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态度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14
当代大学生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看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观点和态度。
首先,许多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代诗词、书法、绘画、陶瓷、音乐、戏曲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面貌,而且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他们愿意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推广中华文化的精髓。
其次,一些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持有批判和反思的态度。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些过时的、不合理的、封建迷信等成分,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存在冲突。
因此,他们主张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从中吸取优秀的成分,摒弃糟粕,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认识。
他们可能更熟悉流行文化和现代科技,但却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比较模糊。
他们可能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过时的、无用的东西,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相符,因此不愿意深入了解和学习。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看法和态度。
然而,不管他们持有何种观点,都需要注意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传统文化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面貌,而且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石之一。
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要注重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认识、探究及看法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调查研究前言说到传统文化,我们脑海里第一个想到谁?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孔子。
不过,孔子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
每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定义都有所区别。
老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多得保留了原本,春节,元宵,中秋等等等等。
而年轻一代犹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观念似乎渐渐淡薄,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正在迅速扩散。
每逢洋节,商场随处可见洋气息。
这就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在年轻一代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看着日渐增多的外国商品品牌占据中国市场,外国语言在人群中流行,甚至连外国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人们不禁忧心,这样下去,中国的本土文化将被至于何地,中国的传统会不会衰落?改革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然而,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命力,一代代持续传承下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
当今社会,利益成为不可或缺的生存因素,面对西方节日成为时尚的现实,众多商家争先恐后地打出节日牌,一时间,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不属于我们文化的节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传统的端午、中秋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面对这样的事实,国人纷纷呼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国家也不得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今年起,法定节假日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即是明证。
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1.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在人生态度上,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的“吾善养浩然之气”,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
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交相胜”,王夫之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
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作者:————————————————————————————————日期: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一、导言大学生不仅仅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璀璨文化的继承者。
现在的大学生纷纷要求个性,讲求流行,一味地追求新颖,而这往往也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代人心中的淡化甚至是流失。
一个国家的后备军,对别国的文化艳羡不已并且效仿践行,对本国的文化却置之不理甚至概念不清,这无疑是很可悲的。
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化是从未间断过的。
泱泱中国,历史悠久,衍生出的文化亦是十分丰富多彩,这原本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人大方地接纳着别国的文化,以此标榜自己的“与国际接轨”,乐此不疲。
他们渐渐淡忘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只知道过节时有假可放,有乐可寻,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被他们抛在了九霄云外。
这只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的种种表现中的一种,此时,探究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通过对这项课题的调查,可以大概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态度,了解并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这代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
如果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可以针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即时地采取措施。
一个人,如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人生也注定不平凡,对国家来讲更是如此。
文化对国家的繁荣兴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所能爆发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这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不然,不会有如此多的国家热衷于“文化侵略”。
总之,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希望能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结果,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尽一份绵薄之力。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在当今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栋梁,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状况,对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他们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的内涵。
例如,一些中文系、历史系的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古典诗词,对古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数家珍。
然而,另一方面,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较为浅显。
在一些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如知道一些传统节日的名称,但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却知之甚少。
对于传统艺术形式,如戏曲、书法、剪纸等,许多大学生缺乏亲身的体验和感受,甚至认为这些艺术形式已经过时。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信息爆炸,使得大学生更多地关注当下的流行文化和实用知识,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其次,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不足,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学方法不够生动有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者,家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参差不齐,部分家庭缺乏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意识和行动。
