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常用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5)仁政。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说。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左传》1. 顺天行道,乱天犯道。
《孟子》1. 民无信不立。
《荀子》1. 人莫不争,争则存。
《庄子》1. 古之人,人居室,言未尝群,行未尝勇。
《论语》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君子成人之美。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孙子兵法》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韩非子》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大学》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中庸》1. 中庸之道,在天下人。
《孙子兵法》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三国演义》1. 顺时而动,谓之轻,违时而动,谓之重。
1. 人不知而不愠,不闻而不怒,不见而不忧,不说而不怨。
《水浒传》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西游记》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三界无地,二十四番佛。
《儿女英雄传》1.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红楼梦》1. 一夜乍听春去后,几番新雨梦依稀。
《骆驼祥子》1. 人因梦想而伟大。
《海底两万里》1.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乐趣,就是为了认识事物而认识它们。
《浮士德》1. 搞一门业务,重要的不是年年有收获,而是一年比一年的收获多。
《古事记》1. 最险要的不是高山,而是不敢攀登。
《异闻录》1. 人要不自由,宁死也不随便受人摆布。
《安妮日记》1. 生命就像骑自行车,必须保持平衡才能朝前走。
《摆脱吸血鬼》1. 一个勇敢者,一个能活抱希望的人,将会好像一颗星星,永远在漆黑的黑夜中站立发光。
1. 难于革命中的这个时刻来说,我们不应该保留和回避一件无用的东西,包括感情。
《皮囊》1. 世界本和而生,各自依天,各自有贵贱,但到底也没有不平的。
八年级上册文言词汇总结一、重点实词。
1. 缘(yuán,名词作动词)- 沿着,顺着。
例句: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 夹岸(jiāàn,名词)- 两岸。
例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3. 鲜美(xiān měi,形容词)- 鲜艳美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 落英(luò yīng,名词)- 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 缤纷(bīn fēn,形容词)- 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 异(yì,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 对……感到诧异。
例句:渔人甚异之。
7. 欲(yù,动词)- 想要。
例句:欲穷其林。
8. 穷(qióng,形容词作动词)- 尽,走到……的尽头。
例句:欲穷其林。
9. 林尽水源(lín jìn shuǐyuán,短语)-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尽,尽头。
10. 便得一山(biàn dé yī shān,短语)- 便看到一座山。
得,看到。
11. 仿佛(fǎng fú,副词)-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例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12. 舍(shě,动词)- 舍弃,离开。
例句:便舍船,从口入。
13. 初(chū,名词)- 起初,刚开始。
例句:初极狭,才通人。
14. 才通人(cái tōng rén,短语)- 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
15. 复行(fù xíng,短语)- 又走。
复,又。
16.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成语,形容词)-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例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7. 平旷(píng kuàng,形容词)- 平坦开阔。
例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18. 俨然(yǎn rán,形容词)- 整齐的样子。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一、词语: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越:到了。
明年:第二年。
具:通“俱”,全,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
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
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
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
备:详尽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极:尽。
12) 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淫雨霏霏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开:放晴。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
去:离开。
国:京城。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
集:鸟停息在树上。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
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宠:荣耀。
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把:持。
临:面对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
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
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24)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
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以:因为。
心旷神怡怡:愉快。
二、句子翻译: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二)词类活用:(三)一词多义:(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倒装句:(1)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宾语前置)(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定语后置)(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定语后置)(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定语后置)(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7)吴儿善泅者数百。
(定语后置)(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状语后置)(9)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状语后置)(10)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1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状语后置)(1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状语后置)文言句式的类型:判断句、被动句、否定句、倒装句(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
文体常识:1、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如《核舟记》《桃花源记》等,出现很早,至唐宋大盛,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颂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3、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篇幅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4、书:即“书信”,古时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抒情、写景、写私人事件感情、谈论文学或勉励后辈等。
5、诗:A 古体诗与近体诗:一般认为唐朝以前的诗歌叫古体诗,《归园田居》(其三)便是;在唐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近体诗。
八年级文言文字常用词归纳
归纳一、通假字
1.对子通假:如“反”通“返”。
2.音近通假:如“亡”通“无”。
3.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归纳二、古今异义字
1.古:逃跑。
今:迅速逃跑。
2.古:大腿。
今:用于支撑身体的部分。
归纳三、一词多义字
1.“之”:动词,去、往;代词,这、此。
2.“故”:原因、缘故;所以、因此。
归纳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如“衣”意为“穿衣服”。
2.形容词作动词:如“苦”意为“苦恼”。
3.动词作名词:如“兵”意为“军队”。
归纳五、固定搭配
