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权力与责任论述

权力与责任论述

权力与责任论述
权力与责任论述

权力与责任论述

"权力"的解释及定义

1. 中文词典

·权力[power]∶权位,势力。

·权力[authority]∶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

2. 英文词典

·power

·有效地执行或行动的能力或才能- [权力]。

·一种具体的能力、天赋或才能- [才能]。

·施加或能够被施加的能力或力量;权力- [力量,强力]。

·实行控制的能力或官方的权力;权威- [权威]。

·对他人或他国具有极大影响力或控制力的人、集团或国家

- [有势力者,有力的组织,强国]。

·一个国家、政治组织或类似集团的势力- [势力]。

·有说服力,深刻有力;有效:

·authority

·能够执行法律、规章、命令、决定或判决的力量- [权力]。

·一个被授予权力的机构(或个人),特别是政府或政府官员

- [权力机构(或个人)]。

·职权授予另一机构的权力。

·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机构或组织。

·一种公认的专家的信息或意见来源- [权威]。

·influence

·一种影响人和事或导致事件发生的力量,尤指不带直接和

明显有意因素的客观力- [影响,感化力一]。

·基于名望、财富、能力或地位的影响和支配的能力- [势力,权力]。

·施加这种影响力的人。

·这种影响力产生的结果或变化。

·might

·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力量、威力或影响- [力量,威力]。

·做某事的力量或能力- [能力]。

英语中还有一些词语也与"权力"有关,如potency[力量, 权力]、control[支配,操纵]等。

二.学者们的解释(定义)

·Bertrand Russell [伯特兰·罗素]

·权力是"预期效果的产生"。

·M ax Weber [马克思·韦伯]

·一般地说,我们把"权力"理解为- 一个人或一些人在社会

行为中,(甚至)不顾参与该行为的其他人的反抗而实

现自己意志的机会。

·Thomas Hobbes [托马斯·霍布斯]

·权力是"获得未来任何明显利益的当前手段"。

·Robert Bierstedt [罗伯特·比尔斯太德]

·权力是使用武力的能力,但不是它的实际使用;是应用制裁的能力,但不是它的实际应用。·Lasswell & Kaplan[拉斯威尔以及卡普兰]

·权力是施加影响的一个特例,是借助于因不遵从所欲政策,

予以(实际或威胁予以)严厉剥夺,从而影响他人政策

的过程。

·Dennis Wrong [丹尼斯·朗]

·权力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

·Goldhamer & Shils [戈德汉默以及希尔斯]

·可以说一个人拥有权力,只要他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影响他人的行为。

·Gerth & M ills [格斯以及米尔斯]

·我们把"权力"归属于那些能影响他人行为甚至不顾他人意志的人。

三.说几句

"权力"能够成功实现的根本原因是在于:

·人的求生本能。(因为保障"权力"实施的终极方式就是暴力。)

·对危险,以及那些会对自身产生危害的事物的恐惧。(因为

不遵

从"权力",往往会被剥夺一定的利益,或受到这方面的威

胁。)

·人的无知。(表现在盲目的遵从,缺乏反抗意识,高估"权力"的力量等)。

"权力"实现的手段在于对人的意志的操纵(或影响),而非针对肉体(这是一个唯物主义者都应该知道的基本道理)。在被操纵(或影响)的人自己的意志驱使下,其成为"权力"的傀儡,这样"权力"才得以畅通的得到实现。

"权力"也能成为一种组织工具,它能将散乱的群体以权力的层次关系较为稳定的组织起来,它的保障措施通常是武力(或武力威胁)及公认的权威。

对抗"权力"的主要手段是智慧和勇敢。

权力

〖power〗∶权位,势力

宣战的权力

〖authority〗∶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

父母管教子女的权力

是权力主体凭借一定的政治强制手段,在有序的结构中,对权力的一种支配力和

控制力,是职位、职权、责任和服务的内在统一。

quánlì

自古至今,中外学者对权力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什么是权力?马克斯?韦伯

将权力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些人在某一社会活动中,甚至是在不顾其他参与这种行动的人进行抵抗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认为权力是“获得未来任何明显利益的当前手段” 。而对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来说,权力是“预期效果的产生” 。丹尼斯?朗认为,“权力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 。以上几种对权力的解释虽然着眼点不同,但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权力”的特性,即:权力是一种力量,借助这种力量可以或可能产生某种特定的预期

局面和结果。

我们认为,权力是特定管理主体组织管理对象在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对管理对象理念、行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管理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团。

责任

目录·基本信息

·词语解释

·社会意义

·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

基本信息

责任

zé rèn

①[duty;responsibility]∶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

校长的责任

②[blame]∶应承担的过失

推卸责任

词语解释

1.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新唐书·王珪薛收等传赞》:“观太宗之责任也,谋斯从,言斯听,才斯奋,洞然不疑。”《元史·武宗纪一》:“是以责任股肱耳目大臣,思所以尽瘁赞襄嘉犹,朝夕入告,朕命惟允,庶事克谐。”《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陛下能责任将帅,令疆埸无事,即天下幸甚。”

2.谓分内应做的事。宋司马光《谏西征疏》:“所愧者圣恩深厚,责任至重。” 清李渔《玉搔头·止兵》:“曾与老爷当面说过,内患不除,是老爷的责任。” 高晓声《拣珍珠》:“她是妇女主任,本大队姑娘的思想问题,有责任做些工作。”

3.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五九章:“俺黄泥乡,戴上这么一顶落后的帽子,你们全没有责任哪?”如:追究责任。

社会意义

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有社会就有责任,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责任有个人的责任和集体的责任。个人的责任指一个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成年人)所必需去履行的责职。集体的责任指一个集体必须去承担的一种职责。责任的追究一般以法律有明文规定的为准。

