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货膨胀对当前中国民众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少有三大危害

通货膨胀对当前中国民众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少有三大危害

通货膨胀对当前中国民众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少有三大危害

通货膨胀对当前中国民众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少有三大危害

1 首先是它将使得中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人们都知道通货膨胀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但是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通货膨胀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众只有工资收入(或者养老金收入),而工资收入的增长不仅总是在落在通货膨胀之后,而且上涨的幅度永远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还会加重人民生活负担,低收入人看入不敷出,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预制人民的购买欲望,物价上涨使不少中低收入家庭改变了消费方式,被迫降降低消费档次,以购买价廉质次的商品来节省开支,从而导致人民生活质量下降。这就为什么普通劳动者总是在通货膨胀面前感到完全无能为力。这种情况在劳工权利缺乏的中国更加明显。

2通货膨胀的第二个危害是它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使

得中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商品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对生产者发出的信号,生产者根据这个信号来掌握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提高或者减少生产规模,以

保证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运用。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如果中国政府不能有效迅速地制止这一轮通货膨胀,人们将在若干年后发现,中国长期累积的过度投资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将更加严重。中国调整宏观经济结构的努力将更加困难。

3通货膨胀将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在一个通货膨胀时期,最简单的牟取利润的办法就是涨价;而且是争取自己的产品以更快

的速度涨价。虽然到头来轮番的价格上涨将冲销自己产品涨价所带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涨价损失则将更高。这种俗话说的浑水摸鱼的价格战略是企业在通货膨胀中的唯一理性选择。既然直接涨价能够迅速地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谁都不会花气力去从事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经济已经是一种外延型的经济,技术的含量并不高,在国际上完全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通货膨胀不仅将使得中国

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这种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劳动密集

型经济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败北。不利于实业。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

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 内容摘要: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单一的一般类型,而是具有中国式的特点。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方面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贷款过多,出现大量流动性过剩;出口方面:出口过多,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动购入大量外汇,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消费方面:居民遵从谨慎性消费观念,整体收入偏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造成流动性过剩。鉴于学者对通货膨胀特殊成因的相关分析和应对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的建议,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相应的货币政策。我们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出口投资消费货币政策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原因 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固有型通货膨胀——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而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它套不上哪一种通货膨胀的类型,其本质是由货币过多引起的。当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时,必定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中国的通货膨胀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

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本周公布的数据,中国的通货膨胀在几个月持续走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攀升。十一月份的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高达百分之六点九。事实上,正如不少观察家们所说的,假如居民住房的价格在衡量通胀的“篮子”中得的权重更符合其真实现状,今年以来的与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商品的上涨率实际更高。 官僚们正在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解释,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而不是价格全面上涨的严重通货膨胀”。这个解释确有画蛇添足之嫌。如果说这种解释是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安心地接受通货膨胀,老百姓绝对不会买账。因为对他们而言,涨价了就是涨价了,涨价就意味著钱不值钱。实际上普通民众对通货膨胀的体验是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的。除了理论上的通货膨胀之外,任何现实中的通货膨胀都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指数所标明的正是在将这种结构性因素加以考虑之后,物价上涨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 如果官僚们关于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解释旨在说明这样一种通货膨胀更容易得到解决,那就不仅仅是自欺欺人,而且具有极大的危险性。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十分迅速的传导性。任何一部分的商品的涨价,将会很快地通过各种渠道推动其他商品的涨价。以此次正在中国发生的通货膨胀为例,先是食品价格的上涨;紧随其后的必然是工资的上涨;而工资在各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中占有重要的权重,这一成本的上升必然会带动中国物价的进一步上涨。 通货膨胀对当前中国民众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少有三大危害。首先是它将使得中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人们都知道通货膨胀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但是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通货膨胀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众只有工资收入(或者养老金收入),而工资收入的增长不仅总是在落在通货膨胀之后,而且上涨的幅度永远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这就为什么普通劳动者总是在通货膨胀面前感到完全无能为力。这种情况在劳工权利缺乏的中国更加明显。 通货膨胀的第二个危害是它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使得中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商品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对生产者发出的信号,生产者根据这个信号来掌握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提高或者减少生产规模,以保证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运用。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如果中国政府不能有效迅速地制止这一轮通货膨胀,人们将在若干年后发现,中国长期累积的过度投资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将更加严重。中国调整宏观经济结构的努力将更加困难。 通货膨胀将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在一个通货膨胀时期,最简单的牟取利润的办法就是涨价;而且是争取自己的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涨价。虽然到头来轮番的价格上涨将冲销自己产品涨价所带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涨价损失则将更高。这种俗话说的“浑水摸鱼”的价格战略是企业在通货膨胀中的唯一理性选择。既然直接涨价能够迅速地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谁都不会花气力去从事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经济已经是一种外延型的经济,技术的含量并不高,在国际上完全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通货膨胀不仅将使得中国

