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引发脑溢血的原因是什么

引发脑溢血的原因是什么

引发脑溢血的原因是什么
引发脑溢血的原因是什么

引发脑溢血的原因是什么

脑溢血发病急骤,往往没有什么先兆。病人可突然感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无力,甚至跌倒在地。目前世界逐渐步入老龄化,脑溢血已成为一较为广泛发生的急症重症,我国每年因为脑溢血死亡的患者约占全部疾病死亡的20%左右,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导致脑溢血的原因很多,但高血压病是最重要的可变性危险因素。

1、高血压病:高血压是脑溢血最主要的病因。脑溢血的发生是在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内穿通动脉上可形成许多微动脉瘤,主要分布在大脑基底节的豆纹动脉、桥脑、大脑白质和小脑。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出血。或由于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穿通动脉管壁中的内膜发生玻璃样变性或纤维样坏死,在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2、脑血管淀粉样变(CAA) 又称“嗜刚果红血管病变”,异常的淀粉样物质选择性地沉积于脑皮质及软脑膜的中小动静脉的中膜和外膜,年龄愈大愈好发。由于脑皮质和软脑膜易发生脑血管淀粉样变,故该病变所致的脑溢血总发生于脑叶,大脑半球深部组织、脑干和小脑很少受累。CT片上表现为不规则斑点状高密度阴影为其特点。

3、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它们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但也有出血后破入脑实质内形成脑内血肿。

4、颅内恶性肿瘤:如胶质瘤、转移瘤、黑色素瘤等,发生肿瘤卒中时可形成脑内出血。

5、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友病等。

6、抗凝剂和纤溶剂:如用肝素或阿斯匹林治疗亦可引起脑溢血。其他病因有:动脉硬化、各种脑动脉炎、出血性脑梗死等。

脑溢血后遗症引起的原因:

一、过饱进餐和进食过分油腻的食物能使血液中的脂质增多,血液循环加快,血压突然上升,因而可导致脑出血后遗症。这就是脑溢血后遗症主要病因之一。

二、寒冷气候,冬天天气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夏季天气转热、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的缘故.但是夏季中暑,出汗增多也会促发脑出血后遗症。这也是脑溢血后遗症主要病因。

三、情绪激动也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引起脑出血后遗症。由于担负任务过重,精神极度紧张心脏或长途旅行和过于胃癌疲劳,极易诱发脑出血。

四、过度疲劳和用力过猛会引起血压升高,成为脑出血后遗症的诱因。

五、精神刺激,多次由于过分激动,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增加,心跳加快,血管急剧收缩,诱发血管破裂。

六、不良生活不会习惯,如酗酒、暴饮暴食、饱食后沐浴等。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4818385193.html,/nyxhyz/2014/0807/190501.html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定义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 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扫描或脑MRI 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一般较高,80%患者在发病6h后,脑脊液呈血性或黄色,但腰穿脑脊液清亮时,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术前应给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有颅内压增高或有脑疝的可能时,应禁忌做腰穿。 2.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脑疝,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

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发病原因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血液病脑外伤抗凝或溶血栓治疗淀粉样血管病等引起的脑出血根据病因分类如下 1?根据血管病理常见有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AVM)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脑膜动静脉畸形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等 2?根据血流动力学有高血压和偏头痛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3. 其他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4. 原因不明如特发性脑出血 此外有些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的诱因:①血压波动:如高血压患者近期没有服用降压药物或生气着急等引起血压增高以收缩压升高尤为重要②脾气急躁或情绪紧张:常见于生气与人争吵后③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④过分疲劳:如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排便用力运动 (二)发病机制 1脑出血的发生机制 在发生机制上实际上每一例脑出血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而可能是几种综合因素所致高血压形成脑出血的机制有许多说法比较公认的是微动脉瘤学说一般认为单纯的血压升高不足以引起脑出血脑出血常在合并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发生 (1) 微动脉瘤破裂:因脑内小动脉壁长期受高血压引起的张力影响使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动脉瘤其直径一般500卩m高血压患者的脑内穿通动脉上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多分布在基底核的纹状动脉脑桥大脑白质和小脑中直径在100?300卩m的动脉上这种动脉瘤是在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囊状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这种囊性血管容易破裂造成脑出血 (2) 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坏死: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直径100?300卩m小穿通动脉管壁内膜起到损害作用血浆内的脂质经损害的内膜进入内膜下使管壁增厚和血浆细胞浸润形成脂肪玻璃样变最后导致管壁坏死当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3) 脑动脉粥样硬化:多数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膜同时存在多样病变包括局部脂肪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或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长和钙沉着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发生脑梗死在大块脑缺血软化区内的动脉易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坏死病灶 (4) 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薄弱:大脑中动脉与其所发生的深穿支-豆纹动脉呈直角这种解剖结构在用力激动等因素使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下该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2. 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1) 主要病理生理变化: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其周围组织在血肿形成30min后出现海绵样变性;6h后邻近的脑实质内随时间变化由近及远有坏死层出血层海绵样变性及水肿等 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这些变化除了机械压迫外主要是血浆血球成分如血红 蛋白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等起着重要作用

