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重点实词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7
《<史记〉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项羽本纪一、实词积累1、古今异义词(1)才气..过人:句中古义“勇武有力”今义“才华”(2)期山东..为三处:句中古义“山的东面" 今义“山东省”(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句中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区域”(4)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句中古义“统治”今义“筹划管理"3、一词多义属诸侯皆属焉(归属,归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独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仅)二、虚词积累乃平明,汉军乃觉之(才)乃有二十八骑(才)左,乃陷大泽中(就,于是)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竟然、却)以梁以此奇籍(因为)以示士卒必死(来)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率领)三、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皆沉船,破.釜甑(使……破)2、意动用法梁以此奇.籍(认为……有奇才)3、名词活用为动词毋妄言,族.矣(灭族)楚兵冠.诸侯(位居……之首)项王军壁..垓下(驻军;安营)左.,乃陷大泽中(向左走)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向东进军)马童面.之(对面细看)4、名词作状语无不膝.行而前(用膝盖)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在夜里)直夜溃围南.出(向南)豪杰蜂.起(像蜂一样)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项梁怒.之 (对……发火)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怨王侯叛己,难矣尚不觉寤不自责,过矣2、被动句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然今卒困于此3、状语后置句与籍避仇于吴中籍独不愧于心乎乘势起(于)陇亩之中4、定语后置句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5、固定格式汉军至,无以..渡(没有办法)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为什么……呢)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以之为、把它作为)五、其他重点词语又不肯竟.学(终、完)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暗中;部署,约束)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即使)九战,绝.其甬道(多次;断)时.不利兮骓不逝.(时运;去,往)项王泣.数行下(眼泪)未尝败北.(失败)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即使,纵使)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舜目盖.重瞳子(语气词,表推测,大概)及羽背.关怀楚(放弃)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耀;施展)。
史记殷本纪实词【说明与解析】殷本来叫做商。
商也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始祖契大约与夏禹同时,被封于商。
到公元前17世纪或前16世纪,商族逐渐强大,商汤发动了灭夏战争,夏亡,商朝正式建立,定都于亳,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大约到公元前13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此后,直至商纣灭亡,共二百七十余年,一般称之为殷。
整个商朝,后来或称商殷,或称殷商。
《殷本纪》系统地记载了商朝的历史,描画了一幅商部族兴起,商王朝由建立直至灭亡的宏伟图卷。
在殷王朝统治的约六百年中,几经兴衰,而成汤的兴起,盘庚、武丁的中兴,以及纣的灭亡,则是殷朝历史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几个最重大的事件。
司马迁饱含热情地歌颂了成汤、盘庚、武丁等贤君敬畏上天、修行德政、为民谋利的政治业绩;又无情地贬抑了殷纣的刚愎自用、拒谏饰非、荒淫无度、迫害贤良、残害百姓等等。
一个王朝的历史,历经十七代三十一王,而司马迁只抓住这几个典型关节,泼墨重彩,而其他则一带而过,使得全篇虚实相映,详略有当。
在刻划人物方面,司马迁抓住了能突现人物个性的几个典型事例,加以叙述、描写,既体现了历史的真实,又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
如:成汤祝网、太甲思过、武丁得说等,就把各位贤君修行德政的宽厚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对于纣的描写,几乎完全以叙述的口吻,一件一件地罗列史实,再加上有周文王、周武王的映衬,一个暴君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成为一个千古流传的暴君典型。
殷的始祖是契(xiè,谢),他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sōng,松)氏的女儿,帝喾(kù,酷)的次妃。
简狄等三个人到河里去洗澡,看见燕子掉下一只蛋,简狄就拣来吞吃了,因而怀孕,生下了契。
契长大成人后,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于是命令契说:“现在老百姓们不相亲爱,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五伦关系不顺,你去担任司徒,认真地施行五伦教育。
施行五伦教育,要本着宽厚的原则。
”契被封在商地,赐姓子。
契在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兴起,为百姓做了许多事,功业昭著,百姓们因而得以安定。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编写而成。
下面是史记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积累整理:
1. 人物词汇:
君主:皇帝、王、君、主、帝、天子、庙堂
宰相:相、相国、丞相、大臣、宰
将领:将、将军、帅、武将、统帅、战士
儒者:学者、儒、儒生
士人:士、草根、名士、贤人、公卿
贵族:公公、侯、伯、子、卿、大夫、贵族、贵人
女性:妇、女子、妻、嫔、后、王后、皇后、妃
百姓:庶民、民、百姓、黎民、农民
2. 政治词汇:
政治:政、政事、政务、朝政、政权、政令
中央:朝廷、皇宫、内廷、大阙、京师、王都
地方:州郡、官府、郡县、县令、军州
官员:官、仕宦、王臣、命官、候官、尚书
统治:治、治理、治国、安邦、安民
3. 历史事件:
叛乱:兵乱、叛、起义、叛军、兵变、叛逆
战争:战、战役、兵戈、征战、战功、战争
