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2-80年代戏剧
- 格式:ppt
- 大小:589.52 KB
- 文档页数:23
中国当代文学史(没弄好,不敢翻书,课件不全)1949—1976年文学思潮1949年 第一届全国文代会 确定《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
大会标志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
1951年 电影《武训传》批判 批判唯心主义,改良主义,个人主义,阶级投降,奴才思想。
1953年 第二届文代会 强调创作的重要性。
一元化的理论模式,为以后文艺界的政治性批判理论埋下祸根。
1954年 对俞平伯《红楼梦》的批判 资产阶级主观唯心1955年 胡风反革命集团 认为胡风的文艺思想(自我扩张,自我斗争),实质上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文艺思想。
1955年6月10命集团”革命集团”的斗争高潮。
造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冤假错案。
1980年得到平反。
1956年 双百方针的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人民内部提倡和鼓励各种不同意见发表和争论,发扬学术民主与艺术民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以迎接和顺应全国工作的转移。
代表小说:一、干预生活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诗歌:流沙河《草木篇》、郭小川《望星空》戏剧:海默《洞箫横吹》二、 人道主义小说: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宗璞《红豆》戏剧: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岳野《同甘共苦》1957年 整风反右运动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扩大一次会议,批判丁玲,陈企霞等,揭开文艺界反右斗争的序幕。
丁玲,艾青,王蒙等均被打成右派。
在“双百”方针影响下出现的两股文学思潮:1960年 文艺政策的调整 邵荃麟 “中间人物论”:强调描写人物应该多样化。
认为描写英雄人物是应该的。
但中间状态的人物是大多数,文艺的主要教育对象是中间人物。
后来被说成主张用写中间人物来反对写英雄人物。
最后被迫害致死。
1962年 左倾思潮升级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在《文汇报》上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点燃了“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