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5.50 KB
- 文档页数:22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XXXXXXXXXX姓名:X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X指导老师:XXXXXXX目录目录一.零件分析零件分析1.1零件尺寸,公差,粗糙度标注零件尺寸,公差,粗糙度标注1.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3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二.根据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根据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2.1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2.2基本特征基本特征三.确定毛坯类型和制造方法,绘制毛坯—零件合图零件合图3.1毛坯种类毛坯种类3.2毛坯结构尺寸,形状毛坯结构尺寸,形状 3.3确定余量,绘制毛坯—零件合图零件合图四.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规程设计4.1定位基准选择定位基准选择4.2工艺路线拟定工艺路线拟定4.2.1确定各加工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各加工面的加工方法4.2.2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阶段的划分4.2.3工序组合原则工序组合原则4.2.4加工顺序的安排加工顺序的安排4.2.5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热处理工序的安排4.2.6工艺路线拟定工艺路线拟定五.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5.1机床选择机床选择 5.2工艺装备选择六.加工工序设计加工工序设计6.1加工余量确定加工余量确定6.2确定切削用量确定切削用量6.3工时定额确定工时定额确定七.设计小结设计小结八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工艺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实际的的工艺、夹具设计中综合地加以运用,进而得到巩固、加深和发展,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和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锻炼:设计,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锻炼:1、能熟地运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和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的合理拟定等问题,从而保证制造的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
章节名称:绪论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4. 总结:总结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其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
2. 课件: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方法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方法的掌握。
章节名称:机械制造过程及其分类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分类: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3. 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和组成。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4. 总结:总结各种机械制造过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分类及其特点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和组成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的掌握。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三)章节名称: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规划与管理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规划与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
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和原则。
4.掌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6.具备编制简单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
7.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方法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勤奋钻研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与参数、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
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机械加工方法: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如铸造、焊接、切削、磨削等。
3.工艺过程与参数:讲述工艺过程的组成、特点和顺序,以及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4.工艺规程编制:介绍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5.机械制造质量控制:讲述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
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专业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发展专业知识解决时间生产问题的依次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设计以巩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中能逐步掌握查阅手册,查阅有关书籍的能力。
在设计中逐步培养了我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我们今后参加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一.零件分析1.零件的作用零件图:零件是CA6140卧式车床齿轮,它位于车床变速箱传动轴,主要作用是传递力矩,改变速度进而实现调速作用。
