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下册《编花篮》教学设计 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8.01 KB
- 文档页数:3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编花篮》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小调歌曲,歌词描绘了人们编花篮、送花篮的情景,展现了丰收的喜悦。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舞蹈性。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民族特色,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演唱简单的歌曲。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音乐创作的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编花篮》这首歌曲的民族特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3.能够参与音乐的创作,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特色的理解与感受2.正确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的掌握3.音乐创作的引导与实践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创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音响设备3.编花篮道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这个季节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丰收的季节,人们都会用各种方式来庆祝,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编花篮》就是描绘了这样的情景。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编花篮》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是快乐还是悲伤?”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小调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表达了丰收的喜悦。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演唱歌曲时应该如何站立吗?呼吸应该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演唱歌曲时,要保持身体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花篮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本节课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第一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旨在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材中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和图文资料,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充满兴趣。
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之间的音乐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学会歌曲《编花篮》,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3.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民族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和演唱技巧。
3.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富有生动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
2.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演唱、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5.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聆听、观看民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编花篮》的音频、视频、图文资料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用具:歌谱、乐谱、评分表等。
4.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民族音乐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民族音乐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编花篮》。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编花篮》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编花篮》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1编花篮》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编花篮为主题,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动听,富有生活气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和词曲的和谐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1编花篮》,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好。
2.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唱、分组唱、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1编花篮》,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能够用音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1编花篮》,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以及用音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集体唱、分组唱、合唱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和视听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编花篮的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2.学唱歌曲:先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情感,然后教唱歌曲,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3.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演唱,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合唱练习: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指导他们注意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5.音乐表达:让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音乐素养。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编花篮》word教案 (2)一. 教材分析《1编花篮》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以富有生活的画面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人们编花篮的情景。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他们喜欢富有生活气息的歌曲,能够积极参与演唱和音乐活动。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1编花篮》,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2.学会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学会歌曲中的合唱部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创设编花篮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演唱。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1编花篮》的音频、视频及图片。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花篮、花束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1编花篮》的音频,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特别是歌曲中的变化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如节奏、音准等。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合唱部分,为接下来的拓展环节做好准备。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魅力。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如二声部、三声部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强调歌曲中的重点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伴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唱歌曲《编花篮-伴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能力。
