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方剂学第九章
- 格式:docx
- 大小:28.86 KB
- 文档页数:8
名词解释:1.骨伤方剂学:骨伤方剂学是研究骨伤方剂的组方原理和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和科学价值。
2. 佐药:分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等。
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3.膏药:又称薄贴或硬膏。
是将药物碾成细末配合香油、黄丹或蜂蜡等基质炼制而成。
是中医外用药物中一种特有剂型。
4.药膏:又称敷药或软膏。
系用适当的基质与药物均匀混合制成一种容易涂于皮肤、粘膜的半固体外用剂。
5.理血祛瘀剂:具有攻下逐瘀,行气消瘀,活血止痛等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或外感内伤而致蓄血,淤血等病症.问答题:1、独活寄生汤的配伍是以祛风寒湿药为主,辅以补肝肾,养气血之品,邪正兼顾,有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之义。
久痹用本方,新痹者用蠲痹汤。
《素问.痹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祛风寒湿邪为主,兼以补益扶正)2、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辨证施治为基础,结合伤病的特点而制定的,它体现了骨伤科疾病治疗的整体性和特殊性。
归纳为“固定与活动统一”(动静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筋骨并重)、“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医患合作)。
3、麻黄在阳和汤、麻黄汤、麻桂温经汤中的应用比较阳和汤:麻黄为佐药。
辛温达卫,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麻黄汤:麻黄为君药。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桂温经汤:麻黄配伍桂枝共为君药,有祛风散寒、燥湿,温经通络之功。
4、三承气汤在组成、功效、主治、配伍上的异同点?“三承气汤”即指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三方。
三承气汤为寒下剂,均用大黄以涤荡胃肠积热,共俱泻下热结之功,治阳明腑实证。
骨伤科常用方剂ﻫ一.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早期常用方剂:ﻫ1.七厘散(伤科七厘散《良方集腋》) [组成]血竭30 麝香0。
36 冰片0、36 乳香4。
5 没药4。
5 红花4、5 朱砂0。
36 儿茶7.2[功效与适应证]活血逐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损伤,淤滞作痛,割伤出血、[用法]共研细末,米酒调服,每服0、2g,日服1-2次,或调敷患处。
2。
大成汤(《仙授理筋续断秘方》)[组成] 大黄20 芒硝10(冲服) 当归10 木通10枳壳20厚朴10苏木10 川红花10 陈皮10 甘草10[功效与适应证]攻下逐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者、[用法] 水煎服。
药后得下即停。
ﻫ3。
双柏散膏(《中医伤科学讲义》)ﻫ[组成]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
治跌打损伤早期,疮疡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局部包块形成而无溃疡者ﻫ[用法] 共研细末作散剂备用,用时以水,蜜糖煮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亦可加入少量米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4。
四黄膏(《证治准绳》)ﻫ[组成]黄连1份黄柏3份大黄3份黄芩3份ﻫ[功效与适应证]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治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肿热痛者。
[用法] 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ﻫ5。
肢伤一方(《外伤科学》经验方)ﻫ[组成]当归12 赤芍12 桃仁10 红花6 黄柏10 防风10 木通10甘草6 生地12 乳香5[功效与适应证]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用于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期、[用法]水煎服。
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现》)[组成]柴胡15 天花粉15 归尾15红花6 穿山甲10 酒大黄30酒浸桃仁12[功效与适应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治跌打损伤,血停积于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用法] 水煎,分2次服,如服完第一次后,泻下大便,得利痛减,则停服,如6小时后,仍无泻下者,则服第二次,以利为度、7.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ﻫ[组成] 当归12 川芎6 乳香6 苏木5红花5 没药6 蛭虫3三七3 赤芍9 陈皮5 落得打6 紫荆藤9ﻫ[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止痛。
骨质增生,骨结核,骨髓炎.....中医骨伤科精选方剂(收藏好了)!中西医世界2022-08-24 19:25发表于河南中医之声关注中医之声,传承伟大中医药事业!公众号一,骨结核方1,狼毒枣狼毒、大枣各等份。
将狼毒用清水浸1~2 小时,放入锅中,上置蒸笼,放入大枣,水煮开后再蒸3小时,取出晾干即成。
成人每天服3 次,每连服2天后每次增加1枚。
注意:是服大枣,不是服狼毒。
服大枣后若有恶心呕吐、头昏等反应,可减少1~2 枚,反应消失后仍可按前法增加。
服后胃中有不适者,可改饭后或同食服。
禁吃辛辣食物,孕妇慎用。
徐廷良,浙江中医杂志1986;(2):67方2,抗痨散人参、肉桂、牡蛎各10克,茯苓、白术、当归、淫羊藿、山萸肉各20克,银花、熟地、黄芪、紫河车、鹿角胶各30克,麻黄、全蝎、蜈蚣各5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5 克,8小时服1 次。
有窦道者清创排出腐骨,视局部情况外敷生肌散。
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蒜、韭菜,忌房事。
