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充满着希望和挑战,新课程的改革把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推进了一个新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决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既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又是教师教育活动中要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学校教师职业道

德建设的方向。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教师的关注,从关注教师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转变到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到关注教师的教学效能。这些关注实际上是对教师素质提升的期待,“振兴中华,教育为本,振兴教育,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之魂。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形象地把教师比喻为“托着太阳升起的人”,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特点。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师德也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师德还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一、爱岗敬业,热爱教育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教师对教育工作应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把自己毕生精力贡献给人民教育事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需要的是人民教师对它的忠诚,这种忠诚,是全心全意、矢志不移,毕其一生的。只有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保卫者而勤勤恳恳、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教师,才是最可尊敬的。以献身教育为重,以献身教育为荣,以献身教育为乐,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应当成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操。

当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只有做到不计名利、乐于献身,才能有所作为。在认识上我们应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热爱自身的本职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应尽心尽责,乐业爱教,敢于挑战困难。只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北京市小学特级教师霍懋征的话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他说过:“我一见到学生,一到课堂,就来神了;我想学校,想学生,不能离开他们去休息。”这么一种多么值得叫人崇敬的爱岗敬业精神,正因为这一点,霍老师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建设培育了一代代人才。新时期人民教师师德楷模郑琦老师从教43年来,

辛勤耕耘在让一方青少年茁壮成长的花圃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把终身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和红领巾事业”的誓言,赢得了当地学生、家长和当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他身上“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为了教育”的信念,正是一种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的典范。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诲人不倦。可以说,热爱学生,是诲人不倦的前提;诲人不倦,是热爱学生的必然结果。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教师高尚道德的自我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热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真诚地喜爱学生所特有的纯洁、真诚、直爽和好奇,喜爱学生渴望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新鲜事物的愿望;热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已全部心血灌注到学生身上,既像慈母一样精心培育一代新人,又如严父一般严格要求自己的培养对象。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道德区

别于其他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

诲人不倦,也就是对学生不倦的教诲,这可算得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中心,因为它集中地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特点。所谓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在教给学生以知识方法,教给学生以道德时,既要有满腔的热情,又要有足够的耐心,既要有坚韧的毅力,又要有得当的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启迪学生的智

慧,造就出优秀的人才。

师爱的基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尊重学生人格是师爱的基本要求,也是获得学生的爱的基本途径,也是转变后进生的法宝。

师爱具体表现在:(1)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做事要“以己度人”、“将心比心”。便是真实写照。(2)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情绪。青少年自控能力差,但独立意识、反抗意识却很强,稍有不顺心的事,往往通过爆发的形式或者弥散的形式表现出来。(3)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只要是有争议的问题,教师都应该暂缓发表意见,而让学生自己说话,让他们讨论。学生敢于问和善于问的前提是有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融为一体。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教

师才能“修成正果”。

三、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把“以身作则”当做无声之教。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察觉不出来的。但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方面在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这充分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坚决不做。在学校,是学生的表率。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样。在家庭,是家庭成员的模范。对父母而言,他或她是好儿子或好女儿;对子女而言,他或她是好父亲或好母亲;对兄弟姐妹而言,他或她都是可亲可敬的人。在社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