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优秀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9.92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数学人教版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能够进行集合的基本运算;
3. 能够解决与集合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
难点:集合的应用题目解答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集合”的说法,你们知道集合是什么吗?集合有哪些表示方法?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总体,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用大括号{}表示。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几个例子,让学生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让学生做一些与集合相关的练习题,巩固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2. 引导学生讨论集合的应用题目,如排列组合等。
四、小结与展示(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集合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介绍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示范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掌握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集合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讨论与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数学表达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集合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集合运算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运算的演示。
•黑板及粉笔,用于板书重点概念和例题。
•练习题册或教学软件,用于学生课堂练习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集合、水果种类的集合等)引出集合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集合?”引导学生初步思考。
2.讲授新课●讲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并举例说明。
●介绍集合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合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册中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集合概念和运算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知识点和完成相关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课题:§1.1 集合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 A)(举例)∈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二)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定义集合,并能够运用集合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集合的复合运算和应用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教案、教学PPT、教学素材(包括相关例题和解析)、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5分钟
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集合,并向学生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法。
二、概念讲解 15分钟
1. 集合的定义:将同一性质的元素,用大括号{}围起来的整体叫做集合。
2. 集合表示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补集等。
三、例题讲解 15分钟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向学生演示集合的运算过程和应用方法。
四、练习 15分钟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集合的相关运算法则。
五、作业 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应用题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则和解题技巧。
教学反馈: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引导学生对集合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学展望:
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深入学习集合的应用和拓展,拓宽数学思维。
第五课时会合的基本运算(一)编制:黄小红审查:赵家早班次姓名一、【课程要求】.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已知会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经过详细例子,认识数学三种语言特色及其互相转变,培育数形联合剖析和办理问题的能力。
. 深入数学课本阅读自学,进一步理解数学观点、课本例题阅读自学方法。
二、【预习案】. 阅读课本P8P10的内容。
. 进行阅读自学检查:课本第页练习第、、题(答案写在课本上)。
. 知识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并 A BA B交.向讲堂提交的问题:三、【研究案】.改正阅读自学检查题。
. 指导学生填补上述“知识点”,解读课本例、例、例、例。
.剖例探法:【例】设会合A x 1 x 2 , B x 1 x 3 ,求∪和 A B .解:【例】已知 { , >}{}{},且X A,X B X ,试求、。
解:【例】已知会合 A x x2mx m219 0,B y y25y 60 ,C z z22z 80 ,能否存在实数,同时知足 A B, A C?解:.课中检测:课本第页习题 1.1组第、、题(答案写在课本上)。
.思虑:课本第页、第页的“思虑”,还能够获得什么结论?.学习反省:四、【检测案】. 达成以下各题:()设 { 奇数 } 、 { 偶数 } ,则∩,∩,∩。
()设 { 奇数 } 、 { 偶数 } ,则∪,∪,∪。
(3) 会合{ n|n,m1,2Z} B{m|Z}2则A B __________.会合{ x |4,1,(4)A x 2} B { x |x 3}C { x| x,或52那么B C_______________,AA B C_____________..学习领会:.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学习是一件增加知识的工作,在茫茫的学海中,也许我们困苦过,在困难的竞争中,也许我们疲惫过,在失败的暗影中,也许我们绝望过。
但我们发现自己的知识在慢慢的增加,从哑哑学语的婴儿到无所不可以的青年时,这类巧妙而巨大的变化怎能不让我们感觉骄傲而骄傲呢?当我们在学习中碰到困难而困难的战胜时,当我们在漫长的奋斗后成功时,那种无与伦比的感觉又有谁能表达出来呢?所以学习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需我们用另一种心态去领会,就会发现有学习的日子真好!假如你热爱念书,那你就会从书本中获得灵魂的安慰;从书中找到生活的楷模;从书中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并从中不停地发现自己,提高自己,进而超越自己。
高中数学关于集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集合的概念及相关符号表示。
2. 能够进行集合之间的运算和操作。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应用题目。
二、教学重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集合的运算及集合运算规律。
3. 集合应用题目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定义和常用符号表示。
2.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
3. 集合运算规律: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等。
4. 集合应用题目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集合。
2. 讲解:介绍集合的定义、符号表示和基本运算,并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讲解集合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5. 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题目的解答,应用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工具:
1. 教材课件。
2. 黑板、彩色粉笔。
3. 练习册、习题集。
六、教学评价:
1. 口头提问。
2. 课堂练习。
3. 作业检查。
七、拓展延伸:
1. 邀请学生自行寻找集合应用题目,并进行讲解。
2. 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有关集合的知识和应用。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相关知识。
祝教学顺利!。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概念,进一步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初步理解元素与集合“属于”关系的意义,正确使用“∈”符号。