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2008年至今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宋亦明 (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12班)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开始了新的一轮通货膨胀。此次通货膨胀历时较长、影响巨大,对处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有深远影响。研究此次通货膨胀对于吸取宏观调控经验,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局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搜集诸多文献数据,从较为主流的视角,对2008年以后的通货膨胀情况做简要梳理、对造成此次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做简要分析。 一、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变化情况的简单梳理 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就保持在较高水平,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表明中央已经认识到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但2008年初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更是联创新高,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投放的力度迅速加强。但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仍然保持在高位。 [附图1:2008年1月到2012年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1]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扩展成为拐点并带来了短暂的通货紧缩,紧缩之后伴随而来的是政府4万亿的扩张性投资和中国人民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短期

之内很好地应对了金融危机,拉动了内需。但是政策还在保持影响力,在物价结构性增长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并且持续了相当的时间。2011年初到2012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后用CPI表示)长期保持在高位,在政府长期宏观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在2012年之后CPI才保持在5%一下,通货膨胀才得到初步遏制。 二、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所体现的特点 [1]此轮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影响巨大。此轮通货膨胀始于2007年,但是在2008年初达到第一个高峰,虽然中间穿插全球金融危机,但是受政策等因素影响在2010年年末重归高位。长期的高通货膨胀导致民众购买力持续相对下降、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国民经济总体上呈过热的态势。 [2]此轮通货膨胀受全球化经济的影响明显。此次通货膨胀中间穿插了经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但是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速发展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世界宏观经济大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之下,“使国家间的通货膨胀有了水平互动,既有输入型通货膨胀,也有输出型通货膨胀”[2]。当前世界各国的通货水平普遍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并非可以独善其身。受全球经济整体高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应的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也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3]此轮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结构性。[3]一方面通过比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统计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食品类价格的增幅要高于非食品类价格的增幅。另一方面通过对比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后用PPI表示)的变化情况和趋势,可以明显看出CPI和PPI基本上保持相同变化趋势,但是PPI的变化幅度要大于CPI(对比附图1和附图2)。PPI的变化对对于CPI的预测有预见性作用。 [附图2:2006年1月到2012年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势图] 三、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导致此次通货膨胀的的作用因子有很多方面,综合分析来看,其主要诱因为以下3个方面: [1]政府财政支出过大导致经济过热。2008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政府为了有效缓解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下滑和贸易顺差的大幅缩减,出台用4万亿人民币投资的财政扩张计划以刺激经济复苏和拉动内需。2009年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发行了7500亿和2000亿的债权[4],政府进一步集资进行经济建设。初步估计,将近5万亿资金的直接注入会在接下来的5年内实现数次的“完全流动”,这就意味着5万亿的资金的直接注入会在接下来衍生出数十万亿的现金流。虽然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特点及类型。 (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二)特点: 1.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三)类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1]。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分析: 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2]。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

成本增高。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引发了价格的上涨。 三、通货膨胀的抑制措施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