例如:个人的责任,国家的责任,单位的责任,道德的责任等。

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

2006年12月1日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被确定为“责任”,其宣传口号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主题旨在强调世界各国领导人有责任履行为防治艾滋病作出的承诺,并且号召公众积极参与抗击艾滋病的活动。责任责任

亨利·法约尔关于权力与责任的论述(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23~24页)

权力是指挥权,是让他人服从的权利。

对于一位领导者,我们将其权力与个人威信区别开来。权力的界定取决于职能,个人威信源自智慧、知识、经验、道德价值、领导天赋、奉献精神等。作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个人威信对规定的权力有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

我们无法想象没有责任的权力,也就是说,我们无法设想在执行权力的过程中没有奖惩(奖励或惩罚)。责任是权力的伴生物,是自然的结果,是必要的补充。权力所到之处,责任随之而生。

在执行权力过程中进行奖惩是良好管理的基本条件。首先应该确定职责范围,然后再确定奖惩的标准。

奖惩涉及范围、使用方法和惯例,仲裁者要考虑到事件本身、它的发生背景以及它可能造成的影响。仲裁需要有高尚的道德观、公正和坚定性。如果这些条件无法满足,恐怕责任感也会消失。

勇于承担责任能够赢得尊重,任何时候它都是一种值得钦佩的勇气。

但是,人们在追求权力的时候,通常害怕承担责任。害怕承担责任会麻痹人们的主动性,同时破坏许多好品质。

优秀的领导者应该自觉地表现出承担责任的勇气,且能够感染他周围的人。

防止高级领导者滥用权力的最有效保证实其个人的价值观,尤其是高尚的道德价值观。

弗雷德里克·泰勒关于权力与责任的论述《科学管理原理》

管理者与工人的工作和职责几乎是均分的。管理者应该承担起那些自身比工人更胜任的工作。(第27页)

通过实行科学管理、工人和管理者之间彼此和睦相处,在对待各自职责方面,精神面貌上有了彻底改变,两者之间的职责有了新的分工,其亲密无间。友善协作的程度,在过去的管理制度下是不能达到的。(108)

他们各自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保持其个性,在太多专业方面是权威。(108)

三、赫伯特A·西蒙《管理行为》中关于权利与责任的论述

责任优先的社会思想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传统的等级社会造成了权责不对应现象,享有特权者往往没有责任约束。因而,古典管理学特别强调权责一致和权责对等,追求权力和责任的轻重平衡和方向一致。这对于消除管理活动中的特权现象,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如果进一步深究,在管理中,仅仅做到权力和责任对等就足够了吗?巴纳德敏锐地观察到,正式组织的大部分工作,往往同“权责对等”的说法不一致。在实践中,往往不是靠权力,而是靠责任来实现组织目标的。在管理中,常常可以看到某种没有权力的责任,超出权力范围的责任,或不使用、不依赖权力的责任。这些超越了权力的责任,是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在此基础上,巴纳德批评了“权力-责任均等”的经典观点,进而提出了“责任优先”的现代观点。

在巴纳德看来,所谓“权力-责任均等”,其实是把“权力-责任”关系仅仅放在组织内

部的相关性上去理解,实质上还是以权力为中心。这种对等,是通过制度的或法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具体内容包括职位的权力、被委任的权力(授权)、命令的权力等等。而组织的实际运行,在本质上不仅仅是靠制度和法律支撑的。从组织的外部相关性理解,必然导出责任优先的取向。所谓责任优先,就是把“权力-责任”关系放在包括顾客在内的扩大了的组织关系上去理解。组织对于外部成员或利益相关者,并不具备权力的支配力,只有责任的影响力。因此,责任第一,权力第二。需要指出的是,巴纳德之所以这么看重责任,实际上还是出于管理实践的需要。在他看来,“权力-责任均等”的组织观念,最大的弊端是会丧失组织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性。因为单纯靠命令来做事,事实上就免除了部下的责任,行为的创造性和自由选择也将受到制约,我们所熟悉的典型的官僚主义,恰恰就是以回避责任为借口的。而只有责任优先,才能带来的组织成员的自律性和主动性,才会有助于克服人们对责任的推诿和逃避,帮助组织适应剧烈变化的现实环境。巴纳德的这一思想,对企业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企业的发展中建立起来的瑕疵产品召回制度,就是继售后服务制度的一种责任优先的制度化保证。

巴纳德重视组织责任,与他的社会观和组织观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巴纳德那里,组织既然是社会的协作系统,就肯定具有作为自律的道德制度的性质。从责任优先出发,巴纳德对管理中的道德问题进行了开创性探索。由于人类道德的多样性,很容易产生道德之间的对立。而个人在接受职责、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就必须以解决复杂的道德性对立作为自己的行为前提。所以,决策过程无非是解决道德性对立的过程,这里的关键在于,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解决必要的道德性冲突。