1.“食不饱力不足”中,“食”与“饱”为固定搭配,意为“吃食物吃饱”。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学”与“思”、“罔”与“殆”为固定搭配,意为“学习思考则不迷茫,思考学习则不危险”。
归纳六、虚词用法
1.“之”:结构助词,无实际意义,起调整音节作用。
2.“而”: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3.“其”:代词,他的;语气词,表示推测。
归纳七、特殊句式
1.省略句:如“便舍船,从口入”中,“舍船”后省略了介词“于”,“从口入”前省略了主语“渔人”。
2.倒装句: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陋之”。
3.判断句: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中,“也”表判断。
归纳八、文化常识
1.称谓:如“君”、“子”、“公”、“卿”、“先生”、“士大夫”等都有特定的称谓和含义。
2.官职:如“太守”、“刺史”、“长史”、“别驾”、“司马”等都有具体的职责和地位。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初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句子翻译翻译重点文言文句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气凝结成的冰花(在白雪的辉映下)弥漫着白气,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上上下下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乘坐的小舟一叶,以及舟中的两三粒有影罢了。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退房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外面)现在是什么时候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拖累身心。
8、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没在手卷下的衣褶里。
9、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10、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恨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1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1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14、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完这遍林子。
15、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计划还未实现,不久病死了。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同学们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的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常见的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词义扩大:比如“江”“河”,在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般的江河。
词义缩小:“臭”在古代指气味,包括香气和臭气,现在只指不好的气味。
词义转移:“走”古代指跑,现在指行走。
2、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兵革非不坚利也”),也可以指士兵(“可汗大点兵”)。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名词用作动词,用蹄子踢。
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1、之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学过的知识。
作助词:“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作动词:“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意思是到、去。
2、其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其”,代指他们。
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
如“其真无马邪”中的“其”,表示反问,难道。
3、而表并列:“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连接的两个词语地位平等。
表承接:“温故而知新”,有先后顺序。
表转折:“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发生转折。
4、以作介词:“以刀劈狼首”,用;“何以战”,凭借。
作连词:“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5、于表示在:“战于长勺”。
表示到:“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者,……也”式:“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式:“夫战,勇气也”。
2、省略句省略主语:“(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初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通过初二语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提高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初二的学习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文言文的语法、阅读和鉴赏,下面将对初二语文文言文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常见的文言文语法知识点1. 文言文的五种基本句式:(1) 主谓句:主语+谓语。
例如:“康熙元年,祝由传檄征讨”。
(2) 主谓宾句:主语+谓语+宾语。
例如:“岂因祸福避趋之”。
(3) 主系表句:主语+系动词+表语。
例如:“玄德大事已成备”。
(4) 主谓双宾句: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例如:“将军何不辞冗往就思良策?”(5) 复合句:由两个或多个句子组成的句子。
例如:“进谏如流,出使如神。
”2. 文言文的典型连接词:古文中常见的连接词有:“而、乃、故、则、若、为、以、因、若、虽然、然则”等。
3. 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对仗、反问等。
二、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多读文言文经典散文和篇目,加强阅读。
通过多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散文和篇目,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注意文言文中的成语、典故等。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典故等,需要注重理解和记忆。
3. 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
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通过理解句子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文言文的鉴赏技巧1. 注意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主旨。
2. 注意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注意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鉴赏文言文作品。
3. 善于运用词语词性、句子成分等知识。
在鉴赏文言文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词性、句子成分等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更好地鉴赏作品。
通过初二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对文言文的语法、阅读和鉴赏等方面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言文初二必背知识点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二的同学来说,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点是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的关键。
以下是初二必背的一些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初二阶段需要掌握的实词数量较多。
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便要还家”中的“要”通“邀”,意思是“邀请”;“诎右臂支船”中的“诎”通“屈”,意思是“弯曲”。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比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
3、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故”字,在“温故而知新”中是“旧的知识”的意思,在“故虽有名马”中是“所以”的意思。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比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对……感到诧异”;“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是名词作状语,分别是“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1、“之”(1)作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例如,“渔人甚异之”中的“之”代指“桃花源的景象”。