2011年10月 财经视点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文/路美弄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41-01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实际所需货币量而引起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发行的太多,超过了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引起的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1、自然灾害频发,引发农产品价格飞速上涨 自2008年的雪灾、地震等一直到今年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而且随着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农用物资等成本也不断上升,更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由于饲料涨价,并且养猪风险相对较大,所以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出现猪肉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近一年来,肉蛋、粮油、蒜、绿豆等为首的疯涨之势。 2、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2010年,我国对水、电、天然气价格都做了调整,因此,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货币供给的太多将导致通货膨胀,过多的货币量将会引起流动性(M1占M2的比重)过剩甚至泛滥,流动性过剩将会产生投资过热以致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错综复杂,本人认为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 1、农产品或能源类供给和需求因素 完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石油价格的上涨,开始利用玉米和大豆生产工业燃料,从而引发了国际性的粮食需求大增,导致价格上涨。在国内,农产品也供给不足,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加之我国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收入低,因此农民种粮积极性低,同时,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占用大量耕地面积,致使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投资需求持续增长,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同时,美元的贬值,让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这导致资源类价格的提高,势必造成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的提高,必将导致工业产品价格的上升。 2、信贷原因 2008年,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开始实施财政货币“双积极”的政策,我国实施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这形成了大量的投资需求,较低的利率助长了巨量的投资信贷,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短短26个月的时间里,银行信贷增长达18.75万亿元。而2003年至2007年四年时间银行信贷增长仅是14.7万亿元,信贷的增加无疑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再有,很多实业投资转向房地产、股市等,形成了资产泡沫。2010年9月份广义货币(M2)余额为69.6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6%,比2009年底增加了14.9%以上;到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以这上些势必将引起通货膨胀。 3、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造成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我国连续贸易顺差并有较高的增长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大量热钱涌入我国,我国又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并以稳定汇率为目标,这样造成中国人民银行被迫大量收购外汇,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8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长,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这就大大增加了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货币供应量将成倍放大。所以,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也是本轮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4、通货膨胀预期将助长通胀的发生 美元不断贬值,黄金不断创新高,油价一直在飞,将引发全球通货膨胀预期,人们已估计将要发生通用,势必提前做媒好迎接通货膨胀的准备,国内近期出现的购房热、买车热,炒金热等与通货膨胀有直接关系。 四、当前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1、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与应用,培养高素质农民等,以扩大农业生产,投入力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缩小农业与非农业收入的差距。打通农业物流通道,降低过路、过桥费用,使中间环节费用降低,以通过降低生产、运输方面的成本,实现农产品的物价稳定。 2、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可以对国内货币起到收缩作用,但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已经经到达理论的最高限,上升空间已经很有限,但是存款准备金率是非常强大的工具,对信贷有急剧收缩作用。提高利率的政策对银根的收缩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因为利率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成倍收缩。所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都将对货币的供给产生较大影响。效果较为明显。 3、汇率政策 我国应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幅度,适度放松对汇率的管制。以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应该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下,制定适当的政策。2007年5月21日起,国家规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动区间浮动从上下0.3%扩大到上下0.5%,但这并没产生抑制流动性的效果。2008年,汇率的波幅可以逐渐放宽到上下0.8%到1%的范围。通过对人民币波动范围的控制,使投机动力逐步减少。 4、政府妥善引导通货膨胀的预期 一方面应建立健全价格监督机制,通过不断地公开政策信号对通货膨胀预期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完善国际热钱流动控制机制,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防止热钱流入。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参考文献: [1]李长密.通货膨胀风险预期分析及宏观经济调整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0(04). [2]方平.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调控策略研究[J].西部金融,2010(07). [3]苏 芳.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时变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05. 2011.10 141

浅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现状

浅谈通货膨胀及其在我国的历史和现状 ——金融11级2班郭天资 摘要:通货膨胀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经济现象,而新中国从成立以来一直在间断地受到其影响。在我国的不同时期所发生的数次规模较大的通货膨胀都分别与其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我国再次遭遇到通胀压力,我们应从其本质入手分析,并针对本次通胀的特点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关键字:通货膨胀危害成因综合背景应对措施 (一)通胀现象的表现、危害及其成因 事实上,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西方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也一直在争论不休。其中大致可以分为“货币派”和“物价派”两个派别。其中“货币派”认为通胀即为物价的普通上升,而且这种上升正是由于货币过度供应引起的。而“物价派”则主张以一般或总物价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胀。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便曾指出当达到充分就业后,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引起的有效需求的增加已没有增加产量和就业的作用,物价便随货币供给的增加作同比例的上涨。但无论如何,通货膨胀的具体表现一般即为货币过多,供应量超过了经济运行客观的需要,致使货币贬值,从而引发物价飞涨。 通货膨胀百害而无一利,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于人民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通胀会引起货币实际购买力降低,即由于工资上