政变:变、革命、更替、政变、更易
侵略:侵、侵犯、侵略、侵略者、侵略战争
胜利:胜、胜利、胜利者、战胜
失败:败、失败、败北、战败
4. 社会生活词汇:
家族:家、家族、宗、宗族、世家、世袭
婚姻:婚、婚姻、配偶、娶、嫁、良缘
社会:社、社会、世界、世间、天下
农业:农、农田、耕种、农民、农作物
商业:商、商人、商贾、商业、市场
工艺:工、工匠、工人、手艺、工艺品、技术
这些词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史记中的文言文内容,同时也可以丰富自己的古文词汇积累。
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了秦朝时期著名的刺客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著名的典故之一,也是中华民族英雄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荆轲刺秦王的原文为:“秦、荆轲之事。
荆轲者,楚人也。
其先之封也,有荆山焉,因以为氏焉。
其後因以为名焉。
居荆山之阿,有世仰之者。
故其世世从事於楚。
荆轲学剑於荆尉,尉怒,投剑而死之。
其弟子不敢收尸,不敢系冠带。
後三年而无事,化为风马。
其後千馀岁而荆轲生,复名之名之。
卒事秦昭王,死之。
”整段原文较短,但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了荆轲的背景和他刺杀秦王的经过。
对于这段原文,可以着重翻译以下几个实词,以更全面地理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1. 荆轲(Jīng Kē) - 此处为人名,指秦朝时期的刺客荆轲。
荆轲出身楚国,以学剑闻名,他的背景和经历为他的行动提供了动力。
2. 楚人(Chǔ rén) - 指生活在楚国的人们。
荆轲作为楚人,在刺杀秦王时也代表了楚国的利益。
3. 荆山(Jīng shān) - 指荆门山,荆轲的家族以荆山为封地,因而以荆山为姓氏。
4. 尉(wèi) - 指在荆山担任剑术教官的官职。
荆轲从尉那里学习剑术,而尉因荆轲的不悦而投剑自杀。
5. 昭王(Zhāo wáng) - 秦始皇的前任君主,荆轲的刺杀目标。
秦昭王时期,国家内外形势动荡,秦朝也面临着多方势力的威胁。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能够了解到荆轲及他在刺杀秦王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通过对这些实词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背景和情节,以及荆轲刺秦王从设计到实施的复杂过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中的英雄传奇。
这个故事也成为文学作品、戏曲和电影的重要题材,深入人心。
通过研究原文及其中的重点实词,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和文化价值,使其在历史和文学研究中得到更深入的挖掘和解读。
总结起来,荆轲刺秦王原文描绘了荆轲的背景和他刺杀秦王的经过。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
《史记》是古代中国史书,由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从夏朝到汉朝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下面是一些《史记》中常见的实词及其解释:
1. 朝廷:指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也指皇帝的宫廷。
2. 封地:指君主授予的地域或爵位。
3. 贵族:指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权的社会阶层,多为王公或达官贵人。
4. 社稷:指国家的神灵,也指国家的安宁和繁荣。
5. 军队:指由士兵组成的武装力量,用于战争或维护国家安全。
6. 君王:指国家的统治者,主要是指皇帝或国王。
7. 臣子:指君主的属下,担任行政、军事或其他职务。
8. 国家:指独立的政治实体,包括领土、人民和行政机构。
9. 地方官:指各地政府的官员,负责治理地方事务。
10. 家族:指共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社会单位,也指以某
一人为始祖的后代。
11. 贸易:指商品的买卖活动,包括进口和出口。
12. 城市:指人口较多、经济繁荣的区域,有较完备的行政和
公共设施。
13. 农田:指用于耕种的土地,种植粮食或其他农作物。
14. 流亡:指因政治原因离开家乡,居住在外地或其他国家。
15. 秦朝:指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一个朝代,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前206年。
以上是一些《史记》中常见的实词,通过学习这些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史记》这本古代历史著作。
《史记》常考疑难文言实词1.司:掌管。
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
(《太史公自序》)2.绍:继承。
例如:绍复先王之大业。
(《尚书》)3.典:①掌管。
例如:典掌机要。
(《颜氏家训》)司马氏世典周史。
(《太史公自序》)②典当,抵押。
4.徇:①巡行,攻占。
例如: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太史公自序》)②示众,对众宣誓。
例如: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高祖本纪》)5.害:妒忌。
例如: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
(《太史公自序》)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
(《高祖本纪》)6.惟:思。
例如:退而深惟曰(《太史公自序》)惟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7.次:①按次序排列。
例如: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
(《太史公自序》)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陈涉世家》)②处所,地方。
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集序》)8.仍:①沿袭。
例如: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太史公自序》)仍旧贯,如之何?(《论语》)②重复,屡次。
例如:今大将军仍复克获。
(《汉书•五帝纪》)③因而,乃。
例如:初帝平齐,仍有定关洛意。
(《南史•宋武帝纪》)④仍然。
例如: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三则》)9.襄:漫上,冲上。
例如:浩浩怀山襄陵。
(《夏本纪》)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三峡》)10.岳:①高大的山。
②古代传说中四方诸侯之长。
例如: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夏本纪》)11.摄shè,兼理。
例如:成王既幼,周公摄政。
(《鲁周公世家》)禹登用,摄行天子之政。
(《夏本纪》)12.殛jí杀。
