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2-8章)【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8.09 MB
- 文档页数:115
公共管理学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一、填空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A 立法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三、解释概念1、公共行政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黎民《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完整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第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相似性1、都需要制定管理目标、实施具体方案、监控评估执行结果;3、都要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2、都要对人力、财政、组织、信息等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管理目标;4、管理方法和技术大同小异;第二、两类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体现在:(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1、目标是为了公共利益或私人利益(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是二者最重要的区别。
2、私部门活动核心是利润,是全部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公共管理部门是为保护和增进与社会存在与发展休戚相关、私人部门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而建立的。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1、公共管理活动本质上是国家活动,有明显垄断、强制特点,处理公共和私人利益关系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否则会出现公共利益的缺失;2、公共利益优先性通过公共权力和政治权威体现。
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是某范围内唯一权威中心,需使用强制力规范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有垄断性,公共管理过程有强制性;3、私人利益间的平等性使私部门与外部的关系体现为公共权威引导下的平等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私部门管理体现出在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双重制约下的自由选择和平等竞争的关系。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1、公共管理者个人利益与其职责代表的公共利益可能存在不一致,导致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通过民主宪政国家制度框架制衡、割裂公共管理的权威,确保更好的增进公共利益。
2、私部门管理者收到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的双重制约,他们的利益直接体现在管理目标上,不存在滥用公共权力的问题,因而相对享有更为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1、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和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配置中心,承担社会资源权威性分配者职责。
社会利益、价值、矛盾冲突的多元性使公共决策在多元、冲突的利益价值间进行平衡做出抉择,需要多元理性,避免单一向度片面性带来不良社会后果;2、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和职能是限定的,管理的规模和影响较小,管理活动围绕如何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展开,因此主要依据经济理性,无需对分配和平衡社会价值承担责任。
第七章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一、关键词1.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答:战略管理应该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确立和调整组织长期目标,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
许多学者的研究视角不同,对于战略管理概念的理解与阐释也各不相同,目前关于战略管理的概念主要有五种不同的阐述:(1)战略管理就是指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去实现其目标和使命,包括各种方案的制定和评价,以及最终将要实施的方案。
(2)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决策,以及实施这些决策。
(3)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地进行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诠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实现既定的目标。
(4)战略管理来源于组织决策,这些决策包括:确定或反映组织目标、意图等的决策;规定组织从事的业务或服务范围的决策;确定组织将要成为何种经济或人力组织的决策;关于组织将要为其顾客和社会所要作的经济或非经济贡献的决策。
(5)战略管理包括四个指导原则:一是关注长期趋势;二是目标与组织内的等级制整合在一起;三是认识到策略管理与规划不会自行贯彻;四是强调外部观点,不仅要适应环境,而且要预期与影响环境。
2.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答: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在设定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并做出系统的绩效评估的过程。
可以说,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3.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答: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是指对组织目标的管理。
组织目标是指组织通过组织活动所希望达到的后果,这种状态和结果通常可用一系列数量来表示。
一旦目标确定,它就成为引导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的激励和方向。
目标管理是由参与管理的各方面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系统管理方式。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体一、关键词1.公共组织(Public Organization)答:公共组织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为基本职能。
政府是最典型和最重要的公共组织。
此外,以特定的公共利益为目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也构成了现代社会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组织是各类社会组织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组织形态,是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管辖范围最广的一类组织。
2.政府(Government)答:政府是指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
政府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国家的立法、司法与行政机关。
其中立法机关负责制定法律,行政机关负责执行法律,司法机关负责运用法律审判案件。
(2)狭义的政府仅仅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体系,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本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就是狭义的政府。
3.非政府公共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答:非政府公共组织,或直接称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简称NGO),是指承担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除政府组织以外的其他所有公共组织。
根据目前阶段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可以将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分为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企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民间自治组织这几种类型。
4.科层制(Bureaucracy)答:科层制是一种采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公共组织成员的行为,以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
