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影像讲座系列之如何诊断和鉴别腹膜后肿瘤

  • 格式:pptx
  • 大小:9.17 MB
  • 文档页数:8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约80% 以上为恶性。腹膜后腔 由于解剖位置隐匿,发生此处的肿瘤早期常缺乏自觉 症状,当肿瘤长至较大时,患者常因触及腹部包块或 因肿瘤压迫、刺激邻近脏器产生相应症状而就诊。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病理分类
组织来源
良性
恶性
神经组织 (10-30%)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神经节细胞瘤、异位嗜 铬细胞瘤、非嗜铬性副 神经节瘤
2、另有一些肿瘤虽表现不具特征性,但根据病变 位置、临床表现,也可作出提示性诊断。如位于脊柱 两旁的肿瘤常为神经源性肿瘤;若病人有嗜铬细胞瘤 的临床表现,则可诊断为异位嗜铬细胞瘤。
3、其余缺乏特征的肿瘤,影像学定性困难,需穿 刺活检或手术才能确诊。
(四)腹膜后肿瘤CT诊断
1、脂肪肉瘤 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5、腹膜后神经鞘瘤 7、脂肪母细胞瘤
(一)腹膜后间隙交通: 肾前、后筋膜及侧锥筋膜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解 剖区,即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 ➢ 1、肾旁前间隙:位于腹后壁的壁腹膜、侧锥筋膜 和肾前筋膜之间区域,内有胰腺、十二指肠降部、 水平部及升部,升、降结肠等器官。 ➢ 2、肾周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的区 域,内有肾上腺、肾、肾脂肪囊和输尿管腹段等。
科室讲座系列 如何诊断和鉴别腹膜后肿瘤
杨贵
内容提要
➢一、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概述 ➢二、腹膜后间隙范围 ➢三、腹膜后间隙解剖分区和交通 ➢四、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理分类 ➢五、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诊断
一、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概述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N):是指源于腹膜后的 脂肪、神经、淋巴组织、结缔组织、尿生殖源性、生 殖细胞源性等组织的原发性肿瘤。而不包括腹膜后脏 器如胰腺、肾上腺、肾脏及大血管等的肿瘤。
➢ 2、病变与其他器官的关系 ➢ 3、定性诊断
(二)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依据
1、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有以下定位征象:
➢ 1.1、肿瘤后方无肠管包绕; ➢ 1.2、肿瘤与相邻腹膜内器官脂肪间隔完整; ➢ 1.3、肿瘤相邻腹膜血管向对侧或前方移位; ➢ 1.4、肿瘤相邻脊柱受侵; ➢ 1.5、肿瘤相邻腹膜后器官向前移位; ➢ 1.6、肿瘤包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 ➢ 1.7、肿瘤与相邻后腹壁肌肉界限不清; ➢ 1.8、毗邻腰大肌受压变形。
➢ 3、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侧锥筋膜和腹横 筋膜之间的区域,内有肾旁脂体、腰交感神经干、 乳糜池和淋巴结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腹膜后间隙交通:
➢ 1、同侧的三个腹膜后间隙在髂嵴平面下潜在相通; ➢ 2、两侧的肾旁前间隙在中线潜在相通; ➢ 3、两侧的肾周间隙在中间是否相通存在争议,多
数人认为潜在相通。 ➢ 4、两侧的肾旁后间隙中线不相通,但通过腹前壁
2、腹膜后间隙肿块的特点:
➢ 1.1、肿块与肾、输尿管关系密切,肾周脂肪轮廓 消失,肾、输尿管受压移位。
➢ 1.2、肿块紧贴腰大肌,腰大肌团块增宽或受压变 形,密度不均,脂肪轮廓消失。
➢ 1.3、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静脉受压前移。 ➢ 1.4、肿块巨大,其前缘因壁层腹膜(或同时有肾
前筋膜)的被覆而多显光整,即使接近或抵达前 腹壁,二者间仍可见窄条状或新月形低密度影。
1、一些常见良性肿瘤特殊征象: 1.1、脂肪瘤:呈均一脂肪性低密度。 1.2、畸胎瘤:含有三个胚层组织结构而呈多种成 分的囊实性肿块,其中包括低密度脂肪组织、水样低 密度区、软组织密度区及高密度钙化灶。
1.3、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 鞘瘤和神经节、副神经节瘤(腹主动脉旁异位嗜铬细 胞瘤),通常位于脊柱两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 组织肿块,密度可从水样到肌肉密度,增强实性部分 明显强化。
腹膜后肿瘤较为少见,发病率仅占全身肿瘤的0.32.0%,其中以间叶组织肿瘤多见,多为恶性(占80% 以上),以肉瘤多见。腹膜后肿瘤由于生长部位深, 周围器官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诊断困难,除 少数内分泌性肿瘤外,大多数病人就诊时肿瘤已相当 大。
二、腹膜后间隙范围
后腹膜腔前界为壁层腹膜,后界为腹横筋膜,上 起隔肌,下止盆隔,两侧以腰方肌外缘为界的潜在间 隙,故亦称腹膜后间隙。
叶瘤
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纤维肉 瘤、平滑肌肉瘤、血管内皮肉瘤、 血管外皮肉瘤、间叶肉瘤、纤维 组织细胞肉瘤
组织来源不明
囊肿腺瘤、腹膜后纤维 化
未分化癌、异位组织癌、未分化 肉瘤
五、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诊断
(一)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需要解决 的问题:
➢ 1、病变的部位——定位诊断是影像 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 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肉瘤
生殖细胞源性 良性畸胎瘤
恶性畸胎瘤、卵黄囊瘤(内胚窦 瘤)、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精原 细胞瘤
淋巴组织 淋巴瘤(惰性)
恶性淋巴瘤、转移瘤
脂肪瘤、淋巴管瘤、纤 间叶组织 维瘤、血管外皮瘤、平 (占20-60%) 滑肌瘤、横纹肌瘤、间
的腹膜外脂肪层使两侧在前方潜在相通。 ➢ 5、盆腔的病变可直接蔓延至腹膜后三个间隙,直
肠、乙状结肠的病变也容易波及腹膜后间隙。 ➢ 6、任何一个间隙的病变,可因脓液、胰腺消化酶
的作用或肿瘤的侵蚀、破坏筋膜的屏障作用而直接 侵犯其他间隙。
四、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理分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不常见,但种类繁多, 根据肿 瘤组织学起源不同常将其分为以下4大类型:间叶源性 肿瘤、神经源性肿瘤、残留胚胎组织起源肿瘤和来源 不明或不能分类的肿瘤。
位于腹膜后间隙的器官有胰腺、部分十二指肠、 升降结肠、肾上腺、肾脏、输尿管等。此间隙内还有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分属支、神经干(交感神经、 脊神经)、淋巴结、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脂 肪、肌肉、筋膜、胚胎残留组织、原始泌尿生殖嵴残 留部分。以上组织均可成为肿瘤起源。
三、腹膜后间隙解剖分区和交通
(三)腹膜后原发性肿瘤常见影像表现
腹膜后良性肿瘤以畸胎瘤、神经鞘瘤、纤维瘤多 见,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和邻近结构 多有明确分界。而恶性肿瘤以脂肪肉瘤、纤维肉瘤、 平滑肌肉瘤、胚胎癌、神经纤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为 多,形态多不规则,常呈分叶状,一般较大,呈侵袭 性生长,边界多不清楚,中心易坏死、出血和钙化等, 周围脂肪间隙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