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建筑问题中的高层建筑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问题中的高层建筑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问题中的高层建筑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问题中的高层建筑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问题中的高层建筑设计论文

1高层建筑结构受力问题

建筑物底面对建筑物空间形态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稳定性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建筑物是钢筋水泥等重物的砌筑而成,因此结构荷载必须能将其重量向下作用于地面,而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检测地基是否能承载所选择的结构体系中向下的作用力(如图1)。因此,在建筑设计最初阶段就需要对主要的承重墙和承重柱的分布和位置作出总体考量。竖向和水平向结构体系设计在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中设计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竖向结构体系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有两个:①较大的垂直荷载要求有较大的墙、柱或井筒;②侧向力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和剪切变形要大得多。侧向荷载与竖向的荷载相比,其对建筑物的效应不是线性增加的,而随建筑物的增高迅速增大。例如,在所有条件相同时,在风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基底的倾覆力矩近似与建筑物高度的平方成正比,而其顶部的侧向位移与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在高层建筑中,不仅是抗剪,而更重要的是抵抗变形和整体抗弯,可见,高层建筑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比低层建筑更加复杂。图1高层建筑结构受侧向荷载和竖向荷载示意(a)受风荷载示意(+压

力,-吸力)(b)在风荷载和重力荷载组合作用下结构受力示意

2高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在进行设计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对大客流量和开阔的视野空间的要求,通常在楼梯设计时是以宽大的敞开楼梯来作为主要的客流通道,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建筑防火方面的要求,高层建筑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采用封闭的楼梯间或者是防烟楼梯间,如图2。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通常采用防火卷帘来作为封闭方式,这样能够更好的达到防火方面的要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同时确保楼梯的数量和形式满足使用方面的要求,但是,这种设计方案是一种不可取的方式,在出现火灾的时候,人员在疏散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还是存在着一个非常明显问题,就是地上层和地下层共用楼梯的问题,在防火方面,为了避免在出现火灾的情况下建筑内的人员由地上层进入到地下层,不应该出现共用楼梯的情况。但是在实际设计时,由于在结构设计方面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因此,在楼梯设计时经常会出现地上和地下贯通的情况,这样能够在结构上面更加便利,但是也是会导致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很多的高层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对楼梯的设计方案并没有得到很多施工人员的注意,同时,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对疏散通道的宽度也存在着一定问题,疏散通道的宽度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通常是会受到疏散门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设

计的时候,要对防火审核非常重视。

3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的措施

3.1高层建筑整体设计探析

(1)主体设计。当代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就是实现建筑本身的生态节能,这就要求对建筑本身主体的裙房部分加强设计,裙房的设计对高层建筑周围街道的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等有很大影响。对裙房的设计不仅要注重人性化,更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2)处理手法上的巧妙运用。高层建筑的实际建筑设计阶段,高层建筑的塔楼设计并不能有很大的变化空间,但是可以从底层部分入手运用一些巧妙地处理进行空间上的拓展,通常都是采用入口缩进和底层架空等手段进行设计。

3.2高层建筑中的分类建筑设计探析

(1)底层入口设计。底层入口相对来说很重要,在北方地区,高层建筑的底层入口在设计上首先应该避开地域内的冬季迎面风,保证冬季的底层温度。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一定要保证底层入口设计的通风散热,因为南方的夏季较为炎热,可采用局部或全部架空的方式避免对通风的阻碍。

(2)建筑围护设计。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在高处都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尤其在高层建筑上。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一定要注重防护栏的设计,良好而合理的设计可以在使用性上给人以安全感。

(3)服务设施设计。高层建筑在设计初期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服务设施,这对高层建筑的整体感觉非常重要。首先在底层入口处要设置值班室,方便对出入人员的管理,其中要配置先进的夜间电梯紧急呼叫装置以及公用电话等,外围还要有特定的停车处和分户信箱。

3.3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探析

(1)高层建筑的防火问题。防火问题对于大多数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来说异常重要,建筑设计师要对防火问题的设计进行加强。

(2)电气的问题。高层建筑的电气问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消防电源与配电问题,要求供电电源来自不同发电厂或不同的区域变电站,以保证突发事件时供电及时解决。二是应急照明问题,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突发状况时事故照明要正常。三是高层建筑的电梯安装问题,电梯的位置设置要合理,电梯运行过程中噪音不应太大,且最大荷载量应符合高层建筑的需要,方便快捷。

(3)防雷击问题。防雷击问题也是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应本着“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突出重点”的原则,从结构设计上做好防雷工作。高层建筑的顶端是防雷设计的重点,可以安装避雷针、避雷网或者避雷带等。同时要利用建筑中的钢筋作接地装置,建筑周围也要做避雷带,内部金属物体也要接地。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建筑领域的不断拓展,高层建筑的设计问题在建筑行业已越来越被重视,对其问题的研究需要设计者和技术工作者不断总结经验和努力创新,使建筑设计日趋完善,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杨娜工作单位:南京典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

