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5篇
- 格式:docx
- 大小:19.70 K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上册:1、胸有成竹: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她就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就是春夏秋冬,也不管就是刮风下雨,或就是天晴天阴,她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
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
可就是文与可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
她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
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就是她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
接着,电闪雷鸣,眼瞧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
人们都纷纷往家跑。
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
她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与可一心要瞧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她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
她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
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
文与可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与可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与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与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她都摸得一清二楚。
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与可说:文与可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意思】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近义词】心中有数2、杏林春满: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与医技,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
她虽然医术高明,但就是给人治病从不收钱,但要求被治愈的病人在她的宅旁种植杏树。
患重病而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株,轻病患者每人植杏树一株,几年后,董奉治愈患者成千上万,植下的杏树就有十几万株,郁然成林。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小学生看成语故事,既能体验到成语故事的乐趣,又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丰富词汇量,促进了语言思维的发展,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欢迎查阅。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1战国时期,七国争霸。
七国之中,又以秦国实力。
政治家们看到天下纷争不已,就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
一派是以苏秦为领袖的“合纵”派,主张六国联合起来抗秦。
另一派是以张仪为首的“连横”派,主张由秦国统一天下。
张仪是秦国的着名大臣,一次奉了秦王旨意,劝说魏国与秦国联合起来,对付其他五国。
他见了魏王,说道:“魏国的地理条件非常不好,处于七国之间,打起仗来不能守住城池,这是致命的弱点。
“贵国如果联合南方的楚国而不联合齐国,齐国就会很生气,从魏国的东面打来;如果联合齐国而不联合赵国,赵国也不是好惹的,会在北面挑衅闹事;如果不与韩国联合,韩军会频繁地从西面进攻;如果不与楚国搞好关系,楚国的军队则会从南面发起势不可当的进攻。
“稍有不慎,战争就会降临到魏国头上,一点儿安全保障都没有,这就是我所说的四分五裂的形势啊!”听了张仪的话,魏王觉得自己联合五国抗秦真是失策,原来这五国都是自己的劲敌呀。
于是,魏王向张仪请教,自己身处乱世之中,用什么方法才能保住国土。
张仪笑了一下,劝魏王与秦国联合。
因为秦国在七国之中最为强大,联合秦国,其他诸侯国因为害怕秦国,一定不敢轻易侵犯魏国。
这样一来,魏国的安全就有保障了。
魏王听信了张仪的话,终于依附了秦国,结果却整天为秦国的利益南征北战,耗尽了国力。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2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权倾朝野,名气很大。
棠邑大夫棠公逝世,崔杼前去吊唁,见棠公之妻棠姜姿容绝世,不禁心动神驰。
他不顾众人的一再反对,终于娶棠姜为妻。
齐庄公性喜渔色,他明知棠姜已是崔杼的妻子,仍勾引她,与她暗中来往。
崔杼知道此事,十分生气,便假装有病,不去朝堂理事。
四年级成语故事手抄报a4纸筒单【四年级成语故事手抄报参考内容】一、成语故事1. 井底之蛙故事简介:从前有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它非常骄傲自满,以为井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一只来自外面的鸟来到井口,告诉蛙井底之外的世界是多么广阔美丽。
