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计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16
独立基础设计流程
1、读入需要的各种柱底内力组合
2、计算出各柱下的基础尺寸(按方形)
3、进行碰撞验算检查
4、人工调整(如布置双柱基础,矩形基础等)
5、根据优化算法通过各种比选,进行归并
6、重新进行碰撞检查
7、再次手工调整
8、编号,列表成施工图
其中,第1-4步,可以利用JCCAD完成
第5步的优化算法
已经基本写完[
第8步屠夫已经放程序了
现在想请大家说说
基础归并的原则是什么
1、按边长相差的绝对值来归并,如差200的归为一类
2、按边长的相对差值来归并,如相差20%有归为一类
3、按轴力来归并(不考虑弯矩,是简化的方法)
多层框架电算结果的人工调整
一、面尺寸的调整
设计人员根据教科书建议的梁、柱截面尺寸的取值范围,结合自己的经验先对所有构件的大小初步确定一个尺寸。此时须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这是为了实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让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仍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但节点还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强柱弱梁强节点”。将初步确定的尺寸输入计算机进行试算,一般可得到下述三种结果:1)部分梁柱仅为构造配筋。此时可根据电算显示的梁的裂缝宽度和柱的轴压比大小适当减小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2)部分梁显示超筋或裂缝宽度>0.3mm,部分柱的轴压比超限或配筋过大(试算时可控制柱的配筋率不大于3%)。此时可适当放大这部分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3)梁、柱的截面尺寸均合适,勿需调整,此时要进一步观察梁、柱的配筋率是否合适。
二、梁、柱的适宜配筋率
原则:掌握配筋率“适中”为宜。这个“适中”指在规范规定的区域内取中间段,其值约相当于定额含钢量。规范规定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最大配筋率为2.5%;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区间为0.6%~5%。
笔者建议:对于框架梁,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取0.4%~1.5%较适宜。对于框架柱,其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取1%~3%较适宜。梁、柱配筋率的上限在试算在试算阶段宜留有一定余地,因为下一部梁、柱配筋的调整还需要一定空间。
三、框架梁配筋的调整
框架梁显示的配筋是梁按强度计算的配筋量,调整的目的是解决梁的裂缝宽度超限和“强剪弱弯”的问题。
(一)缝宽度超限问题
在配筋率一定时,选用小直径的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握裹面积、减少梁的裂缝宽度。
增大配筋率是减小梁裂缝宽度的直接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亦可减小梁的裂缝宽度,但影响较小。设计人如不注意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否超限即出施工图,这样的图纸存在有不符合规范的缺陷。仔细检查梁的裂缝宽度,如果改用小直径的钢筋后梁的裂缝宽度仍然超限,就要增加梁的配筋或加大梁的截面尺寸,调整至满足规范要求。
(二)强剪弱弯问题
框架结构设计中,应力求做到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高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即“强剪弱弯”。
笔者建议:具体在调整梁的配筋时,可做以下几项调整:
1)梁端负弯矩钢筋可不放大(系数采用1);
2)梁的跨中受拉钢筋可放大1.1~1.3倍;
3)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
4)按构造要求对于跨度大于6m的框架梁设弯起钢筋。
四、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电算结果往往是构造配筋即可。按柱的构造配筋率0.8%配筋,只相当于定额指标的1/2~1/3,有经验的设计人是不会采用的。因为受地震作用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和大开间、大进深的边柱,一般均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而电算程序则是按两个方向分别为单向偏心受压的平面框架计算配筋,结果往往导致配筋不足。
笔者建议:框架柱配筋的调整可做以下几项:
1)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也可两个方向均进行计算后比较各柱的配筋,取其教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
2)调整柱单边钢筋的最小根数:柱宽<=450mm时3根,450<柱宽<=750mm时4根,750mm<柱<=900mm时5根。(注意:柱单边配筋率不小于0.2%)
3)将框架柱的配筋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放大大些(不小于1.4倍),边柱次之,中柱放小些(1.2倍)
4)由于多层框架时电算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层不均匀时,再适当放大一点框架柱的配筋也是可以理解的,具体放大多少,就要由设计人的经验决定了。
5)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柱箍筋直径宜增加2mm。
我用的pkpm计算书基础内容
设计依据
1.1 执行的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与地方标准;
1.2 应用的计算分析软件名称pkpm系列软件ver 0603,开发单位:中国建筑科学院;
1.3 资料:地质勘察报告。
一、荷载取值
2.1墙自重取值:
(1) 围护外墙3.8 kN/m2
0.19x19x(1-0.25)+0.36x2=3.42kN/m2
保温层重0.40KN/m2
合计3.8KN/m2
(孔洞率不小于25%------按GB50003-2001 2.1.5取)
(2) 内隔墙3.0 kN/m2 (孔洞率按40~48%取) 0.19x19x0.6+0.36x2=2.89KN/m2 0.1x19x0.6+0.36x2=1.86 KN/m2
2.2楼面:
一般楼面
静载:
(1) 砼板厚100mm,标准值2.5 kN/m2,分项系数1.2 。
(2) 二次装修,标准值0.65 kN/m2,分项系数1.2 。
(3) 天棚底粉,标准值0.35kN/m2,分项系数1.2。
静载合计标准值3.5 (kN)/m2
静载:
(1) 砼板厚120mm,标准值3.0 kN/m2,分项系数1.2 。
(2) 二次装修,标准值0.65 kN/m2,分项系数1.2 。
(3) 天棚底粉,标准值0.35kN/m2,分项系数1.2。
静载合计标准值4.0 (kN)/m2
静载:
(1) 砼板厚140mm,标准值3.5 kN/m2,分项系数1.2 。
(2) 二次装修,标准值0.65 kN/m2,分项系数1.2 。
(3) 天棚底粉,标准值0.35kN/m2,分项系数1.2。
静载合计标准值4.5 (kN)/m2
静载:
(1) 砼板厚80 mm,标准值2kN/m2,分项系数1.2 。
(2) 二次装修,标准值0.65 kN/m2,分项系数1.2 。
(3) 天棚底粉,标准值0.35kN/m2,分项系数1.2。
静载合计标准值3.0(kN)/m2
活载:(1) 活载标准值2.0kN/m2,分项系数1.4。
走廊楼梯 2.0kN/m2, 分项系数1.4。
卫生间:
(1) 砼板厚80 mm,标准值2.0kN/m2,分项系数1.2 。
(2) 洁具折算,标准值0.5 kN/m2,分项系数1.2 。
(3) 地面装修,标准值0.65 kN/m2,分项系数1.2 。
(3) 天棚底粉,标准值0.35kN/m2,分项系数1.2。
静载合计标准值3.50(kN)/m2
活载:(1)幼儿园办公室活载标准值 2.0kN/m2,分项系数1.4。
(2)楼梯走廊阳台活载标准值2.5kN/m2,分项系数1.5。
(3)多功能厅活载标准值 4.0kN/m2,分项系数1.4。
2.3上人屋面:
静载:
地砖,标准值0.65kN/m2,分项系数1.2。
刚性防水层标准值0.6kN/m2,分项系数1.2。
防水层,标准值0.05kN/m2,分项系数1.2。
保温层,标准值0.1 kN/m2,分项系数1.2。
找平、隔气层,标准值0.3kN/m2,分项系数1.2。
屋面板自重,标准值2.5kN/m2,分项系数1.2。
吊顶或底粉,标准值0.35kN/m2,分项系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