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普遍,不仅缓解了城市的建设用地,还最大程度运用了空间,高层住宅建筑基础结构的设计是项比较复杂系统的工程,本文就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基础结构;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conomy,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not only to ease the city construction land, but also maximizing the space, the desig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is a complex systems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the basic structural desig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frastructure; design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建筑被建设,这种高层住宅建筑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用地面积,还最大化地运用了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科技迅速发展,人们对高层住宅建筑要求越来越高,进行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时,对其合理性及经济性的把握是很重要的。 一、基础结构设计概述 1.高层住宅总体指标控制 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时,要对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限值进行计算,从而判断其结构抗震是否符合要求,并对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之下建筑物底部的剪力及总弯矩进行判断,还有自振周期及结构振型曲线等均应进行计算判断,这些相关的总体指标能够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总体判别,当周期太短及刚度太大时,会造成地震效应增大,并导致不必要材料浪费,可刚度太小的话,结构变形就会增大,影响其使用性能。对结构布置扭转实施控制时,需要考虑偶然偏心对地震作用的影响,高层住宅建筑竖向构件最大层间位移及水平位移不能比该建筑楼层平均值1.2倍要大,对于顶层构件可暂不考虑。 2.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基础结构设计 在基础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构件延性,可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梁内恰当钢筋的配置,现在短肢剪力墙高层住宅为满足埋置深度要求,通常会设置地下室,其基础所采用的是桩筏基础,对桩给予合理选型,能够对整个高层住宅地下室设计经济性产生很大影响。在基础选型上可进行方案比较,并选出较为合理经

高层建筑的高层建筑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的高层建筑设计论文 1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状况概述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药遵循节能设计的相关理念。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充分考虑高层建筑对于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作用,综合进行考虑对高层建筑的建设位置以及朝向进行规范,如果建筑的容积率太大,就很难满足内部空间的日照要求,同时还会增加相应的采暖等方面的费用,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研究建筑位置朝向与节能减排的相关关系,使建筑的方位能够接受到适量的日照,可以增加相关的开窗面积,增加南向开窗,减少相应的北向以及东向开窗面积,这样能够使建筑获得更多的光照,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的热量损失,使内部能够保持一个较为舒适温暖的居住环境。第二方面可以对相应的围护结构进行优化,这样也能取得良好地节能效果。在寒冷地区,较为常见的围护结构的做法为: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砌筑的墙体;采用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进行夹心砌筑的复合墙体;采用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进行砌筑的墙体等,良好地建筑材料能够起到良好地保温隔热效果。第三为一些影响建筑节能的相关因素。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高层建筑的耗

能结构中,外围护墙体耗产生的能量消耗最大,能够占到总耗能比例为25%。这与外围结构的外露面积大事分不开的,而建筑的形体变化是增加围护结构面积的主要因素,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体形系数越大,则会产生更多的耗能,因此在进行外围结构设计时,遵循的原则为,形体变化不宜过为复杂和多变,科学合理选择相应的建筑保温材料以及建筑结构形式。 2 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的问题 2.1 建筑防火的问题 高层建筑的总体布局要遵循畅通安全的相关原则,在进行楼道设计时,能够保证人员进行畅通流动,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人员疏散,同时应在相应的采光设施以及照明系统位置设立显眼的疏散标志这样能够实现紧急情况下,人员快速进行安全撤离,有效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对相应的防火分区进行合理设置,同时合理设置相应的消防器械以及疏散通道,这样在火灾发生时候,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同时有效进行人员的疏散。要保证在同一层楼体的任何一个位置,两个消防栓的水枪能够同时到达。在进行建筑室内室外消防系统设计时,要充分满足相应的消防用水的要求以及灭火水压,同时消防水池的容量也要满足相应的防火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论文高层建筑工程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简化分析研究 【摘要】针对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受力不明确、影响因素多、研究难度大的现状,本论文对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设计进行了简化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设计与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借助于有限元计算方法,对结构桩基础进行了简化设计,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简化设计和应用水平。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工程;结构桩基础 1 引言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和持续发展,在高层建筑基础研究领域,随着城市化程度不断进步,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目前,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在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可谓是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而针对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工作的需要来看,对一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工程现场实测和模型试验均已证明结构桩基础的地基反力,既不是直线型分布,也不符合弹性地基理论的计算结果。为此有必要开展对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设计研究。 近来,虽然对结构桩基础进行了理论研究,但是对其工作机理认识还不够深刻,对桩土分担荷载,及其各部分的应力计算还需要深入分析研究。此外,对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问题的研究尚未进入工程实用阶段,特别是地震作用下的共同作用分析,现有的工程规范涉及很少。本论文重点对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设计进行简化分析设计,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可靠的简化结构桩基础设计方法,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设计与工程应用现状 目前实际工程中,很多桩基工程试桩设计与静载试验结果不相符。静载试验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设计师通过调整设计参数,修改加密桩基设计图予以补救,这样静载试验结果超过设计要求太多,虽然安全性更易得到保证,但太保守的设计降低了经济效益。在建筑业这种情况是要进行优化的,超过设计太多需要进行二次试桩,项目建设周期也随之延长。如果设计师等静载试验结果出来再进行桩基施工图的设计,既影响整个设计的进度,也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解决单桩静载试验结果与试桩设计偏差过大的问题,也就是怎样使试桩设计尽量接近单桩静载试验结果,又简便又精确地对单桩静载试验结果进行预估计是值得研究的。 在桩基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广的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问题对桩基的设计和施工影响很大,因此,国内外的大量的研究工作者在这一领域里做了很多工作,提出了很多计算方法。但关于桩群向邻近土传递应力的机理,至今还有许多方面尚未弄清。 多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桩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得出了了众多的成果。但是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桩基础受承台刚度、桩基承台连接条件、桩基体系传力机制及单桩和群桩工作形态差别等的影响,使其与一般的土一结构相互作用的问题大不相同,是岩土工程界目前尚未很好解决的难题。远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和简便实际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在工程应用上,所进行的工作相对较少,有必要进行更加系统地分析研究。 3 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简化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大,基础埋置深,一般设置地下室并常常有作为人防工程或地下停车库等要求,因此,基础工程的材料用量多、施工复杂