管理学的最终出路,在于管理道德伦理的建设。而在组织运行的道德问题上,巴纳德研究的重点在后来转向了道德自律。在晚年一次访谈中,巴纳德谈道,不管是自发形成的组织还是精心设计的组织,一旦开始运作,这个组织必然具有很大的自律性。为了说明这一点,巴纳德做了一个形象生动的类比:人体的骨骼就像组织的结构一样,它支持着各种器官的运作,而且使各种器官都处在应处的位置,这些器官的运作,几乎都是自律的。组织的正规化,具有同骨骼一样的作用。巴纳德的责任优先思想以及随之延伸而来的管理道德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经理人员的职能》之薄弱环节。他的这一思想,使我们不禁联想起不久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玛蒂亚?森的著名观点——经济学的本质是伦理学,经济学与伦理学不可分割(具体可参见阿玛蒂亚?森在伯克利的讲演集,中文译本《经济学与伦理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恐怕巴纳德这一思想的深远意义,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今后才能逐渐彰显出来。也许,日本的饭野春树对巴纳德的评价,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巴纳德的理论。饭野指出,巴纳德的管理学和组织论思想,充满着极权主义与个人主义、决定论与自由意志、有效性与能率之间的对立统一。只有巴纳德的理论,才能使“个人与协作同时发展”成为可能,才能成为与未来时代的要求相呼应的“作为人性之学的管理学”。饭野还认为,如果说泰罗的理论是理性的理论,巴纳德的理论就是人性的理论。由巴纳德的理论,必然会走向社会性乃至道德性的理论。管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正在这里。

教师的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精心整理 教师的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所谓,都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即指教师不是通过硬性要求和强制指令来达到教育教学目的,而是凭借自身内在的力量促使学生自觉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这也正是为什么同样在教师这个岗位,有的人能够成为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在校内外都具有较高威信的成功教师,有的人却始终威信不高,在学生中缺乏影响力,不能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原因。因此,认真探讨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地位和作用、存在问题及提高的途径,对于加强教师的自身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有效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在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感召下,从内心自发服从教师的领导,与“教师知己”同舟共济,把教师的要求变为自己的要求,从而产生内在推动力。 第三,效仿作用。效仿是人际之间在行动上的同化反应形式,它是受他人行为刺激后而产生的一种按照别人行为相 拟的方式行动的倾向。教师的非权力因素对于学生的是非标准的认定和行为的舍取具有直接作用。因而,教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形象为学生树立效仿的榜样。

第四,导向作用。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因素对学生的政治信念、价值取向、道德风尚等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作 风正、品德高、知识广、能力强,就会引导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观念,激发起学生群体道德修养、情操陶冶和注重知识学习、全面发展的热情。 制约教师非权力影响力发挥的因素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未能很好地认识到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而只是凭借自己在学生面前的特殊地位和权力来 维系自己的形象和影响,使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逐步弱化,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学生的尊重和家长的信任。大致来说,制约非权力影响力发挥的主要因素有这样几个方面: 子曾说“ 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审慎选择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言行进行道德解剖,防微杜渐,构筑道德防线,不懈地追求道德理想,鞭策自己的真善完美。要勤奋务实。在新的形势下,教师承担的任务非常艰巨,邓小平同志提出:教师要自觉承担起造就“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勤学习、勤思考、勤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一名学校、社会都欢迎和尊重的教师。 第二,从识、才内容上来提高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学习是教书的生命,是不断提高教书业务水平的根本途径。夸 美纽斯讲过:“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因而广大教师一定要锲而 不舍,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更替不断加快的时代,大量的新知识新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涌现,广大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其体系,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懂得

民法总则选择题与答案

民法选择题 1. (单选题)小和小黄是好朋友因小事闹翻了,小在其照片上随意涂画,并弄成搞笑形象印刷出售营利,侵犯了()。 A. 权 B. 名誉权 C. 肖像权 D. 名称权 ↓ 参考答案: C 【解析】A项错误,《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题干没有体现小使用小黄的。B项错误,《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题干没有体现小黄的名誉受损。C 项正确,《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小没有经过小黄允许,将小黄照片出售营利,侵犯了小黄的肖像权。D项错误,《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二款规定:“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题干未涉及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也不涉及名称权。故正确答案为C。 2. (单选题)与《民法通则》相比较,《民法总则》对于公民权利的保护进行了重大修改,下列民事权利不受《民法通则》保护的是() A. 个人信息隐私权 B. 知识产权 C. 财产继承权 D. 婚姻自主权

↓ 参考答案: A 【解析】A选项说确,根据《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之前的《民法通则》并没有包括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B选项说法错误,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民法通则》第94-97条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明确的规定。C选项说法错误,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民法通则》的第76、149条对财产继承权都有相关的规定。D选项说法错误,婚姻自主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即公民依法按照自己的意志,自愿的结婚或者离婚,不受他人干涉的自主的权利。《民法通则》第103条规定:“公民买卖、包办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故本题目选择 A 。 3. (单选题)《民法总则》对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进行了法律保护,这里的人身权利主要是指身份权。以下不属于身份权的是() A. 亲权 B. 子女权 C. 配偶权 D. 亲属权 ↓ 参考答案: B 【解析】《民法总则》第112条指出,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而婚姻家庭关系产生的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其中主要是身份权。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A选项说确,亲权,是父母基于其身份对未成年子女的人身、财产进行教养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它属于身份权之一。B选项说法错误,我国法律之中没有专门的子女权,家长对子女拥有抚养权、监护权等等权利,子女也享有继承权等权利,但身份权中没有单独的子女权。C选项说确,配偶权是指配偶之间要求对方陪伴、钟爱和帮助的权利。它也属于身份权之一。D选项说确,亲属权是指父母与成年子女、祖父母与子女、外祖父母和外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身份权。它也属于身份权的一种。故本题答案选B。

(完整word版)学校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学校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⑴、学校的权利学校作为依法成立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机构,为完成其基本职能,必须拥有相应的权利。我国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的具体权利可以概括为如下方面:①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章程是指为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行,就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及各项重大原则制定的规范性文件。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的职责和权利。③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④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⑤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⑥聘请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⑦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⑧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⑵学校的义务学校有一系列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我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贯彻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③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④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便利。⑤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⑥依法接受监督。 4、学生法律地位的确立对保障学生的权利有哪些作用? ①使师生关系由尊卑发展到平等。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权利的实现和主体性的发挥。②