1.11审查零件的工艺性齿轮零件的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但基准孔φ68K7mm 要求Ra0.8μm有些偏高。
本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并不困难。
关于4个φ5mm的小孔,其位置是在外圆柱面上6mmX1.5mm的沟槽内,孔中心线距沟槽一侧面距离为3mm。
由于加工时不能选用沟槽的侧面为定位基准,故要较精确地保证上述要求比较困难。
分析该小孔是做油孔之用,位置精度不需要太高,只要钻到沟槽之内,即能使油路畅通,因此4个φ5mm的孔加工亦不成问题。
1.1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ø68K7外圆表面精度等级为IT7,表面粗糙度为Ra0.8。
并且槽相对ø68K7孔的轴线成90度均匀分布。
2、16mm宽槽口相对ø68K7孔的轴线成90度均匀分布,其径向设计基准是ø68K7mm 孔的轴线,轴向设计基准是ø106.5mm外圆的左端平面。
3、4×ø5mm孔在6×1.5mm沟槽内,孔中心线距沟槽一侧面的距离是3mm。
圆锥角度为90度。
4个ø5mm孔分别与16mm槽宽错开45度均匀分布。
4、由于加工时不能选用沟槽的侧面定位基准,故要精确地保证上述要求比较空难,但这些小孔为油孔,位置要求不高,只要钻到沟槽之内接通油路就可,加工不难。
5、ø90外圆表面精度等级为IT14,表面粗糙度为Ra3.2.6、左端外圆表面ø106.50-0。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姓名:学号:目录1。
绪论 (1)2. 零件分析 (1)2。
1 零件的作用………………………………………………………………。
22.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2.3 零件加工的主要问题和工艺过程设计分析……………………………。
23. 工艺规程设计……………………………………………………………….。
33。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 3。
2 基面的选择.. (4)3。
2.1 粗基准的选择…………………………………………………….。
.。
43.2。
2 精基准的选择……………………………………………………。
.。
43。
3 制定工艺路线……………………………………………………………。
.53.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73。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0 3。
6 时间定额计算及生产安排...................................................。
.。
.30 4。
加工曲拐上侧面油孔夹具设计 (38)4。
1 定位基准的选择 (38)4.2 切削力的计算与夹紧力分析……………………………………………。
404.3 夹紧元件及动力装置确定 (40)4。
4 钻套、衬套及夹具体设计 (40)4。
5 夹具精度分析 (42)5. 结语………………………………………………………………………….。
.。
43 附录:参考文献1 绪 论本次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工艺路线的确定,夹具方案的优选,各种图纸的绘制,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等。
机械加工工艺是规定产品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是指导生产的重要的技术性文件.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生产率及其加工产品的经济效益,生产规模的大小、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解决各种工艺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过机械加工工艺来体现,因此工艺规程的编制的好坏是生产该产品的质量的重要保证的重要依据。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部件加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1.融会贯通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础理论知识;2.学会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创新能力;4.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实际应用的理解。
三、课程设计内容1. 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以机械制造工艺学为基础,结合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设计。
步骤一:选择零件学生自行选择一个机械零件,要求零件具有一定的工艺复杂性,例如外形复杂、加工难度大等。
步骤二:分析零件分析所选择的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确定其加工工艺流程,并制定相应的工艺方案。
步骤三:分析材料对所选机械零件使用的材料进行分析,包括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加工性能等方面。
步骤四:制定工艺流程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材料的加工性能,制定详细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加工设备的选择和加工顺序等。
步骤五:制定工艺文件编制相应的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路线图、加工工序卡、工艺参数表等。
要求一:全面准确设计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确保设计的工艺方案全面准确。
要求二:合理可行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选零件的特点和加工要求,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工艺方案。
要求三:规范整齐设计要求学生的工艺文件要求规范整齐,工艺路线图、加工工序卡等文件要清晰明了。
要求四:团队合作设计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和协同能力。
四、课程设计评估1. 评估方式本课程设计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包括课程成绩评定和实际操作评估。
2. 评估要素要素一:工艺方案分析评估学生制定的工艺方案是否全面、准确,并能合理解决问题。