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因此消费降低,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下降。此外通胀还会引起工资上涨,这便使得人们被动进入了更高的纳税档次,而实际收入反而降低。在宏观经济方面,一来会使得国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使出口受阻;而来也会使得居民消费投资下降,从而国民收入下降。 此外,抛开通胀在经济上的影响不谈,这一现象同时也有着很大的道德危害。在通货膨胀期间,由于人们在经济上收到负面影响,生活水平普遍降低,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更多地关注自己在经济方面的获得。为了达到原有的生活水平,人们便会更多地倾向于一些投机性的投资及借贷,而这样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经济危机。近年来影响世界的美国次贷危机也受到了这类因素的一定影响。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有可能会从道德上腐蚀人们的心灵。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即为货币供应过多。而在更根本的层面,又具体分为不同情况。譬如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失调、供给不足、预期不当或本身体制因素等。需要注意到对于某一次具体的通货膨胀其成因未必是单一的,更多时候通胀是由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所导致的,需要综合各个方面,做出更加全面的分析。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通胀现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致上共经历过五次较大规模的通货膨胀。第一次大规模通货膨胀发生在建国初期(约1949——1953年),当时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要了解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就要先知道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大于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作者认为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通货膨胀,而本文就将从通货膨胀的发生、影响、原因及应对策略几个方面来论述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问题。 【关键字】:通货膨胀游资炒作总需求总供给 有些人还是有疑问:我国现阶段社会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那就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吧。 2010年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85亿元,同比增长18.6%,比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13亿元,同比增长18.3%,与1-9月份持平。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4.7%;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 以上数据是我从老师给的材料里摘抄整理下来的。根据数据显示,证明了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通货膨胀,而且我认为这并是温和的通货膨胀,它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而我国目前这一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政府又该有哪些应对策略呢?下面我就根据所学的知识一一地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 一、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有人说,通货膨胀就是一个神偷,他悄无声息地从你的口袋里偷走你的钱。如果一个社会正在经历着通货膨胀,那每个公民和经济中的其他经济单位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目前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论中国当前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

论中国当前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 核心提示: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社会各方面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也不断暴露出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现阶段的投资需求不断的扩张进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也别是房地产投资的过度扩展;进出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推出而带来了我国外汇储备量的加速...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社会各方面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也不断暴露出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现阶段的投资需求不断的扩张进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也别是房地产投资的过度扩展;进出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推出而带来了我国外汇储备量的加速增长;货币流动性过剩导致信贷扩展并且即使使用存款准备金率也难以达到收缩这些流动性的目的。而根据一般的经济学原理,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会推动我国的物价上涨,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通货膨胀问题成为一大焦点。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对策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对于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 主要有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简称cpi)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等指标。我国较多地采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主要有四种类型: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混合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另外,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 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递也是一国(地区) 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一) 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本轮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又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 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由于这些产品的产业关联度强, 其价格上涨会导致诸多产品价格(包括工资) 的上涨。 (二) 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由于去年美国次贷风暴爆发,造成全球流动性紧缩,美国为了挽救其金融机构及经济增长,向市场大量注资,同时连续多次减息,造成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泛滥,食品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但创历史新高,直接导致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三) 经济快速增长, 固定投资过热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3月份增长17.8%),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分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9%;集体企业增长11.6%;股份制企业增长18.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3%。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7.3%,轻工业增长14.7%。分产品看,发电量和原煤产量分别增长14.0%和14.6%;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8.6%和12.2%;汽车增长15.8%,其中轿车增长14.7%。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三、政策建议经济学中存在所谓“有多少目标就应该有多少手段”的说法, 即在面临多重目标的情况下, 为实现目标, 必须使用多重政策手段, 而且要掌握好“度”。鉴于我国既要防止通胀, 又要预防经济通胀转入通缩的双重目标, 以及当前通货膨胀是由诸多因素所导致的现实, 笔者认为缓和当前通胀局面应采取“一揽子”措施, 赞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配合的“组合拳”出击。(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