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浅谈黄浦江南延段滨江商务区建筑设计

摘要/ 高层办公建筑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作为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集散,加工与再创造的场所,高层办公建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成为社会最为需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在办公建筑功能形态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中,新的复合式高层综合商务办公建筑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对传统的办公建筑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以黄浦江南延段滨江商务区为例,从空间交融性、交通合理性、结构灵活性、环境舒适性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学习。 关键词/ 复合式高层综合商务办公楼、空间共享性、交通合理、结构灵活,环境舒适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办公室做为生产和处理各种商务活动的信息场所,逐步成为社会生产的基础。人们对办公空间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特别是一些国际性大都市中,许多的的公司和大银行的办公场所都集聚在一起形成中心商务区,成为城市区域繁荣和发展的动力源和标志。拌随着技术革新,办公建筑的功能和形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办公建筑正式从单一走向复合、由孤立和封闭走向和城市融合。在信息社会中,功能分区越来越弱化,反而强调了各种城市功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叠加。复合式高层办公建筑便脱颖而出,并很快在作用和数量上占据了办公建筑的主导地位。这也是高度城市化、集约化、增加人际交往和提高城市活力的必然趋势。 上海黄浦江南延段浦东ES2 单元滨江商务核心区是一组集综合性、多功能、高标准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含地下室)140565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综合性商业,办公、餐饮业等。 项目为黄浦江南延段浦东ES2 单元滨江商务核心区,东邻耀龙路、南至友成路、西达耀江路、北到耀元路。正面黄浦江,并与浦西南外滩商务区隔江相望;同时紧邻宽阔的滨江绿化休闲带及拟建游轮码头,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是该区域商业及人流集聚的枢纽位置。基地建设总用地面积约260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8486平方米,整个地块自然地貌呈正方形。 项目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侧设有一栋三层商业建筑和一栋18 层开敞大空间办公写字楼,建筑高度80m,南侧设有一栋28.3m 高的单体办公楼和一栋18 层的小空

高层建筑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学习报告 学号:2008202100044 :祁林攀 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一、高层建筑结构概述 高层建筑是近代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由于在轻质高强材料、抗风抗震结构体系、施工技术及施工机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以及计算机在设计中的应用,使得高层建筑飞速发展。城市中的高层建筑是反映整个城市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多少层的建筑或多少高度的建筑为高层建筑,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建筑物为高层。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二、高层建筑结构特点 2.1高层建筑结构基本特点 1.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对结构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动力反应不可低估; 3.结构轴向变形、剪切变形以及温度、沉降的影响加剧; 4.材料用量、工程造价呈抛物线关系增长。

2.2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与多层建筑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侧向力(风或地震作用)成为影响结构力、结构变形及建筑物土建造价的主要因素。在低层结构中,水平荷载产生的力和位移很小,通常可以忽略;在多层结构中,水平荷载的效应(力和位移)逐渐增大;而到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将成为控制因素。 2.3高层建筑分类 2.3.1 钢结构 优点:强度高、韧性大、抗震性能好、易于加工,能缩短现场施工工期,施工方便。 缺点:用钢量大,造价很高,而且耐火性能差。 2.3.2钢筋混凝土结构 优点:造价较低,材料来源丰富,可浇注成各种复杂断面形状,可以组成多种结构体系;可节省钢材,承载能力较高,经过合理设计,可获得较好的抗震性能。缺点:构件断面大,占据面间大,自重大。 2.3.3 组合结构 优点: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充分发挥钢结构优良的抗拉性能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抗压性能进一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延性 类型: 1)用钢材加强钢筋混凝土构件,包括钢骨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钢管钢筋混凝土构件。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中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得建筑物为高层建筑。 2、地基模型就是研究土体在受力状态下土体内得应力-应变关系。 3、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就是以分层总与法为基础,运用辛布奈史克公式求得得。 4、温克尔地基模型一般适用于力学性质与水相近得(土体中剪应力很小得)地基。 5、采用天然浅基础时,筏板基础得最小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地面以上高度得1/12。 6、《高层建筑箱型与筏板基础技术规范》JGJ6-99规定将按局部弯曲算出来得顶、底板得纵横向支座钢筋得1/2-1/3贯通全跨,且贯通钢筋得配筋率不小于0、15%与0、10%。 7、桩端进入持力层得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碎石土不宜小于1d。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对于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得桩基,其最终沉降量计算可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与法。 二、问答题: 1、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方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三个阶段: (1)基本不考虑共同作用得阶段。 优点:简单、方便,力学概念清楚。缺点:忽略了上部结构基础、