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尽管存在认知上的不足,但仍有不少大学生在以自己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
一些大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社团,如汉服社、诗词社等,通过组织活动、交流分享,传播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校园文化节上,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们展示传统技艺、表演传统节目。
然而,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传承的方式较为单一,多局限于校内活动和网络传播,缺乏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传承的力度和持续性不足,一些活动往往只是一时热闹,难以形成长期的影响力。
三、影响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因素1、个人兴趣和意识个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影响传承的关键因素。
当代大学生对待传统文化观当代大学生对待传统文化观的多样性及演变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复杂的文化环境中。
这使得他们的传统文化观在继承、发扬的同时,也呈现出多样性和演变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的背景、表现以及对大学生自身和社会的意义。
一、背景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碰撞与融合成为常态。
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国家,其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大学生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也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他们在对待传统文化观上,既有对过去的继承,也有对现代的反思。
二、表现1.文化自觉:当代大学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更明确的认知。
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因此,他们积极学习、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以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2.批判性思维:面对传统文化,大学生不再是一味的接受,而是采取批判性的态度。
他们愿意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善于从不同角度审视传统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态度。
3.创新与融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学生也注重对其进行创新。
他们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科技相结合,从而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文化产品。
三、意义当代大学生对待传统文化观的多样性及演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首先,这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其次,这种多样性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减少文化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最后,这种演变性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发展,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四、建议面对当代大学生对待传统文化观的多样性及演变,社会各界应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梁磊现在的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算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在这次选修课时我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听老师讲了几节课,也观看了譬如孔子,孟子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之类的影片,所以,我就现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浅薄的认识以及我最近参考的文献浅显的说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说中国传统文化之前要先阐明一下文化。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
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总是处于不断产生,又不断淘汰的过程中。
因而,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而闻名。
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的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不管是浩如烟海,举世无双的文化典籍,还是瑰丽无比,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抑或是灿若星辰,光芒四射的文化名人。
中国传统文化,以她博大的胸怀,收容着万事万物;以她崇高的精神,荡激着世间百态;以她完美的身姿,展现中华的雄浑;以她最顽强的生命力冲破岁月的湮没;以永远不朽的生机和活力,焕发青春,震撼世界。
五千年的历史,弹指间灰飞眼灭,历史的车轮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了长长的车辙,然而,传统文化却没有随风而逝,而是,在车辙下却被碾得熠熠生辉。
学术界比较赞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时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她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
学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通用6篇)学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要义,时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
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后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把前一时代的优秀思想精华继承下来,而且有新的补充,发扬光大。
在新的时代,爱国主义的传承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经过世世代代的沉积、凝集、升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总是围绕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中心。
三、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
四、学习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礼仪道德的培养礼仪道德,是贯穿于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础。
而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道德,又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主要因子,几千年来,人们一切生命活动,皆以其为基础。
“内修外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就死其犹未悔”等等。
这种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大学生自身品格,有着重要意义。
学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2今天参加学校疏帘淡月汉服社办的中国传统知识竞赛的决赛,虽然只是一个很小很不值一提的活动,本来也是抱着分享不去争什么的态度去的,但是之后却是因为现场的情况气氛还有各种问题把心情搞砸了,最重要的,想想,可能就是言不尽意与词不达意都是让人很痛苦的事情。
每个部门或者社团承担一个活动要办好都不容易,我也曾经这么过来的,所以那些小问题可以忽略,只是希望,大家,尤其是作为志于传播传统文化的同学们,记得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篇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凝聚和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要厚植文化沃土,扎下稳固根基,保护传统文化,营造浓厚氛围,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文化是历史的索引,要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人类得以栖息的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文化与文明,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篇章,是古代智者先人的智慧结晶,是老祖宗留给后辈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习优秀文化可以催人奋进,亦可以发人深省,我们可以顺着文化这条索引找寻心灵慰藉和奋发向上的力量。
要在学习中坚持辩证的观点,既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留住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又要对传统文化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出新,不断探索新时期下文化发展的思路与方向。
文化是思想的牵引,要把稳中华儿女精神之舵。