各类脑出血常见临床表现

各类脑出血常见临床表现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脑出血的分类决定了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预示着疾病的预后,对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多根据出血部位分类,介绍如下: 一、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 位于基底节。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 状核头出血等。 1、壳核(内囊)出血: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 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 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 感觉障碍等。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 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 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 2、丘脑出血: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 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特点除与壳核出血类似的症状如偏身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等,可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淡漠等,还 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由 于位置靠近第三脑室,丘脑出血症状容易反复,还易出现持续性顽固高 热等症状。 3、尾状核头出血:较为少见,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脑室,出现急性脑积水症状如恶心、呕 吐头痛等,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偏瘫症状,临床表现可与蛛网膜下 腔出血类似。 二、脑桥出血: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脑桥是较为重要的生命中枢,这种类型的出 血病情相当危重,大于5ml的出血即可出现昏迷、四肢瘫痪、呼吸困难 等症状,还可出现急性应激性溃疡,出现中枢性顽固高热等,多数病 人在发病后不久就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常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 脑桥出血因极为凶险,治疗率及治愈率均较低,属于一种危重的脑出 血 5、小脑出血:小脑位于后颅窝,出血大于10ml即有手术指针。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左右, 发病后可出现小脑功能受损表现:眩晕、共济失调,患者可出现频繁呕吐、后枕部剧 烈疼痛,一般不会出现肢体偏瘫症状,小脑出血量较大时刻出现脑桥受压 影响呼吸功能。小脑蚓部(双侧小脑半球中央部位)出血后血肿可压迫 四脑室影响脑脊液循环,短时间内出现急性脑积水,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6、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较为少见,多见周围部位出血破入脑室。原发脑 室出血症状较为明显,如突发头痛、呕吐、颈强直等,大量出血可很 快进入昏迷症状。

脑血栓脑出血的原因

脑血栓脑出血的原因 脑血栓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你知道造成脑 血栓出血的原因是什么吗,相信你曾经一定听说过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身边的某位老人突发脑中风瘫痪了,为所谓的中风其实就是脑血栓的一种,而脑血栓出血,其实就是指大头颅内部出血,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的话就可能造成偏瘫,一般这种情况造成的偏瘫,后期很难恢复,其实通过治疗可以康复,但也很难与正常人相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造成脑血栓脑出血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吧! 一、脑血栓的病因 1、血管病变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脑小动脉硬化有诱发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血管的改变是引起脑血栓病因。此外,血管发育异常、结核病、脑血管畸形等血管的其他病变也是引发脑血栓的原因,所以大家应注意血管的其它病变。 2、血液动力学改变

脑血流量的调节也是引起脑血栓的原因,而血压的改变又影响着脑局部血量。当平均动脉压低于一定千帕时,再加上血管本身存在的病变,管腔会变得狭窄,其会丧失自动调节功能,最终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 3、血液成分的改变 血液中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含量增加也是导致脑血栓的原因,这会增加血液粘度,导致血流速度减慢。此外,很多常见血液病,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和各种影响血凝固性增高的疾病也是此病的诱发因素。 4、生活习惯 不健康、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过多摄入高脂、高糖类食物,长时间静坐、缺乏体育运动,熬夜工作或通宵工作等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脑栓塞疾病的发生。 二、脑血栓危害

