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0版)
- 格式:doc
- 大小:53.30 KB
- 文档页数:3
2021-2021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篇一:2021版患者安全目标及历年患者安全目标大全2021版患者安全目标及历年患者安全目标大全2021-11-18,中国医院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大会以“健康中国建设与医院改革发展”为主题,全国各地4000多位医院管理者参加了这一行业盛会。
患者安全是大会最热点的话题之一。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薛晓林对发布了《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版)》,并进行了解读。
患者安全目标是倡导和推动患者安全活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
我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工作,中国医院协会从2021年起连续发布《患者安全目标》。
2021版是在历年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使之简明化、标识化,更具操作性。
2021版患者安全目标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历年《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2021年)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五、提高用药安全六、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八、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十、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2021年)一、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三、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正确执行医嘱四、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五、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六、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相关感染的风险七、防范与减少患者因跌坠床等风险的危害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2021年)一、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三、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正确执行医嘱四、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五、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六、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相关感染的风险七、防范与减少患者因跌坠床等风险的危害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年)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二、提高用药安全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年)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二、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六、严格遵循手部卫生与手术后废弃物管理规范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压疮事件的发生八、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篇二:2021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1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 •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 •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 •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 •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一、提咼用约安全。
1. 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2 •有误用风险的药品要严格管理。
3 •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4 .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6 •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7 •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8 •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 •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要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或检验数据。
2 .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3 •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二、提高用药安全。
1.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2.有误用风险的药品要严格管理。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7.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8.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要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或检验数据。
2.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3.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提供服务能力和对象,针对报告途径、重点对象、报告题目等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2020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护理专业指标一、目标:确保患者身份信息正确识别,防止因身份识别错误导致的医疗差错。
指标:1. 实施可靠的病人身份识别系统,如佩戴身份手环、使用电子识别设备等。
2. 在所有医疗操作前,核对病人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
3. 定期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视程度。
二、目标:确保药物使用安全,防止因药物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
指标:1. 实施严格的用药制度,确保药物使用前核对无误。
2. 建立药物安全监测系统,对用药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3. 定期进行药物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药物安全的认识。
三、目标:减少医疗设备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安全。
指标:1. 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设备操作培训,提高设备使用熟练度。
3. 建立医疗设备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处理和改进问题。
四、目标:降低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指标: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确保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达到标准。
2. 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3. 对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五、目标:提高患者安全转运能力,防止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
指标:1. 对转运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具备合格的操作技能。
2. 对转运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 制定转运应急预案,及时处理转运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六、目标:加强患者隐私保护,防止患者隐私泄露。
指标:1. 建立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确保患者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2. 对医务人员进行隐私保护培训,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版(范文)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医疗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国卫生部门提出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本版旨在详细阐述这十大安全目标,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 加强患者身份识别患者身份识别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采用至少两种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住院号等。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认真核对患者身份,防止医疗差错。