地基得变形协调,造成基础内力计算得偏差与地基计算得偏差。 (2)仅考虑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得阶段。 优点:设计理论化、系统化。缺点:忽略了上部结构得刚度贡献,其结果夸大了基础得变形与内力,引起配筋及材料得浪费;且计算冗繁。 (3)开始全面考虑上部结构与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得阶段。 优点:较真实地反映其实际工作状态,可根本上提高与改善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得水平与质量,设计最为经济合理。缺点:尚处于发展与完善中。 2、常见得线弹性地基模型有哪几种? 答:主要有四种:文克尔地基模型、利夫金模型、弹性半无限地基模型(均匀各向同性地基模型)、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分层地基模型)。 3、什么就是筏板基础?如何区分筏板基础与箱型基础? 答:(1)筏板基础就是指柱下或墙下连续得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2)箱型基础就是由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内隔墙构成得整体刚度较好得单层或多层钢筋混凝土基础。其内、外墙沿上部结构柱网与剪力墙纵横均匀布置。与筏形基础相比,箱型基础有更大得抗弯刚度,只能产生大致均匀得沉降或整体倾斜,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因地基变形而使建筑物开裂得可能性。箱型基础埋深较大,基础中空,从而使开挖卸去得部分土重抵偿了上部结构传来得荷载,因此,与一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计算相关问题 摘要:我国颁布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 GJ 3-2002~(以下简称高规)在结构可靠度、设计计算、配筋构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对抗震及结构的整体性,规则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现代人们对于建筑要求的多样化提出了更多和更复杂的要求,产生了很多不规则的复杂高层建筑,使结构设计不可能一次完成。如何正确进行结构设计和结构计算,以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是每个结构设计人员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计算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计算 1.认真做好结构方案的概念设计 结构设计人员如果盲目信赖计算机,而不重视概念设计,是不可能设计出经济合理的结构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震规范)第3.4.1条规定: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实际上,结构的概念设计与建筑师的方案设计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结构概念设计的目的首先是在初步设计以前为所设计的工程项目设定一个总体性的方案,根据建筑意图和使用功能的需要,根据当地建造条件、材料来源和业主对资金的使用等多方面因素的要求,使下一步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使用都能做到

“又好、又快、又省”。 2.结构整体计算准确与计算结果分析无误 基本选定结构方案后,紧接着就是高层结构设计的核心部分一结构计算。首先,根据所选取的结构体系,选用准确的结构模型和选取正确的结构设计软件。其次,结构计算开始前,设计人员先要根据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软件手册对参数意义的描述,以及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结构参数和特殊构件进行正确设置。 2.1 结构参数(部分)的确定 周期折减系数:周期折减系数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考虑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的填充墙刚度对计算周期的影响,必须折减,否则使地震作用偏小。周期折减系数应根据本工程填充墙的多少来确定周期折减系数值,填充墙多取小值,填充墙少取大值,《高规》第3.3.16条规定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第3.3.17条规定一般框架结构取0.6~0.7,框剪结构取0.7~0.8,剪力墙结构取0.9~1.0。 2.2 结构整体计算 《高规》用于控制结构整体性的主要指标主要有:适用高度和高宽比、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重比、剪重比等。 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高规》第4.2节对于选用不同结构体系的

某高层住宅7#楼施工组织设计 毕业论文

建筑施工毕业设计论文 某高层住宅7#楼施工组织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108113410018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学校西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建筑工程活动起着统筹全程的积极作用,是安排各施工活动的指导性纲领文件。施工组织设计要合理的运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以承包合同和设计图纸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秉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使建筑施工活动全过程能够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达到工程要求,使各方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本设计将以现实施工条件为出发点,从项目管理组织形式、施工工艺、场区平面布置、材料及半成品进出场计划、流水施工、劳动力分阶段投入计划、技术经济分析以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措施方面进行全面论证,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及优势,节约能耗,保护环境。其编写原则是: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结合实际、先进合理、语言简练。 施工组织设计要正确处理好人与物、空间与时间、质量与数量、工艺与设备、使用与维修、专业与协作、供应与消耗、生产与储存等各种矛盾,就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与安排,如果将工地上的工人、设备、机械、材料组织好,就能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否则就会互相牵制,互相干扰,造成现场混乱,进度缓慢,材料浪费,成本增高,质量低劣。因此,必须在组织施工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卷编制依据 1.1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某人防设计院设计的地下人防图纸。 1.2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勘察测绘院提供的《住宅小区勘察报告》,编号09141. 1.3主要图集、标准、规程、规范、法律法规: 1.3.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03G101-1、 -2;04G101-3 1.3.2《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构造》L06G125 1.3.3《钢筋混凝土过梁》L03G303 1.3.4《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构造详图》L03G323 1.3.5《建筑工程做法》L06J002 1.3.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3.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3.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1.3.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3.10《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 1.3.11《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70207-2002 1.3.1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3.1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1.3.14《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1.3.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3.1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3.17《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1.3.1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3 1.3.1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1.3.2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3.2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1.3.22《劳务队伍管理办法》 1.3.23《钢筋砼高层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1.3.24《人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34—90 1.3.25《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1.4与本工程有关的文件。 1.5施工现场实地勘察。 1.6集团公司ISO-9001程序文件质量保证手册,