要素二:工艺文件质量评估学生编制的工艺文件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能否清晰表达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2. 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及其对加工工艺的影响;3. 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表面质量等关键技术指标及其控制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机械加工设备、工具和量具,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2.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节能、减排、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但对机械制造工艺学了解较少,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工艺过程、加工方法;2. 材料加工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切削性能、热处理性能;3. 加工工艺:车削、铣削、磨削、钻孔、镗孔、刨削等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4. 精度与表面质量: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精度控制方法;5. 加工设备与工具: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刀具、量具的选用和使用方法;6. 零件加工: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加工顺序、工艺参数选择;7. 机械加工新技术:数控加工、激光加工、精密加工等。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基本概念、工艺过程;第二周:材料加工性能;第三周:加工工艺(车削、铣削);第四周:加工工艺(磨削、钻孔、镗孔);第五周:精度与表面质量;第六周:加工设备与工具;第七周:零件加工;第八周:机械加工新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对机械制造流程的规划和优化能力。
本门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以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通过选择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原理与方法。
具体课程设计内容如下:1. 课程介绍与实践基础•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熟悉实验室的设备和工具,学习基本的工艺操作和安全知识。
2. 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学习工艺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流程设计的原则;•选择特定的机械零件,进行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的实践。
3. 加工工艺与设备选择•学习不同加工工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了解不同工艺设备的原理和技术参数;•设计合适的加工工艺与选择相应的设备进行加工实验。
4. 数控加工与自动化生产•学习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并进行实际加工操作。
5. 工艺控制与质量管理•学习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和质量管理的原则;•了解各种测量与检测工具的原理和应用;•进行实际的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实验。
三、课程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1.深入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3.熟悉常见的加工工艺与设备,并了解其应用场景和操作要点;4.理解数控加工的原理和编程方法,并进行实际加工操作;5.能够进行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并运用测量与检测工具进行实践。
四、课程设计评估方式本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2.设计方案: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要求,设计机械零件的工艺计划和流程,并进行实际操作;3.课堂展示: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展示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4.课程考试:学生需要通过闭卷考试来检验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学分: 3 总学时: 3周适用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机制工艺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及工艺装备的结构设计,并达到以下的教学目的:1、能熟练地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并正确地解决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工艺路线安排及工艺尺寸确定等方面的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这些所学知识能够得到巩固与提高,并将其与生产实际密切地结合。
2、通过夹具设计的训练,要求学生针对被加工零件的具体加工要求设计出既能保证加工质量,同时结构合理高效且经济性良好的夹具,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绘图、资料的查阅及综合运用手册的技能。
4、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得到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的题目一律定为:“XX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设计题目的选择应当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所选择的零件的生产纲领为成批或成批以上生产。
2、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总时数为三周,设计内容包括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两部分。
工艺设计的被加工零件由指导教师选定,学生在完成工艺规程设计后,指导教师应即时审阅并确认可通过后,再指定具体的夹具设计题目。
学生应按照教学进程及指导教师所布置的工作进度及时完成设计任务。
3、课程设计所需完成的具体内容包括:•复制零件图(按1:1比例或放大比例复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一套;•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套(按规定要求完成工序卡片全部内容的填写);•工艺装备(夹具)设计图纸一套(包括总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1、工艺设计部分:1)零件图纸的复制及零件工艺的分析;2)毛坯的选择;3)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包括工艺路线方案的拟定及分析比较;4)定位基准的选择;5)加工机床及刀、夹、量具等各种工艺装备的选择;6)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间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7)切削用量的确定;8)填写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工艺设计的全部结果将在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和工艺过程卡片中体现2、夹具设计部分;1)夹具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论证;2)定位方案的确定及定位元件的选择;3)夹紧机构的设计及夹紧力的估算;4)夹具装配图的绘制;5)夹具主要零件图的绘制;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包括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过程中的有关内容要求所完成的设计文件语言简练,数据正确;设计图纸应符合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的规定。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兴趣,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内容: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