同侧上、下肢的瘫痪称为偏瘫,为一侧锥体束损害所致,是最常见的瘫痪形式,也是脑血栓最常见的症状。那么,脑血栓为什么会引起偏瘫呢?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支配身体运动。以某人站起来想调换电视频道这一简单动作为例。他厌烦了体育节目,想看文艺演出,决定作出之后,开始付诸行动。首先,他将手中拿着的啤酒放在桌子上,接着,手按沙发扶手站起来,并向电视机走去。为了顺利地进行这一个接一个的动作,必须做到手、脚和躯干肌肉的协调运动。命令从运动中枢发出后,脑的各部为顺利进行运动而开始协调工作。而且运动正在顺利进行的信息又从手、足等部位反馈给脑,以便随时进行调控。人体每天都要进行千百次诸如此类的动作,这就必须通过位于头颅中的"超级精密电子计算机"--大脑的调节方有可能。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半球支配左侧身体的运动。因此,左侧大脑半球发生病变后,将使右半身包括右面、右舌及右上下肢等的肌肉运动受到影响,反之亦然。脑血栓后,由于血液循环障碍,会使脑的某一特定区域发生梗塞,功能遭到破坏。左侧大脑半球的破坏,造成支配右上下肢的命令不能传达。反之,右侧大脑半球的破坏,支配左上下肢的命令不能传达,这便引起

浅析高血压病脑出血术式及手术时机选择

浅析高血压病脑出血术式及手术时机选择 发表时间:2016-04-29T14:47:23.190Z 来源:《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年11月第35卷总第21期作者:蒋峰 [导读] 泰兴市人民医院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且在6h之内进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疗效。 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兴225400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脑出血术式及手术时机。方法:将1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式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行骨瓣成形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每组患者又按照手术时间分为<6h手术组、6-24h手术组与>24h手术组。结果:C组术后ADL平均分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术后ADL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手术时间6-24h与>24h患者ADL评分均显著大于手术时间<6h(P<0.05)。骨瓣成形术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明显高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2.50%)与微创血肿清除术(5.56%),且>24h并性症发生率明显高于6-24h(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且在6h之内进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方式;手术时机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旨在为科学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2010年9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的1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120例,女74例;年龄59-81岁,平均 (72.10±4.30)岁;有明确高血压史176例;脑出血量10-95mL,平均(43.30±3.88)mL;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75例,放射冠脑白质区50例,丘脑区32例,小脑23例,其他部位14例;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级:Ⅰ级34例,Ⅱ级78例,Ⅲ级65例,Ⅳ级17例。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失语、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意识障碍与肢体运动障碍,首发症状:头痛75例,意识58例,肢体运动障碍43例,失语、大小便失禁18例。将本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行骨瓣成形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每组患者又按照手术时间分为<6h手术组、6-24h手术组与>24h手术组。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临床分级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参照文献[1]资料拟定:(1)符合第2届全国脑血管病学会关于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经头颅CT诊断确诊;(3)经病理或者头颅CTA证实,排除由于脑血管畸形而造成的脑出血;(4)排除对本研究手术有禁忌证者;(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3 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 本研究行骨瓣成形术治疗者42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80例及微创血肿清除术72例。其中,后两种术式均于血肿腔内置管引流且术后常规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凡是出血破入脑室达到Ⅳ级以上者,均另行侧脑室钻孔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每组患者又按照手术时间分为<6h手术组(n=65)、6-24h手术组(n=62)与>24h手术组(n=67)。 1.4 术后ADL评分方法 根据美国LAWTONCE及BRODY制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评分。1分:术后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2分:部分恢复至正常生活状态,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3分:家庭生活需要别人帮助,可扶杖行走;4分:卧床不起但是意识尚存;5分: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或者死亡。分值越高,表明患者预后状况越差。 1.5 观察指标 比较A、B、C三组不同手术时间的ADL评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ADL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定义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手术及不同手术时机ADL评分比较 C组术后ADL平均分显著小于A、B组(P<0.05),A、B组术后ADL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手术时间6-24h与>24h患者ADL评分均显著大于手术时间<6h(P<0.05),见表1: 2.2 不同手术及不同手术时机并发症比较 骨瓣成形术死亡2例(>24h),消化道出血3例(6-24h 1例,>24h 2例),呼吸道感染2例(>24h),肾功能不全2例(6-24h与>24h各1例),尿路感染3例( 6-24h 1例,>24h 2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死亡1例,消化道出血3例(>24h),呼吸道感染4例(6-24h 1例,>24h 2例),尿路感染3例(6-24h与>24h各1例);微创血肿清除术无1例死亡,消化道出血2例(6-24h),呼吸道感染2例(>24h)。骨瓣成形术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明显高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2.50%)与微创血肿清除术(5.56%),且>24h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6-