歌曲《编花篮-伴奏》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生动,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唱歌、跳舞和演奏乐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演唱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演唱民族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编花篮-伴奏》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演唱能力。
3.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编花篮-伴奏》的旋律演唱。
2.民族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歌曲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演唱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编花篮-伴奏》的旋律、歌词和相关的民族音乐知识。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视频。
3.乐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编花篮-伴奏》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编花篮-伴奏》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教师重点指导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帮助学生正确演唱。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演唱能力。
编花篮五年级下册音乐湘教版教案湘教版五年级下
册美术
教案目标:
1. 能够理解和欣赏花篮在音乐中的意义,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
2. 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
1. 音乐教材《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
2. 美术材料:画纸、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大声朗读课文《花篮》的歌词,让学生感受词语的韵律和节奏感。
2. 欣赏:播放《花篮》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中的美。
3. 探究:让学生自由讨论花篮在音乐中的意义,并请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如何通过节奏、旋律、音色等因素来表现花篮的形状、颜色、动感等特点。
4. 绘画:让学生用画纸和美术材料绘画表达自己对音乐《花篮》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让他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花篮形象,也可以让他们用颜色和线条表达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5.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绘画过程和表达感受。
6. 综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作品和表达,给予肯定和评价,并指导学生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提高。
教学延伸:
1. 可以邀请美术老师来班级上给学生示范绘画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音乐的美。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一幅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花篮作品,展示给全校同学和家长。
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案五篇第一篇: 五年级音乐编花篮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河南民歌的(怎样的)特色,有进一步了解河南地区独特音乐风格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合作、对比、表演、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并能积极地学唱。
3、知识与技能:在充分的聆听过程中分析乐谱,并能唱出河南民歌的韵味;在学唱过程中掌握甩腔、装饰音和滑音的唱法。
(怎样的音色——比较准确地,怎样的情绪)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充分地挖掘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错误。
难点应该具体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编花篮》伴奏进教室2、师生问好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二、导入新课1、引出河南师:相见是缘,很高兴能给我们501班的同学上课。
希望我们一起轻松快乐的度过这宝贵的四十分钟好吗?那就拿出你们最好的状态吧!干老师觉得你们很中!唉?有些同学皱着眉头,知道我在用哪里的方言在向你们问好吗?我用的是河南方言(用河南话),意思是说你们很棒!师:今天啊!老师就要带你们走进河南。
2、介绍河南的三大特色师:同学都知道河南位于黄河的中下游地区,那里可是咱中国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所以河南的方言就特别讲究“字正腔圆”。
而且哪里人们的性格也十分的豪爽、热情!那么想了解河南就必须了解河南的三大特产。
(为下面学习歌曲做铺垫)PPT:三大特产1)了解河南豫剧师:第一大特产河南豫剧,你们听过河南豫剧吗?生:或有或无师:如果你没听过可是太可惜了,它可是我国的名戏之一啊!那么既然今天来了就给大家唱上一段!师演唱河南豫剧《花木兰》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设问:知道老师唱得是谁吗?哪位女英雄?生:花木兰师:老师带了的就是河南豫剧《花木兰》的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2)了解河南牡丹师:河南不但有如此有名的、有特色的戏剧,河南的洛阳还被誉为牡丹之乡。
你们可知牡丹被喻为我国的什么吗?生:国花师:牡丹号称国色天香,是花中之王。
湘教小学音乐五下《1编花篮》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1编花篮》是人音版湘教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歌词生动有趣,旋律优美,富有民间特色。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洁,第二乐段节奏变化,旋律丰富,整首歌曲富有层次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间音乐的认识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音乐表现力各有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我国民间音乐的特色,培养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2.学会《1编花篮》这首歌曲,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特点。
2.理解歌曲的民间特色,能够用正确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特点。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视听法: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示范演唱。
3.乐器:吉他、打击乐器等。
4.教学道具:花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1编花篮》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歌曲题材。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示范,让学生跟随演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段落进行练习。
编花篮金山小学李欣教学内容:唱:编花篮动:音乐游戏编花篮拓展:回顾与交流各地民歌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3、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曲调欢快的河南民歌,全曲为带补充的一段体结构。
乐曲通过乐句中的变化重复,巩固调性。
歌曲中装饰音和休止符的多次运用,将一群上山采牡丹的姑娘的喜悦心情和俏皮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词纯朴而活泼。
听着歌曲,仿佛来到了风光迷人的田园山乡,看到漫山遍野的牡丹花争奇斗艳。
《编花篮》这首民歌蕴涵着浓浓的牡丹情结和深厚悠久的河南戏曲文化。
课前准备:录像歌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1、听音乐进教室音乐《编花篮》中学生自由律动进教室,师在门口与学生对拍,微笑迎接学生进教室,创设融洽和谐的气氛。
2、游戏导入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常玩哪些游戏?需要和同学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的游戏有哪些?导出《编花篮》师生共同玩这个游戏,其余学生边拍手边读《编花篮》的儿歌。
比较感受有无儿歌朗读进行游戏时情绪气氛的区别。
如果有音乐伴奏,边唱边游戏的话,情绪会有什么变化?3、放《编花篮》范唱,部分学生游戏,部分学生随音乐节拍自由点头、拍手或摇晃身体。