文化是一种内生动力,它对人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可以幻化成文字、诗歌、舞蹈、歌曲等各种形式,陶冶情操、怡情养性、补充能量、凝聚共识,是人类的心灵导师。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始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共同的文化牵引。
民族文化能释放出“强磁场”,汇聚成“大能量”,将亿万中华儿女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为中华儿女点亮心灵之灯、把稳精神之舵、照亮前行之路。
文化是时代的显照,要推动文艺创作大放光彩。
文化的传承既要回望过去,也要立足当下,文化创作要紧跟时代节奏,反映当下的社会生活与人间百态,与时代同频共振。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要时刻秉承“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弘扬社会主旋律、倡导社会正能量,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传统文化大学生发言稿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体会。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每个大学生不容忽视的重要素养。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和冲刷下,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呢?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首先,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独特标志,是我们文化的根基。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包括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等。
这些文化形式不仅代表着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承载着我们民族独有的情感和价值观。
正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存在,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身份和根源。
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从心底里热爱传统文化,努力学习和传承它们,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手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其次,传统文化是我们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伦理和家庭伦理的规范,对我们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要守礼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只有坚守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才能让我们大学生在大柔软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定力和方向感。
再次,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常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传统文化,更不能对传统文化抱有轻视和疏远的态度。
相反,我们应该自信地展示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和创造力。
无论是中医药文化、武术文化还是茶文化,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因此,我们大学生要以传统文化作为一个突破口,将其与现代科技、现代艺术等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传统文化的体会和感悟。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曾经也对传统文化有过误解和疏离,觉得它们过于古老和守旧。
大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心得感悟精选五篇大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心得感悟精选五篇【一】通过我院开课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离我们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
是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
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
哈韩、哈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我们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历史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
但是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
有段时间,我学习了关于《孝经》的知识,父母在最初的时候给予了我们生命,然后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我们用勺子和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扣扣子,教我们洗脸,等教我们学会了所有东西时候,我们首先回报给他们的是顽皮和顶嘴,我们忘记了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那些日子,我们忘记了父母是怎样把毕生的心血一点一点的传输给我们。
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调研报告及反思
现在是21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和新的进步,大学生
也是受益者,他们拥有丰富的新思想和文化审美,在他们的身上也融合了西方文化的一些
元素。
面对发展的新挑战,大学生是如何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次调研旨在梳理大学生
认知传统文化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育规划,为大学生文化熏陶和教育提供更全面的
帮助。
为了有效地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学科的500名大学生进行了个人访谈,
以问卷形式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以找出答案。
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传
统文化的认知度虽然有所提高,但认知广度不够,程度上存在差距。
77.4%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重要意义: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帮助人们认识自我;60%认
为传统文化具有宗教属性;45.4%认为传统文化对建构现代社会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打破
现代社会的个人主义和片面发展;另外,76.4%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的应用性强。
实际情况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依然处于一定水平,存在一定的程度差距,因此,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还有待加强,应该强调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社会
价值和实用性。
如影响自我认知、打破片面发展、推动现代社会社会化等,以及能够增强
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性格以及国家文化创新等功能。
此外,也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实
际需求,注重营造一个了解凝聚、欣赏分享的氛围,丰富学生的文化审美。
只有这样,才
能有效的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文化观念,使其更加理解和尊重历史传统,为人格塑造做出贡献。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并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备受关注。
一方面,当前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呈现出一定的积极趋势。
随着历史学科的普及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加强,许多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校园中,一些高校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促进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一些高校还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入体验传统文化,并且通过文化节庆、书法绘画、古代服饰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知。
这些举措使得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逐渐增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调查显示,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和浅薄性的情况。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水准,缺乏深入挖掘和详尽了解。
有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漠视甚至排斥,认为其与现代社会风格格格不入,从而导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
一些高校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也存在问题,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片面、教学方法单一等情况,给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对象为来自不同高校的大学生,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对相关课程和活动的评价等方面。
