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
谷振诣:男,1962年8月生,职称:教授。最后学历:哲学硕士
简历:1980—1984 吉林大学哲学系本科生
1984—1987 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1987—至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
主要著作:
1.《论证与分析──逻辑的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
2.《GRE、GMAT、LSAT逻辑论证与分析推理》,东方出版社2002。
主要论文:
1. 论文科高校的逻辑教学与思维素质培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
2.2)
2.《墨经》的“援”式类推(《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3. 论《墨经》的“类”概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1)
4. 论《墨经》的“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
5.“论辩术”与希腊逻辑的传统(《求是学刊》2000.6)
6. “两可之说”与以毒攻毒的反驳方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3)
讲授课程:
1.《普通逻辑》1987.9——2000.7
2.《批判性思维课程》2000.9——至今
3.《思维方法论》1988.9——至今
主要奖项:
1. 获“北京高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00.12)
2. 在“我爱我师”评比中连续两届被学生评为十佳教师之一(2000;2002)
3. 在2000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被评为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4. 专著《论证与分析》获2002年度学院优秀著作二等奖。
5. 论文《“论辩术”与希腊逻辑的传统》获2000年度学院优秀论文三等奖。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教学大纲
总纲
一、课程性质
批判性思维是一门以对论证的理解、重构和评估为核心而展开的逻辑思维训练课程,它是北美高校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逻辑学基础课之一。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掌握理解、重构和评估出现于自然语言语境(如政治演说、法律诉讼、社会评论、商业谈判等)中的实际推理或论证的逻辑方法和技能,学习如何使用一般的逻辑工具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辨识论证的要素、结构和方法的分析能力以及从论证中提取综合信息的概括能力;培养提出和处理批判性问题(Critical questions)以及评估论证的有效性和论证性(Soundness)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能够提供大量信息的优点,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教学:
1.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传授分析、重构和评估论证的逻辑方法和技能。
2.使用“提问与点评”的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适当组织“讨论或辩论”,提高理解、重构和评估论证的自我运用能力。
四、教学组织与安排
教学组织:课堂安排:“提问与点评”占总课时量的15%—20%;课堂“讨论或辩论”占15%—20%;讲授占60%—70%。课下作业次数12—15次。
成绩测试:期中测试:课下论文写作,占总成绩的20%;期末测试:闭卷能力型考试,占总成绩的80%。
第一部分:理解论证──思维训练的准备
第一章:论证的结构分析
1.1论题:论点;论证动机与意图;争议的焦点;结论。
1.2论据:逻辑证据与情感证据;以语言形式陈述的证据和以非语言形式陈述的证据;在论证中已陈述的证据与未被陈述出来的隐含的证据(假设assumption)。
1.3论证方式:逻辑论证──类比推论、归纳论证、演绎推理;说服论证──信
誉证明(ethos)、情感证明(pathos)逻辑证明(logos);论辩论证──逻辑论证、说服论证、诡辩与破斥诡辩的方法。
第二章:论证的类型及其特征
2.1逻辑推理(Logical Reasoning):特征:由已知信息发现未知信息;目标:追求推理的有效性。
2.2说服推理(Persuasive Reasoning):特征:为已知或确信的信念辩护;目标:追求可信性和可接受性的说服效果。
2.3论辩推理(Dialectical Reasoning):特征:证明己方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论证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目标:追求认知的相对真理性。
第三章:批判性问题的提出
3.1批判性思维的起点:批判性思维途径的出发点是能够适宜地提出一系列批判性问题,它能引导你像沙里淘金一样去粗取精,进行积极有效的批判性阅读和思考。
3.2问题类型:描述性问题,如“爱滋病的原因是什么?”;规范性问题,如“死刑是否应该废除?”假设性问题,如“如果某人的推论成立,需要依赖什么样的推论原则?”
3.3批判—提问式策略:寻找最佳答案;摆脱情感因素的纠葛;“弱意识”与“强意识”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技巧会帮助你在写作时洞悉有思想的读者可能提出的问题,从而指导你的写作;练习批判性思维技能需要通过勤奋的实践。
第二部分:重构论证──批判性分析能力训练
第四章:寻找论证的结论
4.1推断逻辑推理的结论:识别论证类型;掌握推理方法;议论的主要问题和引导结论的标志词。
4.2识别说服推理的论证意图:演示与辩解;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语词的确定性与歧义性;说服动机与价值偏好。
4.3辨析争议的焦点:辩题的可争议性;共识与分歧;立论根据不同;理解方式不同;双方所坚持的真理的局限性。
第五章:揭露论证的假设
5.1假设:什么是假设;假设的类型:描述性假设与价值性假设;假设的作用:结论赖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5.2逻辑推理的假设:类比论证的假设;归纳论证的假设;演绎论证的假设。5.3说服推理的假设:信誉假设:说服者的身份和背景;情感假设:受众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价值假设:价值偏好。
5.4论辩推理的假设:澄清曲解和误解;论辩角色和动机;理由和证据的相对性。第六章:重构论证的分析方法
6.1形式分析方法与语义分析方法:“有效性”与“一致性”;结构平行;潜在原则的相同或相似。
6.2填平论证中的不致之处:与一般原则的例外相关的解释;与统计数据相关的解释;与探求因果关系相关的解释;与价值标准的合理性相关的解释。
6.3重构论证的方法论原则:抓住描述性假设、理由和结论;明辨价值偏向与价值冲突;坚持一致性原则和忠实文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