学生观的转变。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学生逐渐被视为是有思想、感情、意志、需要的主体,并在法律上对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做了明确的界定。③学生自身法律意识的提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学校生活中,逐渐意识到他们是拥有权利的,而且其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得随意侵害。④通过立法确立学生的法律地位。法律对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规定,确立了学生的法律地位,使学生权利的保护有法可依。 5、学生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⑴学生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③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④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对学生具体权利的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①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②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③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④享有申诉权;⑤享有人身权;

浅析权力与影响力参考资料

浅析权力与影响力 人管81001 陈源 4 人们总是容易把权力和权利搞混了,权力≠权利(power ≠right)。权力通俗的来说,就是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多指个人之见或群体之见的关系特征;而权利是指在社会中产生,并以一定社会承认作为前提的,由其享有者自主享有的权能和利益。而他们的区别在于,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是为维护权利产生的,权利的主体是不特定的(全体公民都享有公民权),而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特定职位的人)。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权利”在不同角度上的定义:①从意志角度定义:权力是特定主体将其意志强加于他人,使其感到一种压力继而服从的能力。②从技术角度看:权力是一个人能够要求另一个人去做某些事情的授权。③从不同主体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定义:权力是一人或许多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改变的一种关系。④从能力的角度阐述权力的概念,认为权力是某些人对其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⑤从权力的行使方式上阐述,认为权力具有强制性,权力的相对人如果不服从,权力人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服从。 对于那些有抱负、希望担任领导工作的人来说,在事业周期的成长期面临的关键挑战就是建立权力基础。人们所需要的权力来源于多种形式,权力基础包括:信息、知识、良好的工作关系、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明智的行动计划、资源网、优良的业绩等。有效的领导工作要求,首先必须认识到领导工作并不是指对某些人负责,而是要对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系统负责。……因此,领导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系统就要求不仅掌握每个人的情况,而且还要求掌握所有人之间的所有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况。 作为一名管理者,每一名管理者都拥有六种权利:职位权、奖赏权、惩戒权、参照权、专家权、声誉权,下面则来探讨一下管理者的六种权利: (一)职位权 所谓职位权,是指单位或上级主管领导为管理者所任职的工作岗位赋予的职务权力。这些权力包括领导者对下属的任务分工、工作安排、指挥等。职位权是外界授予的,与管理者所任职的职位戚戚相关;其发挥方式是外部推动。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慎用该权力,在领导和管理团队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显性”地拿出这一“令牌”来约束下属,而应该“隐性”地将该权力作为领导和管理团队的基础和保障。 (二)奖赏权 所谓奖赏权,是指管理者对下属进行表扬、奖励、晋升、加薪、休假或提供其他机会(如外派培训)等的权力。奖赏权是从职位权派生出来的;发挥方式是外部推动;如果“奖赏”不能用的其所,同样会产生负作用,特别是不能滥用奖赏权。 (三)惩戒权 所谓惩戒权,是指管理者对下属进行斥责、降职、罚款甚至解雇等的权力。惩戒权依然是由职位权派生出来的;发挥方式也是外部推动;惩戒意味着对被惩戒者某项工作某种程度的否定,因此,作为管理者,更应该谨慎使用该项权力。一般来讲,最好是“丑话说在先”的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发生后再采用惩戒措施“秋后算账”。 (四)参照权 所谓参照权,是指管理者从其他权力拥有者那里获得权力或提及更有权力的人的名字,亦即从他人处“借用”过来的权力。参照权来源于其他权力拥有者,依然是外部推动。在同级之间进行工作协调时,遇到阻力或对方不支持、不配合时,偶尔用用这种权力还可以,但不要经常用;另外,尽量不要在自己的下属面前使用这种权力;因为使用这种权力时,往往

民法总则选择题及答案

民法选择题 1. (单选题)小张和小黄是好朋友因小事闹翻了,小张在其照片上随意涂画,并弄成搞笑形象印刷出售营利,侵犯了()。 A. 姓名权 B. 名誉权 C. 肖像权 D. 名称权 ↓ 参考答案: C 【解析】A项错误,《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题干没有体现小张使用小黄的姓名。B项错误,《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题干没有体现小黄的名誉受损。C项正确,《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小张没有经过小黄允许,将小黄照片出售营利,侵犯了小黄的肖像权。D项错误,《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二款规定:“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题干未涉及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也不涉及名称权。故正确答案为C。 2. (单选题)与《民法通则》相比较,《民法总则》对于公民权利的保护进行了重大修改,下列民事权利不受《民法通则》保护的是() A. 个人信息隐私权 B. 知识产权 C. 财产继承权 D. 婚姻自主权

↓ 参考答案: A 【解析】A选项说法正确,根据《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之前的《民法通则》并没有包括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B选项说法错误,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民法通则》第94-97条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明确的规定。C选项说法错误,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民法通则》的第76、149条对财产继承权都有相关的规定。D选项说法错误,婚姻自主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即公民依法按照自己的意志,自愿的结婚或者离婚,不受他人干涉的自主的权利。《民法通则》第103条规定:“公民买卖、包办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故本题目选择 A 。 3. (单选题)《民法总则》对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进行了法律保护,这里的人身权利主要是指身份权。以下不属于身份权的是() A. 亲权 B. 子女权 C. 配偶权 D. 亲属权 ↓ 参考答案: B 【解析】《民法总则》第112条指出,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而婚姻家庭关系产生的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其中主要是身份权。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A选项说法正确,亲权,是父母基于其身份对未成年子女的人身、财产进行教养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它属于身份权之一。B选项说法错误,我国法律之中没有专门的子女权,家长对子女拥有抚养权、监护权等等权利,子女也享有继承权等权利,但身份权中没有单独的子女权。C选项说法正确,配偶权是指配偶之间要求对方陪伴、钟爱和帮助的权利。它也属于身份权之一。D选项说法正确,亲属权是指父母与成年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和外孙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身份权。它也属于身份权的一种。故本题答案选B。