尹德生,辽宁中医杂志1992;(4):41二,骨髓炎方3,萍鳅膏鲜萍全草30 克,活泥鳅2 条。
泥鳅用水养24 小时,保留体表粘滑物质,洗净后再用冷开水浸洗1次,将萍、泥鳅一起捣烂敷患处,每天1次,2 周为1疗程。
林正松,浙江中医杂志1987;(6):256注:萍,属萍科,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作用方4,复方野菊液鲜野菊花(去根茎)全草500 克(干品100 克),鲜芙蓉叶400 克(干品100克),藤黄1克。
上药加水5000 毫升,煎至2000 毫升,趁温浸洗患处,每天1~2次,至脓尽为止。
有窦道者,用30~50 毫升注射器吸取药液套上尼龙输液管插至窦道深部冲洗。
毛世友,湖南中医杂志1990;(5):39方5,骨炎丸壁虎50 份,穿山甲、浙贝母各20 份,全蜈蚣18 份,麝香2 份。
病位在上者加野菊花15份,在下者加牛膝15份。
上药共研细粉,装入胶囊,每天服6克(儿童酌减),用骨头汤或淡盐水早晚2次送服。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教材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疗效显著。
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方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的汇总教材,包括内服方剂、外用方剂、针灸方剂、推拿方剂、拔罐方剂等,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骨伤科的治疗方法。
一、引言中医骨伤科方剂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
在临床上,方剂的应用不仅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的特点,而且副作用小,深受患者欢迎。
本文将根据实际需求,分别详细介绍各种骨伤科常用方剂的组成、适应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概述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主要包括内服方剂、外用方剂、针灸方剂、推拿方剂和拔罐方剂等。
这些方剂按照其作用和用途可分为活血化瘀方、清热解毒方、祛风除湿方、补益气血方和利湿排脓方等。
这些方剂的正确选用和配伍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详细介绍1、内服方剂:内服方剂是中医骨伤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主要包含活血化瘀方、清热解毒方、祛风除湿方、补益气血方和利湿排脓方等。
其中,活血化瘀方主要用于舒筋活络、散瘀止痛;清热解毒方主要用于清解热毒、消除炎症;祛风除湿方主要用于祛除风湿、舒筋止痛;补益气血方主要用于补气养血、增强体质;利湿排脓方主要用于排除脓液、消除肿胀。
2、外用方剂:外用方剂主要包含敷贴方、擦抹方和熏洗方等。
其中,敷贴方主要用于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擦抹方主要用于舒通经络、祛风除湿;熏洗方主要用于舒筋活血、祛风除湿。
3、针灸方剂:针灸方剂是利用针灸的方法,刺激相应的穴位,以达到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常用的针灸方剂根据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配穴方案。
4、推拿方剂:推拿方剂是利用推拿手法,直接作用于患处,以达到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常用的推拿方剂根据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5、拔罐方剂:拔罐方剂是利用拔罐的方法,产生负压,吸附于患处,以达到舒筋活血、调和气血的作用。
骨伤科常用方剂1、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天花粉当归尾红花穿山甲酒浸大黄酒浸桃仁功效和适应症: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治疗跌打损伤,血停积于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2、桃红四物汤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红花功效和适应症:活血祛瘀。
用于损伤血瘀。
3、海桐皮汤组成: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甘草防风白芷功效和适应症:活络止痛。
治疗跌打损伤疼痛。
4、健步虎潜丸组成:龟甲胶鹿角胶虎胫骨(现用狗骨代)何首乌川牛膝杜仲锁阳当归熟地威灵仙黄柏人参羌活白芍白术大川附子蜜糖功效和适应症:补血气,壮筋骨。
治疗跌打损伤,血虚气弱,筋骨痿软无力,步履艰难。
5、桃花散组成:白石灰大黄功效和适应症:止血。
治疗创伤出血。
6、消肿止痛胶囊组成:丹参当归赤芍延胡索土鳖虫大黄三七木香青皮冰片功效和适应症: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及闪腰岔气、筋脉不舒之疼痛。
7、透脓散组成:生黄芪当归穿三甲皂角刺功效和适应症:补益气血,托毒溃脓。
主治痈疡肿毒,内已成脓,不易外溃。
8、接骨膏组成:五加皮地龙乳香没药土鳖骨碎补白及蜂蜜功效和适应症:接骨,活血、止血。
治疗骨折损伤瘀肿疼痛。
9、接骨药丸组成:续断骨碎补土鳖虫炒甜瓜子丹参煅自然铜功效和适应症: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续筋接骨。
用于中、后期的各类骨折。
10、续骨活血汤组成:当归尾赤芍白芍生地黄红花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续断落得打乳香没药功效和适应症:祛瘀止血,活血续骨。
治疗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11、接骨紫金丹组成: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当归功效和适应症:祛瘀、续骨、止痛。
治疗损伤骨折,瘀血内停者。
12、舒筋活血汤组成: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功效和适应症:舒筋活络。
治疗软组织损伤及骨折脱位后期筋肉挛痛者。
13、舒筋活血洗方组成:伸筋草海桐皮秦艽独活当归钩藤乳香没药川红花功效和适应症:舒筋活血止痛。
治疗损伤后经络挛缩疼痛者。
14、碎骨丹组成:骨碎补白及片陈皮茄皮虎胫骨冰片麝香三七血竭地鳖虫乳香川断硼砂没药雌雄活鸡功效和适应症:接骨续损。
骨伤科常用方剂
(一)桃红四物汤
功用:养血活血主治:血虚兼血瘀证
(二)独活寄生汤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苓桂心,