通过对这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学生表示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基本内涵和特色。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高校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认知状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
他们面临着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传统文化认知的淡化,因此对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查方式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从数量上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一般认知水平,访谈则更多地从个体经验和观点出发,深入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深度。
三、调查结果分析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认知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得知,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认知程度并不高。
有超过60%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只限于一些表面的知识,比如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
而对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思想理念等了解较少的比例更是高达80%以上。
这说明高校大学生在传统文化认知上存在着较大的缺失,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引导。
2.传统文化认知的来源和途径在访谈中,许多学生表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学校的相关课程和一些节日活动。
这些途径往往只是传统文化的皮毛,很难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少数学生表示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来了解传统文化,但这部分学生占比较少,说明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还有待加强。
3.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在访谈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持有比较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珍惜和传承。
但是更多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持比较冷漠的态度,认为传统文化过时陈旧,与现代生活脱节,缺乏吸引力。
这种态度的存在说明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导致了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和偏见,需要引导和教育。
大学生传统文化课心得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门独特而丰富的学科,逐渐在大学的教育体系中得到了重视。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能够参加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与探索。
在这门课程中,我收获良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课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的窗口。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
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伦理道德、礼貌规矩等,这些价值观对我们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孝道”等,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和处世态度上应当秉持的原则。
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些价值观的积淀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对待他人,更加明白家庭、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
其次,传统文化课加深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欣赏和理解。
传统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无论是诗词、散文、戏曲还是小说,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智慧。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诗经》等,通过分析其中的情节、角色形象和语言表达,我对这些作品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使我在阅读和欣赏传统文学作品时,能够更加容易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传统文化课对培养我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我对传统艺术的美感和审美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我以前的认知中,传统艺术常常被人们认为是陈旧、古板的象征,然而在课程中,我发现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
古代音乐的婉转高亢、传统绘画的气韵生动、书法的流畅美丽,都使我的审美境界得到了提升。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令人陶醉,更是激发我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欲望。
最后,传统文化课还帮助我认识到自身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重大。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明白了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如何在新时代下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课心得(通用5篇)传统文化课心得篇1传统文化课心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哲学思想、文学经典等多个方面,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老师通过引导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潜力,并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
此外,学习传统文化也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白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并更加自信地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
总的来说,学习传统文化对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这个世界,并且更好地认识了自己。
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传统文化并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行为,而是一种内心的追求和体验。
我相信,在未来,我会更加坚定地走在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并且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传统文化课心得篇2传统文化课心得学习传统文化,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深化了我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
首先,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得到了全新的诠释。
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传统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伦理、道德、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我深深体会到,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们的历史记忆,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它引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其次,通过学习,我对自我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认识到,传统文化中强调的谦虚、勤奋、诚实等品质,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哲学。
我明白了,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再次,学习传统文化也让我对现代社会有了新的认识。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和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有许多相通之处。
比如,诚信、公正、尊重、和谐等,都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
最后,我明白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也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生活。
我意识到,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趋势,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地位逐渐受到挑战。
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1.对象选择: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了10所不同地区的大学,每所大学抽取300名大学生作为参与者。