浅析权力与影响力

浅析权力与影响力 人管81001 陈源 100045104 人们总是容易把权力和权利搞混了,权力≠权利(power ≠right)。权力通俗的来说,就是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多指个人之见或群体之见的关系特征;而权利是指在社会中产生,并以一定社会承认作为前提的,由其享有者自主享有的权能和利益。而他们的区别在于,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是为维护权利产生的,权利的主体是不特定的(全体公民都享有公民权),而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特定职位的人)。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权利”在不同角度上的定义:①从意志角度定义:权力是特定主体将其意志强加于他人,使其感到一种压力继而服从的能力。②从技术角度看:权力是一个人能够要求另一个人去做某些事情的授权。③从不同主体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定义:权力是一人或许多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改变的一种关系。④从能力的角度阐述权力的概念,认为权力是某些人对其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⑤从权力的行使方式上阐述,认为权力具有强制性,权力的相对人如果不服从,权力人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服从。 对于那些有抱负、希望担任领导工作的人来说,在事业周期的成长期面临的关键挑战就是建立权力基础。人们所需要的权力来源于多种形式,权力基础包括:信息、知识、良好的工作关系、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明智的行动计划、资源网、优良的业绩等。有效的领导工作要求,首先必须认识到领导工作并不是指对某些人负责,而是要对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系统负责。……因此,领导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系统就要求不仅掌握每个人的情况,而且还要求掌握所有人之间的所有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况。 作为一名管理者,每一名管理者都拥有六种权利:职位权、奖赏权、惩戒权、参照权、专家权、声誉权,下面则来探讨一下管理者的六种权利: (一)职位权 所谓职位权,是指单位或上级主管领导为管理者所任职的工作岗位赋予的职务权力。这些权力包括领导者对下属的任务分工、工作安排、指挥等。职位权是外界授予的,与管理者所任职的职位戚戚相关;其发挥方式是外部推动。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慎用该权力,在领导和管理团队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显性”地拿出这一“令牌”来约束下属,而应该“隐性”地将该权力作为领导和管理团队的基础和保障。 (二)奖赏权 所谓奖赏权,是指管理者对下属进行表扬、奖励、晋升、加薪、休假或提供其他机会(如外派培训)等的权力。奖赏权是从职位权派生出来的;发挥方式是外部推动;如果“奖赏”不能用的其所,同样会产生负作用,特别是不能滥用奖赏权。 (三)惩戒权 所谓惩戒权,是指管理者对下属进行斥责、降职、罚款甚至解雇等的权力。惩戒权依然是由职位权派生出来的;发挥方式也是外部推动;惩戒意味着对被惩戒者某项工作某种程度的否定,因此,作为管理者,更应该谨慎使用该项权力。一般来讲,最好是“丑话说在先”的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发生后再采用惩戒措施“秋后算账”。 (四)参照权 所谓参照权,是指管理者从其他权力拥有者那里获得权力或提及更有权力的人的名字,亦即从他人处“借用”过来的权力。参照权来源于其他权力拥有者,依然是外部推动。在同级之间进行工作协调时,遇到阻力或对方不支持、不配合时,偶尔用用这种权力还可以,但不要经常用;另外,尽量不要在自己的下属面前使用这种权力;因为使用这种权力时,往往

民法总则基本知识逻辑图解

民法总则基本知识逻辑图解 民法概述 民法的概念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归属、流转)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民法是权利法 民法的内容主要是私法 民法的特点民法是实体法 民法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 民法强调意思自治原则 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之间的区别(与经济法、行政法、劳动法、商法) 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与合同制度、人格权制度、 民法的体系 知识产权制度、侵权责任制度、财产继承制度 民法的渊源:宪法、民事法律、国务院发布的民事法规决议和命令、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国务院各部委依据行政法规制定的规范 性文件、地方法规、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等 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民法的适用范围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对人的适用范围 我国民法的历史发展

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功能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民事立法上确认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的前提) 意思自治原则(民法基本原则的核心) 公平原则(对意思自治原则的必要补充) 诚实信用原则(对意思自治原则的必要限制) 公序良俗原则(对意思自治原则的必要限制)

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 系 物权关系与债权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和 国家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 利益、权利 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 事件 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表示行为:民事行为、准 民事行为 行为 非表示行为(事实行为)

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王某是某省一所高校外语系二年级的本科生。1996年10月下旬的一天傍晚,他在学校宿舍里私自用电炉煮饭不慎失火,造成部分公私和财务毁损,本人也被轻微烧伤。因其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校关于禁止在学生宿舍使用燃煤、燃油炉具和各种用于煮饭、烧水的电热器的规定,故受到记大过处分。同时学校总务处依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其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这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刚刚施行(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传媒正在广泛宣传该法有关知识。王某看报后认为学校行政科不是国家行政机关,无权对他实施行政处罚,要求退还100元罚款,但校方不予退还。于是,王某将此争执情况反映到省教育委员会,要求撤消学校作出的“行政处罚”,责令学校退还该项罚款。 在这个案例中,学校行政科显然无权作出《行政处罚法》所规范的行政处罚。但是,学校的公共财物因学生的过错行为受到人为毁损后,按照“有损害必有救济”的民事原则,是有权要求责任人予以赔偿的;而有关违反校规的罚款规定虽然是由学校单方面制定的,但学生入校报到注册后,实际上已与学校就此达成了某种合意(协议),双方都应遵守。可见,所谓“行政处罚”的那100元“罚款”并不是我国《行政处罚法》第8条第2项所指的行政处罚种类之一的“罚款”,其性质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赔偿金。简言之,尽管王某认为学校行政科无权作出行政处罚的意见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其提出的退还“罚款”的要求是不能予以满足的。因此高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的用语应进一步规范化,以减少误解。不仅如此,在制定章程中还要遵循必要程序,一般应包