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三)血府逐瘀汤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
血府当归生地桃,赤芍红花甘草壳,
柴胡牛膝芎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四)桃核承气汤
功用: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
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
瘀热互结小腹胀,蓄血如狂此方治。
(五)五味消毒饮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主治:火毒结聚之疔疮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六)四妙勇安汤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治:热度炽盛之脱疽
组成:金银花、玄参、甘草、当归。
元江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十灰散【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9克【功效及适应证】凉血止血。
主治损伤所至呕吐血、咯血、创面渗血【用法】各烧灰成性,研细末。
每服10~15克,用鲜萝卜汁调服。
五味消毒饮【组成】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10克【功效及适应证】清热解毒。
治创伤感染初期【用法】水煎服。
每日1~3剂。
四生丸【组成】生地黄12克生艾叶10克生侧柏叶10克生荷叶10克【功效及适应证】凉血止血。
治损伤出血,血热妄行,或吐血,衄血【用法】水煎服。
加味乌药汤【组成】乌药砂仁木香元胡香附甘草【功效及适应证】理气止痛用于损伤后气滞疼痛。
【用法】水煎服。
仙方活命饮【组成】炮穿山甲天花粉甘草乳香白芷赤勺贝母防风没药皂角刺归尾各3克陈皮10克金银花10克【功效及适应证】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治骨痈初期。
【用法】水煎服用。
血府逐瘀汤【组成】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6克赤勺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10克【功效及适应证】活血逐瘀,通络止痛。
治淤血内阻,血行不畅,经脉闭塞疼痛。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当归补血汤【组成】黄芪15~30克当归3~6克【功效及适应证】补血生血。
治血虚发热,以及大出血后,脉芤,重按无力,气血两虚等证。
【用法】鸡鸣散【组成】归尾桃仁大黄【功效及适应证】攻下逐淤。
治胸腹部挫伤,疼痛难忍,并见大便秘结者。
【用法】水煎服。
根据病情需要拟订剂量。
金铃子散【组成】金铃子延胡索各等量【功效及适应证】理气止痛。
治跌扑损伤后心腹胸胁疼痛,时发时止,或流窜不定者。
【用法】共为细末。
每服9~12克,温水送服,每日2~4次。
抵挡汤【组成】水蛭芒虫桃仁大黄【功效及适应证】攻下逐淤,通经活络。
治淤浊内阻,经脉闭塞,二便不通,挤压综合症等。
【用法】根据病情决定用量,水煎服。
活血止痛汤【组成】当归12克川芎6克乳香6克没药6克苏木5克红花5克地鳖虫3克三七3克赤勺9克陈皮5克落得打6克紫荆藤9克【功效及适应证】活血止痛。
第二章开窍活血剂凡以开窍活血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开窍活血的功效,以治神昏窍闭证的方剂,统称为开窍活血剂。
开窍活血剂有祛瘀开窍,行气化浊和接骨续筋的功效,以治跌打损伤,气血逆乱,气滞血瘀,瘀血攻心,神昏窍闭之危重症。
损伤昏厥,可分为气闭昏厥、瘀血攻心、血虚昏厥、阴阳失调和痰浊上阻清窍等五种类型。
本章着重讨论瘀血攻心和气闭昏厥而致昏迷不省的治疗。
其余的分别在有关的章节里讨论。
气闭昏厥,多因骤然坠堕.气机逆乱,上壅心包,而致猝然昏倒;瘀血攻心,多由头部或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伤后瘀血不化,上攻神明,而致心神失主,昏愦不省人事。
窍闭不通有寒闭和热闭的不同,热闭者治以凉开法,寒闭者治以温开法。
本章根据方剂的功效不同,可分为凉开剂和温开剂两类。
开窍剂的应用,首先应辨明证之寒热虚实。
以及气滞血瘀之所偏。
如损伤重症,邪盛气实而见口噤,两手握固,脉象有力者。
方可用开窍剂;对汗出肢冷,气微尿遗。
口开目合的虚证,即使昏迷,也不宜使用;开窍荆中的芳香开窍药物,善于辛散走窜,久服易伤元气.临床多用于急救,中病即止,不可久服;本类方剂多制成丸、散剂或注射剂,不宜加热煎煮,以免药性挥发,影响疗效;对孕妇损伤而致神昏窍闭者.亦应审证慎用;若气血不足,阴阳失调而致昏厥者.则非本类方剂之所宜。
第一节凉开剂凉开剂以麝香、牛黄、儿茶等为主,配伍活血祛瘀的乳香、没药、桃仁;清热泻火的黄芩、黄连、栀子;接骨续筋的自然铜、土鳖虫等组成具有活血开窍,清热解毒.接骨续筋等功效.以治跌打损伤早期,瘀血攻心.气闭不通,或邪热内扰,蒙蔽心窍,神昏谵语,不省人事,疼痛剧烈,烦躁不安,抽搐不止,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者。
治疗上以清热开窍,活血化瘀之法,方以黎洞丸、三黄宝蜡丸、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为其代表方剂。
黎洞丸《医宗金鉴》【组成】三七生大黄阿魏孩儿茶天竹黄血竭乳香没药各二两(60g)雄黄一两(30g) 山羊血无真者.以小子鲜血代之,五钱(15g) 冰片麝香牛黄各二钱五分(7 .5g) 藤黄二两(60g)【用法】上药各研细末,藤黄以秋荷叶露泡之,隔汤煮10余次,去浮沉,取中,将山羊血拌入,晒干。
中医骨伤九个验方一号膏:(经验方) (单位:克)白芨60 远志60 黄柏60 黄芩30 没药去油30 乳香去油30 黄连20 双花65 当归30 川芎20 大黄60 生地30 白芍20 公英30 石膏60 共为细粉,炼蜜调糊状,纱布或牛皮纸摊药,外敷肿痛伤处。
治跌打损伤、骨折脱臼、肌肉肿硬疼痛。
二号散:(经验方) (单位:克)没药去油60 乳香去油60 然铜煅90 三七60 元寸3丁香40 地龙炒60 血竭80 土元70 西红花40 苏木20海马沙炒40 木香40 马钱子40(油炸) 共为细粉,每日三次,每次3克,白开水送下。
治跌打损伤、骨折脱臼、肌肉肿硬疼痛。
.三号散:(经验方) (单位:克)川乌制草乌制故纸各60 杜仲炒乳香去油没药各70去油肉桂30 干姜70 小茴70 川牛夕60 丹参60 胆星70 地龙60 制附子30 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日三次,每次10克,白开水送下。
治风湿关节痛、膝关节痛。
四号散:(经验方) (单位:克)治风湿痛、类风湿全身痛。
当归15 川芎6 川牛夕10 伸筋草10 荜薢10 苍术10 杜仲炒10 续断10 木瓜10 秦艽10 防己10桑寄生10 羌活10 独活10 灵仙10 地风10 年见10 川乌10草乌10 乳香10 没药10 木耳10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三次,每次10克,白开水送下。