例如: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夏本纪》)13.行:兼代官职。
(唐宋指大官兼小官之事)例如: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欧阳修《泷冈阡表》)署:代理,暂任。
例如: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大将军府事。
(《三国志•诸葛亮传》)守:暂任某职。
(唐代以品级较低的人任职责较高的官为“守某官“)14.居:担任,当。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汇编(《史记》篇)一、《高祖本纪》1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bei1水边,堤岸)2已而有身(怀孕)3意豁如也(豁达的样子)/如约(按照)/使使如(到……去)秦受地《屈》4常有大度(器度,抱负)5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戏弄耍笑)6常从王媪、武负贳(shi4赊欠)酒7酒雠(chou2售,卖出)数倍8岁竟(年终),此两家常折券(契据)弃责(=债)/高祖竟酒(酒席散罢)9高祖常繇(=徭,服役)咸阳10单父人吕公善(与……交好)沛令11高祖为亭长,素易(看不起)诸吏,12乃绐(欺骗,诈说)为谒(名帖)曰“贺钱万13酒阑(将尽,将终),吕公因目(用目示意)固(坚决)留(让……留下)高祖。
14啖(利诱)(之)以利15公始常欲奇(异,使与一般人不同)此女16卒(终于)与(把女儿嫁给了)刘季17郦生不拜,长揖(拱手。
平辈相见之礼)18摄(提起)衣谢(道歉)之,延上坐19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20因张良遂略(掠夺,夺取)韩地轘辕21偶(相对,相聚)语者弃市22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规约)耳。
23今则(若)来24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抵抗)之。
25会项伯欲活(使……活)张良26沛公从(使……跟从)百馀骑/项王使卒三万人从(随从)27见谢(谢罪,道歉)项羽28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解脱,逃脱)归。
29后天下约——在天下诸侯争夺称王关中的约定中落于他人后30非有功伐(功劳)31乃详(=佯,假意)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服从)其命。
32王(统治)梁、楚地九郡,都(定都)彭城。
33负(违背)约(约定)34四月,兵罢(解散)戏下(即“麾下”),诸侯各就国(封国)。
35是迁(流放)也36军吏士卒皆山东(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之人也,日夜跂(踮起脚跟)而望归37不如决策东乡(乡=向。
向东)38项羽解而东归(解兵向东回归楚国)39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约期会师)而击楚军。
40汉王复入壁(军垒,营垒),深堑(壕沟——挖壕沟)而守之41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亲自独当正面)42淮阴侯复乘之(再乘势(对项王发动攻击))/复(免除赋税徭役)其民43汉王引(率领)诸侯兵北44诸侯及将相相与(一起,共同)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夏本纪》一、重点字音鲧gǔn殛jí稽qǐ亹亹wěi橇qiāo祗zhī台yí姒sì渐jiān 契xiè二、重点实、虚词1、浩浩怀【义:怀抱,包围】山襄【义:冲上,漫上】陵2、鲧为人负【义:违背】命毁族3、等【义:比较,衡量】之未有贤于【义:比】鲧者4、于是【义:在这时候】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义:代理执行】天子之政5、乃殛【音:jí;义:流放,放逐】鲧于【义:到】羽山以【义:而】死6、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义:正确】。
于是舜举【义:选拔】鲧子禹7、女【义:同“汝”,你,第二人称代词】平水土,维是勉之。
”禹拜稽【音:qǐ】首,让于契、后稷、皋陶。
舜曰:“女其【义:还是】往视尔事矣。
8、禹为人敏给【义:敏捷】克【义:能】勤【义:勤苦,劳苦】9、称【义:称量,权衡】以【义:而】出10、通九道,陂【义:堤防,堤岸,这里用作动词,筑堤防】九泽,度【义:测量,勘测】九山11、禹乃行相【义:察看,考察】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义:交通是否方便】12、于是九州攸【义:就】同【义:同一】,四奥既居,九山刊【义:砍削】旅【义:治理】,九川涤原【义:疏通水源】13、六府【义:藏财货处,仓库】甚修,众土交正【义:同“征”,征收】,致慎财赋,咸则【义:标准,准则】三壤成赋14、东渐【音:jiān;义:流入】于【义:到】海,西被【义:覆盖】于流沙,朔、南暨【音:jì,义:及,达到】:声教讫【义:穷尽,达到】于【义:达到】四海。
于是帝锡【通假:同“赐”】禹玄圭15、禹辞辟【通假:同“避”,躲开】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义:离开】商均而朝禹三、重要句子1、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翻译:禹于是行进考察各地的物产所宜,规定了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翻译:禹为先父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敢进入。
有关史记的实词和名词解释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由司马迁撰写,占据了我国史书上独尊的地位。
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记述的工具,更是一本艺术作品。
然而,在阅读史记时,我们会遇到一些实词和名词,有时会对其含义产生疑惑。
本文旨在对史记中的一些实词和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一、“天子”正文:《史记》记载了从夏、商、周三代到秦朝的历史,其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是“天子”。
在古代中国,这个词指的是称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称“皇帝”。
他们被认为是由天命所真,是天地人的至高无上者。
因此,“天子”代表着国家政权的中心,并拥有无上的权力。
《史记》中使用“天子”一词时,常常是指代当时的君主,描述着他们权力的扩大与衰败,以及对国家的治理态度。
二、“宰相”“宰相”是古代帝国的最高政治官员,“宰”字的本义是指宰割牲畜,而“相”字的本义是夫妻间互相侍奉。
两个字结合起来,表示宰割奉事之意。
在中国古代,宰相负责执行政务,担任首相的职位。
他们代表国家君主处理国家大事,决策重大国策。
在《史记》中,“宰相”这一词常常出现在详细描述了皇帝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宰相的能力和忠诚度。
三、“辟谷”“辟谷”是指古代一个禁食修行的方式,意味着远离尘世,不食五谷杂粮。
在《史记》中,辟谷常常与历史人物有关。
很多忠臣良将都有“辟谷”之名,他们倡导抛弃物质享乐,追求道德修为和精神净化。
例如,《史记》中有一篇记载刘邦与淮阴侯萧何辟谷相见的故事。