论通货膨胀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论通货膨胀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物价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伴随而来的是持续的通货膨胀,然而通货膨胀程度的高低一直都被作为衡量一国宏观经济是否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通货膨胀预期加大,这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虽然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防治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通货膨胀;稳定;成因;影响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绪论. (4) 1.1 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4) 1.2 本论文的主要方法 (4)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4)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4) 第2章内容分析 (5) 2.1 通货膨胀定义与形成 (5) 2.2 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5)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绪论 1.1本文的背景与意义 近来,山东等地的大白菜曝出“六七分钱没人买,只能烂地里”的消息。[1]这 点钱,还不够农民雇人收获装车的成本,很多农民只好任凭菜烂在地里。而且随着人 民币的升值压力的不断上升,外部舆论称我国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通 货膨胀,即一国的商品与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相对于某一基年而言持续上涨的现 象。[2]自2003年至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平均10.49%速度高速增长, 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62%(表一) 年份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平均10% 10.1% 10.4% 11.61% 13.02% 9.55% 8.74% 10.49% GDP增 长速度 1.2% 3.9% 1.8% 1.5% 4.8% 5.9% -0.72% 2.62% 通货膨 胀率 (表一)[3]通过表一可以看出我国的通货膨胀还是很严重的,也和人民的生活密 切相关。只有研究透彻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影响才能制度出正确的方针策略,保障人民 的生活水平。这也是该论文的意义所在。 1.2本论文的主要方法 本文将通过对通货膨胀对现阶段我国市场环境的影响的典型评价,通货膨胀的成 因,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进行相应的梳理,主要运用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有关理论 进行分析论证。[4]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通货膨胀预期加大,这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究其根源在哪 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防治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通过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形成做出阐述,然后结合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

通货膨胀与我国当前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及我国当前财政政策选择 [摘要]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现象的探讨,对通货膨胀与财政政策关系进行论述,进而探讨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结构以及需要完成的转变,总结在经济结构转型期财政支出政策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我国财政支出政策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财政支出公共财政 近几年,CPI增长率几乎达到10%以上的水平,如此剧烈的物价波动,必然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而又不至于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胀的根本原因,因此认为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唯一方法,但货币供应过多只是诱发通胀的原因之一,解决通胀问题不能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尤其在转型期的中国,引起通胀的原因错综复杂,仅仅依靠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不能有效的解决通胀问题,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加速通胀。当前形势下要注重财政政策的使用,在新形势下我国宏观政策调控的策略,应该从偏重于“抑制通胀”转变为“抑制通胀与防止衰退”并重,重新探索政策调控的最优组合点,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预见性。 一、文献综述 (一)通货膨胀定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呢? (1)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2)成本推进 腹有诗书气自华