蛙不相信,还争辩称只有井底才是最好的。
鸟没有理会蛙的狭隘,飞走了,留下蛙在井底自慰。
寓意:比喻能力或见识狭窄、不开放。
2. 画蛇添足故事简介:从前,有个调皮的少年在山上看到一只蛇爬行,他觉得这样太无聊,就用画笔在蛇身上画了几条腿。
结果,蛇变得笨拙无比,连根本不用腿行动的蛇飞快地窜进了草丛,不再让少年捉弄。
寓意: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3. 守株待兔故事简介:从前,有个农夫每天都耐心地在田地里扔栗子给山上经常跑下来吃栗子的野兔吃。
一天,农夫突然看见一只兔子被树枝绊倒,站起来时跑不动了,于是农夫高兴地捉住了兔子。
寓意:比喻等待机会到来,不主动努力。
4. 杯弓蛇影故事简介:从前,有个人经常喜欢在杯子附近晃动蛇形的弓。
有次,他把眼前的弓当成了蛇,吓得手一松,结果杯子摔碎了。
他反思后明白是自己多疑造成的误会。
寓意:比喻因多疑而引起的错误或误会。
5. 守口如瓶故事简介:从前,有个宝物被偷偷藏在庙里,大家都不知道是谁偷了。
庙里的和尚都守口如瓶,不肯说出真相,直到警察来了,经过一番调查,才发现和尚偷了宝物。
寓意:形容人说话非常慎重保守,不泄露秘密。
二、成语的用法和解释1. 井底之蛙:形容知识、见识或眼界狭窄,只看到眼前的局限,不知道外面的更大世界。
2. 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3. 守株待兔:比喻等待运气或机会到来,而不主动努力。
4. 杯弓蛇影:比喻因多疑而引起的错误或误会。
5. 守口如瓶:形容人说话非常慎重保守,不泄露秘密。
三、成语故事配图在手抄报上可以选择适当的配图与成语故事进行配合,例如:1. 井底之蛙:画上一个很深的井,井底有一只青蛙,井口上方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鸟。
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更是渊远流长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成语则是汉语的精髓,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四年级简短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查阅。
四年级简短成语故事 1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四年级简短成语故事 2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
”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传统⽂化的⼀种积淀,每⼀句成语都是那么深刻隽永、⾔简意赅,⽽它们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整理分享的四年级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轻虑浅谋】 赵⽂王3年,赵国消灭了中⼭国,举国欢庆,并封长⼦章在安阳郡,由⽥不礼辅佐。
由于他们⼆⼈⼀向怀有篡逆之⼼,由此引起了朝中正直⼤⾂的担忧。
有⼀天,李兑跟肥义说:“公⼦章强壮⽽意志骄横,党⽻众多,欲望很⼤;⽽⽥不礼为⼈狠毒,贪婪⽆度,两⼈彼此合谋,⼀定要⽣出作乱的事端。
古⼈说‘⼩⼈有欲,轻虑浅谋’,图见其利⽽不顾其害,到头来互相⿎动作乱,我们得时时提防才⾏。
” 后来李兑⼜对肥义说:“依我看来,他们叛乱的中⼼是要权要势,你正是灾祸集中的⽬标,必然先遭祸害。
为什么你不称病不出,把权⼒交给公⼦章,却偏要成为灾祸攀登的阶梯呢?” 肥义听了李兑的话很不以为然,告诉他:“不能这样做。
从前先⽗把王位托付给我时就说道,你不要轻易改变念头和你的思虑,应该专⼼⼀致终结你的⼀⽣。
……” 肥义接着说:“我接受了他的委托,并记录在典册上,假如我畏惧作乱,怎么对得起前⼈,变⼼⾂⼦,罪⼤恶极,连刑法都不能容忍,况且贞节之⾂必待灾祸来临,才能显⽰操守;尽⼼之⾂必待⼤难临头,才会彰明本⾊,决不违背我的誓⾔。
” 李兑感动得流着泪告别了肥义。
此后,公⼦章和⽥不礼果然作乱,并杀害了肥义。
“⼩⼈有欲,轻虑浅谋”,常⽤来形容犯罪的动机。
【请君⼊瓮】 唐朝⼥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任⽤了⼀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个叫周兴,⼀个叫来俊⾂。
他们利⽤诬陷、控告和惨⽆⼈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回,⼀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联络谋反。
武则天⼤怒,责令来俊⾂严查此事。
来俊⾂⼼⾥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诈之徒,仅凭⼀封告密信,是⽆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也担待不起呀。
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条妙计。
四年级成语故事故事一,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非常擅长画画。
有一天,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蛇的作文,要求学生画一幅与作文内容相关的图画。
小明非常兴奋,他拿起画笔,开始勤奋地作画。
他画了一个漂亮的蛇身,但他却觉得画得还不够好,于是他在蛇的身边又加上了四只脚。
当他拿着画去找老师时,老师笑了笑说,“画蛇添足,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小明听后才明白,原来画蛇添足是指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他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后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故事二,井底之蛙。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口井,住在井底的蛙儿们天天盼望着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一天,一只从外面跳进井里的大蛙听到了小蛙们的呼唤,他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广阔美丽。