五号散:(经验方) (单位:克)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麻黄100 当归150 川芎100 马前子60 防风100 川牛夕100苍术100川乌100 草乌100 木瓜100 焦杜仲100 年见100 羌活100 独活100 大香60 丹参100 元胡100 桂枝60 焦地榆60 乳香100 没药100 山甲珠100透骨草150 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早晚各服10克,白开水送下。
六号散:(经验良方) (单位:克)治妇女腰痛失眠、消化不良。
黄芪党乡白术各100 炙草30 广皮50 当归100川芎80 杭芍100 砂仁100枣仁120 沙参100 云苓100麦冬100 木香60 远志100 焦杜仲100 艾叶60 山芋100九地100 五味子100 川牛夕100 核桃仁100 芦把子100故纸100 枸杞100 白果100 薏益仁100 车前子00 乳香100 没药100 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日三次,每次10克, 白开水送下。
中医骨伤科方剂初期:活血化瘀:1肢伤一方:【组成】:当归、芍药、桃仁、红花、黄柏、防风、川木通、生地、甘草【功效及适应症】:行气活血,祛痰止痛。
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起者【歌诀】肢伤一方当芍桃红柏防通生地草加入乳香活气血用于初期跌打好2桃红四物汤:【组成】: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生地黄12g 桃仁10 g、红花6 g【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淤,用于骨折脱位损伤初期之瘀血未消者。
【歌诀】: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3大成汤、【组成】:木通、枳壳、厚朴、当归、芒硝、大黄、苏木、红花、陈皮、甘草【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遂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腹胀等症。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4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15g 、瓜蒌根9g 、当归9 g 、红花6 g 、甘草6 g 、穿山甲6 g 、大黄30 g 、桃仁15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歌诀】复元活血主桃红花粉柴胡黄草充益以当归炮山甲损伤瘀血酒煎攻5鸡鸣散:【组成】:归尾桃仁大黄【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逐瘀。
治骨折损伤初期淤血停滞,疼痛难忍,并见大便秘结者。
【歌诀】鸡鸣散中用大黄,归尾桃仁酒煎汤,胸腹挫伤痛难忍,攻下逐瘀是良方。
6大承气汤:【组成】: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2g 芒硝9g【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瘀,行气导滞。
治疗脊柱骨折后腹胀痛、便秘,陈伤血瘀、创伤腹膜血肿,脑震荡。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7柴胡疏肝散【组成】:柴胡芍药枳壳甘草川芎香附【功效及适应症】:疏肝理气止痛,治胸胁损伤。
【歌诀】: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8膈下逐瘀汤、【组成】:五灵脂6 g 、当归9 g 、川芎6 g 、桃仁9 g 、丹皮6 g 、赤芍6 g 、乌药6 g 、延胡索3 g 、甘草9 g 、香附4.5 g 、红花9 g 、枳壳4.5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骨伤科1骨关节疼痛1.1风湿骨痛药组成:当归30g,防风30g,麻黄30g,秦艽20g,独活20g,续断20g,羌活20g,鸡血藤20g,川芎20g,牛膝10g,木瓜10g,生杜仲10g,土鳖虫10g,白芷10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紫草10g。
功能: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因受风寒引起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风湿麻痹、伤筋折骨。
用法:每日一剂,一日两次。
2关节炎2.1痰瘀阻络汤组成:牛蒡子9g,土鳖虫9g,僵蚕9g,独活6g,白芷4.5g,半夏9g,丹参12g,制天南星9g,蒺藜9g。
功能:豁痰逐瘀,祛风通络。
主治:痰瘀阻络型增生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术后关节黏连症、滑囊炎等。
用法: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2.2补益风湿汤组成:盐菟丝子10g,烫狗脊10g,炒杜仲10g,续断10g,熟地黄15g,牛膝10g,肉桂5g,党参10g,麸炒白术10g,当归10g,酒白芍10g,制川乌6g,细辛6g,独活6g,防风6g,威灵仙10g。
功能:温补肝肾,益气养血,佐以祛风散寒燥湿。
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痛,风湿肌肉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用法:每日一剂,温服两次。
2.3通痹汤组成:羌活15g,秦艽15g,细辛3g,川芎15g,当归15g,杜仲20g,赤芍20g,萆薢10g,木瓜10g,茯苓20g,牛膝20g,乳香10g。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类关节炎、类风湿类关节炎所见关节肿胀、疼痛,筋脉拘急,活动不利等。
用法: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3骨质增生3.1益肾坚骨汤组成:黄芪30g,补骨脂15g,骨碎补12g,菟丝子12g,狗脊12g,川断12g,枸杞子12g,干地黄20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鸡血藤30g,葛根12g。
功能:益肾养血,和络止痛。
主治:颈椎、胸椎、腰椎增生,上肢麻痛,脊柱活动欠利者。
用法:每日一剂。
4椎间盘突出症4.1腰舒汤组成:党参10g,当归10g,狗脊20g,丹参10g,川牛膝10g,制川乌6g(先煎一小时),桑寄生10g,熟地10g,全蝎粉3g(装胶囊用药汁分三次吞服)。
骨伤方剂学复习题1、骨伤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内外兼治、动静结合、软硬兼施(筋骨并重)、主客合作(医患合作)。
