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洵版汉语国际教育概论复习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13.58 KB
- 文档页数:10
刘珣_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精华)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语言甚至更多,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注意:不能把第一语言与母语完全等同起来,第二语言也不一定就是外语,如移民国外的子女,学习的第二语言倒可能是自己的母语。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但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不能叫做外语,只能叫非本族语。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在我们国内,其正式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英文缩写TCSL)以下是关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名称4、应用语言学5、外语教学法6、外语教育学7、第二语言教学(有取代外语教学这一名称的趋向)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P7、8)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教学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
而教育的内涵则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我们应当把本学科的研究提升到教育层面上。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摘要1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
2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核心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3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按照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两个概念(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的)(96-05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真题答案给错了,给的好像是本族语和非本族语)4 第一语言: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一般来说,是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5 母语和外语: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外国的语言。
(第二语言是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第二语言与外语是包容的关系)6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照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可以与“母语”通用。
(母语、本族语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非本族语:本民族意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外语、非本族语、第二语言一般是“次要语言”)7 目的语: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8 对外汉语教学,1982年提出,使用至今。
9 美国称对外汉语教学为:中文教学日本:中国语文教学东南亚国家:华文(华语)教学10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世界汉语教学》11 学术上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Chineseas a Second Language 英文缩写TCSL12 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19世纪波兰语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13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称语言教学学科14 “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是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读书笔记(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吕叔湘: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 把第二语言教学归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范畴,或者直接称之为语言学是不恰当的。
●语言教育学科实在受众多相邻学科理论的启示、综合应用相邻学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主要是通过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而形成了用于解决语言教育问题的一套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它不仅是“理论的应用”也是“可以应用的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1. 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的理论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对汉语进行描写和解释,对其规律进行揭示的具体语言学。
2.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是形式和意义通过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构成的符号系统。
3.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索绪尔)。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4. 言语有生成性。
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
概念、判断、推理。
7. 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9. 功能主语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1) 语言能力competence 和交际能力performance :语言能力主要与语言的形式有关,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环境的内在心理机制。
2)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Hyms 提出,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Turn-taking ,insertion sequence ,closing ,opening ,5)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1. 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说神经生理:在生命早期,大脑两半球都有语言的潜在能力,从两岁到青春期(12岁左右),是大脑语言功能向左侧化时期。
关键期假说:Lenneberg (60年代)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以前,由于大脑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社会学 文化学 语言学 心理学 教育学 横断学科人类学 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 文化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 认知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统计学 教育工艺学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逻辑学数学吕叔湘: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术。
把第二语言教学归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范围,或直接称之为语言学是不适当的。
语言教育学科实在受众多相邻学科理论的启迪、综合应用相邻学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主如果通过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而形成了用于解决语言教育问题的一套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式,它不仅是“理论的应用”也是“可以应用的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1. 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普遍性、一路规律和一般原理的理论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对汉语进行描述和解释,对其规律进行揭露的具体语言学。
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学科研究方法学 哲学2.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是形式和意义通过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组成的符号系统。
3.语言存在于言语当中(索绪尔)。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归纳,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4.言语有生成性。
5.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熟悉活动的进程。
概念、判断、推理。
7.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表现该社团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8.语言学发展四大思潮(四个阶段)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缘关语言是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何所指构成。
符号系统内部的语言单位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Bloomfield:通过科研观察到的语言材料科学地、客观地描写语言无论是传统语言学还是结构主义语言学都不能回答“语言是什么”语言能力competence .语言表达performance语言习得机制和语言研究由形式转向功能。
目 录第一部分 绪论篇第1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部分 基础篇第3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部分 习得篇第5章 语言习得理论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部分 教学篇第7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部分 结语篇第10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一部分 绪论篇第1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1)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人还会学习和使用第三语言、第四语言,因为学习这些语言的规律与学习第二语言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统称为第二语言。
(3)双语或多语现象双语或多语现象是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的现象。
2.母语和外语按国家的界限区分:(1)母语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2)外语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区分:(1)本族语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复习笔记及详解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来源:才聪学习网/考研教材内容简介作为刘珣主编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复习笔记以该教材为主,同时还参考了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以及大量其他相关参考资料,对本章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强化应试能力。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大部分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