高层建筑设计论文建筑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设计论文建筑设计论文 地震反应在高层建筑复杂结构设计中的分析摘要:某办公楼是结构体系复杂的大型建筑,在整个结构方案中为了满足建筑上的需求,经过了3次竖向转换。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应用国际通用软件ANSYS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反应谱及动力时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规律,以便同类建筑参考。同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复杂结构;地震反应;动力特性;时程分析 引言 现代建筑无论是在建筑形式还是在建筑结构体系上均有很大变化和创新,高层建筑的功能趋向于多样化和综合化,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竖向体型日趋复杂,这些趋势和变化对建筑物的抗侧力体系和建筑功能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超限高层,对结构的抗震要求尤为严格。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平面规则、对称的正四边形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主次梁楼盖体系。因建筑设计的需要,建筑四周边得柱子没有垂直连续,而是在1-3层、20层中断,柱位向内偏移6.4米,结构方案采用的是在4层、19层、20层21层设置转换桁架,桁架高度同楼层高,通过一对一连接得斜柱,把不在同一轴线的竖向柱子连接起来,形成重力荷载的一个连续的传递链接,使竖向荷载传力途径有转折,但不中断。主要的抗侧构件核

心筒混凝土墙沿高度连续不中断,设计采用加厚核心筒四周边剪力墙至600mm厚,保证其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并承担大部分水平力和倾覆力矩。 建筑总层数28层,地下三层,地面以上建筑总高度99.88米。1-2层、4-19层和20-26层层高3.6m、三层层高5.7m,二十层层高6.4m。透视图如图1,结构平面如图2。 1.1 本结构的特点 本结构为了满足建筑上的需求,建筑上有两次转换,第一次是在第四层,一到三层的平面布置一样,第四层往外悬挑6.4米,第一次空间的外拓,这里的转换见剖面图3,用的桁架斜撑来实现转换。第二次转换是20层,进行了内缩,回到了三层的平面布置,第三次转换是21层,又往外悬挑了6.4米,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转换也是用的桁架斜撑来实现的。 本结构的特点就是,竖向上变化比较大,悬挑跨度大,是抗震的难点,抗震的要点是四层到二十层,这次桁架斜撑的转换的节点受力很大,地震作用下斜撑的受力值得关注,四层平面的力也是很大,剪力墙的侧向节点的力很大。第二次转换的时候的层高较大,层高为6.4米,转换层的节点的合理受力是个设计难点。 2结构分析方法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单元采用beam188和shell63,其中梁和柱子用beam188,楼板和剪力墙用shell63。特征值分析方法用的block

高层住宅调研报告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5 题目《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建筑学 班级1103 姓名安刚 任课教师陈铭 2014 年12 月20 日 二、资料调研 1.高层概况 高层住宅特点 (1)可提高住宅的容积率(住宅容积率系指总建筑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值),节约城市土地。 (2)可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3)可以获得较多的空间用以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化,丰富城市景观。 (4)用钢量较大,一般为多层住宅的3~4倍。 (5)对居民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6)设计原则与多层住宅相似。 高层住宅带来的问题 ①住宅平面往往是一梯8户或一梯6户,因此有近l/3的住宅朝向不好。 ②标准层的公共交通面积和设备及管井占用面积较大,每户分摊较多公用面积,因此,每户的建筑面积虽大,但有效使用面积并不大。而高层住宅的售价往往高于多层住宅,购房者觉得不合算。 ③人们远离了大地,生活在"空中鸽笼"中,儿童和老人感到活动不方便,而且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④容易导致居住小环境的恶化,如高层住宅北面的大片阴影区、高层住宅的楼群风等。 ⑤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这是高层建筑层数多、面积大、结构复杂带来的直接后果。 2.建筑规范 (1)电梯和楼梯 楼梯设置要求:安全、方便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在板式住宅中,要注意每部楼梯服务的面积及两部楼梯问的距离;在塔式住宅中,楼梯、电梯核心布局较为紧凑,可以采用一部剪刀楼梯,以取得两个方向