2. 提高处方和用药安全处方和用药安全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机构应加强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临床指南开具处方,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3. 防范患者跌倒和坠床跌倒和坠床是医院常见的意外伤害。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患者跌倒和坠床防范措施,加强患者安全评估,对有跌倒和坠床风险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如安装防护栏、使用约束带等。
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5. 防范医疗纠纷和投诉医疗纠纷和投诉是影响医患关系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因素。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化解医疗矛盾,维护医患和谐。
6. 加强患者隐私保护患者隐私保护是医疗安全的重要方面。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患者隐私保护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确保患者隐私不受侵犯。
7. 提高医疗设备安全医疗设备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8. 加强患者营养和康复患者营养和康复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机构应重视患者营养和康复工作,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和康复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9. 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医疗救治能力是医疗安全的核心。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3篇)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篇一)引言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院的声誉。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中国医疗机构普遍遵循一系列安全目标。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背景与意义正确识别患者是医疗安全的基础。
错误的身份识别可能导致错误的诊断、治疗和用药,严重威胁患者安全。
具体措施1. 使用唯一标识符:为每位患者分配唯一的身份标识符,如住院号、医保卡号等。
2. 多重身份验证:在关键医疗环节(如手术、给药)进行多重身份验证,包括姓名、出生日期等。
3. 佩戴身份标识牌:确保患者佩戴清晰可见的身份标识牌。
案例分析某医院曾发生一起因身份识别错误导致的手术事故,事后医院加强了身份验证流程,采用电子身份识别系统,有效减少了类似事件的发生。
目标二:确保用药安全背景与意义用药错误是医疗事故中的常见类型,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具体措施1. 标准化用药流程:制定并严格执行标准化用药流程,包括处方、配药、给药和监测。
2. 药物核对制度:在给药前进行严格的药物核对,确保药物名称、剂量、途径和时间的准确性。
3. 药师参与: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审核,提供用药咨询和监测。
案例分析某医院通过引入智能药物管理系统,实现了药物的全流程监控,显著降低了用药错误率。
目标三:保障手术安全背景与意义手术是高风险医疗操作,手术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具体措施1. 术前核对制度:在手术前进行详细的术前核对,包括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
2. 手术安全核查表:使用手术安全核查表,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
3. 多学科协作: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确保手术团队之间的有效沟通。
案例分析某医院通过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显著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目标四:预防医院感染背景与意义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的重点工作。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最新)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是为了提高患者安全,减少医疗差错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而设立的具体目标。
以下是根据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政策,结合实际医疗情况,详细阐述的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患者身份识别1. 目标描述:确保在医疗活动中正确识别患者身份,避免发生医疗差错。
内容丰富版: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身份识别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
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患者身份的正确识别:(1)建立完善的患者身份登记制度,确保患者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2)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二维码、腕带等,方便医护人员快速识别患者。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护人员在执行医疗操作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信息。
(4)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身份识别意识。
(5)建立健全的患者身份识别失误报告和纠正机制。
二、患者用药安全2. 目标描述: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减少用药错误。
内容丰富版:用药安全是患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1)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加强药师的培训和配备,提高药师的专业素养。
(3)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用药与医生处方相符。
(4)采用电子病历系统,减少用药错误。
(5)加强患者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三、患者诊疗安全3. 目标描述:确保患者诊疗安全,减少误诊、误治。
内容丰富版:患者诊疗安全是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
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患者诊疗安全:(1)加强医生的专业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2)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提高诊断准确率。
(3)采用现代化检查设备,提高检查准确率。
(4)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减少误诊、误治。
(5)建立健全的患者诊疗安全监测和改进机制。
四、患者手术安全4. 目标描述: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
内容丰富版:手术安全是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患者手术安全:(1)加强手术团队的培训和协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2021-2021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篇一:2021版患者安全目标及历年患者安全目标大全2021版患者安全目标及历年患者安全目标大全2021-11-18,中国医院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大会以“健康中国建设与医院改革发展”为主题,全国各地4000多位医院管理者参加了这一行业盛会。
患者安全是大会最热点的话题之一。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薛晓林对发布了《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版)》,并进行了解读。
患者安全目标是倡导和推动患者安全活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
我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工作,中国医院协会从2021年起连续发布《患者安全目标》。
2021版是在历年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使之简明化、标识化,更具操作性。
2021版患者安全目标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历年《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2021年)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五、提高用药安全六、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八、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十、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2021年)一、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三、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正确执行医嘱四、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五、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六、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相关感染的风险七、防范与减少患者因跌坠床等风险的危害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2021年)一、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三、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正确执行医嘱四、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五、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六、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相关感染的风险七、防范与减少患者因跌坠床等风险的危害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年)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二、提高用药安全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年)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二、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六、严格遵循手部卫生与手术后废弃物管理规范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压疮事件的发生八、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篇二:2021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1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二、提高用药安全。