辟谷在史记中常常是用来形容某位历史人物的品德或修养的,突出他们具有高贵的品性和不为物欲所迷惑。
四、“王者之质”“王者之质”一词在《史记》中经常出现,它指的是君主的内在素质和特征。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合格的君主应具备仁、义、礼、智、信等诸多品质。
这些品质对于一个君主来说至关重要,它们在历史中被尊为君王的“质”,也被认为是担负治国安邦重任的基本标准。
因此,在《史记》中,“王者之质”这一名词常常被用来形容历史人物是否适合成为一个成功的君主。
史记齐太公世家重点字词〈史记·齐太公世家〉重点字词一、通假字1. 反•例句:“桓公之中钩,详死以误管仲,已而载温车中驰行,亦有高、国内应,故得先入立,发兵距鲁。
秋,与鲁战于乾时,鲁兵败走,齐兵掩绝鲁归道。
齐遗鲁书曰:‘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
召忽、管仲雠也,请得而甘心醢之。
不然,将围鲁。
’鲁人患之,遂杀子纠于笙渎。
召忽自杀,管仲请囚。
桓公之立,发兵攻鲁,心欲杀管仲。
鲍叔牙曰:‘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
君之尊,臣无以增君。
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
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
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
’于是桓公从之。
乃详为召管仲欲甘心,实欲用之。
管仲知之,故请往。
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斋祓而见桓公。
桓公厚礼以为大夫,任政。
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伸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其中“详死”“详为召管仲”的“详”通“佯”,意思是假装。
•原因:在古汉语中,“详”有这种通假用法,从上下文语境来看,桓公假装死去来迷惑管仲,后来又假装要杀管仲实则想用他,“佯”表示假装的意思更符合语境。
2. 雠•例句:“召忽、管仲雠也,请得而甘心醢之。
”这里的“雠”通“仇”,仇人、仇敌的意思。
•原因:在古文中,“雠”常被用作“仇”的通假字,从句子“请得而甘心醢之”(想要得到并把他们做成肉酱才甘心)可知,这里是说召忽、管仲是桓公的仇人,所以“雠”通“仇”。
二、古今异义词1. 穷困•例句:“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这里的“穷困”古义为困窘、走投无路,今义为贫穷。
•原因:从上下文来看,“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是说为鲍叔谋划事情结果更加困窘,而不是现代意义上单纯的经济贫穷的意思。
2. 走•例句:“秋,与鲁战于乾时,鲁兵败走,齐兵掩绝鲁归道。
”这里的“走”古义为跑、逃跑,今义为行走。
《史记·吴起列传》知识点归纳1.重点实词:(1)将而攻齐将(率领)(2)拔五城拔(夺取)(3)妾不知其死所矣。
所(名词,地方)(4)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以(因为)(5)修政不德修(治理,统治)(6)请与子论功请(请允许我)论(比较,评定)(7)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方(正当)是(这)属(zhǔ,托付,委托)(8)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所以(……的原因)居(处在,处于)(9)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乃(才)如(比得上)(10)尚魏公主尚(特指娶公主为妻)(11)而害吴起害(嫉妒)(12)即之楚即(就)之(动词,到,前往)(13)楚悼王素(一向,向来。
)闻起贤素(一向,向来)(14)诸侯患楚之强患(担忧,害怕)(15)及悼王死及(等到)(16)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徒(这些人)因(趁机)(17)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坐(因为……而犯罪)夷(诛灭)2.古今异义词(1)吴起于是魏文侯贤于是(在这个时候)(2)魏文侯以为将以为(即“以之为”,让吴起作)3.一词多义(1)或①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有人)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倘若)③云霞明灭或目睹(也许,或许)④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或者)(2)谢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认错;道歉)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推辞;拒绝)③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告别;告辞)④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告诉;劝戒)⑤凋谢;死。
【谢病】因病引退或谢客来访。
【谢事】辞去官职。
(3)卒①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步兵,士兵)②初,鲁肃闻刘表卒(死)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最终)④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仓猝)(4)徒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③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④班白者多徒行(步行)⑤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4.特殊句式(1)吴起者,卫人也。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1)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高考最常考的20个实词1.拜①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
《史记•鸿门宴》:“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拜访,拜见。
《孔雀东南飞》:“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③拜谢。
《左传•之战》:“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④授予官职。
《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⑤接受官职。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⑥敬词(有时含上奏、上进之意)。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郡王穆莳拜手书’。