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并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3.归纳典型试题,巩固重点知识。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对各章知识要点的掌握,特依据该教材的知识体系选编了相应的典型常考题,并一一提供解答,有些解答对教材知识做了相应的延伸,以达到高效备考的目的。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第一部分绪论篇第1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部分基础篇第3章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部分习得篇第5章语言习得理论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部分教学篇第7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部分结语篇第10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复习笔记及详解第一部分绪论篇第1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1)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第一语言: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⑵母语和外语: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第一语言不一定是母语)⑶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语言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母语二本族语)⑷目的语: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学科名称⑴对外汉语教学:国内的正式名称(也是用的最多的名称)1983正式提出(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即“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1)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根本任务是教好语言,让学习者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母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有了用母语熟练地进行交际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语文课除了进一步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外,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语文基础,提高思想品德、情感品质、文学修养等。
第二语言教学是从零开始,从发音、说话学起,基础阶段的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教学,带有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强调所传授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并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能力为根本目标。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1)对外汉语是专门的学科一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成果,从而形成并逐步完善自身的学科理论⑶对外汉语教育是应用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的争论(1)“小儿科”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⑴初创阶段1950-1961标志:1950在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⑵巩固阶段1962-1966标志: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即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⑶恢复阶段1972-1977标志:周恩来总理批示恢复北京语言学院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特点: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教学;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主要内容,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测评手段;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2)直接法: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特点:1.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采用各种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图画或动作演示),课堂教学常用角色扮演2.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自动的习惯。
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
4.以包子为基本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5.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而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过时的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1)教学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四个方面):1.语言要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2.言语技能(汉语听说读写)3.言语交际技能(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4.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2)教学计划制定: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全面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3)教学大纲制定: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4)对外汉语教学基本教学原则:(解释,如何体现,举例)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语言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6.以句子和华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8.利用母语进行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10. 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5)确立教学原则的指导思想:1.从相邻学科中汲取理论营养2.要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共同规律,更要研究汉语教学的特殊规律3.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运用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1)教材的依据:1.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2.直接理论依据: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3.教材内容源泉:目的语语言学和目的语文化4.直接依据: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2)教材编写和选用原则:1.针对性(适合适用对象的特点)2.实用性(培养语言技能和能力)3.科学性(语言规范,通用;)4.趣味性(内容形式生动有趣,能吸引学习者)5.系统性(不同阶段教材要衔接,专项技能课教材要配合)(3)教材设计的类型1. 按教材的体例分:1)综合型--如《汉语教科书》等一本书中包括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要素和听说读写技能。
分科型一《现代汉语教程》等分为听说课本、读写课本听力课本等2)单课制一一'课一个单元,几课后一个综合复习;单元制--几课内容或几种组成一个单元,一本书分为若干单元,如日常生活单元,历史单元等3)直线式一将语法点按难易排列,一课一个或几个语法点,如“了”安排在25课,前24课不能出现螺旋式一圆周式安排,2. 按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分:1)课文型(通过课文学习语言和词语)2)结构性(根据难易程度等安排内容及顺序)3)功能型(根据语言的常用程度安排内容)4)结构-功能型(以结构安排为基础,同时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5)功能-结构型(功能占支配地位)6)话题型(以话题为中心安排教学内容如天气,爱好等,体现出综合性)7)文化型(以文化知识为纲结合语言教学)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3.语音教学原则:1)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2)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3)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4)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5)听说结合,先听后写6)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7)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练习相结合方法:1)教具演示。
用发音部位图,吹动纸片等演示2)夸张发音。
如加重后鼻音发音,唇形、口形等夸张3)手势摹拟。
四个声调可以用手指比划等4)对比听辨。
如汉语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对比5)以旧带新。
从z、c、s可以带出2卜、ch、sh6)声调组合。
4.词汇教学原则:1.)要认真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2)词的教学应与句子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3)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4)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词与字教学相结合5)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6)加强词汇的重视与复习,减少遗忘方法:1)直接法。
如用实物展示表示具体意义的词语2)翻译法。
通过母语翻译3)情景法。
把词语放在语境中,联系句子和一定的背景4)语素义法。
5)搭配法。
通过词与词的搭配来理解,如动宾搭配6)话语联结法。
在话语中学习词语7)比较法。
对近义词、反义词进行比较8)类聚法。
9)联想法。
如“下雨”一词可让学生联想到“刮风”5.语法教学原则:1、通过语言对比突出语法的重点和难点2)从句型入手,句型操练与语法知识的归纳相结合3)由句子扩大到话语4)语法结构的教学与语义、语用和功能的教学相结合5)精讲多练,以练习为主6)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法项目7)重视纠正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并把病错句的分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方法:1)归纳法2)演绎法3)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语言测试种类按用途分:1,学能测试:又称潜能测试或者性向测试2,成绩测试:课程测试(其中测试)3,水平测试:能力测试如^^英语水平考试EPT托福等4,诊断测试:学校进行的小考,小测验等(二)语言测试的评析标准1.效度影响效度的因素:(1)测试的目的不明确,需要考什么不清楚(2)命题方面的技术性问题会影响效度(3)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效度2.信度影响信度的因素:(1)测试的题量(2)试题的同质性(3)试题的区分性(4)受试者水平的多样性(5)评分的客观性3.区分性: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知识和能力差别的性能,是试题的质量标准4.可行性:指测试是否简便、经济、易于操作、便于管理5.后效作用:用来检验教学效果(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