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仿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格式:pdf
- 大小:125.22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4G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相关的教学软件也成为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介绍一种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的设计方案。
一、软件概述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是一款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教学软件,通过模拟4G网络的工作原理以及交互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4G网络的工作机理。
软件主要包括仿真实验、综合实验、考试等功能模块,可以满足学生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全面学习需求。
二、功能模块设计1. 仿真实验仿真实验是软件的核心模块,通过模拟4G网络的运行原理和流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以达到对网络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软件模拟建立一个4G基站,并观察手机与基站之间的交互过程,以及数据传输的实时情况。
2. 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是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考验,通过将多个知识点融入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4G网络的整体工作机理。
通过软件模拟一场4G网络故障,要求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从而加深对网络运行原理的理解。
3. 考试考试模块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综合性测试,可以通过模拟题目的形式,考察学生对4G网络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考试题目种类丰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实际操作题等,全面考查学生对4G网络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情况。
三、实现技术1. 软件开发语言软件的开发可以采用C++、Java等主流编程语言,结合图形化界面设计技术,实现软件的用户友好性和功能丰富性。
2. 数据库设计为了存储用户的实验数据和学习情况,可以采用MySQL或Oracle等关系型数据库,以及NoSQL数据库等技术来进行数据管理和存储。
3. 仿真技术为了实现4G网络的仿真环境,可以借助NS-3、MATLAB等仿真技术,模拟4G网络的实际工作原理和流程,以及用户与基站之间的交互过程。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122·2023年第17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3)17-0122-03基于OPNET的网络协议TCP仿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游胜玉,刘琳(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由于实验实训的环境条件有限,很多网络实验无法开展,仿真软件成为了网络实验的必要选择。
网络仿真技术的使用,既可以降低实验成本,又可以培养初学者的创造能力。
采用OPNET 网络仿真软件搭建实验平台,对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的慢启动算法、拥塞避免算法、快速重传算法和快速修复算法4种不同算法实验进行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OPNET;TCP;仿真实验;网络中图分类号:TP393.2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3.17.036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离不开人们的生活。
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网络拓扑结构也不断复杂化,网络的应用也不断多元化,传统的网络实验操作环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实验操作的要求。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及路由器是网络的主流设备[1-2],即使实际的网络实验中采用一定数量的网络设备,但意味着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且网络设备维护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的大型网络建设,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设。
另外,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在硬件设备搭建实验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实验失败,也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从而影响实验效果[3-4]。
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引入仿真技术来搭建网络实验环境,可以减少投资成本,并且对于初学者而言又锻炼了实践能力。
本文采用OPNET 网络仿真软件搭建仿真实验平台,对传输控制协议TCP的慢启动算法、拥塞避免算法、快速重传算法和快速修复算法进行设计与实现。
设计与实现基于网络仿真的系统容量规划与优化系统容量规划与优化是网络领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对于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提高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设计与实现网络仿真系统为出发点,探讨系统容量规划与优化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规划目标、网络仿真模型的建立、优化算法的设计和实现等。