3、掌握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4、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扎实严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元素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法”、“提问法”和“讲练法”,通过创设情景,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分析、归纳而形成概念。
五、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图片,揭示课题(1).某动物园所有的动物。
(2).某校计算机(1)班所有的同学。
(3).王老师的左手五个手指。
(设计意图,引入教学内容)(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大润发超市食品区新购进一批货,包括:苹果、韭菜、空心菜、梨、榴莲、芹菜、白菜、桔子、葡萄。
如何将这些食品摆放在指定的货架上。
显然:苹果、梨、榴莲、桔子、葡萄摆放在水果架上;韭菜、空心菜、芹菜、白菜摆放在蔬菜架上。
解决:苹果、梨、榴莲、桔子、葡萄组成了水果集合;韭菜、空心菜、芹菜、白菜组成了蔬菜集合。
(设计意图:运用实例引入,使学生自然走向知识点并体会集合的概念)(三)新课教学1、课件展示:①某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
②正数的全体。
③平行四边形的全体。
④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问:每个例子中的全体是由哪些对象构成?这些对象是否确定?请同学们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从具体实例直观感知集合,为给出集合概念做好准备)2、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
例如:大于1小于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设计意图:强调重点、讲解难点、举例说明疑点,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3、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表示。
高中数学集合的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数学
课题:集合
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子集、集合的运算等;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式,包括枚举法、描述法等;
3. 理解并应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等;
4. 能够解决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介绍;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集合的运算;
4. 集合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集合的定义和运算规律,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讲解结合实例:通过丰富的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应用;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合运算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引入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定义,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第二步:讲解
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枚举法和描述法,以及集合的运算规则,包括并集、交集和差集。
第三步:示例演练
通过多个例题演示集合的运算和应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步: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集合相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分享解题思路。
第五步:课堂练习
布置集合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第六步: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集合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集合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是一个简单的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范本,具体教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高中数学集合全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3.掌握集合的运算;
4.能够解决集合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掌握集合的运算;
2.解决集合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引入:老师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基本性质。
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
3.练习:老师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拓展:教师可对集合的运算和表示方法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下节课进行讲解。
六、教学反思:
1.学生普遍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得比较好;
2.集合的运算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好,需要加强练习;
3.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讲解更多集合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教学反馈:
1.通过作业和课堂练习,发现学生对集合的运算和表示方法掌握得较好;
2.需要加强对集合问题的讲解,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集合教案模板高中生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运算和性质,并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运算和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的复合运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集合的概念,通过展示一组不同颜色的水果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
2. 让学生讨论集合的特点和例子。
二、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定义集合的概念和符号。
2. 介绍集合的基本运算和性质。
三、练习集合的基本运算(15分钟)
1.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练习,如并集、交集和补集。
2. 引导学生讨论集合运算的规律和交集运算的性质。
四、深入讲解集合的性质和定理(15分钟)
1. 讲解集合的性质和定理,如幂集、子集、无穷集等。
2. 举例说明集合的性质和定理的应用。
五、练习与强化(15分钟)
1. 给学生一些集合应用题进行练习。
2. 强化集合的复合运算和应用。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拓展延伸:
1. 让学生研究集合论的相关内容,拓展知识面。
2.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集合问题,展示并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讲解、练习和总结等,确保了学生对集合概念和运算的全面理解。
下节课可结合实际问题和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重要性和应用。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解决集合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集合的定义、元素、子集、交集、并集、补集、差集、空集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差集和补集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集合的定义,并以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集合的元素和子集
2. 集合的运算规则:交集、并集、差集、补集
3. 空集的概念和特点
三、练习(20分钟)
1. 练习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
2. 练习集合的关系和特征
3. 练习集合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四、实践(10分钟)
学生分组完成集合相关问题的解答,展示集合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集合的重要性和应用,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集合问题,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集合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紧凑,学生参与度高,但练习时间稍显不足,下节课可适度增加练
习环节。
