①于:在;②反:同“返”,回,归;③全:保全;④复:又。
2.翻译: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原文】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
②其:那里的。
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
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④异:奇怪。
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
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
”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阅读训练】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③异:奇怪;④然:这样。
2.翻译: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原文】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
”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
②匠:古代专指木工。
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
④涂:泥。
⑤挠(náo):弯曲。
⑥败:毁坏。
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
缘,顺着,按照。
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⑧益:更加,越发。
⑨枯:干。
⑩劲:坚固有力。
⑾任:担负。
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
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
”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
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
”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
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阅读训练】1.解释:①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更加。
2.翻译: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译文: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6.★竭泽而渔【原文】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注释】①竭:使…干涸。
②渔:捕鱼。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烧毁。
⑤薮(sǒu):指野草。
⑥田:通“畋”,打猎【文言知识】释“竭”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
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
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阅读训练】1.解释:2.翻译: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译文: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原文】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
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
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
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
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阅读训练】1.解释:①则:那么;②盛:茂盛;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让,叫。
2.翻译: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译文: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8.★目贵明【原文】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
以天下之耳听, 则无不闻也。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注释】①贵:以……为贵。
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
)③聪:听力好。
④智:思维敏捷。
⑤辐辏:车轮的辐条。
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
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