(2)作助词,可分为结构助词“的”,例如“忘路之远近”;无实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凑足音节,无实义,例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作动词,意思是“去、到、往”,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其”(1)作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例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其”代指“桃花源中其他人的”。
(2)作语气助词,表推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语气,例如“其真无马邪”中的“其”表反问语气,意思是“难道”。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一、文字和语言知识(一) 文字的产生和演变1. 书写工具的演变2. 中国古代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二) 《说文解字》1. 《说文解字》的编纂和作用2. 常用字的解释和示例(三) 语言的分类和特点1. 语言的分类及其特点2. 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和联系二、古代诗词鉴赏(一) 古诗的体裁和特点1. 诗的体裁2. 古诗的形式特点(二) 古诗的鉴赏1. 古诗的表达手法2. 古诗的意境和思想三、古代散文鉴赏(一) 散文的体裁和特点1. 散文的体裁2. 散文的写作技巧(二) 散文的鉴赏1. 散文的文学价值2. 散文的表现手法四、古代戏剧及戏曲(一) 戏剧的体裁和特点1. 戏剧的分类2. 戏剧的表现方式(二) 戏曲的体裁和特点1. 戏曲的类型2. 戏曲的表演形式五、古代文学名著(一) 《三字经》1. 《三字经》的作者和作用2. 《三字经》的内容和价值(二) 《百家姓》1. 《百家姓》的作者和作用2. 《百家姓》的内容和价值(三) 《弟子规》1. 《弟子规》的作者和作用2. 《弟子规》的内容和价值(四) 《论语》1. 《论语》的作者和作用2. 《论语》的内容和价值(五) 《孟子》1. 《孟子》的作者和作用2. 《孟子》的内容和价值六、古代传统文化(一) 儒家思想1.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儒家思想的影响(二) 道家思想1.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道家思想的影响(三) 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和联系1. 儒家和道家的主要观点2. 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点和区别七、中国古代历史(一) 夏、商、周三代1. 夏代的建立2. 商代的兴起3. 周代的鼎盛(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1. 秦朝的统一2. 汉朝的繁荣3. 魏晋南北朝的兴衰八、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一) 孔子1.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2. 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影响(二) 孟子1. 孟子的生平和思想2. 孟子的教育思想和影响(三) 范仲淹1. 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2.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和影响九、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一)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1. 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2. 古代文学的主题和意境(二)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 古代文化的传统特色2. 古代文化的现代价值总结: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包括文字和语言知识、古代诗词鉴赏、古代散文鉴赏、古代戏剧及戏曲、古代文学名著、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等九个方面。
八年级上下学期语文文言文归纳整理八(上)21《桃花源记》一、通假字要——邀yāo 邀请便要还家具——俱jù详尽具答之二、一词多义[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ã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â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â)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三、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复前行、听妇前致词:名词作状语,往前、上前; 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头.22、《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三、词类活用【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
【亭亭】耸立的样子。
23、核舟记24、大道之行也26、《三峡》一、通假字[阙]通“缺”,空缺。
二、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三、词类活用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四、实词解释月色入户门内念无与为乐者想遂至承天寺就怀民亦未寝睡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庭积水空明清澈透明但少闲人只28、观潮29、湖心亭看雪八(下)21、与朱元思书一、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二、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三、词类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考点想要学好语文文言文需要做哪些准备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八班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考点,供大家参考。
八班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考点(一)一.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沿着)2.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花)( 繁多的样子)3.渔人甚异之。
( 非常)(以之为异)4.复前行,欲穷其林。
( 穷尽)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6.便舍船,从口入。
( 放下)7.初极狭,才通人。
(非常)( 仅)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整齐的样子)(类)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全,都)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都)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竟然)( 哪里)12.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全,详细)( 邀请)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都)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妻子和儿女)( 同乡的人)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 更不用说)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详细地说出)( 感叹惊讶)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请)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对..说)(值得)( 桃源之外)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已经)(沿着)(从前的、旧的)( 做标志)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到了)(到)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立即)(派遣)(标志)(于是,就)22.闻之,欣然规往。
( 兴奋的样子。
)(计划。
)23.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实现)(不久)(渡口)二.翻译(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打渔的人非常惊诧,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考点1. 重点字词。
- “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是“在”的意思。
这个字很简单,但考试的时候可别写错哦,要是写成“自从”,那可就闹笑话啦。
- “略无阙处”的“阙”,通“缺”,缺口的意思。
这是个通假字考点,就像给字变个魔法,在文言文里很常见呢。
- “重岩叠嶂”的“嶂”,是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这个字笔画有点多,可不要偷懒少写几笔哦。
2. 句子翻译。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为: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这里的“奔”是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这可是个语法考点呢。
就像马本来是在“奔”这个动作,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可以骑的东西,是不是很有趣的变化?3. 内容理解。
- 描写三峡夏季水势浩大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夏季的三峡水就像一个调皮的大力士,把山陵都给淹没了,上下游的船都不能通行啦。