浅谈我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 每个刚刚接触经济学的学生都会好奇,电视、报纸、网络上说的通货膨胀是怎么一回事,在学习了西方经济学的宏观部分的相关章节后,我们知道,通货膨胀指的是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我们学习到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的解释是三个方面的,一是从货币超发的角度阐释的,二是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来解释的,三是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的。 从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来看(也就是俗称的货币超发),这是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一大问题,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表示,货币的超发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财政的透支,王永利认为,14万亿资金闲置,就是货币超发的具体表现,也是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但这14万亿是超发货币的现象,而不是超发的数量,从去年的年末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发表的数字来看,在2010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来讲,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而中国的通货膨胀又有需求拉动的因素,又有成本推动的因素,从需求方面来看,由于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通货膨胀,在图像上来看,AD曲线持续向右移动,造成物价水平P上涨,但国民收入Y会增加,在我国,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常常会导致我国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出现。从供给来看,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增长。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工资的提高和利润提高造成的。在图像上来看是由于AS曲线想左移动导致物价水平P上升,收入Y下降。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厉以宁表示中国当前遇到的新问题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会造成滞涨,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凯恩斯的政策是没用的,因为凯恩斯政策对需求拉动会有用,而对成本推进是没用的。 而结构性通货膨胀指的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慢,另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慢,一些部门正在迅速发展,另一些部门逐渐衰落,一些部门同世界市场联系紧密,一些部门同世界市场没有紧密联系,而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吧,正在趋向衰落的部门及非开放部门在工资和价格问题上要向生产率提高的快的部门、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以及开放部门看齐,结果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我国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不如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当上述产业部门间的劳动生产率差距无法在短期内弥合时,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会导致低劳动生产率部门的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上涨状态,否则,没有人(或资本)愿意留在低劳动生产率部门从事生产活动(低生产率部门商品价格相对于高生产率部门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随着农村劳动力过剩程度的不断下降,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制度障碍逐渐消除,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在工资谈判中开始掌握主动,农民工工资出现了快速上涨的趋势。农民工工资上涨必然倒逼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否则没有人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而都会选择到城里打工。 通货膨胀不利于那些领取救济金退休金的人,通货膨胀对储蓄也有不好的影响,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在分配的作用。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促进作用,而如果通货膨胀率达到了8%的话,就会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会产生经济危机。 以上便是我通过对于学习了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后,对中国的通货膨胀的几点认识。

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

西 方 经 济 学 (宏观) 标题:1980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的了解专业:经济管理学院12人力(2)班 鲍泽成 2013年11月

1980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的了解 摘要: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自1980年左右前后开设共经历了 4 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最近一次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物价水平,特别是房价、食品价格水平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热钱的涌入,货币流动性过剩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应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做为宏观调控的目标,积极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强市场价格的监管,完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由流通性过剩,大力整顿金融秩序。 关键词:中国通货膨胀历程原因对策 一、通货膨胀相关概念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努力探究通货膨胀现象,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而统一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关于通货膨胀概念,在经济学文献中大多定义为:它是指在货币流通中的这样一种现象,即投入流通中货币,尤其指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以至引起物价快速上升的结果。 二、我国的通货膨胀历程和影响 (一)、1980年以来我国的货膨胀历程 我国在历史上一共有 4 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发生在 1979-1980 年。在这 2 年