1. 定义规划目标系统容量规划与优化的目标是为了满足网络服务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常见的规划目标包括最大化带宽利用率、最小化延迟、最大化网络的可靠性等。
在设计与实现基于网络仿真的系统容量规划与优化中,首先需要明确规划目标,以便后续的仿真和优化工作。
2. 网络仿真模型的建立网络仿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模拟真实网络中的各种运行情况,帮助我们理解网络的行为和性能,并进行规划和优化。
在设计与实现基于网络仿真的系统容量规划与优化中,需要建立一个准确的网络仿真模型。
该模型应包括网络拓扑结构、链路带宽、路由算法、传输协议等关键要素,并考虑实际网络中的各种约束条件,如带宽限制、传输延迟等。
3. 仿真实验设计与执行在网络仿真模型建立完成后,需要设计一系列的仿真实验来评估不同容量规划和优化策略的效果。
这些实验可以模拟真实的用户流量、服务请求以及网络拓扑变化等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仿真结果,评估不同策略的性能指标,并选择最合适的策略进行优化。
4. 优化算法的设计与实现针对网络容量规划与优化问题,需要设计和实现相应的优化算法,以达到预定的规划目标。
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在设计算法时,要根据具体的问题特点合理选取参数并进行调优,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和性能。
同时,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需要将优化算法应用于网络仿真模型,并与其他常用算法进行对比和评估。
5. 评估与优化结果的分析在仿真实验和算法优化完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策略和算法的性能表现,可以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线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引言:在线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是一种通过网络连接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任何地方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终端设备进行虚拟实验的教学平台。
虚拟实验平台具有实验环境可控、资源共享和远程操作等特点,可以解决传统实验中实验设备有限、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成本高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在线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架构设计与实现。
一、架构设计1.前端:前端部分主要负责用户交互和数据展示,包括用户登录注册、实验列表展示、实验环境展示等功能。
前端可以使用Web前端技术(如HTML、CSS、JavaScript)实现用户界面的开发,使用Ajax技术实现与后端的数据交互。
2.后端:后端部分主要负责实验环境的控制和数据的处理,包括实验环境搭建、实验指令的执行和实验数据的存储等功能。
后端可以使用服务器端编程语言(如Java、Python、Node.js等)实现实验环境的控制和数据的处理。
3.数据存储:二、实现1.前端实现:前端可以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Web前端技术进行开发。
可以使用前端框架(如React、Vue.js)加快开发速度和提升用户体验。
前端需要实现用户登录注册、实验列表展示、实验环境展示等功能,同时需要与后端进行数据交互,获取实验数据和发送实验指令。
2.后端实现:后端可以使用服务器端编程语言实现实验环境的控制和数据的处理。
可以使用Web框架(如Spring Boot、Django)加快开发速度和提升性能。
后端需要实现实验环境的搭建、实验指令的执行和实验数据的存储等功能,同时需要提供API接口供前端进行数据交互。
3.数据存储实现:4.部署与运维:完成开发后,需要将前端和后端部署在服务器上,并配置数据库和云存储服务。
可以使用容器化技术(如Docker、Kubernetes)方便地进行应用部署和升级。
同时,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监控,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论:在线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架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前端、后端和数据存储三个部分。
基于Web的实时虚拟仿真系统研究与实现
陆悌亮;龚声蓉
【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年(卷),期】2008(025)001
【摘要】根据真实场景设计数据库,并将场景信息的变化实时地更新到数据库中.将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基于该数据库建立基于W eb的实时虚拟仿真系统.实时生成场景过程中,根据真实物体在数据库中的位置信息对场景中的虚拟物体进行定位.此外,采用了VRML与JAVA通信的技术为虚拟场景提供交互功能,使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场景的实时信息.
【总页数】3页(P275-276,285)
【作者】陆悌亮;龚声蓉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基于Web的EPICS数据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J], 李洛峰;王春红
2.基于Web的室内实时定位地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J], 刘秦宁;刘明哲;徐皑冬;金妮
3.基于Web的三维实时井眼轨迹可视化方法研究与实现 [J], 张洋弘;孙歧峰;邵尉;段毛毛;段友祥
4.基于Unity3d的实时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J], 邱建松