- 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景色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这里的景色可美啦,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还有怪柏、瀑布,就像一幅山水画卷。
作者从水、树、山等不同方面描写,体现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幽秀丽。
- 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秋季的三峡充满了凄凉的感觉,树林和山涧都冷冷清清的,猿猴的叫声在空谷里回荡,让人听了心里直发毛呢。
这一段描写也从侧面烘托出三峡渔民生活的艰苦。
1. 重点字词。
- “五色交辉”的“交辉”,是交相辉映的意思。
就像各种颜色的小精灵在那里互相炫耀自己的美丽。
- “晓雾将歇”的“歇”,是消散的意思。
早晨的雾要散去了,就像舞台上的幕布要拉开,美景就要登场啦。
- “夕日欲颓”的“颓”,是坠落的意思。
夕阳快要落山了,就像一个玩累了的大火球慢慢往下掉。
2. 句子翻译。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为: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
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当你真正想完成一件事时,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是否看到。
备考漫漫长路.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一、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解说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2.《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3.《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4.《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作者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
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本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利和义的关系。
二、通假字1.荡胸生曾云 (曾通层)2.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3.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三、一词多义1.坐①口技人坐屏障中 (坐在)②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③何坐?曰:坐盗。
(犯罪)2.都①何以都不闻消息 (总,竟)②都不哭 (全、都)3.乐①心乐之 (以…为乐)②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4.清①水尤清冽 (清澈)②以其境过清 (凄清)5.曰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说)②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 (叫做)6.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由)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跟从,跟随)7.闻①闻水声《小石潭记》 (听说)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听到的)8.道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正确的方法)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说)③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道路)9.见①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看见)②才美不外见《马说》 (通“现”,显现)10.许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上下、左右,表估计)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处所)11.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大约)②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可以)12.居①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停留)②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岳阳楼记》 (处在)四、古今异义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文学常识】作者是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重点字词】1.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2.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3. 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4. 至于夏水襄陵: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5.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6. 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7. 不以疾也:疾,快。
8. 则素湍绿潭:素湍,白色的急流。
9. 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
10. 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
11. 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2. 清荣峻茂:清,水清。
荣,茂盛。
峻,山高。
茂,草盛。
13. 良多趣味:良,甚,很。
14. 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15. 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
16. 属引凄异:属,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17. 空谷传响:响,回声。
18. 哀转久绝:绝,消失。
【句子翻译】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5.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6.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逢天刚放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实词。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 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 词义的转移:“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是“行走”的意思。
像“录毕,走送之”中的“走”就是“跑”的意思。
3. 一词多义。
- 以“之”为例:- 再看“其”:二、虚词。
1. 而。
2. 于。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2. 省略句。
3. 倒装句。
四、文言文翻译。
1. 原则。
- 信:忠实于原文,不歪曲原意。
- 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 雅:译文优美,有文采。
2. 方法。
- 留: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
例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诸葛孔明”“卧龙”直接保留。
- 删:删除无意义的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夫”“盖”等,在不影响句意的情况下可删去。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要补出省略的主语。
- 换: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如“虽”换成“虽然”,“但”换成“只是”等。
-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如“何陋之有”要调成“有何陋”。
五、文言文诵读。
1. 断句。
-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如“今齐地/方千里”,“齐地”是主语,“方千里”是谓语,在主谓之间断开。
- 根据虚词断句。
像“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后面断开。
- 根据对话标志断句。
“曰”“云”等后面一般断开,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节奏。
- 一般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之间也要停顿。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是主语,“不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部分。
初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桃花源记
基础知识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e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e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e)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