”【牛刀小试】翻译下列高考题中“拜”的意思:1.(2006重庆卷)特拜.陕西行台中丞2.(2005广东卷)乃召晖拜.为郎3.(2006全国卷2)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4.(2007全国卷1)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
5.(2007天津卷)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6.(2007海南卷)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
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
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
2.除①台阶。
张衡《东京赋》: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除。
②清除,去掉。
《史记•秦始皇本纪》:诛乱除害。
③修治,修整。
《左传》:将为子除馆于西河,其若之何?④任命,授职。
《陈情表》:除臣洗马。
(洗马:官名)【牛刀小试】翻译下列高考题中“除”的意思:1.(2007全国卷1)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
2.(2007湖北卷)颖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都。
3.(2006全国卷1)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4.(2004北京)以功除.岷州刺史5.(2005天津卷)庭除.甚芜6.(2004湖北)朕欲别除.一官7.(2004湖北)除:任命。
3.辞①诉讼的供词狱辞无谋、故者。
《狱中杂记》译文:如果审判的供词中没有预谋、故意杀人罪名的。
②口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③言辞,文辞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文言文120个重点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1、爱: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⑴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⑷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⑸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⑹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答案:⑴吝惜,舍不得,吝啬;⑵喜爱,爱护;⑶喜爱;⑷喜爱;⑸爱护;⑹喜爱。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例句: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⑵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⑶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⑷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⑸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⑺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⑻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⑼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⑾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太史公自序》命南正重以司.天司:掌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当作准则。
小子何敢让.焉让:推辞。
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嫉害。
壅:阻塞。
故长於风.风:讽喻。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要旨。
礼义之大宗.也宗:根本。
垂.空文以断礼义垂:流传。
春秋采.善贬恶采:褒奖。
非独..刺讥而已也非独:不仅仅。
重译款塞..款塞:叩国门。
有司..之过也有司:专管官吏。
余所谓述故事..故事:旧事。
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弼”。
配:相当。
幽于缧绁..缧绁:牢狱。
身毁不用.矣用:被任用。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厥:才不韦迁.蜀迁:流放。
大抵..之所为作也大抵:大多。
发愤:抒发愤懑。
..贤圣发愤萧何次.律令次:编写。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网罗:搜集。
失:“佚”散失。
既科条..之矣科条:按类别排列记录。
天人之际.际:关系。
《夏本纪》摄.行天子之政:摄:代理等.之未有贤于鲧者:等:比较、衡量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相:察看,考察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刊:砍削。
旅:治理。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渐:流入。
被:覆盖。
中国..赐土姓:中国:指九州之中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百姓:即百官。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通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而平民没有姓。
《鲁周公世家》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衅社:衅,杀牲血祭,社,地神未可以戚.我先王。
戚:忧愁悲伤。
此处指感动。
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戴:顶着。
秉:手持。
发书视之,信.吉信:确实。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让:谦让。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集,安定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敷:普遍。
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奸:gān,干犯,冒犯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畔:通“叛”武王蚤.终,成王少蚤:通“早”岁则大孰.孰:同“熟”,丰收。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骄:向……炫耀卜居焉,曰吉,遂国.之国:建都。