5.基于WebGIS的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测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J], 王成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力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在当今社会中,电力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电力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可靠且高效的网络建模与仿真平台。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首先,电力系统网络建模是指将电力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建模,并将其连接起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网络。
建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电力系统的行为,并提供预测和优化的能力。
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如输电线路、发电机、变压器等。
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
因此,建模过程需要考虑各种参数和变量,以准确地描述电力系统的特性。
其次,电力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平台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平台的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电力系统。
其次,平台应提供直观且易于使用的界面,使用户能够轻松地进行建模和仿真操作。
第三,平台还应具备高效的计算能力,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数据和计算任务。
最后,平台应提供可靠的结果输出,以帮助用户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和决策。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来设计和实现电力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平台。
首先,搜集和整理相关的电力系统数据和文献,包括电力系统拓扑结构、设备参数和运行数据等。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和文献,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设计相应的算法和计算方法。
接下来,根据建立的模型和算法,开发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电力系统的建模、仿真和结果分析等。
最后,进行平台的测试和优化,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达到设计要求。
在电力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平台的实际应用中,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如电力系统规划、运行管理和故障分析等。
首先,平台可以帮助电力系统规划人员进行电力系统的规模化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其次,平台可以帮助电力系统运行人员进行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运行优化,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供电质量。
大数据环境下仿真数据管理一、大数据环境下仿真数据管理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大数据环境下,仿真数据管理作为数据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数据的生成、处理、存储和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仿真数据管理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挑战,还包括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以及数据伦理等方面的问题。
1.1 仿真数据管理的核心概念仿真数据管理是指在仿真环境中对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存储、检索和维护的过程。
它包括数据的采集、清洗、转换、加载、分析和可视化等多个环节。
在大数据环境下,仿真数据管理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多样,数据生成速度快,对数据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大数据环境下仿真数据的特点大数据环境下的仿真数据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体量巨大:数据量通常达到TB甚至PB级别。
- 速度快:数据生成和处理速度极快,要求实时或近实时的数据处理能力。
- 多样性:数据类型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 价值密度低:在海量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二、大数据环境下仿真数据管理的关键技术在大数据环境下,仿真数据管理需要依赖一系列关键技术来实现高效、准确的数据管理。
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2.1 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是仿真数据管理的第一步,需要从各种来源获取数据。
数据采集技术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日志数据采集、网络数据采集等。
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采集技术需要能够处理高并发、高速度的数据流。
2.2 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是仿真数据管理的基础。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存储技术需要支持高扩展性、高可靠性和高效的数据访问。
常见的数据存储技术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NoSQL 数据库、云存储等。
2.3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技术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是提高数据质量的关键步骤。
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技术需要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包括数据去重、格式转换、异常值处理等。