在公共组织的管理中,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1)组织标准化为了完成繁重复杂的工作任务,科层制管理在组织中推行标准化方法,以此提高工作绩效。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
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程产生的影响也是全社会的。
(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
(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
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
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有的政治文化价值。
(二)管理主体局限。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一、概念题1.新公共管理(华南师范2013年研)答:“新公共管理”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等国家出现的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主要是来自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一些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设想,以及对20世纪最后20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国家行政改革具体做法的理论概括。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其目标不只是在公共行政内部作技术上的专业化努力,也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主要是让公共部门从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2.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中南财大2008年研)答:(1)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典型的政府失灵的类型及其原因表现在这几个方面:①成本和收益的分离:过剩和成本提高;②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③内部性问题,指公共组织为了进行其内部的管理,需要发展它们的标准或规则,这些标准或规则即内部性,用来评估机构的运行和机关人员的行为;④政府组织的低效率;⑤另一种分配的不公平,指政府运用权力进行收入分配时,不仅使财富从富人手中转移到穷人手中,而且也可能使财富又从穷人手中转到政治力量强的阶层手中;⑥寻租,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⑦政策执行的无效率;⑧所有制残缺,可以理解为是对那些用来确定“完整的”所有制权利中的一些私有权的删除。
(2)市场失灵是指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的状况。
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典型的市场失灵的表现有:①垄断与低效率,垄断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生成者的边际成本,获取超额利润,从而使资源配置效率降低;②信息不对称与逆选择,信息不对称必然出现诸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隐藏行为)问题,从而影响市场机制的效率;③外部效应,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收益和成本不对称,人们过多地从事成本外溢的活动而过少地从事收益外溢的活动,从而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④公共物品与免费搭车,指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而只能由政府或国家财政来解决。
第十章非政府公共组织一、关键词1.非政府公共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答: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指那些独立于政府与企业之外的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各类社会组织。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征有:(1)非政府公共组织必须以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其从事的管理和服务活动要具有公共性;(2)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要保证其所从事的管理和服务活动,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3)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范围广、领域宽,涉及社会、经济以及教育、卫生、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并提供大量的、直接的服务;(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形式将不断变化,内容也将更加丰富,以适应高度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2.事业单位(Enterprise Unit)答: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的几层含义是:(1)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是从举办目的上确定事业单位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国家设立的学校、医院、福利院等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能混同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
(2)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是从举办主体的角度界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界限。
(3)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是对事业单位活动属性的界定。
事业单位既不同于国家机关,也不同于政党、社会团体和企业。
3.公共企业Public Service Enterprise答:公共企业是指以公共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目标的一类特殊的企业组织,一般而言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或控股,对这类企业拥有不同层度的控制权。
从社会职能上看,这类企业组织负有克服市场失灵的公共政策义务,不以营利为最重要目的;从企业产权性质看,公共企业通常都是由国家或政府出资,其所有权或控股权属于政府的国有企业。
第七章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一、概念题1.战略管理(武大2008年研)答:战略管理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确立和调整组织长期目标,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
它是指一个组织在制定和实施关于其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规划过程中,所进行的决策、组织、协调、评价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战略管理可分为四个层次:①关注长远;②目标与组织内的等级制整合在一起;③认识到战略管理与战略计划不会自行贯彻;④强调一种外向性的观点,不是去适应环境而是要改变环境,必须考虑行使政治权力的问题。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武大2013年研)答:战略管理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确立和调整组织长期目标,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即公共部门在分析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确立和调整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并进行适当的政策选择,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政策决策与实施的过程。
3.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武大2006年研)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
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规划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研拟战略的过程,也是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决策的过程。
一般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活动:①展现愿景和确认、陈述任务;②确认重要的环境变化及趋势的议题;③决定机关要强调的主要价值;④选择重大的关切性议题领域;⑤设定基本的、明确的策略方向;⑥选择恰当的策略;⑦创设执行这些策略方向的行动议程。
4.战略规划(华南师范2013年研)答:战略规划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战略的过程,也是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决策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明了环境对组织的重要影响,并指导组织对环境的变迁作出反应,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战略规划包括三个步骤:①达成初步共识,组成战略管理团队即战略管理小组;②构建组织目标;③进行环境分析。