可是小蛙们并不相信他,他们认为井口就是整个世界的边界,外面的世界根本不存在。
大蛙无奈地离开了井底,而小蛙们却继续过着狭隘的生活。
后来,一场暴雨使得井水暴涨,小蛙们才明白了外面世界的广阔。
他们感叹自己原来一直以为的世界只是井底的一隅,他们懂得了井底之蛙的含义,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和无知。
故事三,掩耳盗铃。
有一个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村子里的铃铛突然失踪了。
村民们四处寻找,却找不到铃铛的踪迹。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听到了铃声,大家都不相信他,认为他是在说谎。
后来,一个聪明的村民提出了一个办法,他说可以让小孩子再次听到铃声,而其他人掩住耳朵。
于是大家都按照他的方法做了,结果小孩子再次听到铃声,其他人却没有听到。
原来,小孩子之前说的是实话,而其他人却因为掩耳而错过了铃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是指因为自己的主观臆断而忽视了真相,而导致了错误的判断。
故事四,守株待兔。
有一个农夫,他非常懒惰,整天只知道在田地里守着自己的株苗。
有一天,他看到一只兔子撞到了株苗上,结果不仅株苗被撞倒了,兔子也死了。
农夫非常高兴,因为他觉得这是天赐的好运,可以吃兔肉了。
可是过了几天,他发现株苗又长直了,原来株苗并没有死,而且还长得更好了。
四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四年级经典成语故事篇章如下:1. 画蛇添足从前有个村庄里住着一位画家,他非常擅长画动物。
有一天,他在画布上画了一条非常逼真的蛇,蛇的眼睛、鳞片、甚至蛇舌都画得栩栩如生。
但是当画家画蛇的时候,他突然不知道该画什么样的背景。
于是,他想在画中加一些树木来丰富画面。
可是画家心想,如果画里有一棵树,蛇就会爬上去,画就变得不自然了。
于是他用画笔给蛇的脚画上了几条斑点,使它看起来像蛇上长着的似的。
然而,这种增加被称为“画蛇添足”。
2. 守株待兔很久以前,有个农夫种了一片蔬菜园。
一天,他在园子里发现了一只兔子,这只兔子因为不小心把自己的脚卡在了一个树桩上。
于是农夫觉得这只兔子再也跑不了了。
他心里盘算着,兔子脚上的肉会很好吃,于是他决定把兔子带回家宰了。
然而,就在他转身的瞬间,一只大黄鹂飞到了树上,兔子因为害怕大黄鹂的突然出现,使出全力挣脱了脚上的树桩,转眼间便消失不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3. 马到成功古代有一位将军名叫曹蕤,他的军马都非常英勇善战。
一次在激烈的战斗中,他的马表现出色,不仅勇猛,还能迅速判断敌人的位置。
因此,曹蕤所率领的队伍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他们用英勇的战斗换来了不少土地和荣誉。
所以人们说他马到成功,也就是指在关键时刻,他的马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曹蕤取得了成功。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关键的因素往往是不可或缺的。
4. 纸上谈兵有一天,一群年轻人在一起讨论战争的策略。
他们并没有经历过真实的战争,只是通过书籍和文章上的知识来谈论。
虽然他们将事情认真地分析和讨论,但他们只停留在纸面上谈兵,没有真正的实践过。
后来,当他们面对实际情况时,他们无法将纸上的想法转化为有效的行动。
所以人们说,他们纸上谈兵。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了解和解决问题。
5. 掩耳盗铃有一个人,他贼心昭然,常常偷窃别人的财物。
有一天,他听说有个铃声非常好听,于是他想偷走那口铃。
(必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52、塞翁失马古时候,边塞有位老人,人称塞翁。
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马。
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
”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一匹好马。
大家来祝贺,他说:“这不见得是好事。
”不久,他儿子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没准是好事呢。
”后来爆发了战争,他的儿子因腿瘸没有当兵而活了下来。
[注释]塞:边塞。
翁:老头儿。
[提示]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53、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广纳人才,想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他听说在隆中卧龙冈隐居的诸葛亮是个奇才,就去请他出山。
一连去了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
第三次,诸葛亮正在屋里睡觉,刘备站在院里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被感动了,答应出山相助。
后来,刘备在诸葛亮帮助下建立了蜀国。
[注释]顾:拜访。
茅庐:草屋。
[提示]比喻真诚地再三邀请人家。
54、安居乐业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
人们不用坐车乘船到远方去;没有战争,人们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但不相往来。
[注释]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稳。
乐业:喜欢自己的职业。
[提示]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5、举一反三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注释]反:推及,推论。