2.4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是仿真数据管理的核心。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一、绪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不仅在游戏、教育、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在工业仿真、飞行模拟等领域成为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虚拟仿真系统的概述虚拟仿真系统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仿真系统。
它通过仿真真实环境场景和物理特性,使用户感受到与真实世界相同的交互体验。
虚拟仿真系统主要应用于三个领域:工业仿真、航空航天、以及医疗教育。
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仿真系统的设计流程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仿真系统的设计流程主要分为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和系统运维等几个部分。
1. 系统需求分析首先需要明确虚拟仿真系统的目标和业务需求。
确定系统使用者、系统功能、系统界面等,定义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和主要技术指标,明确系统要实现的核心功能。
2. 系统设计系统的设计是虚拟仿真系统开发的核心阶段,取决于技术方案的选定。
这里使用了虚拟环境规划、模型制作、交互界面设计等技术实现。
对于一个虚拟仿真系统而言,最重要的是设计虚拟物体的表现形式、互动方式以及实时物理特性等。
在设计中还要注意系统的可拓展性、开放性和可维护性。
3. 系统实现系统实现是指根据系统需求以及技术方案,选用相应的编程语言和开发框架,从而完成系统的开发过程。
这里使用Unity3D作为开发平台,因为Unity3D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游戏引擎,支持大量模型及物理引擎。
而且,Unity3D具有极强的可编程性,支持多种语言,包含Javascript、C#、boo等等。
4.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对虚拟仿真系统进行测试,验证系统是否能够满足用户要求和预期功能。
常见的测试方法有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5. 系统运维系统运维是指在系统已经开发成功并且交付使用之后,对系统按照用户要求进行升级和维护。
文章编号:1004-485X (2003)03-0027-03收稿日期:2003-05-10基金项目:国防兵器/950预研项目(G9614-2)作者简介:何 巍,女(1978)),助教,主要从事计算机仿真的研究工作。
网络环境下的仿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何 巍 杨华民 徐 晶(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 要:本文介绍了网络环境下兵器光电仿真数据库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给出了仿真数据库的规划、结构、分类、网络系统配置以及相应的实现过程。
关键字:仿真;分布式数据库中图分类号:T P39 文献标识码:A兵器光电仿真系统由红外目标/场景产生子系统,探测/跟踪模拟子系统,运动模拟平台,仿真分析/评估子系统,仿真控制与形象化显示子系统构成。
这些子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使用T CP/IP 协议实现异构系统的通讯,通过仿真节点的实时数据交换构成时空一致分布交互的仿真环境。
这是目前称之为分布式交互仿真(DIS)的一种先进的仿真技术应用。
仿真过程需要的大量数据、系统参数、模型、模型结构参数和规则等都离不开数据库的统筹管理,运行时需要有仿真数据库支持。
根据仿真过程需要,其仿真数据库要能够支持对分布式存储数据的实时存取要求以及实现智能仿真技术。
由于该仿真系统的每一个仿真节点分别模拟了分布在不同位置、不同功能结构特征的仿真对象,而且,涉及到多平台、不同形式和种类的数据,因此仿真过程中大量的系统参数、模型、模型结构参数和规则,都必须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来管理、进行高速的数据检索和动态存储修改,来支持仿真环境的动态维护与仿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 数据库内容需要数据库支持的仿真系统分别由视频目标生成、干扰/背景生成、场景编辑平台、转台运动控制计算机、仿真评估和主控及结果显示等子系统组成。
目标生成和干扰/背景生成子系统,包括目标模型程序及数据、图形/图像、环境特征、大气传输衰减数据等,几种数据相结合形成目标,环境提供给其它子系统,环境数据一般是系统固定录入,实时引用,仅部分混合特性是动态可变的。
转台运动控制、探测与跟踪子系统,包含运动时所需的动力学结构性能和探测/跟踪过程参数(如:红外场景及典型目标红外辐射分布模型参数、光电系统图像传递模型参数、信号失真与叠加噪声模型参数、相关跟踪/对比跟踪模型参数等)。
仿真评估子系统,包含数字仿真及对仿真结果评价所需一系列数据,主要由两类数据构成。
一类是光电系统参数与性能数据,目标背景补充数据。
另一类是数字仿真及对仿真结果评价建立的数学模型参数,特别是采用智能建模技术建模所形成的大量模型结构参数。
上述所有的数据由系统固有不变的数据和实时产生的随机动态变量组成,在数据库中存储,被全系统或局部子系统所调用。
2 数据库结构系统的仿真数据可概括地分为各仿真子系统的专用数据和系统公共数据,从网络数据库的规模和系统管理的角度,重要的是减少对数据库的过多访问而带来的通讯过载,以满足必要的实时性要求。
基于这一点,建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专用数据库(即本地数据库)主要存储各节点的专用数据,如各节点的仿真环境信息,设备参数,录取数据等;公用数据库(全局数据库)主要存储一些公用可被全系统访问的系统参数、各类建模资源,如使用场第26卷第3期长春理工大学学报Vol 126N o 132003年9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Sep.2003景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
各个子系统分别建立各自的本地硬盘数据库,存放相应的专用数据及各终端程序,并且存于本地硬盘的不同目录以免操作造成丢失或混乱,便于管理;公共数据库放在作为网络服务器的计算机上,用来存储共用的数据和资源,便于资源共享。
图1 兵器光电防真数据库结构如图1所示的兵器光电仿真系统数据库利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整个兵器光电仿真数据库分布于各个局部数据库中。