公共管理(黎民版)第一章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1)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3)制衡性与自主性(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2、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a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b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c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2)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a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b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3)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a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b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3、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特点:(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公共管理在“什么”(What)与“为何”(Why)层面上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How)做的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效率、效能,公平。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当前特点:(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2)理论上的包容性(3)学科的年轻性4、怎样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1)公共管理学有助于促进包括政治、文化和行为方式在内的社会协调发展(2)公共管理学内在的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务实品格,将有力地促进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第二章1、你认为公共管理在总体上划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阶段合理与否,为什么?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公共管理总体上可以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大时期。
下篇公共管理学专题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一、概念题1.政府再造(华南师范2013年研)答:“政府再造”就是通过“政府再造工程”去重塑社会,以引导、管制及控制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府再造不只是注意政府在量方面的成长,而更注意的是质方面的改变。
它涉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既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政府外部关系的变革。
2.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武大2010年研)答:(1)政府从狭义的角度而言即国家的行政机构,为维护特定的公共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
从广义的角度而言,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
具体而言政府是指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
同时,政府也可以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调控机构。
(2)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其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资源提供者向组织提供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3)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共同特点是非盈利性、公益性和组织约束性。
二、简答题1.简述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武大2010年研)答: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在宪政体制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的国家里,其性质、内容、规范和作用方式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即使在同一个国家里,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规范和特点,即关于行政职能的规定性,在客观上会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而发生变化,在主观上则会随着人们对国家或政府的再认识而发生变化。
由于政府自身也存在着以下问题,所以政府职能是有限的。
(1)政府职能有限性的内容政府职能的有限性又称政府职能的限度,具体包括:①能力限度,即政府是否具备承担某些社会或市场管理的能力,如果超出能力范围,就最好不要干预;②效率限度,即在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和政府行政具有相同调节能力的条件下,应当有一个成本一收益的比较问题,行政干预应当以效率最高为限度;③合法限度,即如果现存的政府行政、社会组织或市场机制在技术上都有能力,在经济上都能以低成本来满足特定的需求,那么谁能更符合法律与公正的原则,就应由谁来承担。
第五章公共管理职能一、概念题1.公共管理职能。
(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研)答:职能,是指特定组织基于某种规定所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基于自身特定结构形式所能发挥的功能作用的统称,它是职责与功能的统一。
公共管理职能则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简言之,公共管理职能,主要涉及一国公共管理部门在特定环境中应该管什么的问题。
准确地理解公共管理职能,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公共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公共管理系统。
②公共管理职能得以实施的依据。
对于各种类型的政府机构而言,国家往往要通过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赋予它们一定的公共管理权力,就当代政府而言主要是行政权力。
③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公共管理系统对一国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进行管理的全部事务,诸如国防、公安与内政、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福利保障等。
④公共管理职能是公共管理组织特定功能作用的一种反映。
⑤公共管理职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
2.政府职能与政府职权(武大2007年研)答:政府职能与政府职权的区别: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它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政府职权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所拥有的行政权力。
政府职能与政府职权的联系:政府职能的实现即经济、政治、社会管理职能的实现是通过政府职权的行使来实现的,政府职能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政府机构的变动与政府职权的调整及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探索体现出来。
3.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和政治职能(武大2007年研)答:(1)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主要是指政府承担的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确保经济基础巩固的发展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职能。
(2)公共部门的政治职能,主要是指公共部门防御外来的入侵与渗透,镇压敌对阶层的反抗,制止和打击不法分子的各种破坏活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关系,建立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的系列政治职能活动。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1.公共管理学及其基本内涵。
(武大2005年研)答:公共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部门依法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则是在研究公共管理实践活动及其规律。