浅析脑出血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

浅析脑出血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 发表时间:2019-08-15T09:43:48.56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6期作者:高阳1 李英姝 [导读] 加强术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脑出血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110000 【摘要】目的探究脑出血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4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术后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0%(18/20),并发症发生率为5%(1/20),护理满意度为95%(19/20),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术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脑出血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术;后护理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1]。其发病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高发于中老年人。现选取我科收治的4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脑出血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4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7.5±1.3)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术后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术后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2.1环境:保持病室安静,避免用力排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避免声、光刺激等诱发再出血的因素。? 2.2脑出血术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所以要给脑出血患者多按摩手压处以及保持皮肤干燥清洁[2]。尤其是老年人,长期卧床还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应多给他们翻身和拍背,使痰液咳出。 2.3脑出血患者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向左右转动,应避免过度搬动或抬高头部,四肢可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翻动,每2小时一次,不必过分紧张。大小便须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脑出血的意外发生。 2.4脑出血术后患者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例如头部胀痛、针刺样痛、剧烈疼痛等,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我们会给予合理的治疗。随着脑出血病情的好转,头疼会逐渐消失,因此不必过度紧张,要学会分散注意力,如听听轻音乐等。 2.5脑出血术后应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可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脑出血目的[3]。 2.6脑室引流管护理? 2.6.1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d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淡血性。如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并出现血压波动,则提示有脑室出血,出血量过多时应急诊手术止血。发现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并且临床出现高热、呕吐、抽搐等症状时,应马上将脑脊液送检。 2.6.2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回脑室,禁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严格无菌操作,严防逆行感染,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用碘酒消毒穿刺点,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抗头部感染,引流时间开颅术后3-4天,一般不超过7天。? 2.6.3每日定时倾倒引流液,准确记录引流量,在倾倒引流液前后要对引流袋口进行严格消毒。 2.6.4严格保持引流袋无菌,引流袋悬挂于床头,高于脑室10~15cm处或遵医嘱,切不可随意移动引流袋的高度,位置过高影响脑脊液引流,使颅内压增高,过低使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低[4]。 2.6.5切忌引流过快过多,若患者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应抬高引流管位置或暂时夹闭引流管以控制引流量。? 2.6.6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打折、成角。肉眼观察在引流通畅状况下,脑室引流调节瓶内玻璃管中的液面可随患者的心跳和呼吸上下波动,波动不明显时,可嘱患者咳嗽或按压双侧颈静脉使颅内压力暂时升高,液面即可上升,解除压迫后液面随即下降,证明引流通畅。 2.6.7在给患者翻身、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夹闭并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气体进入。 2.6.8拔管护理:一般术后3~4d,脑水肿期将过,颅内压已逐渐降低,应及早拔除引流管,最长不超过7d。拔管前1d,可试行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 内压是否升高[5]。拔管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等颅 内 压高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2.7颅内高压的预防? 2.7.1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情况。 2.7.2抬高床头15~30度,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给予吸氧,降低脑血流量。合理安置患者体位,避免去骨瓣出受压,关注去骨瓣处张力情况? 2.7.3避免一切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呼吸道梗阻、高热、剧烈咳嗽、便秘等。 2.7.4遵医嘱使用镇静剂、镇痛剂。 2.7.5使用脱水剂时观察尿量及肾功能。 2.8运动和感觉障碍的护理: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爪形手,髋外翻等后遗症,恢复期指导患者积极进行肢体功能锻