4、揭题《编花篮》二、歌曲教学1、欣赏歌曲范唱上节课我们去赶花会看到了好多鲜花,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去河南看花,好吗?你们知道河南最有名的是什么花吗?(牡丹)(录象)让我们编个花篮到河南的南山上去看牡丹,摘几朵带回来做纪念,好吗?欣赏《编花篮》范唱,同时出示歌片。
2、声势动作a、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再听音乐,自编声势动作随音乐拍击。
b、师表扬创意好的学生,同时统一声势动作如:前5个乐句用X 0 │ X 0 │跺脚捻指后2个乐句用X X │X X │跺脚拍手拍手拍手c、随音乐进行声势动作。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编花篮》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湘艺版的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通过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民间音乐的韵味,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想象力,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但在民族音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感受和表现民族音乐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旋律、节奏等知识。
3.互动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4.创作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类似的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编花篮》湘艺版。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编花篮》。
3.教学道具:花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编花篮》,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手舞足蹈,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比赛,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熟练度。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我们还学过哪些民族音乐?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热爱。
7.家庭作业(2分钟)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8.板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方便学生跟随和学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3分钟,家庭作业2分钟。
演唱:编花篮-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背景《编花篮》是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教材下册中的一首合唱曲目。
此曲充满着浓郁的乡村气息和儿童天真的童心,是一首深受孩子们欢迎的歌曲。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2.让学生认识民歌《编花篮》的艺术魅力,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3.让学生感受乡村风光,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三、教学内容1.民歌《编花篮》的歌曲欣赏以及歌词的朗读、分析;2.熟悉歌曲《编花篮》的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速度;3.学习歌曲《编花篮》的演唱技巧,包括声音的高低抑扬和节奏的协调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歌曲欣赏及歌词朗诵1.课前播放歌曲《编花篮》,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儿童天真的童心。
2.请学生认真朗读歌词,了解其中的意义和文化特点,并尝试分析歌词中所表达的感情。
第二节:熟悉歌曲的旋律1.引导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歌词,并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
2.教师重复演唱歌曲的前几个小节,让学生跟着唱,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速度。
第三节: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1.教师进行歌曲《编花篮》的演唱示范,给学生提供演唱技巧的指导。
2.学生进行歌曲《编花篮》的演唱练习,重点注意声音的高低抑扬和节奏的协调等。
3.对学生进行集体排练,调整声部,让每个声部保持和谐的音调,形成合唱的效果。
第四节:展示演唱成果1.在教学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展示他们的演唱成果。
2.教师进行点评,并鼓励学生不断练习,提高合唱技巧。
五、教学总结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从中深刻感受到民歌《编花篮》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培养了他们的合唱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表现积极配合,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六、教学体会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认知水平差异,采用多种方式,如唱游法、示范法、导唱法等,全面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让他们从音乐中感悟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温度。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编花篮》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湘艺版的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生活气息。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了解湖南地区的音乐特色,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快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湖南地区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的转换。
2.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符号的理解。
3.学生对湖南地区音乐特色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歌曲的特点和技巧。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演奏,培养团队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编花篮》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播放歌曲。
3.准备教学道具,如花篮等。
4.准备教学课件,展示歌曲的相关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编花篮》,让学生初步感受湖南地区的音乐特色。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乐谱,让学生观察乐谱的特点。
教师进行歌曲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的转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歌曲。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教案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民歌,歌词简洁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欢乐的场景。
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作为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歌曲《编花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
在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曲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模仿等方法,更好地掌握歌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同时,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有助于他们对《编花篮》的学习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歌曲《编花篮》,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进行演唱。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编花篮》的旋律特点和节奏韵律。
2.歌曲中的难点音符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对比法,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采用模仿法,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
3.采用分组合作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音频资料。