一个或多个服务器运行于每一区域,任意多个客户机运行在地理上分布式的本地节点上。
每个局域数据库都包含物理数据和相关的元数据。
区域数据库又提供服务的一组工具支持,包括:数据库管理、安全、目录管理、数据字典管理、版本控制、项目控制、数据建模和维护等等。
用于提供集成用户支持环境,在开放系统结构(OSA)中提供一组公有的集成软件工具。
3 数据库设计及分类在数据库的设计中,涉及到数据设备、表空间、表、完整性约束、表关系、视图、数据库存储过程、数据库触发器和缺省值等的数据库定义,是整个开发过程的核心部分,所谓数据库定义是对数据库中所有对象的定义,一个已定义完好的数据库应能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及完整性,不同对象的定义,还应有一定的良好的数据维护,以确保定期的数据更新备份。
因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致性和并行性保证,是衡量仿真数据库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仿真数据要求绝对准确,具有严格的逻辑顺序,子系统进行各自的独立处理和系统综合处理,系统间有各种形式的联系。
为充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及完整性,对专用数据库而言,运行过程中只有各仿真节点具有操作许可,也就是说专用数据库之间并不进行直接的数据操作,仿真节点只对公用数据库有一定方式的操作,并通过使用记录和表格锁定函数、命令,以及网络地址路径,实现网络数据访问,防止网络共享冲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在具体实现数据库功能时,基于以上原则,还要进行面向对象模型到数据库关系模型的转化,以便用关系型数据库来实现。
对应转化关系如:面向对象模型y 关系模型;属性y 字段;类y 关系元组;继承y 视图;消息y 过程(函数)。
虽然以目前的技术能力很难完全把对象模型按数据和操作封装的模式实现,最终的实现模式是建立在以稳定对象(数据)为中心的基础上,以易于维护修改。
兵器光电仿真数据库分类1)光电系统、器件参数与性能数据库。
目前共整理、筛选、收录了光电系统12大类420个系统数据,光学镜头15大类2070个镜头数据,光学28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材料覆盖国内外最主要十大厂商的无色光学玻璃1200多种,特殊光学材料300种,光电元器件:CCD7大类90余个,CMOS 图像传感器4种,LED21种,光电二级管40多种,电子战装备典型系统510条。
2)目标和背景数据库。
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多媒体技术,针对典型外军导弹,保存三维动画造型、着色及飞行轨迹坐标数据。
3)武器数据库,包含当今国外运动兵器目标静态图片、性能数据300余个。
4 数据库网络系统配置硬件系统和软件工具的选择是系统信息集成的物质基础,其质量和先进性决定了信息管理系统的生存周期和生存空间。
目前,客户/服务器为网络主流模式,服务器操作系统选择为Window s NT,基于网络环境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为SQL_Server,网络拓扑结构要求为总线型。
5 系统实现开发过程中,通过系统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的建立逐步完善形成系统结构,实现系统功能。
系统模型代表在仿真系统中的职能和作用,是用职能域-控制过程-运行活动这样的层次结构描述的,遵循以下原则:完全性,系统模型包括系统的各个职能,并且反映系统的目标和将来的变化;长远性,系统职能域和控制过程的确定,独立于当前的数据库组织结构,组织可能会变化,但主要的功能、控制过程则一般是保持不变的;合理性,反复进行自上而下的分析设计,自下而上的复查调整,充分了解分析各子系统的数据信息结构传输特点以及功能特性,建立比较合理的系统模型。
在考虑系统的模块结构时,采用了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结构化设计方法。
首先按照系统的功能要求和逻辑关系形成系统的总体模块,然后逐步求精、细化。
对每一个功能模块分解至单一独立的功能,形成完整的系统结构。
最后,再从工作、数据流程及系统的完整性、合理性和使用性等方面进行检验、修改、完善。
如此反复,建立了较为实用合理的数据库系统,能够满足仿真任务要求。
0数据源0是ODBC,实现数据库控制的注册数据对象,反映了数据库位置和数据库类型等连接信息。
仿真系统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离不开数据库,系统通过对数据库的操作,完成对数据信息的控制需求。
通过Delphi 编程实现DIS 仿真系统可以即时保存、提取数据,与数据库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从仿真系统的人机界面实施对数据库系统的控制、命令操作;另一方面,根据仿真任务要求和结构特点,同时每一个仿真节点建立了数据库系统界面,按照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则实施对数据库的控制操作,进行如查询、数据删改、装填、打印等操作,完成数据库最必要的工作,而且在数据库中进行系统固定参数配置、程序算法保存等诸如此类的功能,必须通过数据库界面进行,才能为用户所接受。
通过数据库界面系统完成了仿真系统运行前后的信息查询和数据处理准备工作,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完善性。
参 考 文 献[1]Standard for Di stributed I nteract ive Simulation [S ].DM ST T IAC,1995[2]姚新宇,黄柯棣.DIS 仿真世界数据库(SW DB)的原型设计与实现,系统仿真学报,1999,11(3)Simulation Databas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in Network EnvironmentH E Wei,Yang H uamin,X U Jing(T he I nstitute of Comp ute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Changchun 130022,China)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veral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 eaponry photoelectric simulation database.It gives the database planning ,structure,classification,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corresponding rea-l ization.Key words:Simulation;Distributed database29第3期何 巍等:网络环境下的仿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