浅谈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谈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1-26T16:01:03.2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王蓓蓓 [导读]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脑出血在临床上也被称为脑溢血,主要是指因为非外伤性作用使脑实质的静脉。 王蓓蓓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江苏省镇江市 212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66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仅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1%)相对于对照组(33.3%)明显偏低,而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8%),两组之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脑功能,减少患者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体会分析 脑出血在临床上也被称为脑溢血,主要是指因为非外伤性作用使脑实质的静脉、毛细血管或动脉破裂出血症状,该病往往是由于颅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等病因所致,主要和外界情志刺激过度、饮酒过量等因素有关[1]。该种疾病往往发病比较快,极易损害患者的神经系统,导致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偏瘫、意识障碍等[2]。脑出血的病情比较危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目前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一种重要危险疾病,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为了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对我院66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配合整体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6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主要表现出失语、头痛、大小便失禁、恶心呕吐、偏瘫、头晕等症状,并且通过头颅CT或者MRI检查确诊。现将66例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3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8岁,平均(53.3±2.5)岁;出血部位:2例桥脑出血,7例小脑出血,8例内囊出血,12例丘脑出血,4例其他部位出血。对照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5岁,平均(53.1±2.9)岁;出血部位:3例桥脑出血,6例小脑出血,7例内囊出血,11例丘脑出血,6例其他部位出血。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部位等相关情况通过统计学处理,两组并没有很大的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2.1一般常规护理。为患者营造一种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嘱咐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使病房内保持新鲜的空气,严格控制室内温湿度,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和干燥,而且应该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尽量减少探视,尽可能避免外界因素的一些刺激和干扰。同时,应该及时将患者口腔内呕吐物、分泌物以及呼吸道中的痰液技术清除干净,采用吸氧措施,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而且应该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使患者口角向下。 1.2.2病情观察。在护理的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以及瞳孔变化,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再出血倾向。一旦发现患者脉搏减慢、血压升高等脑疝的前兆现象,应该立即告知医生处理。假如患者排便存在障碍的话,应该待患者进食后帮助患者进行腹部按摩,这样有助于患者排便,必要的话可以给予缓泻剂或者开塞露。每隔2h应该协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扣背,适当进行按摩,避免发生褥疮。 1.2.3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的病程相对较长,极易遗留肢体瘫痪、语言不利等后遗症,很多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急躁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会导致性情孤僻,自闭抑郁,护理人员应该多和患者交流、沟通,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多关心、鼓励、安慰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后将患者的心理障彻底排除。同时,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方法、过程及其预后等情况,尽可能消除患者恐慌、紧张等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1.2.4饮食护理。患者应该多吃高热量、低胆固醇、低脂、低盐、富含维生素、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碳水化合物。若患者意识清除,可以多吃一些易消化、容易吞咽、清淡的食物,若患者无法进食,可以采用胃管鼻饲饮食。 1.2.5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肢体功能训练,每天按摩患者的患肢软组织,而且协助患者的瘫痪肢体进行被动活动,避免肌肉挛缩。若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应该指导患者先进行语言训练,可以先练习简单的单音字发音,然后再训练短语或短句,慢慢的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表达能力。 1.3 评估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我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处理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1%)相对于对照组(33.3%)明显偏低,而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8%),两组之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 组别例数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 33 2(6.1) 33(100.0) 对照组 33 11(33.3) 26(78.8) 3.讨论 脑出血极易损害患者的神经系统,遗留心理障碍、肢体偏瘫、语言功能等后遗症,通过相应的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