3. 机械制造工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工程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内容等。
3. 分析实际案例: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应用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制定与优化:工艺规程、工艺卡片、工艺数据库等。
3. 机械制造工艺的实施与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 利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利用仿真软件,演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实施与控制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仿真软件。
4. 实际生产案例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过程。
3.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原理。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工艺过程。
4.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和目的。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4. 总结:总结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概念和目的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
2.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
3.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
教学步骤:1. 复习: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以及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方法。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的理解和经验。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达和协作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改进。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学生:石见白学号:机电工程学院班级:机械设计08-4指导教师:付敏副教授目录1 零件的分析 (1)1.1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1)1.2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1)2 毛坯的选择 (2)2.1 毛坯种类的选择 (2)2.2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 (2)2.3毛坯形状及尺寸的确定 (2)3 工艺路线的拟定 (3)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3)3.2零件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3)3.3加工顺序的安排 (4)3.3.1加工阶段的划分 (4)3.3.2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 (4)3.3.3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4)3.3.4辅助工序的安排 (5)4 工序设计 (6)4.1 机床和工艺装备的选择 (6)4.2工序设计 (9)5 总结 (10)6参考文件 (10)1.零件的分析。
1.1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轴类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其主要加工的面有φ55、φ60、φ65、φ75φ176的外圆柱面,φ50、φ80、φ104的内圆柱面,10个φ20的通孔,2个φ8的斜孔,及1个键槽。
图中所给的尺寸精度较高,大部分是IT7级;粗糙度方面:φ80内圆柱面、轴两端面、键槽两侧面、及φ20内圆柱表面均为Ra2.5um;φ55、φ60、φ65、φ75外圆柱面为Ra1.25um,其余均为Ra20um。
位置精度要求较严格:φ55、φ60的外圆柱面及φ80的内圆柱面对φ75、φ65外圆轴线的圆跳动量为0.04mm;φ25孔的轴线对φ75、φ65外圆轴线的位置精度为φ0.05mm;键槽对φ55外圆轴线的对称度为0.08mm。
零件图1.2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零件需要调质处理到217~255HB,保持均匀。
2、毛坯的选择。
2.1毛坯种类的选择根据零件的形状、材料分析,材料为45号钢轴类零件,适合型材或锻件,但从经济方面着想,如用型材棒料加工余量太大,这样浪费材料,也增加机床、刀具等的损耗;而且从零件的用途分析,输出轴将传递较大的扭矩,性能要求高,而锻件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弯和抗扭强度,冲击韧性大,故综合考虑选用锻件。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机械制造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1.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1.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分类1.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作用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2.1 工艺过程的定义与分类2.2 工艺过程的设计与优化2.3 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3. 机械制造工艺方法3.1 铸造工艺3.2 焊接工艺3.3 切削工艺3.4 塑性成形工艺3.5 表面处理工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工艺学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工艺过程中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