2.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3.教学场地和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其他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编花篮》。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编花篮》,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旋律特点和节奏韵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难点音符和演唱技巧。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分组教学,让学生相互观摩、交流,共同提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歌曲《编花篮》编排动作,增加歌曲的表现力。
学生可分组进行创作和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年级音乐下册《编花篮》教案湘教版第一篇:五年级音乐下册《编花篮》教案湘教版最新版编花篮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其中六度的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优美、动听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2、在演唱歌曲《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3、在欣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引领学生充分挖掘歌曲的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2、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具准备:琴课件多媒体碰铃双响筒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索规律—巩固创新—拓展提高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宋祖英是我国第一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的民族歌唱家,他以一曲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感动了在座的各国听众。
(师生共同欣赏)鲁迅先生曾说:“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
”正因如此,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动了全世界人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具有豫剧特点的民歌《编花篮》来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
二、学习歌曲:(一)感受体验整体感知歌曲:1、聆听范唱: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拍号是什么?2、自学歌曲:随录音心中默唱歌曲。
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教师助学(解决自学难点)。
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感受实践探索规律:1、旋律特点:下滑音的使用。
旋律中多次出现的2 1 7旋律。
2、歌词特点:衬词的使用。
押韵。
(衬词和押韵是我国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3、完整地演唱歌曲,更充分体现歌曲的特点。
(三)巩固创新实践:1、运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
2017.3.1 最新版2、师生共同实践。
三、知识拓展:欣赏河南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编花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描述了人们在编花篮,采花时的美好心情和生动的生活场面,表现了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和风土人情。
歌曲节拍为2/4拍,采用由四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一段体结构,在以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基础上,还用了变宫,构成了六声宫调式,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和独特的音乐风格的基础上,用歌声将一群姑娘上山采牡丹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体验歌曲的叙事、抒情的生活气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
二、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独立、自信地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这首歌的质朴情感,感受其独特地地方韵味。
认知目标:认识前倚音记号,并在歌曲中表现其作用。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音乐活动,对歌曲创编动作从中体会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民歌产生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的认知目标,我把重难点确定为:1、独立、自信地用大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2、前倚音记号的演唱自然而贴切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民歌复习,展示风采首先我自弹自唱一首第九册学过的民歌《走绛州》,当我唱了两句的时候,学生开始跟着我哼唱,直到歌曲结束,学生想到这首歌的题目是《走绛州》,我又引导学生回忆起这是一首山西民歌。
大家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体现自己地方特色的民歌,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河南民歌(版书)《编花篮》河南民歌(从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演唱学过的民歌入手,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演唱兴趣,从山西民歌又引出了今天学习的河南民歌,让学生直观的记住《编花篮》是一首河南民歌,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听听比比,感觉学唱音乐是以听赏为基本感受方式的艺术,因此,我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安排了多次的听赏,并在每次听赏前都提出新的问题。
1、第一次,我出示歌单,多媒体课件,问: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它的情绪、速度怎样?学生通过看、听,很快可以答出2/4拍,中速,活泼的,知道了欢快,活泼的情绪,我问:歌中哪两句更能体现河南民歌的风格特点?2、这时我安排第二次范唱,由于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前倚者记号,可以很快找出第一句这一句中,有本课的一个难点,前倚音记号的学习(版书)这时,我对前倚音做了详细的讲解,对休止符做了提示,让学生准确的跟琴唱出来。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课《编花篮-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范唱》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编花篮》。
这首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歌词生动形象,旋律优美动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感受地方特色,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但对地方特色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感受歌曲的美妙之处,激发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编花篮》,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
2.通过学习《编花篮》,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编花篮》的歌词和旋律。
2.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理解歌曲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编花篮,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编花篮》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相关民间艺术品的图片和视频。
3.准备花篮编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民间艺术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编花篮》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编花篮》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结构和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编花篮》,学生跟随模仿。