脑出血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脑出血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大脑是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如果大脑出现什么问题是比较麻烦的,这其中以脑出血最为常见,不过很多人对于脑出血这种疾病并不那么了解,不知道发生脑出血的原因是什么。鉴于此,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了解这种疾病。 一发病原因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血液病、脑外伤、抗凝或溶血栓治疗、淀粉样血管病等引起的脑出血。根据病因分类如下。 1.根据血流动力学有高血压和偏头痛。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2.根据血管病理常见有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AVM、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脑膜动静脉畸形、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等。 3.原因不明如特发性脑出血。 4.其他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巨针巨刺综合疗法”从此告别中风、偏瘫、截瘫后遗症 1、活血化瘀——实现“通血”能迅速软化、溶解、排出血液斑块、溶解血栓、增加血液流量,彻底改善血液“浓、粘、聚”的高凝状态,从而达到“通血”的目的。通血后,病人三高即血压、血脂、血粘都会降低,血脂一般会降低1-2个指标,中风病人能感觉头脑清醒,手和腿有劲了,站立久了也不感觉到累。 2、醒脑开窍——实现“通脑”“巨针巨刺综合疗法”系列中药中的药物成分,以人脑经脉为载体,直达大脑病灶深处,保护因血受损的脑细胞,恢复细胞的运动,抢救脑细胞达到50%以上,恢复脑神经指挥功能,从而达到“通脑”的目的。 3、舒经活络——实现“经络通”“巨针巨刺综合疗法”巨针针刺一条经络,同时系列中医中的“丹参、冰片、桑寄生”等药物成分,能打通全身气血运行通道,使脏腑、四肢、五官、筋骨、血脉等全身经络中的气骨、血脉等全身经络中的气血畅通,使瘀阻不通的经络达到修复,让大脑和全身形成整体循环。从而达到“通 【温馨提醒】经络”的目的。通络后,病人“全身经络”彻底打通后,中风病人手、脚活动都能自如,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恢复,就可以像健康人一样生活。

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的原因及处理

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的原因及处理 脑溢血又称脑出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脑出血并发症的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对脑出血的预后非常重要。脑出血的并发症常见于:发热、上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神经源性肺水肿等,现主要讨论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的原因及处理。 1感染性发热 主要由肺部感染引起。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以及异常咳嗽的患者,呕吐或口腔分泌物堵塞气管可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坠积性肺炎。此外,肺部感染还可源于机械辅助呼吸措施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的二重感染以及长时间住院引发的交叉感染等。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措施如下:①患者白天尽可能抬高床头30度,进食时则为90度。鼓励患者经常咳嗽与深呼吸,饮水不要用吸管。有明显意识障碍者应取侧卧位并将口角放低,或取仰卧位,以利咽部分泌物的排出。对昏迷呕吐患者,呕吐后应将口腔内异物用床边吸引器吸干净,以防吸入气管。②为防止鼻饲饮食返流,鼻饲速度不应过快,并须注意温度适宜,鼻饲前先充分吸痰,鼻饲后将床头抬高30度持续2小时,短时间内尽量不吸痰,以防引起呕吐。在出现胃液返流时,可适当减少每日鼻饲量,严重者暂勿进食。拔管时要注入少量气体,以免管头食物在抽出时落入气管。③加强呼吸道护理,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者必须加强口腔护理,每2~3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更应重视吸痰问题,并发肺炎患者痰多如果不能彻底吸出,即使使用大量抗生素,亦不能使肺炎得到满意控制。④严重的肺部感染造成体温高、痰黏稠不易咳出,并且意识障碍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经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窒息者,可考虑气管切开,以利排痰、气管内给药和减少经咽部吸痰所造成的黏膜损伤。⑤积极治疗脑出血,控制脑水肿,争取早期恢复意识,以利肺部感染早期控制。⑥如已有肺部感染,则必须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脑出血并发呼吸道感染多为医院内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最多见(50%~60%),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葡萄球菌约占10%,肺炎球菌较少见(5%)。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经验用药为:氨基糖苷类+半合成青霉素(广谱)或头孢菌素类;依克沙+羧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脑出血后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感染细菌多为寄居于皮肤黏膜的革兰阴性杆菌。长期留置导尿(1周以上)者应注意防止泌尿道感染,尤其是女性患者。为减少泌尿道感染应尽量避免导尿,如确需导尿时应严格消毒,并采用消毒封闭引流系统。无症状的菌尿症一般不必治疗,以免引起耐药菌寄殖。有症状者可依据分离的病原菌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多数菌尿症在导尿管拔除或加用抗生素后消除。一般泌尿道感染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氨苄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类菌素+氨苄青霉素。 2中枢性发热