对于什么是公共管理学,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形成共识。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公共管理学的界定,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从总体上看,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其内涵在于:(1)公共管理基本上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目前来看,基本上是一种介于企业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公共管理在“做什么”(What)与“为何做”(Why)层面上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做”(How)的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公共管理主张在维持“公共”性格的基础上,运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或管理精神以解决公共问题,满足民众的需求。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在管理公共事务方面必须解决两类问题,即内部的技术问题和与外部的整合问题。
当代公共管理高度重视与外部的整合问题,这就有利于拓宽研究范围,获得更多研究资源,更完整地把握现实,从而使本学科更具竞争力。
同时,兼顾内外环境关系,特别是重视外部环境,从而强调战略管理,也将公共管理与传统行政学区分开来。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公共行政学强调的是政府行政或政府管理,而公共管理中的管理者,不完全是政府,非营利部门、非政府组织甚至私人部门等都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管理强调治理(Governance),即由众多行动者组成的一个关系网络,以及众多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一章绪论一、关键词1.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答: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该含义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
(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2.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答: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是一个多维度的宽泛的概念。
其理论假设是:“公共组织和私营组织的管理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管理就是管理……用于组织和激励雇员的机制,在公营部门和私营部门都同样适用”。
其政策主张大体可归纳为:(1)改造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正在变得无法接受,因此必须进行改造。
(2)引入企业管理模式。
政府首先有必要引入“企业家精神”,改造行政文化,进而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应对或应变能力的政府。
(3)建立顾客驱动(customer driven)制度。
在公共部门建立顾客导向制度的意义在于,公共目的即实现公民和公众利益,才是关于公共行政研究和政府管理的最终价值判断标准,才是人们真正关注的焦点。
(4)引入竞争机制。
为了提高政府效率,优化公共产品,降低行政成本,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唯一可靠的选择。
(5)重视行政结果。
主张公共行政研究和政府管理的重点应当转向“结果”而非“过程”。
(6)推行社会合作。
公共部门首先必须改变行政理念,打破政府部门对公共资源的垄断,广泛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通过诸如公开竞标、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等方式,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同时实现有效的监管。
第八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一、关键词1.公共权力(Public Power)答: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由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它是公共管理主体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享有的合法资格和强制力。
公共权力的内涵具体地表现为四点:(1)公共权力的拥有者是全体社会成员,而行使者是公共管理者。
(2)公共管理者获得的权力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授权赋予的合法权。
不同层级的公共组织或同一公共组织内部的不同层级的公共管理者获得的权力,是由上向下逐级授权的权力分配方式形成的权力体系。
(3)公共权力的最终作用对象是公共事务。
公共权力的作用关系非常复杂,它包括公共组织间(上级对下级或同级间)的相互作用,公共组织内部的权力分配和相互作用,公共组织对私营部门组织或个人的影响。
不论是直接或间接的权力作用,最终都指向公共事务。
(4)公共权力的目标是谋取公共利益。
2.公共责任(Public Responsibility)答: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的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
公共组织的目标、管理活动涉及的领域以及管理方式都不同于私营部门组织,因此,公共责任除了具有一般责任的性质外还具有其特殊性。
由于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是对应的关系,所以在承担公共责任的同时必须赋予其相应的公共权力。
从公共权力的来源看,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整体上应对全体国民负责任。
3.监控(Monitoring)答:监控是指监督和控制。
对公共权力的监控是指包括公共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监控主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控制。
这个定义强调了如下内容:(1)对公共权力监控的主体是多元化的。
它包括具有公共权力的机构之间的相互监控,专门设立的公共权力监控机构,如立法、司法、审计等机构的监督,公共组织内部上级对下级或下级对上级的监控,社会公众对权力机关的监督等。
(2)监控对象是具有公共权力的所有公共组织或公共管理者。
《公共管理学》黎民篇一:公共管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公共管理(黎民版)第一章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1)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3)制衡性与自主性(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2、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a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b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c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2)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a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b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3)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a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b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3、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特点:(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公共管理在“什么”与“为何”层面上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做的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效率、效能,公平。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当前特点:(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2)理论上的包容性(3)学科的年轻性4、怎样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1)公共管理学有助于促进包括政治、文化和行为方式在内的社会协调发展(2)公共管理学内在的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务实品格,将有力地促进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第二章1、你认为公共管理在总体上划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阶段合理与否,为什么?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公共管理总体上可以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大时期。