的疏散。 (2)高层住宅的消防和疏散问题 一类建筑:19 二类建筑:10-18层的普通住宅 1500m2/区 (3)防火分区 每一防火区应具有两个安全疏散口,以保证双向疏散。 层以上的塔式高层住宅应设两个安全出口 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3.所有一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以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人口处应没前室、阳台或凹廊。前室面积应不小于,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单元式住宅 4.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通风。 层一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塔式住宅 塔式住宅应充分满足适用经济与消防疏散的要求,结合《住宅设计规范》关于高层住宅设置电梯数量的规定, 10—11层的塔式住宅可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 12—18层的塔式住宅则应设二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 超过18层的塔式住宅除设二部以上电梯外,还应设置二部防烟楼梯 (4)安全疏散间距 安全疏散间距是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为于两个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房间距最近的安全出入口的最大距离应不超过40m。位于袋形过道内的房间距安全出入口的最大距离则必须限制在20m以内。 疏散通道宜直接采光和通风,若无直接自然通风见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各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应设管机械排烟设施。 在建筑底部出口处不能与底层商店、地下室、锅炉房的出入口混合使用。 3.高层住宅平面类型 (1)单元组合式高层住宅 (2)长廊式高层住宅 (3)塔式住宅 (4)跃廊式高层住宅 由于高层住宅外部体型的不同,高层住宅可分为塔式和板式两种类型。 (1)单元组合式住宅 以单元组合成为一栋建筑,单元内各户以电梯、楼梯为核心布置。楼梯与电梯组合在一起或相距不

高层住宅毕业设计

高层住宅毕业设计 【篇一:高层住宅毕业设计】 *******学学士论文(毕业设计计算书) 建筑结构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班级: ****** 学生姓名: ****** 学号:1016100021 二○一四年五月 摘要 本工程为高层住宅,按照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建筑总高度100.5m,其中地上32 层,无地下室,层高3.0m。在结构设计上, 根据建筑高度与使用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点。本设计的内容主要有:(1) 通过广 厦录入系统建立该结构的计算模型;(2) 通过 gssap 软件完成该结构的计算分析,荷载包括: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3) 通过gsplot 软件生成结构施工图;(4) 通过广厦概预算软件进行材料用量 统计。另外,进行楼板计算,楼梯计算及基础计算。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广厦软件。 abstract this is a high-rise residential projects,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 with. total building height 96.0m, of which 32 on the ground floor, no basement, the height 3.0m.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building height and us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the u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foundation prestressed concrete piles. structural design is the focus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tents of this design are: (1)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structure through mansions entry system; (2) calculated by gssap software to complete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load including: vertical loads, wind loads and seismic effects; (3 ) generated by gsplot construction drawing software; (4) the amount of statistical material through mansions budget software. in addition, the calculation performed floors, stairs and calculation basis. key 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prestressed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优化研究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优化研究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使得其结构设计上的变化也越来 越多,人们开始广泛关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问题。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基 础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该部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 将根据高层建筑的相关定义,深入分析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策略,旨在提高我国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优化 一、基本定义 高层建筑指的是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而对于高层建筑的起始高度或 层数,各国的规定有所差别,并没有统一的绝对严格的标准。根据我国的《高层 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的有关定义:高层建筑结构指的是层数在10层或 10层以上的又或者是楼层高度超过28 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的历史可 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近现代以来,当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 水平之后,都专注于提高建筑的高度和层数。这是因为高层建筑的出现使用能够 给社会带来丰富的经济效益:首先,推动城市化进程,人口大规模集中化,高层 内部的横向和纵向的空间延展性便利了大规模的沟通,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其次,以纵向发展代替横向发展,大面积建筑的用地因此而大幅度缩小,极大地节 约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此外还可以使得政府的建设投资大大减少,提高施工效率。而随之出现的就是高层建筑在设计上出现的诸多新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高层建筑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二、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基本要求 1.主要依据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其地基基础设计受许多种因素的影响,地面上的土质结 构以及地面下的岩土成分等都是外部的基本条件;而建筑本身的层高、地下室的 层数以及建筑的内部结构对地基的压迫程度也是建筑本身对地基基础的限制条件;除此之外,与之相关的抗震要求等对基础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这几种 因素,再与工程设计的造价总体规划结合在一起,对地基基础做出整体而全面的 科学评估,就能够得出地基设计的基本数据。 2.基本要求 和一些普通的多层建筑设计进行比较,因影响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因素有很多,所以在设计期间要考虑的设计要求也变得愈加复杂。地基的牢固性、建筑结构的 稳定性与抗震性、地基竖向的承载力与横向的抗滑移、地基的沉降指数、地基土 层的抗压能力和地基压力变形范围等等,这些都是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对地基基础进行设计时,不但要考虑到建筑外观设计上的要求,还需要考 虑到地面条件和建筑本身结构对高层建筑所提出的具体客观要求。目前,随着我 国模拟技术和勘测技术的越来越完善,给高层建筑设计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和可 靠数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层建筑最基本的安全性要求。 三、高层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优化策略 为了优化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满足安全性、经济性、功能性、环保性的要求,结合基础设计的实际情况,可采取如下策略。 1.建筑基础方案选择 建筑基础合理布置及选型一直是整个建筑结构的关键。即使是同一种场地地基,在基础形式上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一般而言,建筑工程造价与施工难度直

