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人教版)-四大地区
- 格式:ppt
- 大小:33.88 MB
- 文档页数:51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学习目标】1.了解四大地区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四大地区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四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4.理解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及原因。
【重点难点】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和工业化城市化差异【学法指导】讲授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讨论、教师点评 【自主学习】活动一:阅读课本P13第一段,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划分的依据及分布。
1.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读P13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完成下表。
并设计图例在中国政区图上填注四大经济地带。
3.我们的家乡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一个地带? 活动二:1.阅读课本P14第一段和图1-13,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发展水平差异,完成下表。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发展水平差异2.阅读课本P14“产业结构差异”和图1-14,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产业结构差异。
(1)据图1-14分析,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有何共同点? (2)据图1-14分析,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有何不同点?(3)由上述(1)、(2)两问,分析导致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完成下表。
34.阅读课本P18-19填写下表。
活动三: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此完成课文P20比较表。
【课堂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2.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A.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D.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3.有关东部经济地带具有的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集中了我国四大最具实力的工业区B.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C.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均占全国4/5以上D.分布了全国约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4.关于中部经济地带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铝土、铜等资源储量均占全国第一位B.交通便利,连贯东西,集中了全国目前大多数的高速公路C.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和广阔的牧场,大部分省份的农业比较发达D.与俄罗斯和蒙古贸易具有明显的优势5.下列城市,既是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又处在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A.兰州、乌鲁木齐B.西安、太原C.成都、南宁D.西宁、拉萨6.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发展的产业是 ( )①资金密集型②资源密集型③技术密集型④劳动密集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巩固提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我国东部地区建设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外贸易、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B.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C.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D.商品粮及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基地2.西部经济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 ( )A.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B.大力发展农、林、渔业,使其成为商品粮和农林渔业的生产基地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D.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3.关于我国东、中、西部出现的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自然条件优越,三个地带经济差异主要是自然原因差异造成的B.主要是社会原因,因为东部早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C.主要是经济原因,因为东部地区生产力水平高D.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读“我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图”,回答4~6题。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主题单元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包括三节课的内容:秦岭—淮河线、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我将其整合为三个专题:专题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专题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专题三:四大地理区域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应怎样解决?单元学习的重点是:1、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2、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单元学习的难点是:理解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专题一——“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我国幅员辽阔,如何划分地理区域呢?利用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特别是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专题二——“黄色中国、绿色中国、白色中国、金色中国”------四种颜色的中国分别代表什么地区?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PPT软件等多种信息工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展示、交流,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以及各地因地制宜的发展,从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还是学习下一个专题的基础。
专题三——“我的明天会怎样?”-----四大地理区域发展中分别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利用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交流,探讨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后两个专题围绕着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预期学习成果:提高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能通过举例和分析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形成人地和谐的地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