[提示]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56、班门弄斧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所以人们认为在他的门前舞弄斧头是不自量力的行为。
明代诗人梅之涣讥讽在李白墓前题诗的人,写过这样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一至四年级四字成语故事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成语故事6年级]小学成语故事6篇(1) [小学成语故事]学习成语故事我今天看的成语故事特别有趣,盘古开天辟地、开卷有益、不学无术、水滴石穿、巧夺天工、对牛弹琴、一鸣惊人、九牛一毛、八仙过海。
我觉得有些特别不好看,那种一字之师、大材小用等等…(2) [小学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法自毙导语:作法自毙,意思是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
泛指自做自受。
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国富民强,同意商鞅的建议,对各项制度进行改革。
商鞅制定了新的法律,为了使新法深入人心,他决定树立朝廷的威信。
新法颁布的第一天,商鞅就让人在都城南门外的空地上,竖起了一根三丈长的直木,并且四处张贴告示说:“移动直木至北门者,赏十金,绝不食言。
”百姓们根本不相信国家的告示,所以围观的人挺多,就是没人去移动直木。
他们认为,只不过将直木移动一下,怎么能捞到这么大的好处呢?可能是君王没事干了,拿百姓寻开心吧!商鞅见无人移动直木,就不断提高赏金,直至五十金。
终于,有人将直木移至北门,结果真的得到了五十金的赏赐。
众百姓见朝廷说话算数,从此信任朝廷,觉得朝廷言出必行。
不久,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大怒,让太子的老师替太子受刑,割掉了他的鼻子。
众百姓见太子犯法都要受惩罚,对法律越来越敬畏了。
由于秦国老百姓遵纪守法,辛勤劳作,秦国很快就富强了。
太子继承王位后,为了报辱师之仇,给商鞅安了一个谋反的罪名。
商鞅见势不妙,就逃跑了。
他在逃跑途中想住店,可是由于他不能拿出身份证明,因此无法入住。
新法是商鞅自己制定的,却想不到把自己给害了。
他不由得自怨自艾。
秦王很快把商鞅抓住。
按照新法,谋反者必须处死。
可怜商鞅,惨死于五马分尸的酷刑之下!作茧自缚、自食其果、自作自受(3) [小学成语故事]小学记叙文我的阅读故事(14篇)书是我们的精神粮食,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发生过哪些好玩的故事吗?第1篇:我的读书故事如果把知识比作花朵,那书籍就是深扎泥土的老根,如果把知识比作酒瓶,那书籍就是香甜可口的美酒,如果把知识比作星空,那书籍就是星空中最耀眼的星星。
四年级下册语文成语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许多富有故事性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
下面就来分享一些四年级下册语文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其中的魅力。
第一则成语故事是《亡羊补牢》。
故事中讲述了一个农夫原本有一群羊,但有一只羊不小心跑丢了。
农夫没有及时寻找,结果导致更多的羊跑丢了。
农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努力找回丢失的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意思是事情出了问题,虽然已经晚了,但只要立即补救,还是能够挽回一些损失的。
第二则成语故事是《一箭双雕》。
故事中讲述了一个猎人看见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在一起,便发射了一箭,不仅射中了兔子,还射中了狐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箭双雕”,意思是一举两得,能够利用一次机会解决多个问题。
第三则成语故事是《闭门造车》。
故事中讲述了一位工匠在家中制作车辆,其他人都不看好他,认为他白费功夫。
工匠坚持不懈,最终成功造出了一辆非常精美的车辆,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闭门造车”,意思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力,能够做出令人惊叹的成就。
以上这些成语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教育意义,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知识,还能够汲取到其中的智慧和品德。
【这是一个大致的故事内容,如需查看更多详细内容,可以继续询问我】。
第二篇示例:四年级下册语文成语故事一、李代桃僵从前有一位叫王姐的小女孩,常常到附近的果园里玩耍。
一天,她看见了一棵结满了桃子的桃树。
她想拔下来吃,却发现桃子太高,够不着。
于是,她找来了一个桃枝,想要将桃子打下来。
可是,无论怎么使劲,桃子就是打不下来。
就在这时,一位老人走了过来,他看到了王姐的困境,便笑着对她说:“小姑娘,你要记住一句话,叫做‘李代桃僵’。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时候,我们需要代替别人做某些事情。
四年级成语故事大全100篇01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小学四年级语文了解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程中,了解成语故事不仅有助于拓宽知识面,还能提高语文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四年级学生常见的成语故事,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意义。
1. 掩耳盗铃相传古代有一个人头脑简单,他听说有一个非常贵重的铃,能够发出美妙的声音。