2.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参与者的意见。
3.调查内容:问卷包括了关于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传统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1.传统文化认知程度在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调查时,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相对了解较少。
其中,有65%的大学生表示只对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仅有2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
这一结果可能与现代教育体系的变革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有关。
2.传统文化价值观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而言,调查结果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约有4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持有积极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也有将近3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过于保守和僵化,无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3.传统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传统文化,并对其地位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有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较少接触传统文化,仅有个别的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活动。
这主要受到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多样化的影响。
4.对传统文化的看法调查结果还表明,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可以为人们提供思想启示和精神寄托。
但同时,也有近3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应该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创新和转化。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汇总5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
通过视频学习,在老师的讲授中我认识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之中。
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民族精神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确良好习惯。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做的处于逆境能坚强面对,处于顺境不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
优秀传统文化高扬生命意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
如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终极关怀,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以强烈的生命意识来通透死亡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这种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人生冷漠症”,又能高扬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当代学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颇是微妙。
高校学子对传统文化既有模糊的了解,又有更多的敬畏之心,正如《论语》里“礼之用,和为贵”,如果能坚持谦逊、恭敬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学生们往往也能融入某种传统文化之中。
虽然,在全民习惯的要求下,他们也容易淹没在近代社会的大潮之中,但其实,他们也都在寻求一种回归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传统文化无可否认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个时代对它自身人文精神的所有
追求和理解权威。
从一个时代所推崇的思想道德可以引发后代心灵深处的共鸣,而学生们也正是处于这样一种洗礼之中,他们更愿意去更深的解读、尊重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
当然,说到当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现有的认知也有明显的转变,以弘扬
中华文化的传统礼教,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在发挥其当下的话语权,在当下社会中最受益人无疑是学子。
一些大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社团也积极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甚至有一些大学提倡弘扬中华文化,力求建设现代传统文化文化思想和教育方式。
学生们也在真正融入到每一个传统文化中,去感受传统文化中的力量。
多
姿多彩的传统文化中蕴含了源远流长的智慧,正是这股智慧,使得许多学子在一起志存高远,积极探索、拥抱古往今来的传统文化。
只有走近传统文化,才能真正理解它的营养丰富的内容和古老的真谛,去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豁达智慧。
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既不等同于对它的崇尚,也不等同于无视它,
他们只是更加开放和深刻,希望从中寻找自身个人价值,以及解决当下问题的新思路。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 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采用总体描述和抽样调查的方法, 展示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的现状, 分析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情况. 同时对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希望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有一定帮助,并通过此次活动唤醒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认知、大学生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些大家耳熟能详,而谁又能给出准确理解?对于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御,酒令,歇后语等中华传统文化又会怎样呢?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根基,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 青年一代,当出生时,就已经处于文化的断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么不了解, 要么有严重的误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又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体验,这极为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 我们进行此次调查,旨在唤醒大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出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就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大学生作为当今时代的中坚。
二,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及重要意义1. 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也包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既包括中国古代教育,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既包括中国古代艺术,也包括中国古代史学;既包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包括中国古代宗教与中国古代哲学。
2. 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探索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中国当代与未来的文化建设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当代和未来中国文化建设和创新,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诚信的高尚情操。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导语:自21世纪以来,社会上不断掀起传统文化讲座之风,传统文化的教育也不断在我国重要会议上因此广泛讨论。
中国传统文化备受争议的今天,大学生对此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呢?因此,我们小组以“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为论题展开调查,希望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组成员:
120630106杨雨彤
120770126安秀利
130750317蔡楚洁
130690324蒋胜敏
前期工作
问卷制作:蔡楚洁、蒋胜敏
问卷推广:蔡楚洁、蒋胜敏、杨雨彤、安秀利
后期工作
数据分析:杨雨彤、安秀利
导语和建议:蔡楚洁
整理与补充:蒋胜敏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调查途径:网络调查问卷调查时间:2015年4月问卷份数:118
数据与分析报告
一、调查人员组成及比例如下各图所示:
二、关于繁体字怎么念?的问题
这个字,不是图案,而是文字。