2. 视频:播放相关工艺过程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实例图片:展示实际工艺过程中的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章节4.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4.1 尺寸精度4.2 形状精度4.3 表面质量4.4 机械性能5.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5.1 概述5.2 铸造设备5.3 焊接设备5.4 切削设备5.5 表面处理设备六、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工艺参数的测量方法及调整技巧。
3. 让学生熟悉各种工艺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七、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7.1 尺寸精度的定义与分类7.2 形状精度的定义与分类7.3 表面质量的定义与分类7.4 机械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调整方法2.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8.1 工艺设备的分类与选型8.2 铸造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8.3 焊接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8.4 切削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8.5 表面处理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艺参数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理解。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实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知识。
3. 示范:通过示例或动画,展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互动:进行课堂提问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
二、教学重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的理解。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流程。
3. 示范:通过示例或动画,展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互动:进行课堂提问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清华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车床主轴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内容:1、车床主轴的零件图 1 张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2 张3、机械加工工序卡25 张4、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班级:060316 班姓名:吴微萍指导教师:姚坤弟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其主要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进行调整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第一章课题介绍1.1、课题车床主轴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它的头端装有夹具、工件或刀具,工作时要承受扭曲和弯矩,所以要求有足够的刚性、耐磨性和抗振性,并要求很高的回转精度。
所以主轴的加工质量对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其原始资料如下:零件材料: 45钢技术要求:1、莫氏锥度及1:12锥面用涂色法检查,接触率为大于等于70% 。
2、莫氏6号锥孔对主轴端面的位移为+2 。
3、用环规紧贴C面,环规端面与D端面的间隙为0.05~0.1 。
4、花键不等分积累误差和键对定心直径中心的偏移为0.02 。
生产批量:中等批量零件数据:(见零件图)图1 车床主轴零件图1.2、设计要求要求编制一个车床主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按照老师的设计,并编写设计说明书。
具体内容如下:1、选择毛胚的制造方法,指定毛胚的技术要求。
2、拟定车床主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合理选择各工序的定位定位基准。
4、确定各工序所用的加工设备。
5、确定刀具材料、类型和规定量具的种类。
6、确定一个加工表面的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7、确定一个工序的切削用量。
8、确定工序尺寸,正确拟定工序技术要求。
9、计算一个工件的单件工时。
10、编写工艺文件。
11、编写设计说明书。
第二章有关零件的分析根据轴类零件的功用和工作条件,其技术要求主要在以下方面:⑴尺寸精度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常为两类:一类是与轴承的内圈配合的外圆轴颈,即支承轴颈,用于确定轴的位置并支承轴,尺寸精度要求较高,通常为IT 5~IT7;另一类为与各类传动件配合的轴颈,即配合轴颈,其精度稍低,常为IT6~IT9。
⑵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指轴颈表面、外圆锥面、锥孔等重要表面的圆度、圆柱度。
其误差一般应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于精密轴,需在零件图上另行规定其几何形状精度。
⑶相互位置精度包括内、外表面、重要轴面的同轴度、圆的径向跳动、重要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端面间的平行度等。
⑷表面粗糙度轴的加工表面都有粗糙度的要求,一般根据加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来确定。
支承轴颈常为0.2~1.6μm,传动件配合轴颈为0.4~3.2μm。
⑸其他热处理及外观修饰等要求。
2.1、零件的结构特点图1所示零件是车床的主轴,它属于台阶型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退刀槽和键槽等组成。
轴肩一般用来确定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键槽是便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
从图1所示的车床主轴零件的支撑轴颈A、B是装配基准,故对A、B两段轴颈的加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主轴的支撑轴颈、配合轴颈、锥孔、前端圆锥面及端面、锁紧螺纹等表面是轴的主要加工表面。
其中支撑轴颈本身的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尤为重要。
2.2、加工工艺性次零件的技术要求不高,用车床、铣床和钻床就可以加工出来,精度要求一般是7到8级,而且表面粗糙度要求也不太高,是一个较好加工的零件。
2.3、确定零件毛胚考虑到零件的经济性和综合性能要求,零件材料为45钢。