住宅建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482453324.html, 住宅建筑论文题目 一、最新住宅建筑论文选题参考 1、房屋建筑工程发生渗漏的原因及防治 2、冷弯薄壁型钢在房屋建筑中的研究与发展 3、住宅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设计研究 4、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综述 5、当代住宅建筑 6、浅议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7、城市老年人住宅建筑研究 8、住宅建筑能耗统计方法的研究 9、住宅建筑能耗的特点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10、住宅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确定分析 11、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量分析与节能减排措施 12、住宅建筑中闭式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应用研究 13、莱钢H型钢钢结构节能住宅建筑体系的开发和实践 14、水平遮阳方式在住宅建筑南窗遮阳应用上的探讨 15、2007辽宁雪灾对轻型钢结构房屋建筑的启示 16、吸收国外经验提高我国住宅建筑技术水平--考察欧洲住宅建筑技术 17、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可控性 18、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探讨 19、住宅建筑空调方式的设计选择 20、住宅建筑中有利于现代居住模式的空间设计

https://www.doczj.com/doc/482453324.html, 二、住宅建筑论文题目大全 1、浅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开发与应用 3、房屋建筑渗漏水的治理实践 4、住宅建筑空调负荷计算中同时使用系数的确定 5、工业化预制装配式(PC)住宅建筑的设计研究与应用 6、四川省房屋建筑易损性研究 7、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8、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分析 9、住宅建筑施工初始能耗定量计算 10、浅析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体会 11、分析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 12、住宅建筑能耗的动态模拟 13、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 14、DOE-2在住宅建筑能耗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5、城市竞争力和地产价格——上海市住宅建筑发展分析 16、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研究进展 17、空调运行模式对住宅建筑采暖空调能耗的影响 18、典型高层住宅建筑风压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 19、北京市住宅建筑的环境影响实证研究 20、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现状评述 三、热门住宅建筑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完整word版)高层建筑及复杂和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及复杂和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 摘要:为保证高层建筑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提出加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建议。本文首先浅谈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特征,其次探讨了嵌岩桩、平板式筏形、桩筏等基础形式的特征及施工工艺等,最后分析了建筑基础设计的相关注意事项。希望与同行共同分享施工经验,共同优化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效果,推动建筑行业健稳、持久发展进程。在当代生活中,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逐渐兴起,与传统建筑不同的是,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复杂性。人们的居住需求和审美需求,同时对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基础形式;施工工艺;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特征 在对任何建筑物基础设计之前,一定要获得足够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两大部分,即地质资料、与上部结构相关的资料。高层建筑通常需要更详细的资料,在分析地质材料过程中,应对地基类型作出科学判断并考虑其可能出现的问题,重点研究土层的分布规律,探查地下、地面水的活动情况;在分析上部结构过程中应重视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结构类型及其传力体系。所有的成功的基础工程均应符合如下各项稳定性及变形要求[1]:(1)深埋足以防止基础底部物质朝向侧面挤出,这对优化单独基础及筏形基础施工质量均有很大现实意义。(2)埋深应在冻融以及植物生长诱发的季节性体积改变区段以下。(3)基础结构在抗倾覆、转动、滑动或防止土破坏等方面必需是安全的。(4)基础结构有较大能力去应对后续在场地或施工规格尺寸方面作出的改变,并且在出现重大改变时便于调整。(5)从基础设计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其应具有经济性。 2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时的常用形式 2.1嵌岩桩基础 又被叫做嵌岩墩,桩体下段带有浇筑在岩体内的钻孔灌注桩,且其长度适宜。桩端嵌入岩体内的桩被叫做嵌岩桩。在对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过程中,已知上部结构传导到基础地面的载荷处于较高水平,故而通常会把结构相对稳定的微风化岩层或一定厚度的中风化岩层设为持力层,上部结构荷载传导至岩层过程中嵌岩桩发挥媒介作用。采用嵌岩桩基础设计高层建筑基础结构,桩尖承载能力较大,且桩侧与土两者之间还会形成一定摩擦力,促进持力层变形量趋于零,很容易符合上部结构荷载对基础承载能力提出的要求,且设计期间计算流程相对简易,但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桩身施工结束后一定要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时,方可检测桩身质量,这会进一步延长工期,增加造价成本[2]。 2.2平板式筏形基础 平板式筏形是以天然地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基础形式,其施工期间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使用压路机碾压地表土碾压,确保其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在较密实的持力层,对钢筋混凝土平板进行浇筑施工,该平板是建筑物的基础。筏形基础是现阶段高层建筑中常用的基础形式,其具有刚度大、结构完整性优良等特征,可以实现对上部结构荷载的有效分散,进而降低基底压力,实现对不匀称沉降的有效调整,还能够跨越地基土局部软弱区或溶洞,其在抗渗透性方面体现出很大优越性。在现实施工实践中,筏形基础常用的形式主要有平板、梁板两类。梁板式筏形内的基础梁既能正放还能反放,正梁筏具有板面平整度高、利于排水、便于使用等优点,但其施工流程较繁杂;反梁筏板尽管施工流程较简单,但在排水与使用时需安设架空地坪[3]。整体分析,平板式筏形基础施工便捷、模板样式简单、卷材防水施工较简单,故而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施工中有较宽广的应用前景。 2.3桩筏基础 基岩层所处地层相对较深是国内沿海城市的岩土地层结构主要特点,因为嵌岩桩基础基本上不能实现,故而只能选用桩基础,但由于摩擦桩的承载能力偏低,部分情况下难以迎合高层建筑上部结构荷载对基础承载能力提出的要求,因此该区段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可选择桩筏基础形式。桩筏基础为桩基与筏板基础的