1.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2.有误用风险的药品要严格管理。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7.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8.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要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或检验数据。
2.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3.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提供服务能力和对象,针对报告途径、重点对象、报告题目等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
(标红部分为新增内容)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治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信息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
目标八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
患者安全人人有责,前到分诊、导诊、挂号处,后到各临床、检查科室;大到手术、用药等诊疗操作,小到拖个地、铺个床单的规范和流程,无不影响患者安全。
医院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中坚力量,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的基本职责和义务,也是医院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期望我院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规范医疗行为,形成系统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又是鲍曼不动杆菌惹的祸
近日,在日本东海大学附属医院的急诊ICU发生了一起由于鲍曼不动杆菌造
查,发现3位患者并没有共
人员及护理区域也不存在
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为
杆菌。
系统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
洗手池中采样发现了鲍曼
不动杆菌定植污染后,医务人员使用这一供水系统为患者做口腔护理而造成随后的医院感染爆发。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0版)
【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纳双人独立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别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舞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治理。
【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一〕规范药品治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别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治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治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治理。
【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治理
〔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
〔五〕加强围术期疼痛治理。
〔六〕加强孕产妇安全分娩治理,落实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分娩核查表实践指南。
〔七〕建立完整的标本采集、标识、运输、交接和报告制度,实现标本全流程可追溯治理。
【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
〔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治理组织体系与制度,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指标并持续改进。
〔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设施和有效的监管。
〔三〕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用品,遵循无菌操作要求。
确保安全注射。
安全处理医疗废物。
〔四〕建立抗菌药物治理和监测机制,制定多重耐药治理制度。
〔五〕落实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器械相关感染的防控措施,加强相应感染监测与反馈。
〔六〕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控,落实相应预防措施。
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一〕建立医务人员间有效沟通机制,规范信息交接流程,保障相关医疗照护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跨专业协作,倡导多学科诊疗模式,为医务人员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渠道,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三〕建立健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并落实操作流程。
〔四〕建立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及强制性报告的制度和流程,倡导从错误中学习,构建公正的患者安全文化。
〔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关注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对患者安全的妨碍。
〔六〕防范医院暴力,确保“安全的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中执行“安全的医疗照护”。
六、防范与减少意外损害
〔一〕加强高风险意外损害人群治理,制定相关风险防范应急预案。
〔二〕落实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走失等意外事件的风险评估。
〔三〕识别具有自我攻击风险的患者,评估自我损害、拒绝饮食、自杀倾向等行为,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四〕完善意外损害的报告及处置流程,有效降低损害程度,改进相关风险防范能力。
〔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意外损害防范的教育。
七、提升管路安全
〔一〕建立管路安全的治理制度和风险评估流程。
〔二〕建立管路事件的监测流程,及时处置管路事件,减少对患者的损害。
〔三〕建立管路事件的报告流程并鼓舞主动上报,对管路事件的发生缘故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有效减少管路事件的发生。
〔四〕落实非计划拔管风险防范措施,建立相应防范和处置预案,并进行有效演练。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管路安全的培训,鼓舞和教育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
管路安全治理。
八、鼓舞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参与医疗照护过程重要性的认识,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信息沟通。
〔二〕为患者提供多种方式与途径参与医疗照护过程,协助其正确理解与选择诊疗方案。
〔三〕鼓舞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患者身份识别、手术操作部位确认、输液输血、药物使用、患者转运等诊疗过程。
〔四〕引导患者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和相关信息,注重保护患者隐私。
〔五〕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患者安全教育培训,关心和指导患者建立更好的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素养。
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治理
〔一〕建立医学装备安全使用与治理制度。
确保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及时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二〕建立医学装备安全使用的培训计划,加强对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三〕加强对医疗设备警报的治理,提升警报治理意识,制定警报设置制度和规范及警报响应和处置流程。
〔四〕鼓舞监测并上报医学装备相关不良事件,鼓舞评价医学装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治理
〔一〕加强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安全等级治理。
〔二〕加强对电子病历系统的培训,有效幸免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错误。
〔三〕加强电子病历系统的登录和使用者权限治理,强化患者隐私保护。
〔四〕确保录入内容的标准、完整及准确,幸免由于复制、粘贴所致的错误。
〔五〕推行电子病历用药医嘱的闭环治理,建立电子病历用药医嘱
知识库。
有效应用电子病历信息进行医嘱合理用药规范化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