2、对骨伤病如何进行三期辨证治疗?答:损伤早期,即1-2周内,以气滞血淤为主要病机,治疗以活血化淤为主,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气滞血淤之所偏,结合伤后邪热之轻重,分别给予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和清热逐瘀法等具体方法。
损伤中期,即伤后3-6周内,血瘀气滞逐步消除,肿痛减轻,但瘀血尚未化尽,筋骨初接,此期治疗除继续用活血化淤外,还应重视养血通络,接骨续筋,以促进筋骨愈合。
损伤后期,经早、中期治疗后,瘀血祛除,筋骨续接,已近愈合,但筋骨尚未坚强,并有气血虚弱,筋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症,治疗应补益肝肾,调养气血,疏通经络。
3、骨伤内治法有哪些内容?答:常用的内治法有:理血祛瘀、开窍通关、调和气血、补养复元、温经通络等五种方法。
4、活血祛瘀剂中常配入行气药的意义何在?答:根据“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瘀气亦滞”的理论,与活血祛瘀剂中常配入行气之品,其目的是增强活血化淤的作用。
5、区别大成汤和加味承气汤的临床应用。
答:两者攻下逐瘀之功相同,唯药物和用量及病所有别。
大成汤攻下逐瘀之力较强,且有利水之功,偏于中下焦损伤;加味承气汤攻下逐瘀之力较弱,且无利水之能,偏于上中焦之损伤。
6、区别血府逐瘀汤和顺气活血汤的临床应用。
答:两者均有行气活血之功,用治跌打损伤之胸胁疼痛症。
血府逐瘀汤活血化淤力强,且具彻上彻下之功;顺气活血汤善于行气消滞,兼能调理脾胃之气机。
故瘀血较重者用血府逐瘀汤,气滞较甚者用顺气活血汤。
7、怎样运用清心药?答:本方功专化淤泻火,是治疗跌打损伤,恶血攻心,或瘀血发热实证的代表方剂。
近代多用于开放性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
8、调和气血剂适用于跌打损伤的哪一期?它的主要功效是什么?答:适用于跌打损伤的中期或后期以及骨科杂症。
其功效是和营止痛,接骨续筋,舒筋活络。
9、比较地龙散和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功效和应用?答:两者均有地龙、当归、桃仁,有活血通络之功,以治跌打损伤,经脉作痛之症。
第一章骨伤病的诊治骨伤病的诊治,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因损伤与气血、律液、脏腑、经络、筋骨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伤的症情又各有不同,所以临床应根据骨伤、骨病和伤科杂症的各种不同症期,采用不同的治法,主要是内治法和外治法两种。
第一节理论指导对损伤的治疗,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由皮肉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人的生命活动,。
依靠它们彼此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并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若机体遭受损伤,不仅使局部的皮肉筋骨受伤,亦常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紊乱。
正如<<正体类要·序>>中所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荣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求之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明确地指出了外伤与内伤、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密切关系。
所以,在诊治过程中,应从整体观点出发,对气血筋骨、脏腑经络等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加以分析,才能把握损伤的本质。
现将与骨伤科疾病有关的理论分述如下。
一、损伤与气血的关系气血运行于全身,周流不息,外而充实皮肉筋骨,内而灌溉五脏六腑,是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故气血运行失常,必然影响到机体的生理活动,导致疾病的发生。
《素问·调经论》云:“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人体遭受损伤后,气血也随之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跌扑闪挫源流》云:“跌扑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
”所以,气血与损伤的关系极为密切,是损伤病机的核心内容。
现将伤气与伤血的要点分述于下:(一)伤气伤气的病理变化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
一是气机失调,如气滞、气郁、气逆、气闭;二是气化失常,如气虚、气脱等。
一般而言,气滞多见于身躯脏腑的内伤,轻则出现局部肿痛,重则波及脏腑,出现相应的病证;气闭多由卒然的严重损伤,导致气血逆乱,机窍不通,而致昏迷不省人事,烦躁不安;气逆多损伤脾胃,引起胁痛吐逆,或横逆犯肺,引起喘咳不宁;气郁属内伤,为情志抑郁所致;气虚多见于严重损伤后,或伤久病人,或慢性病,或年老体弱者,常见气短乏力,面白脉弱等症,这与损伤的治愈或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气脱是指严重损伤大出血后,气随血脱,出现神识渐昏,目闭口开,肢冷汗出等症而需及时抢救者。
第十章消导化积剂凡以消导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消导化积作用,以治食积痔块和癌瘕积聚的方剂,统称为消导化积剂。
本类方剂有消食导滞和化积消瘤的功效,适用于损伤以后脾胃运化失职,湿热气滞之证,临床以脘腹胀浦作痛,或便秘,或食积日久,气滞血瘀,心下痔结等病证。
然食滞痞结有轻重之分。
治疗上,食滞不运者,当以消食导滞之法;气滞痞结者,当以消积化痞之法。
本章根据方剂的功效不同,分为消食导滞剂和消痞化积剂两类。
在运用消导化积剂时,首先.应先辨明证之寒热虚实;再则善于配伍理气药,田积滞内停,每使气机不畅,气机阻滞,又可导致积滞不化。
故消导化积剂中常配伍理气药.使气顺而积消。
第一节消食导滞剂消食导滞剂常以神曲、麦芽、山楂、幕菔子等消食导滞的药物为主,配以理气行滞的陈皮、积实、禾香;清热燥湿的黄芩、黄连、琏翘;泻实的大黄;健脾的白术、党参等组成,具有消食导滞的功效,以治伤后脾失健运,或食积化热成实,而致气机阻滞.运化失职,湿热积于胃肠之脘腹胀满作痛,不思饮食,或便秘或F痢腹痛等。
治当消食导滞之法,方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