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文化味浓,这个字确切字型正规字典里查不到,辞海里也没有,外地人更不认识。
Biang biang面(打不出这个字,所以只好用拼音/图片来替代)是陕西名特小吃,也是陕西八怪之一,这段巧妙幽默的“biang”字组合,概括biang biang面的产地特性,食者感受、制作工艺要领,原料、调料、做面人辛勤操作,秦人性格气质,心底宽长,有棱有角,大苦大乐的爽快精神,引出陕西人为之自豪的饮食文化。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的同学也都认识这个字或许有部分人是恰好蒙对的,有些的确是认识。
但是,我们想像一下,如果在以前网络没有如此发达迅速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认识这个字呢?其实,我认识这个字也是个偶然,在家看美食节目时认识的。
由此,我们可以想像信息网络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它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视野以及对事物的认知。
而现代生活中,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享受生活的关注也日益扩大,美食成为吊起年轻人胃口的一大噱头,由此我们可以以网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制作出更多关于传统美食的节目,以美食为媒介推广传统文化。
三、关于大学生购买纸质书籍的问题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有62.71%的同学有购买纸质书籍,并且很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然而仅仅有0.85%的同学认为现在已经有电子版的书购买纸质版是没必要的。
而剩下36.44%的则处于中立态度。
首先,作为一名纸质版书籍的爱好者,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调查结果还是比较可观的。
毕竟有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喜欢传统的纸质书籍,电子书虽然便宜又方便,但是它必须借助于电子设备才能被我们所领略,让人感觉伤神又伤脑,也容易让人分散注意力。
纸质书籍就不会这样,当你深陷一本书时,一页一页的翻过去,白纸黑字蕴含的味道自然而然的散发着,没有微信、QQ的打扰,没有短信、电话的打扰,何尝不是一件安静又沁人心脾的美事。
因此,我个人还是提倡大家多看纸质书籍,当然也不是完全排斥电子书,有些电子书确实很方便,当你在乘车等时可以使用电子书,方便又省事。
四、对大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9.15%的人至少是知道我们中国是有这四大名著的,猜想那0.85%的人(1个人)应该不是中国学生吧。
作为中国人都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肯定是所有人都听说过吧。
绝大多数人(73.73%)的同学都略有涉及但研究不深。
但15.25%的同学全部都读过并且很感兴趣,说明在校园里,还是有许多人看过四大名著的,也有部分同学对其爱不释手。
没看过的同学位居少数。
但根据学生所处年级进一步分析(如下图)我们得知:
(一)首先,通过参与调查学生在读年级结果显示分析:
大四的同学及研究生都有看过四大名著,其比率为100%。
大四的同学都是略有涉及但研究不深,然而研究生一半的同学都有读过,且很感兴趣,而宁一般略有涉及但研究不深。
其他各年级比例各有不同,但有看过的同学各年级都占了绝大多数。
而且从大一到大三比例依次升高。
由此可见,对于四大名著的阅览与年级存在着一些关系,可能与同学们的课业及时间有关联,大一大二的时候课程较多,时间不充足等;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心智的成熟,到大四乃至研究生时想提高自我修养多看些书的欲望和需求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充分,因而了解率也上升了不少。
(二)性别与四大名著之间的关联:
根据如上统计图可以看到,男女生对四大名著略有涉及没有深入研究的比例相比差不多,然而都有读过并且很感兴趣的男生占参与调查男生比例的23.8%,其比例刚好是女生占参与调查的女生的(11.54%)两倍。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男生对于四大名著的兴趣远超于女生。
然而,社会普遍认为的女性应该是温柔的贤良,持家有道,符合中国传统对于女性的定义,女性从小所受的教育以及成长环境也多少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符合传统观念的淑女形象一直受到广泛的赞扬。
为什么女生对四大名著的关注反而少于男生呢?我们认为,这与现代媒体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女生对韩剧美剧的喜爱广为人知,俊男美女的视觉吸引力和跌宕起伏的剧情毕竟是点燃快节奏生活激情的催化剂,从这个角度上厚重保守的传统文化就脱离了年轻人的关注焦点。
我们希望会有更多的抓住年轻人眼球的弘扬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和影视作品登上舞台,例如在年轻人喜爱的游戏中加入文化元素或者邀请当红明星担任传统文化传播大使等活动。
这样符合
年轻人口味的宣传方式也许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提供机会。
五、有关大学生对古代经史子集、古典诗歌的调查研究
上图显示:有57.63%的同学会偶尔翻阅中国古代经史子集等书籍,只有8.47%的同学对其爱不释手。
而32.2%的同学则敬而远之,而剩下1.69%的同学对其感到深恶痛绝。
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对于古典诗词的喜爱远远超过了古代经史子集。
比较多(27.97%)的同学非常喜欢古典诗词,并且大多数(64.41%)的同学也觉得偶尔看看还是可以陶冶情操的。
只有少数同学认为古典诗词已经过时,更喜欢现代诗歌。
结果同样显示,男生对于古典诗词的研究及喜欢超过女生。
相较于经史子集来说,古典诗歌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童年时女孩子跳皮筋的歌谣中甚至也会有古诗词的影子,因此,古典诗词的推广在年轻人的群体中会更为简单有效。
我们建议在学校内多开展诗词赏析的选修课程,支持相关社团研讨会的活动开展,例如举办古诗词创作比赛的活动,让才子佳人在切磋中更贴近古代风韵的美。
六、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所学专业的影响:
图1:传统文化对专业的影响
图1-1:传统文化对专业的影响
根据图1结果显示:91.53%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有22.88%的同学认为对自己专业的帮助很大。
根据图1-1进一步分析可得,文科生和理科生还有其他类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对专业的影响居所,认为帮助很大的专业是文科但差别不是很大。
所以,整体而言,基本上绝大多数的人对于传统文化还是比较重视的。
艺术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很容易理解的,中国元素在设计作品中的展现往往使作品大放异彩,对专业的帮助很大。
而传统文化对于理科生来说就截然相反了。
而理科生却是大学生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因此,在理学院中开展重视传统文化的讲座等活动非常重要。
改变理科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误区是任重道远
的工作,我们希望可以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七、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图二:对学校所开文化课的态度
图三:对传统文化抱有的态度
图四: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就图二、图三和图四所言,还是有很多同学希望学校能够多开几门文化课,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让大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几千多年的优秀传统精髓。
80.51%的同学也赞同大学生应该广泛关注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
84.75%的同学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更多的学习和深入的了解。
图五:对传统文化不了解的原因
根据图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大多数同学认为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是学校的不重视以及个人爱好的不同,当然后者是一个比较中立的参评。
但究其主因,我们觉得还是学校乃至社会和国家的不重视,以及没有相关的学习辅助。
正如我们所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光靠学生们自己翻阅书籍又怎么能够融会贯通?或许,我们也该想想: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个大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不了解,怎么说得过去呢?可现在这样的问题似乎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不论如何,我们还是希望国家和社会能够重视起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校也能够切实付诸于行动,让孩子们能够从小接触和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然而,要做到这些可能会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终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还是有很大潜力的,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作为中国文化传播者的担当。
网络,影视等媒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希望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有实质性的工作进展。
另外,学校作为培育祖国人才的聚集地更应该重视起传统文化在整体教育中的重要性,增多相关课程的设置,支持相关社团活动的开展,学校的支持会给传统文化爱好者带来有力的支持和希望。
另外,我们希望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或其他有效方式增加纸质书籍的流通,让文化传播不再受社会阶层的限制,让传统文化更接地气,流进千家万户。
最后,我们对所有认真填写过此次调查问卷的同学表示十分的感谢,没有你们的配合就没有这篇调查报告产生。
同时也十分感激大家对我们调查问卷的建议和留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一些不足之处还请大家谅解,下一次我们努力做到更好!
2015.4.23
全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