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染性疾病科隔离与预防控制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隔离与预防控制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隔离与预防控制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隔离与预防控制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隔离与预防控制制度

1、设置要相对独立,病人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外出。

严格三区两通道,界线清楚,有明显标识。

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病室通风,常规每天两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并做好有关清洁、消毒工作记录。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病人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识,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工作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为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型手消毒液,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6、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卡”,并于24小时内送感染管理管理办公室,遇有“医院感染流行爆发”立即

报告感染管理科,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7、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适应症明确,分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50%,治疗用药病原菌送检率>60%。

8、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洗、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

9、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遇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消毒。

10、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器械、敷料等),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物品(体温表、弯盘、治疗碗、药杯等)应用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1、每一病室设专用体温计、听诊器、抹布等,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立即清洗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

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运送,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12、无菌物品与有菌物品分开存放。

13、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75%酒精、0.5%碘伏每季度进行监测,其细含量<100cfu/ml,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

1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溶液需在2小时内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15、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抹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使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应分类放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