保和丸《丹溪心法》【组成】山楂六两(180g) 神曲二两(60g) 半夏茯苓各三两(各90g) 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各30g)【用法】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
【功效】消食和胃。
【主治】一切食积。
症见脘腹痞满胀痛,暖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方解】本方为治疗食积的通用方。
以脘痞腹胀,恶食嗳腐为主证。
《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病多系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所致。
饮食过度,食积内停,胃失和降,气机不畅,故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食呕逆等症。
洽宜消食化滞,理气和胃。
方中用山楂为君,以之消一切饮食积滞,尤普消肉食油腻之积;以神曲消食健脾,更化酒食陈腐之积;长于消谷面之积.共为臣;佐以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食积易于化热,故又佐以连翘清热而散结。
骨一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桃红归赤木,灵牛独仲田。
骨二方:活血止血、行气止痛:灵蒲金丹延、苏泽香附田。
骨三方:活血祛瘀、宽胸行气:桃红归赤木、玄壳梗柴田。
骨四方:祛风散寒、温经止痛:麻芥当羌草、秦瓜防地龙。
骨五方:行气活血、宣肺止咳:紫苏萎灵蒲、赤壳梗柴胡。
骨六方:益气补血、强筋壮骨:参芪当地乌精桂、寄生川断骨碎补。
骨七方:养阴清热、通络止痛:地骨决明丝瓜斛、白皮茅根麦旱鹿。
骨八方:清热凉血、祛瘀消肿:荆防丹玄栀子通、赤芍田七生桃红。
骨九方:补肝肾、强筋骨:牛狗仲独当首乌、骨脂川断骨碎补。
骨十方:清热祛湿、疏风通络:灵仙防枝葛莶草、忍冬川加海桐皮。
骨十一方:镇肝熄风、祛瘀通络:龙齿珍珠石决明、川芎白芍僵蚕衣、钩藤菖田茯蒺藜。
骨一方:桃仁、红花、归尾、赤芍、木香、灵脂、牛七、独活、杜仲、田七。
骨二方:灵脂、蒲黄、金铃子、丹参、延胡、苏木、泽兰、香附、田七。
骨三方:桃仁、红花、归尾、赤芍、木香、玄胡、枳壳、桔梗、柴胡、田七。
骨四方:麻黄、白芥子、当归、羌活、甘草、秦艽、木瓜、防风、地龙。
骨五方:紫苏、萎仁、灵脂、蒲黄、赤芍、桔梗、枳壳、柴胡。
骨六方: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首乌、黄精、桂枝、桑寄生、川断、骨碎补。
骨七方:石斛、桑白皮、旱莲草、鹿衔草、麦冬、茅根、石决明、丝瓜络、地骨皮。
骨八方:荆芥、防风、田七、栀子、木通、赤芍、生地、玄参、丹参、桃仁、红花。
骨九方:牛七、狗脊、杜仲、独活、当归、首乌、川断、补骨脂、碎骨补。
骨十方:灵仙、防已、桑枝、葛根、稀莶草、忍冬藤、川加皮、海桐皮。
骨十一方:龙齿、珍珠壳、石决明、川芎、白芍、僵蚕、蝉衣、钩藤、菖蒲、田七、茯苓、蒺藜。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在骨伤科的治疗中,中药方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多种中药的合理配伍,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等功效。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骨伤科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活血化瘀类1、桃红四物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组成。
具有养血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常用于跌打损伤初期,瘀血肿痛明显者。
2、血府逐瘀汤包含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适用于损伤后瘀血内阻,胸部疼痛等症。
3、复元活血汤有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疏肝通络,多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痛不止。
二、消肿止痛类1、消肿止痛汤通常由赤芍、丹参、乳香、没药、延胡索、三七、苏木、桃仁等组成。
能有效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常用于骨折、软组织损伤导致的局部肿胀疼痛。
2、七厘散由血竭、麝香、冰片、乳香、没药、红花、朱砂、儿茶组成。
具有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的功效,对外伤出血、跌打肿痛有较好的疗效。
3、跌打丸主要成分有三七、当归、白芍、赤芍、桃仁、红花、血竭、刘寄奴等。
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等。
三、接骨续筋类1、接骨紫金丹由土鳖虫、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当归、乳香、没药、硼砂组成。
具有接骨续筋、活血止痛的作用,是治疗骨折中期的常用方剂。
2、续骨活血汤由当归尾、赤芍、白芍、生地、红花、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乳香、没药组成。
能祛瘀生新、接骨续筋,适用于骨折中期,骨位已正,筋已理顺,但瘀肿未消者。
3、新伤续断汤包含当归、地鳖虫、丹参、苏木、桃仁、泽兰、延胡索、川断、桑枝、木香。
具有活血祛瘀、止痛接骨的功效,常用于新伤骨折。
四、舒筋活络类1、舒筋活血汤由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等组成。
能舒筋活络、活血止痛,适用于筋伤后期,关节屈伸不利者。
骨伤方剂歌诀第一章理血祛瘀剂第一节攻下逐瘀剂1.大成汤大成活血便立通,硝黄枳壳厚归红;木通苏木陈皮草,煎服不行加密冲。
2.加味承气汤加味承气五般奇,归合草枳红场方;瘀血内停因跌打,腹胀便秘急煎尝。
3.核承气汤桃核承气五般奇,硝黄甘草并桂枝;热结膀胱少腹胀,如狂蓄血最相宜。
4.加味桃核承气汤加味桃核承气汤,桂草枳朴硝大黄;胸腰骨折肠麻痹,破瘀散结保安康。
5.鸡鸣散鸡鸣散中桃仁攻,归尾大黄三味同;推陈致新下瘀血,胸腹瘀散服自通。
6.复元活血汤复元活血汤柴胡,蒌根归草与甲珠;桃仁红花大黄配,恶血留胁痛能除。
7.代抵当丸代抵当丸用桃仁,下焦跌扑瘀血停;硝黄归地山甲桂,药后积滞自然行。
8.血肿解汤血肿解汤仅四味,木通芩芍大黄偎;有形之血伤则肿,水煎内服肿自退。
第二节行气消瘀剂9.复元通气散复元通气木茴香,山甲青陈贝母良;白芷漏芦甘草共,瘀消气畅不为殃。
10.加味乌药汤加味乌药元胡索,香砂香附甘草助;每服一钱姜三片,脐腹疠痛功效卓。
11.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草香附,陈皮芎芍枳壳辅;胸胁疼痛寒热作,损伤气滞总能疏。
12.顺气活血汤顺气活血桃砂仁,枳朴木香苏木邻;苏梗归芍红香附,损伤气滞非七情。