(以上为教学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让学生了解“属于”关系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德育目标:1.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引入:1.复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引言:集合论的创始人——XXX(德国数学家)。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4.教材中的例子。
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哪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哪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指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概念。
2.常用数集及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的集。
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每个元素都是确定的,不会存在两个相同的元素。
2)互异性:每个元素都是不同的,不存在相同的元素。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例如a、b、c、p、q等。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文库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
2. 掌握集合的运算和集合关系;
3. 能够应用集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
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
3. 集合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互斥关系;
4. 应用题: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集合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15分钟)
介绍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用文字、图形或集合符号来表示。
3. 讲解集合的运算(20分钟)
分别讲解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的定义和运算规则,举例说明。
4. 讲解集合关系(15分钟)
介绍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互斥关系,并解释其概念。
5. 练习和应用(25分钟)
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训练,包括运算和关系的题目,引导学生应用集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课件;
2. 练习题和应用题;
3. 学生教材和参考书籍。
五、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通过练习题和讨论来检查学生对集合概念和运算的掌握情况,作业内容继续考察学生对集合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扩展阅读:
1. 课外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文章等。
七、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掌握集合的运算法则和性质。
3. 能够解决集合运算问题和应用题。
教学重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集合的运算法则和性质。
教学难点:
1. 集合运算问题的解决方法。
2. 集合的应用题解决。
教学准备:
1. 书写清晰的板书内容。
2. 准备教学投影仪。
3. 预先准备相关示例题目。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15分钟)
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运算法则:并集、交集、差集等。
3. 集合的性质及运算法则的应用。
三、案例演练(20分钟)
教师以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运算法则及解决方法。
四、练习(15分钟)
请学生自己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讨论和拓展(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集合的应用和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多使用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集合优秀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及运算规则;
3. 能够解决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及基本运算规则。
三、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子集、空集、全集等;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数学符号表示法等;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集合的应用领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澄清学生对集合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
1. 课件:包括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的说明;
2. 教材: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
六、教学评价
1. 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解题能力进行实时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交流学习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七、教学反思
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提前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案例。
集合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
力;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
二、讲解新课:
$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例子见书):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记作R
注:
(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
记作.
;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
(2)互异性:
(3)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注:
*
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练习题
1、练习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
(不确定)
(2)好心的人。
(不确定)
"
(3)1,2,2,3,4,5.(有重复)
阅读教材第二部分,问题如下:
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概念是什么试各举一例。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1}.
¥
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 (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
(2)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格式:{x∈A| P(x)}
含义:在集合A中满足条件P(x)的x的集合。
例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或
;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
(1)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集合
(2)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如:集合;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注:集合与集合是同一个集合吗
答:不是。
集合是点集,集合=是数集。
(三)有限集与无限集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记作Φ,如:
练习题:
1、练习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1,4,7,10,13}
%
②{-2,-4,-6,-8,-10}
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x∈N|x是15的约数}
②{(x,y)|x∈{1,2},y∈{1,2}}
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
③
【
④ {-1,1}
⑤{(0,8)(2,5),(4,2)}
⑥
{(1,1),(1,2),(1,4)(2,1),(2,2),(2,4),(4,1),(4,2),(4,4)}
三、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共3种)
: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四、课后作业:习题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主要教会学生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在认识集合时,应从两方面入手:(1)元素是什么
(2)确定集合的表示方法是什么表示集合时,与采用字母名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