《高祖本纪》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终了同“债”高祖常.繇咸阳,纵观同“尝”,曾经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交好,与……友好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向来看不起,轻视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趁机同“屈”,理亏,不安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将尽用眼睛示意坚持,坚决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生,亲生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整理,提起道歉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通过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归属,归附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悬挂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乃以秦王属.,遂西入咸阳交付委托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灭族处死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使……明白,知道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同“纳”,接纳逐步同“拒”认为……正确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伐”意同“功”,功勋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营垒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大约后退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嫉恨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依恃经营勤奋,努力与……相比,谁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供应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只是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李将军列传》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因为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官吏的俸禄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统率,部署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同“阵”排开阵势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如果得李广必生致.之送到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严重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不久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重新专以射为戏,竟.死一直到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稍微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委曲详情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听审受质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交付判决《孔子世家》请与孔子适.周适:到,往弟子稍益进...焉稍:渐渐。
益进:增多与齐太师语.乐语:谈论师襄子辟席再.拜再:两次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军队临时驻扎。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讥:讽剌。
疾:弊病。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徒役:服劳役的人。
从者病.,莫能兴。
病:筋疲力尽。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道:思想,主张。
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
文:指文采。
质:指质朴。
假.我数年。
假:借。
这里是给与的意思。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隅,角落。
这里可释为一个道理或一个方面。
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病:担忧。
没世:指死亡。
约其文辞而指.博。
指:同“旨”,宗旨,内容。
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罪:责备,怪罪。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以:在。
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服:服丧,守丧。
《管仲列传》九合诸候,一匡.天下匡正,纠正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做生意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而死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赞扬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给以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轻视,看不起《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位次嫉妒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制定写作每一令出,平伐.其功自夸,炫耀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恨,痛心明离骚者,犹离.忧也同“罹”,遭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大概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同“黜”,罢免官职合纵亲善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终究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归罪,责怪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连,跟着太平,稳定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言语举动适度、得体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到……去及见贾生吊.之悼念死者同.