他想偷走这个铃,但害怕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他把耳朵捂住以免听到任何声音。
然而,当他掩耳的时候,他无法听到其他人的脚步声,结果被发现并受到严厉的惩罚。
从此,人们用“掩耳盗铃”来形容那些自欺欺人的行为。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我们可以明白“掩耳盗铃”的含义是自欺欺人,不顾现实的行为常常会带来错误和失败。
2. 守株待兔故事中有一个农夫,他每天都种植水稻,十分辛苦。
一天,他在田地里看到一只兔子撞到树上,不幸而死。
农夫觉得这是一个巧合,认为如果他等在原地,就能再次遇到这样的机会。
于是,他放弃了耕种,整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
然而,兔子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成功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实践。
3. 杯弓蛇影古代有一个人去打猎,他在半路上见到一个弯曲的树枝,被误以为是毒蛇,吓得逃跑。
实际上,那只是一个杯子的倒影。
从此,人们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对事物产生恐惧和过度敏感的心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不要因为自己的想象而产生无谓的恐惧和疑虑。
4. 守株待兔在古代,有一个农夫整天忙于种田,但总是少根筋,不能平心静气地耕种。
一天,他在种田时偶然发现一只死兔子,他认为如果他再不用辛勤耕种,而只需静候兆象,就可得到“等不来的收获”。
于是,他只顾着每天守在那棵树旁,等待另一只兔子撞击而死。
可是,兔子们并没有回头再往他纵一次。
古话说“守株待兔”。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人们不能心存侥幸,不能盼巧生财。
以上四个成语故事,既能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解成语的意义,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能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导语】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有画蛇添足、刻舟求剑、一叶障目、三顾茅庐、道听途说、按图索骥、按图索骥、买椟还珠、邯郸学步等。
这些成语故事都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并且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引人深思。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成语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450字篇一:亡羊补牢从前有个富人,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每次做生意只赚不赔,所以他家有很多钱。
有一个的小偷儿,看中了他家的金元宝,所以打算去这个富人家偷金元宝。
因为这个富人家没有看守钱的人,所以第一天小偷成功偷到很多金元宝。
第二天,这个富人准备去买一个大房子住。
在他拿钱的时候,感觉钱少了很多,仔细一查,发现少了20个金元宝,聊天的时候,他给另一个富人说了这件事,那个富人劝他说:“你雇一个守护钱的人,这样就不会被小偷偷金元宝了”。
可富人不听,他说:“雇一个人还花钱。
而且还浪费时间,有这时间,还不如不如去赚钱呢〞。
那个富人说:“怪不得你那么懒,现在还是个光棍”。
今天晚上那个小偷又来了,又偷走了很多金元宝。
这下富人可急坏了,马上把那个富人找回来,问那个富人怎么办。
那个富人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了才去找猎犬。
这还不晚。
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你雇一个守钱的人,但是他的功夫必须得很厉害”。
那个富人照做了,结果金元宝再也没丢过。
成语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450字篇二: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又一个贵族祭祀祖先的礼仪,参加祭祀的人们都带了很多东西。
祭祀结束后,有一个叫楚王的人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人,以示感谢。
祭酒少但人多,分着喝都不够。
于是,有人提着它:“这真是一壶美酒,只可惜太少了。
如果我们分着喝的话,大概一人只能喝一口,这样谁喝都不过瘾。
不如这样,我们大家在地上画蛇,谁画的最快,这壶酒就归谁,让他一个人喝个痛快。
大家说,怎么样?”其他人也都想独享这壶美酒,就齐声答应了。
有一人一会儿就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一看其他人都还没画好,就又拿起画笔,想给画好的蛇身上再添上几只脚。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每一句成语都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而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为大家准备了《成语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500字5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成语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500字篇一从前,在森林里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本来有许多小动物,但自从有一群蛇去了,那里的小动物便都被蛇吃光了,草也快被蛇踏平了。
只有老虎活着,去那里的小动物都不会有好下场,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蛇群的威力比老虎强大多了,只不过它们从来不知道有谁在自己的地盘上。