13.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地归桃,红花甘草赤芍药;柴胡芎桔牛膝枳,血化下行不作痨。
14.十三味总方十三味方棱莪术,归芍元胡木香苏;碎补青皮桃乌药,缩砂大黄酌加入。
15.加减香附旋复花汤加减香附旋复花,苏杏桃红夏桔梗;元胡归芍柴苓苡,气血胸症效堪夸。
第三节活血止痛剂16.活血止痛汤活血止痛乳没鳖,归芎芍红陈三七;紫荆苏木落得打,水酒煎服痛能医。
17.正骨紫金丹正骨紫金竭儿莲,大黄丁香木香联;归芍苓草丹红花,活血生血此方研。
18.活络效灵丹活络效灵用当归,乳没丹参四味随;瘕积聚腹中痛,气血积滞均可摧。
19.橘术四物汤橘术四物入桃红,再加陈皮白术同;闪挫恼怒气血滞,理气活血有奇功。
20.立安散立安散中用肉桂,木茴玄杜牵牛归;共末空心酒调下,挫闪气滞腰痛推。
第九章祛湿化痰剂凡以祛湿化痰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祛湿化痰的作用,以治伤后湿盛痰生病症的方剂,统称祛湿化痰剂。
祛湿化痰剂具有祛湿利水,消肿平喘,止咳化痰的功效。
适用于损伤之后,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运,而致水湿痰浊内生,水肿咳喘等病症。
但水湿过盛,有寒热虚实之分;痰浊内停也有新久上下之别。
治疗应根据不同症情,采用不同的治法。
根据方剂的不同功效,将本章方剂分为祛湿剂和化痰剂两类。
应用祛湿剂时,应明确肺脾肾三脏与水湿的密切关系。
即调水在肺,制水在脾,主水在肾的辨证用药;应用化痰剂时,应区别痰之寒热和上下,采用清化或是温化的方法进行治疗。
第一节祛湿剂祛湿剂以苍术、茯苓、车前子等燥湿利水的药物为主,配以理气化湿的厚朴、陈皮;宣畅气机的自蔻仁、杏仁;清热利湿的滑石、木通;清热泻火的黄芩、栀子等组成.具有芳香化湿,利水渗湿,清热利水和温化水湿等功效,以治伤后水湿内停之症,如湿热,小便赤涩,水肿,痰饮等病症。
然水湿过盛,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所以,治疗上常采用化气行水,健脾运水之法,以达祛除水湿之目的。
其代表方剂分别是平胃散、三仁汤、八正散等。
平胃散《太平慧民和剂局方》【组成】苍术去粗皮,米泔侵二日,五斤(15g) 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各9g) 甘草锉,炒,三十两(4g)【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姜二片,干枣两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5g,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伤后湿滞脾胃。
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暖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解】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伤后湿浊困阻脾胃,大便常自下利;湿阻气滞,则脘腹胀满;胃失和降,则呕吐恶心;舌苔白腻、脉缓,皆为湿郁之象。
治宜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法。
方中重用苍术为君药,最善除湿运脾;以厚朴为臣消胀除满;佐以陈皮;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诸药相合,可使湿浊得化,诸症自除。
【应用】(1)掌握要点本方燥湿理气之功可靠,是治疗湿困脾胃之主方。
令借用伤后湿滞脾胃者,临床以脘腹胀满、苔白腻而厚为使用依据。
(2)加减应用证属湿热,宜加黄芩、黄连以燥湿清热;证属寒湿,可加干姜、肉桂以温化寒湿。
(3)近代应用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附方】(1)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厚朴藿香甘草半夏苍术陈皮(去白),等分用法:为散,每服9昏或加生姜3片,枣子2枚,水煎,去滓,食前稍热服。
功效:行气化湿,和胃止呕。
主治:伤后湿滞脾胃,脘腹胀闷或瘴疫时气,霍乱吐泻等。
(2)柴平汤(《景岳全书>) 柴胡人参半夏黄芩甘草陈皮厚朴苍术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解少阳,祛湿和胃。
主治:伤后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懦。
三仁汤《温病条辨》【组成】杏仁五钱(15g) 飞滑石六钱(18g) 白通草二钱(6g) 白蔻仁二钱(6g) 竹叶二钱(6g) 厚朴二钱(6g) 生薏苡仁六钱(18g) 半夏五钱(10g)【用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伤后湿热较盛,或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
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襦等。
【方解】湿温的病因,吴瑭认为是“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
其发病每与脾虚停湿有关,故湿温初起,即见脾胃气滞之症。
薜生白曾说:“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故病湿热。
”因此,湿温初起,除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外,兼见胸闷不饥等湿阻气机之症。
其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乃卫阳为湿邪阻遏之候,虽似伤寒,但脉弦细雨濡,则非伤寒可知。
湿为阴邪,湿遏热伏,则午后身热;舌白不渴,面色淡黄.皆属湿邪为病之象。
综合观之,此乃湿温之邪逗留三焦气分,湿重于热,湿遏热伏,气机不畅,肺气不宣,脾气不运所致。
治当三管齐下:宣畅上焦肺气。
使气化则湿亦化;芳化中焦脾湿,使湿化脾运;导泄下焦之湿热,使湿去热孤,缩短病程,控制其缠绵之势,这是治疗湿温病的关键所在。
药用芳香苦辛、轻宣淡渗、流畅气机之品,使三焦宣畅,湿热分消,对湿重于热者,《温病条辨》的三仁汤体现了这一治法原则。
方中杏仁苦辛,轻宣上焦肺气,肺气宣畅,则气化湿亦化,体现叶天士所说的“湿热治其肺”的精神,自蔻仁苦辛芳香,宣畅中焦稗湿,薏苡仁甘淡导下.渗泄湿热,三仁合用,宣上、导下、畅中三管齐下,共为主药,使湿去热孤,缩短病程;更入厚朴、半夏,助白蔻仁燥湿运脾,降逆行气,除满消痞;而通草、滑石、竹叶助苡仁疏通下焦水道,渗利湿热。
可见。
三仁汤之所以对湿重于热证取得疗效,在于它配备了宣化在上之湿.运化在中之湿,渗利在下之湿的药物。
其方意是调整气化功能,达到化赊三焦之湿的目的。
至于治疗湿温之禁,《温病条辨》再三告诫:病非伤寒,不可用汗,汗之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病非食滞,不可用下.误下伤阴损阳,则成洞泄不止;病非阴虚,不可滋阴,润之则病深不解。
所以,湿温之病,汗、吐、下三法皆非所宜,而应宣化其气机.分离其湿热,才是善策。