第六章公共管理的运行一、关键词1.公共决策(Decision-making of Public Management)答: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它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并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
公共决策与公共管理密切相关:①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②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③公共决策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
2.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答:公共政策是公共行为主体(主要是公共权威当局),在职能范围内为了某一特定的目标(如解决和处理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活动(或协调)所选择的行动方案,并通过公共管理过程实现这一特定目标的过程。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各项方针、原则、策略、措施、计划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
公共政策的性质有:①公共政策的利益倾向性;②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性;③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强制性;④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时效性;⑤公共政策的多样性和多效性。
3.执行(Execution)答:执行是指贯彻施行,实际履行。
公共管理执行是指履行公共决策,实现公共目标,完成计划任务,使之达到公共事务间协调发展,实现最大效率的过程。
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4.控制(Control)答:控制是指控制主体按照给定的条件和目标,对控制客体施加影响的过程和行为。
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主体在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中,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为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而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8章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不包括()。
A.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B.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C.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D.向社会及时发布大量有价值的政务信息,引导企业自主走向市场【答案】D【解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这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目标;②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这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根本性目标;③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部门信息活动的费用,这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直接目标;④促进公共管理正常运转、经济良性运行和社会和谐发展,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终极性目标。
2.政务信息资源采集()阶段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汇集信息,将提取的政务信息进行汇合、集中。
A.准备B.实施C.评估D.综合整理【答案】B【解析】在政务信息采集实施阶段,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识别信息,根据采集的要求、目标,先予以识别、筛选;提取信息,将采集所需要的政务信息运用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途径从政务信息源中提取出来;汇集信息,将提取的政务信息进行汇合、集中。
二、多项选择题1.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的渠道包括()。
A.个人渠道B.媒体渠道C.公共部门交流渠道D.制度性渠道【答案】ABCD【解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的渠道包括:①行文渠道。
借助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下发或上报的文件、政策、法规、通知、简报、报表等材料中来采集政务信息。
②媒体渠道。
一是通过采集各新闻媒体的公开报道以及由它们发送的内部参考、内部稿件、内部摄像等获取信息;二是网络媒体渠道,这种渠道体现了信息采集渠道通畅、检索快捷方便的特点,是政务信息采集的一条非常重要、有效的渠道。
③机构性渠道。
通过公共部门设立的各种机构来获取政务信息的渠道,主要包括:信访办公室、政策研究室、驻外办事处、内部处(科)室渠道。
④制度性渠道。
各公共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所建立的互通情报、信息专报等联系制度。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一、关键词1.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答:公共选择理论产生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
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公共选择作为非市场的集体决策理论,具有三个规定性:(1)集体性。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集体决策,因而就有公共选择,私人决策则不在公共选择的研究范围之内。
(2)规则性。
集体决策就是制定规则,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必须通过规则使人们的行为协调起来,因此,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那些能够反映和满足公众偏好的规则。
(3)非市场性。
公共选择理论所指称的“集体”包括政府、社会团体、国际、教育、福利、环保等政治问题,在这些领域,市场不能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只有通过非市场的集体决策来达到目的。
2.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答:政府失灵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核心论题。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公共决策失效,政府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政府的寻租活动等。
二、复习思考题1.试析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意义。
答:公共选择理论产生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
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一、关键词
1.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答:公共选择理论产生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
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公共选择作为非市场的集体决策理论,具有三个规定性:
(1)集体性。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集体决策,因而就有公共选择,私人决策则不在公共选择的研究范围之内。
(2)规则性。
集体决策就是制定规则,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必须通过规则使人们的行为协调起来,因此,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那些能够反映和满足公众偏好的规则。
(3)非市场性。
公共选择理论所指称的“集体”包括政府、社会团体、国际、教育、福利、环保等政治问题,在这些领域,市场不能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只有通过非市场的集体决策来达到目的。
2.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
答:政府失灵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核心论题。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公共决策失效,政府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政府的寻租活动等。
二、复习思考题
1.试析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意义。
答:公共选择理论产生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
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其对于公共管理学的意义主要有:
(1)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假设来研究政治,并建立一种严谨的、有关政府一般理论的努力,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经济学的视野和新的研究途径;
(2)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过程的矛盾性、投票制度的虚伪性、少数利益集团对决策过程的操纵性的分析,引发了公共管理研究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的反思;
(3)强调规则、立宪和立宪限制重要性的思想,有关改善政治首先要改革规则、市场失灵的根源在于现行法律——政治规则失灵的分析,也使得公共管理十分重视从规则和制度创新层面进行研究。
2.试析政府失灵论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迪。
答: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
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政府失灵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有:(1)对于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以及由此带来种种弊端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西方代议民主制度的某些内在缺陷;
(2)对政府失灵的分析,克服了以往在研究或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问题上所存在的偏差,补上对称的“非市场失灵”论,这无疑是社会科学研究上的一种突破,填补了政府行为缺陷研究的空白;
(3)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及其政府失灵论把政治、制度的因素看做经济过程的内生变量,把政府行为和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之中,较好地反映了当代社会中政治与经济的密切关系,特别是政治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以及政治过程与经济过程相互交织的现实。
3.你认为公共管理在总体上划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阶段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公共管理学进行了划分,如从理论视角入手,罗森布罗姆将公共管理分为三个研究取向:视为管理行为的管理取向、强调公共性和政治性的政治取向、强调主权和规制行为的法律取向。
但学术界更倾向于用历史分期的方法来归纳公共管理的学科史。
(1)将公共管理在总体上划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阶段就是用历史分期法对公共管理学进行的归纳。
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先用欧文·休斯的标准作一级分期,而后再用其他标准对公共行政时期作二级分期。
也就是说,公共管理总体上可以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大时期。
这种分期也与罗森布罗姆对于管理取向的上述历史分期(传统管理、新公共管理)相类似。
(2)美国在现代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以美国为例,并以
政治与行政(或管理)的关系为主线,对公共管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行回顾:
①公共行政时期(1887~20世纪80年代)
公共行政时期可称为传统的公共管理时期,历时90年,总体上看,它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这两大基本框架之下。
当然,在不同的阶段,公共行政关心的焦点和学科范式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对于公共行政时期,依据学科研究的焦点和方法不同,还可以把它大致分为两个具体的阶段:
a.传统公共行政阶段
这一时期在总体上是处于西方国家从传统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转型的阶段,行政或管理在整个国家或社会的管理中的地位日渐上升,相应地,公共行政学研究主要出现四大特点:多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重点关注正式的政府组织机构;主张政治与行政分开;致力于探讨行政管理的一般性原理;强调以效率为最高标准。
b.新公共行政阶段。
这一时期的公共行政在20世纪40~50年代深入批判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逐渐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摒弃政治与行政二分论,更多地关心社会公平和有关的价值问题,研究重点也由政府组织机构的静态制度层面转为关注公共政策过程与公共行政过程等动态层面。
②公共管理时期(1980年至今)
公共管理时期与公共行政时期的区别:
a.不仅关注政府运行,也关注其他公共管理主体的活动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b.不仅关注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也注重当代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以及工商管理经验的引进。
公共管理主要力图解决三个问题:
a.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政府只管那些应该由自己来管的事情,力争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些;
b.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鼓励公共管理社会化,即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自身财力的不足;
c.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包括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引进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从而使政府从根本上走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的困境。
综上所述,我认为公共管理在总体上划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阶段是合理的。
4.你对新公共管理思潮和实践模式有何评价?
答:新公共管理运动从兴起之日起,对于它的内容、它在学理上和实务上的合理性、它的未来走向,一直充满了多种多样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争议和批评。
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1)新公共管理的时代特征
①新公共管理既是解决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产物,也是对公共管理的时代要求积极回应的产物。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创新表现在面:
a.新公共管理为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奠定了更广泛、坚实的理论基础;
b.新公共管理开阔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视野,具有一系列主题创新;
c.新公共管理建立起一个更加全面、综合的知识框架;
d.新公共管理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
②新公共管理体现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格局
各国政府都较以往计划得更少、占有得更少、管理得更少,并允许市场的边界不断扩展。
政府从社会制高点上后撤,是从20世纪走向21世纪的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③新公共管理反映了政府职能定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趋势
在公共管理中,这种转变具体表现为政府的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即公共管理社会化或政府的非管理化。
(2)新公共管理的“解题”特色
在“谁来管理”的问题上,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该全面后撤,只做那些只能由自己做、同时又有能力做好的事情,而把那些社会有能力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尽可能地交给社会,让社会实现自我管理。
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将政策职能(掌舵)与管理职能(划桨)分开。
在政府“如何管理”的方面,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路是:
①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竞争机制;
②政府服务以顾客为导向;
③由重视工作过程和投入转向注重结果和产出;
④通过多种形式的授权改善公共部门的工作;
⑤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实施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
⑥文官与政务官之间密切互动,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相互渗透;
⑦重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3)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困难与受到的批评
①新公共管理在理论上的主要困难是“公共性”与管理主义的两难选择
a.“公共性”是公共管理必须坚持的一个理论前提;
b.新公共管理又必须以管理主义作为另一个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