括以下几项:(1)由校长主持该项工作,并应组成各方代表参加的学校章程起草小组,必要时,可请教育法方面的专家、学者做顾问;(2)经充分讨论后,由教职工大会通过;(3)报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审核。 1996年5月,某小学进行了期中考试。三年级某班主任将学生考试成绩进行了排榜。该班女生张某原来是班级尖子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这次期中考试却排在中游。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布排榜名次时,不问青红皂白,严厉地批评了张某。张某因为妈妈住院而影响学习成绩自觉委屈,老师当面批评使她抬不起头。孩子回家后,神情沮丧、少言寡语,茶不思饭不想,躲进自己小屋不出来,并告诉父母她不想念书了。家长因此向学校提出申诉,认为老师排榜行为客观上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负担,伤害了孩子自尊心,侵犯了孩子名誉权。并依据《教师法》第8条,教师应履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智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要求学校对班主任进行批评教育并公开向学生道歉。 学校接受张的家长申诉书后,找学生、老师进行核实。确认家长反映情况属实。学校认为:该班主任考试排榜行为违反了《教育法》第3章29条4款“学校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和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和《教育法》第42条3款:“受教育者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以及《教师法》第8条第4

权力与影响力读书笔记

权力与影响力读书笔记 【篇一:影响力读书笔记】 第一章影响力的武器 朋友问我为什么无人问津的东西,价格乘以2以后,反而被一抢而空? 告诉他雌火鸡的故事,引出这叫固定行为模式。 引出这种行为模式的触发者并不是对手这个整体,而是对手具备的 一些特征。人类也有相似的自动反应模式,比如:我们在要别人帮 忙的时候,要是能给个理由,成功的概率会更大。 回答朋友问题,顾客认为:一分钱一分货,价格贵就等于东西好。 模式化的自动行为很多时候是最有效的行为方式,有句名言:文明 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举了优惠券的例子。 碰到晓得它们奥妙的人,我们会任其摆布。 举了萤火虫的例子,石斑鱼的例子,裁缝店的例子。 大部分影响力武器所具备的相同要素: 一这类武器有能力激活一种近似机械化的过程。 二只要掌握了触发这种过程的能力,人们就能从中渔利。 三使用者能借助这些影响力武器的威力,让另一个人乖乖就范。 对于第三点,举了一个人认知方面的原理:对比原理。 举了冷水温水热水的例子,服装店服务员先介绍贵重的东西的例子,卖房子的人先介绍烂房子的例子,汽车经销商先谈妥车价再报上备 选配件的例子。 第二章互惠 举收到贺卡后回寄的例子引出互惠原理 互惠会带来还债义务感,给人类社会的进化带来了巨大影响。因为 它意味着一个人给另一个人某种东西(如食物、精力和照料等), 却不用担心它会变成损失。举了墨西哥和埃塞俄比亚的例子。 互惠原理如何起作用 举了给可乐再卖彩票的例子。 并引出:互惠原理压倒了会影响顺从决策的一个因素:即是否喜欢 对自 己提出要求的那个人,比如:不请自来的推销员,不愿交往的熟人等。举了某宗教组织先施恩(给鲜花)再乞讨(要求募捐)的例子。

毕业生就业权利与义务-整理完全

第八章毕业生就业权利与义务 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收集材料、寻找单位、准备面试等方面,而忽视了与之密切相关的就业制度、市场规范、法律法规,没有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在纷纭复杂的职场中,大学毕业生应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当自身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甚至受到侵犯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正当渠道和方式,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一节毕业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随着毕业生就业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毕业生应该增强依法就业的意识,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规定,自觉履行应尽义务,并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应有权利。 一、就业中的基本权利 所谓权利是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从事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毕业生作为就业过程中一个重要主体,享有多方面的权益,根据我国在《宪法》、《劳动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有关规定,毕业生主要享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权利:(一)接受就业指导权。学生有权从学校接受就业指导,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门人员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包括向毕业生宣传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引导毕业生根据国家、社会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择业,使毕业生通过接受就业指导,准确定位,合理择业。当然,随着毕业生就业完全市场化,毕业生也将由从学校接受就业指导而转为主动到市场寻求和接受一些有益的社会上合法机构的就业指导。 (二)获取信息权。就业信息是毕业生择业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才能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用人单位。毕业生获取信息权,应包括三方面含义:信息公开,指所有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必须向全体毕业生公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截留需求信息;信息及时,指毕业生获取的信息必须是及时、有效,而不能将过时无利用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信息全面,毕业生有权获得准确、全面的就业信息,以便对用人单位有全面的了解