在模仿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编花篮》,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演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编花篮》的地方特色,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编花篮》的地方特色和民间艺术的价值。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编花篮》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湘艺版的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生活气息,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材,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生活中编制花篮的情景,歌词中融入了数字的节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激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编花篮》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的把握,特别是歌词中数字的节奏。
2.歌曲的高音部分,学生容易唱不上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4.视听法:让学生观看音乐视频,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编花篮》的课件,包括歌词、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引导学生演唱。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音乐视频。
4.花篮: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动手制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音乐知识,如音乐节奏、旋律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编花篮》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编花篮》的音乐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同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歌词,让学生对歌词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和数字的节奏。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适时停下来,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在互动中巩固所学。
湘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重难点孩子在情境体验.在情感共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感受新疆歌舞的民族风格特点。
二.难点:感受新疆的舞蹈性节奏.新节奏的掌握以与学生创编舞蹈动作的创作过程中个性的挖掘.自主参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听音乐进教室:播放背景音乐《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学生进教室。
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共同唱歌跳舞,共同游戏的欢乐时光了!首先让我们来玩一玩游戏,放松放松心情好吗?生:2.节奏游戏师:请你们用双手拍出我说的话或走路的节奏:①X X X ┃ X X X ║② X X X ┃ X X ║同学们大家好!同学们真棒!③走路节奏:X X X X┃X X X X┃ X X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灵,真棒!节奏拍得非常的整齐。
现在请你们用你身边的声源(椅子)拍出老师所念得童谣,行吗?④童谣——学习新的节奏型师:边念童谣,边敲击着铃鼓。
(分两句完成)生:听完每一句童谣,就敲击椅子。
师:出示课件——童谣,让学生找出新的节奏型。
生:师:带领同学们正确地读.拍新的节奏型,先用慢速的四拍子的感觉理解,再用快速的节奏进行练习。
生:齐念拍节奏,并进行分组配合练习。
师:节奏就在我们身边,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仔细的留意,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有音乐。
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舞蹈,看一看.想一想,这段舞蹈是属于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族文化?第二课时一.走进新疆,了解新疆1.欣赏舞蹈片段师:美吗?是哪个地方的?生:新疆。
师:是呀!遥远的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就让我们乘着歌声.随着舞蹈生:回答问题3.介绍歌曲:《青春舞曲》的歌词非常短小精悍,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仿手鼓演奏的风格,显得欢快.流畅。
歌词告诉我们: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小鸟一样,飞去后不再回来。
编花篮教学内容:唱:编花篮动:音乐游戏编花篮拓展:回顾与交流各地民歌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3、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曲调欢快的河南民歌,全曲为带补充的一段体结构。
乐曲通过乐句中的变化重复,巩固调性。
歌曲中装饰音和休止符的多次运用,将一群上山采牡丹的姑娘的喜悦心情和俏皮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词纯朴而活泼。
听着歌曲,仿佛来到了风光迷人的田园山乡,看到漫山遍野的牡丹花争奇斗艳。
《编花篮》这首民歌蕴涵着浓浓的牡丹情结和深厚悠久的河南戏曲文化。
课前准备:录像歌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1、听音乐进教室音乐《编花篮》中学生自由律动进教室,师在门口与学生对拍,微笑迎接学生进教室,创设融洽和谐的气氛。
2、游戏导入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常玩哪些游戏?需要和同学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的游戏有哪些?导出《编花篮》师生共同玩这个游戏,其余学生边拍手边读《编花篮》的儿歌。
比较感受有无儿歌朗读进行游戏时情绪气氛的区别。
如果有音乐伴奏,边唱边游戏的话,情绪会有什么变化?3、放《编花篮》范唱,部分学生游戏,部分学生随音乐节拍自由点头、拍手或摇晃身体。
4、揭题《编花篮》二、歌曲教学1、欣赏歌曲范唱上节课我们去赶花会看到了好多鲜花,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去河南看花,好吗?你们知道河南最有名的是什么花吗?(牡丹)(录象)让我们编个花篮到河南的南山上去看牡丹,摘几朵带回来做纪念,好吗?欣赏《编花篮》范唱,同时出示歌片。
2、声势动作a、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再听音乐,自编声势动作随音乐拍击。
b、师表扬创意好的学生,同时统一声势动作如:前5个乐句用X 0│X 0│跺脚捻指后2个乐句用X X│X X│跺脚拍手拍手拍手c、随音乐进行声势动作。
编花篮
教学内容:
唱:编花篮
动:音乐游戏编花篮
拓展:回顾与交流各地民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3、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一首曲调欢快的河南民歌,全曲为带补充的一段体结构。
乐曲通过乐句中的变化重复,巩固调性。
歌曲中装饰音和休止符的多次运用,将一群上山采牡丹的姑娘的喜悦心情和俏皮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词纯朴而活泼。
听着歌曲,仿佛来到了风光迷人的田园山乡,看到漫山遍野的牡丹花争奇斗艳。
《编花篮》这首民歌蕴涵着浓浓的牡丹情结和深厚悠久的河南戏曲文化。
课前准备:
录像歌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听音乐进教室
音乐《编花篮》中学生自由律动进教室,师在门口与学生对拍,微笑迎接学生进教室,创设融洽和谐的气氛。
2、游戏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常玩哪些游戏?需要和同学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的游戏有哪些?
导出《编花篮》
师生共同玩这个游戏,其余学生边拍手边读《编花篮》的儿歌。
比较感受有无儿歌朗读进行游戏时情绪气氛的区别。
如果有音乐伴奏,边唱边游戏的话,情绪会有什么变化?
3、放《编花篮》范唱,部分学生游戏,部分学生随音乐节拍自由点头、拍手或摇晃身体。
4、揭题《编花篮》
二、歌曲教学
1、欣赏歌曲范唱
上节课我们去赶花会看到了好多鲜花,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去河南看花,好吗?你们知道河南最有名的是什么花吗?(牡丹)(录象)
让我们编个花篮到河南的南山上去看牡丹,摘几朵带回来做纪念,好吗?
欣赏《编花篮》范唱,同时出示歌片。
2、声势动作
a、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再听音乐,自编声势动作随音乐拍击。
b、师表扬创意好的学生,同时统一声势动作
如:前5个乐句用X 0 │ X 0 │
跺脚捻指
后2个乐句用X X │X X │
跺脚拍手拍手拍手
c、随音乐进行声势动作。
3、学唱歌曲
a、讨论歌曲中最上口的、和儿歌节拍最接近的是哪些乐句?
生说,全班学唱,同时指导模仿装饰音的唱法。
b、师生接唱
生唱学会的部分,与老师配合接唱第一段。
逐步熟悉所有旋律,从感知到掌握完整的歌曲旋律。
c、完整演唱
提醒学生讨论:用怎样的情绪、怎么唱比较能表现歌曲情绪?
有感情地完整演唱。
4、加入声势动作边拍边唱。
三、音乐游戏
1、歌词转换演唱
把游戏时的儿歌编入歌曲演唱。
2、韵律活动
学生围城一圈,每个人都左脚着地、右腿向后弯。
搭在后一个人的腿弯上,这样就连成了一圈,然后一起顺时针有节奏地向前蹦,边蹦边唱《编花篮》。
四、拓展:回顾与交流各地民歌
1、播放江苏民歌《杨柳青》、《紫竹调》、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写出歌曲的名字。
2、赛民歌:将学生分成两组,比赛唱民歌,比一比哪组唱得又多又好。
3、想民歌:你还知道哪些民歌,唱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小结
童谣和游戏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它们都来自我们的生活,只要小朋友们平时多注意观察,多开动脑筋,一定会编出更好听的童谣,更好玩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