高层住宅楼建筑规划毕业论文

高层住宅楼建筑规划毕业论文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结构布置和初选构件截面尺寸 (2) 2.1 柱截面尺寸 (2) 2.2 梁截面尺寸 (3) 2.3 板的厚度 (3) 2.4 剪力墙数量的确定 (3) 3 楼板结构设计 (6) 3.1 楼梯设计 (6) 3.1.1 梯段板计算 (6) 3.1.2 梯梁设计 (8) 3.2 楼板设计 (9) 3.2.1 荷载计算 (9) 3.2.2 计算跨度L0 (10) 3.2.3 弯矩和配筋计算 (10) 4非框架梁的设计 (17) 4.1 非框架梁的力计算 (17) 4.2 非框架梁的配筋计算 (27) 4.2.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7) 4.2.2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28) 5 计算简图及刚度参数 (31) 5.1 计算简图 (31) 5.2 刚度参数 (31) 5.2.1 总剪力墙的等效抗弯刚度 (31) 5.2.2 总框架的抗推刚度 (33)

5.3 主体结构刚度特征值λ (39) 6 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计算 (40) 6.1 竖向荷载 (40) 6.1.1 各种构件的荷载标准值 (40) 6.1.2 重力荷载代表值 (42) 6.2横向水平地震作用 (42) 6.2.1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底部剪力标准值F Ek (42) 6.2.2 各层水平地震作用Fi (44) 6.3 横向风荷载计算 (44) 7 水平荷载作用效应分析 (47) 7.1 水平地震作用折算及水平位移验算 (47) 7.1.1 水平地震作用折算 (47) 7.1.2 水平位移验算 (47) 7.2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力计算 (48) 7.2.1 总剪力墙、总框架和总连梁的力 (48) 7.2.2 各根柱、各根连梁、各片剪力墙的力 (50) (2)各片剪力墙的弯矩和剪力 (50) 7.2.3 框架梁、柱的力计算 (52) 8 竖向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力计算 (56) 8.1 框架力计算 (56) 8.1.1 计算简图 (56) 8.1.2 分配系数及固端弯矩 (57) 8.1.3 分配与传递 (59) 8.2 剪力墙力计算 (65) 8.2.1 轴力的计算 (65) 8.2.2 弯矩的计算 (68) 9 荷载效应组合 (71)

高层建筑问题中的高层建筑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问题中的高层建筑设计论文 1高层建筑结构受力问题 建筑物底面对建筑物空间形态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稳定性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建筑物是钢筋水泥等重物的砌筑而成,因此结构荷载必须能将其重量向下作用于地面,而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检测地基是否能承载所选择的结构体系中向下的作用力(如图1)。因此,在建筑设计最初阶段就需要对主要的承重墙和承重柱的分布和位置作出总体考量。竖向和水平向结构体系设计在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中设计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竖向结构体系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有两个:①较大的垂直荷载要求有较大的墙、柱或井筒;②侧向力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和剪切变形要大得多。侧向荷载与竖向的荷载相比,其对建筑物的效应不是线性增加的,而随建筑物的增高迅速增大。例如,在所有条件相同时,在风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基底的倾覆力矩近似与建筑物高度的平方成正比,而其顶部的侧向位移与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在高层建筑中,不仅是抗剪,而更重要的是抵抗变形和整体抗弯,可见,高层建筑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比低层建筑更加复杂。图1高层建筑结构受侧向荷载和竖向荷载示意(a)受风荷载示意(+压

力,-吸力)(b)在风荷载和重力荷载组合作用下结构受力示意 2高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在进行设计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对大客流量和开阔的视野空间的要求,通常在楼梯设计时是以宽大的敞开楼梯来作为主要的客流通道,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建筑防火方面的要求,高层建筑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采用封闭的楼梯间或者是防烟楼梯间,如图2。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通常采用防火卷帘来作为封闭方式,这样能够更好的达到防火方面的要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同时确保楼梯的数量和形式满足使用方面的要求,但是,这种设计方案是一种不可取的方式,在出现火灾的时候,人员在疏散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还是存在着一个非常明显问题,就是地上层和地下层共用楼梯的问题,在防火方面,为了避免在出现火灾的情况下建筑内的人员由地上层进入到地下层,不应该出现共用楼梯的情况。但是在实际设计时,由于在结构设计方面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因此,在楼梯设计时经常会出现地上和地下贯通的情况,这样能够在结构上面更加便利,但是也是会导致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很多的高层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对楼梯的设计方案并没有得到很多施工人员的注意,同时,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对疏散通道的宽度也存在着一定问题,疏散通道的宽度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通常是会受到疏散门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