有一天,蛇群的老大,“卡”和老虎“尔”在森林里相遇了。
当它们相互知道对方就是自己地盘上的侵略者时,不禁愤怒起来。
卡吼道:“你赶紧从我的地盘上滚开!”“为什么?”尔对卡的愤怒一点儿也不在乎。
“好吧,既然这样,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于是,他们约好第二天早上就开战,一场战争即将发生。
第二天早上就是他们的争斗了,“我要好好的准备一下”。
要不今晚就突击吧!尔在洞里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夜晚偷袭。
于是尔就悄悄地前去突击,不过,尔不知道蛇群住在这里的一块草坪上,所以,睡梦中的蛇群就很轻松的察觉到了老虎的踪迹,群蛇气急了,它们气老虎没有遵守约定,等看到老虎,蛇群就冲上去,准备和老虎大干一场,“尔”哪里知道蛇群厉害,自然不是蛇群的对手,不一会儿就败下阵来。
于是卡带领着蛇群,把老虎活活的咬死了。
最后卡带领着蛇群一直生活在这里,再也没有其它动物敢打扰它们了。
成语故事新编四年级作文500字篇二战国时期,楚顷襄王有一位大臣叫庄辛。
那时,楚国早已失去霸主之风。
国君顷襄王整日不理财政,终日只顾享乐,把朝廷之事都交给宠臣处理,朝中的良臣看出楚国必亡就都四处逃难。
此时,朝廷仅在的良臣大夫庄辛心里十分着急,于是便规劝顷襄王。
顷襄王非但不听,还把庄辛在朝廷的官职给撤了,庄辛只好隐居起来。
后来·,秦国攻打楚国,楚国败,此时秦国想讲和,顷襄王认为可信就同意了。
可是顷襄王刚到秦国就被秦王抓了起来,秦国要楚国十二座城池做赎金,顷襄王因为害怕秦国而同意。
四年级下册语文99页成语故事语文四年级下册四字成语故事1、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2、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
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中国历史四年级成语故事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由四字组成。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四年级成语故事1虚与委蛇列子着壶子学习老庄之道,列子遇到神巫季咸后想拜他为师。
他对壶子说:“我以为您的水平高,没料到碰上水平更高的人。
”壶子开诚布公地说:“你怎么就断定他水平高?把他请来和我比试!”季咸去见壶子后对列子说:“你的老师最多还能活十天。
”季咸第二次去见壶子后对列子说:“幸亏碰上了我,你的老师脸色好多了。
”季咸第三次去见壶子脚跟还未站稳掉头便走。
壶子对列子说:“季咸今天一见我就跑。
世上万物尽管千变万化,但无不遵循‘道’的规律,季咸与我斗法,我则跟他虚与委蛇。
他在心里变婴儿,我也变婴儿,他变畦田,我也变畦田;他变悬崖,我也变悬崖,季咸琢磨不透,所以落荒而逃。
”后来列子经过壶子的教导,大有长进。
他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孜孜不倦地修炼老庄之道,终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中国历史四年级成语故事2下马作威西汉时期,有个达官贵人家的少年名叫班伯,他经常在皇宫里出入,皇帝对他很是喜欢。
那时侯定襄有石家、李家对朝廷十分不敬,他们经常对地方上的官吏们下手,定襄的治安非常的差,百姓都是人心惶惶过不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班伯知道后便请求去定襄做官。
定襄的土豪劣绅们听说来了新太守,想新官上任定是雷厉风行,在当地来个下马威,于是他们把犯了罪的人都藏起来,静观其变。
班伯上任后把这些恶贯满盈的豪绅们请到一起来,对他们说道:“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长辈,以后有事还望大家鼎力相助,我班伯一个人肯定没办法把定襄治理得井井有条,我也不想在这里呆太久,定襄终究还是你们的根据地,我到这儿来只想跟大家交个朋友。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5篇
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欢迎查阅。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1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
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
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
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
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
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
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还不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蔓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一大截。
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一跃而起开始忙碌起来。
傍晚,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
他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妻子大吃一惊,她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
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阅读心得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
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
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2