期间,我国财政赤字已达到了 170 亿元,国家不得不通过增发 130 亿元货币来弥补国库亏空,1980 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 年相比增长了 63.6%,大大超过了同期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 16.6%和社会零售业增长 37.3%。自然引发了改革开发以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使物价水平空前上涨了 6%。之后通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的办法控制了本次通货膨胀。 我国历史上第 2 次通货膨胀发生在 1986-1988 年。1986 年后,随着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旧有价格体系和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又使通货膨胀再次爆发。1987 年,我国的货币供给量达到了 1454 亿,比1983 年增加了 925 亿元,增幅达到了 174%。这是因为职称评定、工资改革、基础建设的升温,乡镇企业以及银行信贷形式的大批上马,导致了货币需求的大量增长,央行采取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和百元大钞的形式应对本次货币需求增加,却导致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1988 年 3 月,上海率先对 280 种商品提高价格,相继大中城市也对商品提高价格。提高价格的商品占总商品量的 80%,平均价格增长率达到 30%,最高的上涨 80%。最终依靠政府的行政 力量解决了本次通货膨胀。 第 3 次发生在 1992-1994 年,由于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家全面放开了对过去发放票证,限额供应的商品限制,允许以溢价的形式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同时,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统一定价和指导定价的几乎所有商品都根据成本和市场需求重新订立价格。为了弥补差价,提高职工待遇,企业新上项目,对外投资,一再扩大银行信贷规模,政府也大搞开发区、开发房地产,这使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 40%,许多企业要靠“三角债”来维系生存,国内货币发行量增幅达到 35%直接导致物价普遍上涨,1993 年通货膨胀率为 13.2%,1994 年达到 21.7。 第 4 次是从 2003 通货膨胀开始算起。除 2009 年我国经济回暖等因素,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都在 5%上下波动。但我国政府为了能够使社会稳定,所统计出来的官方统计数据比较保守。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方法或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方式,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都维持在13%左右。 (二)、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如果是比较温和通货膨胀,往往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当出现低通货膨胀时,企业主看到商品价格有所增加,就会增加投入和产出,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这就增加了劳动岗位,并且在物价缓慢上涨的同时,企业主会在社会与工会的压力下增加工人的工资,工资提高了,劳动者的消费倾向也会增加。从总的角度来看,国民经济是向前发展的。但是此次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后面提到的通货膨胀均指高通货膨胀率的通货膨胀。 三、我国本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的货币流通性过剩 我国的货币流通性过剩主要是因为我国近年来的贸易顺差严重,导致国内外汇储备过多引起的。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实行以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 毕业时间:20xx年x月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摘要......................................................................................................I Abstract (Ⅱ) 引言(导言\绪论) (Ⅲ) 一、通货膨胀与CPI的基本内涵分析 6 (一)通货膨胀的内涵 6 (二)CPI的内涵6 (三)通货膨胀的负效应7 二、我国通货膨胀情况分析7 三、通货膨胀对国内居民收入的影响9 四、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10 (一)通过宏观政策调整11 (二)采取措施调整公众对通胀的预期11 (三)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保障和提高低收入者生活水平,缩小收入差距11 (四)运用财政杠杆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应对物价上涨12 参考文献13 致谢词14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之后,2002年我国走出通货紧缩的时代,开始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升,这使得我国当前面临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针对我国的情况,学术界利用不同的理论,选取不同的数据样本,对我国通货膨胀展开了多个层面的研究,得出了很多研究成果。在充分学习其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本文基于货币角度,从现象分析出发,结合理论对通货膨胀与我国居民收入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通货膨胀居民收入宏观政策 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fter two serious inflation, deflation in China in 2002 out of the era, began a new round of inflation. Along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rising consumer price index, which makes our current face huge inflationary pressures. View of the situation, the academic use of different theories, select a different data samples, carried out on various levels of inflation, the study found a number of research results. Other scholars in the full study has been the premise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paper currenc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from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combined with theory of infl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s income in China is analyzed. Key words:Inflation income macroeconomic policy 中国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导言 虽然国家近期已经宣布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稳定消费价格,并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支持。虽然这些微观调控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变市场通胀预期,不过,直接的价格控制,如限价或要求公司进行提价备案等,很可能效果不佳。比如在农产品领域,虽然今年秋粮丰收,但近期粮价仍出现上涨,这可能是受到了高通胀预期的影响。首先,在名义价格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供给方往往可以改变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而政府很难有效控制这些行为。在供给方不能通过这些方式加价,而又得不到政府适当补偿的情况下还很容易引发供应短缺。如果补偿机制设计不够完善的话,即使供应商获得“足够”的补偿,他们也可能尽量降低供应以获得最大利益。此外,如果不在其它支出领域节流,那么福利支出的增加会为实体经济带来更多流动性,从而加剧通胀压力。而近日的政策声明并没有明确表示在增加低收入群体福利的同时是否会削减其它领域财政支出。最后,在运力等瓶颈存在的情况下,优先保证某些商品的生产和供应将加大其它商品的供应压力。 一、通货膨胀与CPI的基本内涵分析 (一)通货膨胀的内涵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通常用消费物价指数(CPI) 、批发物价指数(WPI) 、GNP 平减指数等指数来衡量物价上涨的幅度。CPI 指数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居民生活价格趋势,所以常用来衡量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当实际总供给未达到潜在产出水平时,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拉动总供给,刺激经济增长。在无通货膨胀预期情况下,产品价格的上涨快于工资和其它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厂商实际利润就会增加,从而刺激生产扩大和增加就业,产生产量效应,推动投资和产出的增加。 (二)CPI的内涵 居民消费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八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