死生,轻.去就把……同等看待把……看得很轻《项羽本纪》又不肯竟.学终了,结束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约束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营垒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安营驻守是何楚人之.多也这么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终于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悬赏征求恩德《滑稽列传》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携带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怎么,如何王曰:“先生少.之乎?”认为少若亲有严.客……奉觞上寿..尊贵敬酒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同“猝”,突然日暮酒阑.,合尊.促坐尽同“樽”,盛酒器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交付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去,往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千万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如果《刺客列传》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刚才合,对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威慑,震慑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拥有,据有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被欺凌触犯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振奋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放置太子丹受而舍.之使……住下来愿太傅更.虑之重新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同“媾”,讲和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小步快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己不逮.也及,达到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独揽以其间.诸侯得合纵,其破秦必矣机会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拜访不时地进奉微.太子言,臣愿谒之如果没有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悬赏征求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装入匣子人不敢忤.视逆,抵触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祭祀路神,为人送行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抵抗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打开尽同“现”,出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同“猝”常态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遭受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治罪,办罪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到……去《魏公子列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凭傲慢地对待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整理径直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扎营驻守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连续责备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办法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凑集,备办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用来……的方式周全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使退避秘密地,私下此五霸之伐.也功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问候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时机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假托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约束,整顿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感激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自夸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台阶趋向,往……去《淮阴侯列传》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居然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给……吃一直,从头到尾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同“熟”,仔细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并列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借隐蔽的小道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暗中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排开阵势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天刚亮树起击鼓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悬赏征求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只是信由此日夜怨望.怨恨(韩信)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暗中又作“第”,只管余视其母冢,良.然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