【应用】掌握要点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
今借用于伤后者.亦属同一病机的,即可应用。
(2)近代应用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不寐、口糜、低热、咳嗽、黄疽,产后发热、急性阑尾炎以及暑湿、痹证、水肿、淋证等属于湿多热少者,亦可加减用之。
【附方】(1)藿朴夏苓汤(《医原》) 藿香6g半夏4.5g赤苓9g杏仁9g生苡仁12g白蔻仁2g猪苓4 5g淡豆豉9g泽泻4.5g厚朴3g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化湿。
主治:伤后或湿温初起。
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
(2)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黄芩9g滑石9g茯苓皮9g大腹皮6g白蔻仁3g通荜3g 猪苓9g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伤后或湿温邪在中焦。
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竞不渴,舌苔淡黄而滑,脉缓。
说明:以上三方均能治疗湿温,其中藿朴夏苓汤利湿之中,兼有疏表之用,适用湿温初起,表证较明显者;三仁汤则利湿之中,兼有清热之力,适于湿温初起,湿重热轻者;黄芩滑石汤清热刺湿,两者兼顾,适用湿温邪在中焦,湿热并见者。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蔚莆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慑,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小儿量小与之。
(现代用法:为散.每服6~9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腰部损伤。
症见少腹急满,尿频、尿急、尿痛、淋沥不畅,或湿热下注,热淋,血淋,小便浑赤,溺时涩痛,淋漓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柑数。
【方解】伤后心经邪热,心火上炎,或热移小肠,湿热下注,蓄于膀胱,水道不利。
治当清热利水通淋之法。
方中瞿麦、篇蓄、木通、车前子、滑石均为清热利水通淋之品,以除下焦之湿热;栀子清三焦之湿热;灯心草清心火;盱草泻火和中;大黄既可导湿热直下大肠,有清源洁流之功,又能直折上炎之火,使其火降热趋。
合而用之。
药性苦寒。
功专利水通淋,为热淋之主方。
【应用】掌握要点本方功专清利湿热。
故凡外损内伤而致淋证属湿热者,均可用之。
(2)加减应用临床用治血淋,宜加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石淋涩痛者,宜加金钱草、海金砂以化石遣淋;膏淋混浊者,宜加萆蘸、菖蒲以分清化浊。
(3)近代应用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及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等属于下焦湿热实证者。
(4)区别应用<局方)八正散与<丹溪心法>小蓟饮子方中均用木通、滑石、栀子、甘草,皆有清热利水通淋之功,以治膀胱蕴热,水道不利之热淋证。
然而八正散功偏泻火利水,小蓟饮子功偏凉血止血;前者适用于湿热下注或心火上炎之热淋或口舌生疮诸症,后者适用于下焦瘀热互结之血淋证;前者配入瞿麦、蔚蓄、车前、灯心草,更用大黄利水而降火,使湿热从二便分消,后者配入竹叶、藕节、小蓟、生地、当归等凉血止血之品,故其止血力较强。
可见,一为湿热。
一为瘀热,病虽均属下焦,然病理不同,组方用药也异。
【附方】(1)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赤茯苓1钷当归甘草(生用)各15g赤芍山栀各60g用法:为细末,每服6踟空心食前服。
功效: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主治:腰伤膀胱有热.血淋涩痛,或尿如豆汁,或溲如砂石。
说明:本方与八正散所治之症,均属湿热蕴结膀胱。
本方重在清热凉血,故以治血淋为主;八正散重在清热利湿。
故以治热淋为主。
(2)二妙散(<丹溪心法)) 黄柏(炒) 苍术(米泔浸炒)各15g用法:为散,各等分,每服3—5g;或为丸剂,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伤后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或湿热下注,两足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3)三妙丸(<医学正传)) 黄柏(酒拌,赂炒)120g苍术(米泔水浸,焙干)180g川牛膝60g 用法: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每服五、七十丸,空心姜、盐汤下。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伤后湿热下注,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4)四妙丸(录自‘成方便读)) 川黄柏薏苡仁各200g苍术怀牛膝各120 用法:水泛为丸,每服6~9鼬温开水送下。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两足麻痿肿痛等症。
说明:三妙丸,即二妙丸加牛膝。
牛膝能祛风湿,补肝肾,且引药下行,故三妙丸专治下焦湿热的两脚麻本、麻痛、痿软无力。
四妙丸又加薏苡仁,利湿热作用尤佳,故治湿热下注的两足麻痿肿痛等。
(5)桂苓甘露饮((宣明论方)) 茯苓30g甘草6g白术12g泽泻15g官桂3g石膏30g寒水石.30g滑石.30g猪苓15g用法:为末,每服9昏温汤调,新汲水亦得,生姜汤尤良。
小儿每服3g,用如上法。
也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减,改汤剂服。
功效:祛暑清热,化气利湿。
主治:中暑受湿。
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下。
五苓散《伤寒论》【组成】猪苓十八铢,去皮(9g) 泽泻一两六铢(15g) 白术十八铢(9g) 茯苓十八铢(9g) 桂枝半两,去皮(6g) 【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现代用法:做散剂,每服3~6g,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①腰背部损伤,督脉受累,膀胱气化不行,癃闭或淋漓不畅;②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方解】五苓教主治:①太阳经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之腑,邪热与水气互结,气化不行所致的太阳蓄水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