浅谈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术后护理

浅谈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脑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63例脑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术后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3例中抢救成功57例,成功率达90.5%。结论:及时救治和积极的术后护理,脑出血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能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而高血压脑出血则是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它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近年来我院神经外科开展了脑出血的微创手术,并加强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现将我科自2009年7月~2010年6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63例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我院神经外科从2009年7月一2010年6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3例,其中男41例,女22例,年龄39~81岁,平均60岁。活动中发病的病例39例,安静状态下发病11例,睡眠中发病有8例,情绪激动下发病有5例,所有病人均有高血压病病史,且均经CT证实为脑出血,出血量约20~60 ml,出血部位分别在基底节区22例,其中14例血肿破入脑室。脑室6例,脑干2例,小脑10例,额叶6例,其他部位3例。其中行开颅血肿清除术49例,穿刺吸除血肿术1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例。

2 护理措施 2.1常规护理:术后收住ICU治疗,取头健侧卧位或者侧俯卧位,呼吸平稳者,常规给氧,准备好吸引器,有呕吐者将头偏向一侧,瘫痪侧在上方,随时吸出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术后患者卧床体位呈被动状态,体位护理不当就有可能导致系列并发症,如引起的颅内压增高,脑出血,心脏、呼吸骤停[1],血压平稳的患者应采用头高脚低位,抬高床头15~3O°,保持头部中立位,利于静脉回流,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各种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做好口腔、皮肤护理。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留置导尿者应保持其通畅,按时进行膀胱冲洗和尿道口消毒,防止并发症发生。 2.2病情观察及护理 2.2.1意识的监测:术后意识状态的变化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脑出血后的意识状况分级评估可以观察判定意识障碍的程度。瞳孔的观察对判断术后颅内再出血的发生和发展及定位有着重要意义。如术前散大的瞳孔术后缩小后又散大,说明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多为再次出血的可能。若能及时观察并做好记录.将为准确诊断,再次手术赢得时间,其疗效将显著提高。 2.2.2 生命体征的的监测:术后应每15-3Omin测量1次血压、脉搏、呼吸.待其平稳控制目标血压6h后,改为每1h测量1次。在观察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的变化.术后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之一。术后血压维持在150/85

脑出血考试题及答案

脑出血 一、最佳选择题 1.女性58岁,晨起跑步时觉右侧头痛,呕吐一次,左半身运动不灵,被送至医院时已不省人事,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血压达26. 0/15. 6kPa(200 /120mmHg),瞳孔右>左,光反应消失,左侧偏瘫,应立即进行何种处置最适宜() A.吸氧卜 B.静注高渗葡萄糖 C.利血平肌肉注射 D. 6一氨基已酸静滴 E.甘露醇静滴 2.男患61岁,有高血压病史,因情绪激动后头痛呕吐,言语不清右及肢体瘫已住院4周,经治疗基本痊愈,复查脑CT左基底节区高密度影已明显吸收,为防止本病再发,嘱患 者出院后最应注意的是:() A.避免情绪激动 B.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C.戒烟酒 D.控制高血压 E.经常服用维生素C及E 3.一名40多岁男子,患多年肝病和视网膜血管病,突然出现头痛和进行性迟钝,'2小时后,他出现小脑扁桃体庙的症状而死亡,对于他的灾难性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大脑内出血 B.丘脑内出血 C.脑室内出血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小脑内出血 4.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最好发部位() A.大脑皮质 B.内囊及基底节 C.丘脑D.桥脑 E.小脑 5.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破裂血管是() A.脉络膜前动脉B.豆纹动脉 C.小脑上动脉 D.大脑前动脉 E.大脑后动脉 6.重症脑出血,首选的治疗原则是() A.预防休克 B.应用脱水剂 C.控制血肿感染 D.立即输血 E.给予苏醒剂 7. 55岁女性,四小时前头痛,说话不清楚,右侧肢体无力,继之昏迷,头颅CT示:左侧 丘脑高密度出血影,血压24 /16kPa(180/120mmHg),血糖L,其病因应先考虑() A.糖尿病 B.血液病 C.脑动脉瘤破裂 D.脑血管畸形 E.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8.脑出血病久,出现病灶侧瞳孔散大,昏迷加深提示最可能发生() A.脑室出血 B.枕骨大孔疵 C.小脑幕裂孔病 D.镰下庙 E.桥脑出血 9. 48岁,女,工人,晚饭后聊天时突然头昏头痛,呕吐一次来急诊。BP23 /14 kPa(170/ 105mmHg),神志清,左鼻唇沟浅,左上肢肌力2级、痛觉消失,下肢正常,右侧正常。颈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脑出血 C.脑梗塞 D.高血压脑病 E .TlA 10.李某,男,63岁,1小时前生气时突然头痛,呕吐,右侧肢体无力,10分钟后昏迷。 人院检查:29/17kPa血压(220/130mmHg),中度昏迷,右鼻唇沟浅,右侧肢体肌力。 级,右Babinski征(十)。脑CT示左基底节区有一个直径为5cm左右的高密度影。人院2小时后,左瞳孔5 mm,对光反应消失;右瞳2mm,光反应存在。首选诊断为() A.脑血栓形成合并脑庙 B.脑栓塞合并脑病 C.脑出血合并脑庙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出血 11.男性,74岁。半小时前在工作中突感左肢无力,伴头痛,有高血压史,查体:神志清, 左侧面,舌瘫,左偏瘫,脑膜刺激征(一)。为帮助诊断,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A.脑电图 B.脑血管造影 C.头颅CT D.脑脊液检查 E.脑超声波