论述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论述学习的权利: 根据我国《教育法》规定,凡经合法手续设立的学校,具有以下基本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权 章程是指学校为保证正常运行,对内部管理进行规范而制定的基本制度,是实行依法治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学校依法制定章程,确立其办学宗旨、管理体制及各项重大原则,制定具体的管理规章和发展规划,自主地作出管理决策,并建立、完善自己的管理系统,组织实施管理活动,这是建立现代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前提。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 这是学校的一项最基本权利。学校有权根据自己的办学宗旨和任务,依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教学计划、课程、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规定,自行决定和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决定具体课程、专业设置,决定选用何种教材,决定具体课时和教学进度,组织教学评比、集体备课,对学生进行统一考核、考试等。 3.招收学生权 学校有权依据国家招生法律、法规和主管部门的招生管理规定,根据自己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任务以及办学条件和能力,制定本机构具体的招生办法,发布招生广告,决定具体数量和人员,确定招生范围和来源。 学校招收学生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其招生简章和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严格按规定履行审核手续。不得制发虚假招生简章和广告。 4.学籍管理权 所谓“学籍管理”,主要是指学校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类别,制定有关入学与报名注册、成绩考核、纪律与考勤、留、降级转专业与转系、退学、休学与复学、转学的管理办法,并对其实施具体的管理活动。 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学籍的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具体学籍管理办法。根据国家有关学生奖励、处分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奖励与处分办法;并可以根据这些管理办法,对受教育者进行具体的管理活动。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权 学校依据国家有关学业证书的管理规定,根据自己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任务要求,有权对经考核、成绩合格的受教育者,按其类别,颁发毕业证书、结业证书等学业证书。学业证书制度是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之一。学校作为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事业法人,法律授予了学校行使对受教育者颁发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行政权利,这种权力是代表国家行使的在学位、学历证书方面的行政管理职权。 6.聘任并管理教师及其他职工权 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管理的法规、规章规定,从本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能力和实际编制情况出发,有权自主决定聘任、解聘有关教师和其他职工,可以制定本校的教师及其他职工聘任办法,签订和解除聘任合同,并可以对教师及其他员工实施包括奖励、处分在内的具体管理活动。教育机构在聘任、奖励、处分教师和其他职工时,应根据教师和其他职工的职责要求,重点考虑本人的表现及业绩。此项权利,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保证,也是学校做为法人被法律所确认的权利之一。 7.对本单位设施和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权 学校作为其法人单位,对其占有的场地、教室、宿舍、教学设备等设施、办学经费以及其他有关财产,享有财产管理权和使用权,必要时可对其占用的财产进行处置或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学校行使此项权利,也应遵守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教育经费投入及学校财务活动的管理规定,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学校发展和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有利于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不得防碍学校教育和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不得侵害举办者、投资者

权力性影响力

学号14053402245 政法系毕业论文 题目:领导者权力性影响力探析 作者王钰亮届别2009届 指导教师周四丁职称讲师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班级05-1BF 完成时间二00九年六月

领导者影响力的大小对其实施领导职能,做好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了解领导者权力性影响力的概念、形成基础、构成要素以及其对领导者的作用,了解提升领导者权力性影响力的途径:正确认识和使用权力,通过政治活动增强权力性影响力,学习维护权力性影响力的政治策略与加强使用权力性影响力时道德因素的考虑等,对一个领导者走向成功至关重要。 关键词:探析; 权力性影响力;领导者

A leader in the size of its influence on their leadership functions, good managemen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Leaders understand the power of the concept of influence, and form the basis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role of leadership, focusing on upgrading to grasp the power of the leader of the main means of influence include the following: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power, through political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 power of influence edge, learning to maintain power to influence the political strategy and enhancing the use of power and moral influence of factors to consider when and so on. Key words:analysis; Power to influence;leader

民法总则》的10个新变化及重要实务问题解读

《民法总则》的10个新变化及重要实务问题解读 一、诉讼时效期间由两年延长为三年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将普通诉讼时效的期间由两年延长为三年。有关期间的修改,在实务中最需要注意的是法律的溯及力问题。关于溯及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有可能会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在解释未公布前,可以作为参考的是1999年施行的《合同法》对此前《技术合同法》(已被《合同法》废止)中关于技术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作出延长时,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所确立的溯及力原则。《技术合同法》规定,技术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技术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应适用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就此确立的原则是,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两年。参考该解释,本次《民法总则》将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由两年延长为三年,有可能确立的溯及力规则为: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民法总则》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超过两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两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

需要引起关注的是,虽然《民法总则》已经公布,但施行日期为今年的10月1日,在此之前,仍以两年标准为确定诉讼时效,切勿因此延误主张权利而导致诉讼时效经过。 二、重大误解撤销权行使期间缩短为三个月 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三个月没有行使撤销权;……《民法总则》的该条文是吸收了《合同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重大误解撤销权的行使期间,由《合同法》规定的一年缩短为三个月,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算。 相关条文: 《合同法》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三、撤销死亡宣告对婚姻关系的影响 第五十一条被宣告死亡的人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撤销的,婚姻关系自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但是

高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高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重庆文理学院政法学院邓多文 目次 一、高校与学生的关系 (一)高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 (二)高校与学生的民事法律关系 (三)高校与学生的内部关系 二、高校学生权利义务的性质和特征 (一)高校学生权利义务的广泛性 (二)高校学生权利义务的多重性 三、高校学生权利义务的分类 (一)按照高校与学生关系不同,可分为行政法律关系方面权利义务、民事法律关系方面权利义务及内部关系方面的权利义务(二)根据是否有法律明确规定,可分为法定权利义务和应有权利义务 四、高校学生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一)高校学生所享有的权利 (二)高校学生应履行义务 五、思考题 六、参考文献

一、高校与学生的关系 (一)高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 高校以行政主体的身份行使行政权与学生发生权利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就是行政法律关系。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相应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很显然,高校不属于行政机关,它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第3项规定的招生权,第4项规定的学籍管理、处分权,第5项规定的颁发学业证书权等,具有明显的单方意志性和强制性,符合行政权力的主要特征,因而在性质上应当属于行政权力或公共管理权力。据此断定,高校经由国家法律的授权,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或公共管理权力,且其具有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有行政主体地位,高校在行使这些权力时与学生发生的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 (二)高校与学生的民事法律关系 高校与学生另一种关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在一些法律行为中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隶属法律关系。《教育法》第