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
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楚人说话绝对化,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难免陷入尴尬境地。
要知道,戳不破的盾与戳无不破的矛是不可能并存于世的。
因此,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做满说绝走极端。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3
秦末,郦商在高阳起兵,归顺刘邦。
他将自己的四千兵马交给刘邦统率,自己冲锋陷阵,立下不少功劳。
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他当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后来退休在家。
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中。
她封自己的侄儿吕广、吕禄为王,打算将刘家的天下变为吕家的。
吕后病死后,吕家的人蠢蠢欲动,眼看一场政变就要发生,汉朝大臣们个个捏着一把汗。
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紧急磋商,讨论对策,最后决定为了平息祸患,必须诛灭吕氏家族。
但是,当时的兵权在吕禄的手中,他掌管北军,周勃虽然是名义上的将领,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无法调遣部队。
周勃和陈平想了半天,就想利用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是好朋友的关系,除掉吕禄。
周勃首先劫持住郦商,威胁郦寄引出吕禄,乘机夺取兵符。
吕禄听从郦寄的劝告,出外狩猎散心,周勃夺了兵符,趁机控制北军,随后便把吕氏家族全部诛灭。
郦商在诛吕事件发生后不久就去世了,郦寄由于立下大功,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后来史书评论郦寄,说他见到有利可图,就出卖了朋友,是个没有道义的人。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4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
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
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
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的方法。
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
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
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
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
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
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
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
王二一切都明白了。
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
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
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
〔注〕: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当作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情,结果反而更加暴露明显了。
现在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了。
小学四年级成语故事5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
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统一大计。
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
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立即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
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
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
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为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兵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
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
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
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
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士气高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
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