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影像讲座系列之如何诊断和鉴别腹膜后肿瘤
- 格式:pptx
- 大小:9.17 MB
- 文档页数:84
腹膜后肿瘤影像诊断以影像学为主的诊治技术使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甚至在出现肿瘤症状之前已能作出诊断提供瘤组织周围的解剖结构有助于术前检查和术后随访。
胃肠钡剂检查腹膜后肿瘤长大后可压迫累及胃肠道钡餐或钡剂灌肠可显示胃肠道受肿瘤压迫和移位征像也可采用侧位或斜位片来检查腹膜间位脏器如十二指肠升结肠、降结肠。
通过出现明显向前外侧移位来推测腹膜后肿瘤的诊断。
如钡剂检查发现胃肠道粘膜破、充盈缺损、管壁僵硬或狭窄等改变证实肿瘤源于胃肠道可以与腹膜后肿瘤鉴别。
肾盂造影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适用于邻近肾脏或输尿管的腹膜后肿瘤诊断检出率6%~8%造影可见肾脏向前或向内移位肾门转向前转肾盂或输尿管积水。
恶性肿瘤可引起输尿管的扭曲、移位和梗阻良性肿瘤多见输尿管的移位扭曲和梗阻少见。
CT检查CT扫描可以确定肿瘤部位、大小、侵犯部位及提示肿瘤病变的性质。
肿瘤可使腰大肌显示不清肝右后叶旁脂肪线外移下腔静脉肾脾静脉升结肠十二指肠及胰头前移。
实质性肿瘤的密度较高CT值也较高。
假囊肿型肿瘤质地均匀密度低CT值也低。
混合性肿瘤质地不均匀部分密度增高脂肪瘤的密度均匀边界清晰锐利CT 值接近正常脂肪组织[1]。
脂肪肉瘤的密度欠均边界不清有侵蚀性CT值大于正常脂肪。
平滑肌肉瘤多数有低密度区系肿瘤坏死和出血。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因瘤内含有脂肪成分可呈多房性脂肪的块影有圆形、卵圆形及分叶状[]。
恶性淋巴瘤表现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于主动脉、下腔静脉和胰腺周围呈分散或融合成块的肿大淋巴结影。
伴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将肠系膜上血管包埋其间成“三明治”征[]。
注射造影剂后的增强扫描可显示血管受肿瘤的压迫而移位。
MRI 检查MRI 检查可任意平扫有利于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大致判断肿瘤良、恶性判断肿瘤的侵润范围显示血管内瘤栓的有无及大小有助于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可评价一些术后病例。
瘤内出血时其信号强度增强T1加权像与脂肪组织混淆但T加权像出血信号较脂肪组织信号高。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的副神经节瘤即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可发生于腹膜后任何部位,最常见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与腹主动脉分叉之间(即Zuckerkandl体)。
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为富血供肿瘤,侵袭性较嗜铬细胞瘤更强,其临床病史、实验室生化检查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对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广大影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副神经节瘤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
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的副神经节瘤称为嗜铬细胞瘤,占所有副神经节瘤的85%~90%;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在成人占10%~15%,儿童约为30%。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可分为两种类型:主动脉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起源于胸、腹部和盆腔的脊椎旁交感神经链),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包括化学感受器瘤、迷走神经及内脏自主性副神经节瘤),常见于头颈部,为非功能性,不产生儿茶酚胺。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和嗜铬细胞瘤均起源于神经嵴细胞,WHO肿瘤分类归类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两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类似,但恶性程度与预后不同。
本文重点阐述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与鉴别诊断。
副神经节瘤好发于年轻人(20~40岁),可散发。
多发性副神经节瘤见于20%的患者,与一些临床综合征相关,包括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2A和2B、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和Carney综合征等。
约40% 的副神经节瘤由基因突变引起,包括RET 原癌基因、NF1、VHL 和SDH 等多种致病基因。
副神经节瘤的诊断需依据临床病史、尿或血浆中儿茶酚胺或其代谢物含量、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无功能性副神经节瘤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而功能性肿瘤可出现儿茶酚胺过量释放的典型交感神经症状,如阵发性高血压、间歇性头痛、心悸、出汗等。
断和鉴别诊断(类似研究未见报道,文中包括了我院诊照分析。
孥翼警别诊登篓竺_.孽至垫孥堂雪神经源性肿瘤的结果系统认识、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搜集1996年8月~200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43例。
男26例,女17例。
年龄4~76岁,平均39岁。
腹痛19例,高血压15例,背痛12例,下肢运动减弱9例,下肢感觉下降6例,腹泻2例,呕吐1例。
体检发现9例,其他检查偶然发现4例。
术前分别经单层和多层螺旋CT双期或者三期扫描,双期扫描12例,三期扫描31例。
CT机型:单层螺旋CT(GEhighspeed,USA),多层螺旋CT(Marconi80004层,Holland;SiemensSensation16层,Siemensdefinition128层,Germany;GEVCT64层,USA)。
CT扫描层厚5~10mm,间隔5~10mm,螺距为1~1.2。
双期扫描:CT平扫+静脉期增强。
静脉期扫描延迟时间:单层螺旋CT70S,多层螺旋CT80S。
三期扫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
动脉期延迟时间30s(单层螺旋CT)或者33s(多层螺旋CT),静脉期扫描延迟时间与前述静脉期相同。
静脉内团注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或欧乃派克(300mgI/m1),于肘前静脉注射,剂量1.5~2.0ml/kg,注射流率2~3ml/s。
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州I:1顾性对43个病例中良性神经鞘瘤19例(图1),神经纤维瘤2例(图2),恶性神经鞘瘤7例(图3);副神经节瘤9例,其中良性8例(图4),恶性1例(图5),神经母细胞瘤4例(图6),节细胞神经瘤2例(图7)。
28例神经鞘膜来源肿瘤中(图1~3)神经鞘瘤26例,神经纤维瘤2例。
26例神经鞘瘤中实性9例,囊实性12例,囊性5例。
肿瘤实体部分由较高密度的细胞密集区(AntoniA区)和较低密度的细胞稀疏区(AntoniB区)构成L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