《领导权力与影响力运用》1天

领导权力与影响力运用 课程背景: 如何使组织中形形色色的人有效的一起工作? 如何促使部属从表面服从到真心奉献? 如何使利益不同的人相互支持。 企业的中基层领导干部多数出身于生产技术骨干,其管理工作更多是依靠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自身的经验积累,缺乏系统的领导力建设培养与培训,导致管理过程中领导行为缺乏正确的行为依据和理论支撑,领导效能不高。本课程以管理学的领导理论为架构,使受训者较为系统地形成从管理到领导的认知进阶,理解、领会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和运用策略,掌握领导权力运用原理,以360领导力模型体系提升领导授权、分权与全方位领导管控能力与水平。 实战型管理教练-黄俭老师简介: 滨江双创联盟荣誉理事长;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讲师;多家知名企业特聘高级管理顾问。 黄老师多年在企业管理、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员工管理、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等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理解了东西方管理精髓。进入培训教育行业,作为资深培训讲师,在企业内训课、公开课、CEO总裁班等百余家企业和大学课堂讲授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品牌管理等领域专业课程,结合自身的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营销课程收到企业和广大学员的欢迎和热烈反馈。听黄老师上课,可以聆听他的职场经历,分享他的成绩,干货多多!课程突出实用性、故事性、新鲜性和幽默性。宽广的知识体系、丰富的管理实践、积极向上、幽默风趣构成了独特的教学培训风格,深受听众欢迎。通过一系列案例剖析点评,使管理人员掌握一些管理先进理念,分析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擅长领域:战略管理/领导力系列/ 经典营销/新营销/大数据营销 授课风格:采用情景式教学法,运用相关的角色模拟和案例分析诠释授课内容,理论与实战并举,侧重实战,结合视听教材,帮助学员在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方面全面提升。广大的学员认为授课风格为:幽默风趣、条理清晰、实战、理论联系实际。

民法总则课程笔记整理

民法总则课程笔记整理 授课教师:王文军 民法入门 民法的全貌 一、民法的对象: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财产法)和人身关系——人格关系(人格权法) 和身份关系(亲属法和继承法)。 (一)亲属法 (二)继承法: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 (三)人格权法 (四)财产法:财产的归属(所有)与移转(合同)。 1、所有与合同: (1)所有权保障 ①排除妨碍请求权 ②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③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2)合同的保障 2、财产法的基本构造: (1)物权: ①所有权: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②限制物权: a.用益物权:支配使用价值。(例:建筑用地使用权) b.担保物权:支配交换价值。(例:抵押权) (2)债权: ①合同之债 ②侵权之债 ③不当得利之债 ④无因管理之债 注: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之债和无因管理之债合称“法定之债”。 二、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 (一)公法与私法:民法是私法中的“基本法”。 (二)民法与商法:一般法与特殊法的关系。 (三)民法与经济法 1

三、中国民法的发展沿革 (一)史尚宽、郑玉波、王利明、江平 (二)教师推荐书目: 1、梁慧星《民法总论》 2、王泽鉴《民法概要》 3、魏振瀛《民法》 四、民法总则的构造与涵义 (一)创造一般性概念 (二)特征: 1、抽象性: (1)优点:立法经济简易。 (2)确定:难以建立具体轮廓。 2、体系性 (三)内容: 1、权利: (1)权利主体:自然人和拟制人 (2)权利客体:物 (3)权利内容 (4)权利变动:法律行为或时效因素等 2、义务 民法总则 民事法律关系 一、概说: (一)概念(课本P5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符合民事法律规范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对其管辖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加以调整的结果。 (二)特征:以权利义务为核心内容。 (三)意义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主体(课本P53:): 1、民法上“人”的含义: (1)适于享有民事权利的社会存在 (2)法律认可(赋予其权利能力) 2、自然人或法人(课本P53) 3、合伙(课本P53) 2

民法总则期末复习重点

民法的基本原则: (是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对各项民事法律和全部民法规范起统率作用的基本准则)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私法自治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公序良俗原则 6.等价有偿原则 7.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 概念: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 2.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性 4.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 民事法律的客体:1.物 2.行为 3.智力成果 4.人身利益 5.有价证券 民事法律事实 概念: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现象 特征:1.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而不是当事人主观的内心意思 2.法律事实必须能够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 3.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实,有的是由法律规范的,有的是由道德宗教规范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概念: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特征: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平等性 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普遍性 3.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不可剥夺性 4:自然人的民事权利不得抛弃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概念: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的设定民事义务并且能够对于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是自然人就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或资格。 划分: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十八岁以上且精神正常的人;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的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民事行为能力是实现民事权利能力的手段,有民事权利能力可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但还必须具有行为能力,才能自己去取得或实现权利,设定或履行义务。 区别 1.民事权利能力是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而民事行为能力是能够以自己的行为 从事民事活动的资格。 2.民事权利能力具有普遍性,而民事行为能力不具有 3.民事权利能力是不受剥夺的,而民事行为能力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原因和程 序作出限制 4.民事行为能力是以意思能力的存在为基础,而民事权利能力是每一个公民都 享有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它不以意思能力的存在为基础,不受年龄,精神状况和身体条件的限制。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宣告失踪 条件:1.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两年 2.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3.经过法院依据法定程序宣告 后果:1.为失踪人的财产设立代管人 2.清偿失踪人的债务并且追索其债权 宣告死亡 条件:1.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失踪达到四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 2.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3.经过法院依据法定程序宣告 后果:1.财产关系变动,财产由法定继承人继承 2.人身关系变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