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廉耻前面的话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1
“廉耻”解读
耻是指羞耻,知耻即有羞耻心。古代思想家把知耻看作“勇”的表现,故有“知耻近乎勇”的说法,羞耻心是人的道德行为的基础,无耻是人生的大患。古人还特别重视养成知耻之心。从孔子的“行己有耻”到孟子的“人不可以无耻”。知羞耻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起点。虽然思想家们在什么是最可耻的问题上不一定有一致的意见,但他们对知耻的重视是相同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羞耻之心,那就什么坏事也能干得出来。古人还强调,知耻要“耻其所当耻”,不是耻于“恶衣恶食”,或“言语不能屈服得人”,“意气不能凌轧于人”,而是要耻于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不如人。知耻的反面是无耻。“无耻,则无所不为”,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康有为提出四耻:一耻无志,二耻徇俗,三耻鄙吝,四耻儒弱,也值得借鉴。总之,知耻之心是思想道德中自律的一个重要内容,知耻之心是道德自觉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因此在道德修养中,知耻是一条带有普通性的法则。我们在进行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中也应很好地加以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