第三章基准的选择3.1、有关基准的选择说明1、粗基准的选用原则1、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相互位置要求原则。
当有些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有相互位置要求时,一般不选择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2、保证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
应选择重要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3、粗基准不重复使用的原则。
粗基准的精度低,粗糙度数值大,重复使用会造成较大的定位误差,因此,同一尺寸方向的粗基准,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
2、精基准的选用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
尽可能使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重合,以减少定位误差。
2、基准统一原则。
尽可能使用同一定位基准加工个表面,以保证各表面的位置精度。
如轴类零件常用两端顶尖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3、互为基准原则。
当两个加工表面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的时候,可用互为基准的原则反复加工。
4、自为基准的原则。
当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可选择加工表面作为自身的定位基准。
3.2、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主轴加工中,为了保证各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选择定位基准时,应遵循基准重合、基准统一和互为基准等重要原则,并能在一次装夹中尽可能加工出较多的表面。
由于主轴外圆表面的设计基准是主轴轴心线,根据基准重合的原则考虑应选择主轴两端的顶尖孔作为精基准面。
用顶尖孔定位,还能在一次装夹中将许多外圆表面及其端面加工出来,有利于保证加工面间的位置精度。
所以主轴在粗车之前应先加工顶尖孔。
为了保证支承轴颈与主轴内锥面的同轴度要求,宜按互为基准的原则选择基准面。
如车小端1∶20锥孔和大端莫氏6号内锥孔时,以与前支承轴颈相邻而它们又是用同一基准加工出来的外圆柱面为定位基准面(因支承轴颈系外锥面不便装夹);在精车各外圆(包括两个支承轴颈)时,以前、后锥孔内所配锥堵的顶尖孔为定位基面;在粗磨莫氏6号内锥孔时,又以两圆柱面为定位基准面;粗、精磨两个支承轴颈的1∶12锥面时,再次用锥堵顶尖孔定位;最后精磨莫氏6号锥孔时,直接以精磨后的前支承轴颈和另一圆柱面定位。
定位基准每转换一次,都使主轴的加工精度提高一步。
第四章轴类零件的材料、毛坯及热处理4.1、轴类零件的材料常用45钢,精度较高的轴可选用40Cr、轴承钢GCr15、弹簧钢65Mn,也可选用球墨铸铁;对高速、重载的轴,选用20CrMnTi、20Mn2B、20Cr等低碳合金钢或38CrMoAl氮化钢。
4.2、轴类毛坯常用圆棒料和锻件;大型轴或结构复杂的轴采用铸件。
毛坯经过加热锻造后,可使金属内部纤维组织沿表面均匀分布,获得较高的抗拉、抗弯及抗扭强度。
4.3、轴类零件的热处理锻造毛坯在加工前,均需安排正火或退火处理,使钢材内部晶粒细化,消除锻造应力,降低材料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调质一般安排在粗车之后、半精车之前,以获得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表面淬火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之前,这样可以纠正因淬火引起的局部变形。
精度要求高的轴,在局部淬火或粗磨之后,还需进行低温时效处理。
第五章制定加工工艺路线拟订零件的加工路线是制定工艺规程的总体布局,主要任务是选择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及定位基准,确定加工顺序,各工序采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等。
5.1主轴加工工艺过程分析主轴加工工艺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加工阶段,即粗加工阶段(包括铣端面、加工顶尖孔、粗车外圆等);半精加工阶段(半精车外圆,钻通孔,车锥面、锥孔,钻大头端面各孔,精车外圆等);精加工阶段(包括精铣键槽,粗、精磨外圆、锥面、锥孔等)。
在机械加工工序中间尚需插入必要的热处理工序,这就决定了主轴加工各主要表面总是循着以下顺序的进行,即粗车→调质(预备热处理)→半精车→精车→淬火-回火(最终热处理)→粗磨→精磨。
综上所述,主轴主要表面的加工顺序安排如下:外圆表面粗加工(以顶尖孔定位)→外圆表面半精加工(以顶尖孔定位)→钻通孔(以半精加工过的外圆表面定位)→锥孔粗加工(以半精加工过的外圆表面定位,加工后配锥堵)→外圆表面精加工(以锥堵顶尖孔定位)→锥孔精加工(以精加工外圆面定位)。
当主要表面加工顺序确定后,就要合理地插入非主要表面加工工序。
对主轴来说非主要表面指的是螺孔、键槽、螺纹等。
这些表面加工一般不易出现废品,所以尽量安排在后面工序进行,主要表面加工一旦出了废品,非主要表面就不需加工了,这样可以避免浪费工时。
但这些表面也不能放在主要表面精加工后,以防在加工非主要表面过程中损伤已精加工过的对凡是需要在淬硬表面上加工的螺孔、键槽等,都应安排在淬火前加工。
非淬硬表面上螺孔、键槽等一般在外圆精车之后,精磨之前进行加工。
主轴螺纹,因它与主轴支承轴颈之间有一定的同轴度要求,所以螺纹安排在以非淬火-回火为最终热处理工序之后的精加工阶段进行,这样半精加工后残余应力所引起的变形和热处理后的变形,就不会影响螺纹的加工精度。
5.2、工艺路线的拟定为保证几何形状、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及各项技术要求,必须判定合理的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方案一工艺路线方案二两个工艺路线的分析:相比工艺路线方案一,工艺路线方案二采用先铣面,后钻孔的思路,符合工序集中和先面后孔的原则,但在加工右边圆柱上平面和左边圆柱下平面时不便于定位和装夹,且不符合基准先行的原则;而加工方案一不仅符合先面后孔的原则和基准先行原则,而且便于定位和装夹。
另外,选择方案时还应考虑工厂的具体条件等要素,如:设备能否借用工、夹、量具等。
本次设计采用工艺路线一.5.3、车床主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5.4、加工余量的确定工艺路线拟定以后,应确定每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工序尺寸是工件加工过程中,每个工序加工应保证的尺寸,工序尺寸允许的变动范围就是工序尺寸的公差。
工序尺寸的确定与加工余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零件图上的尺寸和公差就是最终的加工工序尺寸和公差。
将此尺寸加上加工余量就是上一工序的工序尺寸。
第六章轴类零件的检验6.1、加工中的检验自动测量装置,作为辅助装置安装在机床上。
这种检验方式能在不影响加工的情况下,根据测量结果,主动地控制机床的工作过程,如改变进给量,自动补偿刀具磨损,自动退刀、停车等,使之适应加工条件的变化,防止产生废品,故又称为主动检验。
主动检验属在线检测,即在设备运行,生产不停顿的情况下,根据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对生产过程进行预测预报及必要调整。
在线检测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6.2、加工后的检验单件小批生产中,尺寸精度一般用外径千分尺检验;大批大量生产时,常采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长度大而精度高的工件可用比较仪检验。