浅谈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818385193.html, 浅谈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治疗 作者:刘壮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 生,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方法:对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住院的16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涉及起病方式、患病年龄、并发症、病死率等方面。结果:患病高发年龄在48~68岁,死亡67例,占39.9%,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结论: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2-0063-01 脑出血是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据有关专家报道:近年来脑出血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约为81/10万,脑出血的病死率为38.43%。该病的年轻化趋势促使我们重新关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68例脑出血病人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探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共168例,男78例,女90例,男女之比为1:1.4;发病年龄48~68岁组最多。死亡67例,占39.9%。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 发病季节以春秋季节较多。既往都有高血压病史者87例,占51.79%;其中有高血压家族史者10例,占5.95%。有一次性卒中发作史者3例,占1.79%;有2次以上卒中发作史4例,占2.38%;有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发作史者6例,占3.57%。无高血压病史者81例,占 48.21%。 1.2方法 对起病方式、患病年龄、并发症、病死率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起病方式

浅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浅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12-08T11:45:14.6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作者:吴世雄 [导读] 湖北省黄冈市脑血管病医院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小动脉硬化造成的,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并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世雄 湖北省黄冈市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 438000 【摘要】目的:浅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起病方式、症状特征及发病部位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 由于小动脉硬化造成的,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并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高血压目前是一种最常见慢性病。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称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脑出血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别名脑溢血,主要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的。多见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具有起病急、发展快、早期可出现偏瘫、意识障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2]。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现浅谈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起病方式、症状特征及发病部位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26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为55.5岁。所有患者经过头部CT检查诊断其中22例为丘脑出血,8例为脑叶出血,2例脑干出血,14例内囊出血,14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有既往高血压病史的患者35例,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患者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血压调控、使用止血剂、脱水剂及营养支持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治疗,患者术前进行CT定位扫描,接着进行穿刺。等到位置确定完毕后,对确定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等待麻醉起效后,将一次性的颅内血肿粉碎针刺进血肿中心,缓慢吸抽[3]。当观察到吸抽液颜色变淡后,即刻注入3~5ml的无菌生理盐水,闭管3~5h,开管后继续引流,根据引流液的颜色判断颅内积血是否完全流出,待CT复查颅内血肿吸收完毕后将穿刺针拔出。 1.2.3 科学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进行以下科学护理: (1)时刻关注患者的血压、呼吸及心电图情况。若血压高压高于160mmHg,低压高于100mmHg时,可口服适量降压药物治疗;若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深慢、脉搏缓慢、血压上升,疑似颅内压增高时需及时进行降颅压处理;护理人员在监护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给予及时的治疗[4]。 (2)健康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情绪起伏往往较大,若并发脑出血更会影响其情绪,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很重要。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讲解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过程中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给予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所有患者都需安静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摄入。护理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防治感染。 (4)对患者的起病方式、症状特征及发病部位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1.3 判定标准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随访,按照以下判断标准,优: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良:患者恢复基本生活能力,可进行独立生活;可:患者生活还需部分依赖他人;差:患者无法正常生活,需要完全依赖他人甚至出现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12.0对此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的对比检验法,用卡方检验法对比计数资料,P < 0.05的相关资料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比较用χ2 检验,P < 0.05 的相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